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声在凉州方言中的隐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声在凉州方言中的隐现
李贵生
【摘要】n Liangzhou dialect,the words has three tones:
yinping,yangping,qusheng.The words of shangsheng that comes from the ancient voiced consonants belong to qusheng.The words of shangsheng that comes from voiceless consonants and voiced consonants belong to yangping.When the words of yangping that comes from the ancient shangsheng are in successive syllables or in front of the unstressed syllables,their tones will change,that is,the ancient tone shangsheng is appear in successive syllables or in front of the unstressed syllables.%凉州方言中,单字调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
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单字调上声隐而不现;但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和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在连读时或是在轻声词中时,调值并不相同,即古上声在连读变调和轻声词中便显现了。
【期刊名称】《河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8)001
【总页数】4页(P42-45)
【关键词】凉州方言;上声;隐现;连读变调;轻声词
【作者】李贵生
【作者单位】河西学院文学院,甘肃张掖73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72.2
武威市凉州区地处河西走廊东段,是古老的丝绸之路重镇。
凉州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发展中,凉州也形成了自己较为独特的地域方言。
从中古音到凉州方言音的演变,表现出跟官话方言共同的演变规律。
其演变的主要规律是:
古全浊塞音、塞擦音声母清化,分别归入同部位的送气和不送气清音,其分化条件受声调的制约,平声归入送气清音,仄声归入不送气清音。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在凉州方言中分为[、ʂ]和[ts、tsh、s]两组。
古音精组声母,凉州方言分为[ts、tsh、s]和[ʨ、ʨh、ɕ]两组,见溪群三母
和晓组声母,凉州方言分为[k、kh、x]和[ʨ、ʨh、ɕ]两组,精组细音和见组细音合流,不分尖团。
古平声分化为阴平、阳平,其分化条件受声母清浊的制约,清声母归入阴平,浊声母归入阳平。
以上演变规律表明凉州方言具有官话方言的显著特征。
此外,凉州方言没有入声,古清、次浊入声字归入去声,古全浊入声字大部分归入阳平,一小部分归入去声。
从古入声字的分化看,凉州方言跟兰州、银川和河西地区其他方言具有相同的特征,属于兰银官话。
除了上面一些普遍性的特征外,在凉州方言中,古上声字分化为阳平和去声:古清、次浊声母上声字归入阳平①,全浊声母上声字归入去声。
因此,凉州方言有三个调类:阴平、阳平、去声。
凉州方言调类跟古调类比较表见下页。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凉州方言的单字调,古上声字分别归入阳平、去声,上声隐而不现;但在语流音变中,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却表现出与来自古平声的阳平迥然不同
的变调规律,即古上声在语流音变中显现了。
古上声的显现表现在连读变调和轻声词中。
由于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和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在语流音变中区别明显,为了论述的方便,下文在列表比较时我们将凉州方言的阳平根据其来源的不同区分为阳平甲和阳平乙(前者指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后者则指来自古上声的阳平)。
一、上声在连读变调中的隐现
为了说明古上声在凉州方言连续变调中的隐现,让我们先了解凉州方言声调的调值并考察凉州方言的变调规律。
凉州方言的阴平是一个半高平调,比五度略低,记作;凉州方言的阳平是一个高升调,起始点比北京话高,是从4 度升到5 度,记作;凉州方言的去声是一个低降调,记作。
下面是凉州方言两字组声调配合表②,如果调类的连读没有变调,则标原调,如果调类的连读有变调则标变调。
从表中可以看出,凉州方言的阴平、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和去声无论出现在其他调类的前面还是后面都不变调,而来自古上声的阳平调值有变化,其变化规律比较简单: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出现在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前变读去声,在其他位置上调值不变。
这一变调规律表明,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在跟阴平、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和去声连读时调值不变,出现在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后调值也不变,古上声隐而不现;当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出现在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前时,其调值发生了变化,即古清、次浊上声便显现了。
将同一个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跟阴平、来自古平声的阳平、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和去声的字连读放在一起比较,上声的隐现就会观察得更加清楚。
如:
阳平乙+阴平():好烟美观普通很高你高取消审批
阳平乙+阳平甲():好人美人普查很牛你来取材审查
阳平乙+阳平乙():好酒美酒普选很好你好取暖审美
阳平乙+去声():好菜美貌普遍很累你去取代审讯
个别字在《广韵》中是非上声,在北京话中是上声,在凉州方言中是阳平,这些字的变调规律跟上声的变调规律相同。
如:
“跑”《广韵》是平声,“索”《广韵》是入声。
从“跑”、“索”声调的隐现看,凉州方言上声的隐现似乎也受了北京话的影响。
二、上声在轻声词中的显现
让我们先考察凉州方言轻声词中轻声字的音高。
北京话轻声词中的轻声字的音高受前一个字声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一般地说,上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比较高,阴平、阳平字后面的轻声字偏低,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最低。
用五度标记符号标记为:
阴平字+轻声字→(半低)
阳平字+轻声字→(中调)
上声字+轻声字→(半高)
去声字+轻声字→(低)
凉州方言轻声词中的轻声字的音高受前一个字声调的影响,其音高的变化跟北京话有所不同。
一般地说,阴平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最高,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后面的轻声字偏低,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最低。
同时,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在轻声字前变读去声低降调,而其他调类在轻声字前不变调。
用五度标记符号标记为:
阴平字+轻声字→(半高)跟头锥子蹲下金的
阳平甲字+轻声字→(半低)石头桃子爬下银的
阳平乙字+轻声字→(中调)里头李子躺下你的
去声字+轻声字→(低)木头柿子坐下铁的③
跟北京话对比列表如下:
凉州方言轻声词中的轻声字的音高跟北京话轻声词中的轻声字的音高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阴平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
凉州方言阴平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跟阴平高度一致;北京话阴平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比阴平低二度。
凉州方言中,由于阴平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占据了最高位置,因此,来自古上声的阳平字、来自古平声的阳平字、去声字后面的轻声字的音高依次降低,其降低趋势跟北京话接近。
从上表可以看出,凉州方言中,“阳平乙+轻声字”的读音跟“阳平甲+轻声字”的读音存在明显的差异。
“阳平乙+轻声字”的读音趋势是降升,“阳平甲+轻声字”的读音趋势是升降。
也就是说,跟轻声字连读时,古上声便显现了。
下面是北京话中的轻声词,在凉州方言中也同样读轻声。
我们仍旧比较举例:
阴平字+轻声字→:妈妈姑姑催催青的杯子他们肩上山里
阳平甲字+轻声字→:爸爸娃娃玩玩红的轮子人们头上局里
阳平乙字+轻声字→:奶奶姐姐想想我的小子你们脸上眼里
去声字+轻声字→:舅舅弟弟看看绿的辫子这么路上地里
凉州方言中另有两类特殊的轻声词:一类是属于同一大类的一些常见的偏正式合成名词,表类名的核心名词读轻声;二是双音节地理名词的第二个音节往往读轻声。
这是凉州方言的一大特点。
将这些名词放在一起比较,也是观察古上声显现的有效方法。
第一类如:
阴平字+轻声字→:铅球秋衣巫山泾河松树松木犍牛山羊三楼
阳平甲字+轻声字→:篮球毛衣衡山黄河杨树桐木黄牛石羊十楼
阳平乙字+轻声字→:网球海河柳树柳木乳牛母羊五楼
去声字+轻声字→:气球大衣华山大河杏树杏木黑牛④ 羯羊⑤ 四楼
第二类如:
阴平字+轻声字→:天津山西新疆西宁安徽天祝天水高台敦煌
阳平甲字+轻声字→:辽宁宁夏河南河北重庆民乐凉州临泽兰州
阳平乙字+轻声字→:海南陕西广东广西美国古浪酒泉永昌陇西
去声字+轻声字→:北⑥京四川浙江贵州吉林庆阳肃南静宁靖远
总括以上讨论可知,凉州方言中,单字调上声归阳平,上声隐而不现。
但是,当上声跟阳平、轻声连读时,上声便显现了。
探索这一隐现的原因也许将是一项饶有趣味的工作。
注释:
①也有极少数清、次浊上声归入去声,如:者、鼠、语、羽、履、齿、始、己、拟、祷、否、罕、纂、喘、朗、闯、港、皿等.
②表格采自詹伯慧的《现代汉语方言》,略有变动。
因为“青牛”、“青马”、“黄牛”、“黄马”等常见事物名称,在凉州方言口语中后一个音节往往读轻声,用在此处不典型,所以用“鱼”、“鸟”替代.
③“铁”字在凉州方言里读去声.
④“黑”字在凉州方言里读去声.
⑤“羯”字在凉州方言里读去声.
⑥“北”字在凉州方言里读去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