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教案

合集下载

《挖荠菜》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挖荠菜》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挖荠菜》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挖荠菜》。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荠菜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词和词组,提高自己的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审美情趣。

(3)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自己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2)培养学生珍惜和感恩的思想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挖荠菜》。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生词和词组。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和成语的理解。

(2)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荠菜,引导学生关注荠菜的特点。

(2)简介诗歌的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词和词组,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探究学习:(1)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喜欢挖荠菜?挖荠菜的过程给作者带来了什么样的乐趣?(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诗歌《挖荠菜》。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和大自然的故事或感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如何,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挖荠菜》。

2.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到作者对荠菜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词汇,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七、教学资源1. 诗歌《挖荠菜》的文本。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挖荠菜》,让学生了解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感受作者对荠菜的深厚情感。

2.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 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通过人物描写展现的荠菜的美丽和生命力。

4.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与赞美。

5.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观察植物的短文。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荠菜的深厚感情。

2.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荠菜的美丽和生命力。

3.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与赞美。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象征意义难以理解,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对植物的观察和描写能力需要提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 运用观察写作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描写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挖荠菜》文本。

2. 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资料。

3. 相关植物生长的视频或图片。

4. 学生写作用的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杨绛及其作品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朗读课文:学生齐读课文,感受作者对荠菜的深厚感情。

3. 学习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4. 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感受荠菜的美丽和生命力。

5. 理解象征意义: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6. 写作练习: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结合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一篇关于观察植物的短文。

七、课堂小结:1. 回顾课文内容,总结作者对荠菜的深厚感情。

2. 强调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写植物。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自然,感受生命的美好。

八、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加强语言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挖荠菜》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荠菜的深厚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生活、表达情感的技巧。

1.2 教学内容课文《挖荠菜》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教学过程与方法2.1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荠菜的特点和食用价值,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挖荠菜》,理解其主要内容。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讨论其主题和情感表达。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观点,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对课文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课文《挖荠菜》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关于荠菜的图片、视频等。

阅读理解练习题。

3.2 教学材料课文《挖荠菜》文本。

笔记本、笔等记录工具。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视频等。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阅读理解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4.2 教学反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练习题进行批改,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1周:导入,阅读课文《挖荠菜》。

第2周:分析与讨论课文内容,总结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3周:进行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习效果。

5.2 时间安排每章节的讲解和讨论时间安排为2课时,共需6课时完成本教案。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邀请农民或生态专家来课堂讲解荠菜的种植和食用方法。

语文教案挖荠菜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挖荠菜教学教案

挖荠菜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认读“荠、莱”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够流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学会用“挖、提、看、数”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内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生词的意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的品质,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1. 生词认读与理解。

2. 课文的流畅朗读。

3. 学会用生词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生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2.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理解生词的意思。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词卡片。

3. 查阅资料的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跟随教师朗读,感受课文的韵律。

(3)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学习生词:(1)教师出示生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组内交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生词的意思。

(3)教师选取重点生词,举例讲解在句子中的运用。

4. 造句练习: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生词,进行小组内造句练习,教师给予评价。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以“我和荠菜”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7. 板书设计:挖荠菜荠莱数不清快乐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生词掌握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词的认读和理解情况。

3. 作文评价:对学生写的作文进行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词运用的准确性。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词。

2. 以“我和荠菜”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3.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挖荠菜》教案设计

《挖荠菜》教案设计

《挖荠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1.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阅读获取信息。

2.过程与方法2.1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阅读心得。

2.2培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自然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2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1.2学会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教学难点2.1深入理解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2.2感受母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荠菜的生长环境和外貌特征。

1.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2.阅读课文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分析课文3.1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

3.2分析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和运用。

4.深入理解课文4.1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4.2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母爱。

5.小组讨论5.1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5.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2学生复述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课后作业7.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挖荠菜的作文。

7.2收集关于荠菜的资料,了解其营养价值。

四、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

3.在课后作业中,关注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及时给予反馈。

具体教学步骤如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荠菜的生长环境和外貌特征。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提问:你们认识这种植物吗?它有什么特点?第二步:阅读课文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024年课文《挖荠菜》教案

2024年课文《挖荠菜》教案

2024年课文《挖荠菜》教案课文《挖荠菜》教案1课前预习:朗读课文,解决阅读课文时遇到的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1.体悟“我”对荠菜的特殊情感,理解文章主旨。

2.品味重要语句,学习铺垫和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评价任务:1.动情朗读,把对课文的整体感觉读出来。

2.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深入体会“我”的遭遇和情感。

3.抓住重点词句,赏析“我”挖荠菜时的心情。

4.通过引导和讨论,探讨文章的主旨。

5.对比阅读,加深对本课及《项链》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吃惯了大鱼大肉的我们,在春天能吃上俗称“清肠草”的新鲜荠菜,恐怕是一件快事。

但是,如果让同学们天天吃荠菜呢,你们还喜欢吗?如果同学们连荠菜都吃不上呢?(教师观察学生的表情)这样的生活,同学们可能无法想象。

可是,当代著名女作家张洁小时候的生活,就是生活在蜜罐里的你们无法想象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挖荠菜》,细细品味生活中我们不曾品尝的况味。

二、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推荐三名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课文。

2.朗读之前,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书的同学,要通过自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用声音诠释作者的内心和情感。

听读的同学,先标注出对朗读有异议的字,然后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

(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概括,把握学情。

引导学生概括归纳,主要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荠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的情景。

)三、探究学习(一)细读课文,讲故事。

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全班内展示,比比谁讲得生动、感人!1.请围绕“馋”,讲讲发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挖荠菜》教案设计

《挖荠菜》教案设计

《挖荠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习生字词,能正确读写“荠、菜、挖、允、合、任、嫩、折、愿、俗”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过程与方法:1. 借助工具书或根据注释独立理解课文中难懂的地方。

2. 学会品词析句,能找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句子并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懂得要热爱生活。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找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句子并交流。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小时候有没有和伙伴们一起做过有趣的事情?b. 简介作者:孙犁(1913-2002),我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荷花淀》《芦花荡》等。

c. 板书课题,齐读。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a. 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b. 交流汇报:课文讲了作者小时候和伙伴们去挖荠菜的事。

c. 提问:课文中,小伙伴们为什么去挖荠菜?d. 出示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精讲细读,体会感情a. 品词析句:“小伙伴们可乐了,挎着小竹篮,奔向田野。

”i. 提问:为什么说小伙伴们“可乐”了?ii. 讨论交流: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小伙伴们很高兴?b. 品词析句:“我们跑着,跳着,争先恐后地挖着荠菜。

”i.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ii. 讨论交流:通过读,体会小伙伴们挖荠菜时的快乐心情。

c. 品词析句:“不一会儿,每个人的篮子里都装满了嫩绿的荠菜。

”i. 提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ii. 讨论交流: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 感悟升华a. 提问:课文中,小伙伴们为什么愿意去挖荠菜?b. 讨论交流:通过挖荠菜这件事,你体会到了小伙伴们的什么品质?c. 总结:我们要学习小伙伴们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的品质。

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挖荠菜》这篇课文,了解了作者小时候和伙伴们去挖荠菜的事,体会到了小伙伴们热爱生活、助人为乐的品质。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优秀教案

九年级语文《挖荠菜》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学会感恩、珍惜父母的辛苦劳动。

(3)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情感变化的体会。

2. 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分析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5. 情感体验: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等。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心得体会评估: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课文情感体验的深度。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挖荠菜》 教案教学设计

《挖荠菜》 教案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荠菜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价值。

(2)培养学生认识荠菜,学会挖荠菜的基本技巧。

(3)引导学生学会整理和清洗荠菜,具备简单的家务劳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荠菜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会挖荠菜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合作的能力,学会整理和清洗荠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勤劳、自立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荠菜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价值。

(2)挖荠菜的基本技巧。

(3)整理和清洗荠菜的方法。

2. 教学难点:(1)荠菜的识别。

(2)挖荠菜的技巧。

(3)整理和清洗荠菜的注意事项。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荠菜图片、实物。

(2)挖荠菜的工具(小铲子、篮子等)。

(3)清洗荠菜的用具(清水、盆子等)。

2. 场地准备:户外荠菜生长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荠菜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荠菜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学生分享对荠菜的了解,引出本课主题《挖荠菜》。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荠菜的生长环境、特点和食用价值。

(2)学生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挖荠菜的基本技巧,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分组合作,实践挖荠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分享挖荠菜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荠菜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2.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整理和清洗荠菜的任务,并记录过程。

3. 家长评价学生的表现,反馈给教师。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挖荠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对方在挖荠菜过程中的表现,鼓励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挖荠菜》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汪曾祺所写,通过描述作者小时候和奶奶一起挖荠菜的情景,展现了荠菜的鲜美和挖荠菜的乐趣。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通过想象和朗读,体会挖荠菜的快乐。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可能对荠菜有一定的了解,知道它是一种野生蔬菜,味道鲜美。

但他们对挖荠菜的过程和荠菜的营养价值可能不太清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挖荠菜的乐趣和荠菜的价值,激发他们对荠菜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认读“荠、菜”等10个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挖荠菜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激发对荠菜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通过朗读和讨论,体会课文的情感,了解挖荠菜的过程。

五、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

2. 激发学生对荠菜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荠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菜吗?它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挖荠菜”。

2. 学习生词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圈出生词,带领学生一起认读生词,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3. 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课文的情境。

4. 讨论交流教师提出问题:“课文中,作者为什么要挖荠菜?挖荠菜的过程中,作者有什么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5. 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挖过荠菜?你们觉得挖荠菜有什么乐趣?”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教师点评并总结。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荠菜的特点。

2. 情境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挖荠菜的情境。

3.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挖荠菜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学设计

The direction of the tree is determined by the wind.(页眉可删)挖荠菜教学设计挖荠菜教学设计1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习__运用对比突出__中心思想的方法;2.了解夹叙夹议的手法及其运用。

(二)能力训练点1.快速阅读能力的培养。

2.训练抓关键词语、重要语句把埠__中心的能力。

(三)德育训练点教育学生要与家长多交流、多沟通,理解家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

(四)美育渗透点提倡与长辈沟通,获得教益,弥补自身不足,实践人际关系美。

二、学法引导运用由果溯因的方法,理清__的结构、思路,再运用练习法总结,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新老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认识和不同态度,即运用对比手法,突出__的中心思想。

(二)难点理解老一代人的苦难生活及他们的人生观。

四、课时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1.小黑板,生字词。

2.投影片:①《现代汉语词典》或《辞海》对荠菜的解释。

②随堂练习。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朗读课文,讨论理解__内容,用练习巩固强化。

七、教学步骤在快速阅读了解__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关键词语,抓重要语句,分析对比的手法,进而把握__的中心。

(一)导入新课在上正课之前,我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

这几个问题不难,只需要大家如实地回答。

1.你们喜欢买新衣服、新玩具、新玩艺吗?2.每次提要求爸爸妈妈都给你们买吗?3.不给你们买东西,不满足你们的要求时,父母会怎么对你们说?4.有时不仅不给你们买东西,还会用他们当年的情景与你们作比较,什么“我们像你们这个年龄,连饭都吃不好,吃杂粮。

国家定量供应这供应那。

一年能穿一两套新衣就很不错了。

你们今天,又是鸡又是鸭,还常有新衣,这还不满足?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懂事……”这一大堆话语来批评、教育你。

请问:你们能接受吗?你们怎么看待这些事?(让学生积极发言,把他们的想法、做法都讲出来。

七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

七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

七年级语文《挖荠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提炼文章要点。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复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价值观。

(2)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好,体验生活中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课文中作者表达的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字词,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3. 合作探讨(2)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强调重点词语的使用。

5.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检验对课文的理解。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挖荠菜”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自我评价: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课堂讲解和教学反思,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

3. 同伴评价:教师之间相互听课,互相评价,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拓展1. 开展“走近大自然”主题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和关注自然环境。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如挖荠菜,体验劳动的乐趣。

《挖荠菜》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挖荠菜》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挖荠菜》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了解荠菜的特点和食用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搜集有关荠菜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懂得分享、乐于助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3. 掌握荠菜的特点和食用价值。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2. 运用荠菜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荠菜图片及相关资料。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展示荠菜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景物。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2)小组分享:搜集到的关于荠菜的资料,介绍荠菜的特点和食用价值。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拓展作业:调查身边的同学对荠菜的了解程度,思考如何宣传荠菜的价值。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生反应等方面,查找教学中的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包括发言的主动性、思考的深度等。

3. 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作业的质量、速度、创新性等。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挖荠菜(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荠菜的特点、生长环境以及挖荠菜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地考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粮食、懂得分享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荠菜的特点、生长环境,挖荠菜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挖荠菜的技巧,如何辨别荠菜的成熟度。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了解荠菜的生长环境,准备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穿着适合户外活动的服装和鞋子,准备一个小铲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荠菜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荠菜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介绍荠菜的生长环境、成熟期以及挖荠菜的方法。

3. 实践:组织学生分组,到户外寻找荠菜,实地操作挖荠菜的过程。

4. 总结:学生分享挖荠菜的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挖荠菜的技巧。

5.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挖到的荠菜,如烹饪、腌制等。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荠菜特点、生长环境以及挖荠菜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协作、分享、拓展等方面的表现。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荠菜美食比赛,鼓励学生利用挖到的荠菜进行烹饪,分享自己的作品。

2.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品尝学生制作的荠菜美食,增进亲子关系。

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荠菜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并绘制一幅荠菜生长图。

2. 调查身边的亲朋好友,了解他们是否了解荠菜,并收集有关荠菜的民间故事或烹饪方法。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学生的反馈。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评价表格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教学评价表格,用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动手能力等。

《挖荠菜》教案1

《挖荠菜》教案1

〖同学们,你们吃过野菜吗?你们懂得饥饿的感觉吗?听过你们的爷爷奶奶 讲过旧社会的苦难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挖荠菜》就是与这些有关的文 章。荠菜,一种野菜。〗 二、作者简介。(可写成投影片展示)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 年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扶养长 大。1960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改革开放之初,她发表的短篇小说《爱是 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被认为是思想解放在文学界的反 映。她的《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得 1978 年、1979 年、1983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她的作品在国外也有一定的影响,被译为十多种语 言,三十多个译本。获 1989 年度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1992 年被美国文学 艺术学院选举为该院院士。是一位当代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一.教学目标 1.分析本文”智”在何处 2.理清课文脉络,明确两条线索和人物关系 3. 分析人物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 1.分析本文”智”在何处 2. 分析人物性格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对《水浒传》的介绍及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在《水浒传》中的 地位。 1、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它是明代长篇小说,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官逼民 、自读:了解杨志故事及《智取》在《水浒传》中的地位。 课前浏览《水浒传》第 12 回至第 17 回,了解杨志事迹和杨志性格。
三、范读课文。 四、给自读提示中要求注音的字注音。 五、分段并归纳段意。(教师指导学生按时间分为两段) 第一部分:(1──10 自然段)回忆解放前的苦难,写我”对荠菜 ”的特殊感情。 第二部分:(11──14 自然段)写解放后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受和 我”的感慨和希望。 六、研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先默读,然后提问讨论。) 1.问:这部分主要写了那几件事? 〖1 写我”小时候的饥饿状况。 2 写因掰财主的玉米棒子,被追逼落水,险些丧命的悲惨遭遇。 3 写我”挖荠菜时的感受。〗 2.问:作者在第一段一开始就说: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为什幺用省略号呢?这段在文中起什幺作用呢?

2024年《挖荠菜》教案

2024年《挖荠菜》教案

2024年《挖荠菜》教案《挖荠菜》教案1教学目标学习本文。

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的写法理解文章主题,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夹叙夹议,情景交融的写法难点理解老一代人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我们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大家知道“地菜”指的是什么吗?对了,就是荠菜。

荠菜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以我们今天的口味,这是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他却是穷人的救命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洁的这篇《挖荠菜》。

二.作者简介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出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

十一位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一.教师范读课文,检查预习荠菜蔷薇掰琥珀苋菜蒿惩罚和煦癖二.自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本文写了几件事?3.通过记叙这几件事,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明确答案:1.线索是挖荠菜。

2.写了三件事:童年的悲惨遭遇;童年挖荠菜的美好时光;解放后,与孩子们挖荠菜,吃荠菜。

3.主题是要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

三.怎样理解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对比一:作者用对比手法写出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感情。

文章中,我对“荠菜”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我的心中,荠菜曾经是无上的美味,哇集才是的那种坦然的心情,“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荠菜象征着作者童年时代美好的一切。

与之明显区别的是:儿女们长大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

“等我把一盘佣金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的时候,他们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的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两种对比可以看出两代人思想上的差距,也看出两代人思想上的隔膜。

通过对必须书把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如何看待苦与乐,怎样珍惜今天的幸福,怎样才会动的幸福等重大人生问题提到读者面前,让我们大家共同思索,探讨。

《挖荠菜》设计教案

《挖荠菜》设计教案

《挖荠菜》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学习本文的对比写法。

3.学习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对比的写法。

(2)学习边叙边议,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

难点:理解“我”对养菜的特殊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荠菜(ji)蔷薇(qiangwei)掰手(bai)琥珀(hupo)绽(zhan)码(ma)苋(xian)和煦(xu)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广阔无垠:广大宽阔,没有边际。

垠:边际。

(2)迁就:勉强凑合别人。

迁:改变,引申为改变初衷。

就:凑近,凑合。

(3)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漫:随便。

经心:留心,在意。

(4)五味瓶:装着甜、酸、苦、辣、咸的瓶子,什么滋味都有。

比喻不是味道。

(5)出土文物:原指被发掘出来的,有关文化发展的有价值的古代器物。

本课是“老古董、背时货”的意思。

二、导入l.作者简介:张洁,生于1931年,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长期在经济管理部门工作。

1978年,发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这篇处女作和后来的《谁生活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都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

她的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曾改编为电视剧。

1981年,创作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此外,还有中篇小说《方舟》《七巧板》《祖母绿》等。

2导语:同学们可能没有吃过“荠菜”这种野菜,可是在旧社会,这种野菜是穷人们的美味佳肴。

《抱养菜》这篇课文写一位关心儿女成长的母亲,回忆她童年的苦难,向孩子们提出殷切的希望。

希望通过新!日社会的对比,消除两代人之间的隔膜,与孩子们成为心心相通的朋友,并希望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得到幸福。

三、正课1.阅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本文按时间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节)回忆解放前童年时代的苦难生活,写出“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感情的原因。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挖荠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挖荠菜》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挖荠菜》一、教学目标1.了解荠菜的生长环境及特点;2.学会观察和感知荠菜的生长过程;3.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探究和发现荠菜生长的规律;4.启发幼儿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倡导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荠菜简介荠菜属十字花科蔬菜,是春季新增菜品之一,又称为油菜花,毛芥菜等。

荠菜性凉,味甘咸,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等功效,含有人体所需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2. 荠菜的生长环境荠菜喜欢凉爽湿润的环境,适合在温度在10℃至25℃的适宜温度下生长。

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环境比较有利于荠菜的生长。

3. 荠菜的种植方法1)播种:荠菜机械插秧,各地朝阳荠菜的栽培方式略有不同。

西安朝阳荠菜将种子喷在准备好的苗床上,密度为每亩2万~2.5万粒。

饱满的种子汁液可以助推发芽。

2)技术要点:播后第2~6天为发芽期,应及时浇水、遮阳;发芽初期应注重保温、通风、透气;应及时摘蕾、疏苗、整形;逢晴旱天时注意浇水。

4. 荠菜的生长过程及特点荠菜的生长期为40~60天左右,整个过程有苗期、生长期、壮长期、开花结果期等四个阶段。

荠菜的根系发达、茎直立,叶片短、厚、柔软且呈深绿色,叶形好似菱形,具有粗毛,其生长过程十分显著。

5. 挖荠菜的方法挖荠菜的工具主要为锄头和镰刀,挖荠菜时应将荠菜的树根完整地挖出来。

三、教学准备1.荠菜图解展板1张;2.荠菜种植笔记1份;3.挖荠菜工具:锄头和镰刀各2把;4.盆子和水壶若干;5.空葫芦或者过筛网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1.师生互动,以问题带出学习主题:你们家有没有种什么蔬菜?2.通过幼儿生活经验的交流,引出荠菜的种植及观察,为接下来的内容打基础。

2. 观察环节(10分钟)1.展示荠菜图解,让孩子们了解荠菜的生长环境及特点;2.带幼儿们一起种植荠菜,由学生自主观察荠菜生长的过程及变化,逐渐认识荠菜的生长规律。

3. 挖荠菜环节(15分钟)1.按教师指导,幼儿利用工器具,挖荠菜,学习如何挖荠菜;2.在挖荠菜的过程中,仔细观察荠菜的根系和叶的形态,启发幼儿感知自然界的美好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幼教精选)《挖荠菜》中班科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幼教精选)《挖荠菜》中班科学教案 - 教学反思 -

挖荠菜中班科学教案-教学反思-挖荠菜中班科学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挖荠菜中班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活动目标:知道春天很多野菜都长出来了,泥土里、草地上、树丛中、小河边处处都有,他们可以吃,养分丰富;培育幼儿挖野菜的爱好和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观看、沟通与争论等活动,感知四周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通过实际操作,培育幼儿的动手操作力量。

活动预备:新奇的.荠菜假设干,每人一个小塑料袋,选择一块生长野菜较多的草地。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观看荠菜的形状特征。

幼儿每人拿一棵荠菜,认真观看荠菜叶子的外形和颜色,闻一闻它的气味。

〔有些开花的荠菜还可以让幼儿看看它的小白菜和铲形的小种子〕。

〔1〕提问:荠菜长在哪里是人们种出来的吗〔长在草地上、小河边、树丛中,是自己长出来的,我们又叫它野菜。

〕〔2〕提问:你还知道哪些野菜你吃过哪些野菜怎么吃的有什么感觉小结:野菜有很多种,可以吃,养分好,现在人们已经开头种野菜了。

2、组织幼儿到户外去采摘荠菜。

〔1〕组织幼儿在户外的草地上。

树丛中采摘荠菜。

边采边引导幼儿觉察荠菜生长的地方和人们种菜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2〕老师与幼儿共同把采摘的荠菜去除杂草后加工,大家品尝。

活动建议:此活动可以结合春游开展进行。

教学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奇怪心引起他们的学习爱好,并且到达了预期目标,效果特别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试验胜利时的欢乐、增加了自信念,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育了幼儿的观看力及动手操作的力量,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特别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挖荠菜中班科学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荠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进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2.学习课文中对比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主题,珍惜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难点:品味重要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查字典,给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2.朗读全文,体会本篇的思想感情。

3.划出精彩的语句,品味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在南方的许多地方,流传着“三月三,地菜煮鸡蛋”的说法,“地菜”就是荠菜。

荠菜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是一种有苦味的草,但在几十年前的旧中国,他却是穷人的救命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张洁的这篇《挖荠菜》。

二、作者简介:
张洁,当代女作家,1937年出生于北京,从小被父亲遗弃,靠母亲抚养长大。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是一位在当代文学界很有影响的女作家。

三、检查预习(投影)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荠.菜( jì) 蔷.薇 (qiáng) 掰. (bāi) 琥珀.(pò)
薄.暮(bó)羊圈.(juán)苋.菜 (xiàn) 雪蒿.(hāo )
惩.罚 (chéng ) 和煦. (xù) 广阔无垠.(yín)怪癖.(pǐ)
2.补充注释
【凶神恶煞】迷信者指凶恶的神,常用来指凶恶的人。

【毫不留情】不留一点情面。

【风和日丽】温和的风,美好的目光,指天气晴朗。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迁就】不坚持自己的意见,凑合别人。

四、自读,整体感知全文的思想感情。

1.文章开头段只一句:“我对荠菜有一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句末为什么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
(学情预测:这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同时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

第一个问题学生比较好理解。

第二个问题学生恐怕一下子难以回答。

可以让学生读一读用句号结束和用逗号结束全句意味有什么不同。

)
明确:“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句话独立成段,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

文章的前半部分(1—9段)着重写妈妈小时候的生活,正是为了表现“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感情”的原因。

后半部分(10—13段)着重写妈妈和孩子对待过去生活的不同感受和理解,也正是围绕对荠菜不同感受和理解展开的。

如果把这篇感情深沉的散文比作一支乐曲,那么“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则是这支乐曲的主旋律,统摄整篇,是贯穿始终的一条记叙线索。

句末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更使这句话具有了深刻的内涵,给人以无限感慨之感,引出下文对往事的述说。

2.再次阅读全文,“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这个问题学生一下难以答全。

可以让学生看课文,谈谈自己的理解。

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

学生可能会谈到对过去苦难生活的回忆,挖荠菜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对现在生活的珍惜等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分析。


3.在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中,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被财主少爷称作“馋丫头”,挖荠菜被财主家的管家追,挖荠菜。

4.在这里,哪些地方的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学情预测:学生可能对被管家追与挖荠菜这两部分印象比较深。

请学生读一读,谈谈感受)
教师分析:(1)“吃那些没收进主人家仓房里的东西,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

”恐怕只有去财主家这一次被抓,并受到那么可怕的追赶。

(2)”我”平生第一次感到了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

5、解放后,孩子们去挖荠菜和我当年去挖荠菜时的心情有哪些不同?当“我”看到孩子们的这些表现时心情如何?
(学情预测:这个问题比较容易,因为文章中就有语句说明。

注意体会两代人对荠菜不同的感情以及背后的原因,教师在分析的时候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

在对比中可以体会到本文的主旨。


明确:小时候是因为有趣;长大后,是对我的一种迁就。

他们不能体会我的心情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那种生活,无法体会我当年挖荠菜时对自由、平等、幸福生活的渴望。

五、精读,探究本文主旨。

(学情预测: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基本上能理解本文的主旨。


明确:精神上的幸福,尤其是自由、平等、关爱、人格的尊严带来的幸福看得比物质方面得到的幸福还重要,甚至重于生命。

这正是本文表达的主要的主题思想。

学生也有可能回答“要理解上一代人的心情,珍惜身边的幸福生活。

”也可以。

六、对比阅读,迁移拓展。

看完这篇文章,你觉得作者最重视的东西是什么?她对她的孩子们最担心的是什么?如果用《挖荠菜》中所重视所担忧的东西来分析《项链》,我们是否对玛蒂尔德、对《项链》的主题又有进一步的认识?
(学情预测:对于前两个问题,通过本文的学习,在理解了文章的主旨,体会了挖荠菜的心情之后,应该能够感受得出来。

如果学生一时不能体会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她和孩子们在经历上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后面的问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自由谈谈。

)
六、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全文。

2.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或语句,品味其美妙之处或深刻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