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rfid实训报告
rfid实训报告一、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传感器实现信息的读取和写入。
本报告旨在总结与分析团队在RFID实训课程中的学习成果,详细介绍实训过程、所使用的设备与软件,以及所获得的实验结果和结论。
二、实训过程1. 实训目标及准备工作在开始实训之前,团队明确了实训的目标和预期结果。
同时,我们对所需设备和软件进行了调研和采购,确保一切准备工作就绪。
2. 实验一:RFID工作原理及硬件配置在这一实验中,我们详细学习了RFID工作原理,并了解不同类型的RFID标签和阅读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如何配置RFID硬件。
3. 实验二:RFID标签编程本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编程软件对RFID标签进行编程,并实现标签读写功能。
通过编程,我们能够为每个标签分配唯一的序列号和数据。
4. 实验三:RFID应用与案例研究这一实验环节中,我们研究了RFID技术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如供应链管理、物流跟踪等。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实际应用。
5. 实验四:RFID系统性能测试在这一实验中,我们测试了RFID系统的性能,包括读取距离、标签识别速度和抗干扰能力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结论,并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6. 实验五:RFID系统集成在最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搭建了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
我们实施了系统集成并进行了一系列测试,以验证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一的结果分析通过对RFID工作原理和硬件配置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 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正确配置硬件设备。
2. 实验二的结果分析在RFID标签编程实验中,我们成功实现了对标签的编程和数据读写功能。
这使得标签能够存储和传输特定的信息,提供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RFID实验
RFID实验
3
通信原理实验部分
3.1 RFID系统的调制与解调 3.1.1 RFID系统的调制方式
RFID系统通常采用数字调制方式传送信息,用数 字调制信号(包括数字基带信号和已调脉冲)对高频载 波进行调制。已调脉冲包括NRZ码的FSK、PSK 调制 波和副载波调制信号,数字基带信号包括曼彻斯特码、 密勒码、修正密勒码信号等,这些信号包含了要传送的 信息。 RFID系统中采用较多的是ASK调制方式。
C18 12P
ZD1
G1 13.56MHz C5 22P RP1 C13 20K 0.01
RP2 100Ω R3 75Ω
C8 0.1μ Fμ
ZD2 b
ZD4
10μ F
⑦
D1 1N60 C14 0.01
⑥
R6 1K L3 200μ H C11 0.01μF
R5 10K
U2 LM358 7 3 4 1
R4 1K
电感耦合方式的射频载波频率(称为工作频率)为 13.56MHz(波长λ为22.1m)和小于135KHz(波长λ为 2400m)的频段。本实验系统采用13.56MHz电感耦合方 式。因为使用频率范围内的波长比阅读器天线和应答器 之间的距离大很多倍,所以应答器到天线的电磁场可以 作为简单的交变磁场来对待,如图2-11所示。
(3)输出谐振回路:
为了不失真地放大信号,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器的负载必 须是LC谐振回路。图中的 C9、C10与L2组成输出谐振 回路,即选频回路。这里采用的是LC串联谐振回路。 因为LC串联谐振回路谐振元件上的电压是输入电压的Q 倍,采用LC串联谐振回路的目的,是为了在输出天线 L2上得到较高的高频信号电压,以取得好的能量传输 效果。
负载调制实现数据传输的过程
rfid实验报告 (2)
RFID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2016– 2017学年第二学期级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名称RFID原理与应用学号姓名指导教师王超梁2017年月日实验一RFID通信系统编解码与调制解调仿真一、实验目得射频识别技术就是一种通过高频电磁破实现物体识别得无线电技术,一个完整得射频识别系统由射频识别阅读器,射频识别标签与射频识别软件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工作频段得不同,RFID系统编解码方式、调制解调方式不同,不同得编解码与调制解调方式可以提高RF ID系统得通信效率,分析与设计RFID系统中不同编解码算法与调制解调方式具有很强得实用性。
分析RFID系统不同编解码算法与调制解调方式,并进行仿真,比较不同编解码算法与调制方式对波形得影响,同时对现有算法进行优化与改进,从而提高RFID系统得效率。
二、实验内容1、RFID实验箱各模块得划分与作用;2。
RFID电子标签各种编解码算法得仿真;3、RFID电子标签调制解调得仿真;4。
记录并截图电子标签各编解码算法与调制解调得波形。
三、预备知识了解RFID得通信模型与原理;了解调制解调与编解码算法及波形;了解RFI实验箱各模块得功能;了解RFID系统得组成与各部分得作用。
四、实验设备1、硬件环境配置计算机:Intel(R) Pentium(R)及以上;内存:1GB及以上;实验设备:韩柏电子RFID实验箱一套;2。
软件环境配置操作系统:Microsoft Windows 7ProfessionalService Pack 1;RFID开发环境:A VR Studio,Miniscope。
五、实验分析1.采用Manchester编码方式,对编码数据与解码数据波形得对比。
2.采用AM调制方式(AM/FM/PM),对数据ASK调制与解调波形得对比、六、遇到得问题及解决方法问题:RFID技术使用ASKFSK PSK数字调制方法,其她得数字调制方法为什么不适用方法:1、数字调制解调技术主要有ASK、FSK、PSK与QAM几大类、2。
(完整word)实验11 NFC通信实验-V20170317
实验11 NFC通信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了解NFC近场通信原理和过程;学习PN532的使用;2.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6号NFC节点;软件:STC下载软件STC_ISP,RFID实验箱管理软件;芯片手册:配套光盘\附件\芯片手册\PN532用户手册3.实验原理3。
1 NFC简介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
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3.9英吋)内,交换数据。
这个技术由免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演变而来,由飞利浦公司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 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 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3.2 工作模式1。
卡模式(Card emulation):这个模式其实就是相当于一张采用RFID技术的IC卡(个人理解).可以替代现在大量的IC卡(包括信用卡)场合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
此种方式下,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 RF 域来供电,即便是寄主设备(如手机)没电也可以工作.2。
点对点模式(P2P mode):这个模式和红外线差不多,可用于数据交换,只是传输距离比较短,传输创建速度快很多,传输速度也快些,功耗低(蓝牙也类似)。
将两个具备 NFC 功能的设备链接,能实现数据点对点传输,如下载音乐,交换图片或者同步设备地址薄。
因此通过NFC,多个设备如数字相机,PDA,计算机,手机之间,都可以交换资料或者服务。
3。
读卡器模式(Reader/writer mode):作为非接触读卡器使用,比如从海报或者展览信息电子标签上读取相关信息。
本实验介绍点对点通信模式的应用。
3.3 指令帧格式3.3.1 Normal information frame:正常信息数据帧格式3.3。
2 Extended information frame:扩展信息数据帧格式3.3.3 ACK frame:应答数据帧格式3。
HFRFID实验手册
1、HF RFID基础实验1.1、读ISO15693标签UID号、读/写/锁定数据块命令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了解 RFID 的基本原理,熟悉 ISO15693标签的基本特征以及协议规范,理解并掌握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基本概念。
通过使用开发系统的TI-TRF7960开发系统理解本节所用的的命令操作以及通讯机制。
实验设备TI TRF7960读卡器一个、USB 连接线一条、电脑一台、HF RFID实验上位机软件、ISO156963 标签若干张实验知识预备及原理缩略语AFI(application family identifier)应用族识别符,应用的卡预选准则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DSFID(data storage format identifier)数据储存格式标识符EOF (end of frame)帧结束LSB(least significant bit)最低有效位MSB(most significant bit)最高有效位RFU(reserved for future use0)留作将来ISO/IEC 使用SOF (start of frame)帧的起始UID (unique identifier)唯一标识符VCD(vicinity coupling device)附近式耦合设备VICC(vicinity integrated circuit card)附近式卡理解Ti_RF7960 硬件连接原理框图将迷你USB线缆直接连入读卡器和电脑即可。
HF RFID读卡器MiniUSB电脑USB口数据速率和数据编码数据编码采用脉冲位置调制,VICC应能够支持两种数据编码模式。
VCD决定选择哪一种模式,并在帧起始(SOF)时给与VICC指示。
(1)数据编码模式:256取1一个单字节的值可以由一个暂停的位置表示。
在256/fC(约18.88μs)的连续时间内256 取 1 的暂停决定了字节的值。
射频技术RFID实验报告_wen
射频技术RFID实验报告_wen
实验目的:
1.了解射频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掌握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3.了解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实验仪器:
1.RFID读写器
2.RFID标签
3.电脑
实验步骤:
1.连接RFID读写器和电脑。
2.将RFID标签粘贴在物体上。
3.打开电脑上的RFID读写器软件。
4.将RFID读写器接近RFID标签,并点击软件上的“读取”按钮。
5.观察软件界面上显示的RFID标签的信息,包括标签的唯一识别码(UID)和存储的数据。
6.尝试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并重新读取该标签的信息。
实验结果和分析: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读取了RFID标签的信息,包括其唯一识别码和存储的数据。
当我们尝试向RFID标签写入数据时,我们也可以成功地将数据写入标签中,并在之后重新读取该标签的信息时看到写入的数据。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射频技术(RFID)的基本原理
和应用,并掌握了射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
我们还了解了RFID标签的工作原理和数据传输方式。
RFID技术在物流、仓储管理、库存控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RFID实验报告引言: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追踪。
在现代社会中,RFID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供应链管理、智能交通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次RFID实验的设计、过程和结果,并探讨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RFID标签、RFID读写器、电脑等。
首先,我们选择了一批不同类型的物体,如书籍、水杯、手机等,并为每个物体粘贴了一个RFID标签。
然后,将RFID读写器连接到电脑上,并安装相应的软件以实现对RFID标签的读写和数据处理。
实验过程: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RFID读写器和标签进行了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然后,将每个物体放置在读写器的感应范围内,并使用软件读取和记录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对读写器的感应范围、读取速度等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读写的准确性和效率。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对物体的追踪和识别。
每个物体的RFID标签信息能够被准确地读取和记录,包括物体的名称、型号、生产日期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软件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实现对物体的库存管理、追溯等功能。
实验结果表明,RFID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RFID技术的应用前景:RFID技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定位和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智能交通领域,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识别和收费,提高交通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此外,RFID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和管理,提升生活品质和便利性。
结论:通过本次RFID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RFID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物体追踪和识别方面的优势。
实验7 基于WiFi的HF高频RFID实验-V201700317
实验7 基于WiFi的HF高频RFID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掌握WiFi模块的配置和使用方法;掌握基于WiFi的阅读器操作过程;2.实验设备硬件:实验箱,电脑等;软件:HLK-RM04_串口配置工具,TCP&UDP测试工具软件;HLK-RM04用户手册V1.1.pdf路径: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WiFi配置工具TCP&UDP测试工具安装与使用说明文档路径: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TCP&UDP 测试工具雷凌USB无线网卡安装说明路径: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雷凌usb无线网卡光盘源码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7 基于WiFi的HF高频RFID实验-V20170317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7 基于WiFi的HF高频RFID实验-V20170317\out3.实验原理本实验通过WiFi模块实现PC与阅读器的通信,原理如图3.1所示:图3.1 实验原理图将高频阅读器的串口连接到WiFi模块的串口。
WiFi模块工作模式设为串口转WiFi,并配置成无线AP模式。
实验中WiFi模块为TCP(也可以设成UDP)服务器,PC连接到AP点后再通过使用TCP&UDP测试工具软件建立一个TCP的客户端,去主动连接WiFi模块的本地IP地址。
这样PC与WiFi模块之间的通信数据会通过WiFi模块的串口传给阅读器,阅读器与WiFi模块之间通信数据也会通过WiFi模块传给PC,从而实现PC与阅读器的无线网络通信。
高频RFID协议、指令请参考之前的HF高频RFID实验,这里不再做阐述。
4.实验步骤4.1 高频RFID阅读器固件烧录第一步:打开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7 基于WiFi的HF高频RFID实验-V20170317下的RC632开发.uvproj工程,打开main.c文件,查看系统初始化波特率设置,实验默认为9600,如不是,请更改,如图4.1所示:图4.1 更改波特率第二步:使用串口线连接PC和高频阅读器的DB9接头。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
RFID相关实验实验指导书整合版(DOC)⼴州飞瑞敖电⼦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物联⽹综合实验箱RFID相关实验指导书⼴州飞瑞敖电⼦科技有限公司IOT-L01-05型 (1)实验⼀ LF低频RFID实验 (2)⼀、实验⽬的 (2)⼆、实验设备 (2)三、实验原理 (2)四、实验过程 (5)实验⼆、HF⾼频RFID通信协议 (7)⼀、实验⽬的 (7)⼆、实验设备 (7)三、实验原理 (7)四、实验步骤 (15)实验三 UHF特⾼频RFID实验 (20)⼀、实验⽬的 (20)⼆、实验设备 (20)三、实验原理 (20)四、实验步骤 (26)实验四 2.4G有源RFID低功耗实验 (31)⼀、实验⽬的 (31)⼆、实验设备 (31)三、实验原理 (31)四、实验步骤 (34)实验⼀ LF低频RFID实验⼀、实验⽬的1.1了解ID卡内部存储结构1.2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源ID卡识别系统的⼯作原理1.3掌握符合ISO 18000-2标准的⽆源ID卡识别系统的⼯作流程1.4 掌握本平台ID模块的操作过程⼆、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
软件:Keil,串⼝调试助⼿。
三、实验原理3.1 低频RFID系统与ID卡低频RFID系统读卡器的⼯作频率范围⼀般从120KHz到134KHz。
该频段的波长⼤约为2500m,除了⾦属材料影响外,⼀般低频能够穿过任意材料的物品⽽不降低它的读取距离。
低频RFID系统使⽤ID卡,全称为⾝份识别卡(Identification Card),作为其电⼦标签。
ID卡是⼀种不可写⼊的感应卡,其内部唯⼀存储的数据是⼀个固定的ID卡编号,其记录内容(卡号)是由芯⽚⽣产⼚商封卡出⼚前⼀次性写⼊,封卡后不能更改,开发商只可读出卡号加以利⽤。
ID卡与我们通常使⽤磁卡⼀样,仅仅使⽤了“卡的号码”⽽已,卡内除了卡号外,⽆任何保密功能,其“卡号”是公开、裸露的。
⽬前市场上主要有台湾SYRIS的EM、美国HID、TI、MOTOROLA等各类ID卡。
RFID实验报告
RFID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掌握RFID标签的读取和编程技能。
实验介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将信息存储在无线电波中,将射频标记放置在被识别物品上,然后使用合适设备对这个标记进行无线扫描,数据可被自动传送和处理。
RFID技术在万物互联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应用范围广泛,比如物流管理、智慧城市等。
RFID标签可实现自身的存储和加密,扩展其使用性。
实验步骤1. 理解RFID标签在了解RFID标签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传统条形码的原理。
条形码是将数字信息编成一条附带校验信息的线性或二维编码,用于识别商品或物品,需要由红色激光或红光扫描设备读取。
而RFID标签与条形码的区别在于,RFID标签是一种电子标签,可通过外界的无线射频识别其上的信息。
RFID标签是由标签芯片、融合包装材料、反射率和耐环境变化的防护材料构成。
标签芯片是RFID标签的核心。
它包含了控制功能、数据存储和传输功能、防冲突回应等,并具有一定的计算和存储能力。
RFID标签可分为被动式标签和主动式标签两种。
被动式标签与主动式标签的主要区别在于电源。
被动式标签不需要电池,能够直接通过感应到的信号进行工作。
主动式标签则需要自身电源,能够通过电池供电独立工作。
2. 初步认识RFID技术RFID技术可分为低频、高频和超高频三种频率标准。
在低频频率标准中,读写器与标签间的通信距离较短,仅为几厘米至数公分。
而在高频和超高频的频率标准中,通信距离则可达数十米。
在RFID技术应用时,频段的选择与应用场景紧密相关,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实验流程本次实验的主要流程为:1.配备硬件设备:RFID读写器和标签2.连接设备,并准备好相应的开发平台和控制程序3.读取RFID标签中的信息4.在标签中写入新的信息5.重新读取标签中的信息,观察是否成功写入新的信息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地编写了读取和编程RFID标签的程序,对RFID的工作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5 HF高频RFID认知实验-V20170317
实验5 HF高频RFID认知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学习通过上位机软件操作高频RFID读写器;了解标签的基本操作,体会标签的操作的原理;2.实验设备硬件:实验箱套件,电脑等;软件:串口调试助手,射频卡读写器演示软件;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5 HF高频RFID认知实验-V20170317\out射频卡读写器演示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基于CLRC632的多协议卡上位机测试软件3.实验原理本实验结合上位机,与高频RFID读写器通信实现对标签操作。
上位机实验的功能本质是与高频RFID读写器的串口通信,从而实现对标签的读卡号、读/写数据等一系列的功能。
实验过程并不涉及射频识别原理、通讯协议、标签内部结构和编程实现,仅在上位机上进行操作,目的是让大家对RFID读写器、标签的操作有个感性的认识,以便后续更加深入的实验。
4.实验步骤第一步:认识高频RFID读写器,实物图如图4.1所示:图4.1 高频模块实物图第二步:使用串口线连接PC和3号节点高频读卡器的DB9接头,S1开关拨打到左边:STC串口与DB9连接。
第三步:根据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STC_ISP\STC-ISP软件使用说明书,使用STC-ISP软件将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5 HF高频RFID认知实验-V20170317\out下的SL601F.hex文件通过STC_ISP串口下载软件下载到3号高频节点的单片机中。
第四步:将高频标签放置在天线上方,如图4.2所示:图4.2 放置高频标签第五步:打开射频卡读写器演示软件(路径: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基于CLRC632的多协议卡上位机测试软件),选择正确的COM端口,配置成功后显示“连接操作成功”,如图4.3所示:图4.3 配置上位机第六步:设置高频卡类型:这里实验用的是Mifare_Std S50卡,点击“选择操作卡”进行选择,如图4.4所示:图4.4 选择卡类型第七步:读卡号:点击“寻卡ALL”,将返回卡的ID号,同时在提示栏返回“操作成功”,这里读取到的卡ID号是“5A017903”,如图4.5所示:图4.5 读卡号第八步:读数据:高频卡有16个扇区,每个扇区有4块,共有64个块。
RFID实验报告
射频识别技术实验实验报告目录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3)实验一低频命令实验 (3)实验二高频ISO/IEC15693 (3)实验三超高频ISO18000-6C (5)实验四综合实训 (6)二、实验环境 (7)实验一低频命令实验 (7)实验二高频ISO/IEC15693 (7)实验三超高频ISO18000-6C (8)实验四综合实训 (8)三、实验步骤 (8)实验一低频命令实验 (8)实验二高频ISO/IEC15693 (13)实验三超高频ISO18000-6C (22)实验四综合实训 (27)四、实验数据、结果分析 (27)实验一低频命令实验 (27)实验二高频ISO/IEC15693 (42)实验三超高频ISO18000-6C (47)实验四综合实训 (50)五、总结和建议 (52)一、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一低频命令实验●实验要求RFID 低频模块的主要作用:把指令包按照功能作用,提供相关实验验证平台,执行指令--直观的告诉使用者指令里面不同地方的指令内容的作用。
使用者可以直观、形象地感觉RFID 标准指令执行的情况,掌握这些指令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通过往设备发送实验内容中所需指令,并获取相关回馈信息然后解析显示在界面中。
界面设计:完成一个与上图类似的界面,有一个相关指令的列表,各种参数的选择或输入框,发送的指令和接收到的回复的日志框,可以通过该窗口的内容理解相关的协议。
●实验目的学习低频命令(LF)。
●实验内容对低频命令的解析与学习。
实验二高频ISO/IEC156932.1 Inventory 命令实验●实验目的熟悉和学习ISO15693 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寻找标签卡片。
2.2 Stay quiet 命令实验●实验目的熟悉和学习ISO15693 标准规范第三部分协议和指令内容。
●实验内容学习在STAY QUIET 命令下返回的信号。
验证执行命令后电子标签的状态,使标签处于静默状态。
RFID原理及应用6个实验
RFID演示软件上显示。此时,点击确认即可为每个标签注册一个物品。
13)根据不同标签在“实时演示”界面中进行实验。
如果是ISO14443标签,此时把标签靠近HF读卡器,由于该标签上一步注册为2号门,因此,此时在RFID演示软件上可以看到,2号门自动打开了。一段时间过后,2号门自动关闭。
提交资料
表1-4
表1-4实训任务分析报告表
序号
观察日常生活中的RFID应用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领域
频率类型
系统构成
1
2
3
4
5
6
实验
2.3.1
实训项目任务单
任务名称
RFID读写器与天线安装实践
任务要求
掌握RFID读写器接口类型及RFID天线的基本特性
任务内容
根据RFID接口类型来完成RFID与控制器或计算机连接,根据RFID设备完成RFID天线的安装与装置
3.8.2
实训任务如表3-7所示。
表3-7实训任务
情境名称
RFID标准的应用与分析
提交资料
实训报告
相关网站资料
RFID世界网EPCglobal官网EPCglobal中国网
思考问题
1.RFID的标准对RFID技术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我国制定UHF RFID标签标准对物流业发展起到什么意义?
3.8.3实验分析
14)完成门禁开关,超市商品管理,物流管理中物品进出库的实时演示后,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查询来了解以前的操作。
实验结论
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实验系统蓝牙部分。
了解蓝牙实验平台工作模式。
组建蓝牙实验小组。
RFID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RFID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目录前言RFID基础知识 (3)实验一UHF超高频实验............... .. (5)实验二HF高频实验 ........................................... .. (19)实验三LF低频实验 (30)实验四有源标签实验 (32)实验五IC卡点台灯 (34)实验六IC卡门禁系统 (40)实验七校园卡消费、充值 (46)前言物联网定位技术实验主要用于引导学生对GPS全球移动定位系统的入门及应用,了解GPS移动定位的原理及过程。
加强对GSM数字移动通信网的认识及理解运用。
最后进行物联网定位技术综合运用实验从而实现GPS/GSM移动车载防盗反劫、定位追踪、调度管理等等综合智能型控制系统的理解认识。
1、RFID基础知识1.1R FID简介RFID(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耐高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其应用将给零售、物流等产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RFID按应用频率的不同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微波(MW),相对应的代表性频率分别为:低频135KHz以下、高频13.56MHz、超高频860M~960MHz、微波2.4GHz,5.8GHz。
RFID按照能源的供给方式分为无源RFID,有源RFID,以及半有源RFID。
无源RFID读写距离近,价格低;有源RFID可以提供更远的读写距离,但是需要电池供电,成本要更高一些,适用于远距离读写的应用场合。
1.2R FID工作原理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不复杂: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实验四_HF RFID实验(ISO14443部分)
实验四:HF RFID实验(ISO14443部分)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掌握ISO14443的重点概念以及命令。
二、实验设备读卡器,USB连接线,电脑,上位机软件,ISO14443A标签若干张。
三、实验原理及准备:ISO14443标准中的非接触式智能卡的类型分为Type A和Type B。
ISO14443标准中的非接触式智能卡Type A释义Type A是由Philips等半导体公司最先首次开发和使用。
代表Type A非接触智能卡芯片主要有:Mifare_Light(MFI IC L10系列)、MIFARE1(S50系列、内置ASIC)、Mifare2(即:Mifare Pro)(MF2 ICD8x系列:接触/非接触双接口系列、内置兼容Inte118051的微处理控制器MCU)等。
相应的Type A卡片读写设备核心ASIC芯片,以及由此组成的核心保密模块MCM(Mifare_Core_module)的主要代表有:RC150、RC170、RC500等,以及MCM200、MCM500等。
总体来说,Type A技术的确是一个非常优秀发的非接触技术,设计简单扼要,应用项目的开发周期可以很短,同时又能起到足够的保密作用,可以适用于非常多的应用场合。
ISO14443标准中的非接触式智能卡Type B释义Type B是一个开放式非接触智能卡标准。
所有的读写操作可以由具体的应用系统开放者定义。
正因为这一点,它可以被世界上众多的智能卡厂家所广泛接受。
正由于Type B具有开放式特点,所以每个厂家在具体设计、生产其本身的智能卡产品时,将会把其本身的一些保密特性融入其产品中,例如加密的算法,认证的方式等等。
四、实验过程及分析1.确定连接正常后打开上位机软件选择端口:COM3,选择标签14443A,并设置相应协议。
2.设置协议,同时主机发送三条命令。
(写寄存器、设置AGC、设置接收模式(AM/PM))第一条命令:写寄存器010C00030310002101090000第二条命令:设置AGC010*******F0000000第三条命令:设置接收模式3.询卡(防冲撞)命令询卡命令(Anticollision)与选择命令(Select)相关联,所以询卡命令要先运行。
【RFID】第08单元 (第2部分)高频RFID串口通信实验
实验原理
二、NEWLab平台高频卡模块 (3)NEWLab平台高频模块主从设备通讯协议格式 a 协议格式 b 协议段定义 (4)主从设备通讯协议
任务一 实验内容 任务二 实验目的 任务三 实验原理 任务四 实验步骤 任务五 拓展任务
一、硬件连接 二、安装驱动 三、操作步骤 四、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一、硬件连接 串口线:连接计算机串口与NEWLab平台串口。 电源适配器:连接电源适配器DC12V到 NEW Lab平台。
实验步骤
一、硬件连接
实验步骤
二、安装驱动
(1)查找CH340系列USB-COM驱动,进行安装 (2)安装成功后,打开设备管理器,观察串口号 (3)USB转串口插入前和插入后,如图8-6所示。
例如在输入框输入“FF 55 00 00 01 03 00 30 75”,即读取高频M1卡信息命令。
实验步骤
三、操作步骤 (6)发送框,点击【发送】,观察反馈的信息
实验步骤
四、结果分析
发送读取高频M1卡信息命令:“FF 55 00 00 01 03 00 30 75” 接收到反馈信息:“FF 55 00 00 81 03 08 E3 64 41 21 06 41 B5 00 54 DB” 高频M1卡信息为“E3 64 41 21”。
任务一 实验内容 任务二 实验目的 任务三 实验原理 任务四 实验步骤 任务五 拓展任务
实验原理
一、NEWLab实训平台 二、NEWLab平台高频卡模块
实验原理
一、NEWLab实训平台
NEWLab平台界面
实验原理
二、NEWLab平台高频卡模块 (1)高频读卡器 (2)串口通信技术 a 串行接口 b 串行通信基本方式 c RS-232串口通信 d USB转RS232数据线
实验9 UHF超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
实验9 UHF超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掌握UHF超高频通讯原理;掌握UHF超高频通讯协议;掌握读卡器操作流程;了解UHF超高频应用;2.实验设备硬件:7号超高频节点,公母直连串口线,电脑等;软件:Keil;3.实验原理3.1超高频RIFD系统典型的超高频UHF(Ultra-High Frequency)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
其结构示意图如下图3.1所示。
工作步骤如下:阅读器发射电磁波到标签;标签从电磁波中提取工作所需要的能量;标签使用内部集成电路芯片存储的数据调制并反向散射一部分电磁波到阅读器;阅读器接收反向散射电磁波信号并解调以获得标签的数据信息。
电子标签通过反向散射调制技术给读写器发送信息。
反向散射技术是一种无源RFID电子标签将数据发回读写器时所采用的通信方式。
根据要发送的数据的不同,通过控制电子标签的天线阻抗,使得反射的载波幅度产生微小的变化,这样反射的回波就携带了所需的传送数据。
控制电子标签天线阻抗的方法有很多,都是基于一种称为“阻抗开关”的方法,即通过数据变化来控制负载电阻的接通和断开,那么这些数据就能够从标签传输到读写器。
读写器天线Tag图3.1 RFID系统结构示意图3.2电子标签存储结构超高频标签的工作频率在860MHz〜960MHz之间。
超高频标签芯片制造商主要有Alien、IMPINJ、TI、NXP、STM等,标签制造商通过设计天线并制作封装而生产出标签。
标签的封装是各种各样,下图3.2是几种标签的外形。
不同厂商的标签天线规格不同,同时天线的谐振频率点也不完全相同,这样当使用固定频点的读写器读一类标签时的效果很好,而读另一类标签的效果却会很差。
图3.2 几种标签外形从标签的角度来说,读写器对标签的操作其实是对标签存储器的操作。
标签芯片中的存储器EEPROM一般分为4个区,分别为保留内存(Reserved区)、EPC存储器(EPC区)、TID 存储器(TID区)、用户存储器(USR区)。
实验6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doc
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2.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STC_ISP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STC_ISP异或计算小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异或计算小软件源码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out3.实验原理3.1 高频RFID系统典型的高频HF(13.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
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
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
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
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 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
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
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IC卡内部结构图较常见的高频RFID应用系统如图3.2所示,IC卡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从读卡器处获得能量。
图3.2 常见高频RFID应用系统组成下面以典型的IC卡MIARE 1为例,说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的整个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1.实验目的掌握高频读卡器的通讯协议;掌握高频模块工作原理;掌握本平台高频模块的操作过程;2.实验设备硬件:RFID实验箱套件,电脑等;软件:Keil,串口调试助手;STC_ISP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STC_ISP异或计算小软件:配套光盘\第三方应用软件\异或计算小软件源码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 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Hex路径:配套光盘\源代码\RFID基础实验\实验6 HF高频RFID通信协议实验-V20170317\out3.实验原理3.1 高频RFID系统典型的高频HF(13.56MHz)RFID系统包括阅读器(Reader)和电子标签(Tag,也称应答器Responder)。
电子标签通常选用非接触式IC卡,又称智能卡,可读写,容量大,有加密功能,数据记录可靠。
IC卡相比ID卡而言,使用更方便,目前已经大量使用在校园一卡通系统、消费系统、考勤系统、公交消费系统等。
目前市场上使用最多的是PHILIPS的Mifare系列IC卡。
读写器(也称为“阅读器”)包含有高频模块(发送器和接收器)、控制单元以及与卡连接的耦合元件。
由高频模块和耦合元件发送电磁场,以提供非接触式IC 卡所需要的工作能量以及发送数据给卡,同时接收来自卡的数据。
此外,大多数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都配有上传接口,以便将所获取的数据上传给另外的系统(个人计算机、机器人控制装置等)。
IC卡由主控芯片ASIC(专用集成电路)和天线组成,标签的天线只由线圈组成,很适合封状到卡片中,常见IC卡内部结构如图3.1所示:图3.1 IC卡内部结构图较常见的高频RFID应用系统如图3.2所示,IC卡通过电感耦合的方式从读卡器处获得能量。
图3.2 常见高频RFID应用系统组成下面以典型的IC卡MIARE 1为例,说明电子标签获得能量的整个过程。
读卡器向IC 卡发送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标签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如图3.3),其谐振频率与读写器发出的频率相同,这样当标签进入读写器范围时便产生电磁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通的电子泵,将电容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储存,当储存积累的电荷达到2V时,此电源可作为其他电路提供工作电压,将标签内数据发射出去或接收读写器的数据。
图3.3 IC卡功能结构图3.2 非接触式IC卡目前市面上有多种类型的非接触式IC卡,它们按照遵从的不同协议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各类IC卡特点及工作特性如图3.4所示。
PHILIPS的Mifare 1卡(简称M1卡)属于PICC卡,该类卡的读写器可以称为PCD。
图3.4 IC卡分类高频RFID系统选用PICC类IC卡作为其电子标签,这里以Philips公司典型的PICC卡Mifare 1为例,详细讲解IC卡内部结构。
Philips是世界上最早研制非接触式IC卡的公司,其Mifare技术已经被制定为IS0 14443 TYPE A国际标准。
本平台选用用Mifare1(S50)卡作为电子标签,其内部原理如图3.5所示:图3.5 M1卡内部原理射频接口部分主要包括有波形转换模块。
它可将读写器发出的13.56MHZ的无线电调制频率接收,一方面送调制/解调模块,另一方面进行波形转换,将正弦波转换为方波,然后对其整流滤波,由电压调节模块对电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包括稳压等,最终输出供给卡片上的各电路。
数字控制单元主要针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相关处理,包括选卡、防冲突等。
Mifare1卡片采取EEPROM作为存储介质,其内部可以分为16个扇区,每个扇区由4块组成,(我们也将16个扇区的64个块按绝对地址编号为0-63,存贮结构如下图3.6所示:图3.6 MF1卡片存储结构第0扇区的块0(即绝对地址0 块),它用于存放厂商代码,已经固化,不可更改。
其中:第0~3 个字节为卡片的序列号;第4个字节为序列号的校验码;第5个字节为卡片内容“size”字节,第6~7个字节为卡片的类型字节。
每个扇区的块0、块1、块 2 为数据块,可用于存贮数据。
数据块可作两种应用:用作一般的数据保存,可以进行读、写操作。
例如在食堂消费时采用输入饭菜金额的方式扣款。
用做数据值,可以进行初始化加值、减值、读值操作。
例如在食堂消费时对于定额套餐采用输入餐号的方式加以扣款,又如公交/地铁等行业的检票/收费系统中的扣费。
每个扇区的块 3 为控制块,包括了密码 A 、存取控制、密码 B 。
具体结构如下,A0 A1 A2 A3 A4 A 5 FF 07 80 69 B0 B1 B2 B3 B4 B5其中 A0—A5 代表密码 A 的六个字节;B0—B5 代表密码 B 的六个字节;FF 07 80 69 为四字节存取控制字的默认值,FF 为低字节。
每个扇区的密码和存取控制都是独立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各自的密码及存取控制。
存取控制为 4 个字节,共 32 位,扇区中的每个块(包括数据块和的存取条件是由密码和存取控制共同决定的,在存取控制中每个块都有相应的三个控制位,定义如下:块 0: C10 C20 C30块 1: C11 C21 C31块 2: C12 C22 C32块 3: C13 C23 C33三个控制位以正和反两种形式存在于存取控制字节中,决定了该块的访问权限(如进行减值操作必须验证KEY A ,进行加值操作必须验证KEY B ,等等)。
三个控制位在存取控制字节中的位置,以块0为例,如下所示:Bit 7 6 5 4 3 2 1 0字节6字节7字节8字节93.3 ISO 14443协议标准简介ISO 14443协议是超短距离智慧卡标准,该标准定义出读取距离7-15公分的短距离非接触智能卡的功能及运作标准,ISO 14443 为TYPE A 和TYPE B 两种。
TYPE A 产品具有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如Philips 公司的MIFARE 系列占有了当前约80%的市场,且在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下有很高的优势。
而TYPE B 在安全性、高速率和适应性方面有很好的前景,特别适合于CPU 卡。
这里重点介绍MIFARE1符合ISO 14443 TYPE A 标准。
1) ISO 14443 TYPE A 标准中规定的基本空中接口基本标准PCD 到PICC (数据传输)调制为:ASK ,调制指数100%PCD 到PICC (数据传输)位编码为:改进的Miller 编码PICC 到PCD (数据传输)调制为:频率为847kHz 的副载波负载调制PICC 到PCD 位编码为:曼彻斯特编码数据传输速率为106kbps射频工作区的载波频率为13.56MHz最小未调制工作场的值是 1.5A/mrms (以Hmin 表示),最大未调制工作场的值是7.5A/mrms (以Hmax 表示),邻近卡应持续工作在Hmin 和Hmax 之间C20_ b C10_ bC10 C30_ b C30 C20PICC的能量是通过发送频率为13.56MHz的阅读器的交变磁场来提供。
由阅读器产生的磁场必须在1.5A/m-7.5A/m之间。
2) ISO 14443 TYPE A标准中规定的PICC标签状态集,读卡器对进入其工作范围的多张IC卡的有效命令有:REQA:TYPE A请求命令WAKE UP:唤醒命令ANTICOLLISION:防冲突命令SELECT:选择命令HALT:停止命令图3.7为PICC(IC卡)接收到PCD(读卡器)发送命令后,可能引起状态的转换图。
传输错误的命令(不符合ISO 14443 TYPE A协议的命令)不包括在内。
图3.7 PICC状态转化图掉电状态(POWER OFF):在没有提供足够的载波能量的情况下,PICC不能对PCD发射的命令做出应答,也不能向PCD发送反射波;当PICC进入耦合场后,立即复位,进入闲置状态。
闲置状态(IDLE STA TE):当PICC进入闲置状态时,标签已经上电,能够解调PCD发射的信号;当PICC接收到PCD发送的有效的REQA(对A型卡请求的应答)命令后,PICC 将进入就绪状态。
就绪状态(READY STATE):在就绪状态下,执行位帧防碰撞算法或其他可行的防碰撞算法;当PICC标签处于就绪状态时,采用防冲突方法,用UID(惟一标识符)从多张PICC 标签中选择出一张PICC;然后PCD发送含有UID的SEL命令,当PICC接收到有效的SEL 命令时,PICC就进入激活状态(ACTIVE STATE)。
激活状态(ACTIVE STATE ):在激活状态下,PICC 应该完成本次应用所要求的所有操作(例如,读写PICC 内部存储器);当处于激活状态的PICC 接收到有效的HALT 命令后,PICC 就立即进入停止状态。
停止状态(HALT STA TE ):PICC 完成本次应用所有操作后,应进入停止状态;当处于停止状态的PICC 接收到有效的W AKE_UP 命令时,PICC 立即进入就绪状态。
注意:当PICC 处于停止状态下时,在重新进入就绪状态和激活状态后, PICC 接受到相应命令,不在是进入闲置状态,而是进入停止状态。
3.4 高频RFID 系统读写器3.4.1 通信流程高频RFID 系统读写器与IC 卡通信过程如图3.8所示,主要步骤有:复位应答(Answer to request ):M1射频卡的通讯协议和通讯波特率是定义好的,当有卡片进入读写器的操作范围时,读写器以特定的协议与它通讯,从而确定该卡是否为M1射频卡,即验证卡片的卡型。
防冲突机制(Anticollision Loop ):当有多张卡进入读写器操作范围时,防冲突机制会从其中选择一张进行操作,未选中的则处于空闲模式等待下一次选卡,该过程会返回被选卡的序列号。
具体防冲突设计细节可参考相关协议手册。
选择卡片(Select Tag )选择被选中的卡的序列号,并同时返回卡的容量代码。
三次互相确认(3 Pass Authentication ):选定要处理的卡片之后,读写器就确定要访问的扇区号,并对该扇区密码进行密码校验,在三次相互认证之后就可以通过加密流进行通讯(在选择另一扇区时,则必须进行另一扇区密码校验)。
对数据块的操作:包括读、写、加、减、存储、传输、终止。
卡呼叫(休眠卡/全部)防冲突循环,取得卡号选卡(激活)三轮认证(对指定扇区)读块切换扇区不切换扇区写块加值减值恢复休眠转存图3.8 读卡器与IC 通讯流程3.4.2 防冲突当读写器读写范围内部有多张PICC 标签时,读写器利用各卡的UID(惟一标识符)从多张标签中选择出一张PICC 标签。
不同IC 卡其内部的UID 大小不同,通常UID 由4、7或10个UID 字节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