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 - 副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河口水质的取样
(1)取样断面布设原则:当排污口拟建于河口感潮段内时,其上游需设置取样断面的数目与位置,应根据感潮段的实际情况决定,其下游取样断面的布设原则与河流相同。
取样断面上取样点的布设和采样方式同前述的河流部分。
(2)河口取样次数: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口、不同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两天,一次在大潮期,一次在小潮期;每个潮期的调查,均应分别采集同一天的高、低潮水样;各监测断面的采样,尽可能同步进行。两天调查中,要对已选定的所有水质参数取样。
3、无组织排放源的统计:工程分析中讲没有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m排放源定为无组织排放。确定方法主要有:①物料衡算法。②类比法。③反推法
4、非正常排污的源强统计与分析
非正常排污包括两部分:①正常开、停车或部分设备检修时排放的污染物。②其他非正常工况排污时指工艺设备或环保设施达不到设计规定指标运行时的排污。
解:根据求得23℃时的DOf=8.57mg/L。
根据
已知DOs=5.0mg/L,DO j=6.5mg/L
代入得SDO,j=0.58
特殊水质因子:pH的标准指数(重点掌握)
SpH,j
SpH,j
式中,SpH,j——pH的标准指数
pHj——pH实测值
pHsd——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面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大河、中河:河宽小于50m这,在取样断面上各距岸边1/3水面宽处,设一条取样垂线,共设两条取样垂线;河宽大于50m者,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及距两岸不小于0.5m,并有明显水流的地方各设一条取样垂线,即共设三条取样垂线。
特大河:取样断面上的取样垂线应适当增加,而且主流两侧的垂线数目不必相等,拟设有排污口的一侧可以多些。

补充气象观测
连续1年
2个月以上

一般要求
调查评价范围20年以上的主要气候统计资料
8、温廓线(P48)反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影响热力湍流扩散的能力。
9、主导风向:主导风向指风频最大的风向角的范围。风向角范围一般为45度左右。对于以16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导风向一般是指连续2~3个风向角的范围。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30%,否则可称该区域没有主导风向或主导风向不明显。
大、中型湖泊、水库,各取样位置上不同深度的水样均不混合。
(4)湖泊、水库取样次数: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湖泊(水库)、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4天,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参数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测得水质参数取样。表层溶解氧和水温每隔6h测一次,并在调查期内适当检测藻类。
(3)了解(熟悉)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4)了解(熟悉)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的方法
(1)类比法(2)物料衡算法(3)实测法(4)实验法(5)查阅资料分析法
总物料衡算公式
2、污染物分布及污染物源强核算
新建项目两本账:产生量—治理削减量=最终排放量
7、气象资料调查要求P47表3-10
一级评价
二级评价
三级评价
评价范围
小于50 km
大于50 km
小于50 km
大于50 km

气象资料年限
近5年内的至少连续3年
近3年内的至少连续1年

地面气象资料
必需
必需
必需
必需

高空气象资料
按选取的模式要求
必需
按选取的模式要求
必需

补充气象资料观测前提
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 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
小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并距底不小于0.5m处设一取样点;当平均水深≥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水深10m并距底不小于0.5m处各设一取样点。
(3)取样方式:对于小型湖泊、水库,水深<10m时,每个取样位置取一个水样;如水深≥10m时,则一般只取一个混混样,在上下层水质差别较大时,可不进行混合。
2、污染源调查与分析方法
(1)现场实测法(2)物料衡算法(3)排污系数法
3、污染源调查内容: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1污染源排污概况调查2点源调查内容3面源调查内容4体源调查内容5线源调查内容
(二)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1、现状调查资料来源
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内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收集近三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进行现场监测。
例题:某水样pH为13,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
解:pH值大于7,所以采用S pH,j
pH su=9, pH j=13 ,代入得S pH,j= 3
(2)实测统计代表值获取的方法
极值法——某水质因子的检查数据量少,水质浓度变幅大
均值法——某水质因子的监测数据量多,水质浓度变幅较小
内梅罗法——某水质因子有一定的监测数据量,水质浓度变幅较大。
6、水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
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标准型指数单元):一般水质因子:Si,j=Ci,j/Cs,j
Si,j——标准指数
ci,j——评价因子i在j点的实测统计代表值,mg/L
cs,j——评价因子i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特殊水质因子:DO的标准指数(重点掌握)
式中:SDO,j——DO的标准指数
小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1~2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各级评价每0.5~1.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2)取样位置上取样点的布设: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平均水深<10m时,取样点设在水面下0.5m处,但此点距底不应<0.5m。当平均水深≥10m时,首先要根据现有资料查明此湖泊(水库)有无温度分层现象,如无资料可供利用,应先测水温,找到斜温层。找到斜温层后,在水面下0.5m及斜温层以下,距底0.5m以上处各取一个水样。
10、风廓线: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曲线——适合高度小于300m。
三、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对水环境调查时期的要求
2、污染源分类P68
3、河流水质采样(1).取样断面的布设(2).依据为河宽。
小河:在取样断面的主流线上设一条取样垂线。
作业:1.某水域经过几次监测CODcr的浓度为:16.9mg/L,19.8mg/L,17.9mg/L,21.5mg/L,14.2mg/L,用内梅罗法计算CODcr的统计浓度值是多少mg/L?
2.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4.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Ⅱ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多少?(根据GB3838-2002,Ⅱ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6mg/L)
改建项目三本帐: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项目最终排放量-以新带老削减量=改建完后排放量
3、物料平衡和水平衡
工业取水量=间接冷却水量+工艺用水量+锅炉给水量+生活用水量
重复用水量:指生产厂(建设项目)内部循环使用和循序使用的总水量。
耗水量:指整个工程项目消耗掉的新鲜水量总和,即:H=Q1+Q2+Q3+Q4+Q5+Q6
第三章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环境现状调查的方法
1、收集资料法2、现场调查法3、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二、大气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大气污染源调查
1、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对象
对于一、二级评价项目,应调查、分析项目的所有污染源(对于改、扩建项目应包括新、老污染源)、评价范围内与项目排放污染物有关的其他在建项目、已批复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未建项目等污染源。如有区域替代方案,还应调查评价范围内所有的拟替代的污染源。对于三级评价项目可只调查、分析项目污染源。
6、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在评价范围内设立补充地面气象观测站,站点位置应符合相关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要求。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3.某水样pH为6.5,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多少?
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间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平均水温,一般可采用每隔4~6h测一次的方法求平均水温。
5、湖泊、水库水质取样
(1)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方法和数目:大、中型湖泊、水库: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1~2.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级评价每1.5~3.5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三级评价每2~4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当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50000m3/d时:一级评价每3~6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二、三级评价每4~7km2布设一个取样位置。
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mg/L
T——水温,℃
DOj——溶解氧实测值,mg/L
DOs——溶解氧的评价标准限值,mg/L
例题:气温为23℃时,某河段溶解氧浓度为6.5mg/L,已知该河段属于III类水体,如采用单项指数法评价,其指数为()。(根据GB3838-2002,III类水体溶解氧标准为≥5.0mg/L)
(3)取样方式:一级评价:每个取样点的水样均应分析,不取混合样。二级评价:需要预测混合过程段水质的场合,每次应将段内各取样断面中每条垂线上的水样混合成一个水样。其他情况每个断面每次只取一个混合水样,即将断面上各处所取水样混匀成一个水样。三级评价原则上只取断面混合水样。
(4)河流取样次数:在所规定的不同规模河流、不同评价等级的调查时期中,每个水期调查一次,每次调查3~4d,至少有一天对所有已选定的水质因子取样分析,其他天数根据预测需要,配合水文测量对拟预测的水质因子取样。在不预测水温时,只在采样时测水温;在预测水温时,要测日水温的变化情况,一般可采用每隔6h测一次的方法并分析计算日平均水温。一般情况,每天每个水质因子只取一个样,在水质变化很大时,应采用每间隔一定时间采样一次的方法。
2、空气质量现状监测制度
3.监测布点:监测点设置应根据项目的规模和性质,结合地形复杂性、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布局,综合考虑监测点设置数量。一级评价项目,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点位不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应设置2~4个监测点。
4.监测采样
5、现状监测数据达标分析:超标率=超标数据个数/总监测数据个数×100%
②垂线上取样点的确定,垂线上取样点设置的主要依据为水深。
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在水面下0.5m处及在距河底0.5m处,各取样一个。水深为1~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取样一个。在水深不足1m时,取样点距水面不应小于0.3m,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对于三级评价的小河,不论河水深浅,只在一条垂线上一个点取样,一般情况下取样点应在水面下0.5m处,距河底也不应小于0.3m。
5、环保措施方案分析
(1)分析建设项目可研阶段环保措施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2)分析项目采用污染处理工艺,排放污染物达标的可靠性。(3)分析环保设施投资构成及其在总投资中占有的比例。(4)依托设施的可行性分析
6、根据评价项目的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主要内容包括:(1)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2)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3)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4)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p1576陆地生态系统生产能力估测与生物量测定p1681717生态现状评价方法p1721列表清单法p1732图形叠加法p1743景观生态学法p1764系统分析法p1768生态环境敏感保护目标1法规确定的保护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确定的保护目标保护目标依据法律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自然分布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人文遗迹古树名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然景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特别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滨海风景游览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水产资源水产养殖场鱼蟹洄游通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涂海岸防护林风景林红树林珊瑚礁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水土资源植被荒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崩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耕地基本农田保护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敏感保护目标的识别具有生态学意义的保护目标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生态脆弱区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人类社会特别关注的保护对象第四章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一环境影响设别的基本内容p179环境影响识别是通过系统地检查拟建项目的各项活动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识别可能的环境影响包括环境影响因子影响对象环境因子环境影响程度和环境影响方式
第一章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1环境标准体系的构成
(1)熟悉国家环境标准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熟悉(了解)我国现行的主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种类及其应用范围;
(3)了解国家颁布的主要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2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
(1)了解(熟悉)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之间的关系;P8
(2)熟悉环境功能区和环境质量标准之间的关系;
例题:某河段4个监测断面的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该河段的水质保护目标为GB3838-2002中的Ⅱ类水,试根据监测结果对该河段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水质单因子指数计算表
评价结论:该河段W1和W2断面的CODCr和DO超标,W3和W4断面的CODCr和BOD5超标;该河段现状水质达不到水环境目标要求,已受污染;该河段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BOD5、DO,污染类型为耗氧有机物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