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启蒙的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2
月光启蒙说课稿 2尊敬的评委、各位同行:大家好!我是XX市XX小学的XX老师,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我精心准备的“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来源于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启蒙》教材第二课,主要内容是关于月亮的认识和与生活相关的应用。
本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1. 能够理解月亮是太阳的反射光,人们认为它是圆的;2. 能够理解“弯弓”和“月缺”现象;3. 能够运用月亮的知识,写出一篇以“月光”为主题的短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月亮的形状和由太阳光反射形成的原理,能够区分“弯弓”和“月缺”现象,理解月亮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观察和思考,编写一篇以“月光”为主题的短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月亮知识,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月亮的形状和反射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不同形状的月亮,并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通过展示一张美丽的夜晚的月亮照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观察中探索月亮的奥秘。
2. 导入新课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月亮是太阳的光线反射而来,我会通过一个简单而有趣的实验来向学生展示。
首先,我会将黑色板书书写出字母“月”,然后,我通过高亮投影仪让光线照射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到字母“月”是如何形成的。
引入“弯弓”和“月缺”现象,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形状的月亮图片,让他们揣摩月亮变化的原因,并引发他们提出疑问。
3. 学习新课通过请一位学生上台,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不同形状,并通过提问的方式巩固学生对“弯弓”和“月缺”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有关月亮知识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月亮的现象和形状变化。
配合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开展课堂讨论,增加学生参与度。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他们进行合理的思考。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能够:
了解《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
掌握欣赏月光的技巧和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了解《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
三、教学准备
《月光启蒙》的故事书
月光观赏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介绍《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月光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月光的学习欲望。
2. 欣赏月光
教导学生欣赏月光的技巧和方法,如观察月亮的形状、观察月光的颜色和亮度等,让学生掌握欣赏月光的基本要点。
3. 想象与表达
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表达来描述他们对月光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美的保护
向学生强调自然美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保护自然美的责任和义务,激发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了《月光启蒙》的主题和意义,掌握了欣赏月光的技巧和方法,培养了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同时,学生也通过想象和表达来深入理解和体验月光的美丽和价值,对自然美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月光启蒙》说课稿(3
《月光启蒙》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月光启蒙》。
(板书)。
本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 作者孙友田饱含深情地回忆了童年时, 在夏日月光的沐浴下, 母亲唱童谣、民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 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 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其中, 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为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本, 突破难点, 我在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法、指导阅读法, 媒体演示法, 让学生读读、议议、讲讲, 争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上课伊始, 我以解释“启蒙”引入, 后补充课题“月光启蒙”, 引导学生质疑。
这样导入简洁明了, 直接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引起阅读兴趣。
接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出示字词, 从字词的读音到易错字书写的指导, 逐项完成。
特别是要读好两个多音字, 重点解释“莲花落”。
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教学, 为下文的阅读理解铺平了道路, 也能及时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适时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
词语掌握之后, 马上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巩固用串联段意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生的概括能力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 教师应时时强调, 反复巩固。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 进入精读感悟环节。
让学生找出写歌谣的部分圈画批注, 写出感受, 进行交流。
感悟点有三处, 一是图文结合体会夏日月夜美妙的感觉, 二是品读第三自然段, 体会用“芳香的音韵”来形容母亲歌声的妙处, 三是理解歌谣对我的启蒙教育, 体会两个“长”字的意思。
其中理解用“芳香的音韵”来形容母亲的歌声是重点, 通过诗意朗读、看插图想象课文情境、联系上下文等多种形式的品读, 引燃学生的情感点, 让母亲聪颖美丽的形象伴随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找出母亲还用神话和谜语给作者以启蒙。
想象母亲在月光下会讲哪些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 来激发作者的想象力。
通过想象来感受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 抓住“玉石雕像”这一比喻感受母亲在月光下的神圣和美丽, 顺势引导学生读好童谣, 感受童趣。
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月光启蒙,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对月光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引导幼儿进行与月光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
通过月光启蒙,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幼儿对月光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三、教学准备
准备与月光启蒙相关的图片和实物。
了解幼儿的艺术创作和表演需求,为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准备与月光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展示与月光启蒙相关的图片和实物,引发幼儿对月光的兴趣和好奇。
2. 艺术欣赏
引导幼儿欣赏月光的美丽和神秘,帮助他们理解和感受月光的特点。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3. 艺术创作
组织幼儿进行与月光相关的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4. 表演活动
引导幼儿进行与月光相关的表演活动,如舞蹈、音乐表演等。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舞台表演能力。
五、教学延伸
可以组织幼儿进行其他与月光启蒙相关的艺术创作和表演活动,如诗歌朗诵、剧场演出等。
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其他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
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月光启蒙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一)学情分析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中,我要相信学生,依赖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建构,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二)文本解读1、文本解读《月光启蒙》是苏教版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语言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孙友田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课文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课文插图也很优美,与课文相得益彰,这些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兴趣。
《月光启蒙》与《爱如茉莉》、《我和祖父的园子》等组成了一单元,并构成了“亲情无限”这一个共同的主题。
这一单元的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它将润泽着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材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学会本课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C、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3、教学重难点:A、通过阅读,感知课文语言,感知母亲形象,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B、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课文内在的意蕴是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如何完成对话过程呢?我用几个关键词来解答,分别是“质疑”“研读”“积累”和“迁移”。
1、质疑有道是“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爱因斯坦也说过:“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一切探索都要从疑问开始。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11 说教材《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11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启蒙教育,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112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词句,感受母亲的启蒙教育。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12 说教法情景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121 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深入探究文中的重点问题。
13 说教学过程1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温馨的月光音乐,引导学生回忆与母亲相处的美好时光,从而引出课题《月光启蒙》。
13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33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如母亲吟唱的民谣、童谣,分析母亲的形象和启蒙教育的意义。
134 情感升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母爱的感受,进一步深化对课文情感的理解。
135 总结全文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对本节课进行总结。
136 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14 说板书设计以“月光启蒙”为主题,将母亲的启蒙教育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主要板块,简洁明了地展示课文的重点。
总之,通过以上的说课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母爱的伟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情感体验。
《月光启蒙》公开课教案
《月光启蒙》公开课教案《月光启蒙》公开课教案(精选10篇)《月光启蒙》公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资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同学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学准备】教学插图【教学时数】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出示幻灯(月光下的美景)指名背诵关于月亮或月色的古诗。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月光启蒙》,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一)轻声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词语,读顺课文。
2、考虑: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二)幻灯出示生字词语,朗读词语重点指导“篱笆”“时辰”的轻声。
出示句子“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的民间艺人。
”指名读,出示“莲花落”的意思,指导该词语的正确读音。
三、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一)回答问题:文章中“我”的启蒙老师是谁?你从哪儿能读出来?1、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A、轻声读。
B、指名读。
读了这段话,你有何疑问?同学质疑。
2、出示幻灯,总结同学提出的问题:A、母亲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民歌民谣,是怎样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的?B、母亲是怎样用她的智慧才气启迪我的想象的?(二)今天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疑问。
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母亲给我们唱的民歌民谣。
(幻灯出示文中的民歌民谣。
)1、五首民歌民谣有何不同?理解“歌谣”、“童谣”两个词语的区别。
2、大声地读一读这五首民歌民谣,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同学自由地谈谈对歌谣的理解和自身读后的想象)3、通过歌谣的理解来理解最后一小节中“含蓄、明快、风趣、流畅”等词语的意思。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篇
《月光启蒙》教学设计6篇《月光启蒙》教学设计1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这篇课文,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妙的童年的夏夜。
2、在柔和的月光下,母亲是通过什么给予我启蒙的?学生交流,(教师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二、品味歌谣之美。
1、是啊,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在皎洁的月关下为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的情景,成了我童年时最美好的记忆,尤其是那动人的歌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出示歌谣。
自由朗读,指名读喜欢的歌谣,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3、自由朗读第1-5自然段,母亲是怎样唱歌谣,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学生交流,出示“她用甜甜是……音韵。
”“三月的和风”吹在脸上是什么感觉?“小溪的流水”呢?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读呢?(轻,慢)指名读歌谣,你们想不想做童年夏夜的那个孩子,听母亲来唱一唱?播放歌谣,什么感觉?(美)就课文中所说的那样,引读“她用……”理解“芳香的音韵”5、出示:“母亲忙完了……歌谣。
”“劳累”为什么还要唱歌谣呢?体会到什么?你被妈妈怎样搂过吗?是什么感觉?是啊,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呀,所以作者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
”让我们再次吟诵这两首歌谣。
6、同学们,你们也没有发现在母亲的歌谣里,都与什么有关?(月)这两首歌谣都是母亲看到这美丽的月夜,即兴吟唱出来的,这说明母亲会唱许多的歌谣。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不识字,怎么会唱这么多歌谣呢?7、品读第5小节。
理解“精神生活是丰富的”,两个“长”。
出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开朗。
”理解“混沌”,“豁然开朗”再读歌谣,透过歌谣我明白了什么?齐读这句话,这就是“启蒙”。
8、总结:在那柔和的月光下,母亲通过歌谣传递着她对我的爱,同时也把她对故乡的爱,对生活的爱传递给了我,难怪作者说:“童年的……”(引读)三、品读童谣之美。
1、过渡:美妙的还不仅在那些歌谣,你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夏夜里的童谣。
2、出示童谣。
3、自由念,可以用手或脚打节拍。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月光启蒙》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接下来由我对《月光启蒙》这一课的一课时进行说课。
云朵享受自由,那是他的灵魂;花儿享受阳光,那是他的生命。
最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和我的团队有了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
那就是在磨课的过程中一路享受,一路成长。
痛与快乐并存,汗水与收获同行。
打开教材,一幅宁静柔和的月下启蒙图就呈现在眼前。
母亲穿着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给我唱童谣,多美的画面呀。
怎样才能上精彩这一课呢?我们团队的三个人开始设计月光启蒙第一课时的教学。
在漫长的磨课活动中,我们根据学情的不同,教学设计经历了两次大的改动,进行了九次试讲。
如果把首稿和末稿放在一起的话,可以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接下来我将从三方面进行说课活动:定目标、磨设计、谈收获。
一、定目标一节好的课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因为它指出了教学的主攻方向,规定了一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学习层次水平及教学的深广度,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之一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我们定教学目标时,以课程标准为基础,抓学段目标的特点,兼顾单元目标、课文目标和课时目标确立了如下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母亲的恩情。
但在结合了学生的学情之后,发现目标三比较笼统,学生操作有些跨度大,因此我们进行了目标的修改,确定了如下的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可以说,经过修改后的学习目标语言精练,字字是金,可操作性强。
二、磨设计。
一堂课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课的成功与否。
我们在初次进行教学设计前,对区教研室提出的全面优化学生课堂,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的三步导学学生课堂的研究与实践第八次修改稿进行了学习。
学习后我们认识了学生课堂重要性,明确了要紧抓学生课堂,让学生尽情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
月光启蒙教案范文6篇
月光启蒙教案范文6篇月光启蒙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在真情的喷涌中获得文化的洗礼与亲情的陶冶。
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体验、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2、时光匆匆流逝,但童年的夏夜却永远留在作者记忆的最深处,配乐朗读第一小节3、读着这段文字,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4、出示孙友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段话:母亲不识字,但她为我吟唱的歌谣,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成为我一辈子最温馨、最幸福的回忆。
(二)、学习歌谣、童谣1、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读读母亲的歌谣、童谣,去感受母亲的启蒙吧!2、自由读读课文中的五首歌谣、童谣,可以把你最喜欢的那首多读几遍,看看你能感受到什么?3.谁来把你喜欢的一首歌谣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或自己的感受。
(学生交流;多形式、个性化朗读。
)4.你对民歌童谣又有了哪些新的了解?5.你们的发现和孙友田的感受是一样的,民歌民谣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充满乡土的气息,浓郁的诗情,能给我们带来无穷无尽的遐想。
(三)、感悟月光、母亲、启蒙1.母亲吟唱歌谣时又会给我们带来一种怎样的感受呢?(出示农家月夜场景)配乐引读第一自然段。
2.你们听!母亲的歌声从篱笆小院里传了出来……(播放:清唱的歌谣)3.听着母亲的歌声,你有什么感觉呢?4.孙友田的感受和你们是一样的,他在文中写到:(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月光启蒙教案篇2设计说明:读着孙友田的《月光启蒙》,总是被他童年那月色融融的美妙夏夜所陶醉,更被他动人心弦的浓浓亲情所感染。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与定位《月光启蒙》是苏教版第十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孙友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为自己唱民歌、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是篇激发学生学会感恩的好文章,也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优美的文段和动听风趣的发歌、童谣,认识祖国民间文学的丰厚博大,在今后的生活中,主动吸取多种优秀文化,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而五年级的乡镇学生,他们和亲人朝夕相处,对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有一定的接触,因此课文内容对他们而言富有吸引力。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编写意图以及教学对象的分析,本课的教学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九个生字,绿线内的七个生字只识不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饱含的感情以及深刻含义。
4、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与怀念之情。
5、通过家乡民歌童谣的交流,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具体实施时,突出了以下教法与学法的运用:1、疑问:古人云:大疑而大进,小疑则小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
我让学生依题质疑,在读文中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文中语段进行发问与思考,以活跃思维。
2、研读。
阅读教学是学生在阅读时对课文相关信息的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是对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重让学生经历这种阅读过程,在研读中感受亲情、回味亲情、体验亲情。
3、对话:《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对话的生命殿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在月光下发现自己的影子,通过观察和思考,她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体是有部分是阴影形成的,从而引导孩子了解月亮的光是由太阳发出的,而月光的特点使得物体产生了影子。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月亮的光是由太阳发出的;(2)认识到月光的特点是形成物体的影子。
2.能力目标:(1)观察和思考的能力;(2)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有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月光的形成原理,认识到月光的特点使物体产生影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从现象中总结规律,提出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利用幻灯片播放有关夜晚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夜晚的好奇心,并提出问题:“夜晚有什么特别的现象?我们经常能看到什么能发出亮光的东西?”2.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观察图片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展示与讲解1.出示一张夜晚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亮光物体。
2.通过引导性提问,让学生了解到夜晚的亮光来自于月光。
3.出示太阳和月亮的图片,让学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引导他们得出结论:月光是由太阳发出的。
(三)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一部分学生扮演太阳,另一部分学生扮演月亮,并进行互动演示。
通过活动,巩固学生对太阳和月亮之间关系的理解。
2.出示一张孩子在月光下看到自己影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现象,并表达自己对影子产生原因的猜想。
3.引导学生思考月光的特点:柔和、没有热量、会产生影子等,帮助他们把观察到的现象和月光联系起来。
(四)总结归纳1.组织学生回答问题:“夜晚的亮光是哪里来的?月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2.让学生总结整个故事的内容,并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小女孩为什么会在月光下看到自己的影子。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
精心整理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月光启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童谣和将神话故事的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标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结合本教材的
特点,我采用学讲计划中倡导的自主先学、小组讨论、交流展示、质疑拓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圈画重点词句、作批注、写体会、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切实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
3、感受在月光下唱童谣、歌谣、童话故事以及和母亲猜谜的意境美。
此部分可以采用自读感悟:
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民歌民谣。
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民歌民谣。
第三步:说:小组之间说说你由这些民歌民谣所想象到的美景。
品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
(1)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
(2)这种启蒙教育充满着母亲的爱意,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
(3)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交流、吟唱已收集的民歌童谣。
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月光启蒙》,是一本适合小学生的启蒙读物。
通过阅读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月亮、星星等自然现象,并培养对自然界的观察和兴趣。
本课将以《月光传奇》一文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并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月亮的起源和特点,知道夜晚的月光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能够理解并记述《月光传奇》的故事情节。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月光对人类的影响,比如启发人们的创作灵感等。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故事并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学生对《月光传奇》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述。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触发学生对月亮和星星的认知,比如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你们知道月亮是什么吗?为什么有时候会看见月亮,有时候看不见?Step 2:阅读与讨论(1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月光传奇》一文,并鼓励学生朗读或跟读。
2.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故事中的月光是如何影响人们的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Step 3:综合活动(20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话重新讲述,并进行表演。
2.其他组员观看表演后,进行评论和点评。
Step 4:拓展阅读与创作(25分钟)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比如与月亮和星星有关的诗歌或其他故事。
2.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创作一段与月亮或星星有关的故事,并进行分享。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老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总结,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五、板书设计月光启蒙- 月亮的起源和特点- 《月光传奇》故事情节- 月光的影响:启发创作灵感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月亮和月光的成因及特点,培养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热爱;同时,通过阅读故事和参与活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也得到了提高。
《月光启蒙》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本篇课文的实际训练内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教材结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4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三、说教法、学法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编写者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遵循新《课程标准》关于“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原则,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拟采用“读书指导法”“问题情境教学法”“练习法”等教法,力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四、说教学过程我把这篇课文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突出重点,精读课文,通过具体地语言文字感受“月光启蒙”,体会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将通过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教学:第一环节,感受歌谣魅力。
首先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母亲唱了许多歌谣,课文中写了五首,让学生自由读,想想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交流,然后抓住要点点拨。
之后,介绍民歌民谣的特点,让学生对民歌童谣有进一步新的了解。
第二环节,感悟母亲吟唱的歌谣,感悟月光下的启蒙。
通过配不同形式的读(指名读、默读、齐读等)来感受母亲的歌谣,通过放开让学生自主交流,探索启蒙的真正含义。
另外,注重学生说话练习,创设情境(想象“我”依偎在母亲怀里,听着母亲讲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故事听着听着,看着高深莫测的夜空,“我”可能会看到些什么呢?)最后设置这样一个问题:课题为什么叫“月光启蒙”呢?激励学生畅所欲言,理解文章中心,升华感情。
第三环节,表达感激、怀念之情出示原文片段:“母亲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光启蒙的说课稿
一:说教学内容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
作者孙友田回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2唱民谣、童谣和讲神话故事的情景,表达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文章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亲情。
二:说教学目标
在反复研读教材,结合本班学生学习情况,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读文,理解文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体会作者对母亲怀念的情感。
2、理解“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写一段话:表达对自己妈妈的感激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四:说教法与学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
五:说教学流程
本文较长,为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用两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阅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朗读的基础上,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升华延伸。
这里,我着重说第二课时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课伊始,我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听我描绘插图内容。
提问:“如果图上小朋友是你,你会有什么感受?”学生谈完之后,我出示第一段中心句:“夏夜永运是美妙的。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受夏夜的美妙!此时,我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录音,边找出文章中心句。
这样设计以角色转化,辅以优美的画面、动情的音乐范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
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
(二)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
本文特色是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因此品味歌谣、童谣的魅力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对于本环节的教学我采取四步进行:
1、学生找出歌谣、童谣。
2、通过不同形式的读。
3、说自己由这些歌谣、童谣所想到的美景。
4、学生之间议论。
结合学生找出歌谣、童谣,我先后出示
(1)“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
(2)“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
(3)“黄河留给故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
”
(4)“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
(5)“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
在师生共同品读、讨论中感悟歌谣、童谣的魅力。
结合第(5)“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品读提出“课文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题”?
这样设计我认为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
有了第一课时的初读课文,又有了上述教学环节和我的
适当点拨,突破难点可谓水到渠成。
同时我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
提高了学生参与于是意识,调节了课堂气氛,突出教学重点。
可谓“一石三鸟”
(三)感情升华,表达怀念之情
在教学中我抓住母爱的“无私、不求回报”的特点,让学生读文感受作者母子“情深”。
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学了这篇课文后想对自己的妈妈说写什么呢?”请写在纸上,送给妈妈。
这样设计既让西红柿将文本的内涵牢牢地抓住,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人文渗透。
同时对学生进行小练笔的锻炼。
(四)课外延伸
在新课结束之际,我拿出孙友田的散文《母亲似水》、《月光母亲》,推荐给学生。
这一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从而把《课标》“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要求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