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人格在感悟中升华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的人格在感悟中升华
摘要:“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如果我们把自己的教育意志强加给学生,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反感。

所以,让学生学会自觉的接受教育或自主的进行自我教育很重要。

本文尝试从促进学生感悟的角度,探讨如何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着重提出了道德教育中感悟的原理和相应的实施办法。

关键词:人格感悟道德教育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很爱耍脾气,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发火。

为此,他的父亲给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每次发脾气时,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枚钉子。

小男孩答应了。

有一天,小男孩很高兴的告诉父亲说,他现在钉得钉子越来越少了。

他父亲没有说话,却把他带到篱笆前,把钉子一枚枚拔掉。

在一排排密密麻麻、深深浅浅的小窟窿前,父亲语重心长的说:“虽然我们把钉子拔掉了,但篱笆上的这些小窟窿将永远留在了上面。

就像你每次发脾气,即使事后向别人道歉,但它所带来的创伤仍会永久的印在他人的心中。


面对孩子的坏习惯,这位父亲没有直面批评,而是选择了一个有趣而又浅显易懂的活动,让小男孩亲自去经历,让他在活动过程中自己去寻求答案。

我想,小男孩一定会牢记这段经历,铭记这个教训。

这个动人的故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警示,这就是要用爱的甘泉去浇灌孩子稚嫩的心灵,以积极的态度去引导学生,使其体味呵护,享受爱意;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其在过程中
学会体验,从而感悟体味到深刻的要义;不要总是严厉的责备和训斥孩子,即使他们犯了错误也一样。

一、关注道德教育
我国是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在为辉煌的历史文明而自豪,在为悠远的道德传统而欣喜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在学校中,诸如乱涂乱画、乱倒饭菜、污损图书等现象
造成道德教育置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社会环境上,各种社会问题、各种消极甚至腐朽的思想容易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威胁;在教育方法上,片面强调“说教”和“训练”,重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和内化;在教育形式上,我们的许多教育活动还存在着摆样子之类的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在培养目标上,主观的提高了社会规范的要求,忽视了学生自身道德发展的规律和需求。

总之,传统的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很大程度上脱离了社会发展和中小学生成长的实际,显然难以奏效。

二、关注道德感悟
道德教育的内涵在于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铸造人们的道德人格,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其目的在于在整个社会范围形成普遍的、完善的道德人格。

如何把外在的教育影响,变成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关键。

郭思乐说“道德教育需要依靠人的
感悟。

我们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在读书中去感悟人间的美丽,成为他们的德行的基础和内核。

在生本教育中很少限制、很少说教,就只是引导他们观察、活动、阅读,思考,儿童们从中自己感悟了,这就成为他们头脑中最稳定的精神财富。

很显然,这样产生的感悟,会滋养他们的心田,成为他们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学校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帮助他们实现道德内化。

学校教师是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因而,必须按照一定社会的教育要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然而,道德教育过程不是单向传递思想道德规范的过程,而是教育者与学生思想情感交流的双向活动过程。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在接受某一思想道德教育以前,已接受了社会、家庭成员的某种影响,积累了一些道德经验,因而学生具有能动的、积极的反作用,能改造外在的教育影响。

广大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内心潜在的道德资源,积极进行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他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发展。

如果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所给予学生的教育影响和学生自身的思想状况相一致,就容易引起学生感悟与共鸣,从而,认同与接纳相应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

反之就会产生漠不关心的心理或逆反的心理,就会对教育采取排斥和拒绝的态度,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榜样激励感悟
发挥教师道德情感的感染力,是促进学生道德内化的又一途径。

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这职业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是“为人师表”的神圣职业,“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道德形成的重要影响源,学生的身心正处在发展过程中,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易受成人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具有良好师德修养的中学教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以身立教”的奉献精神,言行一致的表率行为去感化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

教师道德行为的感染,对学生实现道德内化起了一定的促进的作用,也为他们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人格是人的内心信念、精神境界和意志品德的外部形象,是通过人的日常行为表现出来的道德范畴。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正是要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健康人格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几个方面的基本道德教育,把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即所谓的道德内化。

通俗地说,就是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让学生把德育的要求入耳、入脑、入心,从而变成自己的行动。

参考文献:
[1]钱昭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从基础道德的养成抓起[j].无锡文明网
[2]朱少华.促进道德内化,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江都市丁沟中学
[3]沈娅梅.主体性德育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4]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5]吴佩杰.增强中小学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班主任之友2000年第6期
[6]蔡宁峰.有关道德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