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学教师版
初中科学运动和力复习题(教师版)
运动和力复习题一、分析计算题1如图所示,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
若汽车以108km/h的速度在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问: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汽车以原来的速度行驶了15m,则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是多少?若制动过程中所用时间为4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过的总距离为63,则从发现情况到车辆停止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答案】(1)0.5s(2)14m/s二、单选题2 木板乙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小木块甲以v0的速度从木板乙的左侧被水平弹射到木板左端,如图所示。
小木块甲先相对木板乙滑动,后相对静止;当木板乙碰到水平面上的障碍物丙时立刻静止。
则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乙相对静止前,甲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B.甲、乙相对静止时,甲不受摩擦力C.乙碰到丙后,甲因为受到惯性作用会继续向右运动D.乙静止后,甲、乙受到的摩擦力是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A、由题意可知,乙之所以会向右运动,必然是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合力,这个力有且只有甲对乙能够提供,且甲对乙在水平方向上仅存在摩擦力的相互作用,因此甲对乙的摩擦力为水平向右,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方向相反。
故甲受到乙的摩擦力为水平向左,故A错误。
B、甲乙相对静止时,两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水平方向上平衡,对于甲而言,水平方向若有摩擦力则无法达成平衡,因此甲不受摩擦力作用,故B正确。
C、惯性不能用力和作用来表述,故C错误。
D、一对平衡力的作用对象相同,故D错误。
故选:B。
3 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
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①物块C对木块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③正确C.只有①②正确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A【解析】①物体C向右运动,相当于AB向左运动,因此物体C对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①正确;②木块AB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以及墙壁的支持力,故②错误;③对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木板AB的压力和C的重力之和,与C的重力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③错误;④B为支点,AB的重力为阻力F2,阻力臂为AB的一半保持不变;C的支持力为动力,CB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C向右运动,动力臂CB变小,那么动力肯定增大,即C对AB的支持力增大;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AB对C的压力增大,因此C受到的摩擦力肯定增大,那么水平力F肯定增大。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运动学教案
教学内容:运动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运动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
教学难点: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教学步骤:
一、导入:通过问题引入,让学生了解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概念。
二、讲解:介绍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定义、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
三、示范: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运动规律,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四、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六、总结:总结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相关知识点,并强调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七、作业: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了运动学基础知识中的平抛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加速
度的概念和运动方程的推导。
通过实际案例和练习题的讲解和训练,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
积极性,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一物理教师版
♌第一天 The first day描述运动的物理量与运动学的比值问题描述运动的物理量1、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的改变(平动、转动、直线、曲线、圆周)参考系(参照物):假定为不动的物体(1) 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一般以地面为参考系(2) 同一个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3)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例1]下列哪些现象是机械运动( )A .神舟5号飞船绕着地球运转B .西昌卫星中心发射的运载火箭在上升过程中C .钟表各指针的运动D .煤燃烧的过程解析:A 、B 、C 三种现象中物体都有机械位置的变化,所以是机械运动;D 煤的机械位置没有变化,所以不是机械运动。
故ABC 正确机械运动、质点、参照物、时间、路程与位移的基本概念与理解;速度、平均速度、速率的定义,计算公式;速度变化与加速度的定义与计算,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计算与规律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比值问题研究;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的条件:a 、v 0共线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速度、速率、平均速度加速度运动的描述 典型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s=v t ,s-t 图,(a =0) 匀变速直线运动 特例 自由落体(a =g ) 竖直上抛(a =g ) v - t 图规律 at v v t +=0,2021at t v s +=as v v t 2202=-,t v v s t 20+=[例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子弹。
飞行员能抓到子弹,是因为()A.飞行员的反应快B.子弹相对于飞行员是静止的C.子弹已经飞得没有劲了,快要落在地上了D.飞行员的手有劲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去拾起掉在地上的物品,或者去拿放在桌子上的物品,其实,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包括人)都在永不停息地随地球自转而运动,在地球赤道处,其速度大约为465m/s。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教师版)
第二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应用[人教版必修第一册]1.第二章第2节,读图,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思考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什么样的?提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速度图像如图甲、乙所示:2.第二章第2节[思考与讨论]图-3,从v t 图像中可以看出加速度如何变化?速度如何变化?提示:读图,相等的时间间隔Δt = Δt ′,Δv >Δv ′,说明加速度逐渐减小。
从图像上能直接看出,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3.第二章第3节[拓展学习]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推导过程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提示:推导位移等于v t 图像与t 坐标轴围成的面积时,用到了微元法。
4.第二章第3节[练习与应用]第2题,汽车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5 s 内发生的位移要注意什么?提示:先求出汽车经过多长时间停止,再根据公式计算汽车的位移,要注意刹车陷阱问题。
5.第二章第3节[练习与应用]第4题、第5题,充分理解题目涉及的情境,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物理模型。
提示:第4题,滑跃式起飞过程:飞机初速度为0,先沿平面做匀加速运动,然后再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
第5题,飞船返回舱着陆前做匀减速运动,末速度为0。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和分类(1)匀变速直线运动:沿着一条直线,且 加速度 不变的运动。
(2)当a 与v 0 同向 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当a 与v 0 反向 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变速运动的v -t 图线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如图所示,图线①(斜向上)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②(斜向下)为匀减速直线运动。
2.三个基本公式(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0v v at =+ ;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012x v t at +=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 :220-2v v ax = ;应用三个基本公式解决问题时,分析题目条件中有哪些已知量,v 0、v 、a 、t 、x 知道任意3个,可选择合适的公式求出另外2个。
运动学预科 7、追及问题(教师版)
追击问题1、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线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车后,后车以与前车相同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若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下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应保持距离至少为多少?2、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遇红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从静止以4m/s2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此时,一辆摩托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驶来与汽车同向行驶,汽车在后追摩托车,求:(1)汽车从路口开始加速起,在追上摩托车之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摩托车?答案:(1)当汽车速度与摩托车速度相等时,两者距离最大;设所用时间为tat=10m/st=2.5s此时间内汽车行使距离:s1=at2=12.5m此时间内摩托车行使距离:s2=vt=25m两者最大距离为: s2- s1=12.5m(2)设位移相等时所用时间为t1解得:t1=4s3、一辆汽车以90km/h的速率在学校区行驶。
当这辆违章超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警车时,警车立即从静止开始以2.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度追去。
⑴. 警车出发多长时间后两车相距最远?⑵. 警车何时能截获超速车?⑶. 警车截获超速车时,警车的速率为多大?位移多大?4、一列汽车车队以v1=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相邻车间距为25m,后面有一辆摩托车以v2=20m/s的速度同向行驶,当它与车队最后一辆车相距S0=40m时刹车,以=0.5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摩托车从车队旁边行驶而过,设车队车辆数n 足够多,问:(1)摩托车最多与几辆汽车相遇?摩托车与车队中汽车共相遇几次?(2)摩托车从赶上车队到离开车队,共经历多少时间?(结果可用根号表示)【答案】(1)解:当摩托车速度减为10m/s时,设用时为t,摩托车行驶的距离为x1,每辆汽车行驶的距离都为x2. v2=v1-at代入数据解得t=20s根据速度位移公式v22-v12=-2ax1解得x1=300mx2=v2t=200m摩托车与最后一辆汽车的距离△x=300-200-40=60m故摩托车追上的汽车数则追上汽车3辆摩托车与汽车相遇的次数为N=2n=6次(2)解:设摩托车追上最后一辆汽车的时刻为t1 ,最后一辆汽车超过摩托车的时刻为t2 .解得5、甲、乙两车相距d=9m,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2m/s2、初速度为V1=10m/s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2=4m/s2、初速度为v2=2m/s的匀加速运动,求:(1)相遇次数及相遇时间(2)甲乙共速前最大距离答案:(1)1/9(2)256、甲、乙两车相距d=10m,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6m/s2、初速度为V1=4m/s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2=2m/s2、初速度为v2=12m/s的匀加速运动,求:甲是否能甲是否能追上乙,若能追上求相遇时间,若不能追上求最短距离答案:不能最短距离为6m7、甲、乙两车相距d=2m,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1=15m/s2、初速度为V1=9m/s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2=5m/s2、初速度为v2=72km/h的匀加速运动,求:甲是否能甲是否能追上乙,若能追上求相遇时间,若不能追上求最短距离答案:能追上相遇时间为0.2或28、甲、乙两车相距d=5m ,同时同向运动,乙在前面做加速度为a 1=2m/s 2、初速度为V 1=7.2km/h 的匀加速运动,甲在后面做加速度为a 2=4m/s 2、初速度为v 2=6m/s 的匀加速运动,求:甲是否能甲是否能追上乙,若能追上求相遇时间答案:1s9、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平直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 =10 m/s 的速度匀速驶过的货车有违章行为时,决定前去追赶,经2.4 s 警车发动起来,以加速度a =2 m/s 2做匀加速运动,试问:(1)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3)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14 m/s ,则警车发动起来后要多长的时间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答案】(1)12s (2)49m (3)18.25s【解析】(1)设警车运动前,货车行驶的位移为ΔxΔx =v·Δt =2.4×10 m =24 m.设警车发动起来后要时间t 才能追上违章的货车,则 12at 2-vt =Δx 解得t =12 s 或t =-2 s(舍去).(2)在警车追上货车之前,两车速度相等时,两车间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起来后经时间t′两车速度相等,两车间的距离最大为x m ,则t′=v a=5 s x m =Δx +v·t′-12at′2=(24+10×5-12×2×52) m =49 m. (3)若警车的最大速度是14 m/s ,则警车发动起来后加速的时间 t 0=v m a=7 s 设警车发动起来后经过时间t″追上违章的货车,则 12at 20+v m(t″-t 0)-vt″=Δx 解得t″=18.25 s.10、汽车A 在红绿灯前停止,绿灯亮时A 开动,以a=0.4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t 0=30s 后以该时刻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绿灯亮的同时,汽车B 以v=8m/s 的速度从A 车旁边驶过,之后B 车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运动.问:(1)从绿灯亮时开始计时,经多长时间后两车再次相遇?(2)相遇前,二车的最远距离是多少?答案:(1)从绿灯亮时开始计时,经45s 后两车再次相遇;(2)相遇前,二车的最远距离是80m .。
2022人教版高中物理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学案教师版如图191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电压为U.板间距离为d.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正离子在左板附近由静止释放.图191探讨1:正离子在两板间做什么规律的运动?加速度多大?【答案】 正离子在两板间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qUdm . 探讨2:正离子到达负极板时的速度多大? 【答案】 由qU =12mv2可得v =2qUm. [核心点击]1.电场中的带电粒子的分类 (1)带电的基本粒子:如电子、质子、α粒子、正离子、负离子等,这些粒子所受重力和电场力相比要小得多,除非有特别的说明或明确的标示,一般都不考虑重力(但并不能忽略质量).(2)带电微粒:如带电小球、液滴、尘埃等,除非有特别的说明或明确的标示,一般都要考虑重力.某些带电体是否考虑重力,要根据题目说明或运动状态来判定.2.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时的基本思路经典例题1.如图192所示,在P板附近有一电子由静止开始向Q板运动.已知两极板间电势差为U,板间距为d.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则关于电子在两板间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192A.若将板间距d增大一倍,则电子到达Q板的速率保持不变B.若将板间距d增大一倍,则电子到达Q板的速率也增大一倍C.若将两极板间电势差U增大一倍,则电子到达Q板的时间保持不变D.若将两极板间电势差U增大一倍,则电子到达Q板的时间减为一半【答案】A2.在如图193所示平行板电容器A、B两板上加上如图194所示的交变电压,开始B板的电势比A板高,这时两板中间原来静止的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开始运动,设电子在运动中不与极板发生碰撞,则下述说法正确的是(不计电子重力)( )图193图194A.电子先向A板运动,然后向B板运动,再返回A板做周期性来回运动B.电子一直向A板运动C.电子一直向B板运动D.电子先向B板运动,然后向A板运动,再返回B板做周期性来回运动【答案】C归纳和总结分析带电粒子加速运动问题的两点提醒(1)对于匀强电场虽然用动力学观点和功能观点均可求解,但运用功能观点列式更简单,故应优先选用功能观点.(2)若电场为非匀强电场,带电粒子做变加速直线运动,不能通过牛顿运动定律途径求解.注意W=qU对一切电场适用,因此从能量的观点入手,由动能定理来求解.C专题知识模块2、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偏转示波管的原理1.运动状态分析带电粒子以速度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飞入匀强电场时,受到恒定的与初速度方向成90°角的电场力作用而做匀变速曲线运动.2.偏转问题的处理方法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将带电粒子的运动沿初速度方向和电场线方向进行分解(类似于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如图195所示,设带电粒子沿中线进入板间,忽略电容器的边缘效应.图195(1)沿初速度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满足L=v0t.(2)沿电场线方向的分运动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3.示波管的原理(1)示波管的构造:由三部分构成:电子枪、偏转电极、荧光屏,如图196所示.示波管的原理图图196(2)示波管的原理:XX′电极使电子束做横向(面向荧光屏而言)的水平扫描,YY′电极使电子束随信号电压的变化在纵向做竖直方向的扫描,这样就在荧光屏上出现了随时间而展开的信号电压的波形.显然,这个波形是电子束同时参与两个相互垂直的分运动合成的结果.[再判断]1.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偏转时,其速度和加速度均不变.(×)2.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无论是直线加速还是偏转,均做匀变速运动.(√)3.示波管电子枪的作用是产生高速飞行的电子束,偏转电极的作用是使电子束发生偏转,打在荧光屏的不同位置.(√)[后思考]1.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做类平抛的条件是什么?【答案】(1)偏转电场为匀强电场.(2)带电粒子必须以初速度v0垂直于电场线方向进入电场.2.当示波管的偏转电极没有加电压时,电子束将打在荧光屏什么位置?【答案】偏转电极不加电压,电子束沿直线运动、打在荧光屏中心,形成一个亮斑.[合作探讨]如图197所示,两平行金属板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以速度v0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极之间.已知,两板间距为d,板长度为l,两板间电压为U.不计粒子的重力.图197探讨1:粒子在两板间做什么性质的运动?在板间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时间是多少?【答案】粒子在两板间做类平抛运动,加速度a=Uqdm,运动时间t=lv0.探讨2:粒子离开电场时沿电场方向的速度和偏移量y各是多少?【答案】v⊥=at=Uqldmv0y=12at2=Uql22dmv20.[核心点击]1.基本规律图198(1)初速度方向⎩⎨⎧速度:vx =v0位移:x =v0t(2)电场线方向⎩⎪⎨⎪⎧速度:vy =at =qU md ·l v0位移:y =12at2=12·qU md ·l2v2(3)离开电场时的偏转角:tan α=vyv0=qUlmdv20(4)离开电场时位移与初速度方向的夹角:tan β=y l =qUl2mv20d .2.五个常用推论 (1)tan α=2tan β.(2)粒子从偏转电场中射出时,其速度反向延长线与初速度方向延长线交于沿初速度方向分位移的中点.(3)以相同的初速度进入同一个偏转电场的带电粒子,不论m 、q 是否相同,只要qm 相同,即荷质比相同,则偏转距离y 和偏转角α相同.(4)若以相同的初动能Ek0进入同一个偏转电场,只要q 相同,不论m 是否相同,则偏转距离y 和偏转角α相同.(5)不同的带电粒子经同一加速电场加速后(即加速电压相同),进入同一偏转电场,则偏转距离y 和偏转角α相同⎝ ⎛⎭⎪⎫y =U2l24U1d ,tan α=U2l 2U1d .3.如图199所示,电子在电势差为U1的加速电场中由静止开始运动,然后射入电势差为U2的两块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射入方向跟极板平行,整个装置处在真空中,重力可忽略,在满足电子能射出平行板区的条件下,下述四种情况中,一定能使电子的偏转角θ变大的是( )图199A .U1变大、U2变大B .U1变小、U2变大经典例题平衡条件、牛顿定律,动能定理、功能关系,能量守恒等.课后作业1.关于带电粒子(不计重力)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匀变速运动B.不可能做匀减速运动C.一定做曲线运动D.可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不可能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答案】A2.(多选)示波管是示波器的核心部件,它由电子枪、偏转电极和荧光屏组成,如图1911所示.如果在荧光屏上P点出现亮斑,那么示波管中的( )图1911A.极板X应带正电B.极板X′应带正电C.极板Y应带正电D.极板Y′应带正电【答案】AC3.两平行金属板相距为d,电势差为U,一电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e,从O点沿垂直于极板的方向射出,最远到达A点,然后返回,如图1912所示,OA=h,此电子具有的初动能是( )图1912A.edhUB.edUhC.eUdhD.eUhd【答案】D4.一个带正电的油滴从如图1913所示的匀强电场上方A点自由下落,油滴落入匀强电场后,能较准确地描述油滴运动轨迹的是下图中的( )图1913【答案】B5.如图1914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带电液滴1和2从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O 点自由释放后,分别抵达B、C两点,若AB=BC,则它们带电荷量之比q1∶q2等于( )图1914A.1∶2 B.2∶1C.1∶ 2 D.2∶1【答案】B6.如图1915所示,有一带电粒子贴着A板沿水平方向射入匀强电场,当偏转电压为U1时,带电粒子沿①轨迹从两板正中间飞出;当偏转电压为U2时,带电粒子沿②轨迹落到B板中间;设粒子两次射入电场的水平速度相同,则两次偏转电压之比为( )图1915A.U1∶U2=1∶8 B.U1∶U2=1∶4C.U1∶U2=1∶2 D.U1∶U2=1∶1【答案】A7.如图1916所示为某粒子分析器的简化结构.金属板P、Q相互平行,两板通过直流电源、开关相连,其中Q板接地.一束带电粒子,从a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平行于金属板P、Q射入两板之间的真空区域,经偏转后打在Q板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该粒子束能从Q板上b孔射出(不计粒子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影响),下列操作中可能实现的是( )图1916A .保持开关S 闭合,适当上移P 极板B .保持开关S 闭合,适当左移P 极板C .先断开开关S ,再适当上移P 极板D .先断开开关S ,再适当左移P 极板 【答案】 A8.如图1917甲所示,在间距足够大的平行金属板A 、B 之间有一电子,在A 、B 之间加上如图乙所示规律变化的电压,在t =0时刻电子静止且A 板电势比B 板电势高,则( )图1917A .电子在A 、B 两板间做往复运动B .在足够长的时间内,电子一定会碰上A 板C .当t =T2时,电子将回到出发点D .当t =T2时,电子的位移最大【答案】 B9.如图1918为示波管中电子枪的原理示意图,示波管内被抽成真空,A 为发射热电子的阴极,K 为接在高电势点的加速阳极,A 、K 间电压为U.电子离开阴极时的速度可以忽略.电子经加速后从K 的小孔中射出的速度大小为v.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918A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vB .如果A 、K 间距离减半而电压仍为U 不变,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2C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v 2D .如果A 、K 间距离保持不变而电压减半,则电子离开K 时的速度变为22v 【答案】 D10.如图1919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的间距为d ,极板与水平面成45°角,上极板带正电.一电荷量为q(q >0)的粒子在电容器中靠近下极板处,以初动能Ek0竖直向上射出.不计重力,极板尺寸足够大.若粒子能打到上极板,则两极板间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 )图1919A.Ek04qd B.Ek02qd C.2Ek02qdD.2Ek0qd【答案】 B11.如图1920所示,两块竖直放置的平行金属板A 、B ,板间距离d =0.04 m ,两板间的电压U =400 V ,板间有一匀强电场.在A 、B 两板上端连线中点的正上方h =1.25 m 的P 点处有一带正电的小球,已知小球的质量m =5×10-6 kg ,电荷量q =5×10-10 C .设A 、B 板的长度无限,g 取10 m/s2.求:带正电小球从P 点开始由静止下落,经多长时间和金属板相碰.图1920【答案】 设小球从P 到进入电场需时间t1,由h =12gt21得:t1=2hg=0.5 s设小球进入电场后运动时间为t2,则:qE =ma E =U d则小球水平方向的加速度为:a =qUmd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则有:d 2=12at22联立解得:t2=0.2 s故总时间为:t =t1+t2=(0.5+0.2) s =0.7 s.12.水平放置的两块平行金属板板长l =5.0 cm ,两板间距d =1.0 cm ,两板间电压为90 V ,且上板为正极板,一个电子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0=2.0×107 m/s ,从两板中间射入,如图1921所示,不计电子的重力,电子的质量为m =9.0×10-31 kg 、电荷量为e =-1.6×10-19 C ,求:图1921(1)电子偏离金属板的侧位移是多少?(2)电子飞出电场时的速度大小是多少?(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3)电子离开电场后,打在屏上的P 点,若s =10 cm ,求OP 之长. 【答案】 (1)电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度:a =Uqmd,侧位移即竖直方向位移:y0=12at2=qUt22dm ,运动时间:t =lv0,代入数据解得:y0=5×10-3 m.(2)电子飞出电场时,水平分速度vx =v0,竖直分速度: vy =at =qUlmdv0=4×106 m/s.飞出电场时的速度为: v =v2x +v2y ,代入数据可得:v ≈2.0×107 m/s.设v 与v0的夹角为θ,则tan θ=vyvx =0.2.则:θ=arctan 0.2.(3)电子飞出电场后做匀速直线运动: OP =y0+MP =y0+s ·tan θ 代入数据解得:OP =2.5×10-2 m.。
运动学预科 10、 VT图像和追及问题的应用(教师版)
1、物体A、B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物体A、B运动方向一定相反B.物体A、B在0~4 s内的位移相同C.物体A、B在t=4 s时的速度相同D.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答案】 C2、如图为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沿同一方向同时作匀加速运动的v-t图像。
己知第3s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物体的出发点的关系是()A.从同一地点出发 B.A在B前3m处C.B在A前3m处 D.B在A前6m处【答案】C3、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图中t2=2t1,则( )A.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B.在t1时刻甲在前,乙在后C.在t1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D.在t2时刻甲、乙两物体相遇【答案】D4、a、b两车在两条平行的直车道上同方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在t=0时刻,两车间距离为d;t=5 s的时刻它们第一次相遇.关于两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5 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B.t=20 s的时刻两车第二次相遇C.在5~15 s时间内,先是a车在前,而后是b车在前D.在10~15 s时间内,两车间距离逐渐变大【答案】A5、甲、乙两个质点同时同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 )A.甲、乙的运动方向相反B.在2s末乙追上甲C.前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D.乙追上甲时距出发点40m【答案】D6、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
两图象在t=t1时相交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
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是()A.1,t t d s '==B.111t ,24t d S '== C.111t ,22t d S '== D.113t ,24t d S '== 【答案】D7、如图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B .整个过程中,CD 段和DE 段的加速度数值最大C .整个过程中,E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 .BC 段所表示的运动通过的路程是34 m【答案】BD8、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 =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 -t 图象中,直线a 、b 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 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靠近,10 s 时两车距离最近B .在0~10 s 内两车逐渐远离,10 s 时两车距离最远C .在5~15 s 内两车的位移相等,15 s 时两车相遇D .在0~20 s 内乙车始终在甲车前面,直至20 s 时两车相遇【答案】BD9、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答案】BC10、如图所示为A 、B 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A 质点的图像为直线,B 质点的图像为过原点的抛物线,两图像交点C 、D 坐标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1 2 3 4 30 60-甲乙 v/(km/h)t/shA. t1时刻两物体速度相等B. t1~t2时间段内B质点的平均速度小于A质点匀速运动的速度C. 两物体速度相等的时刻一定在t1~t2时间内的中间时刻D. A在B前面且离B最远时,B的位移为【答案】 C11、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图像c是一条抛物线,坐标原点是抛物线的顶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b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 a、b两物体都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C. 物体c一定做变速曲线运动D. 在0~5 s内,当t=5 s时,a、b两个物体相距最远【答案】 D12、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中给出四条图线,甲、乙、丙、丁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车做直线运动,乙车做曲线运动B. 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车通过的路程C. 时间内,丙、丁两车在时刻相距最远D. 时间内的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答案】 C13、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择技巧 附答案 教师版
一、竖直上抛运动⑴、只受重力作用,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的运动.⑵、竖直上抛运动的特点①上升阶段:速度越来越小,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是匀减速直线运动.②下降阶段: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是匀加速直线运动.③在最高点:速度为零,但加速度仍为重力速度g,所以物体此时并不处于平衡状态.⑶、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①速度公式:②位移公式:③速度-位移关系式:⑷、几个特征量①上升的最大高度:②上升到最大高度处所需时间t上和最高点处落回原抛出点所需时间t下相等,二、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1、分段法(1)上升过程:vt=0,a=-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2)下降过程:自由落体运动.2、整体法(1)将上升和下降过程统一看成是初速度v0向上,加速度g向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vt=v0-gt,h=v0t- gt2.(2)若vt>0,则物体在上升;vt<0,则物体在下落.h>0,物体在抛出点上方;h<0,物体在抛出点下方.【例1】气球以10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当它上升到 175m的高处时,一重物从气球上掉落,则重物需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落到地面?到达地面时的速度是多大?(g取10m/s2)【规律总结】(1)研究竖直上抛运动时,要灵活选用分段法和整体法,同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取值正负.(2)画好过程示意图是解决运动学问题的关键.同时正确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三、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1、时间的对称性(1)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与物体从最高点落回到原抛出点所用时间相等:t上=t 下=v0/g.(2)物体在上升过程中从某点到达最高点所用的时间和从最高点落回该点所用的时间相等.2、速度的对称性(1)物体上抛时的初速度与物体又落回原抛出点时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在竖直上抛运动中,同一个位置对应两个等大反向的速度.【例2】以v0=20m/s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2s后以相同的初速度在同一位置上抛另一小球,g=10m/s2,则两球相碰处离出发点的高度是多少?【规律总结】运用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活跃思维,提升能力.【变式练习1】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的距离为(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的选择技巧一、运动规律的分类熟悉各条规律的形式和使用前提是熟练使用规律的第一步,只有在条理清晰后我们的记忆才能既快又准,而且记得长久。
第一课时:运动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用教师版
第一课时:运动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用学习要点:1.熟记公式,熟练应用公式.不能只记住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不涉及时间的问题用as v v 2202=-、涉及时间用平均速度公式22020t a v v v v t s v t +==+==更方便,计算量更小(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极大地减小计算量,但是要注意中间时刻和运动时间的关系)。
2.运动学中所有公式都是矢量式,包括位移速度关系式和平均速度公式,要注意方向。
特别是类似竖直上抛这样的具有往返特性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全程应用公式时一定要注意方向(规定正方向)。
3.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意义及区别。
特别注意速度图像面积的意义:(1) 不能简单理解为位移,而应该是相对位移(相对地面、相对其他物体)(2) 不能简单理解为两个物体的距离(当两个物体出发点不在一起时,面积就不是距离了),而是两个物体在那段时间内的位移之差(谁的位移大呢?看谁的图像在上面)4.解题时要画好示意图,确定时间和空间关系。
简单来说,运动学问题就是某个时刻在某个位移发生了某件事情(追赶,相遇…….)。
复杂的问题要结合速度图像帮助分析。
1. (多选)2016年夏季奥运会将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举行,我国的跳水体育健儿正在进行刻苦的训练,为了提高训练成绩,教练员和运动员认真分析训练视频,对于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BD )A .研究运动员的跳水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B .研究运动员与跳板接触过程中跳板的弯曲情况时,可将运动员看成质点C .为了提高训练成绩,不管分析什么问题,都不能把运动员看成质点D .能否把运动员看成质点,应根据研究问题而定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物体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一定在增大B .物体有加速度,物体的速度的大小有可能不变C .加速度为正值,说明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增加;加速度为负值,说明物体的速度一直在减少D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3.做单向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其运动状态,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C )A .物体的速率在增大,而位移在减小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不变,速率也不变C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达到最大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随之减小4.近年来,高级轿车设计师在设计轿车时发现: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其实“加速度变化率”是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那么,加速度变化率的单位是( C )A .m/sB .m/s 2C .m/s 3D .m/s 4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D )A .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可知,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 .由牛顿第二定律a =F m可知,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C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恒量,因此,加速度为恒量的物体一定做匀变速直线运动D .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总与速度垂直,因此,加速度方向总与速度垂直的物体一定要做匀速圆周运动6.一质点在A 、B 两点之间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当在A 点初速度为v 时,从A 点到B 点所用的时间为t ,当在A 点初速度为2v 时,保持其他量不变,从A 点到B 点所用时间为t ′,则( A )A .t ′>t 2B .t ′=t 2C .t ′<t 2D .t ′=t 7.如图所示,一小球(可视为质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依次经过A 、B 、C 三点.已知AB =18 m ,BC =30m ,小球经过AB 和BC 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 ,则小球经过A 、B 、C 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D )A .12 m/s, 13 m/s, 14 m/sB .10 m/s, 14 m/s, 18 m/sC .8 m/s, 10 m/s, 16 m/sD .6 m/s, 12 m/s, 18 m/s8.如图所示,木块A 、B 并排且固定在水平桌面上,A 的长度是L ,B 的长度是2L ,一颗子弹沿水平方向以速度v 1射入A ,以速度v 2穿出B ,子弹可视为质点,其运动可视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则子弹穿出A 时的速度为( C )A .2(v 1+v 2)3B .2(v 21+v 22)3C .2v 21+v 223D .23v 1 9.沿平直轨道匀加速行驶的长度为L 的列车,保持加速度不变通过长为L 的桥梁,车头驶上桥头时的速度为v 1,车头经过桥尾时的速度为v 2,则车尾通过桥尾时的速度为( D )A .v 1·v 2B .v 21+v 22C .2v 22+v 21D .2v 22-v 2110.一名观察者站在站台边,火车进站从他身边经过,火车共10节车厢,当第10节车厢完全经过他身边时,火车刚好停下.设火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每节车厢长度相同,则第8节和第9节车厢从他身边经过所用时间的比值为( D )A .2∶ 3B .3∶ 2C .(2-1)∶(3-2)D .(3-2)∶(2-1)11.一辆公共汽车进站后开始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第1 s 内和第2 s 内的位移大小依次为9m 和7 m .则刹车后6 s 内的位移是( C )A .20 mB .24 mC .25 mD .75 m12.在水平面上有A 、B 两点,相距60 cm ,一物体以恒定的加速度沿A 向B 做直线运动,经过0.3 s 的时间先后通过A 、B 两点,则该物体通过A 、B 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C )A .若加速度的方向由A 向B ,则大于2 m/s ,若加速度的方向由B 向A ,则小于2 m/sB .若加速度的方向由A 向B ,则小于2 m/s ,若加速度的方向由B 向A ,则大于2 m/sC .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大于2 m/sD .无论加速度的方向如何均小于2 m/s13.物体以某一速度从底端冲上一光滑斜面(足够长),加速度恒定.前4 s 内位移是1.6 m ,随后4 s 内位移是零,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A .物体的初速度大小为0.6 m/sB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6 m/s 2C .物体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1.8 mD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总共需时12 s[对于匀变速运动,由Δx =aT 2可求得a =-0.1 m/s 2,在前4 s 内根据x =v 0t +at 22可求得v 0=0.6 m/s ,A 正确,B 错误;根据v =v 0+at 可求得速度为零时,t =6 s ,向上运动的位移v 20=2ax 1,x 1=1.8 m ,C 正确;根据对称性,物体向下运动的时间也是6 s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总共需时12 s ,D 正确.故选B.] 14.一物块(可看作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一光滑斜面底端一点上滑,最高可滑至C 点,AB 是BC 的3倍,如图所示,已知物块从A 至B 所需时间为t ,则它从B 经C 再回到B ,需要的时间是( C ) A .t B .t 4 C .2t D .t 2[通过逆向思维,根据位移时间公式x =12at 2,得t = 2x a,从A 到C 和从B 到C 的时间之比为2∶1,则从B 到C 的时间为t ,所以从B 经C 再回到B 的时间为2t ,故C 正确.]10.D [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有v 2=2ax ,所以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 B ∶v C ∶v D ∶v E =1∶2∶3∶2,故A 正确;根据x =12at 2,得t = 2x a ,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 B ∶t C ∶t D ∶t E =1∶2∶3∶2,即t E =2t B =2t C =23t D ,故B 正确.由于v E =2v B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0+v E 2=v B ,故C 正确.v B ∶v C ∶v D ∶v E =1∶2∶3∶2,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不等,故D 错误.]1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 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 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D )A .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vB ∶vC ∶vD ∶vE =1∶2∶3∶2B .物体到达各点所经历的时间t E =2t B =2tC =23t D C .物体从A 到E 的平均速度v =v BD .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 B -v A =v C -v B =v D -v C =vE -v D16.如图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 、b 、c 、d 到达最高点e 。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说课稿完整版(10篇)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说课稿完整版(10篇)写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说课稿完整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说课稿完整版篇1一、说指导思想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教育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侧重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更要关注其运动的快乐感,培养他们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并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材分析搏击健美操也叫有氧搏击操,它融合了拳击、空手道、跆拳道、散手、太极拳等动作和舞蹈动作而形成自身特点的有氧搏击操。
在激烈的音乐声中,通过出拳、踢腿、挥(摆)拳等刚劲有力并富有时代性的动作组合,抒发情感,调节情绪,展示瞬间的爆发力,突出时代气息,达到健身健心之目的。
三、说学情分析水平五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好,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反应敏捷。
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并具备了一定的运动基础和自我保护能力。
对“美”的事物比较向往,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
在音乐伴奏下进行运动的健美操对他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发展其审美和创新、交流合作的能力。
四、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搏击操的基本知识、动作特点,学会观察、欣赏成套搏击操,熟练掌握搏击操基本动作,能流畅展示前2节的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模仿、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游戏比赛等方法,发展肌肉力量(尤其是爆发力)、增强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自主学习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观察、探究搏击健美操的特点、功能以及创编知识,培养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激发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6不同的运动(教案)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这些学习效果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运动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①本节课的主题:不同的运动
②三种运动形式:平移、旋转、振动
③平移的特点:物体沿直线运动,位置改变,形状不变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④旋转的特点:物体绕固定点或轴运动,形状和位置都改变
⑤振动的特点:物体围绕平衡位置来回运动,形状和位置都改变
2.艺术性和趣味性
①使用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展示不同运动形式的实例,增加视觉冲击力。
②设计有趣的互动环节,如让学生扮演不同运动形式的物体,增加参与感和趣味性。
③使用彩色粉笔或标记笔,突出重点知识,增加视觉效果。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不同的运动”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不同的运动”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平移、旋转和振动三种运动形式,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区分不同运动的能力。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不同的运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运动学预科 4、平均速度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中间位移瞬时速度(教师版)
平均速度1、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司机发现有一位乘客未上车,急忙刹车,车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已知汽车从开始启动到停下共用时10s,前进了15m,则再次过程中,汽车达到的最大速度是()A. 1m/sB. 1.5m/sC. 3m/sD. 8m/s答案:C2、一辆汽车以初速度4m/s从甲地匀加速开往乙地,到达乙地的速度刚好为6m/s,则在此过程中该汽车的平均速度为()3、一个质点沿直线Ox方向做加速运动,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4+2t3(m),它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v=6t2(m/s)。
则可知该质点在t =2s时的瞬时速度和t=0到t=2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分别为()(A)8m/s,24m/s (B)12m/s,24m/s(C)24m/s,8m/s (D)24m/s,10m/s【答案】 C4、一辆沿笔直的公路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相距50m的电线杆共用5s时间,它经过第二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m/s,则经过第一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A. 2m/sB. 10m/sC. 2.5m/sD. 5m/s【答案】D 平均度求5、电梯从静止开始匀加速上升了8s,它的速度达到了3m/s,然后以这个速度匀速上升了10s,最后又做匀减速运动上升了4s后停止,试求出这22s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答案】48 平均速度或匀变速运动公式6、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走了12s时,发现还有乘客没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运动至停车,总共历时20s,行进了50m,求汽车的最大速度。
答案:5(平均速度)7、一物体匀加速从A点运动到B点,A点速度为10m/s,加速度为2m/s2,运动时间为2s,则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中间时刻瞬时速度中间位移瞬时速度8、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 t 内的位移为 s ,设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为 v1,这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为 v2,则()A.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B.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C. 无论是匀加速运动还是匀减速运动,v1< v2D. 匀加速运动时,v1< v2,匀减速运动时,v1> v2【答案】 C【解析】【解答】令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则据速度时间关系有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速度位移关系,物体在中间位移处的瞬时速度v2满足以下关系式:;解得:.根据数学关系比较,,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即v=v0时取等于号,故知无论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都满足v1<v2, 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别求出中间时刻和中间位移的瞬时速度,能根据数学关系式比较出两者速度大小是关键.9、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A点时的瞬时速度为v,通过B点时的瞬时速度为7v,则从A到B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为()A. 3vB. 4vC. 5vD. 6v【答案】 B【解析】【解答】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知,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则有:故答案为:B。
运动学实验题训练题教师版
运动学实验专题训练题1.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仔细测量可以避免误差B.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些读数符合有效数字要求()A.1.502 m B.1.6214 m C.12.40 cm D.4.30mm3.如图所示为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B.在运动过程中,质点运动方向发生变化C.前2 s内做加速直线运动D.后2 s内做减速直线运动4.关于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的点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和速度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C.点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D.根据纸带上的点痕可以知道任一时刻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5.在做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后,关于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的长短,三位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越高,通过的电流越强,打点速度就会越快,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就会越短B、手拉纸带速度越大,纸带运动越快,打点速度就会越快,每打两个点所需时间间隔就会越短C、打点计时器每打两个点的时间间隔由电源的频率决定,与电源电压和纸带的速度无关D、电源电压过高或振针与纸带距离过小都会在纸带上打出短线6、(全国卷2)(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
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试中午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天平B.秒表C.刻度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物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错误差的原因:。
【答案】(1)C ;(2)打点计时器与纸带之间存在摩擦。
动量动量定理-教师版
动量动量定理-教师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一质量为m的铁锤,以速度v竖直打在木桩上,经过△t时间而停止,那么在打击时间内,铁锤对木桩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是()A. tt△tB. tt△t C. tt△t+tt D. tt△t−ttC〔@乐陵一中〕解:对铁锤分析可知,其受重力与木桩的作用力;设向下为正方向,那么有:(tt−t)t=0−tt得:t=tt+tt△t;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铁锤对桩的平均冲力为:t=tt+tt△t;应选:C、由题意可知,铁锤的初末动量,由动量定理可求得其对木桩的平均冲力.此题考查动量定理的应用,在应用时要注意先明确正方向,然后才能列动能定理的关系式求解.质量为60kg的建筑工人,不慎从高空跌下,由于弹性安全带的保护,使他悬挂起来,弹性安全带从开始绷直到拉伸至最长的缓冲时间是1.5t,安全带长5m,g取10t/t2,那么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为()A. 500NB. 1000NC. 1200ND. 1400NB〔@乐陵一中〕解:工人下落过程为自由落体运动,安全带被拉直瞬间工人的速度为:t=√2tℎ=√2×10×5=10t/t;取人为研究对象,在人和安全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人受到重力mg和安全带的拉力F,取向上方向为正,由动量定理得:tt−ttt=0−(−tt)所以t=tt+tt0t =600+60×101.5=1000t;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知,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大小为1000N.应选:B安全带被拉直前,工人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运动学公式求出安全带被拉直瞬间工人的速度,设安全带的平均作用力为F,选向上方向为正,由动量定理即可求出安全带对工人的平均拉力,从而得到安全带所受的平均冲力的大小.此题考查动量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动量定理解题时,一定要明确各物理量的方向性.此题也可以对整个过程,运用动量定理求解.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
运动学2(教师版)
绝密★启用前2014-2015学年度???学校8月月考卷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 某人站在楼房阳台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最大高度为5 m ,小球落回到抛出点下方10 m 处,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0 m 、15 mB.20 m 、-10 mC.15 m 、-15 mD.15m 、10m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 物体上升5m ,由下降15m 到达抛出点下方的10m ,路程s=20+45m=65m .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为10m ,方向竖直向下,所以位移x=-10m .故B 正确,A 、C 、D 错误.考点: 路程和位移2.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 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 )【答案】A【解析】打点计时器每打一个点的时间间隔是一定的,所以根据:v=xt,分析相同时间内,那条纸带两点间距离最长即表示速度最大,根据题目中的纸带可以直接比较出A 中ab 两点间速度最大,故答案选A3.一列火车从车站开出后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前5s 通过的路程是150m ,前10s 通过的路程是300m ,前20s 通过的路程是600m ,则这列火车( )试卷第2页,总7页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不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C【解析】只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才是匀速直线运动,要注意概念中的任意的含义,C 对; 4.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 )A. 310s -B. 510s -C. 910s -D. 1510s -【答案】B【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5cm ,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451%0.05510S cm cm m -=⨯==⨯,曝光时间4651010500s t s S v --⨯=== 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位移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B .在某段时间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零,该质点不一定是静止的C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其路程D .在直线运动中,质点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其路程 【答案】A【解析】位移为矢量,为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A 对;6.机场常用传送带为顾客运送行李或货物,在传送带运送货物过程中主要有水平运送和沿斜面运送两种形式,如图所示,a 为水平传送带,b 为倾斜传送带.当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下列几种判断中正确的是A .a 情形中的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B .a 情形中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C .b 情景中的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作用D .b 情形中的物体所受支持力与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C【解析】a 情形中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合力为零,水平方向不受外力,A 对,B 错;B 情形中的物体沿斜面方向所受合力为零,所以物体受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C 对;D 错;7.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 末的速度是6 m/s ,第2 s 末的速度是8 m/s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B .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 2C .物体前两秒的位移是12 mD .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规定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加速度定义式得:物体的加速度2286/2/1v a m s m s t ∆-===∆,根据0v v at=+得,0612/4/v v a tm s m s=-=-⨯=,故B 正确,A 错误;根据公式2012x v t at =+可得物体前两秒的位移是12 m ,C正确;第1s内的位移20114121522x v t at m =+=⨯+⨯⨯=,则平均速度55/1x v m s t ===,故D 错误。
高中必修物理运动学教案
高中必修物理运动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掌握质点、运动参照系、速度、加速度等重要概念;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运动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2. 质点、运动参照系、速度、加速度等重要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运动学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通过引入质点、速度、加速度等概念,激发学生对运动学的兴趣。
2. 授课和讲解(20分钟)
介绍运动学的基本定律和公式,并通过实例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
3. 案例分析(15分钟)
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练习和讨论(15分钟)
组织学生进行练习题,然后进行讨论和答疑,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展示和实验(20分钟)
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或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会速度和加速度对运动的影响。
6. 总结和讨论(10分钟)
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阅读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运动学的应用领域。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实验展示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物理运动学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实例和实验来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运动学预科 9、纸带处理(教师版)
纸带处理1、小明同学在“研究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并取其中的A、B、C、D、E、F、G七个计数点进行研究(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
其中,,,________cm (从图中读取),,。
则打点计时器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m/s2。
(计算结果均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答案】4.10cm(4.09~4.11cm);0.12m/s;0.21m/s22、某同学利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
物块放在桌面上,细绳的一端与物块相连,另一端跨过滑轮挂上钩码。
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面左端,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
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接在物块上。
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物块,物块在钩码的作用下拖着纸带运动。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图中相邻两点间有4个点未画出)。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该同学认为物块的运动为匀加速运动。
回答下列问题:(1)纸带的________(选填“左”或“右”)端与物块相连;(2)在打出C点时物块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保留2位有效数字);(3)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左(2)0.76(3)2.0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所示,为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纸带所标长度单位为cm,计算结果保留2位小数)(1)则打下B点时,纸带的速度v B=________m/s;(2)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a=________m/s2。
【答案】(1)0.88(2)3.504、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等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周期为T=0.02s的交流电源。
物理高中运动学教案
物理高中运动学教案
教学重点:介绍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讲解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动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黑板、笔、课堂练习题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介绍运动学的概念以及与力学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运动学的研究对象
是什么等问题。
二、讲解:
1. 首先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基本概念。
2. 然后讲解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引入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并解释速度和加速
度的概念。
3. 最后介绍曲线运动的概念,讲解曲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
老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运动问题。
学生可以在纸上计算,
然后报告答案。
四、总结:
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化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掌握好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和公式。
五、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习题,加深对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六、反馈:
下节课开头进行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反馈,有哪些不懂的地方,需要老师再次解释。
教学结束。
认识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
认识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运动教科版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案。
而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班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体和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中班的教学工作需要更加重视。
而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则是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教学特点和需求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在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中,教师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特点,因此教学内容需要符合孩子们的实际情况。
在设计教案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认知水平,从而设计出适合他们的运动教学内容。
此外,在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中,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特点。
中班的孩子们通常对运动和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团体游戏和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孩子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从而促进他们的社交发展。
除此之外,在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中,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孩子们自信心的活动和游戏,教师可以帮助孩子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游戏和活动中自主探索,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的来说,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运动教科版教案中班的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让他们在快乐的游戏和活动中健康成长。
第13课 五四运动学历案(教师版)
导读本单元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为主题,有3课内容。
本课为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意义。
五四运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近代反侵略斗争和近代化探索的继续,拉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在这场彻底地反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此,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难点,主要从五四运动的性质、主力、领导阶级和影响四个方面来体现这种转折性。
第13课五四运动课题与课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3课《五四运动》(1课时)。
课标要求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设计意图:依据材料和学情,对本课课程标准分解。
将“知道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分解为:目标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目标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将“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分解为:目标 3.通过阅读教材,分析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培养青年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设计行为动词“通过阅读教材和材料”,使学生学习更有指导性。
评价任务1、完成任务一(检测目标1、2)2、完成任务二(检测目标1)3、完成任务三(检测目标1)4、完成任务四(检测目标1)5、完成任务五(检测目标2)6、完成任务六(检测目标2)7、完成任务七(检测目标2)8、完成任务八(检测目标2)9、完成任务九(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本课教学可以按以下的逻辑顺序进行:“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经过——五四运动爆发的结果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学
3. 蚂蚁离开巢沿直线爬行,它的速度与到蚁巢中心的距离成反比。
当蚂蚁爬到距巢中心l1=1m的A点处时,速度是v1=2cm s⁄。
试求蚂蚁继续由A点爬到距巢中心l2=2m的B点需要多少时间?
−t的图像解
解:此题即可用微积分求解,也可画1
v
4.如图所示,高为h的旗杆顶端有一物P,一男孩在离旗杆底端A距离s处的o 点,欲用弹弓射小石子击中物P。
已知弹弓射出的小石子初速度为v0,问小石子能击中物P的最小v0值为多少?相应的弹射角(弹射方向的夹角)为多大?
5.如图所示,若抛射体的初速度v0已知,图中y=−h,那么抛射体所能达到的最大
水平射程为多少?(此题还可根据包络线解或者将斜抛分解为匀速和自由落体解)
解:不论抛射角是为多大,到达地面的速率v的大小相同。
由能量关
系得到
6.足球运动员在距球门前方s=11m处的罚球点,准确地从球门正中横梁边沿下踢进一球。
横梁边沿离地高度h=2.5m,足球质量为m=0.5kg,空气阻力不计。
求运动员至少做多少功?
7.一斜面体两斜面的倾角分别为θ和φ,如图所示。
一物体从倾角为θ的斜面底角作斜上抛运动。
求为使物体从斜面体的顶角处切过,并若在倾角为φ的斜面底角处,则物体的抛射角α与倾角θ和φ应满足什么关系?(用简单形式写出)。
8.若要使石头在运动过程中始终远离抛石头的人,那么人抛出石头时与地面成的最大角度是多少?
解:如图所示,设投石头的出发点在坐标原点O(即投石人所在位置)石
9. 如图所示,球1和球2均从同一高度水平抛出,起抛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
两球的
水平初速度分别为v 1和v 2(v 1<v 2).球1抛出后刚好能越过位于x p 处的竖直杆的顶端,并若在地面上的R 点,R 点与O 点的距离为R ;球2抛出后落于地面,与地面做弹性碰撞,反弹后刚好也能越过杆顶,并落在同一点R 。
试求:
(1)比值v 1
v 2;
(2)杆的位置x p ; (3)杆的高度h 。
解:
10.迫击炮和目标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它们之间有高为 h 的小山,迫击炮到山顶的水平距离为a,目标到山的距离为b 。
试求为击毁目标, 炮弹必须具有的最小初速度以及发射角。
〖解析〗先讨论当没有山的情况下所有通过目标的轨道。
在图标出与炮弹最小初速度相应的轨道。
大家知道:这条轨道对应发射角α=π
4。
不难确信:位于这条轨道上方或下方的其它
轨道所对应的初速度都要大小这个最小初速度。
因此,如果山位于这条轨道的下方,那么上述解答是符合实际的;也就是这条轨道满足题意。
如果山高出这条轨道,那么上述所求的轨道要穿过山的顶部,我们必须重新来求出新的轨道,问题就在于此。
现在我们来作定量的讨论。
选择坐标系:追击炮位于坐标的原点,x 轴为水平线,y 轴为竖直线。
炮弹的坐标与时间的关系表述如下
11.一盏灯挂在离地面高l2、天花板下面l1处,灯泡突然爆破,所有碎片一同样的速度v朝各个方向飞去。
求碎片落在地板的半径(可以认为碎片与天花板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与地板的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的,碎片碰不到四周的墙)
解:首先假设没有天花板,求这种情况下碎片落在地板上散落点的最大半径
建立坐标系,以悬挂处的灯头位置作为原点(如图所示),碎片与水平面方向成α角飞行,经时间t后落在地板上,则
12.火炮从掩蔽所下向外所发射炮弹,掩蔽所与水平方向成α角,炮位O与掩蔽所顶点P相距l,如图所示。
炮弹发射的初速度为v0,试求炮弹的最远射程。
解:以O点为坐标原点,取平行于掩蔽所方向
为x轴方向,垂直于掩蔽所的方向为y轴方向,如
图所示。
在此坐标系下,炮弹运动在y方向的初速
度和加速度分别为
若炮弹运行轨道与掩蔽所相切,则相切点A的y坐标值为
13.有一个半径为R的刚性圆环竖直地在刚性水平面上做纯滚动,圆环中心以不变速度v0在圆环平面内水平向前运动。
求圆环上与圆心等高的P点的瞬时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
如图所示
14.质点运动的椭圆方程为
x 2a 2+y 2
b 2
=1 试利用物理方法求A (a ,0)和B (0,b )两点的曲率半径,如图所示。
15.狐狸以不变速度 v F 沿着直线AB 奔跑,猎犬以不变的速率v D 追击,其运动方向始终对准狐狸。
某时刻狐狸在F 处,猎犬在D 处,FD ⊥AB ,且FD =L ,如图所示,试求: (1)此时猎犬运动加速度的大小; (2)猎犬追上狐狸的时间。
16.在如图所示的坐标平面xOy 内,原点O处有一质点1,x 轴上坐标为(d,0)的A处有另一质点2。
现在2沿如图夹角为α的直线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b,同时以速a(a>b)始终向着2运动。
求:1、2 相遇时的相遇点P 的坐标。
【解析】由于题中未说明沿直线哪个方向运动,故须讨论.
(1)当速度b向着x轴上方时,以2为参考系,则1的速度,如图所示
17. 有一轮绕定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某一质点自轮心沿着某一根轮辐以匀速v0向轮边运动,如图所示。
试求质点的运动情况。
17. 有一轮绕定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某一质点自轮心沿着某一根轮辐以匀速v0向轮边运动,如图所示。
试求质点的运动情况。
17. 有一轮绕定轴以匀角速度ω转动,某一质点自轮心沿着某一根轮辐以匀速v0向轮边运动,如图所示。
试求质点的运动情况。
【解析】取地面为参考系,质点沿轮辐运动,而轮本身又在
转动,取轮心O 为极点,建立如图所示的极坐标系。
在任
一时刻t,质点径向速度和环向速度分别为
18. 兔子沿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以恒定速率v跑动,在兔子出发的同时,猎狗从圆形轨道圆心O处出发以相同的速率v追求兔子。
在追求过程中,圆心O、猎狗和兔子始终在同一直
线上。
取圆心O 为坐标原点,从O到兔子初始位置为极轴,
建立极坐标系,如图所示。
试求:
(1)推导猎狗的速度vρ,vφ加速度aρ,aφ与猎狗所在位置
参量ρ,φ之间的关系;
(2)确定猎狗运动轨道的极坐标方程,并画出轨道曲线;
(3)分析猎狗能否追上兔子
解析(1)兔子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22.
23.
30.一个半径为R的环(环心为O2)立在水平面内,另一个同样大小的环(环心为O1)以速度v从前一环的旁边经过。
试求当两环心距离为d(2R>d>0)时,两环上部的交点A的运动速度。
两环均很薄,可以认为两环在同一平面内,第二个环是紧贴着第一个环擦过去的。
31.在一个很大的湖岸边(可视湖岸为直线)A 处停放着一只小船,缆绳突然断开,小船被风刮跑,匀速向湖中行驶,其方向与湖岸成角α=15°角。
另有一人在缆绳断开时从自A 点出发,他先沿湖岸走一段后再入水中游泳去追船,已知人在岸上走的速度
v1=4m/s,在水中游泳的速度为v2=2m/s,问此人能否追上小船? 小船能被人追上的最大速度为多少?(此题同学们能想到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