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8——49页信息窗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铺垫(理解解释同样多)
1、老师这里有6块糖,要分给刚才表现好的三个同学。
第一个同学分到三个,第二个同学分到两个,第三个同学依然是一个。
有什么问题吗?
生:不公平
师:哦?怎么不公平?
生:第一个同学分到三个,第二个同学分到两个,第三个同学分到一个,不一样多。
师:哦,要想公平咱们就要每人分得一样多,对吧?那老师重新分。
每人分到两个。
现在呢?我们就可以说每人分到的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2、老师这里有一些柿子枣,请A同学分给后面听课的四位老师,没人要分的同样多。
其他同学数着每位老师分到了几个。
生:2个
师:每人都是两个,那我们就可以说他们分到的------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活动探究一:
(1)看到老师和A同学分,你是不是也想动手分一下?拿出6个三角形,把他们分成三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
(2)分完后同桌两个互相看一下他是不是每份都分得同样多。
2、像刚才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方法就叫“平均分。
”
3、活动探究二:
在咱们平均分的时候小动物们正在森林里过丰收节呢,咱们快去看看吧。
呈现课本知识窗一的图片。
(1)这幅图上都有什么呀?
(2)谁知道小动物们分别喜欢吃哪种食物?
(3)咱们下面就用刚才学的“平均分”来帮小动物们分一分。
谁能用上平均分和图上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老师相帮熊猫分。
出示范例
(4)生模仿范例帮其他小动物分。
4、(1)同学们刚才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用小棒来摆摆看。
拿出十根小棒,这就代表十个竹笋,你来帮熊猫平均分一分,让每只熊猫分到的同样多。
(2)学生展示不同的分法。
(3)总结回顾刚才的过程。
(板书10,2,5)
5、帮小兔子。
同桌两个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6、(1)小猴子有点多,桃子也多,同学们可要仔细看,认真想一想该怎样分?
(2)老师给你准备的纸上有五个圈,咱们就用它代表5只小猴子的盘子,在“盘子”里动手摆一摆,让每只小猴子都分得同样多。
(3)学生上前展示不同的分法。
(4)刚才为什么是分成了5份?哦,那要是有6只小猴子呢?十只呢?
你听明白了吗?真的吗?能用这幅图上的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吗?(ppt呈现小朋友分苹果图),用你手里的小棒摆一摆。
(5)同桌两个说一说.
三、(1)刚才咱们把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得五个,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2只兔子,每只兔子分得6个,把20个桃子平均分给5只小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
把15个松果平均分给2只松鼠,每只松鼠分得7个,还余一个(看着黑板上的数字,回顾刚才的过程)。
在数学里,要想每份分得同样多就用除法,平均
分就用除号表示。
把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每只熊猫分到五个,咱们就可以写成10÷2=5,读10除以2等于5.依次完成剩下的。
(2)现在这个10不是10个竹笋了,就是数字10,那我们可以说: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5。
你能不能和老师一样试着说说剩下的?同桌两个交流一下。
(3)展示
四、总结
咱们这节课知道了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还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用除法,平均分用除号表示。
同学们学的非常认真,回家后把你的玩具平均分一分。
板书设计:
每份
平均分同样多
10 ÷ 2 = 5
12 ÷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