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的写法归纳教案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
语文老师古诗新课讲授教案【7篇】语文老师古诗教案【篇1】教材分析:两首古诗均为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
《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
《绝句》为诗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诗通过对明媚春光的描绘,表达自己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观察顺序是由近到远,写得有动有静,有声有色,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学情分析:这两首著名的唐诗,学生都会背诵。
教学时,关键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以求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促使学生领悟诗的意境。
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能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能解释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诗的情景。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学过许多李白的诗,现在,咱们开一个李白诗会,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诗背给大家听一听,愿意吗?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齐读。
2、解题谁能讲一讲课题的意思?庐山在什么地方?(江西省九江市)你见过瀑布吗?(出示挂图)学习生字:瀑。
3、小结《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精读《望庐山瀑布》。
1、指名读古诗。
2、小组讨论,说说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师生交流:(每句诗都先请学生来说,教师只做适当指导)⑴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什么意思?“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山峰尖圆,烟云聚散犹如香炉,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么意思?“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先说,教师再归纳总结: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不停地升腾。
⑵遥看瀑布挂前川“遥”是什么意思?“川”是什么意思?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
高中古诗词教案模板(共13篇)第1篇:高中必备古诗词1.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2.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马诗唐李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4.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6.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7.使至塞上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吏,都护在燕然。
8.少年行唐王维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9.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旅夜书怀唐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宣城见杜鹃花唐李白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14.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5.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6.题都城南庄唐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17.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古诗词三首》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我们的祖国有巍峨的群⼭,有浩瀚的江海,有⽆边的森林,有起伏的稻⽥。
唐诗宋词中,就有许多是描写⼭⽔风景的。
以下是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1.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第三课《古诗词三⾸》教案 教学⽬标: 1.认识“渚”、“轼”2个⽣字,会写“德”、“鹊”等3个⽣字。
会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的美,并分析感悟景⾊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夜景⾊,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想象⽣活画⾯,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
2.描写⽉⾊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课时 ⼀、导⼊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诗词中描绘了⼀幅幅鲜明的画。
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课——《古诗词三⾸》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 3.根据题⽬,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诗的每⼀⾏字数相同。
《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因为每⼀⾏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称为“长短句”。
(2)从题⽬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七⽇望湖楼醉书》是诗;⽽《西江⽉•夜⾏黄沙道中》是⼀⾸词,题⽬中已告诉我们这⾸词的词牌名是“西江⽉”。
⼆、学习《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
是唐代⼀位不⽢隐居,却以隐居终⽼的诗⼈。
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赴长安谋求官职,但以“当路⽆⼈”,只好还归故园。
开元⼆⼗⼋年(740),诗⼈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毒疮,据说就是因为“⾷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岁。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案【三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像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前准备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泊船瓜洲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1.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瓜洲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在本诗题中何意?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指名读,正音间、重、还。
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间什么意思?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人、数日何意?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的学习与鉴赏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古诗词的学习与鉴赏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既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而在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习和鉴赏古诗词,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教案以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程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帮助学生打开古诗词的大门,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古诗词的定义、特点和分类等。
2.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学习方法,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古诗词的音频或展示古诗词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好奇心。
同时,教师可简单介绍古诗词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与理解:(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首简单易懂的古诗词,比如《静夜思》。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词,并进行分析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义。
(3)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 实践与运用:(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并进行深入研究。
(2)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析古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并进行小组报告,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3)学生进行古诗词的创作,可以参考经典古诗词的格式和意境,自由发挥进行创作。
4. 展示与评价:(1)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诗词进行展示,并向全班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和感悟。
(2)全班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对同学们的古诗词进行评价和点评,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5. 归纳与概括:(1)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古诗词教案精选十三篇
古诗词教案古诗词教案「篇一」《古诗词三首》教案范文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身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习《牧童》1、复习《所见》,范读导入: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⑴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一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檄。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⑵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⑶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⑷师配乐范读。
⑸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主合作,探究诗意:⑴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⑵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⑶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⑸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身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3、设身处地,感悟诗情:⑴师:想象一下,假如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⑵生互动交流: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语文单元八教案:讲解诗词的表现手法
三年级语文单元八教案:讲解诗词的表现手法诗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以音、韵、意、象、情、境等方式表现出人性的感悟和生命的内涵,是文化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何鉴赏和理解诗词,掌握其表现手法,就成为了需要我们多加学习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诗歌音韵的表现手法中华古代诗词在音韵方面有着独特的表现手法。
一、是运用押韵手法,使整篇诗句听起来和谐。
二、是创造四声平仄的韵律节奏,使句子不仅要押韵,而且要符合音乐美学的要求。
三、是利用反复、留韵、抑扬等手法,突出句子的主题和情感。
这些手法在展示意境、强化情感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诗歌意象的表现手法意象是诗歌表达作者情感、抒发主题的一种方式。
在诗歌创作中,通过具体的意象描绘,表现出人物、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现象和事物,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这些现象的感受和思考。
比如,“春风十里不如你”这句话尽显作者满怀思念之情,把爱情与风景融为一体,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诗歌情感的表现手法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表达主题、描绘意境以及传达思想的一个关键点。
通过情感的表达,作者可以让读者感同身受,从而达到共情的效果。
情感的表达手法有多种,例如比喻、拟人、借景、渲染等,通过具体的手法刻画出诗歌中的情感主题,令读者在情感上有所共鸣。
四、诗歌表现手法的综合应用不同的诗人在创作中遵循的表现手法会有所不同,但是总体上来说,对于一篇成功的诗歌来说,需要通过音韵、意象、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来完成。
只有在整体上把握好这些表现手法,才能形成一篇精美的诗篇,达到艺术的完美。
讲解诗词的表现手法是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一环,对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注重诗词表现手法的讲解和运用,从中挖掘和发掘诗歌的无穷魅力。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励志名言、好词好句、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语文古诗教案初中语文古诗教案(精选6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课时《牧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和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谁知道“八仙”是哪八个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牧童》相传就是八仙中的“吕洞宾”写的。
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
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代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最后不知去向,传说他已经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同学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3、根据同学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齐读此诗。
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教师配乐朗读,同学闭目想象。
2、同学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同学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
小学古诗词教案(合集15篇)小学古诗词教案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
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
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
(注意读出节奏、情感)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
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
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文默写教案教学设计
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学习方法
自主朗读勾画复习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练习巩固法听写法
学习重点
古诗文古诗文默写应考策略的掌握
学习难点
古诗文默写解题技巧的运用
近五年中高考命题特点趋势
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板书设计
八年级上下册古诗文默写
1、中考考点解说
2、中考真题回放与检测练习
2、引导学生逐课朗读,教师点拨理解诗文中的名句,提醒易错的字词;
3、学生自由诵读诗文,书写诗句;
4、默写诗句。
学生按要求自主朗读背诵诗文
学生按要求默写诗句并订正。
让学生养成自主复习,自己动手动嘴朗读的习惯,知能并重。(23分钟)
练习检测
1、本册重点字词检测(选择题)
2、完《天府教学》诗文默写过关检测卷9-11小题。学生练习→指名回答→教师点评
学生审题、做题
学生说说解题方法和规律。
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解题的能力,自主归纳解题方法,突破难点(15分钟)
作业布置
完《天府教学》诗文默写过关检测卷12、13小题。。
完成作业。
知能并重。(1分钟)
3、方法归纳总结
课后练习
《天府教学》古诗文默写过关检测卷261页,古文复习试卷。
教学环节设计
基本流程
复习目标(1分钟)—考点解说(2分钟)—知识梳理(20分钟)—真题回放(5分钟)—方法总结(1分钟)—练习检测(10分钟)—布置作业(1分钟)
教
学
内
容
具体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投放目标
1、了解考点,复习巩固七年级上下册课本中课内外的古诗文。
《古诗三首》教案5篇
《古诗三首》教案5篇《古诗三首》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二、基本部分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古诗三首》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了解梅花的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通过手指点画进一步了解梅花的基本形态。
3、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体会梅花不畏酷寒、凌霜傲雪的品格。
活动准备:1、古诗《梅花》挂图1幅、课件、语言CD。
2、古筝《渔舟唱晚》音乐。
3、颜料、彩纸活动过程:一、以谈话形式引出活动内容。
请幼儿猜一猜:在冬天里,大部分花受不了寒冷的袭击都凋零了,可有一种花却不怕严寒,傲然挺立在风雪之中,这是什么花?二、欣赏梅花图片,了解梅花。
1、出示梅花图片,请幼儿观察和欣赏。
《古诗词鉴赏》教案
《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教案古诗词鉴赏古诗词鉴赏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如何确定诗词写了什么内容。
2.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鉴赏诗词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设想:多结合例句加强感悟,尽量把补充练习中的例句对位到知识点中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高考热点(见课本P116。
仅作最简单的提示)。
仅作最简单的提示)二、高考题例二、高考题例 〖1994年全国〗年全国〗 菊 花 元稹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995年全国〗年全国〗 如梦令如梦令 李清照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试问卷帘人,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瘦。
〖1998年全国〗年全国〗 题李凝幽居题李凝幽居 贾岛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们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99年全国〗年全国〗 漫成一首漫成一首 杜甫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露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2000全国全国 〗 约 客 赵师秀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2001全国全国 〗 赋得暮雨送李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古诗词三首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3 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时目标1.会写“鹊、蝉”2个生字。
2.理解句意,能借助图画想象这首词描绘的情境。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能够默写。
4.感受词中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抽查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齐背。
2.再次归纳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入新课。
过渡: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学习《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两首诗的吗?今天,我们将运用相同的方法来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
词虽与诗格式有别,但我们依然可以用上节课中掌握的方法来学习它。
(板书: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
)二、初读课文,读通文本1.讲解课题,简介作者。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名,“夜行黄沙道中”是题目。
(2)讨论题意。
(“夜”,点明时间;“行”,点明动作、事件;“黄沙”,点明地点。
题目意思:夜间走在黄沙岭的道路上。
)(3)简介作者。
2.学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1)读准字音,识记生字“鹊、蝉”。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词语,教师纠正字音,注意变色的字。
惊鹊鸣蝉稻花茅店社林忽见(3)结合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3.齐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
朗读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三、再读课文,品读欣赏1.出示上阕文本,引导探究。
(1)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去欣赏美丽的夜景。
(2)小组交流,师生互学。
①说说你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预设:对“别枝”的解释除了课本上的注释,还有两种其他解释,可引导学生思考,想象画面,教师相机出示:①离开枝头;②另外一枝。
“明月惊鹊”可以联系“月落乌啼”来理解。
②说说你闻到的:稻花香。
教案模板小学语文古诗
教案模板:小学语文古诗一、教学目标•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欣赏方式;•掌握古诗的常见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能够准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其深层含义。
二、教学准备•教材:小学语文教材、古诗选集;•教具:投影仪、黑板、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并简要介绍古代文人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现方式。
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古诗的初步兴趣。
2. 导入新课(10分钟)首先,通过示范给学生朗读一首古诗,引导学生仔细聆听,体味古诗的韵律和押韵的感觉。
然后,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基本特点,如短小精悍、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等。
通过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基本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古诗的常见结构和韵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古诗的对仗和押韵等。
讲解时,结合具体的古诗例子进行说明,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的独特魅力。
同时,给学生分发古诗选集,让他们自己阅读和品味,并标注诗句中的韵律和押韵。
4. 创作体验(20分钟)要求学生以古代山水画为灵感,自由创作一首古诗。
可以借鉴已学过的古诗结构和韵律,也可以自由发挥。
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自然的美好,如山水、花草、动物等,并尽量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
5. 分享与展示(10分钟)邀请学生逐一分享自己创作的古诗,并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老师和同学可以一起品味、赏析,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展示过程中,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与鼓励。
6.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古诗,准备朗诵表演。
鼓励学生通过模仿、背诵等方式,进一步深入体验古诗的美妙之处。
学生可以在课后准备时间内,组织小组朗诵比赛,增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热爱。
四、教学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收获。
鼓励学生继续开展古诗创作和朗诵的活动,并加以指导和支持。
以上是一份针对小学语文古诗的教案模板,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结构,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古诗词的写法归纳教案
第17课宋词四首一、课外阅读答案:①他们的活跃程度②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③总数量并不算很多。
7.下面是无毒害室内装饰专修材料认证标识,整个标识全为绿色。
请写出中间主体网内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间的小房子,表示居室。
屋外的植物和绿色表示天然无毒害的意思,形似植物的图案围绕在房子周围,表示对房子的装饰。
整个图案和绿色的主体色调,表达无毒害装饰的主题。
◎写法归纳雨霖铃采用铺叙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离别前,写了环境、气氛;离别时,重点描写了其难以割舍的情态;再以心理描写,想象了别后的状态。
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凸显感人主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咏史、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几个结合,如“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与“周郎”,是概括与特写相结合;写周瑜“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谈笑间”是概貌与细节相结合;再就是虚实结合,“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实处虚写,而“遥想公瑾当年”,则虚处实写等等。
此外,联想、夸张的手法也运用得很娴熟。
声声慢1.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十四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
这样的开头,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而且铿锵有力,如珠落玉盘。
真是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2.语言浅俗自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这次第”,是宋代口语。
以家常语,写心中事、身边景,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但语浅意深,显得非常自然真挚。
古诗的教案推荐6篇
古诗的教案推荐6篇古诗的教案篇1教材分析:四年级下册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三首诗词都描述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表现了是人对山水的热爱,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
《独坐敬亭山》描写孤独的李白在敬亭山下的感受;《望洞庭》中诗人刘禹锡描述了美丽的洞庭湖的景色;《忆江南》的作者白居易描写了江南的美好风光。
教学目标:1、会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
3、会通过看注解,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教学重点:重点品味诗句,背诵古诗,积累语言。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之情。
知识链接:独坐敬亭山》这首诗是李白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时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
诗人通过对敬亭山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孤独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诗人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以山为伴,寻找安慰的真实写照。
第一课时课前互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李白图片)认识李白简介。
讨论汇报自己对李白了解多少。
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让我们一起先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李白的诗。
幻灯片展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
学生朗读之后,教师小结从三首诗中感受到:思念家乡的李白,热爱山水的李白,对朋友有情有义的李白。
再次仔细朗读今天要学习的《古诗词三首》,准备好了,就开始上课。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1、老师看见了大家十分自信的笑容,相信这节课我们能够一起快乐的学习。
让我们用最自信的语气读今天的课题,1、《古诗词三首》。
2、认真预习才能更好更快的学习课文。
在课前预习中,你-------(幻灯片出示检查预习1、你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了吗?)有谁不怕老师的检查。
请同学们推荐三位读书好的同学分别读三首诗词。
提醒其他同学认真听,给他们挑点毛病。
3、学生评价。
4、课件出示检查预习2、你通过注释理解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5、你有不理解的问题吗?(学生质疑)二、学习生字词1、同学们都预习的很认真,看来字词关是拦不住大家了。
六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三首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优秀
《古诗三首》中的托物言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这三首诗中,托物言志的句子。
2、这三首诗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如何托物言志的?3、什么是托物言志,归纳总结并学习写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这三首诗中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志向,如何托物言志的?教学难点:什么是托物言志,归纳总结并学习写法。
过程:1、《马诗》这首诗,作者借“马”表达了自己渴望立功立业的远大志向和强烈愿望,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和愤懑。
《马诗》前两句写马征战沙场的环境,后两句表面上是在写马何时才能带上黄金的马笼头,踏遍秋日的原野,实际实际上在抒发自己渴望遇见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
所以这种借助马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志向,这种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就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马这个具体事物上。
2、《石灰吟》这首诗,诗人借石灰出深山经历磨炼等一系列的变化,讲的是石灰要留清白的这种品质,实际上是歌颂自己要向石灰一样做人清清白白,能洁身自好,不怕牺牲。
即使经历千难万险,也要保持美好的品格在人间的品质,作者将自己的志向、情感、情操都寄托于石灰本身。
3、《竹石》这首诗,作者借竹石这样形象抒发自己想像竹子一样正直、倔强、有韧性,绝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风亮节。
作者把自己的情感情操寄托在竹子的品质上,原本写竹子的坚韧,实际在写自己的正直、倔强、绝不向任何恶势力低头的高洁情操,借竹子抒发自己的情感,借竹子托物言志。
4、总结什么是托物言志。
这三首诗都借一事物表明自己的志向,这种手法就是托物言志。
了解托物言志的定义。
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起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5、希望同学们将这种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的写法归纳教案第17课宋词四首答案:①他们的活跃程度②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③总数量并不算很多。
7.下面是无毒害室内装饰专修材料认证标识,整个标识全为绿色。
请写出中间主体网内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中间的小房子,表示居室。
屋外的植物和绿色表示天然无毒害的意思,形似植物的图案围绕在房子周围,表示对房子的装饰。
整个图案和绿色的主体色调,表达无毒害装饰的主题。
◎写法归纳采用铺叙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离别前,写了环境、气氛;离别时,重点描写了其难以割舍的情态;再以心理描写,想象了别后的状态。
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凸显感人主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怀古、咏史、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咏史、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
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几个结合,如“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与“周郎”,是概括与特写相结合;写周瑜“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谈笑间”是概貌与细节相结合;再就是虚实结合,“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实处虚写,而“遥想公瑾当年”,则虚处实写等等。
此外,联想、夸张的手法也运用得很娴熟。
1.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十四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
这样的开头,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而且铿锵有力,如珠落玉盘。
真是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2.语言浅俗自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这次第”,是宋代口语。
以家常语,写心中事、身边景,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但语浅意深,显得非常自然真挚。
借古讽今。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在“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
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则是内心的独白。
这首怀古之作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爱国热忱。
◎写法精讲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在写记叙文时,如果要使文字内容更具体,不空泛,一定要把叙述与描写结合起来。
那么如何才能结合好呢?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这两者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叙述和描写。
是作文中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我们这里说的叙述是指把人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常常把分散的场景,片断的故事和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贯穿起来。
它要求做到头绪清楚,脉络分明,有条有理,重点突出。
在记事、写人、状物的中,叙述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在介绍人或事物变化为主的中叙述的作用更大,甚至有的专以叙述为长。
叙述按事件发生发展、人物经历的时间来划分,可以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方式,我们在写时,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去选择叙述的方式。
描写是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和摹写,描写是再现描写对象状态的一种表达方式。
描写需要采用绘声绘色的办法,把事物的状貌、神采和动态,具体地、真切地、饱含情意地勾画出来。
写人要使其声可闻,其容可睹;写物要使之可见,可闻,可触,可感;写景要意境鲜明,使读者产生仿佛置身其间的幻觉。
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传神的描写是很多的。
如《天山景物记》中对天山深处的描写,“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绵延的织锦那么华丽,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这段描写抓住山色、溪流、野花这三种最能表现天山特点的事物,重彩浓墨,绘声绘色地把天山美景表现出来。
既能使读者如身临其境,也增添了作品的文采。
我们在作文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描写来表现形象,借以表达某种强烈的思想感情,的感染力就一定能有所增强。
叙述和描写在记叙性的文字中都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方式。
叙述着重于一般情况过程的交待,描写则着重形象的描摹和刻画;如果说叙述是纵的绵延,那么描写便是横的扩展。
一篇文字若无叙述,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描写,则会干瘪枯燥,毫无生气可言。
成功的作品中,常常是叙述与描写交错在一起的。
在作文时,恰当地运用叙述与描写,做到有机结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熟练掌握叙述与描写的功能,注意二者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交通的关系。
根据作文内容和思想表达的需要,交错运用。
2.在描写范围比较大、内容比较丰富的地域景物或事物状貌时(例如《天山景物记》等一些游记式的),需要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有一个逐步转移、推进的过程,那么这个线索或过程就要依靠叙述来表现。
如我们常讲的“移步换景”的写法,其中对“移步”的交代,往往需要叙述。
用时间推移来描写事物或人物的发展变化时,对每个阶段的交代,一般也是要运用叙述来完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描写的条理性要依靠叙述来体现。
3.在写故事情节较强的时,人物的语言、行动往往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情节又要依靠叙述来展开,这就需要描写人物语言行动与铺叙故事情节同时进行,也就是说要把叙述故事融化在描写中,或把描写融化在叙述情节中。
我们仔细玩味一下作文《奶奶与花》,其中有些地方就是把描写与叙述这样融合在一起的。
我们就应当多选读一些优秀作文或名家的,刻意体味一下描写与叙述的相依关系,学习二者的结合形式。
使自己的作文能更加条理清晰,情节曲折跌宕,内容丰富有致,更具有感染力。
◎名著印证请你在所读过的作品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叙述与描写结合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微写作训练把“他苦闷地坐在窗前。
”这句话扩写成一段,使之叙述与描写相结合。
(100字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他苦闷地坐在窗前。
窗外的枫叶似乎感觉到了主人内心的苦闷,纷纷“刷刷”地安慰起来,甚至那刚离开树母亲怀抱的枫叶儿也随着风大哥的节奏翩翩起舞,也许它们认为,那优美的舞蹈能吸引住主人的心思,让他暂时离开烦恼的怀抱吧。
◎课内素材苏轼一生风雨,一生坎坷,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的名字都响彻在那里的天空中,响彻在那里的人们的心坎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
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西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他历经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
他知道在有生之年要用美酒来面对如画的江山、如梦的人生。
“旷达”“生命境界”“守望孤独”“坚守自我”“至性至情”等◎精彩运用只缘身在此山中“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有所专属。
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淡淡的忧伤。
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
也正是由于这样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
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的认知!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但他不局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
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这是何等的赞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辨。
而当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之,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点评:本文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在短时间内能将感情和认知的关系进行形象生动而不乏理性的分析,实属不易,若能在“亲疏”上再下功夫,定能更上一层楼。
◎阅读延伸宋词的忧伤张佐香宋词如烟,如雾,如雨,湿漉漉地挂满了宋朝的天空。
宋词网住了整整一个王朝。
年幼时,便对宋词一见钟情,许多个夜晚将窗帘拉上,挡住了城市的喧嚣,一个人独对宋词。
夜,真的静了下来。
心,真的空了出来。
一颗被尘世磨砺得麻木的心灵变得敏感而热烈。
我虔诚地走进宋词的意境之中。
宋词以其独特的美感熏陶着我,使我如痴如醉,难以自拔。
在反复的阅读中,我发现忧伤和哀愁是宋词的永恒主题。
宋词是一个软弱的王朝在频繁战乱的历史中集体感伤的汇合。
一位又一位词人将感伤和哀愁填在人生平平仄仄的格律中。
词人或许并没有比常人经受更多的苦难,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直、悲悯、敏感和多思,他们的忧伤才具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词人们以丰富的想象,精妙的比拟,清雅的文字整理着自己的忧伤,如同受伤的天鹅不忘保持自己优雅的姿态,一边流泪,一边梳理着自己的羽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