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衰竭定义和分型诊断ppt课件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PPT课件
![肝功能衰竭的诊断和处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38be7cf910ef12d2af9e73e.png)
• 内毒素血症的主要作用 • 肝衰时,肠道是各种病理情况下败 血症的源泉。 • 易位的细菌,内毒素可引起一系列 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机体全面的炎 症应答反应。
• 内毒素吸收异常与下列因素有关 • (1)肠道微生物易位,病理情况下,肠道 细菌可穿过上皮屏障,进入肠系膜淋巴结 和其他远处器官,这一过程称细菌易位, 细菌、真菌等些病毒以及内毒素均可易位 ,即微生物易位。
• 减少肠道内毒素的吸收 微生态制剂 —纠正菌群失调 —减少内毒素产生 肠道内营养 —保护肠粘膜正常结构和屏障功能
提高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治疗认识
•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胸腺素α1 增强巨噬细胞、中性白细胞活性 抑制内毒素引起细胞因子及链反应 降低内毒素血症 降低TNFα、IL-6
菌毒并治
感染
• • • • • • 原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肺部感染 败血症 尿路感染 肠道和胆道感染 真菌感染
心脏呼吸并发症
• 心脏本身的变化 心律紊乱 心脏扩大 心源性低血压 •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全身血管扩张 末梢血管阻力降低 低血压
肝肺综合症
• 表现气促、紫绀、呼吸困难 • 肝脏病基础 • 无心肺疾患、胸片X线摄片正常、严重低氧 血症(动脉血氧合功能障碍) • ARDS
Fas表达过分引起的人类肝病
• • • • • • 爆发性肝衰竭 酒精性肝炎 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Wilson‘s病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二、其他
• 网状上皮细胞在免疫调节、免疫应答中的 作用 • 细胞因子的作用(IL1,TNF,IL6)
多器官衰竭的基础及其发病机制
基本临床表现
• 肝性脑病和脑水肿
Ⅱ型
正常或降低 升高 正常或降低 降低(下降4KPa) 正常或升高 降低 降低 正常 <10umol/L <10umol/L 正常 减少 少见 多见 难治性腹水 肝性脑病 肝静脉契压升高 肝脏进一步损害的 下腔静脉与右房压力 诱因如手术、出血
肝衰竭ppt课件ppt演示课件
![肝衰竭ppt课件ppt演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ff908de0c22590103029d12.png)
.
12
凝血指标在诊断肝衰竭时的规范与统一
国际上通用 国际正常化比率(INR)
PT(凝血酶原)正常值12-14秒; 国内传统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计算公式:PTA=[对照PT-(对照PT 已知 PTA 小于 40 %为肝细胞功能衰竭的公认界限,用以作为判 x 0.6 ) ]/[ 患者PT-( 对照PTx0.6)]x 断肝衰竭患者病情轻重及预后的一项十分敏感的指标 100% 正常值75-100%;
. 9
毒素因素
代谢因素
肝衰竭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其演变
我国肝衰竭的病因主要是HBV感染,也是我国最常见的肝病死亡原因, 临床表现以慢加急性肝衰竭为主,其次是药物及肝毒性物质(如乙醇、 化学制剂等)导致的肝衰竭 HBV相关肝衰竭:男性、青壮年 农民、工人 汉族 随着HBV相关肝衰竭的分型发展及其演变: 在我国,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呈减少趋势 (因抗病毒治疗有效阻断了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症化过程) 慢加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呈增加趋势 (因现有慢性肝病患者常因各种诱因发生急、慢性肝失代偿)
. 14
肝硬化基础
病理表现
(1)急性肝衰竭 肝细胞呈一次性坏死, 可呈大块或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 死, 伴存活肝细胞严重变性, 肝窦网状支架塌陷或部分塌陷 (2)亚急性肝衰竭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 区网状纤维塌陷, 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肝细胞有程度不等 的再生, 并可见细、 小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 (3)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 在慢性肝病病理损害的基础上,发生新的程度不等的肝细胞 坏死性病变。 (4)慢性肝衰竭 主要为弥漫性肝纤维化以及异常增生结节形成, 可伴有分 布不均的肝细胞坏死。
. 10
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诊断与发病机制
![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诊断与发病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7c9185c5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f.png)
慢加急性肝衰竭:定义、诊断与发病机制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指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恶化,以肝脏和/或肝外器官衰竭和短期高病死率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综合征。
ACLF诱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清,内科综合治疗下病死率仍高达50%~90%。
在欧美人群中,慢性肝病以酒精性肝硬化(60.3%)为主,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13.0%)次之,严重细菌感染(32.6%)是引起ACLF发生的最主要诱因,其次为酗酒(24.5%)。
而在亚太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常见的基础疾病。
在HBV感染人群中,由各种原因(HBV自发激活、病毒变异及耐药等)引起的HBV激活(59.1%)是ACLF发生的主要诱因。
鉴于病因和诱因的不同,东西方学者对于ACL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发病机制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甚至争议。
明确ACLF的发病过程,根据不同发病机制进行针对性治疗,对降低ACLF病死率至关重要。
现对ACLF 定义和诊断标准进行回顾,并对其预后评估和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降低ACLF病死率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一、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自1995年日本学者首次提出ACLF这一概念以来,近些年ACLF的定义和诊断标准不断地被提出,但绝大多数定义为专家共识或基于小样本的回顾性研究,缺乏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
诱发急性损伤的类型(肝内或肝外因素)、慢性肝病阶段(肝硬化或慢性肝炎)和是否伴随肝外器官衰竭等东西方学者的争议,是全球尚无统一ACLF诊断标准的主要原因。
缺乏合适的诊断标准和预警预测手段导致ACLF高病死率,目前国际上常用的ACLF定义与诊断标准包括:欧洲肝病学会ACLF标准(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CLF,EASL-ACLF)、中国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研究小组ACLF标准(Chinese Group on the Study of Severe Hepatitis B-ACLF,COSSH-ACLF)、亚太肝病学会专家共识(Asian-Pacific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er-ACLF,APASL-ACLF)、北美终末期肝病研究联盟ACLF 诊断标准(North American Consortium for the Study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ACLF,NACSELD-ACLF)和中国肝衰竭诊疗指南等(表1)。
肝衰竭ppt课件
![肝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2c368db14e852459fb5752.png)
锁等 4 其他:创伤、辐射等
学习交流PPT
8
III 、肝衰竭的病因(三)
造成肝衰竭的病因可以是单一因素,如 感染某种肝炎病毒、酒精中毒、服用某 种药物等,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所致, 如在慢性肝炎基础上重叠感染其他病毒、 慢性酒精中毒基础上合并病毒感染等
6
I、肝衰竭的常见或较常见病因(一)
1 肝炎病毒: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
2 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对乙酰氨基酚等
3 有毒物质:酒精、四氯化碳等
4 细菌及寄生虫:严重的细菌感染、血吸虫等
5 非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肠道病毒等
6 妊娠急性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学习交流PPT
7
I、肝衰竭的少见或罕见病因(二)
学习交流PPT
9
学习交流PPT
10
一·病毒性肝衰竭
一、 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主要是嗜肝病毒, 其他病毒引起者偶见。乙型肝炎是引起肝衰最常 见的原因。无地域差异性,它所引起的肝衰竭, 约占急性乙肝病例数的1%,在所有肝衰竭病例中 的比率,各地区报道结果不一。乙肝病毒并无致 肝损伤毒性,肝衰竭的发病主要是强烈的免疫病 理反应所致。有些潜在的慢性HBV感染者,在撤 除皮质激素或停用化疗药物后,激活免疫反应, 偶可引起肝衰竭,前C区变异的HBV较未变异者易 引起肝衰竭。
学习交流PPT
5
III 、肝衰竭的病因
目前在我国,引起肝衰竭的主要病因仍然是 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是药物或肝 毒性物质(如酒精、化学制剂等);而在欧美国 家,药物是引起急性、亚急性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酒精则常导致慢性肝衰竭。在儿童患 者,遗传代谢性肝损害是引起肝衰竭的主要 原因。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护理查房ppt课件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护理查房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ab19b99524de518964b7de2.png)
LO 性别:男 年龄:49岁 职业:农民 民族:汉 族 婚姻状况:已婚 入院时间:2015年9月28日15时54分
LOGO
病例导入
现病史
患者主诉:间断性乏力、纳差1月余,加重伴腹 胀10天”于2015年09月28日15时54分因“慢 加急性肝衰竭”入住我科。来时生命体征平稳, 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重度黄 染,小便色黄,如浓茶样,四肢无浮肿,腹部
LOGO
治疗
(2015-09-28 16:40)行腹腔穿刺术,引流出深 黄色积液1500ml,穿刺液送检。 护肝:(还原型谷胱甘肽 2.4g 1/日 多烯磷脂 胆碱注射液10ml 1/日) 抗感染:(罗氏芬1g 1/日) 利尿:(呋塞咪注射液40mg 1/日) 补充凝血因子:(输血浆、白蛋白) 预防肝性脑病:(门冬氨酸鸟氨酸10g)
LOGO
二.体液过多
1.休息和体位 该病人需要卧床休息,卧床时尽量取平卧位,增 加肝肾血流量,改善肝细胞的营养。
2.避免腹内压剧增 大量放腹水时,以避免使腹内压突然剧增的 因素,如:剧烈咳嗽、打喷嚏、用力排便等。
3.限制水钠摄入
4.用药护理 使用利尿剂时应特别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利尿 速度不宜过快,以每日体重减轻不超过0.5kg为宜。
肝衰竭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肝衰竭的诊断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41eefa0066f5335b81216b.png)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
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肝衰竭是由于肝脏功 能急剧减退导致以明显黄疸、凝血功能障碍 和肝性脑病为主要表现的综合症;慢性肝衰 竭是由于肝细胞损害慢性进行性加重所致以 腹水或其他门脉高压、凝血功能障碍和肝性 脑病为主要表现的肝功能失代偿状态。
10
肝衰竭的分类和诊断
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 国外将其称为:
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和(或)腹水; (2)短期内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清总胆红素〉
171μmol/L或每日上升≥17μmol/L); (3)出血倾向明显,PTA<40%,且排除其他原因; (4)有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A型),见附表3 (5)肝脏进行性缩小。
21
表3 世界胃肠病学会对肝性脑病命名的建议
分型
肝组织呈新旧不等的亚大块坏死或 桥接坏死;较陈旧的坏死区网状纤 维塌陷,或有胶原纤维沉积;残留 肝细胞呈程度不等的再生,再生肝 细胞团的周边部可见小胆管样增生 和胆汁淤积。
29
3、慢性肝衰竭的主要病理特征
主要为弥漫性肝脏纤维化以及异常 结节形成,可伴有分布不均的肝细 胞坏死。
30
肝衰竭诊断命名格式
大出血、严重感染和难以纠正的水电解质紊 乱等; 2.出现Ⅲ级或以上肝性脑病; 3.有严重出血倾向,PTA<20%。
19
肝衰竭的诊断
(一)临床诊断 肝衰竭的临床诊断需要依据病史、临床症状 和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而确定。
20
1、急性肝衰竭 急性起病,在两周内出现以下表现者。 (1)极度乏力,并有明显厌食、腹胀,频繁恶心、
肝肾综合征患者慎用; (2)襻利尿剂,一般选用呋塞米,可与渗透性
脱水剂交替使用; (3)人工肝支持治疗。
42
3、肝肾综合征 (1)大剂量襻利尿剂冲击,可用呋塞米持续泵
肝衰竭的诊疗 ppt课件
![肝衰竭的诊疗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5dd328581b6bd97f19eadc.png)
(1)出现Ⅱ度以下肝性脑病和(或)明显腹水、感染;
(2)出血倾向明显(出血点或淤斑),20%<PTA≤30%, (或1.9<INR≤2.6)
9
肝衰竭的分期
晚期
在肝衰竭中期表现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有严重出血 倾向(注射部位淤斑等),PTA≤20%,(或INR≥2. 6 ),
并出现以下四条之一者:
15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东方vs西方
东西方对于ACLF定义的差别及特点
东方 西方
肝脏基础疾病
急性损伤诱因 临床特点
慢性肝炎和 失代偿性肝硬化 HBV活化、重叠感染为主
肝硬化
细菌感染、酒精为主
强调慢性肝病基础上的急 强调多器官功能的衰竭, 性肝损伤, 临床诊断相对复杂 强调肝脏功能的衰竭
诱因距离发病时间
肝衰竭的机制 “三重打击”
免疫损伤 缺血缺氧 内毒素血症
13
慢加急性肝衰竭 东方vs西方
慢加急性肝衰竭是肝衰竭最常见的形式 ,通常认为, ACLF发生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平时病情较为稳定,一旦在 某些急性损伤因素的打击下,会出现肝功能急剧恶化并较快进 展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与终末期肝病相比,这类患者肝功 能潜在可逆,如果被及时于预,仍然有可能恢复到病情恶化前 状态,但是终末期肝病患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直至出现器官 功能衰竭,疾病逆转的可能性非常有限,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 治疗选择。 但是在东方和西方对ACLF认识并不统一,影响了对其认识。
高病死率期限 分级评分系统
4周
未确定 无
未确定
3个月 有(CLIF-SOFA)
脓毒血症
无
有
16
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一般演变
急性打击
肝 脏 功 能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衰竭定义和分型诊断ppt课件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肝衰竭定义和分型诊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59bb20910ef12d2bf9e7bf.png)
• 非临床定义 • SOFA:器官衰竭是必要
的,迟发的特性 • 时间限线:2-4周?
• 严重性评估模糊 • 时间和分值变化? • 强调肝病?
Sen S. Williams R, Jalan R. Liver 2002
12
编辑版ppt
ALCF 定义要求(美国,kamath)
• ACLF的诊断标准(无ALF或失代偿肝硬化)
65
0.001
先前无肝病
慢性肝炎/ 慢性肝病
6
肝衰竭发生的时间限编辑线版ppt
急性肝衰竭
法国 日本 中国
英国
1w
超急性
4w
急性
美国
8w
亚急性
慢性肝衰竭
AASLD
26w
慢加急肝衰竭
英国 印度
4w
美国
6w 8w 12w
自发失代偿 慢性肝病
7
编辑版ppt
慢性肝衰竭的急性打击
正常 肝脏
急性打击
失代偿 器官衰竭
日本
22% NA 12% NA NA
印度
31% NA 2% 38% 24%
NA
14%
5%
62%
Cheng VCC et al Seminar in liver disease
24
乙型肝炎相关ACLF
编辑版ppt
• 自发性
▫ 免疫清除期 ▫ 免疫逃逸期
• 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HBV再活化 • 核苷类似物
16
编辑版ppt
共识:ACLF肝衰竭的定义背景
• 发病机制: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 黄疸:T.Bil≥5mg/dl(85μmol/L)和凝血障碍 (INR≥1.5或凝血酶原活动度<40%)
肝衰竭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
![肝衰竭的诊断与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afd7b02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75.png)
目录
• 肝衰竭概述 • 肝衰竭的诊断 • 肝衰竭的治疗 • 肝衰竭的预防与护理 • 肝衰竭的预后与随访
01
肝衰竭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肝衰竭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脏 功能严重受损,导致肝脏无法有 效行使代谢、解毒、免疫等生理 功能。
分类
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 性肝衰竭、慢性肝衰竭等类型, 不同类型的肝衰竭病程、病情严 重程度和预后有所不同。
合理饮食与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控 制体重,有助于维护肝脏健康 。
定期检查肝功能
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及早发 现肝脏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
施。
家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与康复指导
休息与活动安排
饮食指导
药物治疗与监测
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根据病情适当安排活动,
逐步恢复体力。
遵循低脂肪、高蛋白质、 高维生素的饮食原则, 避免过度油腻和刺激性
病理学诊断
总结词
病理学诊断是肝衰竭诊断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肝脏损伤的原因和程度。
详细描述
通过肝穿刺或腹腔镜检查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能够发现肝脏的病变 性质和范围,为肝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他辅助检查
总结词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内镜检 查等,可以提供肝脏形态和结构的信息 。
VS
定的情绪状态。
应对策略
指导患者掌握应对肝衰竭的技 巧和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 应对等,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社会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获得
更多的情感支持和陪伴。
05
肝衰竭的预后与随访
预后评估
肝功能评估
肝衰竭ppt课件
![肝衰竭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532a6c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6f.png)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揭示肝衰竭的 发病机制,为治疗提供更准确的靶点。
发展新的诊断技术
未来可能会发展出更加灵敏、特异的肝衰竭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患者 的诊断率和治愈率。
创新治疗手段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多创新的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细胞治疗等,为肝衰竭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性脑病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 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 调的综合征。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 迷。
处理措施
去除诱因,如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紊乱、止血和清除肠道积血;减少肠 内氮源性毒物的生成与吸收,如调整 饮食结构、口服乳果糖等;促进体内 氨的代谢,如使用谷氨酸钠或谷氨酸 钾、精氨酸等;调节神经递质,如使 用支链氨基酸、γ-氨基丁酸等;人工 肝和肝移植治疗。
肝肾综合征
定义
肝肾综合征是指在严重肝病时发生的 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
临床表现
处理措施
积极改善肝功能,加强支持治疗;避 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在扩容的基础上 应用利尿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肝移植。
主要表现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等 。
感染并发症
常见感染类型
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病毒感染等。
处理措施
根据感染类型选择敏感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加强支持治疗,提高患者免疫力;注意个人卫 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卧床休息,减少体力消耗;加强病情监护,定期评估病情变化。
内科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内科治疗措施,如抗病毒治疗、停用肝毒性药物、免疫调节治疗等。
治疗原则与措施
人工肝支持治疗
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手段清除体 内有害物质,补充必要物质,暂时替代 肝脏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CLF的鉴别标准(有可能在其他情况下出现) • 共同标准(出现在ALF或失代偿肝硬化)
▫ 腹水、颅内压增高
定义ACLF (Diedier Samuel,法国)
定义患者组:同源、异种疾病
按照病因分组和预后依赖,不包含在定义中
组织病理学有帮助,推荐经颈静脉肝活检以 评价潜在肝硬化或严重纤维化 定义预后模型 获得ICU和非ICU患者的数据 肝衰竭进展的时间过程:≤ 2周 定义治疗标准:评估治疗的效果
▫ 必须,多少?
• 凝血障碍
▫ 未考虑凝血功能的评价(包括MELD)
• 胆红素水平
▫ 不同的MARS治疗对结果有影响
• 至今未达成共识 • 目前仍缺乏前瞻性预后评估
共识:ACLF肝衰竭的定义背景
• 发病机制:尚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 黄疸:T.Bil≥5mg/dl(85μmol/L)和凝血障 碍(INR≥1.5或凝血酶原活动度<40%)
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共识讨论 ----肝衰竭定义和分型诊断
APASL关于ACLF共识讨论的过程
• • • • • • • • • • • • 各种形式、所有可包含的共识和印度共识 对所有可用数据和共识进行综述 印度共识 2整天的研讨 活数据共享 推荐意见的雏形呈现 达成一致的共识和未解决的遗留问题 循证医学 定义、诊断、疾病持续时间的意见 列出清单 最后在网站上发表 在2008年APASL会议上发布
病因 乙型肝炎 香港
79%
台湾
63%
日本
22%
印度
31%
丙型肝炎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血清阴性 肝炎 药物反应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12% NA NA 14%
NA
2% 38% 24% 5%
病因不明
62%
Cheng VCC et al Seminar in liver disease
经化疗的癌症病人HBV再活化的发生和风险因素*
急性
淋巴瘤 各种恶性 肿瘤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 肝细胞癌 淋巴瘤
病例数
23 138
HBV再活化率
45% 26%
风险因素
血清HBV DNA>105 淋巴瘤/乳腺癌 蒽环类抗生素/固醇类激素 血清HBV DNA>105 HBeAg+ HBeAg+ ↑ALT ↑肝内cccDNA
非临床定义 SOFA:器官衰竭是必要 的,迟发的特性 严重性评估模糊 时间和分值变化? 强调肝病?
时间限线:2-4周?
Sen S. Williams R, Jalan R. Liver 2002
ALCF 定义要求(美国,kamath)
• ACLF的诊断标准(无ALF或失代偿肝硬化)
• 未知的肝毒因素
ACLF的急性诱因
• 东方
▫ 主要与感染性病原相关
嗜肝和非嗜肝病毒 乙型肝炎的再活化(显性/隐性)或丙型肝炎 其他影响肝脏的感染因素
• 西方
▫ 主要与非感染因素相关
酒精:4周之内的饮酒史 肝毒药物,草药 自身免疫性肝炎突发或Wilson病 外科手术
远东地区急性肝损害病因
• 腹水和脑病:由体格检查确定
共识:ACLF肝衰竭的定义
在慢性肝为黄疸和
凝血障碍,4周内并发腹水和/或肝性脑病
ACLF的分型
• Ⅰ型:代偿肝硬化
▫ 参与事件(主要打击) 酒精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手术 感染
慢加急性肝衰竭相关问题
• 肝衰竭包括的范围
▫ 类型、时间限线和基础
• 目前定义存在的空白 • 新定义的需要 • 新定义包含的内容
▫ ▫ ▫ ▫ ▫ ▫ 病原学 普遍性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预后
机
制
慢性肝炎和亚急性肝坏死的比较
特性
病毒 年龄>40 黄疸前有症状 隐匿发生持续时间>2w
慢性肝炎(%) n=118
• Ⅱ型:失代偿肝硬化
▫ 参与事件
感染 出血
诱
因
ACLF的急性诱因定义
• 感染性因素
▫ 嗜肝或非嗜肝病毒 ▫ 乙型肝炎(显性或隐性)或丙型肝炎再活化 ▫ 其他影响肝脏的感染因素
• 非感染性因素
▫ ▫ ▫ ▫ ▫ 酒精:4周内饮酒史 肝毒药物,中草药 自身免疫性肝炎或Wilson病发作 静脉曲张出血(未达成共识) 外科手术
日本的ALF/SALF/ACLF
(Yasuhiro Takikawa) • 慢加急肝衰竭定义
▫ 已知或未知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的急性肝衰竭, 伴有脑病和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40%) ▫ 采用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而不是黄疸出现时间
ACLF现行定义存在的缺陷
• 基本定义
▫ 慢性肝病患者出现ALF表现
• 肝衰竭之外的器官功能紊乱
乙型肝炎相关ACLF
• 自发性
▫ 免疫清除期
▫ 免疫逃逸期
• 化疗或免疫抑制治疗后HBV再活化
• 核苷类似物
▫ 停药 ▫ 耐药
HBsAg阴性阳性病人化疗后的HBV再活化
阶段1
HBV复制增强(免疫抑制)
阶段2
HBV介导的肝脏损害(免疫恢复)
Hoofnagle et al Ann intern Med 1982
急性打击
正 常 肝 脏 失代偿 器官衰竭 死亡或肝移植
死亡或 肝移植
恢复到基线
时间(年)
急性和慢性肝打击
慢性肝损害 慢性肝损害
急性肝损害 急性肝损害
定义和分型
ACLF定义:英国
肝功能急剧恶化,病史超过2~4周;通常伴诱发
事件,导致临床症状急剧加重,伴有黄疸、肝性
脑病和/或肝肾综合征和高SOFA/APACHⅡ评分
24 32 35 12
亚急性肝坏死(%) n=52
44 63 69 31
P
0.02 0.001 0.001 0.001
脑水肿 腹水 肝性脑病
胆红素>16mg/L
0 0 0
26
25 23 21
77
0.001 0.001
高胆红素持续时间>10w 血清白蛋白<30g/L
38 40
75 65
0.001 0.001
肝衰竭发生的时间限线
急性肝衰竭
日本 法国 中国
慢性肝衰竭
英国 美国 AASLD
先前无肝病
1w
超急性
4w
急性
8w
亚急性
26w
慢加急肝衰竭
英国 印度 美国
慢性肝炎/ 慢性肝病
4w
6w
8w
12w
自发失代偿 慢性肝病
慢性肝衰竭的急性打击
急性打击 正常 肝脏
失代偿 器官衰竭
死亡或 肝移植
时间(年)
慢加急肝衰竭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