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省武威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渡假甘拜下风不假思索厝火积薪
B . 秸秆箭拔弩张顶礼摩拜鞭辟入里
C . 妨碍永保青春两全齐美琳琅满目
D . 靓妆蜂拥而至苦思冥想顾名思义
2. (4分) (2019高一下·邢台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的航程波澜壮阔,时代的大潮奔腾不息。
时值改革开放40年,人们________。
对于一些“50”后来说,改革开放前后20年中国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征程。
我们党带领人民激荡起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热潮。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
”40年砥砺奋进,40年众志成城,但成就的取得并非________,多少平凡的群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________,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筑梦者。
改革开放的成就,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了世界。
在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的努力下,才能使中国同世界互动更深,自身发展动力更足。
但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我们不能________,偏离发展轨道。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弹冠相庆一挥而就身体力行好高骛远
B . 欢欣鼓舞一蹴而就身先士卒好大喜功
C . 欢欣鼓舞一蹴而就身体力行好高骛远
D . 弹冠相庆一挥而就身先士卒好大喜功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这样的国情,决定了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 . 这样的国情,决定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
C .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是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这是国情决定的。
D . 我国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国情决定的。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才能使中国同世界互动更深,自身发展动力更足
B . 在中国人民继续前进,不忘初心的努力下,中国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同世界互动更深。
C . 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使中国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同世界互动更深。
D . 在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努力下,中国自身发展动力更足,同世界互动更深。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2013年财富全球论坛是成都自改革开放以来举办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会,是成都推进和发展国际化建设进程面临的重大历史性机遇。
B . 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
C .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D . 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4. (1分) (2020高三上·杭州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①________。
冬季来临,天气裹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而动物的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②________。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获得方向;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更有趣的是,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③________。
5. (5分) (2019高二下·上高期末)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包括标点符
号在内,不超过40个字)。
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日前联合发布通知,鼓励各级预算单位运用好政府采购手段,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和物业服务以支持脱贫攻坚。
根据发布的《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各级预算单位采购农副产品的,同等条件下应优先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各主管预算单位要做好统筹协调,确定并预留本部门各预算单位食堂采购农副产品总额的一定比例定向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各级预算单位要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确定预比例,购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时要遵循就近、经济的原则,在确保完成既定预留比例的基础上,鼓励更多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注重扶贫实际效果。
根据通知,贫困地区农副产品是指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域内注册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出产的农副产品。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6. (9分) (2019高二上·常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
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 . “五四”之前,很多涉及历史的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 . 在历史研究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 . 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历史的资料。
B . 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历史研究之类的方法。
C . 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D . 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 . 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历史的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C . 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D . 《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7. (20分) (2020高一下·凌源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风吹雁
刘美兰
下午5时10分,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
朱晓玉抬起头来望望天,天空黑沉沉的,北风呼啸着一阵阵从站台掠过,无形雁阵撞击着她的黑色羽绒服,她不由得将头埋进灰黄黑小格围巾里,提着小马扎推着旅行箱往标有6号的候车点走去。
此刻,6号候车点的人已排起了长队。
一会儿,K568次列车就要进站了,每到周末返回J城的人多,朱晓玉只买到站票,所以她提着小马扎呢,一个半小时后就到J城了。
这样的双城生活让朱晓玉渐渐变得能干起来。
因为丈夫陆迅下派在J城当公安局局长,J城现在已成为她全部生活的中心内容。
周末去J城,她不去都不行,有父母催着呢。
做陆迅爱吃的可口饭菜,收拾陆迅的脏衣服和家务,她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周一,又得起大早赶回W城上班。
W城还有她已年迈的父母,小病小灾的不断。
女儿倒是没让她操什么心,静悄悄地自己考上了研究生。
一年年地过去了,她憔悴下来,她累了。
那天,她几次想对陆迅说:“咱不当局长了,回W城吧。
”她还没开口,陆迅却拍着她手说:“媳妇儿,你知道吗?我现在感觉最幸福的事,就是周末晚上推开家门时,你正系着围裙在厨房里做饭。
”
J城有着600万人口,当一名公安局局长该是何等风光。
可是,在媳妇儿面前却只有这点小小的要求。
朱晓玉眼圈一红,扭过头去,低下了头,两颗泪珠一前一后地砸在一株四叶草上,四叶草颤抖了一下又挺直了身子。
公安工作危险性强,朱晓玉从来不问陆迅工作,陆迅怕她担惊受怕也不会去说工作,两个人平静而默契地过着惊心动魄
的生活。
K568次列车到了,她麻利地提起旅行箱。
今天运气不错,靠近车门过道处正好可以放下一个马扎。
火车开动了,哐且哐且地扑向迷离的暗夜里,关于陆迅的回忆又潮水般地浮现在她的眼前,她的嘴角浮现出几丝笑意。
因为五道拐或者说是爱情,他们走到了一起。
那时候陆迅是片儿警,朱晓玉还在音乐学院读书。
一天,朱晓玉下课早,背着书包回家。
可刚拐进五道拐巷,几个小混混就围上来了,这个伸手抓她的长辫子,那个扯她的书包带,朱晓玉吓坏了。
喊吧,可这地处偏僻,周围一个人都没有,幸亏碰上了陆迅。
那天,陆迅为王家奶奶送户口簿,看到了,还没放好自行车就冲上前去,三个招式就把他们制伏了。
后来的后来,漂亮的朱晓玉嫁给了陆迅。
“旅客同志们,请注意,J城火车站就要到了……”
沉浸在回忆中的朱晓玉抬起头,目光停留在旅行箱上。
箱子里有父母给女婿带的中药、好烟以及W城特色菜。
陆迅为了案子长期加班划线,开始出现失眠状况后嗜好抽烟了。
一个女婿半个儿,陆迅在他们眼里早就是亲儿子了。
有一次,母亲说:“晓玉啊,我发现你怎么越来越像陆迅呢?”像吗?怎么可能像陆迅?她望着镜子仔细端详,呵,眼神,对,是眼神。
她的眼神越来越坚定了,越来越勇敢了。
记得有一回,有个黑社会成员给陆迅寄了颗子弹,是她打开的快递,她打开后笑着对陆迅说:“有人用花生米恐吓你呢!”母亲说:“嫁谁随谁,人总是在成长的。
晓玉早已不是过去那个柔弱无骨的晓玉了。
”
车慢慢停住了,车上的旅客秩序井然地往外走着。
朱晓玉围上围巾,用一条尼龙绳将马扎捆在旅行箱的把手上。
她知道,陆迅不会来接她,但没关系,她习惯了一个人行走在寒冷的J城街道上。
北风吹雁雪纷纷,她大步地行走着,渴望着寒风送来一个充满美好意境的玲珑剔透的冰雪世界。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写朱晓玉“准时”地出现在W城火车站第三站台的月台上,“准时”在这里主要说明朱晓玉经常在这一时间去J城,对火车时刻非常熟悉。
B . 小说擅长细节描写,如对小马扎、人物衣着、旅行箱里的中药、好烟等的描写,表现了朱晓玉对丈夫的爱,也从侧面塑造了陆迅的形象,可谓一举两得。
C . 小说中有朱晓玉流泪的情节,主要写她听到丈夫的话之后,被丈夫作为一个公安局长,推开家门能看到妻子在家中系着围裙做饭就能满足而感动。
D . 这篇小说语言既简洁朴实,也不缺乏诗意,色调丰富、意蕴隽永,有着英雄救美的美丽故事,也有着其乐
融融的家庭氛围、平静而默契的生活。
(2)小说叙述朱晓玉去J城探望丈夫的行程,其间穿插了不少回忆的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女主人公在“北风吹雁雪纷纷”中大步行走的情景结尾,可谓独具匠心,请简要赏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8. (16分)(2017·南通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六朝之末,衰飒甚矣。
然其偶俪颇切,音响稍谐,一变而雄,遂为唐始,再加整粟,便成沈宋。
人知沈宋律家正宗,不知其权舆①于三谢,橐钥②于陈隋也。
诗至大历高岑王李之徒号为已盛然才情所发偶与境会了不自知其堕者。
至“百年强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便是长庆以后手段。
(节选自王世贞《艺苑卮言》)
【注】①权舆:萌芽。
②橐钥:生发,化育。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5处)
(2)文中的“沈宋”是初唐宫廷诗人________、________(人名)的合称,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3)作者在这段话中对文学持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
9. (6分) (2019高三上·海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和甫①“咏雪
王安石
奔走风云四面来,坐看山垄玉崔嵬。
平治险秽非无德,润泽焦枯是有才。
势合便疑包地尽,功成终欲放春回。
寒乡不念丰年瑞,只忆青天万里开。
【注释】①和甫,即王安礼,是王安石的六弟。
此诗当作于新法推行时。
(1)这首诗的前两联是从哪些方面来刻画了“雪”的?
(2)作者在诗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
10. (6分) (2020高三上·杭州月考) 阅读《论语》中几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1)同是“问政”,孔子的回答却不相同,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出孔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为什么分别作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解。
七、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
11. (5分) (2019高二下·佳木斯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屋舍俨然,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________,悬泉瀑布。
(郦道元《三峡》)
(3) ________,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
(4) 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5)南阳诸葛庐,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6)下见小潭,________。
(柳宗元《小石潭记》)
(7) ________,把酒临风,(范仲淹《岳阳楼记》)
(8) ________,山肴野蔌。
(欧阳修《醉翁亭记》)
(9) ________,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6高二下·茂名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前些日子,一张纽约街头的父子背影照在网上被疯狂转发,图中华人父亲的头发和衬衫均被雨水淋湿,但他依然将唯一的伞遮在背着书包行走的儿子头上。
随后也有人在网上晒出了另一张英国父亲在雨中牵着女儿,只为自己打伞的背影照,并表示“小女孩也挺开心的”。
两张照片中两位父亲截然不同的做法引发了无数网友和亲子专家们的热烈讨论。
对于上述两位父亲的做法,你怎么看?说说你的思考。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答案:2-2、
答案:2-3、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语言表达 (共2题;共6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答案:6-1、
答案:6-2、
答案:6-3、
考点:
解析:
答案:7-1、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四、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6分)答案:9-1、
答案:9-2、
考点:
解析:
六、名著阅读 (共1题;共6分)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七、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答案:11-6、
答案:11-7、
答案:11-8、
答案:11-9、
考点:
解析:
八、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