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讲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朗读 代作者言情
1、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2、韵读的饱满。 3、读出停顿与节奏 4、富有感情,读出感情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 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 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 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 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 /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 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歌行体”
歌行,一首歌行体古诗。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是初唐时期在汉魏六朝乐 府诗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音 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 化。
作者简介
① 字子美,因居少陵,唐代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 “诗圣”。 ② 自称少陵布衣、少陵野老。 杜甫与李白并称“李杜”
③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 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 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④ 诗风:“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 ⑤ “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创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唐肃宗上元二 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 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 亲戚朋友帮助维持生活。这年春天,杜甫求亲告 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边找到一块荒 地,盖起了一间茅屋,总算有了个栖身之所。过 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 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自娱。但 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 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八月,大风 破屋,大雨又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 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诗篇。
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háo 怒 号 wù 突兀 zhuǎn juàn 挂 罥 qīn 布衾 qǐnɡ chánɡ 长 林梢 chónɡ 三 重 茅 sānɡ 丧 乱 bì 大庇 ào 沉塘 坳 shà 广 厦
飘 转
xiàn 见 此屋
俄 顷
二、内容概括
顺序
风起
内
容
秋风卷茅
手 法
意境
悲惨凄苦 时
茅飞
群童抱茅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社会病态,振笔疾呼。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郭沫若题成都杜甫草堂诗史堂联
现实
(漏
夜雨难眠
愿望
广厦万间 大庇寒士 理想 (虚) 可贵品质
二、品味情感
“归来倚杖自叹息”,杜甫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 子怎么过呢;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 样穷苦的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总结
全诗描写诗人饱经离乱、困 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 下寒士得到欢乐的情怀,由己及 人,感人至深,集中表现了诗人 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