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概论》自考0065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
2020年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练习试题与答案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统计学理解错误的是()。
A.统计学研究的客观现象包括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B.统计学研究的是总体现象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C.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数量方面的方法论科学D.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及其变动规律的方法论科学2、整个统计学的基础和统计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是()。
A.应用统计学B.理论统计学C.描述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3、以下属于由变量值所组成的总体的是()。
A.某地区的工业生产情况B.全国人口状况C.一批产品的质量状况D.某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4、要考察某一段河流的水质污染情况,其研究个体可以是()。
A.该段河流中的全部水B.每立方米水域C.附近流域中的全部水D.该段河流中的生物5、用居民收入解释支出时,收入为()。
A.变量B.因变量C.内生变量D.离散变量6、最精细的测度计量尺度是()。
A.定类尺度B.定序尺度C.定距尺度D.定比尺度7、结构相对指标是指()。
A.总体中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的比率B.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的两个经济指标增长速度的比率C.指本期(报告期)数量与过去某期(基期)相同性质数量的比率D.某个总体对另一个总体或某个个体对另一个个体的同一指标数值的比率8、货币需求量的弹性系数属于()。
A.弹性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9、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参与程度属于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中的()。
A.社会生活主体状况B.社会物质生活C.社会精神文化生活D.社会组织管理10、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是()。
A.思维活动B.社会活动C.经济活动D.实践活动二、多项选择题1、统计学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
A.理论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E.抽样统计学2、统计学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可分为()。
A.理论统计学B.描述统计学C.应用统计学D.推断统计学E.抽样统计学3、统计总体包括()。
2011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串讲笔记第十一章
第⼗⼀章 国民经济⽣产统计 ⼀、名词解释 1、社会产品 是指⼀定时期内社会⽣产劳动的有效成果,是使⽤价值和价值的统⼀体。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个特性:劳动性、⽣产性、有⽤性、社会性、时期性。
2、国内总产出 是指⼀定时期内⼀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3、国内⽣产总值 是指按照市场价格计算的⼀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定时期内⽣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4、⽣产法 是从⽣产的⾓度计算国内⽣产总值,即从⽣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剔除⽣产过程中投⼊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种⽅法。
5、收⼊法 是从⽣产过程形成收⼊的⾓度计算国内⽣产总值。
6、⽀出法 是从最终使⽤的⾓度来计算国内⽣产总值。
⼀定时期的最终使⽤具体包括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以及净出⼝三个部分。
7、国民⽣产总值(国民总收⼊) 是指⼀定时期内国内⽣产总值与来⾃国外要素净收⼊之和。
8、国内⽣产总值表 是以国内⽣产总值指标为核⼼,对国民经济⽣活与使⽤指标进⾏全⾯系统的核算,综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结构。
9、国内⽣产总值指数外语学习 是指⽤来描述国民经济⽣产和使⽤总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因素影响的综合指数,具体包括价值量指数、物量指数和物价指数。
⼆、简答题 1、我国2002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对⽣产范围是如何界定的? 我国2002年的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产;第⼆、⽣产者⽤于⾃⾝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给性⽣产;第三、⾃主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给性⽣产。
2、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有哪些? 第⼀、总产出反映了⼀个国家或地区在⼀定时期内⽣产活动的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
第⼆、总产出反映了各个⽣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第三、总产出指标是基层统计单位计算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密训高频考点汇总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数据的调查与整理 (1)第三章次数分布 (2)第四章分布特征的测度 (3)第五章抽样估计 (3)第六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4)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与预测 (4)第八章国民生产统计 (5)第九章国民收入分配与使用统计 (6)第十章货币与金融统计 (6)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统计指数 (6)★★★调查的组织实施。
确定调查目的是调查方案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数据调查的方式★(1)现场调查:研究对象处于自然环境,目的是了解研究对象的实际状况;(2)试验观测:研究对象处于人为安排的环境条件,目的是揭示事物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调查的观测方式★(1)访问法:①口头访问;②书面访问(即问卷调查)(2)观察法数据分类★★(1)分类的原则:①互斥性:各个类别之间不能重叠,每个个体只能归入一个类别;②完备性:所有类别能涵盖全部个体,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个类别可以归入。
(“不重不漏”);(2)分类方法:①单值分类:能取的值很少,能取几个值就分几类;如按人口数对家庭分类:1,2,3,4等;②组距分类:能取的值很多,把取值分成几个区间分类;如按人数对企业分类:99以下,100~999,1000以上(3)统计表的结构:①总标题;②横行标题;③纵栏标题;④数据资料;⑤表末附注。
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样调查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包括:任意抽样(便利抽样)、立意调查、配额抽样(定额抽样)。
等距抽样:先将总体中所有个体按照某种特征值的顺序排队,然后按固定的顺序和间隔在总体中抽取若干个个体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随机抽样是被调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中或不被抽中的概率相同。
灯泡厂检验产品使用寿命,应采用随机抽样。
先将职工按收入水平进行分组,然后在各组中随机抽取一部分职工,这种抽样方式是分层抽样。
非随机抽样调查★★立意调查是在对所研究总体中各个体的一般情况已有相当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出一个或少数的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个体即与大多数个体相似的个体作为样本,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一门关于经济学的课程,它对经济学及其发展做出了简要而深入的介绍。
该课程将介绍如何使用经济统计分析技术来提高企业成功的机会,以及用经济统计来估算和评估政策的影响。
本课程也将分析一些国民经济的基本计量,如人口、就业、收入和消费,以及投资、贸易和财政等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
此外,还将介绍国际和国内经济政策当局如何利用经济统计数据和技术来决策。
本课程将涵盖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知识,从增长和发展中学习一般经济政策及其实施,同时可以了解当前国民经济状况及其对金融市场和其他行业的影响。
自考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课本后习题答案
Me=(150+150)/2=150
=(125*8+175*10+225*4+275*2)/24
=175
M0=150+(10-8)/(10-8+10-4)*(200-150)=162.5
M0=200-(10-4)/(10-8+10-4)*(200-150)=162.5
公式见P82简单平方法下的公式:
工资总额的点估计=N* =56*1500=840000
月平均工资点估计值为560元
560-9.18=550.82
560+9.18=569.18
平均工资范围(550.82,569.18)
- =520-580=-60
-60+0=-60
100%*89.66%=89.66%
第六章抽样推断
P199
NO.8
∑Xf=28000, N=1500, n=50, t=2
=∑Xf/∑f=28000/50=560
S =∑(X- ) *f/∑f=52640/50=1052.8
μ = =4.59
∆x=t*μ =5*4.59=9.18
∑q1p0-∑q0p0=418000-365000=53000
由于产量增加了14.52%,使总产值增加53000元
Kp甲=p1/p0=41/40=102.5%
Kp乙=p1/p0=58/55=105.45%
=∑q1p1/∑q1p0=(41*5500+58*3600)/(5500*40+3600*55)=434300/418000=103.9%
=∑X1f1/∑f1=52000/100=520
=∑X0f0/∑f0=29000/50=580
=∑X0f1/∑f1=52000/100=520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十一章考点手册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指数071 统计指数的概念与种类(★★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 1.统计指数的概念广义的指数:反映任意一种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狭义的指数:反映不同度量的数量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相对比率的指标。
2.统计指数的种类(1)按指数包括范围分类: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2)按指数反映内容分类:价值类指数、物量类指数和物价类指数。
(3)按指数对比基准分类:时间指数和空间指数。
072 个体指数(★★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计算)1.若记某种产品在现期的价格为1p ,产量或销售量为1q ,产值或销售额为111v p q =,并记该种产品在基期的价格为p ,产量或销售量为q ,产值或销售额为000v p q =,则可以分别定义此种产品的个体物价指数pK 、个体物量指数qK 、个体价格指数K υ分别为:111000,,p q p q v K K K p q v υ===2.由于产品的价格与产量的乘积就等于其价值,即有,0,1i i i p q i υ==,所以由此定义,显然有:111000v p q v p q =⨯即有:p q K K K υ=⨯价值指数、价格指数和物量指数的分子与分布的差额之间的关系:10101100()()v v p p q q q p -=-+-073 综合指数(★★★一级考点,一般为单选、简答、论述)1.记基期商品销售量为q ,价格为p ;现期商品销售量为1q ,价格为1p ;由于各种商品的销售额是通度量的,其数值可直接加总,所以基期商品总销售额为00p q∑,现期商品总销售额为11p q ∑,全部商品销售额总指数为1100pqp qK p q=∑∑2.拉式指数:01100000,q p p q p q K K p qp q==∑∑∑∑3.帕氏指数:11111001,q p p q p q K K p qp q==∑∑∑∑4.杨格指数:1100,a a q p a ap q p q K K p qp q==∑∑∑∑5.马埃指数:101101001001()(),()()qpq p p p q q K K q pp p qq ++==++∑∑∑∑6.费舍理想指数:qp K K ==物量指数选择使用拉式公式,物价指数选择帕氏指数,则有:110111000001p q p q p q p qp q p q=⨯∑∑∑∑∑∑指数体系:1100111()()p q p q q q p p p q -=-+-∑∑∑∑074 平均指数(★★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计算)1.算数平均指数:记个体指数 为K ,它可代表物量个体指数即1q K q =,也可代表物价个体指数即1p K p =,还可代表销售额个体指数即1100p q K p q =,则算术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公式为:0000Kp qK p q=∑∑若记各种商品及其销售额的比重为0000p q W p q =∑,则算术平均指数也可用此比重做权数进行计算:KW K W =∑∑2.调和平均数:11111p q Kp qK =∑∑07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二级考点,一般为单选、名词解释)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也称消费者价格指数,是测度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消费的各种商品和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着时间变化的比率指标,反映居民家庭日常生活所购买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也常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统计基础知识 《统计学》PPT课件
统计学
STATISTICS
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行业分类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分类,是构成三 次产业划分和其它一些国民经济分类的基础。 在世界各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往往以“国 家标准“的形式公布实施。随着国民经济的 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行业出现,旧的行业消 亡,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也作过多次修订。 现行的行业分类标准将国民经济分为20个门 类,各门类下又进一步划分98个大类。
10 - 7
统计学
STATISTICS
(2)国民经济总量统计 国民经济总量统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总成 果的统计核算,是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基本规模和水平 的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3)国民经济过程统计 国民经济过程统计从数量方面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结 果是如何产生的? 财政政策、金融货币政策、价格 问题等是如何影响国民经济运行结果的。 。
10 - 2
统计学
STATISTICS
(一)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国民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经济联系,准确地了解这个系统难度很大。需要借助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国民经济核算就是这样一种工具。它通过系列 科学的核算原则和方法把描 述国民经济各个方面的基本指标有机地组织起来,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清晰 地展现出来。它既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和全貌,又反映了国民经济的 主要比例和平衡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指出:“国内生产总值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与太空中的卫星能够描述整个大陆的天气情况非常相似,国内生产总值能够 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它能够帮助总统、国会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判断经 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 于通涨威胁之中。没有像国内生产总值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 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国内生产总值和有关数据就像灯塔一样, 帮助政策制定者引导经济向着主要的经济目标发展。”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一、国民经济统计的概念与作用1.国民经济统计的定义国民经济统计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指标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的活动。
它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信息手段,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数据依据。
2.国民经济统计的作用国民经济统计在国民经济管理、政策制定、企业经营和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它可以为国家统计局、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数据,为政策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其次,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行业趋势,从而为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最后,国民经济统计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有助于深入探讨经济现象和规律。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是国民经济统计的第一步,主要包括定期统计调查和不定期统计调查。
定期统计调查如年度、季度、月度等,不定期统计调查则针对突发事件或特定问题进行。
统计调查的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抽样调查、行政记录等。
2.统计整理统计整理是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计算等处理,形成具有可比性、规律性的统计指标。
统计整理的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统计图表、指标计算等。
3.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统计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解释,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规律和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1.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2.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主要包括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产业结构、地区结构等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各部分的相互关系和地位变化。
3.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主要包括经济效益、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评价国民经济运行的效率、可持续性和和谐性。
四、国民经济统计的应用领域1.政策制定与评估国民经济统计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有关经济发展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政策制定和评估。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复习重点公式
第三章:综 合 指 标%100⨯=总体总量指标数值各组总量指标数值结构相对指标 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比例相对数=基期指标数值报告期指标数值动态相对指标=计划指标数值实际完成的指标数值度相对指标计划完成程=总体单位数值总和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算术平均数=三、调和平均数概念:调和平均数是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倒数平均数。
四、几何平均数六、中位数 概念:将总体各单位的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数列中点位置的标志值即为中位数,一般用M e 表示。
标准差 概念:也称均方差,是总体所有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的正平方根。
计算方法:简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
1.简单平均法。
适用未分组的原始数据计算公式:nx x ∑-=2)(σ计算标准差大体分以下几步: 第一步,计算总体平均数。
第二步,求出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
第三步,求各单位标志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
第四步,计算离差平方的算术平均数。
第五步,将第四步计算结果开平方,得标准差。
六、总方差、组内方差和组间方差总方差概念:各变量值对总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概念:各组标志值与本组平均数计算的方差 组内方差平均数概念:各组方差的加权算术平均数总方差的大小受组内方差平均数与组间方差的影响,这三种方差的关系如下: 总方差=组内方差的算术平均数+组间方差,222δσσ+=第四章:时 间 数 列(1) 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a =na a a n +++ 21=na ∑(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①连续时点数列 计算公式:②不连续时点数列(间断时点数列)A .时点数列间隔相等(等间隔) 计算公式:1221321-+++++=-n a a a a a a nnB .时间间隔不相等 计算公式: ∑-=--++++++=11112321212...22n i in n n f f a a f a a f a a a2、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先分别计算分子、分母的平均数,再计算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的平均发展水平。
全国2014年0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065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A )1-12A.森林覆盖率B.森林总面积C.新生儿总数D.总人口数2.为掌握全国汽车生产企业的基本情况,选择“一汽”、“上汽”、“东风”三家大型企业进行调查,这种统计调查属于( C )2-20A.普查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D.典型调查3.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 A )3-54A.职工人数B.利税总额C.进出口总额D.国内生产总值4.已知六家便利店的月销售额分别为8万元、8.5万元、9.2万元、10万元、10.6万元和11万元,则这六家便利店销售额的中位数为( C )3-74A.9.2万元B.9.55万元C.9.6万元D.10万元5.在对我国羽绒服行业的调查中,发现羽绒服销售量在每年2月开始降低,11月后开始升高,造成这种变动的影响因素是( B )4-115A.长期趋势B.季节变动C.循环变动D.不规则变动6.关于抽样推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6-172 .A.抽样推断的误差无法事先计算B.抽样推断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C.抽样推断是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估计方法D.抽样推断建立在随机抽取样本的基础上7.重置抽样条件下,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计算公式是( A )6-174A BC D8.变化方向相反的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是( B )7-206A.正相关B.负相关C.复相关D.曲线相关9.定基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是(D )4-108A.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之差D.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期水平之比10.已知某时间数列的项数为10项,按三项移动平均计算长期趋势,所得到的新数列的项数是( D )4-120A.5B.6C.7D.811.若某地区年初人口1755万人,年末人口1961万人,全年出生15万人,全年死亡8万人,则计算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算式是( D ) 9-254A.15810001755-⨯‰B.15810001961-⨯‰C.151000(17551961)/2⨯+‰D.1581000(17551961)/2-⨯+‰12.下列选项中,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是(B )15-441A.消费率B.基尼系数C.恩格尔系数D.国民总收入13.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称为该国的(C)11-309A.企业单位B.事业单位C.常住单位D.行政单位14.土地总面积是指( D )10-281A.陆地面积B.耕地面积C.可耕地面积D.陆地面积和水域面积之和15.划分商品批发和零售的依据是( C ) 12-346A.购买者的身份B.购买商品数量的多少C.购买商品的目的D.购买商品价格的高低16.已知五位工人日产量(件)分别为8、9、10、10、11,则这五位工人日产量的全距是( A ) 3-78A.3B.8C.10D.1117.根据联合国提出的人口类型标准,若某地区老年人口比重为14%,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为25%,则该地区人口类型属于( D ) 9-250A.少儿人口型B.年轻人口型C.壮年人口型D.老年人口型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外贸易中价格形式的是(C )12-350 .A.离岸价格B.到岸价格C.零售价格D.成本加运费价格19.国民经济分配的对象是( D )13-384A.国内生产净值B.国民生产总值C.国民生产净值D.国内生产总值20.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B )13-389A.罚没收入B.各项税收C.折旧基金D.债务收入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完整版)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组距=上限-下限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下限+(上限-下限)÷2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第三章综合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9.简单算术平均法P6410.加权算数平均法P65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P7216.中位数计算P7317.全距P7818.平均差简单平均法P8019.平均差加权平均法P8120.标准差简单平均法P8221.标准差加权平均法P83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交替标志的平均数交替标志的标准差23.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标准差系数24.组内方差平均数P8925.组间方差P89第四章时间数列1.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2.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6.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7.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8.水平发展速度P1119.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10.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方程式法P120第九章人口与劳动统计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6.性别构成指标=男性(或女性)人数÷总人口数×17.性比例指标=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8.少儿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19.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10.总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1.负担少年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2.负担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3.初等教育就学率=小学在校人数÷6到13岁人口数×114.中等教育就学率=中学在校人数÷14到19岁人口数×115.文盲率(含识字很少)=与识字很少人数÷15岁及以上人口数×116.人均收教育程度=∑(某种学制年限×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117.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8.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1000‰(15到49岁)19.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的比重20.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21.年龄别死亡率(特殊死亡率)=,某年龄组死亡人数÷该年龄组的平均人数×1000‰22.婴儿死亡率=未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2/3的本年出生人数+1/3去年出生人数)×1000‰2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1000‰24.人口自然增长量=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25.人口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6.人口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7.人口总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8.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9.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机械增长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3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初人口数+人口增长量31.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00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32.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33.劳动力资源平均人数=(期末劳动力资源数+期初劳动力资源数)÷234.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该年限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5.劳动力资源的平均年龄=∑(各年龄组中值×该年龄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6.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比重=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7.劳动力资源可利用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人数×1=经济活动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38.分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组(或性别)经济活动人口数/同一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资源总数×139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0.就业率=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41.劳动力失业率=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42.劳动力资源可能潜力程度=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3.丧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劳动力适龄人口数(16岁以上人口数)×144.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生产量指数(产值指数)/劳动力人数指数45.人均指标=产量(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数46.生产发展超前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大于或等于1保持协调反之...)47.消费发展超前系数=某种消费品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人口增长数度(同上)第十章国民财富统计1.土地垦殖率(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2.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3.林木蓄积量=平均每株的材积量×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森林面积(立方米)4.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5.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总面积×1=林木株数/相应的林地面积6.矿产资源保有量=年初保有储量/年末保有储量±年内因普查勘探重算等原因增减数-开采量-损失量-其他原因减少量7.矿产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8.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9.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产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磨损额(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111.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原值×112.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 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113.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生产成果价值/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平均价值1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价值15.流动资产周转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16.资产产值率=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7.在资产负债表中,(1)各机构部门之和=合计(2)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3)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自有资金)(4)项目来源合计=项目使用合计(5)国内金融资产合计=国内负债合计(6)国内对外的金融资产=国外部门负债(7)国内对外负债=国外部门金融资产(8)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第十一章国民经济生产统计1.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折算系数)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2.农业总产出(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产出3.农业总产出=∑(某农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的单价) 产品法4.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5.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6.建筑工程产值=报告期已完成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7.建筑工程已完施工产值=∑[ 实际完成工程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率)8.运输产业产出=铁路运输总产出+公路运输+公路养护+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9.邮电通信业总产出=邮政业务收入+长途电信业务收入+市内电话业务收入+地方国营通信收入-市话初装费10.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运输费和邮电费=本期流通费用(经营费用)+本期税金+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11.金融业总产出=营业收入+经融机构往来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12.房屋开发经营企业总产出=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13.服务行业总产出=营业收入+附营业务净收入14.总产出=劳动者报酬+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务费+修缮费(扣除零星土建工程费)+业务费+其他费用+预算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15.国内总产出=农业总产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非货物性服务部门=货物性生产部分总产出+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16.国内生产总值=C+V+M C是固定资产折旧V+M是新创造的价值17.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生产法18.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分配法19.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支出法20.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21.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22.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3.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4.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5.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6.累计完成计划百分比=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数×127.时间进度指标=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已过时期(月或年)数/计划的全部时期(月或年)数×128.计划完成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本期计划数×129.实际增加的产量(产值)=本期实际产量(产值)-本期计划产量(产值)30.国内生产总值价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3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报告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基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P333 P336 更多有关国内生产总值指数公式请翻书第十二章国民经济流通统计1.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期初商品库存量(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量(额)2.商品周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3.商品周转天数=核算期天数/商品周转次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商品销售额×核算期天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4.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本地产品购进量(额)/全部商品购进量(额)×1= 本地产品销售量/全部商品销售量×15.外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1-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6.人均某种消费品生活消费量=某种消费品的购买量(消费量)/城乡居民平均人数7.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期初结余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期末结余的商品购买力8.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9.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10.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品购买力总额11.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112.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购买力×1=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1=商品供需比率-113.出口合同履约率=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14.进出后贸易差额=出口总值-进口总值15.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16.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外汇×银行外汇牌价(买入价)-出口商品总成本17.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18.进口商品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内销售收入-(进口商品外汇支出×银行外汇牌价(卖出价)+各项费用)19.进口商品盈亏率=进口盈亏额/进口总成本×120.进口1美元商品的赔赚额=进口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外进价(美元)21.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单位出口商品总成本(RMB)/单位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22.对外支付的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商品和劳务进口用汇23.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外汇/当年出口商品与劳务收汇×124.按美元计算进出口值=按其他外币计算的进出口值×其他外币折合美元的折算率第十三章国民经济分配统计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营转移收支净额=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3.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机构部门可支配净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6.财政预算外收入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7.财政预算外支出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8.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9.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 财政收入×11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收入/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1.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3.财政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支出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4..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财政支出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6.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报告期初存款余额+报告期内存款收入发生额)/报告期内存款平均余额17.报告期内存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报告期存款周转次数18.报告期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报告期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119.报告期人均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平均余额/报告期城乡居民平均人数20.储蓄存款平均储存天数=本期平均储蓄余额×本期日历日数÷期内储蓄存款付出总额21.贷款累计发放额=期内每日实际发放贷款累计额22.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报告期内每日贷款余额/报告期日历日数之和23.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报告期贷款累计回收额/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24.贷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25.报告期贷款产出率=报告期某产出指标值/报告期平均贷款余额×126.现金收入总额=各项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投放额27.现金支出总额=各项现金支出合计额+现金回笼额28.现金收支比例系数=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29.现金回笼率=(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初流通中的货币量+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30.货币供应量一般被定义为3层次M0 M1 M2 M0 =现金(流通中的货币)M1 =现金+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M2= M1+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等31.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32.报告期货币流通次数=报告期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3.报告期货币流通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同期货币流通次数34.现金归行次数=期内银行现金收入总量/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5.现金归行天数=期内日历日数/同期货币归行次数第十四章国民经济使用统计1.国民经济使用总量=国民经济生产总量+货物服务进口-货物服务出口-损失2.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社会集团零售额)+农民自给性物品消费+居民生活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自有住房折旧费3.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城镇居民本期全部收入-城镇居民本期非消费支出4.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本期纯收入+各种再分配收入-(各种再分配支出+各种积累性支出)5.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事业部门总产出-(售给企业等单位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收入+售给居民等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收入)6.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管理费+国防经费+科教文卫经费+社会福利经费+城市维护经费)-其中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性支出]+行政事业单位转移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虚扣折旧7.消费率=最终消费总量/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量×18.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总额/平均人数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品购买(消费)量=购买量/平均人数10.农村居民消费的购买性程度=购买性商品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11.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生活消费总支出金额×112.期末在建项目个数=期初在建项目个数+本期新开工项目个数=本期竣工项目个数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其他投资完成额14.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购置累计完成投资额+属于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投资(应分摊部分)累计完成额15.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16.投资使用率=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117.投资形成率=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118.投资财产交付使用率=投资财产形成量/投资形成量×1第十五章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1.供求差率=经济存量总需求/经济存量总供给×1-1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全部工业平均增长速度3经济结构年平均转换率P4404.最总产品率=社会最终产品产值/国内总产出价值×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总产出×15.资金产出弹性系数=资金平均增长速度/GDP平均增长速度6.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7.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增长率8.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GDP发展速度-19.实际经济增长率=(1+名义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物价总指数-110.平均经济增长率P44411.需求拉动贡献度=(报告期最终需求量-基期最终需求量)/基期国内生产总值×112.需求拉动贡献率(拉动率)=需求拉动贡献度/经济增长率×1=最终需求增加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13.宏观经济效益=产出量/投入量14.中间投入率=总产出(元)/中间投入(亿元)正指标15.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元)/总产出(亿元)逆指标16.中间投入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元)/中间投入(亿元)正17.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逆18.社会成本净值率=物质生产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19.社会成本利税率=物质生产部门上缴利税总额(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20.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就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社会生产物质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物质消耗总额(或固定资产折旧)22.资金产值率(或资金利税率)=国内生产总值(或全社会上缴利税额)(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百元)+全社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百元))23.投资效果系数=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百元)24.投资系数=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25.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报告年固定资产增长额元+ 报告年流动资金增长额元)26.国民经济效益总评价分数=∑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得分27.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其数值/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权数]÷总权数、28.单项功效系数=(指标的实际数值-该指标不允许值)/(该指标满意值-该指标不允许值)×40-6029.国民经济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数)/权数总和P458 45930.经济效益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指标数值-固定基期指标数值31.经济效益逐期增长率=报告期指标数值-前一时期指标数值32.经济效益序时平均数=各时期产出指标的平均数/各时期投入指标的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平均数33.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速度=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基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产出的发展速度/投入的发展速度P46134.经济效益的平均发展速度P46135.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率×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36.中间投入产出率指数=中间投入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指数37.社会成本利税率=社会总产值/总成本×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产值×物质生产部门利税总额/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得比重38.社会成本利税率指数==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指数×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指数×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的比重指数39.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原值/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原值40.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指数×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数41.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总产出/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42.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按总产出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比重指数43.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效益的相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发展速度44.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就业人员发展速度45.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社会劳动生产率-基期社会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就业人员数4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率×投资效果系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7.ASHA综合指标体系计算公式:ASHA=(就业率×识字率×人均GNP增长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48.强国公式M t=1/2 P (S+E) P=人口数S=钢产量E=能源产量M t= t时期的国力指标49.RS 克莱因国力方程P p=(C+E+M) ×(S+W)P p为国力,是看到的国力并非潜力C为基本实体(人口+领土)E为经济实力M为军事实力S为战略目标W为追求国家战略意志50 。
(财务知识)自考串讲国民经济统计概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
一、统计的涵义统计这一术语具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科学 二、统计的作用1.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
2.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
3.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
4.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 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从社会产品再生产运行过程看,国民经济活动包含了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各个基本环节。
从社会生产劳动分工状况看,国民经济活动既包含了货物生产部门,也包含了服务生产部门。
从实现社会产品再生产的要素看,国民经济活动是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的有机组合。
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一、统计总体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二、标志与变量1.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
2.品质标志是指不能用数量表现的标志,如职工的职业。
3.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即可变数量标志的数值,也称标志值。
4.变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
5.职工工资属于连续变量。
6.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三、统计指标1.统计指标的概念统计指标表明总体特征的概念及其数量表现。
2.统计指标的分类(1)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两类。
(2)指标按其反映总体特征的性质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两类。
数量指标反映总体某一特征的绝对数量。
这类指标主要说明总体的规模、工作总量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如人口总数、工业企业总数等。
(3)指标按其数据的依据不同,可分为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两类。
(4)指标按其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四、统计指标体系1.按指标体系反映内容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指标体系和微观指标体系两类。
2.按指标体系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国民经济指标体系、社会指标体系及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三类。
全国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
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15版本重点笔记第一章总论一、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一)统计的涵义统计有三种涵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活动是基础)(二)社会经济统计的性质社会经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现状及发展规律的一种手段,它是社会认识的最有力武器之一。
(三)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社会的特点——数量性(基本特点)、总体性(四)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统计活动过程二、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一)与哲学的关系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统计描述和分析、推断才能避免主观性及片面性,才能如实际上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统计的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与政治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要有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各门实质性科学也需要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这一有力的认识武器去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发展对实质性科学的充实提高也有积极作用。
(三)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
三、社会经济统计的作用1、在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提供信息、实行监督、提供咨询、参与决策2、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提供所需数字信息,分析涉及的数量关系及其发展变化。
3、在国际交流上的作用:统计是提供信息的主渠道,而信息交流在国际交流上占重要地位。
四、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一)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总称。
(二)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特点1、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现象2、特点——广泛性、研究角度重在宏观五、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2、统计单位: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
(财务知识)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笔记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的意义1.(识记)统计的涵义统计具有三种涵义:一是指统计活动.二是统计资料.三是指统计科学即统计学2.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和统计科学三者的关系(领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提供的,是统计活动的成果;统计学是从统计活动中提炼出来的关于正确进行统计活动,更好地发挥统计作用的科学原理和方法,从而对统计活动起着指导作用.由此可见,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之中,统计活动是基础,是源.没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就无从提出;没有统计活动,缺少这个实践基础,统计科学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3.统计的特点:(识记)①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现象的工具,因而数量性是它的基本特点②总体性是统计的另一重要特点4.统计的作用:(识记)第一,从宏观上看,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第二,从微观上看,统计是企业管理与决策的依据第三,日常生活中,统计可以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第二节统计学的产生和发展(领会)1.统计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领会)其发展过程是沿着两条主线展开的:一是以政治算术学派为开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社会经济统计;二是以概率论的研究为开端并以概率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的数理统计(1)政治算术----社会经济统计(主要代表人物是威廉.配第和约翰.格朗特)①威廉.配第在其代表作<<政治算术>>一书中,运用大量数量资料对英国,法国,荷兰三国的经济实力进行比较.②1790年美国进行了第一次人口普查.③威廉.配第为以后经济统计发展开拓了道路.④约翰.格朗特为人口统计的发展开拓了道路.(2)概率论----数理统计第三节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领会)1.社会经济统计学与哲学的关系.哲学对统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2.社会经济统计学与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的关系实质性科学,是指这类科学的内容及任务在于提示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去改造世界,如经济学、人口学、财政学、市场营销学等,都属实质性科学.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一种方法科学,它只是提供人们如何从数量方面入手去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因此,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形成和运用不能脱离实质性科学的理论指导,否则会走入为统计而统计、搞数字游戏的歧途.3.社会经济统计学与数学、数理统计的关系社会经济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入手认识社会的武器,离开数量就不成其为统计.统计在搜集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时,需要运用数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这是不言而喻的.第四节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1.国民经济概念(识记)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2.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领会)国民经济统计学是社会经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是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它包括了生产统计、流通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富统计和国民经济综合分析统计等.3.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特点(领会)可见,和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其他分支相比,范围的广泛性是国民经济统计学研究的一大特点.另外,国民经济统计学探讨问题,着重从宏观角度出发,这是它的一个特点.第五节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识记)2.统计总体的概念,可以看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确定的②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③统计总体中的所有个别事物具有某种同一性质3.总体单位: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识记)4.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识记)(1)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5.变量是可变的数量标志(识记) 变量的数值叫变量值.(1)数量值按其数值是否连续,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之分,其中离散变量是指变量的值只能是整数而不会出现小数。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串讲中各章重要公式及必备要点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 各章节考试要点总结(整整一天的时间,把老师串讲的重点全部画出来了。
)第一章 统计的意义统计的涵义 :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统计的特点:具有数量性、总体性。
国民经济的概念:国民经济是由各行各业构成的,是各部门的总和。
国民经济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全部国民经济活动,包含生产统计、流动统计、分配统计、使用统计、劳动力资源统计、国民财务统计和国民经济总和分析统计等。
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统计总体是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叫总体单位。
标志与变量:标志是指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的名称,标志按其表现形式不同,有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之分。
统计指标:统计指标既明确了总体特征的概念,即性质,有反应了它的数量。
指标的分类:按计量单位的特点,主要有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发生的量,是按一定时期核算出来的数量,存量是指某一时点的量,是按一定时点核算出来的。
第二章: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统计数据资料的来源渠道:直接的获取原始数据和间接的统计数据。
统计调查的概念与含义: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的搜集统计数据资料的过程。
统计调查的种类: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的,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统计报表,自上而下的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一种非全面调查。
典型调查,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的调查。
数据资料的收集方法:询问法、报告法、实验法。
统计分组的方法: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正确的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
潜质主要是指品质分组,后者主要是指数量标志分组。
依据分组标志反映的事物特征不同,可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编制次数与分布数列:将总体按某一标准进行分组,并按一定顺序排列与列出每个组的总体单位数,这种数列称为次数分布数列,又称分配数列。
00065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己整理的全书重点 不遗漏 考试全通过 超好用
数、标准差系数频率=频数/总体单位数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需要明确的要素有:1组距与组数 2等距数列与异距数列3组限与组中值 4频数与频率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是测定变量值离散程度的一类相对数指标,是标志变异的绝对水平指标与相应的平均指标对比的结果值按时间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形成的数列期水平的逐期发展变动情况 简述 时期数列及其特点?所谓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所构成的数列,即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总量的数列 特点:1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实物量指标和价值量指标 简述 逐期增长量与累计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1逐期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时期的累计增长量 2相邻两期累计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的逐期增长量劳动生产率=产品产量/工人数(越高越好) 单位产品成本=总成本/产品产量(越低越好)代表性误差:(系统性误差、随机性误差)数量指标应采用基期(q0p0) 质量指标应采用报告期(q1p1)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因素有:1总体各单位标志的变异程度2样本容量的大小3不同抽样方法的影响 4不同抽样组织方式的影响抽样方式有:简单随机抽样、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 论述重置抽样与不重置抽样的区别?1抽取的样本数目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可能抽取的个数多 2抽样误差的计算公式不同3抽样误差的大小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重置抽样的误差较大就业人口负担系数说明平均每个就业人员抚养的人口数(人口总数/就业人数) 储备资源是指中央银行拥有的可以随时动用并有控制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外汇储备、在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和其他债权等 老年人口系数是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统一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指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固定资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重复或连续使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的生产资产简述劳动力资源和人口的区别?劳动力资源包括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适龄人口人口总体则包括了一切劳动能力和无劳动能力的全部人口 简述建立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意义? 1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 2符合深化改革的需要 3符合对外开放的需要4符合对国民经济运行综合平衡协调的需要人口数量统计的特点?1确定人口数量统计的时间标准2确定统计的地理范围 3确定统计的人口范畴社会商品购买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零售市场上用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能力,表明了社会商品的需求量进口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在进口的全部货物价值的总和商品供需比率是商品供需总额平衡分析,是本期商品供应量和本期商品购买力的对比值综合国力是指对一个主权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资源方面的综合估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简述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货币供应量一般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实际存在的货币流通量,三个层次是现金、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城乡居民活期储蓄存款+企业事业单位储蓄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简述建筑业产品的特点?1产品在空间上的固定性2产品结构的多样性3产品周期的长期性国民经济效益指标体系中主要指标有?1宏观经济效益综合指标2活劳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3物质消耗经济效益指标4资金占用经济效益指标5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指标6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国民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内部各因素和各种成分按照一定序列结合起来的相互关系,是反映国民经济总体的内部状况内在要素和内在联系简述算术平均数的两个重要数学性质?1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之和等于零2各标志值与算数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抽样推断的特点:1由部分推断整体的一种研究方法2抽样推断是建立在随机概率抽取样本的基础上3运用概率估计的方法4其误差可以事先计算,并能控制简述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总产出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合指标,总产出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自考
国民经济统计概论引言国民经济统计概论是一门研究国民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类经济数据,为国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以及其在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概念国民经济统计是指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准确地测量、记录和统计的过程。
它包括了宏观经济统计和微观经济统计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统计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国内财政收支、外汇储备等指标的统计。
微观经济统计是对各个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统计,主要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服务业活动、人口和就业等指标的统计。
二、国民经济统计的原则和方法国民经济统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以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1. 基本原则•完整性原则:统计数据要涵盖所有相关经济活动,不能遗漏任何重要数据。
•一致性原则:统计数据要与其他统计指标保持一致,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连续性。
•实事求是原则:统计数据要客观、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不能夸大或缩小经济活动的规模。
•统一性原则:统计数据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进行统计,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2. 统计方法•抽样调查方法:通过对抽样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推算出总体的统计数据。
•记账核算方法:通过对企业和个人的账簿和财务报表进行统计,得出相应的经济数据。
•直接调查方法:通过直接向企业和个人进行调查,获取相关经济数据。
•间接调查方法:通过向相关机构和部门收集数据,间接获取相关经济数据。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指标体系国民经济统计的指标体系是对国民经济各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衡量的一种体系。
常用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
它包括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
2. 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居民从经济活动中获得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利润、租金和利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原则:按产品法计算
产品法是以产品为主体来计算产值的一种 方法,将各种产品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 然后加总
统计范围和计算公式:
统计范围:除军马生产及农业科研机构 进行的农业生产以外的总产出=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 +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 产出
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
第一节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一般问题
一、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涵义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定
义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
物或服务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
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
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综合性生产观:生产活动包括货物生产 和服务生产的观点,是一种全面的生产 观,不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 而且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活动
二、社会产品的概念及其特性 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劳动的
有效成果,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特性: 1.劳动性:社会产品是劳动的成果。 2.生产性:社会产品是生产劳动的成果。 3.有用性:社会产品是有效劳动的成果。 4.社会性:社会产品是社会劳动的成果。 5.时期性:社会产品是一定时期内的劳
1.从社会总产品的实物形态来划分,总 产出是由货物产品价值和服务产品价值 构成
2.从社会总产品的生产角度来划分,总 产出由中间投入的产品价值和最终产品 价值构成
二、国内总产出指标的作用
1.反映了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 动的总成果,是国民经济核算中的重要综 合指标
2.反映了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
在我国的经济领土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场 所(如住房、厂房)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如生产、消 费)
超过一定时期(一般为一年以上)
总产出的无量指标是社会总产品
这里的社会总产品不同于与社会总产值 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的概念,还包括了 全部服务产品。
与社会总产值相对应的社会总产品是指 物质产品,是农业、工业、建筑业、运 输邮电业和商业五大物质生产部门的总 产值之和。
第二节 国内总产出统计
一、概念及构成 (一)概念 国内总产出(总产出),指一定时期内一
个国家(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所有货 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 括被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价值以及固定资产 的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常住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 利益中心的单位。
动成果。
三、社会产品的分类
1.按表现形态不同进行分类
物质产品(实物产品/货物),具有一 定的实物形态,可以用实物单位进行计 量,其生产过程从制作到使用可以分阶 段独立进行,并且能够在不同单位之间 进行移动。特点:有形性、独立性、可 存储性、耐久性和移动性
服务产品(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在同 一时间内完成的。无形性、即时性、不 可存储性、缺乏耐久性、与消费者紧密 接近性
四、社会产品的计量 1.社会产品产量的实物指标 实物指标是按实物单位来计算一定时期
内某一社会产品的产量。
实物产量的加总方法: 混合量,是把规格不同、含量不同的同
类产品的实物量直接加总而得到的产量 标准实物量,则是将同类产品中不同规
格或含量的产品按照一定的折合系数, 折算成某一标准规格或含量的产品量
标准实物量指标又称折合量指标
标准实物产量 (实物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
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 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
社会产品产量的实物指标最主要的特点 是能直接表明产品使用价值的数量
局限性:
1.只适用于对有形社会产品的计量,而不 能计算无形社会产品的总量,因此不能综 合反映社会产品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
3.是基层统计单位计算增加值的基础指标
局限性:
由于总产出指标受产品中转移价值大小的 影响和受生产专业化协作程度及企业组织 结构变动的影响,用它来研究生产规模、 经济发展速度、比例关系和经济效益等问 题时有一定局限,难以反映实际情况
三、国内总产出指标的计算
(一)部门总产出的计算
1.农业、工业和建筑业总产出的计算 (1)农业 概念:农业总产出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
2.对有形的社会产品,也只能用于同类产 品的产量加总,不同类的社会产品,因为 使用价值不同,计量单位不同,故不能加 总
3.社会产品的实物量指标不能解决对企业 的产品和某些半成品(除了可以作为成品 出售的半成品外)统计的问题
2.社会产品产量的价值指标
价值指标是按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定时期 内社会产品的产量
可见,前者是综合性生产观的反映,后 者是限制性生产观的体现
总产出的概念可概括为:总产出是指以 货币单位计算的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生产 的社会产品总量,包括货物和服务,是 一国(或地区)常住单位生产活动的总 成果。
(二)国内总产出的构成
总产出是反映社会总产品价值量的指标, 它的价值构成从其概念的全面描述中提 出了两方面的认识。
2.物质产品(货物)按完工情况不同进行 分类
成品、半成品和在产品(或称在制品)三 类,半成品和在产品又叫非成品
成品是指在企业范围内,走完了全部生产 过程,不需要再加工、已检验合格并办理 了入库手续的产品
半成品是指完成了在一个或几个车间加工 的过程,但仍需在其他车间进一步加工的 产品
在产品是指正在某车间内加工或待加工、 待检验的产品
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最广泛的综合性
现行价格,指报告期的实际价格。按现 行价格计算的产值,反映报告期产品实 际价值量,便于考察当年的社会经济效 益,便于对生产和流通、生产和分配、 生产和消费等进行经济核算和综合平衡
不变价格指用同类产品某年的平均价格 作为固定价格,来计算各年产品的价值。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产品价值消除了价格 变动因素,不同时期对比可以反映生产 的发展速度
(2)工业总产出的计算 概念:是指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
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产品和 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计算原则: 1.工业生产原则 2.最终产品原则 3.“工厂法”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