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衣库产业环境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衣库产业环境分析
总体环境
一、前言
5月15日,優衣庫(Uniqlo)臺灣一號店開幕,開門前超過二千五百人排隊,而近七千人入店,創下該品牌全球紀錄,也是臺灣單店品牌吸客最高紀錄。
入口排起彎了好幾彎的長隊,工作人員不得不舉起“在此排隊,進入店內需1小時”的橫幅提醒顧客。
據了解,當天依照滿一千五百新臺幣換取一個環保袋來推算,換出二萬余個環保袋業績估計至少三千萬新臺幣。
可看優衣庫的魅力是如此強大。
優衣庫的目標是在日本以外地區每年新開優衣庫服裝連鎖店200-300家,其中在中國內地每年開100家新店,在中國臺灣每年開30家。
二、成衣市場經濟環境
作為日本銷售額最高的服裝零售商,迅銷公司在日本開設了840家優衣庫連鎖店,在日本以外地區開設了180家優衣庫連鎖店。
一直以來,中國都是優衣庫賴以保持競爭力的關鍵。
優衣庫在全世界銷售的商品中,大約有85%來自中國70家合作工廠,支撐著優衣庫全球2258家店鋪的日常運營。
優衣庫創使人柳井正希望成為亞洲排名第一的服裝零售商,並最終取得全球第一的位置。
以銷量計,柳井正所開創的服裝零售品牌優衣庫(Uniqlo,隸屬於他創建的迅銷公司Fast Retailing)目前年度排名全球第四,在他之前,橫亙著來自西班牙的ZARA、來自美國的GAP和來自瑞典的H&M,但三者合一,代表著西方品牌在服裝業的統治地位。
和制造業不同,在服裝、時尚、娛樂等行業,西方世界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引領趨勢的力量。
銷量只是一個品牌影響力最表層的體現。
別忘了,GAP是如何將
1950年代美國牛仔精神精確訴諸紐扣和褲線,ZARA怎樣以快時尚風潮與高速運轉的供應鏈顛覆傳統,而H&M的跨界設計緣何使全球的新興消費者趨之若鶩。
作為唯一擠入前五名的亞洲品牌,優衣庫已著實不易。
但柳井正並不滿足。
“迅銷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一位的服裝零售企業。
”柳井正近期接受《環球企業家》專訪時說。
優衣庫似乎有能力逐步接近這一理想。
就在2009年,優衣庫的全球銷量還位列第五,僅一年時間,便超越荷蘭競爭品牌C&A。
今年,行業形勢朝著利於柳井正的方向繼續扭轉。
眼下,要趕超的對象之一H&M正處於過去十年來業績最令人擔憂的階段。
瑞典當地時間6月21日,H&M宣布其現有店鋪5月份的銷量同比只上漲了2%,低於分析師們5.4%的保守估計。
在幾乎同期發布的二季度財報預期中,盈利將下降16%,是其10年來連續三季度盈利下降。
相較之下,據5月的統計,迅銷公司今年以來海外市場的利潤增長60%,到今年8月,其海外營業利潤預計將從3年前的3億日元膨脹33倍,達到100億日元。
而在其最為倚重,占據其總銷售額近乎八成的日本市場,4月同店銷售額增長4.6%,一掃此前三個月銷量放緩的陰霾。
成立於1984年的迅銷公司是服裝業的“小字輩”,比H&M晚了37年,比ZARA 歷史也少9年,2001年踏上全球化之旅時,ZARA已
探入優衣庫的大本營,日本市場。
經過20多年高速發展,優衣庫以800多家門店的規模超越許多老牌服裝廠商,成為日本服裝零售第一品牌,並在11個國家和地區擁有2000多家門店。
但優衣庫始終缺乏ZARA們鮮明的時尚先鋒的特色,及顛覆零售業的管理模式—以單品來看,大多屬於“家常”風格的基本款,遠沒有歐洲品牌那股由內而外散發的絢麗。
的確,優衣庫從根本上不屬於標準的快時尚品牌,那是ZARA所開創的全新市場,旨在滿足年輕人對最新潮流及時觸碰的心理。
三、社會與文化環境
隨著經濟的成長、國民所得的提高、消費習慣及價值觀的改變和生活品質的提升,由於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使得臺灣消費者對於衣服方面的支出也有顯著的增加,由此可見人們愈來愈註意外表的裝扮,市場也隨之而廣大,相對的也有了更大的競爭。
服飾在現代生活中除了做為禦寒蔽體的必需品外,更是傳達訊息、表現個人特質的消費品。
以前消費者購買服飾,只為了單純的需求而購買,根本不會在意衣服的樣式、類型,只單純想著耐穿就好的想法,現在消費者除了追求服飾的基本功能外,更進一步追求其他的附加價值。
曾有調查顯示,臺灣的消費者喜歡在專賣店買衣服的占50% ,百貨公司28%,其它7% ,夜市7% ,精品店8% 。
另外,大多的消費者還是認為,有品牌與無品牌之間仍有差異的,因為有品牌的服飾在品質管理上比較仔細,無品牌反而容易出現暇疵,所以覺得有差異的人佔了42%。
沒有差異的佔了20% 。
而視情況
而定佔了38% 。
58%的消費者會選擇購買自己熟悉的品牌,可見大部份的年輕族群都喜歡購買熟悉的品牌,因為在設計風格、質料、價格都是自己最能接受的。
另外,臺灣有很多日本的品牌,對品牌的認同度很高,所以,臺灣對於UNIQLO 在社會與文化環境方面有很大的契合度以及廣闊的發展空間。
四、政治與法律環境
臺灣為民主法治國家,在政治權力與公民自由表現優異,列為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高度政治自由指標國家。
不僅政治自由且穩定度高,在「政府效能」與「法規品質」兩項評比表現優異,根據世界銀行對212個國家或地區進行評估,臺灣位居前20%。
兩岸於2010年6月29日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以強化經貿整合,有效降低兩岸政治風險,解除外資對兩岸關係不穩定等疑慮。
五、人口统计环境
1、臺閩地區常住人口近10年間平均年成長率為0.4,;女性首次多於男性。
實際居住在臺閩地區境內已達或預期達6個月以上之所有本國籍與外國籍人口;亦即本國國民扣除出國時間已達或預期達183日以上之出國人口,再加上居留臺閩地區已達或預期達183日以上之外國籍人口,即為「常住人口」總數,99年底臺
閩地區常住人口數計2,312萬4千人,其中男性1,148萬9千人或占49.7,,女性1,163萬5千人或占50.3,。
與歷次普查比較,常住人口平均年成長率由45至55年之3.7,,逐次普查降低至89至99年之0.4,,顯示人口成長趨緩,尤以男性10年間平均每年僅增加0.1,,低於女性之0.6,;而歷次普查常住人口男性均多於女性,99年女性則首次多於男性。
2、60.8,人口集中居住於五大直轄市,10年間常住人口增加61萬1千人。
99年底常住人口數仍以北部地區最高,計1,070萬7千人,占全國之46.3,,10年間增加87萬2千人;其次為南部地區計626萬7千人,占27.1,,10年間減
少11萬1千人;中部地區計556萬8千人,占24.1,,10年間增加8萬6千人;東部地區計51萬1千人,占2.2,,10年間減少2萬1千人;金馬地區計7萬2千人,占0.3,,10年間減少2千2百人,顯示人口仍維持往北部集中之趨勢。
若觀察五大直轄市常住人口數,新北市計405萬4千人,占17.5,;臺北市計265萬6
千人,占11.5,;臺中市計273萬2千人,占11.8,;臺南市計184萬人,占8.0,;
高雄市計277萬8千人,占12.0,;合計五大直轄市常住人口數達1,406萬人,亦
即60.8,人口集中居住於五大直轄市,10年間常住人口數共計增加61萬1千人,占全國增加人口82萬3千人之74.2,,顯示10年間人口仍持續往都會區集中。
3、10年間幼年人口減少108萬人,老年人口增加56萬人,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現象愈趨明顯。
99年底臺閩地區常住人口中,未滿15歲幼年人口計358萬3千人或占
15.8,,15-64歲青壯年人口計1,671萬7千人或占73.5,,65歲以上老年人口計244萬5千人或占10.7,;與89年比較,幼年人口減少108萬2千人,老年人口增
加55萬8千人,至於青壯年人口亦增加126萬8千人,其中15-24歲人口減少67萬8千人,25-44歲人口增加10萬8千人,而45-64歲人口增加183萬9千人。
10年間我國未滿25歲人口呈減少,而45歲以上人口則為增加趨勢,顯示我國少子女化及高齡化現象愈趨明顯。
4、10年間大學及研究所程度者占15歲以上常住人口比率由12.4%增加至25%。
觀察歷次普查臺閩地區15歲以上常住人口教育程度之變動,國小及以下程度者占15歲以上常住人口比率由59年之68.7,逐次下降,至99年僅17.1,,減少51.6個百分點,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則由5.0,逐次上升至36.8,,增加31.8個百分點,其中近10年間增加幅度最大者為大學程度者,由89年之10.7,提高至99年之20.7,,增加10.0個百分點,研究所程度者亦由1.7,提高至4.3,,增加2.6個百分點,合計增加12.6個百分點,顯示教育程度普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