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科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5f77b3e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0.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有趣”、“发现”等词语,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学生分组合作材料。
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有趣的发现,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教师辅导。
3.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2. 深入学习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重点句子。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感悟。
第三课时: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
2. 书写生字词:教师示范,学生跟随书写。
3.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的有趣发现。
第四课时:1. 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
2.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有趣的发现实践活动。
3. 成果展示: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第五课时:1. 复习前四节课的内容。
2. 课文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有趣的发现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分析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3. 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有趣的发现。
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130629ee06eff9aef807f6.png)
课件、树叶、小乌龟、玩具琴、水果、烧杯、筷子。
教学过程
活动名称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体验
课前老师布置任务
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观察植物、动物、生活用品,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二、课中体验
活动一发现真有趣
1、师PPT呈现一组图片。
2、老师一边呈现,一边讲解图片的内容。
3、老师让学生谈谈从这组图片中发现了什么。
5、指导生提出自己心中的疑问,书写自己的“十个为什么”。
1、生小组讨论自己的植物方面,在动物方面,在生活方面的发现。
2、全班交流自己在植物方面、动物方面、生活方面的发现。
3、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筷子折了”的小实验。
4、交流自己在生活方面发现的科学现象。
5、书写自己的十个为什么。进行展示。
活动四小发现,大发明
1、生小组内观察交流。
2、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观察到的现象。
活动三发现大分享
1、让生分小组交流自己在植物方面,动物方面,生活方面的发现。
2、老师让小组全班交流。分别从植物方面,动物方面,生活方面进行交流。师适时评价。
3、师分享自己的发现“筷子折了”的现象,让同学们交流,进行“筷子折了”的小实验。
4、引出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4.有趣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一些科学常识。
2.知道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乐于动手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获得更多的科学小常识的道理。
3.明白好奇、喜欢才是探索不竭动力的源泉,创造才会带来不一样的乐趣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有好奇心,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乐于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带来的乐趣。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e020f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0b.png)
《有趣的发现》教案(一)设计意图和思路:我所执教的《有趣的发现》一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三单元《我们去发现》活动主题一:我发现……的第一课时。
1、设计意图:本节课,所有的活动环节都围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为主线开展。
让所有的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不仅感受到快乐,而且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2、设计思路:一开课,我播放了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爱看、爱唱的《蓝猫淘气三千问》的主题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激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于是,卡通形象蓝猫就作为学生的好朋友出现了。
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想寻找到有趣的发现,就要从认真观察开始。
于是我采用了“比眼力”的游戏导入,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通过游戏,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从潜意识中已经感受到:只要认真观察,就会有有趣的发现。
在活动过程中,我共设计了三个环节,分别是: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观察实物找发现和大自然探秘。
这三个环节,动中有静,动静结合,不仅让学生有充分活动、观察的时间,还有静下心思考、交流的空间。
在“讲讲科学家小时候的故事”这一环节中,主要让学生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观察身边的一些小小的现象开始的。
课前学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亲自动手查阅、课堂上的交流,科学家的故事会给学生以启迪和信心,并能激励他们进一步去研究这些现象。
有了这种意识,就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
我设计了蓝猫送礼物,观察实物这一环节,目的是为了创设一种神秘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发现的欲望。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些花、鱼、乌龟、标本都是学生们生活中常见的,课堂上引入了活物,更能激起学生们观察的兴趣。
学生们将观察到的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可以发现:学生们进一步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并且也从发现中感受到了快乐。
让学生在乐中学就是这节课的主旨。
为了将学生发现的领域进一步拓宽,扩大学生的视野,我于是设计了第三个环节“大自然探秘”。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4课《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4课《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9517fd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f.png)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4课《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趣的发现》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4课的一篇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有趣发现,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思考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课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但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一些道德和法治方面的知识,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4.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交流。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趣味游戏道具和材料。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和话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一些有趣发现。
引导学生边阅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所提出的问题。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趣味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观察、思考和交流。
二年级语文上册 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科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 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65cdf1f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9.png)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发现”等10个生词。
(2)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发现”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词的认识和理解。
2.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3. 学会用“发现”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生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句子结构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完成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包括生词图片、课文动画等。
2. 教学道具:实物、图片等。
3. 学习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4. 分组讨论材料:用于小组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生词:出示生词,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可用游戏、卡片等方式进行。
3. 朗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4. 内容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观察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观察和发现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6. 分享交流:各组汇报观察和发现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分享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用“发现”造句,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七、课堂练习:1. 完成学习任务单:根据课堂所学,完成相关练习。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16.《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 16.《有趣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2db2bf77232f60dccca137.png)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16.《有趣的发现》教案16、有趣的发现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认识12个字,会写10个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
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风。
教学重点:进行词和句的训练。
教学方法:紧扣课文主线“有趣的发现”,以读为主,在读中学习本课。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19 有趣的发现2、解题:“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有趣达尔文小岛昆虫翅膀观察比较因为生存研究重要(2)出示第3自然段,重点指导朗读第二、三、四句。
(3)指名试读课文。
3、范读课文。
三、细读感悟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达尔文是什么时候的人?(2)达尔文是哪个国家的什么人?(3)给“著名”这个词找个近义词。
分析理解。
1、指导复述课文教师指导复述课文的要求。
主要内容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了,不必背诵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
3、学生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
4、指名试复述。
三、认读生字(1)认读生字卡片。
(2)扩词:达岛因存四、指导书写10个字,学习偏旁“舟”五、课堂练习。
1、比一比再组词。
夏()校()容()应()复()较()究()因()2、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逐渐地()有趣的()认真地()著名的()仔细地()重要的()3、据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没有翅膀的昆虫,由于(),就不大可能被刮到海里。
那些翅膀特别大的昆虫,因为()所以()那些翅膀不大昆虫,由于()便逐渐地消失了。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优秀教案(精品)
![最新教科版(六三制)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优秀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ee39ccfce2f0066f53322fd.png)
《有趣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含义。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精读课文,了解达尔文有趣的发现是什么。
2.能照样子写句子,会用“有趣”造句。
教学难点: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预习课文2.电脑光盘、小黑板。
3.每人课前准备一个科学家的小故事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揭题:达尔文生活在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他第一个对生物的进化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推翻了上帝造人的谎言。
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自然选择”即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规律。
他花了二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巨著《物种起源》,对生物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记着他的名字。
你想知道他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
3.播放手机精彩的导学成果。
二、预习完成学生自由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分小组学习:自学字词。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字连词,识记字音字形。
qù zhù ěr kǎo chá fù yīn yān sǐér趣著尔考察复因淹死而bǎi dá wén fǎn jiào cún rónɡ yì yán jiū百达文反较存容易研究2.交流。
(1)指名自由分节读课文,评议。
(2)开火车读字连词。
(3)交流新词词义。
著名考察奇怪容易因为重要三、讲授新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自读,提问:达尔文是谁?(他是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人,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2.什么是“著名”?你能换一个词来代替它吗?(有名。
)3.齐读第一自然段过渡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达尔文的一个小故事。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f792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2a.png)
二年级语文上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有趣的发现——发现周围事物的美好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周围事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享,培养对周围事物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学会发现和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学会发现和欣赏美好。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自己发现美好。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发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欣赏美好。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或者周围的事物,用语言描述出来,明天分享。
第二章:有趣的发现——发现自然界的奇妙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享,培养对自然界的敏感度和探索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学会发现和欣赏自然的奇妙。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学会发现和欣赏自然的奇妙。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自然界的事物,如树叶、花草等,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自然界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让学生自己发现奇妙。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发现,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欣赏自然的奇妙。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去发现4《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去发现4《有趣的发现》教案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9f02bdb1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4.png)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趣的发现”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观察和思考的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有趣的发现”知识点,掌握观察和思考的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测试环节,我会设计一些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通过测试,我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对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我会及时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作业评价:
对于学生的作业,我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在批改作业时,我会仔细查看学生的答案,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我也会注意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如他们的作业质量、字迹工整程度等。
例题二:小红在图书馆发现一本有趣的书,但她不知道是否值得阅读。请你想一想,小红可以怎样做?
答案:小红可以通过阅读书籍的封面、目录和前言,了解书籍的主题和内容。她还可以查阅书籍的评论和评分,了解其他读者的意见。如果有机会,她可以先阅读书籍的一部分,以判断是否值得阅读。
例题三:小华发现家里的电费比平时多了,他想知道原因。请你想一想,小华可以怎样做?
(2)新闻事件:关注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3)科学探索:介绍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科学规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4)道德故事:选取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道德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道德智慧,提高道德素养。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7334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56.png)
《有趣的发现》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学习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如影子、彩虹、浮力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2. 第二章:简单的实验学习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彩虹、浮力实验等。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3. 第三章:探索规律学习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
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第四章:合作交流学习与他人合作进行实验和观察,分享自己的发现。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 第五章:有趣的发现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在观察和实验中发现的有趣现象。
培养学生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2.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索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展示评价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工具。
2. 教学环境:宽敞明亮的教室,方便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的能力。
2. 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验的能力。
3. 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学生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5. 学生展示和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实施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观察现象: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乐趣。
4. 探索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现象背后的规律。
5. 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教案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1004c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62.png)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有趣的发现》教案有趣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喜欢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享受创造带来的乐趣。
2、有好奇心,喜欢提出各种问题,对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有探究的兴趣。
3.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收集民间谚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好奇,对探索自然现象或生活中的问题感兴趣,愿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活动准备1.课件、各种树叶、水果(苹果、香蕉、梨等)、小乌龟等。
2、课前组织学生在大自然、校园中去观察动植物,观察家中生活用品,搜集有关科学家或发明的有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话题,联系生活老师: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学生:春天,春天。
出示课件:让我们一起听唱《春天在哪里》歌曲。
老师:学生们,在听了美妙的音乐后,想一想你发现春天在歌曲和生活经历中发生了什么变化?(二)合作学习,探究方法观察:春天来了,夏天还会远吗?夏天,自然界的许多动物都会唱歌。
你能学他们怎么唱歌吗?给我看课件:小蝉怎么叫?雄蝉依靠发声器发声。
现在我们了解一下蝉的发声器,蝉的胸部有两个圆片叫音盖,音盖的内侧有一层透明的薄膜成辨膜,其时瓣膜发出的声音,音盖把声音扩出去,就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了。
它是怎么吃的?一根长吸管插在树枝上吸干树的汁液。
这是非常有意的思。
老师:我们从小蝉身上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
看来仔细观察真的很重要。
学生们也知道哪些小动物不需要发声。
想一想,然后举手。
板书:有趣的发现观察活动2:让我们深入大自然,亲自观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老师:分组(分为四组),用眼睛看,用小手触摸,用嘴品尝,等等。
互相观察,讨论和交流,并把这个小组发现和观察到的现象写在纸板上。
观察要求:1、把自己的发现读给大家听一听,看谁发现的多。
3、爱护小动物,不要伤害它。
学生将带上实物(树叶、小海龟、水果),并进行观察和讨论。
小组报告和交流。
《有趣的发现》教案15篇
![《有趣的发现》教案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8edcd1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6.png)
《有趣的发现》教案15篇《有趣的发现》教案1设计意图:设计《有趣的发现》这一活动灵感主要来自于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玩找空气的游戏。
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孩子来说非常抽象,所以孩子们在操作的时候也能模仿老师利用杯子在水中玩“找空气”的游戏。
但他们总会好奇的询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空气呀?”对此,教师也觉得对于幼儿来说很难用确切的、易懂的词来形容。
针对这一现象,我反复推敲,在活动中又加入其它有关探索的'环节,通过探索与实验的形式设计了此次活动,帮助孩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活动目标:1、积极参与活动,大胆操作探索,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实验的方法并与他人分享,体验探索的乐趣。
2、探索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纸入水不湿的方法。
3、初步探索杯口朝下扣入水底而纸不湿的方法。
活动准备:饮料瓶、密封袋、塑料袋、海棉、小碗、泡沫纸、杯子……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二、出示纸片,引导幼儿讨论让纸入水不湿的办法,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实验:幼儿探索用多种辅助材料使纸入水不湿的方法。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做实验,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a、充分利用辅助材料让纸入水不湿,方法越多越好。
b、当你第一次实验没有成功,还想试第二次的时候,一定把你的手与材料用毛巾擦干净,以保证第二次实验顺利进行。
c、当倒计时秒表响起的时候,无论实验作品是否成功,带着它回到座位。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巡视观察,倾听幼儿的方法,适当提示,给有困难的幼儿予以帮助。
3、师幼共同讨论,说说你是如何让纸不湿的,用了哪些方法,帮助不成功的幼儿找到原因。
总结:纸入水不湿的原因——密封原理,漂浮原理。
4、观看利用此原理制造的水上工具幻灯片。
三、实验二:提高难度,引导幼儿探索用一个开口的杯子让纸不湿的方法。
1、教师交代实验要求。
只用一只杯子,能不能让纸入水而不湿呢?试试看!2、巡视,适当引导,及时奖励成功的幼儿。
3、请成功的幼儿讲述方法,并演示。
4、教师清晰演示全过程,边演示边小结实验要求:杯子要垂直上下,不能斜,要快、稳、直。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0dee18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75.png)
《有趣的发现》教案设计和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2. 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学习科学探究方法,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3. 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科学规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并总结科学规律。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科学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
2. 学生分组,准备进行小组合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观察与分析:学生观察教师展示的科学现象,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3. 小组合作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与讨论:各小组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全班同学一起讨论,总结科学规律。
5. 课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次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6. 布置作业: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7. 结束语: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小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发现和探索科学现象。
课后反思:在本次课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学生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实验结果的过程中,锻炼了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在小组合作实验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合作能力。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32c0076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89.png)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精选篇一: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是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中第三篇讲读课文。
课文记叙了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XX通过对海洋中一个小岛上昆虫的观察,感悟到只有适应环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
体现了达XX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同时提示了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
全文结构紧凑,逻辑严密,考察分析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既是文章的主线,也是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课文将二者融为一体,在有趣的发现中渗透思想方法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其中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适应自然环境才能生存下来的道理,学习达XX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1.尝试复述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读中贯穿词句训练。
篇二: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什么是“发现”,体现发现过程的乐趣。
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过程与方法:全文依循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按照事情的顺序,抓住“有趣的发现”这条主线,从现象到本质,展示发现的内容和过程揭示这个有趣的发现,对达XX后来的科学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
教学重点、难点难点: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自己在大自然、生活中的有趣发现。
重点:把发现了什么和是怎么发现的说清楚。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夏XX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
(出示达XX像)他是达XX(词语卡片出示)。
对达XX你了解多少呢指名说。
书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介绍他的。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自读、指名读。
)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些什么学生汇报。
《有趣的发现》教案
![《有趣的发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eb88cb9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48.png)
《有趣的发现》教案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家们做出有趣的发现背后的故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1.学生对科学家们做出的有趣发现的理解和探索。
2.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学生对科学家们的发现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
2.学生对发现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准备:1.图书馆、电脑和投影仪。
2.杂志、报纸或网页上的科学发现和相关材料。
3.电脑和打印机。
教学过程:一、热身引入(10分钟)1.学生通过班级讨论方式,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科学家是如何做出有趣的发现的?-你对科学有什么兴趣?2.教师介绍科学家们的有趣发现背后的故事,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二、发现背后的故事(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有趣发现的图片或视频,包括但不限于:-牛顿的苹果误打误撞发现万有引力-居里夫人发现了镭和钋-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低温燃烧让冰熔化-卡尔文森等科学家在南极发现生命的证据2.学生小组合作阅读相关的材料,了解每个发现的背景故事和科学家们的思考过程。
3.学生小组展示他们所了解的发现,并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
三、实际应用分析(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每个发现的实际应用,并讨论其对科技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你认为最有意义的发现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发现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你认为科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他们感兴趣的科学领域(如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2.教师提供相关的材料和资源,鼓励学生团队合作,收集信息和发现新的科学知识。
3.学生团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有趣发现。
五、总结回顾(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和有趣的发现背后的努力。
二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有趣的发现》∣教科版(共12张PPT)
![二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有趣的发现》∣教科版(共1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7c17f4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3a.png)
第二单元 ·第一课
有趣的发现
激趣导入
善于发现的科学家
瓦特发现“壶盖会跳舞”
张衡数星星
为什么淘米水洗过的玩很光亮? 天热的时候小狗总是吐着舌头喘气 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汤圆浮上水面,表明熟了 天热的时候小狗总是吐着舌头喘气 有时候太阳出来了,地面上的冰却没有融化。 瓦特发现“壶盖会跳舞” 你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 汤圆浮上水面,表明熟了 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为什么鸭子在水里游得又快又稳? 瓦特发现“壶盖会跳舞” 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地,在水里却游得又快又稳。 为什么淘米水洗过的玩很光亮? 你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 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 知了个头小小的,叫声却很大
为什么大部分锅、碗、杯都是圆的?
实践作业
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天热的时候小狗总是吐着舌头喘气
天你热还的 知时道候哪小些狗善总于是发吐现着的舌科头学同喘家气的学故事们?回去之后阅读夏洛特•左罗托夫的《风到哪里去了
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
这对样于非 有常趣好的,发当现同,学同们学》有们疑一。问定的想想时知候道想就为一什其定么要。中大声的问出问来。题,向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多多提问。
汤圆浮上水面,表明熟了 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你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 为什么淘米水洗过的玩很光亮? 你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 为什么淘米水洗过的玩很光亮? 你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 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地,在水里却游得又快又稳。 天热的时候小狗总是吐着舌头喘气 天热的时候小狗总是吐着舌头喘气 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地,在水里却游得又快又稳。 你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 对于有趣的发现,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cb1859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1.png)
《有趣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掌握一些常用的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热爱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2)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常用词语和句型。
3. 教学难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生活中有趣的发现。
(2)教师出示课文《有趣的发现》,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句型,帮助学生掌握。
(2)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学生进行口语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
5.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全面覆盖知识、过程、情感三个方面。
2. 教师反思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趣,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师反思课堂讲解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
5. 教师反思课堂练习是否适量,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教师反思课堂小结是否到位,是否能够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朗读课文给家长听,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趣的发现》
《有趣的发现》是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去发现》中的第一课。
本课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积极思考,勇于提问,引起学生对
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从而使学生养成细心观察、
1、了解善于发现的科学家;
2、认识生活中很多有趣现象;
3、知道这些有趣的现象中蕴含的科学常识;
4、让学生从这些发现中感到快乐。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寻找其中有趣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使学生渐渐了解这个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有趣的发现带来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性。
形成爱好探索、善于思考的性格。
【教学重点】
1、使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2、引导学生发现有趣的发现中蕴含的科学常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积极性。
教师:多媒体课件,素材、十万个为什么册子。
学生:写下自己对日常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疑问。
一、激趣导入:
分别讲述张衡、瓦特、李四光小时候善于发现的故事,提问同学们,这些科学家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善于发现的科学家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要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与好奇心,使他们对这些科学家的故事感兴趣,灵活运用多媒体,可以采用放图片,视频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师总结出: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发现都是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开始的,都是从喜欢问为什么开始的。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有趣的发现: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十分有意思。
比如,知了,个头小小的,叫声却很大。
有时候太阳出来了,地面上的冰却没有融化。
小鸭子走路摇摇摆摆地,在水里却游得又快又稳。
生活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愿意和我们分享一下吗?老师今天带来了小红花,看哪个小朋友说的最多说得好?我就奖励他一朵最美丽的花朵,想不想要?
1、同学们积极说平日里的发现。
2、评论,奖励奖励小红花。
3、老师小结:不错,很多同学对身边的事物观察的很仔细,这非常好,同学们的发现十分有趣。
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这样仔细观察。
活动二、生活中的科学:
1、同学们对生活中的事物确实非常了解,其实,这些现象中就包含着很多科学小知识。
所以说,只要多看看,多想想,同学们其实都可能成为科学家。
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其他的小科学?愿不愿意和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发现
2、同学们积极讲述自己的发现。
3、老师总结:同学们真棒,发现很多小知识,生活中,只要多看一看,想一想,我们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事,了解许多科学常识。
活动三、学会提问:
1、老师:对于这些有趣的发现,同学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
这样非常好,当同学们有疑问的时候就一定要大声问出来。
2、带领同学们观看教材P20,《风到哪里去了?》(节选)让同学们思考其中的问题,回忆一下,自己有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问。
活动四、十万个为什么:
1.老师: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许许多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过程,十分有意义。
希望大家不要直接把他抛到脑后。
接下来,老师给同学们分发“十万个为什么”小册子,同学们在产生疑问的时候就把它记录下来,寻求答案。
看看谁记得多。
实践作业:同学们回去之后阅读夏洛特·左罗托夫的《风到哪里去了》。
想想其中的问题,向文中的小男孩一样多多提问。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