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
链霉素的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ff5835d1195f312b3169a549.png)
项目名称:链霉素的生产编制人:编制时间:2012/10/23总页数:文件编码:JL-SXBG-2012-微生物药物的生产-链霉素的生产一、链霉素的概述链霉素的化学结构式定义基本解释:一种抗生的有机碱C21H39N7O12 ,是由土壤放线菌( Streptomyces griseus )产生的,能有效地抵抗许多细菌,主要用其盐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和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其它传染病。
详细解释:抗菌素的一种。
白色粉末,有苦味,对结核杆菌、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简介链霉素是一种从灰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
属于氨基糖甙碱性化合物,它与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蛋白体蛋白质结合,起到了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从而杀灭或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
由于链霉素肌肉注射的疼痛反应比较小,适宜临床使用,只要应用对象选择得当,剂量又比较合适,大部分病人可以长期注射(一般2个月左右)。
所以,应用数十年来它仍是抗结核治疗中的主要用药;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双氢链霉素可由湿链霉菌产生,但通常以半合成方法生产;由灰色链霉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分子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链霉素分子中链霉糖部分的醛基被还原成伯醇基后,就成为双氢链霉素,其抗菌效能与链霉素大致相同,但对听觉神经的毒性比链霉素大。
药理作用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经主动转运通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的特殊受体蛋白结合,干扰信息核糖核酸与30S亚单位间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合成。
使DNA发生错读,导致无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使多聚核糖体分裂而失去合成蛋白的功能,使大量氨基糖苷类进入菌体,细菌细胞膜断裂,细胞死亡。
作用机理链霉素和其他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样是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
链霉素结合了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上的16SrRNA,干扰formyl-methionyl-tRNA与30SrRNA的连接,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整理)链霉素的生产
![(整理)链霉素的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2e99df387cd184254b3535c1.png)
项目名称:链霉素的生产编制人:编制时间:2012/10/23总页数:文件编码:JL-SXBG-2012-微生物药物的生产-链霉素的生产一、链霉素的概述链霉素的化学结构式定义基本解释:一种抗生的有机碱C21H39N7O12 ,是由土壤放线菌( Streptomyces griseus )产生的,能有效地抵抗许多细菌,主要用其盐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和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其它传染病。
详细解释:抗菌素的一种。
白色粉末,有苦味,对结核杆菌、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简介链霉素是一种从灰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
属于氨基糖甙碱性化合物,它与结核杆菌菌体核糖核酸蛋白体蛋白质结合,起到了干扰结核杆菌蛋白质合成的作用,从而杀灭或者抑制结核杆菌生长的作用。
由于链霉素肌肉注射的疼痛反应比较小,适宜临床使用,只要应用对象选择得当,剂量又比较合适,大部分病人可以长期注射(一般2个月左右)。
所以,应用数十年来它仍是抗结核治疗中的主要用药;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双氢链霉素可由湿链霉菌产生,但通常以半合成方法生产;由灰色链霉菌产生的广谱抗生素,分子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萄糖胺组成;链霉素分子中链霉糖部分的醛基被还原成伯醇基后,就成为双氢链霉素,其抗菌效能与链霉素大致相同,但对听觉神经的毒性比链霉素大。
药理作用链霉素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经主动转运通过细菌细胞膜,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的特殊受体蛋白结合,干扰信息核糖核酸与30S亚单位间起始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蛋白合成。
使DNA发生错读,导致无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使多聚核糖体分裂而失去合成蛋白的功能,使大量氨基糖苷类进入菌体,细菌细胞膜断裂,细胞死亡。
作用机理链霉素和其他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一样是通过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的。
链霉素结合了细菌核糖体的30S亚基上的16SrRNA,干扰formyl-methionyl-tRNA与30SrRNA的连接,阻断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制药分离工程模拟试题含答案
![制药分离工程模拟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e4a41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8b.png)
制药分离工程模拟试题含答案1、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细胞收集常采用的方法: ( )A、盐析B、超声波C、膜过滤D、层析答案:C2、发酵液中铁离子的去除通常用: ( )A、吸附法B、酶解法C、变性法D、加入黄血盐生成普鲁士蓝沉淀答案:D3、结晶过程中,溶质过饱和度大小 ( )A、不仅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而且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B、只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但不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C、不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但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D、不会影响晶核的形成速度,也不会影响晶体的长大速度答案:A4、以下关于超临界萃取叙述不正确的是()A、超临界萃取具有低能耗、无污染和适合处理易受热分解的高沸点物质B、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C、超临界流体的密度接近液体,粘度接近气体D、超临界萃取后,工业上常用升高温度来分离萃取物答案:D5、链霉素在中性溶液中能以()形式存在,可用离子交换法进行提取。
A、一价阳离子B、二价阳离子C、三价阳离子D、游离碱答案:C6、用来提取产物的溶剂称为: ( )A、料液B、萃取液C、萃取剂D、萃余液答案:C7、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再生剂HCl的浓度为( )。
A、2~5%B、3~6%C、5~10%D、8~12%答案:C8、当干燥为热敏性的湿物料时,可选用( )干燥器较适合。
A、气流B、厢式C、转筒D、喷雾答案:D9、下列膜分离技术中,仅能截留菌体、大病毒、细胞、微粒的是: ( )A、反渗透B、超滤C、纳滤D、微滤答案:D10、某药物的极性较大,依据“相似相溶”原理,萃取时可选用的萃取剂为( )。
A、石油醚B、丙酮C、乙酸乙酯D、乙醇答案:C11、采用醋酸丁酯萃取青霉素发酵液中的青霉素,该方法属于: ( )A、浸取B、有机溶剂萃取C、超临界流体萃取D、双水相萃取答案:B12、若两性物质结合了较多阳离子,则等电点 pH 会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均有可能答案:A13、在干燥流程中,湿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后,其温度( ),相对湿度( )。
链霉素生产工艺及结构改造
![链霉素生产工艺及结构改造](https://img.taocdn.com/s3/m/b1993cd626fff705cc170ac7.png)
2.3 无机磷的反馈抑制 正常生长所需的无机磷浓度抑制链霉素的形成。磷酸盐与链霉素的生物合成过程有 密切关系,在链霉素生物合成中有几步磷酸酯酶所催化的去磷酸化反应。过量的磷 酸盐会产生反馈抑制,阻抑这几步的一个或多个磷酸酯酶的活性或形成,因而抑制 链霉素的合成,因此磷酸酯酶的活力与链霉素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此外磷酸盐还能 调节链霉胍合成的关键酶——脒基转移酶的形成,高浓度磷酸盐严重阻遏该酶的形成。
2.1 发酵阶段的转变 催化链霉胍的2个转脒基反应的酶,在合成阶段开始时的突然出现是由于新的蛋白 质的合成,而不是蛋白质的激活。
2.2 分解代谢产物的调节 在发酵过程中,除形成链霉素外,还形成一种支路产物—甘露糖链霉素(又叫链霉素 B)。对大多数微生物来说,甘露糖链霉素的生物活性只有链霉素的20%-25%。直到 发酵后期才产生水解甘露糖链霉素的α-D-甘露糖苷酶,能迅速把甘露糖链霉素水解 成链霉素和甘露糖,反应如下: 甘露糖苷酶 链霉素-甘露糖 链霉素+甘露糖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瓦克斯曼〔Waksman S.A.)于 1944 年从灰色链霉 菌 (Streptomyces,griseus)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链霉素是一种 相 当强的有机碱,也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其分子结构是由链霉肌、链霉糖和 N-甲 基-L-葡萄糖胺三部分以苷键相联结而成的。链霉素碱稳定性特别差,工业 产品主 要是其硫酸盐形式, 即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
然而链霉素发酵液中绝大部分是菌丝体和未用完的培养基,以及各种各样的代谢产 物,如:蛋白质、多肽、色素和Ca2+、Mg2+离子等等,链霉素浓度远较各种杂质的低, 仅为5000单位/毫升左右。大量蛋白、多肽和高价离子(Ca2+、Mg2+)的存在对离子交换 吸附影响很大。 在离子交换处理前,一般采用蒸汽加热(70~75℃)方法使蛋白质凝固变性。添加 磷酸或一些络合剂如三聚磷酸等使高价离子草酸、磷酸生成不溶性沉淀物,然后通过板 框过滤或离心分离将这些沉淀物除去。这一预处理将导致10%以上的链霉素所添加的草 酸、磷酸或络合剂,既增加了链霉素提炼成本,又会降低产品纯度、污染环境。 同时所得的发酵滤液中仍存在许多蛋白、多肽和其它各种杂质,将会减少树脂的吸 附容量或污染树脂,造成树脂的沉降和堵塞,进而缩短树脂的寿命,增加 抗生素提炼的 成本。 此外采用离子交换法提炼链霉素,总收率不高,只达72%。同时需大量解吸液。解 吸液中链霉素浓度低,各种杂质如色素、金属离子等含量较高,造成下游工艺处理困难 , 产品纯度不高。
离子交换技术分离纯化提取链霉素
![离子交换技术分离纯化提取链霉素](https://img.taocdn.com/s3/m/878424625727a5e9846a6120.png)
离子交换技术分离纯化提取链霉素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链霉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产生的,能有效地抵抗许多细菌(结核杆菌、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等),主要用其盐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尿道感染和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其它传染病。
链霉素也是一种从灰链霉素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
属于氨基糖甙碱式化合物。
链霉素的提取工艺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目前,国内外多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
链霉素在Ph4~7时稳定,所以链霉素的吸附只能在中性条件下进行。
氢型羧酸型树脂在酸性条件下的电离度多很小,交换容量很低,只能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起交换作用,而链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很不稳定。
因此应将其转化成钠型并选择在中性条件下吸附。
链霉素是高价离子,配制较稀的溶液有利于链霉素的吸附而不利于杂质的吸附,从而得到某种程度的提纯。
链霉素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体积缩小十分之一,得以浓缩,而且纯度有所提高。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链霉素生产工艺设计
![生物工程课程设计链霉素生产工艺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d47e0e763231126edb1125.png)
课程设计题目:链霉素生产工艺设计课程名称:发酵工厂工艺设计概论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小组成员:二零年月目录1前言 (3)2设计任务书 (4)2.1项目背景和开发意向 (4)2.2生产菌种及发酵基本原理 (4)2.3基础数据 (5)2..4参考数据 (6)2.5设计内容 (6)2.6设计要求 (6)3工艺流程 (7)3.1发酵工艺 (7)3.2链霉素发酵条件及中间控制 (7)3.3提取工艺 (9)3.4工艺流程简图 (11)4工艺计算 (12)4.1物料衡算 (12)4.2热量衡算 (13)4.3水用量的计算 (15)5发酵车间设备(发酵罐)的选型计算 (16)5.1发酵罐的设计 (16)5.1.1发酵罐的选型及尺寸 (16)5.2设备结构的工艺设计 (17)5.2.1 空气分布器 (17)5.2.2 挡板............................................................. . (17)5.2.3电机设计及轴功率的计算 (17)5.2.4搅拌器设计 (19)5.2.5冷却面积的计算与冷却管的设计 (19)5.2.6 PH测定 (22)5.2.7消泡 (22)6对本设计的评述 (23)7参考文献 (24)8附表二、发酵罐总装置图..………………………………………………......................1前言链霉素(Streptomycin)是瓦克斯曼〔Waksman S.A.)于 1944 年从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griseus)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
链霉素是一种相当强的有机碱,也是一种多糖类化合物。
其分子结构是由链霉肌、链霉糖和 N-甲基-L-葡萄糖胺三部分以苷键相联结而成的。
链霉素碱稳定性特别差,工业产品主要是其硫酸盐形式,即硫酸链霉素(Streptomycin Sulfate)。
链霉素分离纯化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分离纯化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2986e717f524ccbff0218455.png)
链霉素分离纯化提取应用的膜分离
工艺
链霉素是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自从大量生产以来,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这些传统工艺总收率不高,链霉素浓度低,各种杂质如色素、金属离子等含量较高,造成下游工艺处理困难,产品纯度不高。
膜法工艺取代链霉素生产中的薄膜蒸发工艺,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膜分离是一种无相变的纯物理手段,能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对料液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离。
清洁,环保,占地少,另外它的一大优势是运行成本低,去除一吨水的成本比普通的三效蒸发器低,有效地控制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7ea7e07ba26925c52cc5bf1b.png)
浅谈链霉素的生产工艺及应用与发展古冰霞摘要:生物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主导地位的高新技术,而生物技术药物大部分都是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对治疗许多疾病都有着显著的疗效,链霉素就是其中的一种。
链霉素是一种重要的抗生素,也是一种氨基糖苷类药,在目前的制药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从链霉素的生产及提取工艺,链霉素的开发应用,链霉素的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这三个方面对链霉素进行综合性的阐述,进而对链霉素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关键词:链霉素;生产工艺;应用;发展1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1链霉素的简介1.1.1 名称与化学结构式中文名:链霉素英文名:streptomycin分子式:C21H39N7O12分子量:581.59化学名::2,4-二胍基-3,5,6-三羟基环己基-5-脱氧-2-O-(2-脱氧-2-甲胺基-α-L-吡喃葡萄糖基)-3-C-甲酰-β-L-来苏戊呋喃糖甙;它是由链霉胍、链霉糖、N-甲基-L-葡萄糖胺构成的糖苷。
化学结构式如下:1.1.2 性状与理化性质链霉素游离碱为白色粉末,大多数盐类也是白色粉末或结晶,无嗅,味微苦。
链霉素比较稳定,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中。
链霉素是从放线菌属的灰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是一种碱性甙,与酸类结合成盐。
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是硫酸链霉索。
硫酸链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无臭、味微苦、有吸湿性。
1.2 链霉素的生产工艺1.2.1生产过程链霉素由灰色链霉菌发酵生产。
双氢链霉素可由湿链霉菌产生,但通常以半合成方法生产。
链霉素的生产过程分为两大步骤:①菌种发酵。
将冷干管或沙土管保存的链霉菌孢子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于27℃下培养7天。
待斜面长满孢子后,制成悬浮液接入装有培养基的摇瓶中,于27℃下培养45~48小时待菌丝生长旺盛后,取若干个摇瓶,合并其中的培养液将其接种于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罐温27℃下培养62~63小时,然后接入发酵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培养,在罐温为27℃下,发酵约7~8天。
链霉素的制备(2)
![链霉素的制备(2)](https://img.taocdn.com/s3/m/f35e0319a76e58fafab003a8.png)
链霉素的生产组别:第二组编制时间:2012.10.24总页数:13组员:陈镪文庆丁梦瑶向莉卢媛一、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二、抗生素分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1.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2.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3.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4.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5.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6..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8.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9.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10.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1. 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微生物制药技术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
![微生物制药技术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1db0a0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9d.png)
微生物制药技术模拟考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青霉素萃取的常用萃取剂为()A、丙酸丙酯B、乙酸丙酯C、乙酸乙酯D、乙酸丁酯正确答案:D2、氨基酸发酵中,以()发酵产量最大。
A、赖氨酸B、甲硫氨酸C、谷氨酸D、苯丙氨酸正确答案:C3、四环类抗生素对各种氧化剂都是不稳定的。
其碱性水溶液特别容易氧化,颜色很快变深形成()色A、黄B、黑C、红D、棕正确答案:B4、在实验室种子培养阶段,对于产孢子能力强及孢子发芽、生长繁殖迅速的菌种可以采用()培养基培养孢子。
A、液体B、半固体C、固体正确答案:C5、固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一般要比液体培养基的灭菌时间()A、一样B、短C、长D、无法比较正确答案:C6、酶活性调节速度比酶合成调节速度()A、快B、无法比较C、相等D、慢正确答案:A7、()空气除菌流程能充分地分离油水、提高冷却器的传热系数,节约冷却水,适用于各种气候条件,尤其适宜于潮湿的地区。
A、高效前置空气过滤除菌流程B、将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上的空气除菌流程C、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D、两级冷却、分离、加热的空气除菌流程正确答案:D8、青霉素结晶时,需加入()A、甲醇B、丁醇C、丙醇D、乙醇正确答案:B9、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A、代谢废物B、初级代谢产物C、代谢中间产物D、次级代谢产物正确答案:D10、测定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的方法( )A、显微镜法B、稀释法C、管碟法D、浊度法正确答案:B11、pH<pI时,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A、-B、0C、+正确答案:C12、苯乙酸在青霉素发酵培养基中的作用是()A、前体B、氮源C、诱导剂D、消沫剂正确答案:A13、当感染噬菌体后,溶氧浓度很快()。
A、先降后升B、上升C、下降D、不变正确答案:B14、青霉素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紫外线、激光、化学诱变剂处理青霉菌再经筛选的方法可以选育高产菌种B、青霉素是青霉菌生长代谢中重要的初级代谢产物C、发酵罐接种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D、在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活菌数不再增加,青霉素产量也不再增加正确答案:A15、柠檬酸发酵最怕()的污染,容易造成连续污染。
链霉素发酵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发酵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1954c64ba0d4a7303763a08.png)
链霉素发酵提取应用的膜分离工艺
链霉素是从灰色链霉菌培养液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碱性抗生素,我国自从大量生产以来,目前已形成了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与能力。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活性炭吸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
这些传统工艺总收率不高,链霉素浓度低,各种杂质如色素、金属离子等含量较高,造成下游工艺处理困难,产品纯度不高。
膜法工艺取代链霉素生产中的薄膜蒸发工艺,使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膜分离是一种无相变的纯物理手段,能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对料液进行分子水平的分离。
清洁,环保,占地少,另外它的一大优势是运行成本低,去除一吨水的成本比普通的三效蒸发器低,有效地控制产品,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
链霉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产生的。
能有效的抵抗许多细菌,主要用其治疗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等其他传染病,链霉素也是一种从灰链霉素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属于氨基糖甙碱式化合物。
目前多用离子交换树脂法提取链霉素,其优势有需要的原辅料少且易得,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设备条件要求低,收益佳,经济效益好。
使用膜分离技术代替传统分离纯化技术,可简化抗生素生产工艺流程,具有节约有机溶媒、减少提取过程中目的产物的降解、提高产品收率、减轻环境污染等优点。
目前,膜分离技术在链霉素的提炼工艺上主要用于发酵液澄清、产品浓缩和去除内毒素3个方面。
链霉素的制备(2)
![链霉素的制备(2)](https://img.taocdn.com/s3/m/f35e0319a76e58fafab003a8.png)
链霉素的生产组别:第二组编制时间:2012.10.24总页数:13组员:陈镪文庆丁梦瑶向莉卢媛一、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
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微生物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近年来通常将抗菌素改称为抗生素。
抗生素可以是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用于治病的抗生素除由此直接提取外;还有完全用人工合成或部分人工合成的。
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抑制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二、抗生素分类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氨基糖苷类: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1.四环素类: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2.氯霉素类: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等。
3.大环内脂类:临床常用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奇霉素。
4.糖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5.喹诺酮类:包括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培氟沙星、加替沙星等。
6..硝基咪唑类: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
7.作用于G-菌的其它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8.作用于G+细菌的其它抗生素,如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杆菌肽等.9.抗真菌抗生素:分为棘白菌素类、多烯类、嘧啶类、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10. 抗肿瘤抗生素: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11. 抗结核菌类: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等。
抗生素的发酵生产—链霉素的发酵生产
![抗生素的发酵生产—链霉素的发酵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26e1b9d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e.png)
2.吸附和解吸
• 目前生产上都用羧酸树脂的钠型来提取链霉素。 其交换吸附和洗脱的反应可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 生产上常用的树脂 1 弱酸101×4 2 弱酸110×3
3.精制
• 主要杂质:链霉胍、二链霉胍、杂质1号 • 精制方法: 1. 高交联度树脂精制 2. 浓缩和活性炭脱色精制
• 将所得的精制液用硫酸或氢氧化钡调pH值至4.3~5.0 ,并按精制液透光度的不同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 进行常温脱色,得透光度在95%以上的滤出液。
等杂质分开,可用于提纯精制链霉素。
3.链霉素的抗菌作用和应用范围
• 链霉素的抗菌范围较广,抗菌效果不是很强,但 对结核杆菌具有很强的敏感性,因此现在仍然是 临床上治疗结核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链霉素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可以补充青霉 素对革兰阴性菌作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明显的缺点。链霉素和青 霉素在临床上联合使用,呈现协同现象,能增加 对方的抗菌效果。
(二)种子制备
2.摇瓶种子培养
• 生产斜面的菌落接种到摇瓶培养基中,经过培养即 得摇瓶种子。摇瓶种子(母瓶)可以直接接种子罐 ,也可以先扩大培养,用培养所得的子瓶接种。
• 摇瓶培养基的成分为黄豆饼粉,葡萄糖,硫酸铵, 碳酸钙等
• 种子质量检查指标:菌丝阶段特征,发酵单位,菌 丝粘度或浓度,糖氮代谢,种子液色泽和无杂菌检 查。
1.直接还原法:以活性镍铅合金或氧化镉为催化剂,在高压下
通入氢气,对硫酸链霉素进行氢化,即可制得双氢链霉素。
2.电解还原法:将链霉素溶液放在电解阴极槽中,通入适
量电流,就可达到还原作用。
; 3.化学还原法 即利用某些能生成活性氢的化合物,将链霉素
还原成双氢链霉素。工业上常采用钾硼氢(KBH4)或钠硼氢(NaBH4)作为还 原剂。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
![链霉素发酵提取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4a8893402e3f5727a5e962ce.png)
灰色链霉菌的孢子柄直而短,不呈螺旋形。
孢子量很多,呈椭圆球形。气生菌丝和孢子都呈 白色。单菌落生长丰满,呈梅花形或馒头形,直 径约为3~4mm。基内菌丝透明,在斜面背后产 生淡棕色色素。
链霉素产生菌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紫外 线、7射线、氮芥、乙烯亚胺、亚硝酸和硫酸二乙 酯等。一些化学诱变剂又经常和紫外线等进行复 合处理。近年来采用亚硝基胍、快中子和激光等, 诱变选育出营养缺陷型或再回复突变型高产菌株。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对提高菌种 的生产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发酵培养
链霉素的发酵培养基主要由葡萄糖、黄 豆饼粉、硫酸铵、玉米浆、磷酸盐和碳酸 钙等所组成。
(1)碳源及其代谢
葡萄糖是链霉素发酵的一种较好的碳源,用其 他碳源(如淀粉、糊精、麦芽糖等)发酵单位都比葡 萄糖低。葡萄糖的用量,视补料量的多少而定,总 量一般在10%以上,以保证在发酵过程中有足够的 碳源.
(3)其他无机离子
在复合培养基中已经存在,一般就不需再添 加。为了调节pH,中和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有机 酸,尚需加人CaCO3。Co+是一种酶的激活剂, 又量是,K生+物有合促成进维生生长素的B作12用的,前N体a+,与通维常持需细加胞入渗极透微 压有关,通常加入0.25%左右量的NaCl即可,增 加用量会明显影响菌的生长繁殖。Mn2+、Mg2+ 对链霉菌菌丝生长有明显作用。Fe2+浓度超过 60ug/mg以上,就要产生毒性,显著影响链霉素 的产量,而对菌丝体生长影响较小,一般适用量 在20ug/ul左右。
(二)摇瓶种子培养
生产斜面的菌落接种到摇瓶培养基中,经过培 养即得摇瓶种子。链霉素发酵经常使用:瓶种 子来接种种子罐。种子质量以菌丝阶段、发酵 单位、菌丝黏度或浓度、糖氮代谢、种子液色 泽和无杂菌检查为指标。摇瓶种子(母瓶)可以 直接接种子罐,也可以再扩大培养,用培养所 得的子瓶接种。摇瓶种子检查合格后,贮存于 冷藏库内备用,冷藏时间最多不超过7天。
链霉素——精选推荐
![链霉素——精选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612f497c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8c.png)
第七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一节概述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用氨基糖苷类(aminoglycosides)抗生素是由氨基环醇(aminocyclitol)、氨基糖(aminosuger)和糖组成的抗生素的总称。
自1944年Waksman发现链霉素以来,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经历了半年世纪的发展,至今经各种途径得到的新化合物多达300余种,其中有临床价值的70多种,已经临床应用的有50多种,还有一些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如越霉素、潮霉素等。
目前各国临床应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具有抗结核杆菌作用的氨基糖苷天然产物:链霉素(streptomycin)、卡那霉素(kanamycin)。
(2)具有抗脓杆菌活性的氨基糖苷天然产物:庆大霉素(gentamicin)、妥布霉素(tobramycin)、小诺米星(microno micin)、西索米星(siepamicin)。
半合成品:阿米卡星(amikacin)、地贝卡星(dibekacin)、异帕米星(isepamicin)、依替米星(etimicin)、奈替米星(netilmicin)。
(3)抗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不抗结核杆菌与绿脓杆菌的氨基糖苷天然产物:核糖霉素(ribostamycin)、卡那霉素B(kanamycinB)、阿司米星(astromicin,福提霉素)。
(4)具有特定用途的氨基糖苷天然产物:大观霉素(spetinomycin,淋病用)、新霉素(nemycin,局部用)、巴龙霉素(paromomycin,肠道用)、阿贝卡星(Arbekacin,抗MRSA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一般由链霉菌产生,也有小单胞菌和细菌产生的。
因具有水溶性好、性质稳定、抗菌谱广、抗菌杀菌能力强、吸收排汇良好、不需作皮肤过敏试验、用药方便、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协同作用等特点,自问世以来一直是临床上重要的抗感染药,尤其是作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和结核病不可缺少的药物。
微生物发酵技术考试模拟题(附答案)
![微生物发酵技术考试模拟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f204a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5.png)
微生物发酵技术考试模拟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接种龄以处于生命力旺盛的()的菌体最合适。
A、迟缓期B、衰退期C、对数生长期D、稳定期正确答案:C2、目前发酵工业常用的处理菌体、固形物杂质和悬浮物等固体物质,保证处理液澄清的主要方法为()A、蒸馏和萃取B、离心和萃取C、离子交换和过滤D、离心和过滤正确答案:D3、下面不属于抗生素的是()。
A、链霉素B、溶菌酶C、红霉素D、从植物蒜中制得的蒜素正确答案:B4、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A、不变B、不一定,有的氨基酸大,有的氨基酸小C、最大D、最小正确答案:D5、萃取后分离时采用的设备是()A、筛分设备B、过滤设备C、萃取设备D、离心设备正确答案:D6、生产四环素的菌种是( )A、白色链霉菌B、金色链霉菌C、灰色链霉素D、绿色链霉菌正确答案:B7、酶活性调节速度比酶合成调节速度()A、相等B、无法比较C、慢D、快正确答案:D8、常用的生理酸性物质()不仅可以调节发酵液pH值,还可以补充氮源。
A、硫酸铵B、NaOHC、尿素D、氨水正确答案:A9、()空气除菌流程具有对热的利用合理,热交换罐可兼作贮气罐的特点。
A、高效前置空气过滤除菌流程B、将空气冷却至露点以上的空气除菌流程C、冷热空气直接混合式空气除菌流程D、利用热空气加热冷空气的空气除菌流程正确答案:D10、种子罐培养时,一级种子罐又叫做()A、育种罐B、繁殖罐C、生产罐D、发芽罐正确答案:D11、()抗生素能够抑制或干扰细胞壁合成A、四环素类B、青霉素类C、多肽类D、氨基糖苷类正确答案:B12、青霉素是谁发现的()A、弗莱明B、郭霍C、巴斯德D、列文虎克正确答案:A13、管碟法测抗生素效价时,培养基厚度越薄,量-反应直线截距减小,抑菌圈()A、不定B、一样C、越大D、越小正确答案:C14、发酵过程中,出现了污染,工人们进行了如下处理:a. 严控发酵液流失;b.彻底清理生产环境;c.停产一段时间;d.调换生产菌种。
我国自主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在链霉素制备中的应用案例
![我国自主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在链霉素制备中的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7c0e3a8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2.png)
我国自主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在链霉素制备中的应用案例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材料,它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回收有用的物质。
我国自主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在链霉素制备中的应用案例,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链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具有抗菌、抗真菌、抗病毒等功能,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药物。
但是,由于链霉素的分子结构复杂,传统的分离方法难以获得高纯度的链霉素。
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离子交换树脂,用于分离和回收链霉素。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回收有用的物质。
研究人员利用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离性能,将链霉素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获得了高纯度的链霉素。
此外,离子交换树脂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可以多次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
综上所述,我国自主研发的离子交换树脂在链霉素制备中的应用案例,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离子交换树脂具有优异的分离性能,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回收有用的物质,并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长期保存,并且可以多次使用,从而大大降低了制备成本。
未来,离子交换树脂将在链霉素制备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治疗细菌性感染提供更多的帮助。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https://img.taocdn.com/s3/m/ec9ecf1bc5da50e2524d7fcb.png)
链霉菌
灰色 链丝菌
其他 来源
链霉素的性质
物理性质 理化性质
化学性质
溶解性 稳定性 比旋度 碱性水解
酸性水解 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 醛基反应 成盐反应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活性炭吸附法
常见提取方法
溶剂溶媒萃取法 复盐沉淀法
离子树脂交换法
链霉素的分离提取
吸附和洗脱
选用低交联、大孔隙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吸附: 3RCOONa+SM+++(或双氢DHSM+++)→ (RCOO)3SM
(或(RCOO)3DHSM)+3Na+
解吸:2(RCOO3SM+3H2SO4→6RCOOH+(SM)2(SO4)3 再生:RCOOH+NaOH→RCOONa+H2O
链霉素的分离#43;SO42-→2RSO3M+2H++SO42中和:2ROH+2H++SO42-→R2SO4+2H2O
再生:RSO3M+HCl→RSO3H+MCl R2SO4+NaCO3+2H2O→2ROH+NaSO4+H2O+CO2
链霉素的分离提取
树脂脱色
链霉素的分离提取
链霉素的鉴定
常见鉴定方法
紫外(UV) 红外(IR) 核磁共振(NMR) 质谱(MS)
硫酸链霉素的红外谱图
谢 谢 聆 听
链霉素的分离提纯
汇报人:冷 雪 2012 – 0 4 – 0 7
介绍内容
链霉素的分子结构
分子式:C21H39N7O12 分子结构:
链霉素的作用
链霉素 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链霉素的结构
• 链霉素是由链霉胍、链霉糖和N-甲基-L-葡 萄糖胺通过糖苷键装配而成的化合物。链操作过程
链霉素的提取工艺
• 链霉素早期的提取方法采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 附法、带溶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目前,国 内外多采用离子交换法提取链霉素。 • 链霉素在Ph4~7时稳定,所以链霉素的吸附只能 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氢型羧酸型树脂在酸性条件 下的电离度多很小,交换容量很低,只能在碱性 条件下才能起交换作用,而链霉素在碱性条件下 很不稳定。因此应将其转化成钠型并选择在中性 条件下吸附。
链霉素提取工艺的优化
离子交换法 膜法工艺
取代
薄膜浓缩
投资较大 在任何膜能承受的温度下分离 容易堵塞 清洁、环保、占地少 不适于高粘度液体 运行成分低 无变相的纯物理手段
离子交换法优点
• 需用的原辅料少且易得,并有足够数量的供 应 • 中间体容易以较纯形式分离出来,质量符合 标准,多步反应能够实现连续操作 • 可在易于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制备如安全、无 毒 • 设备条件要求不苛刻 • 收率最佳、经济效益最好
• 链霉素是高价离子,配制较稀的溶液有利于链霉素 的吸附而不利于杂质的吸附,从而得到某种程度的 提纯。羧酸型树脂对氢离子的亲和力大,用酸洗脱 能是链霉素洗脱完全链霉素离子交换吸附和洗脱可 用下列方程式表示:
3 吸附: 3ROONa St 3 (RCOO) Str 3Na 3 洗脱:(RCOO) Str 3H 3RCOOH Str 3
链霉素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后,体积缩小十分 之一,得以浓缩,而且纯度有所提高。
• 发酵液经酸化、过滤,除去菌丝及固体物, 然后中和,通过弱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进 行离子交换,再用稀硫酸洗脱,收集高浓度 洗脱液──链霉素硫酸盐液。洗脱液再经磺 酸型离子交换树脂脱盐,此时溶液呈酸性, 用阴离子树脂中和后,再经活性炭脱色得 到精制液。精制液经薄膜浓缩成浓缩液, 再经喷雾干燥得到无菌粉状产品,或者将 浓缩液直接做成水针剂。
链霉素的提取工艺
2011级生物技术 邓展瑞
链霉素
链霉素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分 子式 C21H39 N7O12 。链霉素是由土壤放线菌产 生的,能有效地抵抗许多细菌(结核杆菌、 鼠疫杆菌、大肠杆菌等),主要用其盐治疗 结核病、鼠疫、百日咳、细菌性痢疾、泌 尿道感染和主要由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的 其它传染病。链霉素也是一种从灰链霉素 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抗菌素。属于氨基糖甙 碱式化合物。
离子交换法缺点
• 操作过程复杂,且操作控制要求严格,操作工序 多 • 化学合成途径较复杂,需要经过多步反应 • 合成过程中生成含硫废弃液,使得三废处理复杂 • 各种杂质如色素、金属离子等含量较高,造成下 游工艺处理困难,产品纯度不高
• 应该设计一种提取工艺来弥补弊端,从而获得更 大的收率
提取三大新工艺
1、膜分离法工艺取代链霉素生产中的薄膜蒸 发工艺,使这链霉素收率低的问题得到了 很好的解决。 2、Flow-Cel超滤技术代替传统的板框压滤/鼓 式真空过滤方法。 3、经Flow-Cel超滤技术处理后的发酵滤液后 还可以用专利性的Nano-flo纳滤技术进一步 浓缩到所需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