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练习九-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3 练习九-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整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

3. 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规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会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2. 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4.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2. 难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图片,如公交车、苹果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乘除法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算式的定义,讲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举例说明乘法算式的读、写法,并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乘法算式。

3. 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题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4. 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除法算式的定义,讲解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举例说明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并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除法算式。

5. 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让学生尝试计算一些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题目。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并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6. 巩固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

五、课后作业
1. 请家长监督孩子完成课后练习题,并检查书写是否整洁、规范。

2.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购物、分配物品等,培养孩子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
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教学过程是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以上给出的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较为简洁,没有详细阐述每个环节的具体教学方法和学生活动。

因此,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
1. 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乘除法相关的图片,如公交车、苹果等,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乘除法关系。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公交车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公交车上有多少人?如果每辆公交车可以坐10个人,那么2辆公交车可以坐多少人呢?”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进行计算。

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有30个人要坐车,需要几辆这样的公交车呢?”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通过这样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2. 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
在学习乘法算式的读、写法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写出一个乘法算式:3 × 4 = 12,然后引导学生读作“3乘以4等于12”。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乘法算式,如2 × 5 = 10,4 × 6 = 24等。

在学生进行读、写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音和书写是否准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3. 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在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写出一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式:123 × 4 = 492,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计算方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4. 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在学习除法算式的读、写法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写出一个除法算式:20 ÷ 4 = 5,然后引导学生读作“20除以4等于5”。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读、写一些除法算式,如30 ÷ 6 = 5,45 ÷ 9 = 5等。

在学生进行读、写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音和书写是否准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5. 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法则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写出一个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算式:56 ÷ 7 = 8,然后引导学生按照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在学生进行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计算方
法和步骤是否正确,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以上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整洁、规范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巩固练习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应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练习题应包括基础题、提高题和挑战题。

基础题旨在帮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法则,提高题旨在提升学生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挑战题则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基础题可以是简单的乘除法计算题,如4 × 6、30 ÷ 5等;提高题可以是稍微复杂一些的计算题,如123 × 7、248 ÷ 4等;挑战题则可以是应用题,如“小明有32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8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糖果?”或者“一个图书馆有5个书架,每个书架上有7层书,每层书可以放12本书,这个图书馆一共可以放多少本书?”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检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7.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乘除法计算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如“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们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需要注意?”“你们有什么好的计算方法可以分享?”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练习。

课后作业应包括书面练习和实际操作两部分,书面练习旨在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实际操作则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师可以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书写整洁、规范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