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案二:物质变化的观察与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教案二:物质变化的观察与判断物质变化的观察与判断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通过对物质变化的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掌握不同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现象和性质。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培养出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了解物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和过程;
2.掌握不同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现象和性质;
3.培养自主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
1.学生能否准确观察和判断物质变化的过程和现象;
2.学生能否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
3.学生能否在实验中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四、教学内容:
1.实验前准备工作
(1)分析和理解实验目的和方法;
(2)准备实验所需的其他物质和设备;
(3)按照实验流程进行实验前的准备。
2.基础实验:铜的氧化
(1)实验目的:观察铜的氧化过程,了解氧化作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2)实验原理:铜和氧气在常温下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3)实验过程:
① 铜片切成不等大小的小块;
② 将铜块放在炉盘内;
③ 点燃酒精灯,让灯火烤铜片;
④ 铜片表面逐渐出现氧化现象;
⑤ 观察铜片的氧化程度、颜色、形态等现象;
⑥ 防止灯火熄灭以致火焰过小;
(4)实验结果:
① 铜片逐渐变黑,出现氧化现象;
② 铜片的颜色和形态发生变化;
③ 实验过程中有毒烟雾和有毒气体产生,需注意安全。
3.拓展实验:硫酸铜溶液的电解
(1)实验目的:观察硫酸铜水溶液被通电后的变化;
(2)实验原理:硫酸铜水溶液中的铜离子在电解作用下被还原并析出成铜;
(3)实验过程:
① 准备电解池,将铜板和碳条分别插入池内;
② 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
③ 接通电源,开始通电;
④ 观察电池两端的变化;
⑤ 关闭电源,取出电极,观察析出物的性质;
⑥ 分析水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反应;
(4)实验结果:
① 电池两端分别产生了气泡,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
② 电极表面产生了沉淀物,其颜色为铜绿色;
③ 铜板上产生了红色沉淀,形成新的固体;
④ 分析水溶液中发生了电解反应。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法:观察实验现象,了解物质变化的过程和规律;
2.操作法:让学生自己操作实验,提高实验技能;
3.探究法:通过问题、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
六、教学手段:
1.教师授课;
2.学生自主探究;
3.实验操作。
七、教学评价:
1.考察学生对物质变化规律和过程的理解;
2.考察学生对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分析能力;
3.考察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和判断能力。
八、教学反思:
物质变化是化学学科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仅仅依靠讲课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其过程和规律。
因此,本次实验教学采用了观察、实验操作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去了解物质变化的实际过程和规律。
同时,考虑到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在教学前重点讲解了实验的安全性和应对措施并带领学生进行了实验演示。
最终,学生们在实验中掌握了更深入的物质变化规律和现象,增强了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学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