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
4.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4.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苏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dc0d7f3b8f67c1cfad6b842.png)
4.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苏教版必修2)●课标要求1.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概念和类型并能通过细胞分裂图识别判断两种基因重组的类型。
2.通过实例能分析出不同类型的基因突变对肽链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3.结合实例能归纳总结出基因突变的特征。
4.说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重要意义。
●课标解读1.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2.总结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3.简述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地位本课时所学内容是可遗传变异的两种重要来源,其关键是基因突变,理解它关键就是要通过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得出基因突变的实质。
由于它还与遗传病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作为基础的地位,并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高考中,对基因突变的类型、特点及对性状的影响的考查尤为突出,还常考查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育种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如人工诱变的方法过程、杂交育种的原理和方法等。
●教法指导1.让学生利用类比推理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可以用英文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导致句子意思不变、变化不大、完全变化三种情况,通过联想和类比的方法,结合不同密码子对应相应的氨基酸的知识,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影响的三种情况。
使学生明确基因突变不一定都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2.对于基因突变的具体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癌症的相关问题并展示一些基因突变的实例,介绍癌症的形成是体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得出基因突变的原因,归纳哪些因素会诱发基因突变,从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比较并区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新课导入建议1.播放一段关于镰刀型贫血症的视频,同时展示正常红细胞和病变的红细胞的形态及血红蛋白的结构异常的图片,引出根本原因“基因突变”,由袁隆平的高产杂交水稻引出“基因重组”。
2.“你见过这样的老鼠吗?”,“你见过这样的青蛙吗?”。
图片展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的老鼠和青蛙,“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物变异呢?”由于核辐射导致了基因突变,到底什么是基因突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基因突变。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2022-2023学年 必修2 人教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80293d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6.png)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课标要求核心素养1.概述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会引发基因序列的改变。
2.阐明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有可能导致它所编码的蛋白质及相应的细胞功能发生变化,甚至带来致命的后果。
3.描述细胞在某些化学物质、射线以及病毒的作用下,基因突变概率可能提高,而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
1.结合镰状细胞贫血的形成原因,理解基因突变导致合成蛋白质及其细胞功能的改变。
(生命观念)2.通过分析癌症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认同癌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社会责任) 3.通过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基因重组形成的原因和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科学思维)基础知识·双基夯实一、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及概念(1)实例分析(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__替换__、__增添__或__缺失__,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3)对生物的影响①若发生在__配子__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
②若发生在__体细胞__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③人体某些体细胞基因突变后可能发展为癌细胞。
2.细胞的癌变(1)与癌变相关的基因(2)癌细胞的特征3.基因突变的原因、特点和意义(1)原因(2)特点(3)意义二、基因重组1.概念2.类型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之一,对__生物的进化__具有重要意义。
〔学霸记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叫作基因突变。
2.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等。
3.易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
4.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5.基因重组就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活学巧练〕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DNA中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96598e8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50.png)
目标: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定义,包括它们的主要发生机制。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应用或作用。
3.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案例进行分析,如镰状细胞贫血、植物杂交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未来生物科技发展中的潜在应用,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答案:重组后的基因型为Aa,因为重组是指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原有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重组后形成了新的Aa基因型。
例题四:
题目:在一个自交的植物种群中,某基因座上有三个等位基因A、B和C。若某个体为AABBCC,求其可能的配子组合。
答案:该个体的配子组合为ABC、ABc、AbC、Abc、aBC、aBc、abC、abc,共8种,因为每个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配子。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生物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基因的概念、D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的基本规律。此外,他们也对生物进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高一学生对生物学科普遍具有一定的兴趣,尤其对遗传和进化等话题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度。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正在逐步发展,能够进行一定的科学探究。学生的学习风格多样,既有喜欢直观图像和实验操作的,也有偏好理论分析和逻辑推理的。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d8512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e1.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在生物学上的含义,是指细胞中的遗传基因(通常指存在于细胞核中的脱氧核糖核酸)发生的改变。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教材分析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这节内容时主要是通过基于常态下的教学教材,实现学生对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从而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基因重组内容涉及减数分裂过程,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熟练掌握基因突变的本质、特点以及应用;掌握基因重组的本质和特点,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基因突变的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爱护生命,通过基因重组了解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差异性,珍惜爱护生命。
3.重点难点基因突变发生的时期及特点,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特点以及对应的基因变化图。
4.教学方法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模式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5. 课时安排 1课时6.教具使用多媒体结合挂图7. 教学过程设计本模块的第1章至第4章,从分子水平阐述了基因的本质、基因在细胞中的存在位置、基因的结构和作用等基本问题,第5章则从生物变异入手,从基因和染色体变化的角度来认识生物发生变异的原因,是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延续和拓展。
本节教学可用1课时,教学重点是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的实质,即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本节在教学上采取以下思路:从科学发现的过程切入,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关于基因突变,教材选用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81cf86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2.png)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教学目标】1.说明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2.分析基因突变的原因,阐明基因突变的意义。
3.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致癌因子。
4.阐明基因重组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的特点(3)基因重组2、教学难点(1)细胞癌变的原因(2)基因重组的类型【新课导入】“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其实生物变异不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基因重组也会造成生物变异。
那么基因重组造成的生物变异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呢?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基因重组。
【新课讲解】基因突变的实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教材不是从概念到概念,而是从实例入手,从现象开始,追溯根源。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积累,大胆联想、推理、讨论甚至辩论,让学生猜测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结果。
材料1:1910年,一位美国黑人青年由于发烧和肌肉疼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我们知道,正常人的红细胞是圆饼状的,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却是弯曲镰刀状的。
这样的红细胞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这种病是怎样形成的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图5-1,也可以用幻灯的形式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红细胞图片。
然后提问:(1)从图片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提示:圆饼形状,运输氧气功能。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提示:有,运氧气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讲述:那么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材料2:1928年,人们发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能将这种病遗传给下一代,并且发现该病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a48f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a3.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案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能力方面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方面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五、教学方法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问题探讨及基因突变的实例。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引言: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主要的遗传物质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二个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生物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339121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0.png)
第5章基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一、核心素养侧重点1.生命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理解遗传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异,这些变异对于生物的生存意味着什么,对于群体(种群)的进化又有什么意义。
从而深刻理解变异的本质和意义,认识到遗传伴随着变异,为学生形成生物进化观奠定基础。
2.科学思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遗传中的错误现象,这种错误带来的后果有时是灾难性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但从适应和进化的角度分析,遗传的错误实际上为生物群体的生存提供了多样性的选择,即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基于这些认识,可以让学生学会辩证地认识生命活动中的变化,并将辩证思维迁移应用于认识自然和社会。
生物学中的因果关系非常复杂,本节设计了一个“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分析生物学中的相关性,并了解因果关系与相关性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科学探究什么是基因突变?本章并不是直接讲授,而是通过列举镰状细胞贫血和结肠癌发生的原因两个实例,从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阐述了基因突变的本质特征。
这种由宏观认识(疾病)到微观分析(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的过程,就体现了一种思维上进行的探究。
切不可认为只有动手操作才是探究,动手操作的前提往往是思维,没有思维的动手操作是一种机械的运动,谈不上科学探究。
开展“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活动,需要探究在4℃时,蒜(或洋葱)的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情况。
实验没有给出具体结论,需要学生进行探究寻找答案。
该探究活动还可以训练学生制作装片、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的技能。
开展“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的活动,可以了解某些特定遗传病的发病率,学习遗传病的调查方法,同时提高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意识。
4.社会责任遗传病是一类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了解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机制,预防遗传病的发生和遗传、进行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关爱遗传病患者,是关系个人和他人健康的重要社会责任。
基因检测可以了解人体的基因状况,精确地诊断一些遗传病,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教案
![5.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845d3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2.png)
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资料及图片:一普通玉米种子在水、肥、光特别充足的条件下结出籽粒大而饱满的玉米穗。
二将普通蔬菜种子搭载于航天卫星,经过太空特殊环境变化处理,返回地面后,经农业专家多年培育而成太空蔬菜。
中国目前已培育出的太空蔬菜:太空苦瓜、太空黄瓜、太空青椒、太空西红柿、太空茄子、太空南瓜、太空大豆等等。
思考1:籽粒饱满的种子与普通种子相比,太空椒与普通青椒相比,形状有明显的差异,太空椒肥大,这是为什么?把子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去,长出的种子是不是粒大饱满?思考2:把太空椒种下去,长出的是什么?这又说明一个什么问题?思考3:如有的女性通过美容手术,单眼皮变成双眼皮,或将眉毛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样的双眼皮和柳叶眉能不能遗传呢?讨论小结: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教学目标并进行解读通过“导学案”来展示,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层面。
同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
☆1、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原因及特点。
☆2、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二)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导学语:请同学们利用教材,结合“导学案”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完成“自学指导”上的相关内容。
课前,根据目标设计一课时“导学案”,内容如下:一、基础知识导学1、基因突变的实例仔细阅读课本P80-81“基因突变的实例”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形成的原因思考(1)完成P81思考与讨论内容。
(2)造成该病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是什么?(3)找出基因突变的概念,分析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对生物的影响。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完整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c5126f2a76e58fafbb00390.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课方案王慧英河北平山古月中学一、教课目的知识方面: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色和原由2、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3、举例说明基因重组及其意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经过基因突变原由的学习,建立事物发展的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的辨证唯物的思想2.经过对基因突变原由及特色的逻辑论证过程,不只能够使学生懂得生物界丰富多彩的本质,还能够对学生进行用辨证唯心主义的看法认识生物体和生物界的思想教育。
3.经过基因突变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态度。
能力目标:1.经过对课本中实例的剖析,培养学生剖析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经过学生之间互相启迪、互相增补、激发灵感,提升学生合作—研究的能力。
3.教师精心设计训练和反应.培养学生理论联系本质的能力。
二、教课要点、难点要点: 1.基因突变的看法及特色2.基因突变的原由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三、教课与学法方法教师在教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合增补有关的资料, 创建形象生动的教课气氛,让学生从实例剖析下手, 教师适合举例以问题形式层层递进指引,依据认知的规律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来归纳总结看法;指引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从议论英词句子中发生个别字母改变可能致使句子意义的变化状况和一本书的文字信息在从头拷贝一份时易发生的错误,进行理解指引联想和类比,理解基因突变和生物性状改变的关系;以设问、议论的形式指引学生经过问题研究和自主合作学习思虑基因突变和重组的意义;用填表的形式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对照和总结。
最后有效小练进行稳固和加深理解,以达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控一次性到位。
四、学情剖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其实不陌生。
经过前方对基因构造和功能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也与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看法,是学生学习生物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此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要点知识。
高一生物优质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人教2019版必修2
![高一生物优质教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人教2019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f491123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f1.png)
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与基因重组的实例,细胞癌变的原因、特点与预防。
(生命观念)2.采用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实例,从现象开始,追根溯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是DNA分子的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科学思维)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科学探究)4.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社会责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基因突变的原因,细胞癌变的原因与现象。
【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细胞癌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太空育种的成果图片,设置问题,引入新课:航天育种的生物学原理是什么?如何看待基因突变所造成的结果?二、讲授新课【教师】:展示生物界中的变异现象图片。
【提出疑问】:变异是否都能遗传?【学生】:否。
进而引出基因型、遗传型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
【教师】:可遗传变异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不可遗传变异则是由环境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可遗传变异包括给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资料:资料:镰状细胞贫血1910年,赫里克医生的诊所来了一位黑人病人,病人脸色苍白,四肢无力,是严重的贫血病患者。
医生使用所有能治疗贫血病的药物,但对这个病人无效。
对病人做血液检查时发现,红细胞在显微镜下不是正常的圆饼形,而是又长又弯的镰刀状,称镰状细胞贫血。
(1)1949年,美国化学家鲍林将正常人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别放在一定的溶液中电泳,发现正常人和患者的血红蛋白的电泳图谱明显不同,鲍林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
经过分析,鲍林认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病(展示正常红细胞和镰状红细胞的图片)。
(2)1956年,英格拉姆等人用酶将正常的血红蛋白和镰刀型细胞的血红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电泳对二者进行分析,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5dc5582783e0912a3162ad9.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2、基因突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六、教学步骤问:通过美容手术,纹成弯弯的柳叶眉,这种柳叶眉能遗传吗?为什么?(学生回答。
)再举一例问:太空椒的性状能遗传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生物的变异观察P80一、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的。
问: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学生回答。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碱基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不同的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
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图讲解。
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1.基因突变的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2.基因突变的原因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
显示:正常型红细胞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的性状比较图。
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
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成长镰刀型,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的堆积,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
而出现脾脏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
问: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为什么不一样?问: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为什么被缬氨酸取代?学生回答。
教师强调,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会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由变成。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85af5c5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c9.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教案标题: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定义和概念。
2. 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分类和机制。
3.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或白板和马克笔。
2. 学生手册或课堂笔记本。
3. 图表、示意图或实例相关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基因的重要性和遗传的基本原理。
知识讲解:2. 解释基因突变的定义和分类,包括点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3. 介绍基因重组的定义和分类,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和基因重排。
4. 解释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机制,包括DNA复制错误、辐射和化学物质引起的突变,以及DNA重组酶的作用。
示例和应用:5. 提供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如突变导致的疾病、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以及基因重组在遗传工程中的应用。
6.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这些实例,以加深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活动和练习:7. 分发相关的练习题或工作表,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中完成,以检验他们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
8. 整理学生的答案,并提供反馈和讨论。
总结:9. 总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主要概念和要点,并强调它们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拓展活动:10.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最新进展,并要求他们撰写一篇小论文或进行一次小组报告。
评估:11. 设计一个简单的问答或小测验,以评估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2. 在后续课程中,与学生讨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其他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如医学和农业。
注: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学生的年龄、学科水平等因素,教案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可以进行适当调整和修改。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5442d45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bb.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和环境有关。
本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概念、原因、特点;2、举例说出基因重组;3、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数据处理,类比推理等科学方法;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散思维及综合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1、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生物界在丰富多彩的本质,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2、在基因突变的学习中懂得如何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3、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2)、基因突变的原因。
2、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五、教学程序设计依据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按“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以探究式教学方法为主线,利用学案导学,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讨论、探究、交流中相互启迪,获得新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同时,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声像技术及多媒体工具,借助多媒体动画,把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类型和基因重组的`原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适时进行点拨,以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结构,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adb3ad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1.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案第一章:基因突变概述1.1 基因突变的定义1.2 基因突变的原因1.3 基因突变的特点1.4 基因突变的意义第二章:基因突变的发生机制2.1 点突变2.2 插入突变2.3 缺失突变2.4 倒置突变2.5 基因重排第三章:基因突变与疾病3.1 遗传性疾病3.2 肿瘤3.3 先天性疾病3.4 基因突变与个体差异第四章:基因重组概述4.1 基因重组的定义4.2 基因重组的类型4.3 基因重组的特点4.4 基因重组的意义第五章:基因重组的发生机制5.1 同源重组5.2 非同源重组5.3 转座重组5.4 病毒介导的重组5.5 人工基因重组技术第六章:基因突变与生物进化6.1 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6.2 突变-选择平衡理论6.3 基因流与基因漂变6.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视角下的基因突变第七章:基因重组的应用7.1 基因工程7.2 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7.3 基因治疗7.4 基因重组在农业中的应用7.5 基因重组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第八章:基因突变与法律伦理问题8.1 基因隐私权8.2 基因歧视8.3 基因治疗的伦理问题8.4 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8.5 相关法律和国际协议第九章: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研究方法9.1 分子生物学技术9.2 遗传学实验方法9.3 基因组学分析9.4 生物信息学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9.5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第十章:综合练习与案例分析10.1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辨析10.2 案例分析:遗传疾病的基因诊断与治疗10.3 问题解决:设计一个基因编辑实验10.4 小组讨论:基因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前景10.5 复习测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知识点回顾教案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课程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适合学生的情况。
教案中应该包含互动环节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基因突变的特点包括随机性、低频性、多数有害性等。
3.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2
![3.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生物苏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de368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2.png)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遗传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五)拓展延伸(预计用时:3分钟)
知识拓展:
介绍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应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生物学知识在解决现实问题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拖延、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这对课程学习有一定的影响。教师应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和管理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课堂导入部分需要更加生动有趣。我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有趣案例,如某些疾病的遗传机制,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进入学习状态。
其次,在知识讲解部分,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程度。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得不够深入。我可以通过更多的例子和图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并通过提问和讨论来检查他们的理解情况。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ef9201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7.png)
“基因突变”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在引言部分指出生物的变异具有普遍性,变异能够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小节介绍了基因突变的概念、意义和特点,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以及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教材从实例引入基因突变的概念,是为了学生便于理解抽象的概念。
在介绍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自然突变率低、有害性和不定向性时,教材也举了具体的实例。
设计的旁栏思考题和小资料,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基因突变特点的理解。
人工诱变在育种上有重要用途,可通过教材介绍的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本小节内容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基因突变与DNA的复制相关;(2)基因重组与《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减数分裂相关。
2 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意义;2 水平目标通过对课本引言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由“总”到“分”的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逻辑推理水平。
2.3 情感目标(1)初步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理解生物体和生物界的多样性。
(2)通过教材介绍的我国在诱变育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对学生实行爱国主义教育。
3 教学重点及落实方案3.1 教学重点(1)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2)基因重组的概念3.2 落实方案(1)使用ppt实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4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概念5 教学方法教授法、讨论法、 PPT6 课时安排 1课时7 教学过程(见下表8、板书设计变异:不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期:细胞分裂的间期(3)结果和意义(4)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多数有害、⑤不定向性。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333d5ee27284b73f24250ab.png)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和学情分析本节课内容包含了两种可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而基于前面已经学习了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学生们对于基因重组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这个知识点处理上应注重对学生实际理解能力和图形分析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就集中于基因突变这个知识点,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加深对基因突变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知识目标1.结合实例.模型.游戏等方法从分子水平(碱基对替换.增添.缺失)分析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内因,推导出基因突变概念。
2. 分析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时对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对性状与子代的影响。
3.基因突变的产生外在原因.特点及意义。
4.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来源.意义,会辨别不同情况下的基因重组。
能力目标1.结合减数分裂过程,学会用图示形式表示发生基因重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作图和识图能力。
2.借助示意图的观察和对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判断.推理等能力。
3.通过游戏、模型演示推出基因突变概念的过程,锻炼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分析引起基因突变的外部原因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珍惜爱护生命。
2.认同基因简并性保持生物性状稳定性的意义,以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对生物多样性形成的积极意义。
重点1.基因突变发生的概念.原因及特点。
2.基因重组的来源以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交叉互换后对应的的基因变化图。
难点基因突变及基因重组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及教具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析归纳法。
教学流程大体为:提出问题──观察现象──分析探索──得出结论。
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熟悉到陌生,我对教材做了调整,先学习基因重组,再进行基因突变的学习。
教具:多媒体.游戏纸条.磁条(制成基因碱基对)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过程导入:(呈现水毛茛图片),为什么在水中和空气中,叶片的形状差距这么大呢?这种变异可以遗传么?如果是遗传物质改变,会不会遗传给后代呢?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说出环境引起的是不可以遗传的变异,而遗传物质的改变一般可以遗传的变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合资料运用探究进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设计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吴志强1.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5章第1节的内容.由于基因重组已经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作过详细的介绍,因此在本节教学中不再列为重点内容。
本节主要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原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重要基础。
2.学情分析变异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的体验,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环境等有关。
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极强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
本节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原因。
②举例说出基因重组。
③说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分析,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根本原因。
②整合课内外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科学的了解,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4.教学重点⑴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
⑵基因突变的原因。
5.教学难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6.教学程序6.1陈述导入:前面我们对遗传问题进行了学习、知道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控制生物性状遗传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基因,以及遗传的基本定律和伴性遗传。
(用幻灯片展示几组发生基因突变的有趣的图片,如图一)那么,变异呢?也同样如此。
在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中,蕴含着形形色色的变异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图一【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6.2创设情景根据“问题探讨”中的事例,教师指导完成相关问题。
【问1】句子中一个字母的改变,可能导致句子的意思发生怎样的变化?【问2】如果DNA分子复制时发生类似的错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可能对生物体产生怎样的影响?【问3】要求学生对基因突变有个大致的了解,从感性上有个认识。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基因突变呢?提问引入基因突变实例内容。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6.3进入新课6.3.1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概念大家回顾一下,什么叫基因?基因的分子结构如何?课件逐步出示基因结构变化示意图(如图二),教师对图讲解基因突变发生的三种情况。
【强调】基因结构不管按以上的哪一种情况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基因突变。
那么,基因突变是如何产生的呢?【设计意图】将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形象的用图片的形式展示,就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最后由一设问引入基因突变的原因。
图二图三(2)基因突变的原因课件显示正常型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性状比较图(如图三)。
【陈述】镰刀型贫血症是一种异常血红蛋白病。
一旦缺氧,患者红细胞变成长镰刀型,血液的粘性增加,引起红细胞的堆积,导致各器官血流的阻塞。
而出现脾脏肿大,四肢的骨骼、关节疼痛,血尿和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病重时,红细胞受机械损伤而破裂产生溶血现象,引起严重贫血而造成死亡。
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例来讲解基因突变的原因。
【问1】镰刀型贫血症病人的红细胞和正常人的为什么不一样?【问2】镰刀型贫血症病人血红蛋白中的谷氨酸为什么被缬氨酸取代?【强调】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会成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由变成。
这些基因突变如果是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叫──自然突变(学生回答),在人为条件下诱发产生的叫──诱发突变(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明确碱基对发生改变与生物性状发生改变这一因果关系。
【问3】为什么在强烈的日光下要涂抹防嗮霜,做X射线透视的医务人员要穿防护衣?【问4】那诱发突变的人为条件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快速回答并归纳易诱发生物发生基因突变并提高基因突变频率的因素有三类:①物理因素:包括X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②化学因素:有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③生物因素:如病毒等。
【问5】基因突变呈现什么特点呢?【设计意图】由此问题引入基因突变的特点。
(3)基因突变的特点教师充分整合课内、课外资源做成小资料,借助课件逐步展示,利用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总结出基因突变的各种特点。
【设计意图】利用小资料实施探究教学,学生对资料的图片和内容很感兴趣,既课堂气氛活跃又加强学生继续探究的动力。
①课件展示植物整个发育的过程(如图四)。
【问1】请大家思考,基因突变可能发生在植物个体发育的哪些时期?【问2】自然界中其他的生物会发生突变吗?【问3】以上说明突变什么特点呢?②生物种类突变性状细菌无抗药性—抗药性家鸽羽毛白色—灰红色棉花正常枝—短果枝人正常色觉—色盲果蝇长翅—残翅人正常肤色—白化病果蝇红眼—白眼【问1】家鸽的羽毛白色对灰红色属于什么?【问2】为什么会出现相对性状呢?【问3】其他的生物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什么特点?③ppt基因突变率大肠杆菌组氨酸缺陷型基因2×10-6果蝇的白眼基因4×10-5果蝇的褐眼基因3×10-5玉米的皱缩基因1×10-6小鼠的白化基因1×10-5人类色盲基因3×10-5【问1】从表中可知人类色盲基因的突变率是多少?高吗?【问2】其他生物的基因突变率呢?体现基因突变什么特点?④给出白化苗和白化病图片(如图五),使学生理解任何一种生物都是长期进化过程的产物,它们与环境取得了高度的协调。
【问1】同学们有没有看见过玉米白化苗?推测下,白化的玉米苗能正常生长吗?为什么?【问2】玉米的白化性状是有什么决定的?【问3】控制白化性状的基因是怎么产生的呢?【问4】和玉米白化一样,人类也有白化病症,像这些性状对生物有益还是有害呢?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什么特点?图五图六⑤课件给出经诱变处理的紫色种子产生的子代种子有多种性状和经诱变处理的黑色家鼠产生的子代也有几种性状(如图六)。
【问1】大家有见过这样的种子吗?种子的种皮有几种性状?【问2】如果要你把这些性状的基因表示出来,你会吗?【问3】这些等位基因是怎么来的?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什么特点?【问4】你知道你的血型吗?感兴趣的话可以课下找找相关资料。
【设计意图】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可以尝试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做到现学现用,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归纳】突变特点:①普遍性②随机性③突变率低④有害性⑤不定向性。
(4)基因突变的意义教师利用课件,分别链接返回到资料③④界面,继续进行探究。
【问1】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什么?突变的基因可以遗传吗?【问2】新基因产生新性状对生物的生存都有害吗?哪些是有利的?【问3】自然环境会选择哪些个体生存下来?【问4】基因突变频率很低,是不是说基因突变产生的变异也很少呢?这体现了上述基因突变的哪种特点?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教师及时点拨、肯定并总结。
【归纳】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6.3.2基因重组【设问】“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设计意图】由此问将基因突变顺利导入到基因重组部分。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和回顾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教师课件展示减数分裂过程图,并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1】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哪些基因可以进行重新组合呢?【问2】非同源染色体在什么时期重新组合?【问3】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是怎样变化的?【问4】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基因重组有产生新的基因吗?教师帮助学生回忆并总结基因重组的定义及重组类型。
【强调】基因重组是指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产生的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由于基因的自由组合,即控制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两对或两对以上同源染色体上,该生物个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二是由于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原来连锁在一条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时,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由于交叉交换,基因也随之交换。
上述二种原因,都能形成基因的重组,而新的重组基因类型又导致了不同相对性状的重组,使后代产生变异。
【问5】与基因突变相比,基因重组又有何意义呢?指导学生阅读并讨论“基因重组”部分的“思考与讨论”。
【归纳】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基因组合的子代,其中有一些子代会含有适应某种环境变化的基因组合。
所以说,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设计意图】教师在学生回忆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基因重组可能发生的两个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6.4课堂小结生物的变异,根据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否改变,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类。
可遗传变异中的基因突变,是基因分子结构的改变。
是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结果使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染色体变异是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课下可以提前去预习。
【设计意图】布置课后预习任务,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强调】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了新的遗传物质。
因而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生物进化最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紧接着教师课件展示列表,学生快速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本质、发生时间及原因、条件和意义等(表格见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使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6.5课堂反馈【例1】将同一品种的小麦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其株高等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遗传性 B.遗传重组引起的变异C.基因突变产生的差异 D.不遗传的变异【解析】生物的变异分为不遗传的变异和遗传的变异,前者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生物性状的变异,后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生物性状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