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一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O—四年一月目录前言错误! 未指定书签。
1适用范围 ................................................................. 错误! 未指定书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 未指定书签。
3术语和定义 ............................................................错误!未指定书签。
4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错误! 未指定书签。
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错误! 未指定书签。
5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
5.1系统性原则.......................................................... 错误! 未指定书签。
5.2协调性原则.......................................................... 错误! 未指定书签。
5.3等级性原则.......................................................... 错误! 未指定书签。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目录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2024年JX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5公共理论
一、填空题(共6题10空,每空0.5分,共5分)1、《排污许可管理办法》(部令第32号)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要求根据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对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理、简化管理和排污登记管理。
2、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其中2030 年战略目标中提出,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陆域国土面积的30%,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万平方公里。
3、危险废物通常具有易燃性、腐蚀性、毒性、感染性和反应性。
4、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应保证人员数量、及其专业技术背景、工作经历、监测能力等与所开展的监测活动相匹配,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的人员数量应不少于生态环境监测人员总数的 15% 。
来源:《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补充要求》第六条。
5、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绿地广场用地属于第二类用地。
6、请写出以下英文缩写表示的含义:ODS:消耗臭氧层物质;TEQ:毒性当量浓度(或毒性当量)二、不定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0.5分,共10分,答案序号写在括号内)1、以下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水源地补充项目。
()A.铁、锰B.铅、镉C.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D.氰化物、亚硝酸盐、硫化物答案:AC2、按照赋存介质分类,地下水可分为。
()A.孔隙水B.裂隙水C.潜水D.承压水E.岩溶水答案:ABE3、根据《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20),在确定方法检出限时,如果空白试验中未检出目标物质,则应按照样品分析的全部步骤,对浓度或含量为估计方法检测出限倍的样品进行n (n ≥7)次平行测定。
()A.2~5B. 2~7C. 3~5D. 3~7答案:C4、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噪声测量时段一般分为昼间和夜间两个时段,昼间为18 h,夜间为6 h。
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8年第50号)
环境保护部关矛印发《 国生态 全 脆 弱 区保 护规划 纲要》 通知 的
环发 2 0 ]2号 089
各 省、 自治 区 、 辖 市 环 境 保 护 局 ( ) 新 直 厅 ,
疆 生 产建 设兵 团环 境保 护局 :
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 关于落实科学发 和《 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有关精神 , 我部 编制 了《 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现 。 印发给你们 , 请参照执行。
一
平均投运率不足 7%。该公司二氧化硫排 0 放量 为 1 . 吨。 2万
3 、洛 阳豫港 电力开发 有 限公 司伊 川二
电 厂
该厂拥有 4台单机装机容量 1.万千 2 5 瓦 机 组 ,#4 3 、#机 组 烟 气 脱 硫 系 统 于 2 0 07 年2 月建成 , 采用两炉一塔式湿法石灰石脱 硫技术。 厂 20 年发电量 3 . 亿千瓦时, 全 07 7 5 煤炭消耗量 2 3 0 万吨, 煤炭硫份 05 . %。烟气 脱硫系统投运率不足 4 %,二氧化硫超 标 0 排放 , 烟气未按要求接人 10 8 米烟囱。全厂 二氧 化硫 排放 量为 1 . 吨。 3万
5 中国电 力投 资集 团公 司重庆 合 川发 、
电有 限责 任公 司
该 脱硫系统于 20 06年底建
成运行 , 采用两炉一塔式湿法石灰石脱硫技
术。 两台机组于 20 年 1 07 月享受脱硫 电价 , 全年发电量 2 亿千瓦时 ,上 网电量 1. 01 8 2 亿 千瓦时 。两 台机组脱 硫系统可靠性 差 , 20 年上半年运行极不稳定 ,下半年时开 07 时停 , 氧化硫超标排放 , 二 全烟气脱硫系统
环境保护部 国家发展 1 I : 改革委员会公告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环保部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为落实《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关于加强重要区域自然生态保护、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增加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生态空间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在2008年印发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基础上,联合开展了修编工作,形成《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现予以发布。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环境保护部中科院2015年11月13日抄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5年11月23日印发前言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系统格局、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区域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的地区。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以全国生态调查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分区方案。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实施区域生态分区管理、构建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先后出台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生态保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积极成效。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系统质量和功能低,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突出。
生态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十八大明确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适当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
党和政府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对进一步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提出了新的要求。
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2008年发布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生态功能区划规范的制定,有助于统一和规范各级各类生态区划工作,提高区划结果的科学 性、权威性和统一性,保证生态功能区划的实施效果,有力支撑环保部组织实施的生态示范创建 活动及生态分区管理工作。为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保护重 要生态功能区域提供基础保障,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空间和物质基础。
2. 工作过程
接到任务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即成立了标准制订小组,投入到前期的 调研工作。于 2010 年 12 月,在北京召开各参与单位专家研讨会,讨论标准框架, 设计工作总体思路和技术路线,分配具体任务。随及各单位开展了标准制定的前 期调研工作。开展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分析了国内外生态功能 区划的历史、现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广泛调研,掌握了我国全国和典型 省市区生态功能区划的成果和进展,深入地了解国内各类相关区划内容和区划标 准,选择评价指标,开始草拟《生态功能区划标准》。
二、制定目的与意义....................................................................................................3 三、基本原则和技术依据............................................................................................8
更新法律法规目录-2016.11
质检总局令第183号
63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促进中小企 业国际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6- 2020年)》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 印发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 的通知
工信部企业函〔2016〕314号
64
发改气候[2016]1687号
6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石化产业 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产业〔2016〕245号
75
关于规范环境监测与评估收费有关事项 的通知
环办监测函〔2016〕1493号
76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提高城市排水防涝 能力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
建城[2016]174号
77
2016年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资金 奖励申请项目获批复
78
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四十八号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 七号)
39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促进国土资源大数 据应用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土资发[2016] 72号
40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 改革的意见
41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森林经营规 划 (2016-2050年)》的通知
27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
28
关于发布《土壤 电导率的测定 电极法 》等六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公告 关于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 核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格式和内容》的公告
29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 产品目录(2016年版)》、《中国能源 委员会 效率标识基本样式》(修订)、《普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照明用非定向自镇流LED灯能源效率标 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 识实施规则》、《投影机能源效率标识 会 实施规则》以及《家用电冰箱能源效率 公 告 标识实施规则》(修订)等33类产品能 源效率标识实施规则 2016年 第14号 国家能源局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 2016年各省(区、市)煤电超低排放和 节能改造目标任务的通知 关于印发《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技术 指南 总纲》和《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 估技术指南 损害调查》的通知
黄河源园区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
收稿日期:2021-04-17修回日期:2022-10-21基金项目:黄河源地区生态地质调查(DD20221127);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ZQKK0405)。
作者简介:杨阳,1995年生,男,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地质与湿地生态研究。
E-mail:****************通信作者:陈克龙,1965年生,男,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地理与湿地生态研究。
E-mail:***************黄河源园区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杨阳1,陈晓璐2,周一凡3,李文明1,陈克龙4,5(1.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西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陕西西安710054;2.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22;3.西安市勘察测绘院,陕西西安710054;4.青藏高原地表过程与生态保育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海西宁810008;5.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青海西宁810008)摘要:生态功能分区是区域水生态系统区划及水环境规划管理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更为全面和系统性的分析和规划。
出于三江源国家公园区域生态保护与分区管理,为探究地表水资源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分异规律,以黄河源园区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其自然环境条件和水陆生态控制因子的基础上,结合园区内部各区域生态地理特征,基于GIS 和RS 平台,构建黄河源园区水生态功能分区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降水、河网密度和地貌3个一级分区指标以及植被指数、植被生产力、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4个二级分区指标;基于子流域完整性,运用数据叠加技术将黄河源园区分为5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分区和19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分区,运用相关性分析检验分区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并讨论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特征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阐述了水资源、植被资源的空间特征和分布规律。
分区结果可为区域水陆环境的管理和保护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目标定位。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目录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汇编
环发〔2014〕10号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3—目录前言 (6)1 适用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8)4 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9)4.1 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9)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9)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105.1 系统性原则 (10)5.2 协调性原则 (10)5.3 等级性原则 (10)5.4 强制性原则 (11)5.5 动态性原则 (11)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11)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11)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12)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12)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12)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12)7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 (15)7.1 重要生态功能区 (15)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15)7.3 禁止开发区 (17)—4—8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18)8.1 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 (18)8.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26)8.3 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40)8.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与命名 (41)9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 (42)9.1 生态功能红线图件 (42)9.2 生态功能红线数据库 (44)9.3 生态功能红线成果技术报告 (45)附录A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 (47)附录B修正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土壤保持功能算法 (52)附录C物种分布数据库与物种分布模型 (54)—5—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关于表扬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
1 / 1 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关于表扬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
(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
人的通报
【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环生态[2016]154号
【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
【发布日期】2016.10.30
【实施日期】2016.10.3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环境保护部、中科院关于表扬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
目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的通报
(环生态[2016]1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部有关直属单位,中科院有关研究院(所、中心):
由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联合实施的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2000-2010年)遥感调查与评估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已经顺。
生态红线简介
(1)生态服务保障红线:指提供生态调节与文化服务,支撑经济社 会发展的必需生态区域;
(2)生态脆弱区保护红线:指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维护 人居环境安全的基本生态屏障; (3)生物多样性保护红线:指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关键物种、生 态系统与种质资源生存的最小面积。
(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后,应满足如下属性特征与保护要求:
②红线划定
根据重要生态功能区内主要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价结果,将 极重要和高度重要区域划定为生态功能红线范围,并定量分析各
主要生态系统服务的关系,明确主导生态系统服务。
(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针对区域生态敏感性特征,开展生态敏感性评价与等级划分,将敏 感性等级高的区域划为生态功能红线。 2.1 数据准备 收集评价区域范围内基础图件和数据,包括植被类型、土壤类型、 土壤侵蚀强度、水环境功能区划、地形、土地利用、野生动植物分布、 开发建设活动、海岸线蚀退变化、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风暴潮增水 重现期水位、气象数据(气温、降水、风力、蒸发等)等,进一步采用 遥感影像解译与 GIS 空间分析技术,完善生态敏感性评价所需的数据资 料。 2.2 评价方法 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3)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及内部空间差异性,各类禁止开发区按以 下原则划定生态功能红线。 (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全部纳入生态功能红线。 (2)跨省的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全部纳入生态功能红线。 (3)处于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内的其他类型禁止开发区不再单 独进行生态重要性评估,根据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划定生态功能 红线。
1.3 评价分级与红线划定
①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分级
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中将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做叠加处理,得 到生态系统服务总值,进一步采用 Quantile(分位数)功能进行 5
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附件: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位于东经101°30′~101°47′,北纬26°25′~26°36′区域,行政区划上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乡、中坝乡、前进镇、太平乡。
本项目是新增南下出川通道,建设通向滇中、东盟最便捷的高速通道的需要;是配合建设丽攀高速连接线,形成攀枝花市西南向的过境高速公路的需要;建设本项目是完善两省高速路网,带动沿线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本项目是发展攀枝花钒钛产业、阳光度假及康养产业的需要。
项目所在地项目地理位置图项目区主要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属云贵高原北部的横断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走向近南北向,基本与金沙江支流平行,岭谷相间,山高谷深。
走廊带根据地貌成因和形态将工作区地貌分为中山地貌、中低山地貌和河谷低地、盆地。
项目区属亚热带气候,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盆地属南亚热带半干燥气候,具有夏季长,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降雨量集中、日照多,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小气候复杂多样等特点。
本区气候具明显的垂直分带,一般标高1000~1400m为南亚热带气候,1400~1800m为中亚热带气候,1800~2100m为北亚热带气候,2100~2500m为南温带气候。
本项目包括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主线(四川境)和一条连接线。
高速公路主线及连接线全线均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境内,沿线涉及总发乡、中坝乡、前进镇、太平乡。
主线起于攀田高速总发土锅村(与现有总发互通形成复合),总体呈东西走向,经中坝乡、田堡、革新村、红岩,四川境段止于川滇省界(AK29+150)灰子卡附近的灰窝,与攀枝花至大理高速(云南境)相接。
连接线在太平乡红岩彭家湾与主线设T型枢纽互通相接,总体呈南北走向,先跨红岩沟,然后经灰嘎村,在灰嘎河口接丽攀高速(在建)。
工可主线推荐方案为A线,全长29.150公里,连接线推荐方案为L线,全长11.001km,合计40.151km。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
环发〔2014〕10号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3—目录前言 (6)1 适用范围 (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7)3 术语和定义 (8)4 生态功能红线的类型与属性特征 (9)4.1 生态功能红线类型 (9)4.2生态功能红线属性特征 (9)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原则…………………………………………………………………105.1 系统性原则 (10)5.2 协调性原则 (10)5.3 等级性原则 (10)5.4 强制性原则 (11)5.5 动态性原则 (11)6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流程 (11)6.1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识别 (11)6.2 生态保护现状分析与评估 (12)6.3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 (12)6.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 (12)6.5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集成 (12)7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范围 (15)7.1 重要生态功能区 (15)7.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 (15)7.3 禁止开发区 (17)—4—8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方法 (18)8.1 重要生态功能区红线划定 (18)8.2 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红线划定 (26)8.3 禁止开发区红线划定 (40)8.4 生态功能红线边界确定与命名 (41)9 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成果 (42)9.1 生态功能红线图件 (42)9.2 生态功能红线数据库 (44)9.3 生态功能红线成果技术报告 (45)附录A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遥感光能利用率模型 (47)附录B修正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的土壤保持功能算法 (52)附录C物种分布数据库与物种分布模型 (54)—5—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
附件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生态红线划定技术组二○一四年一月目录前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国家生态保护红线体系是实现生态功能提升、环境质量改善、资源永续利用的根本保障,具体包括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简称为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和资源利用红线)。
本指南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功能红线的定义、类型及特征界定,生态功能红线划定的基本原则、技术流程、范围、方法和成果要求等。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组织制订,主要编制单位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省级及以下行政区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国发〔2010〕46号)《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发〔2011〕42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35号)《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环发〔2008〕92号)《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环发〔2010〕106号)《全国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国函〔2012〕13号)GB/T 12343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CH/T 9005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基本规定SL190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3 术语和定义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对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具有关键作用,在提升生态功能、改善环境质量、促进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必须严格保护的最小空间范围与最高或最低数量限值。
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
第3卷第4期2021年4月Vol.3No.4Apr.2021环境生态学Environmental Ecology:生态调查与评估!陆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及主要科学问题侯鹏,高吉喜*,万华伟,施佩荣,王永财,孙晨曦(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北京100094)摘要:生态保护和修复是促进受损生态系统尽快得到恢复的主要途径。
综述分析了国内外生态保护恢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全球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持续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分类型对生态系统恢复提出倡议和制订一些国际性公约。
我国生态空间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系统性保护转变,从单一类型保护向整体性保护转变;陆地生态系统修复从生态问题修复治理到单一类型生态系统修复治理转变,再到山水林田湖草的系统性综合治理的转变;生态系统修复方式由人工修复为主转变为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
生态保护成效评估研究可以概括为基于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成效评估两大类,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主要是基于多尺度的成效评估。
同时,生态保护修复成效评估的空间与时间基准值确定,荒漠、冰川、湿地、城市、海洋、农田等生态系统观测综合评估及成效评估技术方法体系欠缺,生态保护修复区域资料空缺的科学补充等,是生态保护恢复成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几个科学问题。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恢复;生态修复;成效评估;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X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6830(2021)04-0001-07Progress and some scientific issues on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of terrestrial ecosystem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HOU Peng,GA0Ji-xi*,WAN Hua-wei,SHI Pei-rong,WANG Yong-cai,SUN Chen-xi(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Center for Satellite Application on Ecology and Environment,Beijing100094,China).Environmental Ecology,2021,3(4),1~7.Abstract: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is the main way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damaged eco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action plans and measures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The global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action continues to focus on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and proposes initiatives and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for some types of ecosystem restoration.In China,ecology space protection has changed from rescue protection to systematic protection, from single type protection to integrated protection;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has changed from ecological problem restoration to single ecosystem restoration,The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forest,field,lake and grass;ecosystem restoration has changed from artificial restoration to natural restoration,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restoration.The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effectiveness includes based on biome and ecosystem,th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multi-scale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several scientific problems,such as the determination of space and time benchmark value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the lack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method system of desert,glacier,wetland,city,ocean,farmland ecosystem,and the lack of scientific supplement of data i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area.Key words:Ecological protection;ecological restoration;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effective assessment;research progress全球城市化进程、资源开发利用和农业生产活动等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成为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法规类别】环境监测【发文字号】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修改依据】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15年第61号――关于印发《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的公告【发布部门】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发布日期】2008.07.18【实施日期】2008.07.18【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公告(2008年第35号)关于发布《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公告根据国务院《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和《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和中国科学院联合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现予以发布。
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二○○八年七月十八日附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环境保护部中国科学院二〇〇八年七月)目录前言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 指导思想2. 基本原则3. 目标二、区划方法与依据1. 生态系统空间特征2. 生态敏感性评价3.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重要性评价三、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1. 分区方法2. 区划方案四、生态功能区类型及概述1. 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2. 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3.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4. 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5. 洪水调蓄生态功能区6. 农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7. 林产品提供生态功能区8. 大都市群9. 重点城镇群五、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六、生态功能区划实施的保障措施附一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附二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域前言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全国生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区域生态特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异规律,确定不同地域单元的主导生态功能,制定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生态保护工作由经验型管理向科学型管理转变、由定性型管理向定量型管理转变、由传统型管理向现代型管理转变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科学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指导产业布局、资源开发的重要依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功能区划工作。
2000 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明确了生态保护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要求开展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2004 年,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开展全国生态区划和规划工作,增强各类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功能。
” 2005 年,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再次要求“抓紧编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对22个重要生态功能区实行优先保护,适度开发。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编制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有关要求,从2001年开始,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态现状调查。
在调查的基础上,中国科学院以甘肃省为试点开展了省级生态功能区划研究,并编制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规程》。
2002年8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的通知》,启动了西部12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2003 年8 月,开始了中东部地区生态功能区划的编制。
2004年,我国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编制工作。
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我国建国以来自然区划、农业区划、气象区划,以及生态系统及其服务功能研究成果,2005 年,中国科学院汇总完成了《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初稿。
之后,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会同中国科学院先后召开了10余次专家分析论证会,对《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
2006年10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再次征求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意见后,又进一步得到充实与完善。
2007年7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与中国科学院又联合主持了专家论证会,对修改完善的《全国生态功能区划》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评估,并得到了由16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的范围为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陆地,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1.指导思想为了贯彻科学发展观,树立生态文明的观念,运用生态学原理,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增强生态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充分认识区域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及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划分生态功能区,明确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区域,以指导我国生态保护与建设、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保护协调、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1 主导功能原则:生态功能的确定以生态系统的主导服务功能为主。
在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域,以生态调节功能优先;在具有多种生态调节功能的地域,以主导调节功能优先。
2 区域相关性原则:在区划过程中,综合考虑流域上下游的关系、区域间生态功能的互补作用,根据保障区域、流域与国家生态安全的要求,分析和确定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
3 协调原则:生态功能区的确定要与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重大经济技术政策、社会发展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其他各种专项规划相衔接。
4 分级区划原则:全国生态功能区划应从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宏观管理的需要出发,进行大尺度范围划分。
省级生态功能区划应与全国生态功能区划相衔接,在区划尺度上应更能满足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工作微观管理的需要。
3.目标1 分析全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系统类型、生态问题、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明确各类生态功能区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以及生态保护目标,划定对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起关键作用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域。
2 按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思想,改变按要素管理生态系统的传统模式,分析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生态问题,分别提出生态保护主要方向。
3 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指导区域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
二、区划方法与依据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是在生态现状调查、生态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其空间分布规律,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提出全国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1.生态系统空间特征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北纬4°15'~53°31 ',东经73°34'~135°5 ',自北向南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5个气候带。
地貌类型十分复杂,由西向东形成三大阶梯,第一阶梯是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第二阶梯从青藏高原的北缘和东缘到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之间,海拔在1000~2000米;第三阶梯为我国东部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下。
我国独特的气候和地貌特征是我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农田和城市等各类陆地生态系统发育与演变的自然基础。
我国生态系统空间分布格局见附图1。
森林生态系统:我国森林面积为174.8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18.2%,森林蓄积量为124.56亿立方米。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受热量的影响,从北到南依次分布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类型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等。
草原生态系统:我国草原面积为390 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草原面积的13%,占全国国土面积的41%,其中84.4%的草原分布在西部。
我国草原可分为温带草原、高寒草原和荒漠区山地草原3 大类。
温带草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北部和松嫩平原西部,受水分的影响,从东到西依次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
高寒草原为青藏高原所特有,东部半湿润地区为高寒草甸,西部半干旱区为高寒草原。
荒漠区山地草原主要分布在阿尔泰、天山、昆仑山等山系。
湿地生态系统:世界各类型湿地在我国均有分布,湿地总面积为38.5 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并拥有独特的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类型。
在自然湿地中,沼泽湿地为13.7万平方公里,近海与海岸湿地为5.9万平方公里,河流湿地为8.2万平方公里,湖泊湿地为8.4万平方公里。
荒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极端干旱的地区,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5,沙漠和戈壁面积共约100万平方公里。
我国荒漠生态系统有小乔木荒漠、灌木荒漠、半灌木与小半灌木荒漠和垫状小半灌木(高寒)荒漠4个主要类型。
农田生态系统: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面积为121.8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2.7%,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
我国农田分为水田和旱地两种类型,分别占全国农田总面积的26.3%和73.7%。
水田以水稻为主,旱地以小麦、玉米、大豆和棉花等为主。
城市生态系统:全国设市城市为661个,城市人口为35 894万,并已形成3个城市群和11个区域城市中心。
我国城市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
由于数千年的开发历史和巨大的人口压力,我国各类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干扰和破坏。
生态系统退化,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洪涝灾害、保持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服务功能大幅度降低,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生态问题,国家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
2.生态敏感性评价生态敏感性是指一定区域发生生态问题的可能性和程度,用来反映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生态后果。
生态敏感性的评价内容包括土壤侵蚀敏感性、沙漠化敏感性、盐渍化敏感性、石漠化敏感性、冻融侵蚀敏感性和酸雨敏感性6个方面。
根据各类生态问题的形成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各地域单元的生态敏感性特征,按敏感程度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以及一般敏感4个级别。
全国生态敏感性特征见附图2。
土壤侵蚀敏感性:我国土壤侵蚀敏感性主要受地形、降水量、土壤和植被的影响。
全国极敏感区域面积为27.1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2.8%,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西南山区、太行山区、汉江源头山区、大青山、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地区等。
高度敏感区面积为61.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4%,主要分布在燕山、努鲁儿虎山、大兴安岭东部,川西、滇西、秦巴山地,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江西省等的丘陵和山区,以及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局部零星地区。
中度敏感区面积为97.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0.2%,主要分布在降水量400~800毫米的区域,包括东北平原大部、四川盆地东部丘陵、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等地区。
土壤侵蚀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地区通常也是滑坡、泥石流易发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