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学案:第二单元2《老子》五章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老子》五章

低下头,你才能看见我

老子哲学中,我觉得根源性的那句话应该是:“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美德在低处,流水向低处,要把一个人的生命落到实处,实处也即低处。

老子告诉我们,“素”是生命的原色。绚烂来自“素”,最终还是要回到“素”。“素”和“朴”一起,成为人生这首大诗的诗眼,一双亮晶晶的眼睛。这双眼睛蒙了尘,人生就会黯淡无光。“素”是无杂色,“朴”是无机心。一个人的内心,既无杂色,也无机心,他就是一个“朴素”的人,反过来也对,一个“素朴”的人。所谓“天道”,就在“素朴”二字中得到体现。

地位高的人,心可以放得很低,他也是一个“素朴”的人。心放得很低,生命的境界就得到扩展,他的那颗心,就会成为老子所说的“谿”或者“谷”。“虚怀若谷”,就是这个意思。心像谷一样空无,一样宽绰,就能容得下东西。人的心要是成为一个“谷”,他就有了包容。有了包容,他就不会认为只有自己过的生活才叫生活,别人的都是瞎扯。他就不会盛气凌人,也不会虚张声势。他会活得本分,也活得踏实,活得像一个正常的人。

知识卡片

1.作家作品

(1)老子(约前580—前500),姓李,名耳,字伯阳,又称老聃。相传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所以被称为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做过东周王朝的守藏吏,晚年辞官隐居。相传孔子曾向他请教,受益颇多。

老子第一个提出把“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认为“道”是世界万物的根本。老子是一位杰出的辩证法大师,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变动不居的,观察到万事万物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提出了许多富有辩证法思想的命题。

在社会历史观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的哲学思想可归结为客观唯心主义。他的思想和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影响。

(2)《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①老子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老子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它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经典。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原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下篇为《德经》,合称《道德经》。《道经》主要为宇宙论和本体论;《德经》主要为人生论和政治论。

②《道德经》提出了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的。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就展示了他的辩证思想。它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和无神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老子反对天道有知,提出了天道无为的思想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即“道”是构成万物的基础,道并不是有目的地构成世界万物,道是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

③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课本中所选的《〈老子〉五章》集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是其思想的内核和精华。

(3)《道德经》的影响

①《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家学派成为与儒家学派并列的思想流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两大支柱之一。

②《道德经》短短五千余字,其思想博大精深,对我国各个历史阶段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③近代以来,《道德经》也受到了西方思想家的重视,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今世界,更是掀起“老子热”“大道热”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19世纪德国哲学家称赞“《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道德经》已经成为美国研究中国的必修课,美国学者感叹道:“老子的智能是人类的智能。”

2.背景资料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变革过渡的时期。而老子所处的春秋末期,正是阶级矛盾突出尖锐,贵族集团内部争斗激烈,诸侯间攻战不休,社会动荡不已的年代。老子前半生遭遇坎坷,后来又失去了小小的官职,从统治阶级下层人物沦为庶民。这种经历和命运,不仅是老子后半生长期隐居的重要原因,而且也是形成老子社会政治思想的重要原因。

老子提倡以“无为”之道治国,要求统治者无事、无欲、好静,顺乎万事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为,让百姓复归“朴”“静”,像婴孩一般无知无欲。与此相联系,老子反对战争。他说:“夫兵者,不祥之器。”还反对提倡“仁义”和“礼”,在他看来,“仁义”并不是人的天性中本来具有的东西,而“礼”则完全是外在的虚文,足以助人作伪。和“无为”思想相适应,在个人立身处世上、老子也强调柔弱、谦下、自足、不争,认为唯有这样才能全身远害。

3.文化常识

(1)道家

道家,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道家崇尚自然,其思想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争斗。

道家之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为“道德家”。《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道家学说以老庄自然天道观为主,强调人们在思想、行为上应效法“道”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伦理上主张“绝仁弃义”,以为“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与儒墨之说形成明显对立。其后,道家思想与名家、法家相结合,成为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魏晋间玄学盛行,王弼等人以老庄解释儒家经文,促成儒道融合,佛学传入中国后,学者用老庄诠释佛典,又有释道合流之势。宋明理学家力倡儒家道统,佛老并斥,但对道家思想仍有某些吸收。道家思想对中国政治、思想、科技、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无为

“无为”,是道家最基本的思想之一,是一种精神境界;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从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了。”显然“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无为的本质就是“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的“无为”思想包含着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深刻理解,包含着对社会的有益启示,它要求人们树立一种超脱的忘我的思想境界,无私无欲,利于他人。数千年来,它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自主学习

1.易误读字

观其徼.(jiào)见.素抱朴(xiàn)

受国之垢.(ɡòu) 舟舆.(yú)

无所乘.之(chénɡ) 为而不恃.(shì)

2.通假字

见.素抱朴(“见”通“现”,显露,表现)

3.一词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