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动因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动因综述

本文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动因进行了综述,认为突破性创新意味着抓住新的机遇,通过新轨道上的重新赛跑实现跳跃式的发展。所以,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甚至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

标签:企业;突破性创新;动因;综述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国家和企业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理论研究与历史实践都证明,突破性创新是企业国际竞争的利器,突破性创新往往形成产业核心技术甚至技术标准,对追赶学习企业构成巨大的技术壁垒。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突破性创新使技术落后的国家、地区、企业有可能获得与技术先进的国家、地区、企业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甚至超越它们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发展战略不得不考虑突破性创新。有鉴于此,本文拟通过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动因综述,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突破性创新的动因综述

关于突破性创新动因研究首先取得重大进展的是由英国Sussex大学的科技政策研究所(SPRU)于20世纪70年代在Freeman等人的领导下承担过著名的SAPPHO计划,其中验证了与外界科技网络的联系程度及企业内部是否开展相应基础研究是影响突破性创新成败的重要因素。此外,加拿大的NewProd项目、以及美国的斯坦福创新项目分别应用多案例比较研究方法和大样本统计调查方法析出了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或促进和阻碍因素,结果表明:对客户需求的了解程度、组织内部交流程度、外部创新网络利用情况、高层管理者的支持程度、以及企业管理与服务质量等因素是决定创新成效的关键。相对于渐进性创新的研究,突破性创新关键成功因素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已有研究多围绕组织规模这一变量展开,但各研究的结论却不尽相同。部分研究表明,小企业更倾向于进行突破性创新以扭转其在行业中的落后地位,而大企业则由于其管理刚性难以实现突破性创新。(Mitchell,Singh,1993;Van,Polley,Garyd,1999;龚艳萍,粱俊,2004;苏敬勤,崔淼,2011);[1]还有一些研究结果则表明,组织规模与创新类型无关;此外,Ettlie和Rubenstein(1987)提出,组织规模与创新类型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而Pavitt(1990)则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认为两者之间呈U型关系。除了组织规模外,学者们还就外部环境和高层管理者(团队)对创新类型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如Koberg、Detienne和Heppard认为外部环境动态性迫使组织提高了实施突破性创新的倾向;我国学者陈锟和于建原(2009)通过对我国上市企业的分析提出,在低不确定环境下,组织规模与创新类型无关,而当组织处于高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运营时,小企业则成为突破性创新的实施主体。

此后学者通过比较以及实证研究将突破性创新的动因归结为:环境、组织方

面、结构、过程、管理等五个因素(Rochford,1997;Helfat&Peteraf,2003;Moorman,1995;Moorman&Miner,1997;张洪石,2005;Gatignon&Xuereb,1997;Day,1994;DeSarbo,2005)。薛红志(2006)及张洪石和付玉秀(2005,2006)从辅助性资源、结构和环境因素等方面对突破创新进行了研究。高展军,李垣,雷宏振(2005)对不同社会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方式选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学者高展军、李垣(2006)研究了战略网络结构对企业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技术创新的影响,从企业间联系强度、企业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和企业网络密度三个方面研究对不同技术创新类型的作用。有的学者从组织能力的视角对突破性创新的成功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将组织能力划分为营销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吸收能力以及转换能力四个维度,结果证明了这四种能力均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秦剑,王迎军,2008);Zhou,Yim和Tse研究了战略导向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也有学者从战略与组织双重视角出发,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有机式组织结构探索者战略有利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而有机式组织结构与探索者战略的交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

Markard和Truffer研究了开发突破性创新的制度驱动因素。利用线性回归技术,Valle和Vázquez-Bustelo发现活动重叠性、跨部门整合和团队有效性可以显著降低突破性创新的研发时间和研发成本,并提升突破性创新的性能优越性。Bers等学者提出了促进突破性创新项目开发的加速模型。Jiang、Tan和Thursby (2010)研究了成熟产业中的既有企业如何创建突破性技术,基于全球半导体产业1989-2002年间的二手数据,发现拥有新颖的技术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技术蓝图的既有企业往往可以更好地实现突破性创新。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产品开发模式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发现使用跨职能小组和针对技术人员的弹性时间工作制可以显著促进突破性创新的研发效率。

近期有学者研究了内部的激励和文化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也有学者提出客户维护型和客户挖掘型这两种不同的客户策略分别更容易导致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这两种不同的技术创新类型,相对破坏性创新而言,主流客户比潜在的客户对突破性创新的实施具有正面影响[3]。

二、结语

就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高技术领域还是传统产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总体差距的存在,迫使我们不能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而是应当抓住有利时机,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实现技术跨越,在最短的时间内,缩小甚至赶上世界的先进水平。而突破性创新就意味着抓住新的机遇,通过新轨道上的重新赛跑实现跳跃式的发展。因此,本文对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动因的总结和分析,将对企业更加准确的认识自身,在实践中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创新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从而推动我国自主创新领域研究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