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物质构成的奥秘易错点汇总及练习测试题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电子数,从而不显电性。

【详解】
从结构示意图可看出,①②④都不显电性,且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①和②原子核外只有2个电子层,处在第二周期,③④处在第三周期,表示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同一横行且都不显电性的粒子是①和②,故选A。

2.下列有关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阴离子D.分子大,原子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脱离化学变化,原子仍可再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和离子,所以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
C、失去电子带正电荷,属于阳离子,错误;
D、有的分子比有的原子大,有的原子比有的分子大,所以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错误。

故选B。

3.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如图是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g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A、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
B、硅原子核内有14个质子,B正确;
C、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1,C错误;
D、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D错误;
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4.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n n
()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
有“气”字头。

故B正确;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
数。

16-8=8,故C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5.下面各种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蒸馏水B.二氧化碳C.空气D.氮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A、蒸馏水由水分子构成,B、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C、空气是混合物,由氮分子、
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故含有氧分子,正确,D、氮气由氮分子构成,故选C
考点:物质的微观构成
6.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1、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2、表示元素符号,3、表示元素名称,4、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是12,质子数也为12,所以原子结构示意图有3个电子层,正确,B、该元素的原子原子序数是12=核外电子数是12,正确,C、镁带“金”字旁,所以属于金属元素,正确,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而实际质量很小,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
7.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C
【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式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选项原子得到电子变为阴离子或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是正确的叙述;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分子一定大于构成其分子的原子;故答案选择C
8.联合国宣布2019年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A—F 代表六种不同元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D同族
B.原子序数E<C
C.A、B同周期
D.C、F化学性质相似
【答案】B
【解析】
【详解】
A、A、D在同一列中,属于同族,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原子序数E大于C,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C、A、B核外电子层数相等,属于同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C、F处在同一列,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单元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m=10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7.87 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
B、m=22-2-8-2=10,该选项说法正确;
C、该原子的大小主要决定与核外电子的运动空间,这是因为原子核相对于原子来说,占据的空间很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7.8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点睛】
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

10.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C.蔗糖溶于水是由于蔗糖分子变成了水分子
D.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根据微粒的特征分析。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原子仍可以再分,分成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错误;
B、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正确;
C、蔗糖溶于水,是因为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并最终进入水分子间,错误;
D、钠原子和钠离子都属于钠元素,故质子数相同,错误。

故选B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点评: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B.八月丹桂飘香,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的体积变小
【答案】B
【解析】A、水变成水蒸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增大,没有生成新的微粒,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错误;B、八月丹桂飘香,是分子不停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正确;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错误;D、4000L氧气能压缩在40L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错误。

故选B。

12.“天宫二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

已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则Ni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题干可知,Fe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而氧元素的化合价一般为-2价,若设Ni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得:x+(+3)ⅹ2+(-2)ⅹ4=0,x=+2,故B选项符合
题意
13.如图所示,甲是溴(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乙摘自元素周期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
C.乙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11
D.甲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
【答案】B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甲元素的名称是溴,带“氵”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
B、甲是溴(Br),溴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乙元素是钠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通常显+1价,甲、乙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NaBr,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乙的原子序数为11,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1,不是中子数为11,错误;
D、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甲原子核外共有4个电子层,错误。

故选B。

14.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正确;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相同,都是8,错误;
C.Na与S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S,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正确。

故选B。

15.X、Y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Y都是阳离子
B.Y粒子可表示为Y2+
C.X、Y属于不同种元素
D.X、Y都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答案】D
【解析】A、当粒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时,为阳离子,正确;B、Y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Y2+,正确;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因为X、Y的核内质子数不同,X、Y属于不同种元素,正确;D、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X、Y两种粒子是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的相对稳定结构,不是稀有气体,错误。

故选D。

点睛: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最外层具有8个电子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16.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可知,生成物只有两种,故错误;
B、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故错误;
C、任何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都不变,故正确;
D、无机物可以转换为有机物,比如光合作用,故错误,故选C.
17.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在化学变化中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原子变成离子时改变的是电子数,质子数不变,故B错误;
C、微观粒子间总是存在间隔的,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仍存在间隔,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D正确。

故选D。

18.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答案】D
【分析】
【详解】
A.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a和e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一种元素,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d微粒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C.b微粒的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所以b粒子是带有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离子符号为Mg2+,故选项说法正确。

D.c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9.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
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正确,B、原子序数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正确,C、第二、三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正确,D、金属元素的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趋向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而不是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中的规律,核外电子的排布
20.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2:1
【答案】A
【解析】
【详解】
A.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反应后生成了一种分子,即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正确;
B. 反应后出现了一种新分子,即该反应有1种生成物,此选项错误;
C.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每个生成物分子由4个原子构成,此选项错误;
D. 根据模拟模型可知,反应后有1个剩余,所以参加反应的“ ”和“ ”分子的个数比是6:2=3:1,此选项错误。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