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内力

合集下载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计算书

柱模板计算书本计算书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建筑施工计算手册》江正荣著、《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2003)等规范编制。

柱段:Z1。

模板剖面示意图面板采用克隆(平行方向)12mm厚覆面木胶合板;厚度:12mm;抗弯设计值fm:31N/mm2;弹性模量E:11500N/mm2;3.柱箍柱箍间距(mm):500*9,;材料:2根Ф48×3.5钢管;钢材品种:钢材Q235钢(>16-40);弹性模量E:206000N/mm2;屈服强度fy:235N/mm2;抗拉/抗压/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fv:120N/mm2;端面承压强度设计值fce:325N/mm2;4.竖楞材料:2根50×100矩形木楞;木材品种:太平洋海岸黄柏;弹性模量E:10000N/mm2;抗压强度设计值fc:13N/mm2;抗弯强度设计值fm:15N/mm2;抗剪强度设计值fv:1.6N/mm2;B边最外两根竖楞间距:750mm;B边竖楞根数:4;B边竖楞间距调整(mm):250*3;H边最外两根竖楞间距:750mm;H边竖楞根数:4;H边竖楞间距调整(mm):250*3;5.对拉螺栓参数B边最外两根对拉螺栓间距:400mm;B边对拉螺栓根数:2;B边对拉螺栓直径:M16;B边对拉螺栓间距调整(mm):400*1;H边最外两根对拉螺栓间距:400mm;H边对拉螺栓根数:2;H边对拉螺栓直径:M16;H边对拉螺栓间距调整(mm):400*1;6.荷载参数:36.952kN/m2;砼对模板侧压力标准值G4k:2kN/m2;倾倒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Q3k二、柱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

这里取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000m。

柱抗震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柱抗震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488.5972 39.98805823
609.2055
1850.735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803.0672
-48.3372 -132.93377
-125.5781131 -105.6102812 -126.7209682
大偏压 0.518 547.9880582 43.45423439 80 0.121212121 -1350.613917
40 660 164.8302603 0.249742819 不需要 23 187.8302603 5.714285714 >5考虑 11.4131496 1 1 1.081954771 203.2238463 198 3996.5772
计算公式 γ 内力 γ
RE|M|/kN·m REN/kN
1层A柱内力组合 1 228.14 874.36 81.28 0.106850788 满足 700×700 5 5
|V|/kN 轴压比验算 截面 柱高 极限轴压比 b×h/mm×mm H/m
柱子长度计算 两者较小值 40 660 260.9222746 0.39533678 是否需验算裂缝宽度 不需要 23 283.9222746 7.142857143 基本项目 是否考虑偏心距增大系数 >5考虑 4.679422663 >1时取1 1 1 1.084715009 307.9747527 198 3996.5772
0.125139332
0.121212121
-1541.883876 -419.6448232 -2006.848275 -1465.770159
980 3920
980 3920
980 3920
980 3920
980 3920

柱子承载力计算

柱子承载力计算

三、框架柱承载力计算(一)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柱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方法与《混凝土基本原理》中相同图所示。

3规范7.)。

如(混凝土即非抗震时:(3-62)(3-63)其中:(3-64)但考虑地震作用后,有两个修正,即:数。

调整系抗正截面承载力震◆◆保证“强柱弱梁”,对柱端弯矩设计值按梁端弯矩来调整。

(混凝土规范11.4.2,抗震规范6.2.2,6.2.3)即:一、二、三级框架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3-65)一级框架结构及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66(3-:其中矩的合弯针方向组截面顺时针或反时下——为节点上柱端示如;图所设计值之和,设弯矩组合的时反时或顺针方向——为节点左右梁端截面值对时,绝弯梁端均为负矩大和的较者,一级框架节点左右计值之;应取0较小的弯矩配实采用顺时针方向针点左右梁端截面按反时或——为节正算的整系数计调,且考虑承载力抗震积钢筋截面面和材料标准值公关可其按有和的较大者。

之力截面抗震受弯承载所对应的弯矩值。

式计算1。

三级取1.1.取1.4,二级取2,级系弯——为柱端矩增大数,一分弹性可情况下按般之矩柱节得点上下端的弯设计值和后,一求。

分比进行配矩端下点的所析得节上柱弯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对于顶层柱和轴压比小于0.15的柱,可不调整,直接采用内力组合所得的弯矩设计值。

当反弯点不在柱的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可直接乘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一、二、三级框架底层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1.15,且底层柱纵筋宜按上下端的不利情况配置。

(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1、柱剪力设计值(混凝土规范11.4.4,抗震规范6.2.5)为了保证“强剪弱弯”,柱的设计剪力应调整。

一、二、三级的框架柱的剪力设计值按下式调整:(3-67)一级框架和9度各类框架还应满足:(3-68)其中:——柱端截面组合的剪力设计值;——考虑地震作用组合,且经调整后的框架柱上、下端弯矩设计值,分别按顺时针和反时针进行计算,取其中较大者;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zhang)

柱下条形基础内力计算(zhang)

一、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1. 倒梁法倒梁法假定上部结构是刚性的,柱子之间不存在差异沉降,柱脚可以作为基础的不动铰支座,因而可以用倒连续梁的方法分析基础内力。

这种假定在地基和荷载都比较均匀、上部结构刚度较大时才能成立。

此外,要求梁截面高度大于1/6柱距,以符合地基反力呈直线分布的刚度要求。

倒梁法的内力计算步骤如下:(1).按柱的平面布置和构造要求确定条形基础长度L ,根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础底面积A ,以及基础宽度B=A/L 和截面抵抗矩6/2BL W =。

(2).按直线分布假设计算基底净反力n p :minmaxn n p p W M A F ii ∑±∑=(4-12)式中 ∑i F 、∑i M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作用在条形基础上的竖向力(不包括基础和回填土的重力)总和,以及对条形基础形心的力矩值总和。

当为轴心荷载时,nn n p p p ==min max 。

(3).确定柱下条形基础的计算简图如图4-13,系为将柱脚作为不动铰支座的倒连续梁。

基底净线反力B p n 和除掉柱轴力以外的其它外荷载(柱传下的力矩、柱间分布荷载等)是作用在梁上的荷载。

(4).进行连续梁分析,可用弯矩分配法、连续梁系数表等方法。

(5).按求得的内力进行梁截面设计。

(6).翼板的内力和截面设计与扩展式基础相同。

倒连续梁分析得到的支座反力与柱轴力一般并不相等,这可以理解为上部结构的刚度对基础整体挠曲的抑制和调整作用使柱荷载的分布均匀化,也反映了倒梁法计算得到的支座反力与基底压力不平衡的缺点。

为此提出了“基底反力局部调整法”,即将不平衡力(柱轴力与支座反力的差值)均匀分布在支座附近的局部范围(一般取1/3的柱跨)上再进行连续梁分析,将结果叠加到原先的分析结果上,如此逐次调整直到不平衡力基本消除,从而得到梁的最终内力分布。

由图4-14,连续梁共有n 个支座,第i 支座的柱轴力为i F ,支座反力为i R ,左右柱跨分别为1-i l 和i l ,则调整分析的连续梁局部分布荷载强度i q 为:边支座)1(n i i ==或 3/)(1)1(0)(1)(1)(1n n n n n l l R F q +-=+ (4-13a )中间支座)1(n i <<i i i i i l l R F q +-=-1)(3 (4-13b ) 当i q 为负值时,表明该局部分布荷载应是拉荷载,例如图4-14中的2q 和3q 。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

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

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ax M 可以近似取跨中的M 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max M 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max M 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max M 。

当传到梁上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

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 、D 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2max182M M M ql +≈-右左 且满足2max 116M ql = (7-1) 式中:q ——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M 左、M 右——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l ——梁的计算跨度。

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

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GC M 、GD M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EC M 、CD 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C R 、D R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

左端梁支座反力:()C 1=2GD GC EC ED ql R M M M M l--++;由0M ddx=,可求得跨间max M 的位置为:1C /X R q = ; 将1X 代入任一截面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1X ,1=/E X R q ;()101X ≤≤; 最大组合弯矩值:2max 1/2GE EF M qX M M =-+;当10X <或11X >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1=0X 或1=X l ,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2max C 11/2GE EF M R X qX M M =--+; 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GE M 、EF M 应该反号。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_十二 十三 十四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_十二 十三 十四章思考题答案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 十一章思考题答案12.1单层厂房排架结构中,哪些构件是主要承重构件?单层厂房中的支撑分几类?支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答:主要承重构件有:屋盖结构、吊车梁、排架柱、抗风柱、基础梁、基础单层厂房中的支撑:屋架间垂直支撑、横向、纵向水平支撑以及天窗架支撑和柱间支撑支撑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空间刚度及稳定性,传递风荷载和水平吊车荷载。

2.2排架内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排架内力分析的步骤是怎样的?排架内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排架柱在各种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作为设计柱的依据;同时,柱底截面的最不利内力,也是设计基础的依据,并绘制出排架柱的弯矩图、轴力图及剪力图(M图、N图及V图)。

排架内力分析的步骤是:等高排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方法采用剪力分配法,步骤如下:(1)在柱顶水平集中力F作用下等高排架在柱顶作用一水平集中力F,在F作用下,柱顶产生水平位移。

沿柱顶将横梁与柱切开,在切口处代之一对剪力,如图2-4-16(b)所示。

取横梁为脱离体,由平衡条件有:又知,在单位水平力F=1作用下,柱顶水平侧移为。

反之要使柱顶产生单位水平位移即u=1,则需在柱顶施加的水平集中力。

如图2-4-17所示。

对于相同材料的柱,柱越粗,所需的越大,即所需施加的水平力越大。

反映了柱子抵抗侧移的能力,故称为柱子的抗侧刚度。

切开后的排架拄顶作用有水平力,在作用下产生柱顶位移为,根据上面分析可得等高排架,当各跨横梁EA时,有:将(2)、(3)式代入(1)式,得:由此可得:将(5)式代回(2)式得:式中称为第i根柱的剪力分配系数,它等于i柱的抗侧刚度与整个排架柱总的杭侧刚度的比值,且。

值可按附图1计算,由可求出分配系数,从而求出各柱顶剪力,最后按静定悬臂柱求出在已知作用下的柱截面内力。

附图1由此可见,剪力分配法就是将作用在顶部的水平集中力F按抗侧刚度分配给各柱,再按静定悬臂柱求解柱子内力的方法。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框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 值法。

计算时首先将框架各楼层的层间总剪力Vj ,按各柱的侧移刚度值(D 值)在该层总侧移刚度所占比例分配到各柱,即可求得第j 层第i 柱的层间剪力Vij ;根据求得的各柱层间剪力Vij和修正后的反弯点位置Y ,即可确定柱端弯矩Mc 上和Mc 下;由节点平衡条件,梁端弯矩之和等于柱端弯矩之和,将节点左右梁端弯矩之和按线刚度比例分配,可求出各梁端弯矩;进而由梁的平衡条件求出梁端剪力;最后,第j 层第i 柱的轴力即为其上各层节点左右梁端剪力代数和。

(1)一榀框架上风荷载的作用计算:前面已经算出风荷载作用下的一榀框架下每层楼的剪力,但是还要计算出一品框架下每根柱子分得的剪力,具体的计算结果见下表:Vi DijDijVij sj ∑==1层数h i(m)D i层刚度和层剪力(KN)单柱分得的剪力(KN)10 3.2 2.12E+04 1.00E+06168.39 3.55 9 3.6 2.12E+04 1.00E+06271.54 5.72 8 3.6 2.12E+04 1.00E+06368.46 7.77 7 3.6 2.12E+04 1.00E+06458.10 9.66 6 3.6 2.12E+04 1.00E+06539.81 11.38 5 3.6 2.12E+04 1.00E+06614.67 12.96 4 3.8 2.32E+04 1.03E+06686.48 15.52 3 3.8 2.32E+04 1.03E+06750.13 16.96 2 3.8 2.32E+04 1.03E+06806.61 18.24 F 轴1柱1 6.31.14E+052.81E+06900.06 36.61 层数h i(m)D i层刚度和层剪力(KN)单柱分得的剪力(KN)10 3.2 3.21E+04 1.00E+06168.39 5.37 9 3.6 3.21E+04 1.00E+06271.54 8.67 8 3.6 3.21E+04 1.00E+06368.46 11.76 7 3.6 3.21E+04 1.00E+06458.10 14.62 6 3.6 3.21E+04 1.00E+06539.81 17.23 5 3.6 3.21E+04 1.00E+06614.67 19.62 4 3.8 3.96E+04 1.03E+06686.48 26.51 F 轴2柱33.83.96E+041.03E+06750.1328.972 3.8 3.96E+04 1.03E+06806.61 31.15 1 6.3 1.31E+05 2.81E+06900.06 41.86层数h i(m)D i层刚度和层剪力(KN)单柱分得的剪力(KN)10 3.2 3.21E+04 1.00E+06168.39 5.379 3.6 3.21E+04 1.00E+06271.54 8.678 3.6 3.21E+04 1.00E+06368.46 11.767 3.6 3.21E+04 1.00E+06458.10 14.626 3.6 3.21E+04 1.00E+06539.81 17.235 3.6 3.21E+04 1.00E+06614.67 19.624 3.8 3.96E+04 1.03E+06686.48 26.513 3.8 3.96E+04 1.03E+06750.13 28.972 3.8 3.96E+04 1.03E+06806.61 31.15 F轴3柱1 6.3 1.31E+05 2.81E+06900.06 41.86层数h i(m)D i层刚度和层剪力(KN)单柱分得的剪力(KN)10 3.2 2.12E+04 1.00E+06168.39 3.559 3.6 2.12E+04 1.00E+06271.54 5.728 3.6 2.12E+04 1.00E+06368.46 7.777 3.6 2.12E+04 1.00E+06458.10 9.666 3.6 2.12E+04 1.00E+06539.81 11.385 3.6 2.12E+04 1.00E+06614.67 12.964 3.8 2.32E+04 1.03E+06686.48 15.523 3.8 2.32E+04 1.03E+06750.13 16.962 3.8 2.32E+04 1.03E+06806.61 18.24 F轴4柱1 6.3 1.14E+05 2.81E+06900.06 36.61(2)风荷载作用下反弯点高度的计算:反弯点高度比即: V=V0+V1+V2+V3式中:V0 ——标准层反弯点高度比;注:本框架风荷载采用分段式均布荷载,故可查《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表5.8a。

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分析

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分析

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分析前言:无梁楼盖体系同时也被称为板柱体系,主要通过在楼盖中布置梁肋,将现浇混凝土板支承于柱,从受力角度来讲,无梁楼盖具有双向受力特点,同时楼面荷载将直接传递于柱,进而传递于基础。

无梁楼盖从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密肋板或平板。

根据柱帽可分为无柱帽或有柱帽无梁楼盖体系,根据施工流程可分为现浇式或整体装配式。

根据笔者经验,当建筑楼面的可变标准荷载值超过5KN/m2时或其跨度低于6m时,均适用无梁楼盖体系。

无梁楼盖结构体系目前适用于商场、多层工业厂房、库房、图书馆等建筑,其柱网多采用矩形或正方形,其中以正方形更具经济性。

板内钢筋根据纵、横向布置,楼盖的四边支承于墙上或边柱圈梁上,从而能够控制房屋的体积以及节省墙体结构,无梁楼盖的平整度较高,从而通风、采光以及卫生条件更为理想。

由于施工模板较为简单,从而能够节省大量的模板用量与人员成本,因此推广无梁楼盖体系具有经济性与社会效益。

1、无梁楼盖体系内力计算无梁楼盖结构体系设计可通过弹性理论来分析计算,也可根据塑性理论进行分析计算,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经验系数计算法、等代框架计算法、精确计算法等。

1.1经验系数计算法该法常适用于较为规则的等代框架建筑,采用经验系数法时,建筑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第一,无梁楼盖结构纵、横方向均超过连续三跨;第二,区格内的长跨与短跨之比不小于1.5;第三,相同方向的最大与最小跨度比值应当小于1.2 ,且两端跨度不应大于内跨;第四,活荷载不应大于3倍的恒荷载设计值;第五,为确保无梁楼盖能抵抗水平荷载,在无梁楼盖结构体系中应确保有剪力与抗侧力支撑。

经验系数计算法是基于薄板弹性理论,得出柱上与跨中板带在跨中截面、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根据经验系数法给出无梁楼盖内力数值,最终总结其纵、横向板的总弯矩,根据其弯矩分配系数,从而计算各截面弯矩数值。

1.2等代框架计算法等代框架计算法主要是将整个建筑结构沿横、纵划分为纵向与横向等代框架,不同于普通框架柱,普通框架梁柱均能够传递内力包括弯矩、轴力等,而在等代框架体系中,在竖向荷载条件下,等代框架梁宽度取值方向与梁跨呈垂直方向,其数值都均大于柱宽,仅一小部分竖向荷载靠柱子直接传递,其余荷载都通过扭矩来进行传递,所以无梁楼盖体系中代框架柱包括柱帽以及两侧扭臂等,在设计过程中其刚度都应当充分等代柱的受弯刚度与扭臂受扭刚度。

说明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说明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说明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说明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的原则和注意事项如下:
1、任何情况下,考虑恒荷载产生的内力。

2、吊车竖向荷载中,Dmax或Dmin可能作用在同一跨厂房的左柱上,也可能作用在右柱上,二者只能选择一种参加组合。

3、吊车横向水平荷载Tmax作用在同一跨内的两个柱子上,向左或向右,只能选取其中一种参加组合。

4、在同一跨内Dmax和Dmin与Tmax不一定同时发生,即组合Dmax或Dmin产生的内力时,不一定要组合Tmax产生的内力。

5、风荷载有向左、向右吹两种情况,只能选择一种参加组合。

6、多台吊车参加组合时,其内力乘以相应的荷载折减系数。

结构力学-2结构的计算简图

结构力学-2结构的计算简图
§1-2 结构的计算简图
结构计算简图选择的主要原则:
⑴ “存本去末” — 保留主要因素,略去次要因素,使计算简图能 反映出实际结构的主要受力特征。
⑵ “计算简便” — 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与可能,力求使计算简 图便于计算。
结构计算简图简化的内容:
⒈ 结构体系的简化:
空间杆系结构
平面杆系结构
⒉ 杆件的简化:
因为Δ本身又是荷载FP的函数, 所以柱子的变 形和内力都将是非线性的。
几何非线性: 结构的变形或位移较大, 乃至必须在结构变形后的位形上应
用平衡条件。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 若柱顶的侧移Δ相对于荷 载偏心距 e 而言是微小的, 则可以近似地在柱子的 B 原始位形上应用平衡条件, 即认为柱底弯矩MA=FP·e ; 但若柱子的侧移Δ较大, 相对于偏心距 e 而言不能 忽略时, 则必须在变形后的位形上建立平衡条件, 此 时柱底弯矩MA=FP(e+Δ)。
变化, 此时数个荷载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并不

等于它们单独作用产生结果的叠加。


FP
FP
对于大部分实际结构来说, 在正常使用状态下材料的应力-应 变关系接近或近似为线性关系, 而且结构的变形和位移都是微小 的。线弹性体系的三条基本假设均成立, 于是可以应用解的唯一 性定理和叠加原理。本书前十章主要讨论结构的线性分析问题。
力和变形都是唯一的。 ☆ 根据假设(2)、(3),可证明线弹性体符合叠加原理。即位
移u的表达式与加载次序无关,常数ai与荷载FPi无关。
对线弹性体系的受力分析称为线性分析。
非线性分析: 不满足线性弹性体系基本假设的结构体系称为非线性体系,
其受力分析称为非线性分析。引起结构受力性态为非线性的原 因可归结为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两个方面:

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附内力表,图纸)

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附内力表,图纸)

《单层工业厂房》课程设计预制混凝土牛腿柱设计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单层工业厂房预制混凝土牛腿柱课程设计一、设计任务本工程为某单层单跨工业产房,无抗震设防要求。

跨度为27m,长度为90m,柱距为15 m。

选用二台20/5t软钩吊车,起重机总质量30.5t的A5工作级别桥式吊车,吊车轨顶标高为9.000m,厂房柱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采用HRB335级钢筋。

恒载部分:仅计入屋盖自重设计值(6 m=300kN、9 m=450 kN、12 m=600kN、15m=750 kN)、吊车梁自重(轨道及零件重标准值为0.8 kN/m)、柱自重。

纵向维护墙为支撑在基础梁上的自承重空心砖砌体墙,厚240mm,双面粉刷,排架柱外侧伸出拉结筋与其相连。

二、柱截面尺寸与高度的确定基础采用单独杯形基础,已知轨顶标高为+9.000m,拟室内标高为相对标高零点,室外地坪标高为—0.100m,基础顶面标高-1.100m,柱子插入杯口深度为900mm。

吊车梁采用图12-64(b),高为1.2m,取轨道顶面至吊车梁顶面距离为0.2m,屋架下弦至吊车顶距离0.2m。

查附录12,吊车轨顶至吊车顶部高度为2.3m,柱子尺寸:(1)、柱子高度:从基础顶面算起柱高=11.5+1.1=12.6m;上柱高H U=11.5-7.6=3.9m下柱高H L=12.6-3.9=8.7m柱总高=12.6+0.9=13.5m;(2)、柱截面形式和尺寸:上柱采用矩形截面b x h=400mm x400mm下柱采用I形截面b f x h x b x h f=400x900x100x150.三、柱网及计算单元(1)定位轴线B1:由附表12可查得轨道中心线至吊车端部距离为260mm;B2:吊车桥架至上柱内边缘距离,一般取B2大于80mm;B3:封闭的纵向定位轴线至上柱内边缘的距离,为400mm;B1+B2+B3=740mm<750mm,满足要求;厂房全长90m,小于所要求的最小变形缝间距100m,无抗震设计要求,结合实际,可不设变形缝。

钢柱脚锚栓设计内力计算方法综述

钢柱脚锚栓设计内力计算方法综述

510
1 888
1 718
1 618. 8
125. 9
675
1 436
675
- 93
375. 5
1 108
585. 2
- 122
185
1 032
286
260
1 250
1 539
1 250
349. 6
1 555
1 382
1 093. 5
17. 8
708
1 360
852
[ 1 ]指出的我国对锚栓设计强度取值偏低的因素 ,我国 设计的锚栓普遍偏大 。
一 、引言
文[ 1 ]介绍了国内外单个锚栓承载力的各种计算 方法 ,这里进一步介绍在柱脚内力作用下单个锚栓受 到的剪力 N v 和拉力 N t 的计算 。各种方法采用的是 不同的基础混凝土压应力分布曲线 。按照弹性设计
时 ,倾向采用三角形分布 ,考虑弹塑性性能时 ,采用抛
物线图形 (σ= a x ) ,极限状态下也可以采用矩形分
程式 :
λh0 R = N ( e + h0 - 0 . 5 h)
(1)

λh0 Z = M - N (0 . 5 h - c)
( 1a)
R = N+Z
(2)
式中 , R 为混凝土压应力合力 , e = M/ N , h0 为锚栓至 压力最大侧底板边的距离 ,λh0 为锚栓至压应力图形
重心的距离 ( 图 1) , h 为底板长度 。必须建立第三个方
力 ,计算结果见表 1 。由表中数值可见 ,在弯矩较小时
各种方法计算结果差别很大 ,我国手册允许的两种计
算方法差别也非常大 ,我国简化方法求得的锚栓拉力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思考题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思考题

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中册(第四版)题思考题11.1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的主梁按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什么?答:1)次梁是板的支座,主梁是次梁的支座,柱或墙是主梁的支座。

2)支座为铰支座--但应注意:支承在混凝土柱上的主梁,若梁柱线刚度比<3,将按框架梁计算。

板、次梁均按铰接处理。

由此引起的误差在计算荷载和内力时调整。

(3)不考虑薄膜效应对板内力的影响。

(4)在传力时,可分别忽略板、次梁的连续性,按简支构件计算反力。

(5)大于五跨的连续梁、板,当各跨荷载相同,且跨度相差大10%时,可按五跨的等跨连续梁、板计算。

11.3 为什么连续梁内力按弹性计算方法与按塑性计算方法时,梁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答:两者计算跨度的取值是不同的,以中间跨为例,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梁内力时其计算跨度是取塑性铰截面之间的距离,即取净跨度连续梁内力时,则取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作为计算跨度,即取;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11.4 试比较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结构力学中的理想铰和理想塑性铰的区别。

答:1)理想铰是不能承受弯矩,而塑性铰则能承受弯矩(基本为不变的弯矩);2)理想铰集中于一点,而塑性铰有一定长度;3)理想铰在两个方向都能无限转动,而塑性铰只能在弯矩作用方向作一定限度的转动,是有限转动的单向铰。

11.5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连续梁是否在任何情况下总是比按弹性方法设计节省钢筋?答:不是的11.6 试比较内力重分布和应力重分布答:适筋梁的正截面应力状态经历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砼应力为弹性,钢筋应力为弹性;带裂缝工作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弹性;破坏阶段--砼压应力为弹塑性,钢筋应力为塑性。

上述钢筋砼由弹性应力转为弹塑性应力分布,称为应力重分布现象。

由结构力学知,静定结构的内力仅由平衡条件得,故同截面本身刚度无关,故应力重分布不会引起内力重分布,而对超静定结构,则应力重分布现象可能会导:① 截面开裂使刚度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② 截面发生转动使结构计算简图发生变化,引起内力重分布。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

7 内力组合及内力调整7.1内力组合各种荷载情况下的框架内力求得后,根据最不利又是可能的原则进行内力组合。

当考虑结构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时,应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增幅。

分别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和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并比较两种组合的内力,取最不利者。

由于构件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应取自支座边缘处,为此,进行组合前,应先计算各控制截面处的(支座边缘处的)内力值。

1)、在恒载和活载作用下,跨间max M 可以近似取跨中的M 代替,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水平地震作用下,跨内最大弯矩max M 采用解析法计算:先确定跨内最大弯矩max M 的位置,再计算该位置处的max M 。

当传到梁上的荷载为均布线荷载或可近似等效为均布线荷载时,按公式7-1计算。

计算方式见图7-1、7-2括号内数值,字母C 、D 仅代表公式推导,不代表本设计实际节点标号字母。

2max182M M M ql +≈-右左 且满足2max 116M ql = (7-1) 式中:q ——作用在梁上的恒荷载或活荷载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M 左、M 右——恒载和活载作用下梁左、右端弯矩标准值;l ——梁的计算跨度。

2)、在重力荷载代表值和地震作用组合时,左震时取梁的隔离体受力图,见图7-1所示,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见图7-2。

图7-1 框架梁内力组合图图7-2 调幅前后剪力值变化图中:GC M 、GD M ——重力荷载作用下梁端的弯矩; EC M 、CD M ——水平地震作用下梁端的弯矩C R 、D R ——竖向荷载与地震荷载共同作用下梁端支座反力。

左端梁支座反力:()C 1=2GD GC EC ED ql R M M M M l--++;由0M ddx=,可求得跨间max M 的位置为:1C /X R q = ; 将1X 代入任一截面x 处的弯矩表达式,可得跨间最大弯矩为: 弯矩最大点位置距左端的距离为1X ,1=/E X R q ;()101X ≤≤; 最大组合弯矩值:2max 1/2GE EF M qX M M =-+;当10X <或11X >时,表示最大弯矩发生在支座处,取1=0X 或1=X l ,最大弯矩组合设计值的计算式为:2max C 11/2GE EF M R X qX M M =--+; 右震作用时,上式中的GE M 、EF M 应该反号。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和桥梁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作为常见的结构形式,承担着重要的荷载传递和支撑功能。

在设计这些结构时,内力的重分布是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介绍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的设计规程,并深入探讨其多个方面。

1. 内力重分布的概念和作用(200字)内力重分布是指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由于构造的柔性和梁、柱等构件的变形,导致荷载在结构中的传递路径发生改变,使其原先假定的受力状态发生调整的过程。

内力重分布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的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降低结构的内力水平、提高整体的抗震性能、增加结构的延性,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 内力重分布的设计规程(300字)在设计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时,需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程。

以中国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为例,该规范对内力重分布提出了具体的设计要求和限制。

规范要求结构的初始设计要满足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基本要求,并且应具备一定的整体稳定性和变形能力。

规范规定了内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基准,包括考虑构件刚度和变形的重分布系数和影响线的选择等。

规范还对内力重分布前后构件截面的受压区高度进行了限制,以确保结构的受力性能。

3. 内力重分布的影响因素(600字)内力重分布的发生和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结构的刚度和延性是影响内力重分布的重要因素。

刚性结构在受荷后的变形较小,内力重分布的程度相对较小;而柔性结构的变形较大,内力重分布的程度较大。

荷载的类型和大小也对内力重分布产生影响。

对于周期性荷载(如地震作用)和较大荷载,内力重分布往往较为显著。

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支承条件也对内力重分布起着一定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带有较大层间位移的结构(如抗震墙结构)会发生更明显的内力重分布。

另外,结构的支承刚度和连接形式也会对内力重分布产生影响。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是指在建筑结构中,柱子底部受到的最大内力值。

在建筑设计中,确定柱底内力标准值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标准值的确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建筑结构的载荷、地基的承载能力、结构的受力情况等。

盈建科作为一家专业的建筑设计公司,对柱底内力标准值的确定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技术水平。

我们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设计要求,对柱底内力标准值进行精确的计算和评估,以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盈建科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会采用先进的计算方法和专业的软件工具,如SAP2000、ETABS等。

同时,我们会结合实际的建筑情况,进行现场勘查和监测,以确保柱底内力标准值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盈建科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建筑设计服务,为客户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建筑结构。

如果您需要建筑设计方面的咨询和服务,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 1 -。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

盈建科柱底内力标准值
盈建科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建筑工程技术服务的企业,一直致力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柱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承载能力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

因此,盈建科提出了柱底内力标准值的概念,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柱底内力标准值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柱子底部所承受的最大内力的标准值。

这个标准值是根据相关标准和规定确定的,它可以反映出柱子的承载能力和建筑工程的安全性。

在建筑工程中,柱底内力标准值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非常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盈建科作为一家专业的建筑工程技术服务企业,通过研究和实践,制定了一套科学的柱底内力标准值计算方法。

该方法考虑了多种因素,如建筑结构、材料强度、负载等,能够准确计算出柱底内力标准值。

这些标准值可以作为建筑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总之,盈建科的柱底内力标准值计算方法是一种科学、可靠、实用的方法,为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合理的计算和应用,可以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2343.97027 -417.889177 -34.9988872 35.0061275
注:1、表
左震
右震
重力载
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附表1) 不考虑地震
SEK(左) SEK(右)
GGK
1.2恒+1.4活
1.35恒 +1.4*0.7活
25.53
-25.66
-62.90 -100.92 -100.48
层 次 控制截面 不利内力
恒载
活载
左风载
右风载
SGK
SQK
SWK(左) SWK(右)
6
E柱顶
M
-58.51
-21.94
3.70
-4.05
N
-248.22
-57.19
1.15
-1.23
E柱底
M
37.40
14.89
-0.21
0.73
N
-248.22
-57.19
1.15
-1.23
6
D柱顶
M
63.60
11.85
-98.12
97.36 -2285.28 -3212.13 -3292.00
-187.80
188.18
21.19 29.25
30.04
-98.12
97.36 -2285.28 -3212.13 -3292.00
104.57
-105.60
46.61 66.17
66.86
-165.98
166.62 -2527.78 -3397.81 -3573.89
右风载
SGK
SQK
SWK(左) SWK(右)
E柱顶
M
-58.5079271 -21.9371673 3.70425423 -4.05484053
V
-26.6404688 -10.2304679 1.08709327 -1.33002429
N
-248.216984 -57.1900199 1.14648503 -1.22760398
92.99
-92.03
-31.70 -45.24 -45.57
164.84
-164.11 -2265.76 -3019.73 -3191.91
-167.55
165.94
16.25 23.19
23.35
164.84
-164.11 -2265.76 -3019.73 -3191.91
124.50
-124.13
16.58
-48.03 -65.94 -69.30
-3.01
3.03
-319.83 -479.95 -493.31
35.61
-35.53
-104.54 -152.96 -158.76
2.98
-2.94
-354.13 -534.03 -548.97
-21.47
21.39
79.46 111.46 115.69
1.05 -2488.24 -42.08 -2488.24
72.86 -2237.69 -78.48 -2237.69
1.51 -2484.69 -42.60 -2484.69
85.39 -2861.76 -85.64 -2861.76
右风
-75.89 -299.58 45.90 -299.58 69.95 -369.03 -51.89 -369.03 -128.77 -413.19 92.11 -413.19 110.65 -351.42 -76.11 -351.42 -65.54 -2585.20 74.30 -2585.20 -15.17 -2297.46 48.65 -2297.46 -93.07 -2425.98 87.90 -2425.98 10.29 -2763.76 35.27 -2763.76
左震
右震
重力载
横向框架梁的内力组合表(附表1) 不考虑地震
SEK(左) SEK(右)
GGK
1.2恒+1.4活
1.35恒 +1.4*0.7活
25.5271455 -25.6590029 -62.9035704 -100.92 -100.48
1.2恒+1.4风(不利)
左风
-65.02
右风
-345.01
34.63
-34.63
E柱底
M
13.94
4.61
-42.01
41.12
N
-2113.93
-345.01
34.63
-34.63
1
D柱顶
M
23.91
5.70
31.54
-31.33
N
-1889.64
-489.51
21.34
-21.35
D柱底
M
-12.29
-2.95
-45.52
45.28
N
-1889.64
7.67
-7.70
-256.38 -377.93 -391.14
-8.14
8.32
43.17 65.73
65.08
7.67
-7.70
-256.38 -377.93 -391.14
31.00
-31.09
64.22 92.90
97.47
-3.01
3.03
-319.83 -479.95 -493.31
-16.48
26.82 36.68
37.87
99.26
-99.88 -2106.11 -2952.89 -3030.74
-183.20
182.75
-13.78 -18.88 -19.48
99.26
-99.88 -2106.11 -2952.89 -3030.74
133.86
-134.22
-43.00 -59.48 -61.04
N
-343.42
-87.09
0.86
-0.78
6
A柱顶
M
97.45
32.57
4.88
-4.49
N
-294.19
-69.38
-1.22
1.15
A柱底
M
-64.70
-22.89
-1.63
1.09
N
-294.19
-69.38
-1.22
1.15
1
E柱顶
M
-27.25
-8.96
24.11
-23.46
N
-2113.93
N
-308.521633 -78.375727 -0.78274059 0.85356668
6
C柱顶
M
-101.350504 -22.3840043 5.28310827 -5.10613487
V
-48.6703894 -10.7457363 2.20254335 -2.10845783
N
-343.423455 -87.088195 0.85778729 -0.77557833
N
-294.191926 -69.376058 -1.22153174 1.14961563
1
E柱顶
M
-27.2506208 -8.95748295 24.1106504 -23.4601785
V
-8.40700069 -2.76970442 13.493827 -13.1794761
N
-2113.93271 -345.005326 34.630728 -34.6257356
C柱底
M
73.8628971 16.3006466 -2.64604779 2.4843133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V
-48.6703894 -10.7457363 2.20254335 -2.10845783
N
-343.423455 -87.088195 0.85778729 -0.77557833
6
A柱顶
M
97.4460843 32.5744047 4.87754161 -4.48768971
E柱底
M
37.3977607 14.8925172 -0.20928155 0.73324691
V
-26.6404688 -10.2304679 1.08709327 -1.33002429
N
-248.216984 -57.1900199 1.14648503 -1.22760398
6
D柱顶
M
63.5987801 11.8463065 4.3471377 -4.54813573
2.98
-2.94
-354.13 -534.03 -548.97
30.75
-30.60
104.26 162.54 163.48
-7.64
7.61
-304.19 -450.16 -465.15
-13.67
13.49
-73.57 -109.68 -109.77
-7.64
7.61
-304.19 -450.16 -465.15
-2343.97
-417.89
-35.00
35.01
A柱底
M
-21.51
-6.87
-42.73
43.63
N
-2343.97
-417.89
-35.00
35.01
注:1、表中M以左侧受拉为正,N以压为正;2、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取0.8;3、重力载=恒载+0.5活
层次
6
控制截面 不利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