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导学案学生版
苏幕遮(怀旧)导学案2
《苏幕遮》导学案【学习目标】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3、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
【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属江苏)人,汉族。
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二、诵读词作,初步感知1、初读要求:读准字音2、诵读:注意节奏、语气、重音,初步把握作者情感。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作品内容)本词主要表达什么情感?2.上片和下片分别侧重写什么?三.赏析探究(一)上阕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
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3、上片的“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二)下阕1、下片的“好梦”指什么?为什么说“明月楼高休独倚”?2、下片写“黯乡魂,追旅思”,这种“思乡和羁旅”之愁,作者是想如何排遣?3、赏析“山映斜阳天接水。
《苏幕遮》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思想,了解作者范仲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02
分析《苏幕遮》的意境和意象
学生应能分析《苏幕遮》中的意境和意象,理解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
人物情感,以及作者如何通过这些元素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03
掌握《苏幕遮》的艺术手法
学生应能掌握《苏幕遮》的艺术手法,包括修辞、表现手法等,了解这
些手法在词中的作用和意义。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理解《苏幕遮》的主题思想和作 者的情感表达,掌握词中的意境 和意象分析方法。
难点
深入理解《苏幕遮》的艺术手法 和修辞运用,以及作者如何通过 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 考。
学习建议
建议学生在课后复习本节课所学 内容,加深对《苏幕遮》的理解
和认识。
鼓励学生在平时多阅读古典诗词 ,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能够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和写作能力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
作。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 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习
效果。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 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的热爱。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 态度。
作者二
了解作者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
作者三
了解作者的代表作品和特 点
背景介绍
背景一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时 代背景
背景二
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 涵
背景三
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表 现手法
0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苏幕遮》的词 牌知识。
了解作者范仲淹的生 平和文学成就。
理解《苏幕遮》的创 作背景和主题思想。
学案15(三单元5《苏幕遮》学生案)
《苏幕遮》导学案编写教师:乔素莲一、走进作者: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词牌苏幕遮,此调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
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二、预习检测:1、解释下列字词溽.暑侵晓..窥.檐语清圆..2、翻译下列句子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三、整体感知1、读过此诗,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里看出来?2、那么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一)上片重在写景,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二)根据三个主要意象概括一下描绘了哪三幅图画?3、我们一起来赏析这三幅画面,看看它们美在哪里?(1)、感官描写(2)、炼字(3)、从意境的角度鉴赏: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为什么说能得荷之神理者?可是,如此美的景致为什么会勾起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呢?(三)下片抒发了思乡之情,那我们看看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四)作者客居他乡心念故乡,但是这种思念却没有亲口说出来,他是用怎样的方式表达的?用了什么手法?提示:类似手法在思乡诗中比较常见,比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齐读)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苏幕遮》导学案
《苏幕遮》导学案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把握诗歌基本内容。
2、探究词人是如何将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结合的。
3、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
2、体味情景交融、含蓄委婉的抒情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预习篇一、文学文化常识积累1、苏幕遮,名。
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
“苏幕遮”是当时高昌国语之音译宋代词家用此调是另度新曲。
又名《云雾敛》《鬓云松令》。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篇各五句四仄韵。
2、周邦彦(1057—1121),字,号,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之称,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二、初读诗歌,准确朗读,识字正音。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燎.沉香()消溽.暑()芙蓉浦.()瞭.望()繁文缛.节()果脯.()干宿.雨()窥.视()通缉.()小楫.轻舟()2、根据拼音填词语。
消rù shǔ舟jí部shǔjí录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燎.沉香(2)消溽暑..(3)干.宿雨(4)芙蓉浦.(5)相.忆否(6)侵.晓窥言语4、熟读诗歌。
读出平仄。
《苏幕遮》双调62字,押仄韵到底。
注意“否”“浦”两字古音有别,在当时与此词前面的韵字同属上声“语”韵。
5、理解诗歌字面意思。
(翻译)课内研读篇一、再读诗歌。
理解诗意。
1、整体感知。
整首词按结构分为几层?所写内容如何理解?2、诗歌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原句回答。
二、反复诵读,品味鉴赏。
1、选取了怎样的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在上片中,词人调动了那些感觉器官?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诗意。
2、下片中,词人把空间的现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他们是用什么联系起来的?课后问题二。
3、赏析。
王国维认为这首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苏教版语文高二《苏幕遮》导学案
《苏幕遮》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诵并背诵一首词---《苏幕遮》过程与方法:把握一个意象-----风荷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一种情感-----思乡重点: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难点:理解揣摩荷花的描写预习案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二、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诵读提示: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我的疑问】【自主学习指导】知人论世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一)词的上片写景: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明确】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2.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明确】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苏幕遮》导学案
《苏幕遮》导学案
三维目标
1.通过诵读技巧的指导,让学生更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
2.通过揣摩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学习重点
1.朗读指导
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像力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学习过程】
一、合作探究
(一)诵读初步感知
(二)细读理解内容
让学生分组讨论下面问题:词人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成了几幅图画?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好?你喜欢哪些词句?
然后请学生自由作答,老师稍加点拨
(三)美读体会情感
1、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
触景生情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哪幅图画?
明确:
这三幅图画分别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
2、根据朗读指导,学生自己美读
3、听朗读录音,指出不足
二、作业:背诵《苏幕遮》。
《苏幕遮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苏幕遮》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苏幕遮》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1《苏幕遮》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苏幕遮》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是著名的长篇小说。
作品以明朝万历年间的南京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民间的生活和人情世故。
本文将根据人教版高二选修情况,为学生设计苏幕遮学案,从多个层面全面了解这部经典之作。
一、预习环节1. 推荐阅读《苏幕遮》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建议学生提前阅读,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具体任务在阅读本书时,可以关注以下问题:(1)作品描写的背景是什么?(2)主人公的形象是怎样的?(3)作品中有哪些经典的语句?(4)作品的情节走向如何?(5)你认为作品想要表达什么?二、理解环节1. 详细阅读学生可从多个角度阅读本书,比如说,通过主题阅读、情节阅读等方式理解作品,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定位和分析难点和重点部分。
2. 文化背景了解学生还需在阅读本书的同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了解南京明朝时期的风俗习惯,人物性格特点等。
三、交流环节1. 小组讨论学生可分成几个小组,针对本次阅读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体验。
2. 课堂展示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可以展示各自的阅读体验,以及自己对故事的见解。
四、应用环节1. 作文要求学生把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写出来,可以写文学评论,也可以写自己的观点等。
2. 创意性思考要求学生以《苏幕遮》为背景,创造自己的文学作品,可以是小说、散文、诗歌等。
(本学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通过对《苏幕遮》的阅读,学生可以了解明朝时期的南京风俗和文化背景,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走向。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增强沟通和表达能力。
在应用环节中,学生可以写出自己对作品的感悟和评论,也可以通过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还能够开拓视野,拓展知识面《苏幕遮》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2《苏幕遮》是元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文学及中国戏曲史上的珍品之一。
《苏幕遮》导学案(学生)
《苏幕遮》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先熟读课文,结合注释了解文章内容,自查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再研读本学案。
2.认真限时(30分钟),独立完成,规范书写,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学习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朗诵并背诵一首词---《苏幕遮》过程与方法:把握一个意象-----风荷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一种情感-----思乡重点:有感情的朗诵并背诵难点:理解揣摩荷花的描写预习案自主学习:一、知人论世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
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
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二、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词诵读提示: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我的疑问】【自主学习指导】知人论世探究案【合作探究·研读剖析】(一)词的上片写景: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2.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二)词的下片抒情1.下阕写了什么情?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3.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三)语言品味1.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探究指导】注意探究并总结方法规律。
苏幕遮导学案附答案(原创)
《苏幕遮》导学案学习目标:1.鉴赏本词上片写景,下篇抒情的特点。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体会本词情景关系进而明确本词巧妙构思。
学习重点:1.鉴赏本词上片写景,下篇抒情的特点。
2.体会本词情景关系进而明确本词巧妙构思。
学习时数: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字音。
燎.()溽暑..()窥.()小楫.()2、作者及背景介绍周邦彦(1056—1121),字,号,人。
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
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
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
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
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
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周邦彦,北宋晚期一个重要词人,是北宋晚期的集大成者,他集结了北宋的大成,开拓了南宋的先声。
他开拓出一种新的作风,不重感发而重思力。
“人望之如木鸡,自以为喜”,周邦彦是以自己的私人得失利害为主的,跟苏东坡以国家得失利害为主是不同的。
背景介绍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苏幕遮》导学案
在导学案中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思考题,例如如何运用《苏幕遮》中的主题或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思考。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应用方案。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的经验和故事。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苏幕遮》是周邦彦创作的一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至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之间。此词抒写作者对故乡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和思乡之情的深沉。
北宋时期,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已经相当成熟。周邦彦身处北宋词坛的黄金时代,他的作品代表了当时词创作的最高水平。北宋词坛风格多样,既有婉约派的柔美细腻,也有豪放派的雄浑壮阔。周邦彦的词风则以典雅、精致、含蓄、婉约为主,深受后世喜爱。
婉约派
04
CHAPTER
文化内涵及价值意义探讨
北宋词坛作为宋词的代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其发展历程和特点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宋词人以晏殊、柳永、苏轼等为代表,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既有婉约派的细腻情感,又有豪放派的开阔胸襟,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和艺术灵感。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传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关注当代诗词创作动态,了解现代人对古典诗词的继承和发展,如现代诗词的流派、风格、主题等。通过了解现代诗词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在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同时,通过比较古典与现代诗词的异同,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评价水平。
06
在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上,则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洞见,引导读者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苏幕遮》导学案1
《苏幕遮》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诗歌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及其作品风格,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情感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重点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向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
学法指导诵读、体味、研讨、展示、探究预习案一、文体知识:1、作者简介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二、自主学习:抄一抄,读一读,译一译:原文:,。
,。
,,。
译文:原文:,?,。
,,。
译文:探究案一、赏析探究诗句:(一)词的上片写景: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二)词的下片抒情问题二讨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问题三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四)语言品味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训练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张昪①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
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
②低亚:低垂。
2019《苏幕遮》导学案1精品教育.doc
《苏幕遮》导学案1《苏幕遮》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学习难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学法指导】诵读法、讨论法【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学习过程】整体感知一、诵读全诗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燎()溽()楫()浦()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梦入芙蓉浦()3、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看看谁是小组里的“诵读明星”诵读提示: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呼”,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写出小鸟东张西望的神态作者的心情从“燎沉香,消溽暑”的郁闷,转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的欢快下阕朗读时放慢,末两句,充满深情、梦幻的感觉诵读明星:推选的理由是:二、局部探究1、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3、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4、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堂检测】当堂背诵并默写全诗【我的反思与感悟】悠悠荷花情三十年多前,我作为一名下乡知青落户孟津会盟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荷花,第一次被她的娇艳所倾倒,被她的清纯所感动这种美丽的花,陪伴我度过了那段艰辛枯燥的日子,让我感知着生活的美好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大江南北时,我踌躇满志地告别了日夜相伴的荷塘,走进了大学的课堂这些年来,多少次梦回故土,多少次想再看一看为之抛洒青春的村庄,闻一闻当年植下的荷花今天的芬芳……我心中的荷花梦一做就是三十年今年七月,一张“洛阳会盟荷花节”的邀请函,打开了我思乡的闸门,触动了我深藏在心中三十年的荷花情结激情如火,归心似箭,穿越一座座城市,一片片田野,我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情悠悠,思悠悠,情思满怀故乡游徜徉黄河岸边,漫步北邙山下,流连会盟台旁,我努力搜寻着记忆中故乡的模样但是,已经看不到往昔的窑洞和土坯房,映入眼帘的是连栋而起、整齐划一的新村庄,乡亲们的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兴奋地告诉我:就在你当年劳动的滩涂地上,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万亩荷塘,现在正是看花的好时候荷花,凝结着我昔日依稀的青春梦,荷花,牵动着我今天厚重的故乡情畅游十里荷塘,这一望无际的绿荷呀,浸一身水乡的清灵,铺一池蓊郁的碧秀:圆阔如伞的荷叶,或轻浮于湖面,如片片碧玉;或挺立于青波,似层层绿浪满眼的绿色,蓬勃茁壮,青翠欲滴,蕴涵着无限的清新和生机感受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淡雅,品味着烟雨绿荷染蓑笠的田园意趣,引人浮想联翩,让人回味无穷畅游十里荷塘,这千姿百态的荷花呀,仿佛一个个云髻高耸的仕女,端庄典雅,洁身自爱的娉婷在水中央;又象是一群纤尘不染的仙女,身披轻纱,含笑伫立这里的荷花以白荷居多,雪团似的晶莹花瓣,如白玉般玲珑润泽,凝珠嫩蕊中捧出一抹娇艳的黄,辉映出静如处子的庄重,把阵阵淡远的清香,送入游人的心脾让人不由得想起“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绝妙比喻粉色的荷花远远近近地,这里半池,那里一片,更增添了荷塘别样的韵致那花朵粉中透红,酥胸微露,散发出脂粉般的香气和少女般的妩媚,在绿叶的映衬下,在清风的微拂中,飘逸着袅袅娜娜的绰约风姿更有那尖角才露的小荷和含苞待放的花蕾,亭亭玉立,恬静淡雅,却掩不住那百般柔情、千种娇羞置身一望无际的荷花之中,顿觉满眼生碧波,天地染荷香,禁不住想吟咏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千古诗句畅游十里荷塘,这美不胜收的景色呀,引得游人们驻足于亭前桥上,忘情于柳荫荷旁乘一叶扁舟,载一船清香,荡过清水绿波,推开层层涟漪,分开过头的荷叶,轻抚白荷红莲,便有了荷塘铺画卷,人在画中游之感流连忘返的游客,情不自禁地想与荷叶亲近,与荷花对话,与荷塘为伴伸手摘一朵莲蓬,品尝那略显苦涩的淡淡清香,任思绪在清风流水中会晤历史风云,依稀可见龙马负图,凌浩渺烟波;伏羲画卦,演一画开天;武王伐纣,会八百诸侯;盟约誓旗,迎猎猎长风;唐诗宋词吟盛世韵律,王铎神笔写俊秀飘逸走进荷塘旁边的农家野趣餐厅,品茗着颇具特色的荷叶茶,品尝着风味独特的荷叶饺,品味着集农业生产、旅游观光、田园风情体验为一体的生态园,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观,在我的脑海里被定格成永恒的瞬间!乡亲们自豪地说:俺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洛阳会盟荷花节”,接待游客十几万,实现经济效益两千多万元告别荷塘时,我再次流连于无边的荷花丛中,深情地俯下身去,赏她那玉洁冰清的倩影,嗅她那清新隽永的芬芳……我还会回来的,回来看故乡的荷花!关于荷花的名句:1、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宋&8226;杨万里《小池》2、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8226;王昌龄《采莲曲》3、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8226;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王昌龄《采莲曲》5、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宋.周敦颐7、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舟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采莲曲》白居易8、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西洲曲》9、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北宋.李清照【一剪梅】10、最怜红粉几条痕,水外桥边小竹门照影自惊还自惜,西施原住苎萝村—郑板桥《芙蓉》。
《苏幕遮》导学案
《苏幕遮》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诵读本词,(2)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诗歌、品味语言,深切体会作品的情感,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提升审美情趣,培养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朗读指导,(2)揣摩语言,体会意境,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2)品味本词重点语言。
一、自主学习:1、知人论世周邦彦(1057-1121),中国北宋词人。
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他与属于旧党的苏门词人不同,在政治上倾向于变法的新党。
他二十八岁时,因向神宗献《汴京赋》,歌颂新法,而大获赏识,由太学诸生直升为太学正。
神宗死后,旧党执政,苏门诸君子纷纷回到朝廷,周邦彦则被挤出京城,到庐州(今安徽合肥)、荆州(今属湖北)、溧水(今属江苏)等地任职。
等到新党上台把持朝政,苏门词人尽遭远贬,周邦彦重返朝廷,官至提举大晟府。
由于不愿与蔡京奸党合作,晚年又被逐出朝廷,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为官。
徽宗宜和三年(1121)病逝。
2、注音燎沉香()消溽暑()芙蓉浦()干宿雨()小楫轻舟()3、释义燎沉香消溽暑侵晓窥檐语相忆否芙蓉浦二、合作探究:1、诵读。
诵读提示:节拍、韵脚、停顿、重音、语速、句调、感情等。
教学思路:初读——品读——美读。
苏幕遮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2、这首词中“一一风荷举”句炼字工夫了得,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请选取你认为用得好的词简要赏析。
人教版选修《苏幕遮》导学案设计(学生)
苏幕遮【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2.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3.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的音韵美。
【重点难点】1.美读全词,吟咏情韵。
2.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把握诗人的感情。
【学法指导】1.“思、疑、释、练”课堂模式。
2.探究法,合作法,诵读法,背诵法。
预习案教材助读—台前幕后,先睹为快【知识链接】1.知人论世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中国北宋词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居士集》,后人改名为《片玉集》。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2.背景介绍周邦彦的词以富艳精工著称,但这首《苏幕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清新自然,是清真词中少数的例外。
此词作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至哲宗元佑元年(1086)之间,当时周邦彦久客京师,从入都到为太学生到任太学正,处于人生上升阶段。
词以写雨后风荷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乡之情,意思比较单纯。
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燎溽楫浦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①燎沉香②消溽暑③鸟雀呼晴④梦入芙蓉浦⑤侵晓窥檐语⑥侵晓3.用优美的语言翻译全词4.解答下列问题①上阕写了哪些景,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②下阕写了什么情?【整体感知】诵读感悟一、品味诗句,对话交流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构思精巧,自然天成。
1.“燎沉香,消溽暑”,你能从中读出词人早晨起来时的心情吗?点拨:词人的心情仅仅是因为天气吗?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有两个词非常传神,请找出并赏析。
苏幕遮导学案
第二单元《苏幕遮》导学案(范仲淹)设计者:审核:语文组时间:2016 年10月编号:13一、学习目标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鉴赏词中的佳句.体会范仲淹词的阔远之境;把握范仲淹的羁旅乡思之情;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品读赏析诗词,掌握一定的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品读,学会赏析;三、学习方法1、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理解词意。
3、品读,学会赏析;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了解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苏州市)人。
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文学家。
生二岁而孤,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
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
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
元昊反,以龙图阁直学士与夏竦经略陕西,号令严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称为龙图老子,夏人称为小范老子,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
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
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
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
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
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忧而忧,后天下人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
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预习案自主学习: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背景】范仲淹是宋代的政治家,性格刚正坚毅。
但这首词写柔情,千回百转。
看似矛盾,实际上并不矛盾。
尽管是政治家,也有他自己的个人生活,有友谊,有爱情,在作品里反映出来并不奇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幕遮》导学案
课型:文本研读课编写人:程婷审核人:占江鹏审批人:
导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吟咏诗韵,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预习案·
一、走进作者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漂水县等。
他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兴大晟府。
他妙解音律,善于作词,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
但在内容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二、知识积累
1、读准字音、辨析字形
燎( ) 溽( )楫( ) 浦( ) 芙蓉()
2、结合注释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
燎.沉香( ) 消溽.暑( ) 鸟雀呼.晴( )
( )
梦入芙蓉浦.( ) 侵晓窥.檐语( ) 侵晓
..
3、翻译全词
·探究案·
①这是一首清疏明快的写景词,请展开联想,上阕描绘了哪几幅图画,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②词人系宋代词坛大家,有高超的遣词造句功力。
请找出上阕中精彩的炼字,并从写景状物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③《苏幕遮》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体会一下这景和情联系的纽带是什么,是通过哪个意象反映出来的?
·拓展延伸·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小池】杨万里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