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使人周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使人周密
作者:王富军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9期
摘要: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对人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教育叙事中教者合理借助教学内容,利用经验挖掘组装教材,巧妙设置学习“陷阱”,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和学习的新知产生的矛盾冲突中,明白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遇到事情首先要认真思考,细心分析,三思而后行才能成功。

关键词:相遇问题数学角度圆密
本学期我又新代了一个班的数学,这个班就是五年级五班。

班里有几个确实聪明的同学,比如董彦源(化名)、张崇烨(化名)几位,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思维敏捷反应快。

有时候学习新知识,他们几个总觉得自己懂了,有一些沾沾自喜和洋洋得意,常常在课堂上“显摆”。

然这几个同学都有一个通病,就是有点粗心大意,在平时的作业或单元达标检测中,常常会因为不认真审题、不细心思考而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学完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之相遇问题”后,我想“教训教训”他们。

联想过去的教学经验,我专门设计了两道“简单”的题目:
⑴小聪、小明放学从学校出发回家,小聪每分钟行140米,小明每分钟行160米。

15分钟后两人回家,两家相距多少米?
⑵甲、乙两车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95千米,2.5小时后两车相距30千米。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这两道题看似简单,其实不然,是需要认真分析的。

从数学角度讲,第一题有小聪和小明家住在学校两侧和同一侧两种情况;第二题有两车没有相遇和两车相遇后再相距两种情况,而这两种情况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为了使学生明白这两道题的分析思路和解法,我利用晚上加班制成微课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演示。

上课一开始,我说:“同学们,我们已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相遇问题,你们觉得自己学的怎么样?”
大家异口同声:“好,简单!都会!”
我说:“那我们来看看这道题,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试。


我刚出示了⑴,就听见几个同学不屑的声音:“这么简单,切!”尤其是董彦源(化名)和张崇烨(化名)那几个同学。

我不露声色,过了一会,说:“做完的请举手!”
只见“刷”的全举起了手,我又说:“谁愿意上讲台来说说自己的解法?”
我的话还没落,就见董彦源已站在了讲台旁,然后有条不紊的讲起来,他讲的是“小聪和小明家住在学校两侧”的这种做法,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故意大声的问:“这位同学做的正确吗?”“正确!”“还有没有不同的看法?”教室里安静了,大家都齐声说没有了。

我说:“同学们,看看老师的展示。

”我通过微课把两种情况做了展示:
学生们都豁然省悟。

只见张崇烨同学说:“王老师,我觉得还有好多种情况。

比如:小聪和小明家没在一条直线上,那怎么办?”
我赞赏地说:“张崇烨(化名)同学说的很好!在实际中确实有这样的,那样的话结果就不确定了,从数学的角度我们只研究以上两种情况。


我顺势又出示了⑵。

有了刚才的“教训”,虽然有少数同学说“简单”,但一个个却都在认真地思考,没有了学习⑴时的那种骄傲和浮躁。

通过汇报展示,有不少同学知道了此题两这种情况的解法:
董彦源(化名)同学红着脸诚恳地说:“王老师,如果没有第一题的启发,第二题我是不会考虑到相遇后再相距的情况的。


我说:“同学们,其实这节课我真正地目的并不是让你们做这两道题的,而是通过解决这两道题告诉你们,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遇到事情首先要认真思考,细心分析,三思而后行。

伟大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一句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变。

希望你们能记住!”
“铃……”,下课的铃声响了,而此时的教室里静悄悄的。

我夹着书走出了教室,身后竟然没有一个同学跟着,同学们还沉浸在我刚才的话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