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1版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A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2021版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 (2分) (2019高二下·蛟河期中) 西汉政论家主父偃认为:“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发生在()
A . 公元前二世纪早期
B . 公元前三世纪早期
C . 公元前二世纪晚期
D . 公元前三世纪晚期
2. (2分) (2017高三·昆明月考) 西汉时,文帝出行,有人惊了他的马,这人被送交廷尉治罪,廷尉张释之只让他缴纳罚金,文帝认为处罚太轻。

张释之说:“法者,天子所予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最后依然按律轻罚。

这反映了()
A . 西汉初期法家思想盛行
B . 民贵君轻思想影响较深
C . 皇权受到官僚机构制约
D . 法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3. (2分)有学者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大臣“坐而论道”,从宋太祖以后“站而论道”,到了明清只能“跪奏笔录”,这反映的问题是()
A . 丞相权力不断削弱
B .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 . 君主权威不断强化
D . 古代礼仪制度日趋完善
4. (2分) (2018高二下·武邑开学考)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

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黄宗智意在强调()
A . 中国经济增长缓慢
B . 中国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 . 中国经济总量与民生质量不同步
D . 农耕经济没有根本性突破
5. (2分)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

这一举措客观上()
A .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6. (2分) (2018高二上·长安期末)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

比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应该是()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智者学派
④斯多亚学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7. (2分) (2018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曲线图”理解准确的是()
A . a点是战国时期,儒家处于是显学地位
B . b点是西汉初期,儒学成为主流思想
C . c点是魏晋时期,儒家与佛道相融合
D . d点是南宋以后,儒学成为官方哲学
8. (2分)古希腊政治家摩斯提尼说:“现在的演说,都是群众想听什么就说什么,怎么能让群众高兴就怎么说,全然不顾城邦的利益得失。

”下面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希腊民主政治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准则
B . 希腊民主政治是演说家鼓励的结果
C . 希腊民主政治体现了西方民主的虚伪
D . 希腊民主政治有着不可避免的局限
9. (2分) (2020高三下·大庆月考) 罗马共和国时期,大法官被授予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公平”“正义”对《十二铜表法》及其他法律进行解释、补充和纠正。

这一现象表明()
A . 法律的创制具有随意性
B . 贵族仍享有较大的政治特权
C . 平民与法官矛盾尖锐化
D . 罗马法形成过程具有开放性
10. (2分)从智者学派到亚里斯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A . 对自然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 . 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 . 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 . 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研究人类
11. (2分)下列关于世界市场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②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③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④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武力逼迫是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及形成的主要方式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12. (2分) (2017高三下·河北期中) 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

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的实质是()
A . 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
B . 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优势
C . 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 . 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
13. (2分)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所以”之间,至少要增加下面哪项叙述,才能使前因后果关系完整起来()
A . 工人运动的兴起
B . 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
C . 新型工厂制度的逐步建立
D .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指引
14. (2分)(2017·江苏会考) 徐志摩在一首诗中写道:“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一道水,一条桥,一枝橹声;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诗人在这首诗中描写
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 . 公共汽车
B . 飞机
C . 火车
D . 轮船
15. (2分) (2017高二下·哈尔滨期中)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兴起了创办机械学校和工学院的热潮,在许多大城市、中小城镇还建立了职工讲习所。

这体现了()
A . 民主范围的扩大
B . 教育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C . 工业革命的影响
D . 垄断组织的形成
16. (2分) (2019高一下·安徽月考) 有学者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上日益形成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农矿业生产国。

该学者意在强调第二次工业革命()
A . 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B . 扩大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
C . 加剧了世界各国的经济矛盾
D . 形成了世界分工的基本格局
17. (2分)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

但发动战争最后还需要
A . 首相的批准
B . 国王的批准
C . 内阁的批准
D . 下院的批准
18. (2分) (2017高一上·东台期中) 有史学家称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据你判断,这一观点的立论依据很有可能是()
A . 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
B . 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C . 《临时约法》以法律限制袁世凯专权
D . 清政府和平交权,结束了封建帝制
19. (2分)君主立宪制下的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都可以进行的政治活动是
A . 否决议会(国会)制定的法律
B . 处理国家重大事务和日常事务
C . 代表国家参与外交活动
D . 当与议会发生矛盾时有权解散议会
20. (2分)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巴黎公社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 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工人的工资
B . 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 . 颁布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
D . 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
21. (2分) (2016高二下·莆田期末) 下列是同学在网上搜到的一个历史事件的关键词“列宁”、“四月提纲”、“攻打冬宫”,这个历史事件应该是()
A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
B . 巴黎公社革命
C .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
D . 俄国十月革命
22. (2分)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
A .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 . 否定信仰上帝
C .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 . 挑战教皇权威
23. (2分)诗人彼特拉克在《致教廷》一诗中这样写道:“悲哀的逆流∕恶毒的寺院∕异端的教堂和谬误的学校∕泪水的泉涌∕从前的伟大的罗马∕现在只有各种罪恶的巴比伦∕各种谎言的熔炉∕阴暗的牢狱∕在幸福消失的地方∕恶魔将会大大成长∕活着的人直到死亡以前都受着地狱和黑暗的威胁∕主真的不会惩治你?”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
①对欧洲古典文明的无比崇敬②对神学和封建社会的否定与批判
③提倡进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④对个性自由的追求与渴望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④
D . ①④
24. (2分)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
果,所以许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因这种回归而陷于困境的思想理念是
A . 人文主义
B . 因行称义
C . 因信称义
D . 先定论
25. (2分)(2017·浙江模拟) 欧洲启蒙运动在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比文艺复兴运动高出一筹,这主要是因为()
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新水平②对未来世界描绘了美好的蓝图
③牛顿力学体系受到社会吹捧④明确提出反对君主专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
26. (20分) (2017高三上·淮阴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
(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
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
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四,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

分析梁启超上述议论的目的。

(4)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

27. (15分) (2017高二下·安庆期中) 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魁奈、狄德罗、爱尔维修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书派”的领导人。

他们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国家,中国的统治者明白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中国的学说值得所有国家奉为楷模。

霍尔巴哈宣称法国要想繁荣必须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2014中国大时局》
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和迁就的,这两样孰好孰歹,是另外一个问题,现在不做议论;但或是仍旧用中国的老法子,或是改用西洋的新法子,这个国是,不可不首先决定。

若是决计守旧,一切都应该采用中国的老法子,不必白费金钱派什么留学生,办什么学校,来研究西洋学问。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什么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陈独秀《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
材料三:记得十几年前听老师在讲课中提及,人类未来,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但中国人的世纪,并不是我们狭窄的民族意识下的中国人统治全世界的想法,而是融合了几千年来不同的地域、不同思想,最后以中华民族文化为精神而成为世界大同的世纪。

他说:“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


——侯承业《南怀瑾的理念》P97页,复旦版,1996年。

(1)解释材料一中“政治和道德结合”的含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秉持他们观点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一在认识上有何共通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一思想认识的现实逻辑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认识。

28. (10分) (2019高一下·驻马店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
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材料二:“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就把全球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人民,彼此紧密地联系起来。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1)按照材料一的研究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19世纪40-60年代)在经济、政治方面的影响。

(2)材料二中“大工业”包括了两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比起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发明者和发源地、工业结构方面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25题;共5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二、综合题 (共3题;共45分)
26-1、
26-2、
26-3、
26-4、
27-1、
27-2、
27-3、
28-1、
28-2、
第11 页共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