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类《中外教育史》网络学习与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中外教育史复习重点

第一讲1.第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勒图尔诺,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这种观点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第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模仿。

这种观点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是错误的。

第三,劳动起源论,代表人物是苏联的教育研究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这种观点科学地说明了教育的起源,是正确的。

我国长期沿用。

2.中国:最早的学校有两种①成均,五帝时代。

教育内容以乐教为主②庠,虞舜时代。

兼有养老,藏米之所,有大学小学之分。

古埃及:①宫廷学校。

专为皇家,贵族子弟开设的教育场所。

②僧侣学校。

培训祭司或僧侣的学校机构,主要设在寺庙,有很高的地位③职官学校。

主要培养从事某种专项官吏,教学内容包括普通文化课程及专门职业教育,教育方式为以吏为师。

④文士学校。

目标就是训练能够熟练运用文字从事书写并具备充任官吏基本条件的人,设有书写,计算和有关法律方面的知识。

收费。

古印度:①家庭教育:吠陀时期极重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背诵《吠陀经》。

父亲权力极大,拥有对子女的教育权。

②古儒学校:办在家庭中的婆罗门学校,教师被称为古儒,年限为12年,主要内容为《吠陀》经。

婆罗门的教育③佛教教育。

反对种姓制度,主张四姓平等。

场所为寺庙,目的为培养僧侣。

学习内容为佛经经典。

3.西周的教育制度:⑴家庭教育。

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⑵小学教育。

首先强调的是德行教育。

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德行艺仪几方面,实际上是关于奴隶主贵族道德行为准则和社会生活知识基本技能的基本训练。

⑶大学教育。

有限制,只有少数符合资格的人才能享受大学教育,体现了西周教育的等级性。

学程为九年。

大学的教学,服从于培养统治者的需要,学大艺,履大节。

重视礼乐射御。

大学的教育有计划性,表现为定时定地的进行教学活动。

⑷乡学。

教育内容有明确的规定,以德行艺”为纲,实行定期考察和推荐。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06(2)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1

中国教育史部分习提纲一、基本常识(举例)1、《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2、西周国学按学生的年龄与程度可分大学与小学。

一般是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

3、西周学校教育以“明人伦”为其核心4、西周教育内容包括德、行、艺、仪四个方面,而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为基本内容。

5、礼记·文王世子》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

”礼的作用在于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而乐则重在陶冶人们内心的情感。

6、儒家私学、墨家私学并称“显学”。

7、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8、《论语》是孔门弟子辑录的孔子言行录9、《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10、孟子认为人生有三大乐趣:“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是历史上首次把“教育”二字连用。

11、孟子确定的教育目的是“明人伦”,人伦的具体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12、《大学》提出的大学教育的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13、《大学》把大学教育的程序概括为八个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4、《学记》是《礼记》中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的著作,是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

15、书院是中国自唐末到清代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

16、王应麟《玉海》以白鹿洞、岳麓、睢阳(应天府)、嵩阳为四大书院。

17、马端临《文献通考》以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为四大书院。

18、1862年创办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是最早的洋务学堂19、1866年创办于福州的福建船政学堂是最早的海军和船舰制造学堂20、“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21、1901年废除武科举;1905年废除文科举。

中外教育史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自学考试复习提纲

上编中国教育史部分第一章远古至先秦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对儿童实施社会公育。

2.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实施: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3.夏代教育机构的名称主要有庠、序、校,商代的学校机构主要有庠、序、学、瞽宗四种。

4.庠:是原始社会后期虞舜时代的学校名称,是学校的雏形,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5.序:习射的场所,后来成为军事教育的机构。

6.校:与序相似,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

7.瞽宗:是商代特创的新型教育机构,是对奴隶主贵族子弟进行以礼乐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场所。

8.辟雍:西周的天子大学是以辟雍为中心。

9.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简称“六艺”)。

六艺的核心是礼的学习。

10.西周的教育奴隶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官师合一、政教合一、学在官府。

11.“官师合一”:西周教育的教授者、管理者均由政论官员兼任,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之一。

12.“学术官守”:官方出于政治管理的需要,把历代典谟制诰、法纪规章以文字的形式记载下来,汇集成书册,藏之秘府,由专门的官员来掌握。

此外,诸如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都能完全具备,这种现象称之为“学术官守”。

13.“学在官府”:由于书册由专门的官员掌握,以及用于军事、礼乐等技能训练的器物也只有官府才能完全具备,士子们如欲学习将来为官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求之于有司,学之于官学,这是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

14.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制度的变革,突出表现是:官学的衰废和私学的兴起。

15.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在齐国都城临淄的稷门附近地区建立的一所学校。

距今已2300余年。

到齐宣王时,稷下学宫的发展达到顶峰。

16.“有教无类”:是孔子关于教育对象的主张。

不分种族族类、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它的实质是要求将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广大平民,由此也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总结资料中外教育史纲复习资料1.斯宾塞的教育思想?答:斯宾塞的实科教育思想。

首先,斯宾塞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出发,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以个人“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为目的,教会人们怎样生活。

其次,他根据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以及对最有价值的知识的判断,提出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的实科课程体系,自然科学是其核心。

再次,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证色彩的新教学方法。

他认为教学应该重视儿童心智发展规律,适应儿童的认识能力,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鼓励自我教育。

他特别推荐观察法、实验法、归纳法以及发现法等。

2题、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法”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部分组成。

其中所谓“讥讽”,就是在谈话中让对方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揭露出对方观点的自相矛盾,使对方承认自己的无知。

所谓“助产术”,就是用谈话法帮助对方把知识回忆起来,就像助产婆帮助产妇产生婴儿一样。

3.蔡元培的教育思想?答:蔡元培(1868~1940)自鹤卿,号孑民,他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教育家,为改革和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一、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主张造就“健全人格”是蔡元培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主张的资产阶级教育目的。

五育并举的思想,蔡元培是第一位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教育思想家,主张五育并举,这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对它的具体要求是五育和谐发展,它是一种新的人才标准,也是对教育价值的重新确立。

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1917年,蔡元培先生接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在教育领域极力主张民主、自由,可以说是蔡元培教育思想一个很大的特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提出这个方针主要有三条理由:第一,这是与他的造就健全人格的教育目的紧密相连的。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精华版]中外教育简史复习提纲

名词解释:1、有教无类:由孔子提出的,教育没有类的差别,所有人不论等级、种类、国别,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一视同仁。

2、自然后果法:在道德教育方面,卢梭反对口头说教,主张通过儿童自己的体验来解决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自然后果法”。

3、雄辩术原理:是由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昆体良编写的。

他认为,一个雄辩家,既要擅长雄辩,通晓各种有价值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也应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对于雄辩家来说,才能与德行是相互联系的,缺一不可。

这部书被英国著名思想家穆勒认为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4、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

提出以下重要原则:1、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3、虚心涵泳。

4、切己体察。

5、着紧用力。

6、居敬持志。

5、实验教育学:是20世纪初,在欧美各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一种资产阶级教育理论。

它标榜以“科学”的新方法来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寻求提高教育质量的途径,反对传统的教育学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论”。

6、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7、苏格拉底教学法: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创制了著名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它是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基本分为三步骤:1、苏格拉底讽刺。

2、定义。

3、助产术。

所以它又被称为“产婆术”。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8、六三三制:是指壬戌学制,以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扬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等七项标准为指导思想,中小学以学生身心发展为分段的根据,具体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制”。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

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一、古代教育史古代教育史是中外教育史发展的起点,它记录了人类最早的教育实践和思想。

在古代,教育主要通过家庭和社会传统进行。

这一时期的教育注重道德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传统文化和礼仪的传承。

例如,古代中国的儒家教育注重孝道、忠诚和仁爱的培养,而古希腊的教育则注重公民意识和体育锻炼。

二、近代教育史近代教育史是指从16世纪至20世纪中叶的教育发展史。

这一时期,教育开始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促进了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

例如,德国的普鲁士教育制度以培养公民意识和军事素养为重点,为后来的德国教育模式奠定了基础。

而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兴起和普及教育的理念成为了该国教育制度的核心。

三、现代教育史现代教育史是指20世纪中叶至今的教育发展史。

这一时期,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全球范围内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国际化成为主要趋势。

例如,芬兰的教育制度以其高质量和公平性而闻名,成为其他国家学习的榜样。

而在中国,教育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高等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四、教育的未来发展教育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将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体验。

教育也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教育国际化将成为趋势,学生将更加重视跨文化交流和全球视野的培养。

总结:中外教育史纲复习题回顾了古代、近代和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古代教育注重道德和传统文化的传承,近代教育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现代教育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全球化。

教育的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包括科技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注重教育国际化。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教育发展历史和思考教育未来的重要内容。

《中外教育史》复习总结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总结资料

《中外教育史》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或理论?(P1-P2)答:(1)适合他们生活、生产劳动,是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2)不仅是生存发展的需要,还是适应繁衍的需要;(3)从其产生就是有意识进行的,是生活中的言传身教。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母系氏族:5万年前-5千年前;父系氏族:5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1)生产劳动的教育(石器);(2)生活习俗的教育(成人礼);(3)原始的宗教教育(灵魂崇拜);(4)原始的艺术教育(歌唱、舞蹈、给饰、雕刻等);(5)体格和军事训练。

3、试述原始时期教育的特点?答:(1)教育的目的一致,教育的权利平等;(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括了多个方面;(3)教育活动在生活、生产中进行;(4)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5)男女的教育是有区别的,根源在于社会分工;(6)教育还没有专门的场所和专职的人员。

第二章夏、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教育1、“六艺”教育的内容是什么?(P16-P17)答: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六艺”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按其学科性质分为三个方面:(1)礼乐,属于政治教育的范围,是“六艺”教育的中心。

礼包括了奴隶社会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规范和各种仪节,着重于训练人的外在行为规范。

乐包括器乐、诗歌、舞蹈等,是各门艺术的总称,包含了德、智、体、美多种教育因素,着重于陶冶人的内在精神情操。

(2)射御,是军事教育方面的内容。

射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指驾驭战车的技术训练。

西周时期以车战为主,常以拥有战车的多少来衡量一国武力的大小。

因此,射、御是当时主要的军事技术。

(3)书数,是基础文化课。

书,即识字、习字教学。

数的教学,包括教儿童数数、学习记日法,以及一般计算能力的培养。

书、数的教学,主要是在儿童时期进行,因而它们被称为小艺。

2、春秋时期历史性教育变革有何表现?(P96-P98)答:(1)官学衰退。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大纲

中外教育简史复习大纲

注意:1、每句话前面的数字是页数。

2、括号内指明题型,如(论述)指该知识点会出论述题。

3、没指明题型的会出填空题或选择题。

4、每句话前半部分指明知识点的具体位置,后半部分指明考核的知识点。

如“81、倒数第二段第一句,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指的是第81页倒数第三段的第一句“汉代中央官学,除太学外,还创立了宫邸学,也称四姓小侯学。

”这句话。

试题可能会出个填空题,会空着“宫邸学”或“四姓小侯学”这两个词让你填。

24、思考题1第一问、思考题3。

52、倒数第二段,孟子关于教育作用的阐述:社会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倒数第一段,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

53、倒数第二段,孟子认为古代学校教育的目的“明人伦”。

五伦的内容。

54、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论述)56、教学原则与方法。

(简答)60、第三段,荀子重视《诗》、《书》、《礼》、《乐》、《春秋》,尤重《礼》、《乐》,认为礼是自然与社会的最高法则。

65、最后两段,《大学》提出教育的目标时三纲领,三纲领的内容;又提出八条目,八条目的内容。

67、《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简答)67、教育教学的原则有哪些?(简答)69、第二段,豫时孙摩各是什么意思,对应哪句话。

70、思考题2.(论述)75、倒数第二段“正始年间”到最后。

注意两个人名、玄学、多元化、魏晋经学等词。

倒数第一段第一句话。

77、最后一段开头到“理学的体系”。

注意年代、人物,特别是周敦熙和朱熹标志着理学的开端和完成。

80、汉代太学的创建,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

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孙弘。

81、倒数第二段第一句,宫邸学、四姓小侯学。

最后一段第一句,时间、鸿都门学,产生原因。

91、第一段马融、郑玄。

第二段第一句到“其中蒙学占更主要的低位。

两个阶段、各自相当程度、其他叫法。

最后一段第一句,时间,家庭教育。

92、最后一段“孔颖达精通儒学”句。

93、第一段第一句。

时间、佛教私学。

第二段。

蒙学、经馆。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1.古希腊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雅典和斯巴达教育相同之处:①阶级性显著,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③注重军事体育训练。

古希腊教育思想主要特点:①强调国家控制教育,注重培养执政人才;②古希腊教育思想扎根于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实践中,思想家也都从事教育活动;③注重探讨道德教育问题,崇尚理性教育;④重视音乐教育,确立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⑤古希腊教育思想与哲学观点紧密联系。

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创办的学园名称:阿卡德米学园(Academy)吕克昂(Lyceum)学园苏格拉底方法:又称“精神助产术”,用对话或提问来揭露对方在认识中的矛盾。

这是一种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互为激发,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

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判断和寻求正确答案。

后发展为启发式教学。

四步骤:讥讽: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矛盾,最终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帮助对方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性和本质;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

方法局限:①受教育者要有追求真理的动机;②受教育者对所讨论问题有一定知识基础;③不适合幼年儿童,对人的知识基础、推理能力有一定要求。

3.导生制: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是一种新的教学制度。

由英国的传教士兰卡斯特在伦敦创办的一所学校里较早采用。

它主要是由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的人充任导生,以后,也由导生对这些学生进行检查和考试。

在这些导生的帮助下,一位教师在一个教室里往往能够教几百名学生。

4.采用这种制度的学校被称为导生制学校。

5.这种制度能够节省开支、能很好地弥补经费和师资不足,扩大教育规模,也满足了对平民及儿童的初级教育的要求,同时有助于儿童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因此一度非常盛行。

但由于导生的水平有限,因此教学质量比较低。

西欧中世纪早期教育特点:①文化教育衰落。

否定希腊罗马文化,烧毁图书馆,开设大量禁书名单。

中外教育史纲考试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史纲考试复习要点

中外教育史纲一、名词解释1、君子:是一个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和理想人格。

2、虚壹而静:虚,不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妨碍新知识的接受;壹,就是专一,不分心;静,就是宁静,不要胡思乱想。

本词就是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而不旁骛.3、苏格拉底产婆术:感觉印象不如概念可靠在知识的获得上,不能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

4、启发式教学: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是靠自己去思考问题,即依靠“自知"。

教育者的主要作用不是传授知识,而重在启发学生自己去求取知识,教育者要启发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后,才能调动他求知的欲望,自觉地追求知识。

5、本体论: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有机体都是由质料和形式构成,具体的讲,人是由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组成,身体即质料,而灵魂则相当于形式,两者和谐统一。

6、鸿都门学: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科艺术学校。

这是一种研究文学和艺术的专门学校。

7、蒙学教材:唐宋时期是蒙学教材逐步繁荣时期。

这是时期除沿用前人教材《千字文》外还继承和发展了前人教材编写的经验编写了大量的启蒙课本,例如,唐朝人所编的《太公家教》宋人所编的《三字经》《百家姓》《童蒙训》《少仪外传》等启蒙教材。

8、北宋时期最著名的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应天府书院、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嵩阳书院、茅山书院。

南宋时期的四大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分别由当时的理学大家朱熹、吕祖谦、陆九渊主持。

9、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这种价值的核心在于对人自身的关注,而不再是对神的关注,如对人生意义的积极肯定,对人的智慧、能力及其潜力的信念,对人的活动的赞赏,以及对自我的强调。

正是这种新的时代精神,被后人成为“人文主义”。

10、4R:即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和宗教( religion)。

11、导生制:即教师先从学生中选择一些年龄较大、学习成绩较好者充任导生,导生经教师训练后,在代替教师的职责,转教其他的学生。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中外学教育史》复习资料整理总结1.原始社会时期儿童教育的特点内容主要是:①社会公育是实施儿童的基本形式:②原始群落的老人是实施儿童教育的主要承担者:③原始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④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内容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5、原始社会教育方法简单,主要是观察模仿、口传身授,在实际活动中进行教育。

2.《礼记.内则》中记载的学前教育计划作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关于学前教育的记录,它是分年龄的教育。

3.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4.所谓保傅教育制度,是指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5.太师太保太傅合称“三公”6.我国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文王的母亲太任。

7.奴隶社会时期学前教育的总特点是:1.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家庭承担教育学前期儿童的任务;2.学前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宗法性;3.学前教育与学校教育已了较明确的年龄划分,初步制定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4.奴隶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对学前教育尤为重视,不仅建立了针对君主教育的保傅教育制度与乳保教育制度,还提出了实施胎教的要求。

8.因此在封建社会中,培养幼儿的孝悌观念,成为家庭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

9.王应麟的《三字经》是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深的童蒙读物。

10.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外像内感”的胎教理论。

外像是指外界客观事物的影响,内感是指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

11.《颜氏家训》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12.颜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一、提倡尽早实施二、提倡威严有慈三、重视语言教育四、强调真才实学五、重视风化陶染13.颜之推认为家庭教育应当从严入手,严慈结合14.朱熹强调“眼前事”,养成习惯。

编写了《童蒙须知》与《小学》在教育工作中提倡以正面教育为主15.王守仁,自然教育论提出者,自然教育比卢梭早200年传统教育思想:一、对传统儿童教育观的批判二、在教育理念上,提倡顺应“童子之情”三、在教育内容上,提倡“歌诗”“习礼”和“读书”的全面教育四、在教育方法上,提倡“诱”“导”“飒”的教学方法16.《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为学前教育专门制订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外教育思想概述复习提纲一、中国部分1、论述孔子的主要教育思想。

2、概述六艺教育的主要内容。

3、选择某一古代蒙学教材进行分析。

4、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5、结合实际分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6、陈鹤琴活教育思想7、《学记》名句解释并结合中国教育现状分析论述。

8、对照《学记》中提出的教师素质要求,找出自己的差距。

二、外国部分1、P34与斯巴达教育相比,雅典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概述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教育观3、P56述评苏格拉底问答法4、简述你对夸美纽斯的“泛智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解。

5、简述夸美纽斯对教育的历史贡献。

6、P210试析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7、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有哪些特点?请简述之。

8、蒙台梭利主张的“有准备的环境”有什么标准和要求?请描绘一下你将来可能为你的孩子(某一年龄阶段)准备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详见教材)9、P366述评蒙台梭利关于自由与纪律的观点。

10、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理解。

(详见教材)11、请根据杜威“思维的五步法”(教材P381)设计一个教学案例。

(或你所见过的一个教学案例,老师课堂的举例除外)12、自选“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某一教育理论或某一理论中具体的主张,结合你个人的受教育经历,谈谈你所受到的启发。

三、中外结合部分1、请摘录你感受最深的某一教育家的一句教育名言,并结合实际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见习(或家教、义教等教育活动)的见闻和感受,谈谈某一教育家某个教育思想在教育中的体现(或欠缺)。

四、小组专题研究部分部熟悉本小组研究专题或本人阅读的著作的思想精华。

五、课堂听课部分回顾老师课堂上曾提到的现实话题、提问或讨论过的某些教育问题。

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

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中外教育史专题教学大纲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关键环节。

教育史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和探索人类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本文将探讨中外教育史的专题教学大纲,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教育历史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二、古代教育1. 中国古代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历史悠久,以儒家教育为主导。

学生通过经典阅读、礼仪训练和师生互动来培养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

同时,古代中国还有其他教育体系,如道家、墨家等。

这些教育体系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西方古代教育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古代教育的代表。

古希腊重视人的全面发展,注重体育和音乐等方面的培养。

古罗马则注重军事教育和公共教育,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古代教育体系为现代西方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教育1. 中国近代教育近代中国教育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开始引进西方教育体系和教育理念。

清末的“自强学堂”和“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教育的代表。

20世纪初,中国的教育改革趋向多元化,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

2. 西方近代教育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与工业革命和社会变革密不可分。

19世纪末,普遍义务教育开始在西方国家推行,为广大人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的兴起也对西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现代教育1. 中国现代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教育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

从教育普及到素质教育的转变,再到现在的终身教育理念,中国教育在不断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变革。

2. 西方现代教育西方现代教育的特点是注重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

以美国为例,其教育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五、中外教育史的比较与思考1. 教育目标与理念的差异中外教育史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教育目标和理念的影响。

中国教育强调道德和家国情怀的培养,而西方教育注重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一、中国古代官学制度的发展和演变(一)教育起源及学校产生:五帝时期大学—“成均”(二)夏商西周官学的建立商--瞽宗;西周--学在官府;天子所设大学—辟雍;诸侯设大学—泮宫;国学的教官—大司乐(大乐正)西周国学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三)汉代学校发展状况(汉代官学标志我国封建官学制度的建立)【公元前221秦—吏师制度】董仲舒(向汉武帝)三项文教政策:“独尊儒术”、“罢拙百家”;“兴教化”、“正万民”;“建立太学,改革选士制度”。

1.太学:汉武帝设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等五经博士2.鸿都门学—东汉灵帝,中国古代最早传授书法绘画艺术专科学校—宦官集团培植私人势力场所3.地方官学:文翁兴学—西汉最早地方官学(汉景帝曾嘉奖)(四)唐代儒学与专科学校特点西晋—国子学;北齐改国子学为国子寺;隋炀帝改国子寺为国子监(五)宋元明清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的特点1.中央官学特点(简答/论述):第一,加强了教育改革,重视发挥太学的地位和作用。

宋代先后兴起了三次著名的“兴学”活动。

第一次是“庆历兴学”,在宋仁宗庆历年间,主持人范仲淹为整顿太学,专派人去湖州总结著名教育局胡瑗的“苏湖教法”,设“经义”、“治事”两斋实行分斋教学;第二次是“熙宁兴学”,是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人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第三次是“崇宁兴学”,是宋徽宗年间,蔡京极力主张太学、州学、县学三级均推行“三舍法”。

第二,教育世俗化进程加快,教育对象不断扩大,入学资格逐渐放宽。

第三,学校类型多样化。

第四,教学内容不断扩大、不断扩充。

第五,对学生的思想控制不断加强。

2.地方官学特点:【元—首创社学】(简答/论述)第一,加强了地方官学的管理,建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

宋徽宗崇宁二年创设“提举学事司”。

第二,加强了对教师的管理。

第三,学校经费获得稳定来源。

第四,学校分布地区更广远,开始重视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全

第一部分知识点1. “学在官府”是西周时期教育的特征1. 提出“有教无类”教育主的教育家是孔子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主教学中要遵循的原则是启发诱导1.先时期认为人性本善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教师的要求概括为“尊严而惮”“耆艾而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四个要求的教育家是荀子2.认为人性恶的教育家是荀子2.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的教育家是孟子2.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目的明确概括为“明人伦”的教育家是孟子3.将教育的作用概括为“建国君民”和“化民成俗”的论著是《学记》3.提出教学相长原则的是《学记》3.我国古代最早建立太学的朝代是汉代3.我国最早的艺术专科学校“鸿都门学”的创立是在汉代4.《四书集注》的作者是朱熹4.《师说》的作者是愈4.我国管理教育的专门机构国子监的建立是在唐代4.科举制度的创立是在唐代5.反对理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天理”在“人欲”之中的教育家是王夫之5.宋代最著名的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的制订者是朱熹5.“湖教法”的创立者是胡瑗5. “三舍法”的创立者是王安石6.我国近代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留美首批是在1872年6.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6.对传统教育进行了严厉批判,认为其有毁坏人才、灭绝圣学、败坏社会风气三大祸端的教育家是颜元6.我国近代最早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人是源7.认为师教育是各种学校教育的基础,主发展新教育必须首先办好师教育的教育家是梁启超7.科举选士废除的时间是1905年7、壬戌学制的颁布是在1922年7.将实业学校改为职业学校的学制是壬戌学制8.在教育方法论上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教育的近代教育家是严复8.近代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五育”并举教育宗旨的教育家是蔡元培8.将清末的学部改为教育部是在1912年8.民国时期最著名的鼓楼幼稚园的创办者是鹤琴9.将中国农村问题概括为“愚、穷、弱、私”,主通过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来解决农村问题的教育家是晏阳初9.我国学校教学采用国语和白话文是在新文化运动中9.民国时期最著名的燕子矶幼稚园的创办者是行知9.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主要奠基者和倡始人是黄炎培10.在儿童教育中主要“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0.我国近现代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是行知10.黄埔军校创立于1924年10.主发展高等教育要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的教育家是蔡元培11.提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古希腊思想家是格拉底11.开创教育性教学先河的思想家是格拉底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动物灵魂相对应的教育主要是德育12.建立起具法国特色的中央集权教育领导体制的是拿破仑12.在柏拉图关于教育容的论述中,他最为重视的是哲学12.文艺复兴时期北欧人文主义教育家拉伯雷的教育代表作是《巨人传》12.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所有城市都先后建立不受教会控制的拉丁学校。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虚壹而静2.庚款留学3.智者4.《教育论》5.公学二、简答题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三、论述题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一、名词解释1.虚壹而静:是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所谓“虚”,就是不要先入为主。

所谓“壹”,就是不能一心二用。

所谓“静”,就是头脑要清醒。

2.庚款留学:是美国为加强对华影响,国会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本息退换中国,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和创办清华学校的费用。

1924年又退还全部庚款用于“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

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教育发展的古典时期;他们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他们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教育论》:是英国近代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由《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教育论文组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5.公学:英国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以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为教育目的,后来发展成为为贵族、教士、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

它的设施、师资、教育质量要比一般的文法学校要好,收费更高,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

二、简答题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1912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王子癸丑学制,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相比。

有很大进步:(1)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2)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3)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4)在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5)改进了教学方法。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内容

中外教育史教学大纲内容

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有关“中外教育史”的教学大纲内容如下: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教育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探讨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揭示其规律。

2.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产生、变革和发展轨迹及其演变规律的知识;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发展观,形成批判的思维品质,具备初步的教育史研究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鼓舞学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的自信心,激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两大部分。

中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中国古代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教育家等方面的内容;外国教育史部分主要探讨西方古代教育、中世纪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教育、近代教育和现代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中国与外国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产生、变革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同时,要求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理解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PPT演示、视频展示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标准1.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考核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标准主要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具体标准根据学校和课程要求而定。

五、教学资源与推荐读物1.教学资源:本课程提供相关的教材、参考书目和在线资源等,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推荐读物:推荐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和学术论文,供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中外教育史》第十二周复习提纲(16)

《中外教育史》第十二周复习提纲(16)
中外教育史复习提纲
三、复习阶段(二)
六大模块内容
一 重要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二 重要国家及其教育文件 三 重要地区/时期及其特色教育/学校 四 重要学校及其发展历程与特色 五 重要运动及其教育实践 六 其他
一 重要人物及其教育思想
1 代表性著作 2 代表性贡献 3 教育思想
孔子
1.教育实践——编订“六经”与创办私学 2.教育作用——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庶、富、教” 3.人性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办学方针——“有教无类” 5.培养目标与实施路线——德才兼备的君子/“学而优则仕” 6.教育内容——“文、行、忠、信” 7.教学方法——学、思、行结合的学习过程;启发教学;因材施教; 注重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实事求是、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8.道德教育—— 占据首先位置。提倡自觉修养德行,以“礼”为道德 规范,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忠恕”为处理人我关系的原 则,提出和坚持仁、知、信、直、勇、刚等道德品质,强调道德修养 依靠人的内在自觉,强调道德修养不能脱离社会实践。 9.论教师—— 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为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注重 教师的人格、情感和道德的感化作用,树立师表,以之示人化人;相 信“后生可畏”,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
陈鹤琴-活教育
1.“活教育”的目的论—— “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 中国人”。 2.“活教育”的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五组活动课程(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 术活动;文学活动) 3.“活教育”的教学论 ——(1)教学原则:“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2)教学步骤: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批评研讨
荀子
1.性恶论与教育作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化性起伪” ,用“仁义礼法”改变人原始粗陋的本性。如果环境影响 、教育作用和个人努力形成合力,“涂之人可以为禹”就 会成为现实 2.教育目的——“大儒”,即“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 一持万”而能开拓 3.教育内容——“儒经” 4.学习过程与方法——“闻见知行” 5.论教师—— 学习与教育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是从师 ;教师于个人、于国家都至关重要;教师自身须有尊严、 有德望,讲学有条理而不违师法,见解深刻而表述明白, 只是传习知识者不足以为师。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作者:————————————————————————————————日期:《中外教育史》函授复习资料题型: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一、中国教育史1.西周教育中基本学科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2.孔子总结的教学方法:①学、思、行结合。

学是求知的唯一手段,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深入地进行思考,最后要学以致用,行是目的;②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③因材施教,前提是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④好学与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有好学和乐学、不耻下问的态度,研究任何问题都要重视证据、尊重客观事实、避免主观成见。

3.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学校专以尺牍、辞赋、字画作为教学和研究的内容,它打破了入学独尊的教育传统,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4.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放鸟出笼再捉鸟,解开马的缰绳再去追捕,还不如不要放鸟、不要解开马缰,这样反而更容易。

5.我国古代胎教的内容有:①注意精神因素影响与陶冶。

孕妇要“养心”,多看悦目的东西,多听悦耳的声音,多想美好的食物,多诵诗书,多陈说礼乐;②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割不正不食”,饥饱适中,多食清淡食品,戒酒,注意食物禁忌;③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居处简静,优雅、安静的环境,避免不利因素、噪音干扰;④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注意卫生保健,劳逸有节。

我国古代胎教的方法有:①监督法,主要用于宫廷,由太师、太宰等监督王后。

②小劳法,孕妇参加一些轻微体力劳动或户外活动,活动筋骨,流通血脉;③瘦身法,孕妇控制饮食,使胎儿不过于肥胖。

6.《颜氏家训》中国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虽然之前有诸葛亮的《诫子书》、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和《赤子诗》、嵇康的《家诫》等家庭教育著作,但这些都比较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史》(考核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一、识记知识点1.远古时期非形式化的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性质——儿童公育;学习内容——社会生活与生产劳动的实际知识与技能;学习方式——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进行教育。

P3-42.古埃及的三类学校p6,古印度教育的特点p7。

3.从理论上讲,夏代具备了出现学校的条件(雏形)。

夏代的学校有庠、序、校等p11。

而商代则是学校教育制度的初建期。

商代的学校机构有:庠、序、学、瞽宗(特创)p12。

4.西周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类p14。

学校的教师的特点是“官师合一”p15。

西周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六艺。

P16(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小艺)。

5.斯巴达教育特征——军事体育教育p18;雅典教育的特征——和谐教育p21,但反对专业化训练。

6.古罗马的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小学(重视文字教育,轻音体教育)、中学和高等教育(培养演说家或雄辩家)p227.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教育对象主张“有教无类”,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教育(六书: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能训练和道德教育(仁,礼);P32教育的原则为:注重修养(立志与持志,克己内省,改过迁善);因材施教(阐述第一人);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学、思、行结合。

8.孟子提出性善论,性善论(四善——四德)与道德内发说(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主张培养人的理想人格是“大丈夫”p39。

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存心寡欲;尚志(舍生取义)养气(浩然正气);反求诸己(良心);磨练意志(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p40。

9.荀子提出的学习方法有:防邪近正(注重环境影响);积学积善(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锲而不舍);虚壹而静p48(精神高度集中,专心致志);学思行一致。

论教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要求p49)10.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主张(兼爱非攻)。

造就兼士的教育目的。

墨家功利主义的教育内容包括:古代文化知识教育;实用科学技术教育(独有);逻辑学知识的传授(处士横议的辩学)——《墨攻》。

教育方法——主动说服P50。

法家“以法为教”的教育思想(主张法制与变法)。

绝对的“性恶论”(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与教育的作用(慈母败子)。

法家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基本思想“德生于刑”)p55。

1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与启发式教学p58。

柏拉图的《理想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卫国者,即培养哲学家或“哲学王”p60。

12.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p67。

主张“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设置。

亚理士多德把课程分为两类:“实利(用)”的课程(为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和“文雅”课程(陶冶人的性情,供闲暇时享受之用)。

13.《学记》是世界文化教育史上最早的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门著作。

教育的作用(化民成俗,建国君民)、目的(管理人才和顺民)及地位(“为先”)。

提出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预时孙摩p72;长善救失;启发诱导(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藏息相辅。

14.《雄辩术原理》中的作者为昆体良,《雄辩术原理》是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p76。

提出教育的目的(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对演说家进行教育的要求(德高、识广、技专)和培养(及早施教,内容广泛,教法得当)。

15.汉初的(休养生息,无为而治)和汉武帝时期文教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代的官学教育制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鸿都门学p83)。

唐宋时期的文教政策(“儒学打底,佛老镶边”p85,“重文轻武”p86)。

16.科举制度的沿革(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唐朝科举完善,考试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方法为帖经、墨义、策问、诗赋,考试和推荐相结合;宋朝重文轻武,进一步改进科举制度;元朝科举处于中落期,实行民族歧视政策,放松参考人员的身份限制;明朝非常重视科举取士,制度更加严密繁琐,文化专制统治更加残暴;清朝承袭明科举制度,机械、无用、腐败暴露无遗,1905年取消。

科举制度的影响p105。

17.私学p106。

私学兴起的原因(文化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崛起: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先秦私学的特点p108。

汉代私学的种类(书馆——蒙学;经馆——相当于太学)。

蒙学p111的出现。

蒙学的教学方法(注重行为训练,采用歌咏舞蹈)和教材(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p113。

18.基督教控制下的学校教育p126(僧院学校、大教堂学校、教区学校)。

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P128。

骑士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礼文教育和侍从教育三个阶段。

19.理学p132。

理学教育思想的主要特征:以本体论为教育思想构建的基础,以道德修养为教育的惟一目的。

朱熹认为人性是善的,教育的作用是“明天理,灭人欲”p139。

朱熹的读书法p142(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致良知”与教育的作用p147。

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明人伦之外无学”)。

道德教育观为“知行合一”。

p148。

20.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主要的教育主张为:培养经世致用的实用人才;提倡“实学”,反对义理之学;注重“践行”的教育方法p152。

颜元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p154。

2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p174。

泛爱主义的教育主张p176。

泛智主义的课程理论。

22.英国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通过国家拨款补助教育以控制教育领导权,设立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通过一系列法令法案直接干预教育事业《初等教育法》1870年);初等教育的发展(星期日学校,导生制学校p189,幼儿学校p190)中等教育的演进(文法学校——强调古典语言与文法教学;公学——实际上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是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事实上是一种私立学校,并限于社会上层子弟入学,培养统治阶层人物,学校设备先进,学费昂贵,采用寄宿制;技术学校)。

23.法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建立高度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1806年成立帝国大学,作为掌管全国教育行政最高权力机构,首脑称总监,在帝国大学之下,全国划分27个大学区,设大学区总长和学区评议会)24.德国近代教育领导体制的发展、初等教育的发展(洪堡教育改革——学习裴斯泰洛奇的方法;德国是世界上最早推行义务教育的国家p195)、中等教育的演进(文科中学,骑士学院;实科中学)。

25.独立战争后(公立学校运动,典型的地方分权制)、南北战争后美国的教育制度特点(建立中央教育领导机构,昆西教学法p201,免费的公立中学)。

26.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教育(教育领导体制:大学校——文部省;1872年《学制令》,1879年的《教育令》)。

27.新式学堂主要有方言学堂(京师同文馆p209)、军事学堂(水师学堂---福建船政学堂p211,武备学堂---北洋武备学堂)、技术学堂。

28.壬寅学制p213(钦定学堂章程1902)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

29.洛克的“白板说”指人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知识由经验而生,也随经验而长。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p217。

绅士教育包括身体的养护,道德的发展和智育。

30.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p225;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

“自然教育”的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儿童观: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的人格;以儿童为中心,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促进儿童主动发展。

31.裴斯泰洛齐和谐教育理论的教育目的在于发展人的天赋的能力和力量。

和谐教育的内容包括体育、劳动教育、德育和智育p233。

他的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2.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奠定了传统教育理论。

伦理学是赫尔巴特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教育目的包括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提出管理的方法(惩罚的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惩罚)。

“教育性教学”思想p240。

提出教学阶段论,把教学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p243。

33.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

教育的任务是教会人们怎样生活p244。

实科教育内容是以科学教育为中心的实科课程体系p246。

34.乌申斯基(俄国教师之父)的民主主义教育主张;提出教育的民族性思想。

35.洋务教育的主要观点为:中体西用、改革(废除)科举制度、建立新学p257-260。

维新派教育思潮的主要教育主张及评价(教育为本,注重西政的学习,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重视普及教育,强调师范教育,强国必由女学)p261-266。

36.蔡元培的民主教育思想,造就“完全人格”的教育主张。

完全人格包括个性和群性的发展,需要通过德、智、体、美诸育的和谐发展来实施p268。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涵义p273。

民主管理主要体现在学校管理的组织形式(教授治校)、师资管理(设教员聘任委员会——延聘要重学力,懂教学方法)、学生管理(主张学生自治)。

37.英国1944,《巴特勒法案》;美国1958,《国防教育法》;日本战后的教育改革(1947,《教育基本法》,《学校教育法》)。

38.民国“六三三”学制的建立。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改革,颁布1951年新学制p312。

改革开放时期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39.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教育本质的论述包括“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40.马卡连柯教育理论的思想基础是辨正唯物主义观点和坚定的社会主义教育信念。

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的苏维埃工人。

集体教育理论的核心思想是“通过集体、在集体中和为了集体”。

集体教育的原则为“前景”教育原则,“平行教育影响”原则p345。

4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P368二、名词1.产婆术p58——又称苏格拉底问答法,是苏格拉底在教学方面的首创,是一种师生共同讨论、辩论的方法,对发展学生思维有积极作用。

2.和谐教育p67——亚里士多德的和谐教育是一种以音乐教育为核心,以智育、美育和德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在和谐的基础上实现理性灵魂的发展。

3.骑士教育p128——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并没有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对骑士的教育主要在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4.公学p190——实际上也是英国一种文法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事实上是一种私立学校,并限于社会上层子弟入学,培养统治阶层人物,学校设备先进,学费昂贵,采用寄宿制。

5.导生制学校(贝尔——兰卡斯特制学校)p1896.书院p113——书院又称书舍、精舍等,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特有的一种藏书与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组织,它以私人创办和主持为主,其程度高于一般私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