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doc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及医务人员防护措施
1、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有明显的标识,进入发热门诊病人戴口罩。
2、严格消毒工作。
(1)空气消毒:
加强通风,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
(2)物体表面消毒:
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各种物体表面2—3次,对于人员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次数。
(3)地面消毒:
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2—3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4)器械物品消毒:
体温计使用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晾干备用。
听诊器、血压计使用后用75%酒精擦拭消毒。
(5)呕吐物、分泌物使用含氯消毒剂(1份+12份污物,混匀,消毒2小时)
(6)疑似病人或“非典”病人转送定点医院后,发热门诊立即进行终末消毒。
(7)终末消毒处理:
①空气采用开窗通风的方式,每日至少两次,每次不得少于30分钟。
②物体表面和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或拖地。
③用后的医疗用品用前述方法消毒。
3、医护人员防护措施:
(1)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防护服)、戴工作帽和医用防护口罩(必要时戴N95口罩),口罩必需保证每4小时更换一次。
(2)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每次接触病人前后进行手卫生,手消毒可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2 】轨制 1.严厉履行肠道门诊隔离轨制,肠道门诊的干净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载.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讨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厉履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配等洗消毒举措措施,检讨每一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卫生.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办法消毒).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干净消毒每日2次(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有污染时实时消毒.5.地面每日干净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感化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感化30分钟,冲洗后备用.7.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增强空气流畅,并依据气象前提合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装备,增强通风.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形下,可应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8.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如有四周情形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厉消毒.9.检讨疑似霍乱患者后,改换隔离衣和床单.用1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患者吐逆物.渗出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感化30分钟,冲洗后备用.10.医疗废料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料治理条例》处理.发烧门诊消毒轨制(一)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增强空气流畅,并依据气象前提合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装备,增强通风.(2)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二)物体表面.地面的干净和消毒1.干净的一般请求包括:(1)进行湿式干净,动作轻柔.(2)所有干净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该保持湿润.(3)干净工作应该区分干净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湿擦各类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应用,实时改换.(4)工作人员进行干净工作时,应该分区穿戴防护用品.(5)工作完毕后,应该实时干净和消毒工作器具.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办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用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每日2次.(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应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湿润后备用.(四)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按照国度相干划定进行常规处理.(五)患者应用物品的消毒:原则上尽量应用一次性医疗用品.1.患者应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按期改换,被血液.体液.渗出物.渗出物等污染后实时改换.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袋封扎,标记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患者应用物品与医务人员应用物品应该离开清洗.消毒.2.呼吸治疗装配在应用前应达到高程度消毒,螺纹管尽可能应用一次性应用物品;若反复应用,用后应该立刻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送消毒供给中间处置.氧气湿化瓶应该每24小时进行改换,应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 30 分钟,送消毒供给中间处置..呼吸机主机表面干净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3.接触患者的周详仪器装备,装备表面应用70%乙醇擦拭消毒每日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4.患者应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湿润保存.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应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应用一次性压舌板.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6.患者应用后的痰杯,应该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 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痰杯应用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料处理.7.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办法即可.(六)患者渗出物.渗出物.吐逆物的处理患者渗出物.渗出物.吐逆物等应该应用专用容器盛放,实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的原则为:患者渗出物.渗出物.吐逆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恰当增长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七)终末消毒人沾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逝世亡后,患者房间的情形和应用的物品应该进行终末消毒.消毒办法是:1.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氧乙酸7 ml/m3(即纯过氧乙酸1g/ m3)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应用.2.物体表面和地面:干净后,应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感化15-30分钟.3.患者应用物品的消毒,按照(五)的请求进行.。
(完整word)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根据发热病人的门诊量,配备足够的体温表和一次性压舌板,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特殊病原体(EV71)对醇类消毒剂不敏感,选择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二、空气:采用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每日消毒2次,每次1小时。
三、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污染时及时处理,拖布应分室使用,且有标识。
四、物体表面:桌、椅、柜、门(门把手)、窗、病历夹、医用仪器设备(有特殊要求的除外)等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措施消毒,每日2次,污染时随时擦拭,抹布应分室使用,且有标识.
五、发热门诊或隔离留观室病区按需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2000mg/L含氯消毒液,用作粪便等排泄物随时消毒,作用2小时。
消毒后的排泄物可倒入卫生间。
如所处区域污水进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则无需初步消毒,可直接倒入卫生间;粪便等排泄物污染地面时,漂白粉覆盖,作用60分钟后处理.
六、留观病人使用的被褥、衣服、戴口罩等要定时消毒,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便器、浴盆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七、治疗器具使用前应当进行灭菌或高水平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重复使用的各种管道应当在使用后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然后进行灭菌处理.
八、诊室、隔离留观室备单独的听诊器、血压表、体温计等物品,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九、医疗废物按照《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1
十、所有消毒事项按照规范要求做好消毒记录。
(备注:医院发热门诊上墙)
2。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执行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发热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二、发热门诊出入口设置浸有2000mg/L含氯消毒剂的脚垫,不定时补充喷洒消毒液,保持脚垫湿润。
三、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地面要湿式拖扫,定时用浓度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物体表面用相同剂量的制剂擦拭,如桌子、床头柜、门把手等;根据污染程度不同,对隔离留观室、患者就诊室进行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雾。
四、空气消毒:
1、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1小时,照射期间关闭窗户。
2、用有效氯1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用量为20~30ml/m3,作用30分钟,每日1次,消毒时密闭门窗,室内无人,喷雾完毕作用时间充分方可开窗通风。
五、使用后的口罩、帽子、工作服、隔离衣等分别采用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重复使用的口罩、帽子用高压灭菌处理,一次性物品统一焚烧。
六、病人使用物品的消毒:
1、体温计、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后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或75%酒精擦拭消毒。
2、留观病人使用的被服、口罩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所产生的垃圾用黄色垃圾袋及时处理,便器、浴盆的消毒用有效氯500~2500mg/L 的含氯消毒液浸泡30~60分钟。
七、患者接触的所有物品均采用传染病消毒隔离标准进行终末处理。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发热门诊应单独设立,布局合理,诊室应通风良好。
工作人员应从医务人员通道进出,发热病员应从发热门诊专用通道进出,各通道的门应关闭,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严格区分开。
2.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须穿工作服,戴一次性帽子、外科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鞋套;离开时应脱掉工作服、一次性帽子、外科口罩和手套等,必须进行彻底清洁。
3.诊疗室、观察室、治疗室内空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定期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次,做好记录。
4.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进行治疗操作前后、诊治每一个病人后,处置垃圾、痰液、排泄物后等均应进行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5.诊疗室、观察室内地面、桌、椅、门把手及墙壁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擦试或喷洒消毒一次,各区域拖把、抹布专用,用后要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凉干。
6.痰液、排泄物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小时后,再倒入专用厕所,痰盂、污物桶需加盖。
7.体温计使用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血压计、听诊器一用一消毒。
8.病人生活垃圾视为感染性废物,清洁工每日将垃圾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运送,外面贴上标签,并注明“感染性废物、科室和时间”等,再由医疗废物暂存间收集并做好记录。
病员的床单、被套、枕套、衣、裤等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运送,外面贴上标签,并注明“传染性废物、科室和时间”等,再送至洗衣房消毒、清洗。
9.科室建立病人消毒隔离实施记录本。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标准版)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肠道门诊应做到“四固定”(诊室、人员、时间、器械固定)“六分开”(挂号、侯诊、取药、病历、采血及化验、注射与普通门诊分开)。
2.候诊室、诊室每日湿式清扫二次,通风换气二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试诊椅、桌面一次。
3.病人应按指定的诊室就诊,不得串门,以免交叉感染。
4.接诊时医生一般应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接诊完毕,应洗手并手卫生消毒。
5.挂号处肠道病人不得乱挂号,应到指定肠道门诊看。
6.病人用后的体温表先浸泡在2000mg/L含氯消毒剂约30分钟,然后清水冲净放入带盖的75%酒精盘内备用。
7.诊室内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并做好日常监测记录。
8.定时清点急救箱内药品,无菌注射器,不得发生过期的药品与注射器。
9.墩布专用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冲洗干净悬挂备用。
10.听诊器、血压计,每日用后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袖带用紫外线灯照射1小时。
11.接诊不同病种应更换隔离衣,诊治完毕后,接诊间应彻底消毒,对护送病人的工具亦应消毒后方可使用。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腹泻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在工作时间内应衣帽整洁。
操作时必须戴工作帽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2、对腹泻病人应进行预检分诊,按常规隔离。
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3、使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器械、卫生用品和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灭菌要求。
凡接触皮肤、粘膜的器械和用品必须达到消毒要求。
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5、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缸(盘)、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6、门诊室和观察室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物品定期消毒,均作好消毒记录。
传染病人出院、转院应对病人所经过的场所进行终末消毒。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每日对室内环境和物品进行一次消毒,5‰过氧乙酸浸泡专用擦布
擦拭诊桌、窗台、候诊椅等,并用紫外线照射60分钟。
二、体温表用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后冲洗擦干保存,消毒液每日
更换一次,进入观察室的腹泻病人一律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注射器、针头、肛管等)经消毒浸泡后送焚烧炉焚烧或毁形。
三、腹泻病人床单等布制品使用后,用0.1‰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
然
后送洗衣房清洗。
四、腹泻病人一律使用肠道专用厕所,每次使用后立即用漂白粉消毒。
五、医务人员每日下班及护理、检查、治疗病人后,用消毒水泡手1-2
分钟后流水冲洗。
肠道门诊工作制度
一、腹泻病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药房以及专用厕所,配备专
(兼)职医、护、检人员。
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等。
二、腹泻病人就诊时,必须按照肠道传染病专用登记本项目详细登
记,不得漏项,住址要填到最小单位。
三、坚持逢泻必检,一律使用一次性肛管或棉拭子采集大便,做霍
乱、痢疾“双培养”,培养率必须100%。
四、水泻严重患者一律进行严密观察治疗。
五、发现甲、乙类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时限上报疫情,
每旬将腹泻就诊人数及培养情况报县疾病控制中心。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一、目的为保证肠道门诊医疗环境安全,有效保障消毒隔离工作的落实执行。
二、范围适用于肠道门诊。
三、内容(一)一般清洁要求1.每日湿式清洁物体表面湿式拖地面1—2次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保持干燥。
(二)物体表面和地面的消毒1.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及时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后再进行拖擦。
2.物体表面每日用2000/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地面用2000g/L的含氯消毒液每日消毒2次。
3.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体温表用75%的酒精擦拭或浸泡。
(三)手的清洁于消毒1.每接诊一个病人后应严格洗手与手消毒。
2.接触被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可能污染的物品后,须进行手清洁与消毒。
3.必要时戴手套。
(四)空气消毒1.坚持每日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新鲜。
2.每日紫外线照射40-60分钟(并做好记录),每周酒精擦拭灯管一次保持无尘。
每季度空气培养一次并有记录。
(五)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械、用品等均应立即清洗消毒,出院、转院、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六)工作人员按规定着装:穿工作服、戴工作帽、戴口罩,必要时穿隔离衣。
(七)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发放口罩。
(八)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不同病种分室收治,同一间病房内不准有两种不同病种的病人。
疑似病人具有高度传染性或毒力强的菌株所致的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九)每季度对感染性疾病科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消毒液进行监测。
报告单存档。
(十)严格陪护、探视制度管理,一般不设陪护、探视。
必须时,应由床位医师签“同意”意见。
陪客、探视应穿一次性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戴口罩、手套等。
(十一)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置双层黄色塑料袋中,进行有效封口后专人密闭运送。
严格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1一.肠道门诊要做到专人、专室,专用医疗器械、专用厕所,有专用的.治疗观察室。
二.肠道门诊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自觉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漏报、不迟报。
三.要做到“逢泻必采”,样品合格。
就诊病人要逐个登记,写明家庭详细地址等,上下班要与值班医师认真做好交接班。
四.肠道门诊采得的样品要有专人及时送检,检验科对送检样品要验收签字。
五.工作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上班必须穿隔离衣,戴口罩和工作帽,诊治病人后必须严格洗手或手消毒。
六.肠道门诊室每天要进行一次彻底清扫和消毒。
七.肠道门诊如发现霍乱病人或疑似霍乱病人时应立即隔离,并报告防保科及院领导,共同做好有关工作。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21、设置相对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有明显标志。
清洁工具严格分区使用。
2、工作人员及清洁物品由清洁路线出入,患者及污染物品由污染路线出入。
3、工作人员进入污染区必须穿隔离衣、裤、鞋,戴帽子、口罩;离开污染区应脱去隔离衣,消毒双手。
隔离衣按要求挂放,隔离衣、裤每天更换一次,隔离鞋每周清洗一次,口罩每班更换,遇污染时随时更换。
4、留观病人应单间隔离,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所需的物品、药品、治疗、饮食等均送至床旁。
原则上禁止陪伴及探视,特殊情况经医生或护士长决定。
5、留观室的医疗器械及用物未经消毒不得放入治疗室、办公室或携带外出;病历本、医嘱本不可带入病室,出院病历消毒后方可送出病区。
6、室内空气每日定时消毒二次;地面、桌椅、门拉手等生活、办公用具和医用仪器表面每日消毒一次;留观室门口备出入口垫,每日用消毒液浸湿,每周清洗消毒一次。
7、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及剩余饭菜必须先倒入备有漂白粉的容器内按漂白粉与其1:5的.比例放置2小时,方可倒入厕所。
其它的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装入双层黄色废物袋物并密封,由医疗废物专人上门收集统一焚烧。
8、确诊为传染病患者按传染病消毒隔离有关要求执行。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穿戴隔离衣、帽,在接触病人前清洁双手,接触病人后用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溶液擦洗2分钟,或用其他消毒液进行消毒。
2、治疗车、治疗台、床头柜、桌椅、门拉手、地面每天用0.5%过氧乙酸或0.05%含氯消毒液或其他高效消毒液喷雾、擦拭,污染时及时消毒、污染严重时消毒液的浓度应加大。
3、病人饮食用具必须浸入水中煮沸消毒30分钟或浸泡在0.5%过氧乙酸或0.05%含氯消毒液中,加盖浸泡30分钟。
4、肠道门诊及留观室门口必须备用有保湿消毒垫,留观室内要准备多个便盆或痰盂轮转消毒使用。
消毒方法:用1%含氯消毒液或10%漂白粉澄清浸泡2小时,用清水彻底冲刷后备用。
5、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应采用1:100消毒灵或其他高效消毒处理,布类、棉织品等污染物及医务人员隔离衣、帽必须煮沸或用0.05%氯胺溶液浸泡30分钟。
6、厕所用1%含氯消毒液喷洒作用30分钟,并用杀虫剂灭蝇。
7、病人尸体表面用0.5%过氧乙酸喷雾,口、鼻、肛门、阴道等处用浸有0.5%过氧乙酸棉球堵塞后尽快火化,运输工具必须消毒。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发热门诊是医院防控传染性疾病的重要防线,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特制定以下发热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一、布局与分区1、发热门诊应独立设置,远离其他门诊和住院区域,设有明显的标识和引导路线。
2、发热门诊内应严格划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并设立缓冲区。
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更衣室、休息室等;潜在污染区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等;污染区包括患者的候诊区、诊室、留观室、检验室、放射室等。
3、各区域之间应设置物理屏障,如隔断、门窗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二、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技能。
医务人员进入发热门诊工作时,应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隔离衣、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等。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清洁或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后等均应洗手或手消毒。
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离岗休息。
2、患者及陪护人员发热患者应佩戴口罩,在指定区域候诊,避免随意走动。
患者就诊时应一人一诊室,避免交叉感染。
原则上不允许陪护,特殊情况需要陪护的,陪护人员应佩戴口罩,并严格遵守发热门诊的管理规定。
三、环境消毒1、空气消毒发热门诊内应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每天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当通风条件不良时,可采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空气消毒机消毒。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不少于 1 小时,空气消毒机消毒应按照设备说明书操作。
2、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发热门诊内的地面、墙壁、门窗、桌椅、诊疗设备等物体表面应每天进行清洁和消毒。
地面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500mg/L)湿式拖地,每天 2-3 次;物体表面可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 500mg/L)擦拭消毒,每天 2-3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道门诊消毒制度
1、严格执行肠道门诊隔离制度,肠道门诊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2、肠道门诊医务人员工作是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检查和护理病人时须戴口罩。
3、肠道门诊医务人员接诊处理完病人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诊室内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装置等洗消毒设施,检查每一患者前后都必须进行手卫生。
4、诊疗器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听诊器、血压计等用品专室专用,用后消毒(如用75%酒精擦拭等方法消毒)。
体温表用后清洗,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诊疗桌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消毒每日2次(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抹布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洗后晾干备用),有污染时及时消毒。
5、地面每日清洁消毒(如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拖地一次,其余无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扫;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物时,先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擦拭后,再湿式清扫。
拖把用后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后备用)。
6、便器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7、空气消毒: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在诊室通风不良的情况下,可使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8、对病人的污水、污物经二次消毒后排放。
若有周围环境或物品被污染,均必须严格消毒。
9、检查疑似霍乱患者后,更换隔离衣和床单。
用1500mg /L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诊室的桌椅、门把手、门窗、诊查床及诊疗器械,并浸泡被污染物品1小时。
患者呕吐物、排泄物,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放置2小时倒入下水道。
便器、痰盂可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30分钟,冲洗后备用。
10、医疗废物用黄色垃圾袋双层闭封包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处理。
发热门诊消毒制度
(一)空气消毒
(1)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必要时安装通风设备,加强通风。
(2)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次,每次1小时。
(二)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和消毒
1.清洁的一般要求包括:
(1)进行湿式清洁,动作轻柔。
(2)所有清洁后的物体表面、地面应当保持干燥。
(3)清洁工作应当区分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逐区进行。
湿擦各种物体表面,湿拖地面;抹布、拖把要分区使用,及时更换。
(4)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工作时,应当分区穿戴防护用品。
(5)工作完毕后,应当及时清洁和消毒工作用具。
2.物品表面和地面的消毒按照常规的消毒方法,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每日2次。
(三)防护用品的清洗与消毒
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可以使用250mg /L—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或者75%的乙醇浸泡30 分钟后,清洗干燥后备用。
(四)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常规处理。
(五)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原则上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1.患者使用的床单、被罩等物品每周定期更换,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污染后及时更换。
用后的上述物品用双层袋封扎,标记后送洗衣房,清洗消毒。
患者使用物品与医务人员使用物品应当分开清洗、消毒。
2.呼吸治疗装置在使用前应达到高水平消毒,螺纹管尽可能使用一次性使用物品;若重复使用,用后应当立即用500mg /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 分钟后,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氧气湿化瓶应当每24小时进行更换,使用后的湿化瓶浸泡于500 mg /L含氯消毒剂中30 分钟,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置。
呼吸机主机表面清洁后,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每日2次。
3.接触患者的精密仪器设备,设备表面使用70%乙醇擦拭消毒每日2遍,或整机用环氧乙烷气体消毒。
4.患者使用后的体温计,浸泡于75%乙醇浸泡30 分钟,或者浸泡于0.2%过氧乙酸中10 分钟后,干燥保存。
血压计、听诊器等,每次使用前、后用75%乙醇擦拭消毒。
压舌板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使用一次性压舌板。
5.氧气瓶在移出隔离病房、隔离病区前,用500 mg /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外表面。
6.患者使用后的痰杯,应当按照1:1 比例向杯中注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处理痰液60 分钟,然后将痰液倒入厕所。
痰杯使用一次性痰杯,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7.患者复用的餐饮具,采用常规消毒方法即可。
(六)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的处理
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应当使用专用容器盛放,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处理的原则为:患者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可直接入污水池,适当增加污水处理消毒剂的投药量,保证污水处理的余氯含量大于6.5ml/L。
(七)终末消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患者房间的环境和使用的物品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消毒方法是:
1.空气消毒:空气消毒机对空气消毒,也可以用15% 过氧乙酸7 ml/m3(即纯过氧乙酸1g/ m3)熏蒸进行消毒;消毒完毕充分通风后方可使用。
2.物体表面和地面:清洁后,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拖地,作用15-30分钟。
3.患者使用物品的消毒,按照(五)的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