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茶杯盖
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ppt
导向机构设计
导柱的结构
脱模机构设计
通过对塑件的成型工艺分析,脱模机构采用推 件板推出。
推件板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该套模具采用机动侧抽机构,其驱动方式为斜导柱。
斜导柱驱动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通常瓣合模由楔紧 块和斜导柱锁紧,能承受较大侧向力,但抽芯距不大 。此塑件的侧凹较浅,所需的抽芯距很小,故采用此 机构较为合宜。根据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的特点, 利用推出机构的推力驱动瓣合模斜向运动,完成侧向 分型与抽芯动作。
毕业论文(设计) 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
学 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 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学 号:80612039 学生姓名:唐小阳 指导老师:李和平教授
一 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 (3个部分)
第一部分 产品的相关说明 茶杯杯盖结构分析 塑件材料和成型特点分析
茶杯杯盖结构分析
塑件材料和成型特点分析
PE塑料
塑料模的发展趋势
新材料 新工艺 新技术 信息化 网络化 循环经济与绿色制造
第三部分 计算机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
1)制图软件对模具设计起到的作用 例如:Auto CAD、Pro/E、UG等
2)二维制图软件与三维制图软件的比较
总结:采用计算机辅助绘图,能提高我们绘图的速度, 使尺寸更加准确,存储更加方便,有利于不同地区的人互相 传阅,易于修改。
模 具 总 装 图
三 全文总结
经过几个月毕业设计的磨练,使我对注塑模设计由 无厘头到有个轮廓的转变。其实经过了这次设计之后 ,我才体会到模具设计需考虑的细节真的很多,。因 为完全靠自己的所学独立设计出一套没有毛病的模具 不容易。若能让一套自己设计的模具正常工作,真的 要注意很多问题。
总之通过此次设计,我收获颇多。因为时间和能 力有限,不能充分考虑到各个细节,因而还能望各位 老师批评指正。
模具毕业论文-水杯盖的注塑模设计
模具毕业论文-水杯盖的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题目:水杯盖的注塑模设计姓名:编号:2010200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年月日目录摘要 (8)Abstract (9)前言 (11)第1章塑件及原材料的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12)1.2塑件成型工艺 (7)1.2.1塑料原材料的选择 (7)1.2.2酚醛塑料的成型性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塑件结构的成型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塑件成型工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塑料分析‥‥‥‥……‥‥‥‥‥‥‥‥‥‥‥‥‥‥‥‥‥‥‥‥‥‥‥‥‥‥‥‥‥‥71.3.2酚醛塑料的使用性能‥‥‥‥‥‥‥‥‥‥‥‥‥‥‥‥‥‥‥‥‥‥‥‥‥‥‥‥‥‥81.3.3酚醛塑料的成型性能‥‥‥‥‥‥‥‥‥‥‥‥‥‥‥‥‥‥‥‥‥‥‥‥‥‥‥‥‥‥8第2章模具相关尺寸计算及设计 (9)2.1塑件的相关计算 (9)2.1.1塑件体积 (9)2.1.2质量计算 (9)2.1.3塑件的最大投影面积 (9)2.2型腔布置 (10)2.2.1型腔数量 (10)2.2.2型腔分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3分型面的确定 (18)2.3浇注系统的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1浇注系统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2主流道 (20)2.3.3浇口套 (21)2.3.4定位圈..................................... 错误!未定义书签。
模具毕业设计42咖啡杯盖注塑模具设计
x x x x 大学——xx学院模具制造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咖啡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姓名:xxx班级:xxxxx学号:xxxxxxx指导老师:xxxxxxxx年x月x日xxxxxxxx学院xx 级学生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079013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类学生: xxxx日期:自xxxx年xx 月xx日至 xxxx年x月x日指导教师: xxxx目录目录........................................................................................................................................ - 3 - 一.塑件的分析.......................................................................................................................... - 6 - 二.注射机的选择...................................................................................................................... - 7 - 三.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 7 -1.型腔数量的确定和校核........................................................................................................... - 7 -2.锁模力的校核................................................................................................................... - 8 -3.注射压力的校核............................................................................................................... - 8 -4.开模行程的校核............................................................................................................... - 8 -5.推出装置的校核............................................................................................................... - 8 -四.型腔的布局与分型面设计..................................................................................................... - 9 -1.型腔的布局....................................................................................................................... - 9 -2.分型面的选择................................................................................................................... - 9 - 五.浇注系统的设计................................................................................................................ - 11 -1.主流道的设计................................................................................................................. - 11 -2.分流道设计..................................................................................................................... - 11 -(1).分流道的形状与尺寸..................................................................................... - 11 -(2).分流道的长度................................................................................................. - 11 -(3).分流道的表面粗糙度..................................................................................... - 11 -3.浇口的设计..................................................................................................................... - 12 -(1).浇口的选用..................................................................................................... - 12 -(2).浇口位置的选择............................................................................................. - 12 - 六.成型零部件的设计............................................................................................................ - 13 -1.凹模和凸模的结构设计................................................................................................. - 13 -2.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 14 -(1)型腔和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 14 -(2)型腔深度和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 15 - 七.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 16 - 八.推出机构设计.................................................................................................................... - 17 -1.推出机构及机构组成..................................................................................................... - 17 -2.推出机构的分类............................................................................................................. - 17 -3.推出结构的设计要求..................................................................................................... - 17 -4.推杆的设计..................................................................................................................... - 17 -(1)推杆的形状...................................................................................................... - 17 -(2)推杆位置的选择.............................................................................................. - 18 - 九.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 18 -1.抽芯力与抽芯距的确定................................................................................................. - 19 -(1)抽心力的确定.................................................................................................. - 19 -(2)抽芯距地确定.................................................................................................. - 19 -2.斜导柱的设计................................................................................................................. - 19 -(1)斜导柱的基本形式.......................................................................................... - 19 -(2)斜导柱倾斜角的选择...................................................................................... - 20 -(3)斜导柱长度计算.............................................................................................. - 20 -(4)侧滑块的设计....................................................................................................... - 21 - 十.设计小结............................................................................................................................ - 22 - 十一.参考文献........................................................................................................................ - 22 -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咖啡杯盖塑件名称:咖啡杯盖材料:ABS产品塑件图一.塑件的分析ABS塑料,化学名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英文名称: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比重:1.08~1.2克/立方厘米。
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
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编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毕业业论论文文题目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学生姓名学号24101014系部机电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241010指导教师顾问教师二◦一二年十月摘要I摘摘要要本产品是一个注塑模具,通过对注塑成型的特点、产品的要求、材料的分析等,设计制造出合格的产品。
塑料注塑模的设计计算包括方案论证、确定成型设备、注塑模结构设计、注塑模设计的尺寸计算、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等方面。
本设计的大体思路及内容是:首先对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和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从而确定方案。
然后对连接座进行造型设计,得到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来初选注塑机。
注塑模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浇注系统的设计,型腔、型芯结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确定等方面。
本文注塑模设计的尺寸计算主要是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以及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的计算。
注射机注射量的校核、模具轮廓尺寸与注射机装模空间的校核、开模行程的校核和模具顶出装置的校核。
关键词关键词:注塑模、斜导柱、侧抽芯、PE摘要II目录III目目录录摘摘要要I第一章第一章概述概述.1 1.1塑料工业简介1 1.2我国塑料模现状2 1.2塑料模发展趋势2第二章第二章制品的分析制品的分析.5 2.1制品(某型茶杯杯盖)的简介5 2.1.1对制品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5 2.1.2本设计中塑件各项要求.6 2.2制品的工艺性及结构分析 6 2.2.1结构分析.6 2.2.2成型工艺分析.6 2.2.3材料的性能分析.6 2.3注射成形过程6 2.3.1 PE的注射工艺参数.6 2.3.1 PE的使用性能.7 2.3.2 PE 的主要性能指标.7第三章第三章拟订模具的结构形式拟订模具的结构形式.9 3.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9 3.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9 3.2.1多型腔单分型面模具.9 3.2.2多型腔多分型面模具.9 3.3注塑机型号的确定10 3.3.1注射机的选用原则10 3.3.2有关制品的计算10 3.3.3注射机型号的确定.11 3.4分型面位置确定11 3.4.1分型面的选择原则.11 3.5浇注系统的设计13 3.5.1浇注系统设计原则.13 3.5.2主流道的设计.13 3.5.3冷料穴的设计.16 3.5.4 分流道的设计.17 3.5.5浇口的设计.19 3.5.6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机构.21 3.5.7浇注系统的平衡.22 3.6脱模推出机构的确定23 3.6.1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23 3.6.2制品推出的基本方式.23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IV363带螺纹塑件的脱模机构.24 3.6.4脱模斜度的确定.253.7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25 3.7.1侧向抽芯机构的分类及特点.25 3.7.2脱模阻力的计算.25 3.7.3抽拔距的计算.26 3.7.4斜导柱侧抽芯机构.26 3.8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28 3.8.1导向机构的分类.28 3.8.2导柱导向机构设计要点.28 3.8.3本设计中导柱的设计.29 3.9排气系统的设计303.9.1排溢设计.30 3.9.2引气设计.30 3.9.3排气系统.303.9.4开设排气槽应注意以下几点.30 3.10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31 3.10.1定模座板.31 3.10.2定模板.31 3.10.3 瓣合模.31 3.10.4型心固定板.32 3.10.5支承板.32 3.10.6垫块.32 3.10.7动模座板.32 3.10.8导向机构的功用推件板.323.10.9导向机构的功用推板.32第四章第四章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354.1定模(凹模)的设计35 4.1.1凹模的结构.35 4.1.2凹模径向尺寸的计算.36 4.1.3凹模深度尺寸的计算.36 4.2型芯(凸模)的设计37 4.2.1主型芯的结构.37 4.2.2小型芯结构.37 4.2.3螺纹型芯和螺纹型环的结构设计.37 4.2.4型芯(凸模)的计算.38 4.3 型腔侧壁的计算及校核39第五章第五章温度调节系统设计温度调节系统设计.41 5.1加热系统41 5.2冷却系统415.2.1冷却介质.41 5.2.2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42 5.2.3冷却装置的理论计算.42目录V 5.2.4冷却装置的结构形式.44 第六章第六章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45 6.1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45 6.2由注射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型腔数量45 6.3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校核型腔数量45 6.4按注射机的锁模(合模)力的校核45 6.5开模行程的校核46第七章第七章总结与展望总结与展望.47致致谢谢.4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49第一章概述1第一章第一章概述概述1.1塑料工业简介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
口杯盖注射模毕业设计
模具设计口杯盖模具课程设计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前言模具是现代工业的重要装备。
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新产品的不断涌现,对模具的设计与制造速度、加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的周期越来越短、精度越来越高,以加速新产品投产及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经济效益及竞争力。
近几年来,许多企业认识到这一点,都在朝这个方向努力发展。
把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收集、整理与总结。
逐渐形成一种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
本设计就是利用课本中的理论,和毕业实习基地(江南机械厂)的所见,及前辈的宝贵经验设计出来的一套日常用塑件(某型茶杯的杯盖)的模具。
通过对塑件的分析,确定用一模两腔注射成型该塑件。
同时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故意在塑件表面增加一些结构(增加多层台阶),来增加设计的难度,加固模具设计方面的知识,为以后在企业有个生存的空间打点基础。
本设计严格按照模具设计的步骤,及模具设计中的要求来设计的:塑件工艺性的分析、型腔数量的确定、分型面的确定、浇注系统的设计、成型零件的设计等,这一整套的程序下来,感觉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丰富了不少。
同时在设计中也要求对机械的相关知识有相当的了解:机械制图、公差与配合、机械制造、材料成型、数控技术等。
总之,在这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感觉充实了不少。
希望以后在工作岗位也有这样的好机会锻炼自己。
1 制品的工艺分析1.1 制品(某型口杯盖)分析1.1.1 见其零件图1.1.2 塑料名称:聚乙烯(PE)1.1.3 色调淡绿色不透明1.1.4 生产纲领大批大量1.1.5 制品的工艺性及结构分析1.1.5.1 结构分析该制品为一口杯盖,表面有一阶梯,小阶梯的外圆面有突起,这就增大了成型的难度,两外圆面分别在两个型腔成型,必须保证同轴度, 所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要有精密的定位措施和良好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传动精度。
1.1.5.2 成型工艺分析1.1.5.2.1 精度等级采用一般精度6 级1.1.5.2.2 脱模斜度因本设计中采用的是瓣合模,所以不需要考虑脱模,也就是说脱模斜度为零度。
模具毕业设计36水杯盖注塑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
紫琅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题目:水杯盖注塑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副标题:学生姓名:所在系、专业:机电系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指导教师:日期:摘要摘要本文是关于注塑模设计,设计的制品是大口杯盖。
首先对制品进行尺寸的选择和性能形状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选择注塑材料和注射机。
进行模具设计,也就是对模具型腔、型芯和浇注系统进行设计,再利用AutoCAD画出整个模具的装配图。
关键词:注塑机,型腔,型芯,浇注系统大口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引言(1)模具制造中数控技术的重要性数控技术是以数字信息对机械运动和工作过程进行控制的技术,数控装备是以数控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对传统制造产业和新兴制造业的渗透形成机电一体化产品,其技术范围覆盖很多领域:(1)模具制造技术; (2)信息处理、加工、传输技术;(3) 伺服驱动技术;(4) 自动控制技术;(5) 软件技术;(6) 传感器技术软件技术等。
(2) 塑料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这几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和与之配套一系列国家经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模具工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速均为12%,1998年我国模具工业产值为245亿,至2005年我国模具总产值约为360亿元,其中塑料模约30%。
在未来的模具市场中,塑料模在模具总量中的比例还将逐步提高。
(3)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技术CAD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
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3D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发新的成型工艺和快速经济模具;以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
(4)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水平由于塑料模成型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高生产率要求,必须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和制造水平。
目录摘要 (I)引言 (II)第一章零件材料选择及性能 (5)1.1、零件结构分析 (5)1.1.1 (5)1.1.2 (5)1.2、塑料性能 (5)1.2.1 (5)1.2.2 (6)2.2. (6)第二章注射机的选择 (6)2.1.制品的几何属性 (6)2.2.注射机的选用 (6)2.2.1 注射量的计算 (6)2.2.5 注射压力 (7)2.3. 模具闭合厚度的较核 (8)第三章成型零件设计 (8)3.1. 动模结构设计 (8)3.1.1 (8)3.2. 定模结构设计 (9)3.3. 型腔分型面设计 (9)3.4.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 (10)3.4.1型腔内径尺寸的计算 (10)3.4.2 型芯径向尺寸的计算 (10)3.4.3 型腔深度尺寸的计算 (10)3.4.4 型芯高度尺寸的计算 (12)3.5. 型腔壁厚与底板厚度的计算 (12)第四章浇注系统的设计 (12)4.1.主流道设计 (12)4.1.1主流道尺寸 (12)4.1.2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12)4.1.3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13)4.2.分流道设计 (14)4.2.1 (14)4.2.2 (14)4.3.冷料井设计 (14)4.4.浇口的设计 (14)4.4.1 (14)4.5.排气孔道的设计 (16)第五章顶出机构设计 (16)5.1.顶出机构 (17)5.1.1 (17)5.1.2 (17)5.1.3 (17)5.1.4 (17)5.1.5 (17)5.2复位机构 (20)5.3.导向机构设计 (20)第六章塑料模温控系统 (22)6.1.型腔上的冷却 (22)第一章零件材料选择及性能1.1、零件结构分析图—1制品零件图1.1.1 技术参数:无塌陷,划痕,变形。
茶杯盖注射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摘要塑料在当今世界上无处不用,因此塑料模具有很大发展,特别是注塑模。
由此可知,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瓶盖的模具设计,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性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
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及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
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
根据题目设计的主要任务是茶杯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茶杯盖的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较深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对PROGRAM的学习,可以建立较简单零件的零件库,从而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画装配图、零件图,进一步系统深化CAD熟练程度,加深了对模具各个零件的认识。
关键字: 塑料模具,注射机,型腔,浇注系统目录1前言1前言 (1)1.1模具工业的地位 (3)1.2塑料注射模具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2茶杯盖制件分析 (7)2.1茶杯盖的模具设计流程 (7)2.2塑件分析 (7)2.3茶杯盖的三维图 (8)3 茶杯盒盖的注塑模具设计 (9)3.1方案的选择 (9)3.2制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选择 (9)3.3浇注系统设计 (9)3.3脱模机构设计 (11)3.4溢料排气系统设计 (12)3.5模具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12)3.5.1凹模工作尺寸的计算 (13)3.5.2 凸模工作尺寸的计算 (14)3.5.3 前模仁的设计 (15)3.5.4成型零件的设计 (16)3.6导向与定位机构 (17)3.7选择脱模方式 (18)3.7.1脱模机构的设计 (18)3.7.2脱模力计算 (19)3.8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19)3.9.模架选用 (20)4.注射机的选择 (21)4.1注塑机基本参数 (21)4.2初选注塑机 (22)4.3注射机的校核 (23)4.3.1 注射压力的校核 (23)4.3.2 锁模力的校核 (24)4.3.3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 (24)4.3.4 模具外形尺寸校核 (24)4.3.5 模具厚度校核 (24)4.3.6模具安装尺寸校核 (25)4.3.7 开模行程校核 (25)致谢词 (25)1.1模具工业的地位模具是制造业的一种基本工艺装备,它的作用是控制和限制材料(固态或液态)的流动,使之形成所需要的形体。
茶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茶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及主要零部件加工工艺分析
课题来源
教师拟定
课题类型
AY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XXXX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选题的背景
今天,塑料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中的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子业中则为突出。电子产品的外客大部分是塑料制品,产品性能的提高要求高素质的塑料模具和塑料性能。成型工艺和制品的设计。
目前,茶杯盖的样式越来越多,外观也越来越复杂。因而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设备也更先进,制造工艺也比以前要更有难度。在这样的市场中要有立足之地,对我们设计人员是一个相当大的考验,设计人员必须多掌握几种软件。设计出来的东西要有创新才行。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二、设计的目的、要求
(一)论文设计的目的
通过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实验研究,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进行比较分析,完成设计。通过对本课题的设计,能过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与计算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Z—虚拟课题;
要求(1)、(2)均要填,如AY,BY等。
3.4浇口的设计
3.5制品形状的冷却
3.6导向装置的设计
3.7螺纹退芯的设计
3.8注塑机操作过程注意事项
3.9模具的保养
五、预期成果
对注塑模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掌握了注塑模的设计、制造、维修等方法。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注:课题来源要填写明确(如教师拟定、学生建议、某企事业单位项目等)
课题类型:(1)A—工程设计;B—技术开发;C—软件工程;D—理论研究;E—调研报告
塑料水杯盖注塑模具设计说明
塑料水杯盖注塑模具设计摘要: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本设计介绍了注射成型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单分型面注射模具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对注塑产品提出了基本的设计原则;详细介绍了冷流道注射模具浇注系统、温度调节系统和顶出系统的设计过程,并对模具强度要求做了说明,通过本设计,可以对注塑模具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注意到设计中的某些细节问题,了解模具结构与工作原理。
关键词:塑料模具;分型面;设计Abstract:The plastics industry in the world grows one of now quickest industry classes, but the injection mold is develops the quick type, therefore, the research injection mold to understood that the plastic product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 quality to have the very big significance. This design introduced injection molding's basic principle, specially single is divided the profile to inject mold's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to cast the product to propose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sign;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cold flow channel injection mold gating system,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and goes against system's design process, and has given the explanation to the mold intensity request, through this design, may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to the injection mold, notes in the design certain detail question, understands the mold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Key word: Plastic;injection mold;Design目录:第一章绪论 (3)课题背景与意义 (3)1.2 本课题与相关领域的国外现状与发展 (3)1.2.1 塑料模功能 (3)1.2.2 国外塑料模现状 (3)1.2.3塑料模发展趋势 (4)第2章产品材料的基本特性与产品工艺分析 (5)2.1.1 注射模设计特点 (5)2.1 注塑模概述 (5)2.1.2 注射模的组成件 (5)2.2 塑件的工艺分析 (5)2.2.1塑料制品的材料 (7)2.2.2分析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8)2.2.3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8)2.2.4 表面质量分析 (8)2.3 分型面与排气槽的设计 (8)2.3.1 分型面的设计 (8)2.3.2 排气槽的设计 (8)2.4 注射机的选用 (8)2.4.1 型腔数目的确定 (8)2.4.2 注射机的选择 (8)第三章: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10)3.3 浇注系统的设计 (10)3.3.1 主流道的设计 (10)3.3.2 浇口设计 (10)3.3.3合模导向机构设计 (10)3.3.4 导柱的设计 (11)3.3.5 导套的设计 (11)3.4 成型零件的设计 (11)3.4.1 型腔型芯的设计 (11)3.4.2型腔、型芯径向尺寸计算 (12)3.4.3 型腔、型芯的深度尺寸的计算 (13)3.4.4 螺纹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13)3.5 型腔侧壁厚度与底板厚度的校核 (14)3.5.1 刚度条件计算式 (14)3.5.2 强度条件计算式 (15)3.6 模外动力旋转脱模设计 (16)3.6.1 螺纹脱模力矩计算 (16)3.7模温调节系统设计 (17)3.7.1 冷却系统的简略计算 (17)3.7.1.1 热平衡计算 (17)3.7.1.2湍流计算 (18)3.7.1.3 冷却面积计算 (19)3.7.2冷却系统的设计 (19)3.8注射机有关尺寸的校核 (19)3.8.1最大注射量的校核 (19)3.8.2锁模力的校核 (20)3.8.3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 (20)3.8.4模具厚度校核 (21)3.8.5开模行程的校核 (21)3.9 模具设计总装图 (21)参考文献 (23)结论 (23)第1章绪论1.1 课题背景与意义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产品的功能日趋多元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塑料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毕业设计(论文)-童心吸水杯杯盖注塑模具设计(全套图纸)
摘要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发展的水平。
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注塑模具是指用于成型塑料制件的模具。
设计塑料模时,确定了模具结构之後即可对模具的各部分进行详细设计,即确定各模板和零件的尺寸,型腔和型芯尺寸等。
这时将涉及有关材料收缩率等主要的设计参数。
因而只有具体地掌握成形塑料的收缩率才能确定型腔各部分的尺寸。
即使所选模具结构正确,但所用参数不当,就不可能生产出品质合格的塑件。
本文介绍了童心吸水水杯杯盖的注塑模设计。
首先对塑件制品进行工艺分析与研究。
其次,进行分型面的选择,浇口的设计,决定模具采用三板式结构,水路冷却,结构简单,耐用,便于加工部件,生产效率高。
利用推板对制品进行强制脱模。
对模具的各个零件进行了设计与计算以及强度的校核。
最后对模具材料的选择、使用与保养作了几点说明。
关键词:童心吸水水杯杯盖注塑模三板式强制脱模全套CAD图纸,联系153893706目录前言 (1)第一章概述 (3)第二章设计课题及任务 (5)第三章塑料制品工艺分析 (6)第四章模具结构设计 (10)第五章注塑机有关工艺参数校 (22)第六章模具使用说明及操作过程 (23)第七章模具的保养 (24)小结 (25)参考文献 (26)附件清单 (27)前言塑料工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其原料来源丰富。
注塑工艺也越来越多地被各个制造领域用以成型各种性能要求的制品,要高质量,经济地生产出注塑料制品,必须综合考虑成型树脂注塑模具及注塑机的问题,注塑模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成型制品的生产效率、质量及成本,能否生产出达到设计要求的制品,不仅仅取决于模具的结构与加工精度,还取决于广义的成型技术。
模具是当今工业生产中使用极为广泛的工艺装备,是最重要的工业生产手段及工艺发展方向。
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模具工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标志之一。
杯盖模具设计说明书
杯盖模具设计说明书1. 塑料成型工艺性分析本产品采用PS 原料,PS 是无色透明并有光泽的非结晶型的线形结构的高聚物,密度为31.054g/cm .PS 有优良的电性能和一定的化学稳定性。
聚苯乙烯耐热性低,热变形温度一般在7098C C 所以只能在不高的温度下使用,PS 质地硬而脆,有高的热膨胀系数,塑件易产生内应力易开裂。
PS 成型性能优良具有⑴吸水性好⑵收缩性好⑶比热容小⑷热膨胀系数高。
塑件壁厚属薄壁塑件,生产批量很大,采用注射成型。
杯盖如图1所示: 图1 2. 分型面的分析与确定根据要求该模具采用双分型面,经过两次分型,由塑件的结构形式,塑件的分型面选在杯盖的外表面,如图2:图23. 确定型腔数量和排列方式根据设计要求,模具采用一模两腔,采用水平排列。
型腔布局如图3:图34.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4.1 注射量的计算通过计算可得,塑件的体积v 塑件的质量m 流道凝料的质量2m 还是个未知数,可按塑件质量0.6倍计算,从上述分析中确定为一模两腔,所以注射量为11.6 1.62 6.2620.045m nm ==⨯⨯=4.2 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要锁模力计算流道凝料(包括浇口)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2A ,在模具设计前是个未知数。
型多型腔模腔模的统计分析,2A 是每个塑件在分型面的投影面积1A 的0.2~0.5倍,可用10.3nA 来进行估算,则:212123115.66528412.296258412.296210.370m d A A nA nA mm F Ap KNπ⎛⎫== ⎪⎝⎭=+===⨯=型其中P 为型腔中的压力取25Mpa ,(因为是壁薄零件,浇口为点浇口,压力取大一些,见表113-),常用塑料注射成型时所选用的型腔压力值见表1:表14.3 选择注塑机根据每一生产周期的注射量和锁模力的计算值,可选用60/450SZ -卧式注射机(上海第一塑料机械厂)见表2:表24.4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4.4.1由注射剂料筒塑化速率校核模具的型腔数n .210.8 5.6300.62 6.2620.2626.26t km m n m -⨯⨯-⨯⨯≤==型腔数校核合格式中 k -注射剂最大注射量的利用系数一般为0.8 m -注射机的额定塑化量()5.6/g s t -成型周期取30s4.4.2注射压力的校核1.3130169e P k Mpa '≥=⨯=,而170e P Mpa =注射压力校核合格 式中 k '-注射压力安全系数,一般取 1.25~1.4k '=0P -塑件成型时所需的注射力,生产实践中其值一般为70~150Mpa 0130p MPa =4.4.3锁模力校核1.2210.307252.368F KAP KN ≥=⨯=型 而450F KN =,则锁模力校核合格式中 K -锁模安全系数一般取 1.1~1.2K = P -型型腔的平均压力,选用件表335.浇注系统的设计 5.1主流道设计 5.1.1主流道尺寸根据所选注射机,则主流道小端尺寸为: ()0.5~10 3.50.54d m m=+=+=喷嘴尺寸 主流道球面半径为:()1220222S R m m =+-=+=喷嘴球面半径 5.1.2主流道衬套形式本设计是小模具,为了便于加工和缩短主流道长度,衬套和定位圈设计成分体式,主流道长度取35,锥度为03,衬套如图4,材料用10T 钢。
水杯盖的设计与模拟加工
水杯盖的设计与模拟加工作者:xxxxx 指导老师:xxx(xxx大学工学院 1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徽合肥 230036)下载须知:本文档是独立自主完成的毕业设计,只可用于学习交流,不可用于商业活动。
另外:有需要电子档的同学可以加我2353118036,我保留着毕设的全套资料,旨在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摘要:基于UG的型腔类零件建模与加工。
本文说明了可以在UG建模环境下对零件进行设计,在UG的加工仿真环境下可以实现直接生成数控代码,其经过简单的修改后就能直接应用于机床进行数控加工。
并且保证了加工的可能性,避免实际操作中各种重大的失误.大大减少了手工编程所需要的时间,而且减少了手工编程中存在的大量失误,极大的保证了效率。
提高了产量。
关键字:UG 建模数控编程刀轨工艺流程1 引言数控加工技术出现及普及应用之前,型腔类零件的加工主要通过成形刀具获得。
但是腔体类零件本身就有许多的壳体结构,而且对加工时刀具的刀轨路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以前的型腔类零件的加工时非常困难的。
而本文相关的水杯盖的设计也是属于型腔类零件,但是现在的UG软件可以直接建模而且能够进行数控仿真加工并生成代码。
而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UG软件实现对水杯盖的设计研究及仿真加工,且生成的代码经过简单的修改就可以直接应用于数控机床进行实体的加工。
1.1 型腔类零件的特点及其传统的加工方式型腔类零件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零件的一种,各种基座,杯体,盖体都可以说是型腔类零件的一种,而这类零件的统一特点就是都有腔,即壳体。
该类零件的加工比较复杂,表面加工时需要区分平面与曲面,而凹槽或者是孔的加工则需要注意的是某些深度较大的部分。
对于型腔类零件的加工,引言部分我们也有说明,传统的加工方式是使用成形刀具,这样很难保证零件的精度,进而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
而数控加工时的手工编程则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并且容易出现错误。
随着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制造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流。
“杯盖”三板式注塑模具设计与制造
收稿日期:2007-0-29 作者简介:徐森亮(953-),男,高级教师。
R30
30 R2 R
63 图1 “杯盖”塑料制品的尺寸要求
二腔、点浇口式注塑模。 2.1 定模总成图及结构
如图2所示,定模的组成部分有: ()内六角锥顶紧定螺钉:用来固定拉料 杆位置。 (2)主流套衬套(又称浇口套):与注塑 机喷嘴形成进料通道。
图9 凹模与点浇口套的设计 .剥料板 2.A板 3.点浇口 4.凹模
3..5 开模器(尼龙胀)在模板上定位的设计
开模器(尼龙胀)的工作原理如图0所 示,调整前部带锥度的螺栓可使尼龙栓的直径 增大,合模后在尼龙栓与A板接触孔间形成摩 擦力。开模时,B板通过尼龙栓带动A板移动。 为了保证开模器工作正常,在B板上设计有
4 结论
“杯盖”三板注塑模的设计是采用典型“三 板式”结构,便于选用标准模架(细水口的工字 型2330标准模架);模具成型零件(凸、凹模) 采用整体嵌入结构,便于凸、凹模零件的制造加 工;定距分型装置采用“拉杆组合”的设计,结 构简单、便于选用标准件(内六角螺栓)改制; 开模器采用“尼龙胀”(外购件),结构简单、 工作可靠,调整和装柝方便,便于及时更换。 上述措施的实施,使这副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具有 结构简单、制造加工工艺性好、生产成本低的特 点。“杯盖”三板注塑模的设计和出图全部采用 UG3.0完成,零、部件制造加工均在数控机床上 进行,模具的设计和加工质量都得到了保证,试 模一次成功。
(5)A板(凹模固定板):用于凹模的固 定。采用标准模架,选用A板尺寸为40 mm,凹 模采用镶嵌式。
(6)拉料杆:用于开模时将点浇口套中冷 凝料拉出。
(7)导柱:用于引导A板,开模时,A板 在导柱上移动(A板上有导套与其配合)。
模具毕业设计——保温杯杯盖注塑模设计
保温杯杯盖注塑模设计声明本人所呈交的保温杯盖注塑模设计,是我在指导教师黄晓华的指导下和查阅相关著作下独立进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摘要】本篇论文中所论述的是,保温杯塑料杯盖注塑模设计。
产品均是注塑成型,即将高温熔体塑料注入模具当中,加压、冷却、凝固,最后从模具中取出,形成塑料杯盖产品。
本篇论文主要内容是:保温杯杯盖注塑模设计的相关要求以及注意点。
其中包括塑料产品的性质,模具的组成结构与注塑机,设计该模具各组成结构的注意点,以及一些重要结构的计算。
从而得到整个模具的设计结果。
本文中所阐述的保温杯杯盖以膳魔师产品为准,设计的绘图软件都采用autoCAD,来绘制注塑模具的各个组成结构。
【关键词】:水杯;注塑模;注塑机;autoCAD目录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产品工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杯盖的质量要求........................................................................................... .. (2)(二)杯盖表面粗糙度 (2)(三)杯盖脱膜斜度 (3)(四)杯盖的材料 (3)二、注塑机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杯盖塑料模具设计_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水杯盖塑料模具设计系别信息控制与制造系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目录1绪论2 零件材料的选择及其性能2.1 塑件材料选择2.2 PP 性能分析2.2.1 化学和物理特性2.3 注塑工艺条件2.4 PP 的成型条件.3 注射机的选择3.1 制品的几何属性3.1.1 塑件的厚3.1.2 塑件的圆角3.1.3 脱模斜度3.1.4 制品的表面质量3.2 注射机的选用3.2.1 注射机的两种类型的优缺点3.2.2 选择注射机4 浇注系统设计4.1 主流道设计4.1.1 主流道的作用.4.1.2 主流道设计要点5 成型零件的设计5.1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5.1.1 凹模的结构5.1.2 凸模结构5.2 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的计算.5.2.1 影响工作尺寸的因素.5.2.2 凹、凸模工作尺寸的计算6 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7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7.1 导向机构的总体设计7.2 导柱设7.3 导套设计7.4 限位拉杆的设计8 侧抽芯机构的设计8.1 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类型的确定8.2 抽芯结构尺寸计算8.2.1 抽拔距.8.2.3 滑块设计8.2.4 楔紧块的设计9 排气系统的设计9.1 排溢设计9.2 引气设计9.3 排气系统几种方式9.4 该套模具的排气方式10 温度调节系统设计10.1 加热系统10.2 冷却系统10.2.1 冷却介质10.2.2 冷却系统的简略计算11模具工作过程参考文献1 绪论此次的设计任务我选了口杯盖注射模具设计,零件模型摆在面前,如何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设计出模具来,并降低成本,首先应考虑CAD/CAE/CAM技术如何才能在设计中发挥其主要优势.因此,我使用了强大的模具设计软件——UG,从最初的零件3D 建模到最后的模具各部分零件的装配,都完全依靠UG 的各个模块,因此设计的关键就是UG设计软件在注射模设计中的应用问题,并且由于该零件的尺寸及复杂程度,使得分模与型腔及型芯的设计工作变的尤为关键,为圆满完成这次设计任务,我对该软件的几个常用模块,特别是零件、曲面、工程图及模具模块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学习,相信能借助UG,使设计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杯盖注塑模具设计设计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报告设计(论文)题目:杯盖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姓名一、课题名称:杯盖注塑模具设计二、主要技术指标:(1)成型方法:注塑成型塑料原料:ABS。
(2)未注公差尺寸按GB/T14486-1993MT6。
(3)塑件周边不得有飞边缺陷,表面光滑。
(4)采用CAD软件对茶杯进行二维造型。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1)分析塑件的成型工艺,完成塑料品种及成型参数的相关分析。
(2)注塑机的选择,通过相关公式的计算,初步选择常见的注塑机。
(3)模具类型及结构的确定,并进行3D模具制作。
(4)模具和成型机械关系的校核,通过相关公式对初选的注塑机校核。
(5)绘制模具零件图以及制模具装配图。
(6)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主要参考文献:(1)xx.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2)xx .模具CAD/CAM[M].校内出版,2009年(3) xx .MOLDFLOW注塑流动分析[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4) xx.UG NX 4实例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学生(签名)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系主任(签名)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主流道冷料穴常设在主流道的末端开...
编号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茶杯杯盖注塑模设计学生姓名学号系部机电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指导教师顾问教师二〇一二年十月摘要本产品是一个注塑模具通过对注塑成型的特点产品的要求材料的分析等设计制造出合格的产品塑料注塑模的设计计算包括方案论证确定成型设备注塑模结构设计注塑模设计的尺寸计算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等方面本设计的大体思路及内容是首先对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和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从而确定方案然后对连接座进行造型设计得到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来初选注塑机注塑模结构设计包括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浇注系统的设计型腔型芯结构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确定等方面本文注塑模设计的尺寸计算主要是成型零件尺寸的计算以及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结构的计算注射机注射量的校核模具轮廓尺寸与注射机装模空间的校核开模行程的校核和模具顶出装置的校核关键词注塑模斜导柱侧抽芯PE目录摘要I第一章概述111塑料工业简介 112我国塑料模现状212塑料模发展趋势2第二章制品的分析 521制品某型茶杯杯盖的简介 5 com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5 com中塑件各项要求 622制品的工艺性及结构分析 6 com析 6com艺分析6com性能分析 623注射成形过程 6com PE的注射工艺参数 6 com PE的使用性能7com PE的主要性能指标7第三章拟订模具的结构形式9 3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9 3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9 com单分型面模具9com多分型面模具933注塑机型号的确定10com 注射机的选用原则10com 有关制品的计算10com型号的确定1134分型面位置确定11com的选择原则1135浇注系统的设计13com统设计原则13com的设计13com的设计16com的设计17com设计19com统凝料的脱出机构 21com统的平衡2236脱模推出机构的确定23 com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23com出的基本方式23com塑件的脱模机构24com度的确定2537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25 com芯机构的分类及特点25com力的计算25com的计算26com侧抽芯机构2638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28com构的分类28com向机构设计要点28com中导柱的设计2939排气系统的设计30com计 30com计 30com统 30com气槽应注意以下几点30310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31 com板 31com 31com 31com定板32com 32com 32com板 32com构的功用推件板32com构的功用推板32第四章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3541定模凹模的设计35com结构35com向尺寸的计算36com度尺寸的计算3642型芯凸模的设计37com的结构37com结构37com芯和螺纹型环的结构设计37com凸模的计算3843型腔侧壁的计算及校核39第五章温度调节系统设计4151加热系统4152冷却系统41com质 41com统的设计原则42com置的理论计算42com置的结构形式44第六章注塑机有关参数的校核4561最大注射压力的校核4562由注射机料筒塑化速率校核型腔数量45 63按注射机的最大注射量校核型腔数量4564按注射机的锁模合模力的校核45 65开模行程的校核46第七章总结与展望47致谢48参考文献49第一章概述11塑料工业简介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自从聚氯乙烯塑料问世以来随着高分子化学技术的发展以及高分子合成技术材料改进技术的进步愈来愈多的具有优异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不断涌现从而促进塑料工业的发展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工具按制品所采用的原料不同成型方法不同一般将模具分为塑料模具金属冲压模具金属压铸模具橡胶模具玻璃模具等因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制品和各种机械零件在成型中多数是通过模具来制成品所以模具制造业已成为一个大行业在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用于塑料制品成形的模具称为塑料成形模具简称塑料模塑料模具的设计是模具制造中的关键工作通过合理设计制造出来的模具不仅能顺利地成型高质量的塑件还能简化模具的加工过程和实施塑件的高效率生产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附加价值的目的塑料模优化设计是当代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塑料制品已在工业农业国防和日常生活等方面获得广泛应用为了生产这些塑料制品必须设计相应的塑料模具在塑料材料制品设计及加工工艺确定以后塑料模具设计对制品质量与产量就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模腔形状流道尺寸表面粗糙度分型面进浇与排气位置选择脱模方式以及定型方法的确定等均对制品或型材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以及塑件的物理性能内应力大小表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次在塑件加工过程中塑料模结构的合理性对操作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再次塑料模对塑件成本也有相当大的影响除简易模外一般来说制模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大型塑料模更是如此现代塑料制品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和先进的模具被誉为塑料制品成型技术的三大支柱尤其是加工工艺要求塑件使用要求塑件外观要求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效全自动化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此外塑件生产与更新均以模具制造和更新为前提塑料模是塑料制品生产的基础之深刻含意正日益为人们理解和掌握当塑料制品及其成形设备被确定后由此可知推动模具技术的进步应是不容缓的策略尤其大型塑料模的设计与制造水平常标志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程度塑料模是现代塑料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工艺装备塑料模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用塑料模生产成型零件的主要优点是制造简材料利用率高生产率高产品的尺寸规格一致特别是对大批量生产的机电产品更能获得价廉物美的经济效果在模具方面我国模具总量虽已位居世界第三但设计制造水平总体上比德美日法意等发达国家落后许多模具商品化和标准化程度比国际水平低许多在模具价格方面我国比发达国家低许多约为发达国家的1315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我国正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基地特别是加入WTO后作为制造业基础的模具行业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塑料模的设计制造技术CAD技术CAPP技术已有相当规模的确开发和应用在设计技术和制造技术上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差距较大在模具材料方面专用塑料模具钢品种少规格不全质量尚不稳定模具标准化程度不高系列化]商品化尚待规模化CADCAEFlow Cool软件等应用比例不高独立的模具工厂少专业与柔性化相结合尚无规划企业大而全居多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我国要从一个制造业大国发展成为一个制造业强国必须要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模具工业努力提高模具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提高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塑料作为现代四大工业基础材料之一越来越广泛地在各行各业应用其中注塑成型在塑料的各种成型工艺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随着社会的经济技术不段向前发展对注塑成型的制品质量和精度要求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塑料制品的造型和精度直接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关系对注塑制品的要求就是对模具的要求由于计算技术和数控加工迅速发展使得CADCAM逐渐取代了过去塑料模的设计与制造技术使传统的设计制造方法及组织生产的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塑料模CADCAM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塑料模质量减少塑料模的设计与制造工时缩短塑料模生产周期加快塑件生产和产品的更新换代而且更主要的是能满足当前用户对塑料模行业提出的质量高交货快价格低的要求塑料模以后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注射模CAD实用化挤塑模CAD的开发压模CAD的开发塑料专用钢材系列化21制品某型茶杯杯盖的简介制品的分析是对所要成型的产品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接受设计任务书以后就要对塑料的品种批量的大小尺寸精度与技术条件产品的功用及工作条件有个整体概念以便在设计模具时优选各种方式来成型塑件如图 21 为塑件零件图图 21 塑件零件图com的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a PEbc表面有一阶梯小阶梯的外圆面有突起这就增大了成型的难度两外圆面分别在两个型腔成型必须保证同轴度所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上要有精密的定位措施和良好的加工工艺以保证传动精度内部有不规则螺纹也给脱模带来困难com艺分析a6级b23注射成形过程对PE的色泽细度和均匀度等进行检验塑料在注射机料筒内经过加热塑化达到流动状态后由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成型其过程可以分为充模压实保压倒流和冷却五个阶段com PE的注射工艺参数注射机注塞式喷嘴形式直通式喷嘴温度230 240料筒温度前段 250 280中段 -----后段 240 260模具温度80 100注射压力40 50成形时间 s 注射 0 5保压时间 s 20 50冷却时间 s 20 50成形周期 s 50 140com PE的使用性能耐腐蚀性电绝缘性尤其高频绝缘性优良可以氯化辐照改性可用玻璃纤维增强其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吸水性小有突出的电气性能和良好的耐辐射性高压聚乙烯柔软性伸长率冲击强度和透明性较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冲击强度高耐疲劳耐磨用冷压烧结成型com PE的主要性能指标如表21为 PE的主要性能指标表21 PE的主要性能指标密度gcm3 095 弹性模量MPa 084095×103 比容cm3g 103106 弯曲强度MPa 208400 吸水率24h 小于001 抗拉屈服强度MPa 220390 收缩率 1530 熔点°C 105137第三章拟订模具的结构形式模具的结构形式是指设计过程中的注射机的确定浇注系统的形式和浇口位置的选择成型零件的设计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及各个零件的设计和装配图设计31确定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当塑料制件的设计已经完成并选定所用塑料后就需要考虑是采用单型腔模还是多型腔模与多型腔模相比单型腔模具有以下优点1塑料制件的形状与尺寸精度始终一致2工艺参数易于控制3模具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制造维修大为简化一般来说精度要求高的小型制品和中大型制品优先采用一模一腔的结构但对于精度要求不高的小型制品没有配合精度要求形状简单又是大批量生产时若采用多型腔模具可提供独特的优越条件使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由以上分析初步定为一模两腔32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在塑料熔体填充注射模腔过程中模腔内除了原有的空气外还有塑料含有的水分在注射温度下蒸发而形成的水蒸气塑料局部分解产生的低分子挥发气体塑料助剂挥发或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以及热固性塑料交联硬化释放的气体等这些气体如果不能被熔融塑料顺利地排出模腔将在制件上形成气孔接缝表面轮廓不清不能完全充满型腔同时还会因为气体被压缩而产生的高温灼伤制件使之产生焦痕色泽不佳等缺陷模具的排气可以利用排气槽排气分型面排气利用型芯推杆镶件等的间隙排气ABS料推荐的排气槽深度为002com单分型面模具制品外观质量要求不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制品可采用此结构com多分型面模具制品外观质量要求高尺寸精度要求一般的小型制品可采用此结构该制品外观质量要求较高分析该制品样品采用的浇口位置分型面位置推出机构的痕迹可知浇口为一般侧浇口并可初步拟定采用两型腔双分型面的模具结构形式其中双分型面为水平垂直分型面33注塑机型号的确定注射模是安装在注射机上使用的工艺装备因此设计注射模是应该详细了解注射机的技术规范才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注射机规格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制品的大小及型腔的数目和排列方式在确定模具结构型式及初步估算外形尺寸的前提下设计人员应对模具所需的注射量锁模力注射压力拉杆间距最大最小模具厚度推出型式推出位置推出行程开模距离等进行计算根据这些参数选择一台和模具相匹配的注塑机倘若用户已提供了注射机的型号和规格设计人员必须对其进行校核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必须自己调整或与用户取得商量调整com 注射机的选用原则a计算塑件及浇道凝料的总容量体积或重量应小于注射机额定容量体积或容量的08倍b模具成型时需用的注射压力应小于所选用注射机的最大注射压力c模具型腔注射时所产生的压力必须要小于注射机的锁模力d模具的闭模高度应在注射机最大最小闭合高度之间e模具脱模取出朔件所需的距离应小于所选注射机的开模行程f模具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必须与所选注射机模板适应既模具最大外形尺寸安装时应不受拉杆间距的影响模具安装用的定位环尺寸应与机床定位孔直径相配合模具的模板各安装孔应与注射机固定模板的安装孔相对应机床喷嘴孔径和球面半径应与模具进料孔相对应注射机的开模行程应满足脱件条件com 有关制品的计算根据零件图提供的样品便可以根据样品测绘得出制品体积同时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软件如ProE软件等建立制品模型对于没有提供样品的设计也可以由所提供的制品图样建立模型这样既便于较精确的计算制品的各个参数又更为直观形象因条件所限本设计是由测绘所的体积a制品的体积为V1 3699cm3质量为 m 095gcm33699 cm3 3515gb初步估计浇注系统的体积约为塑件的07倍V2 com 24605cm3本设计中取 V2 25cm3c该模具一次注射共需塑料的体积约为V0 2V1 V2 9898cm3com型号的确定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定型号为XSZY125的注射机近年来我国引进注射机的机型很多国内注射机生产厂的新机型也日益增多掌握使用设备的技术参数是注射模设计和生产所必需的技术准备在设计模具时最好查阅注射机生产厂家提供的注射机使用说明书上标明的技术参数根据以上的计算初步选定型号为XSZY125的注射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31表31 XSZY125注射机主要技术参数额定注射量cm3 125 螺杆柱塞直径mm 42 注射压力MPa 150 注射行程mm 115 注射时间 s 16 锁模力kN 900 最大成型面积cm2 320 最大开合模行程mm 300 模具最大厚度mm 300 模具最小厚度mm 200 合模方式液压机械喷嘴球头半径mm SR12 顶杆中心距mm 230 喷嘴孔径mm 4 34分型面位置确定模具上用以取出制品和或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称之为分型面分型面的选择不紧关系到塑件的正常成型和脱模具而且涉及模具结构与制造成本在制品设计阶段就应考虑成形时分型面的形状和位置否则无法用模具成形在模具设计阶段应首先确定分型面的位置然后才选择模具的结构分型面设计是否合理对制品质量工艺操作难易程度和模具的设计制造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分型面的选择是注射模设计中的一个关键因素com的选择原则分型面的选择受到塑件的形状壁厚尺寸精度嵌蒋件位置及其形状塑件在模具内的成型位置脱模方法浇口的形式及位置模具类型模具排气模具制造及其成型设备结构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合理的分型面可以使塑件顺利脱模保证塑件的质量还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使模具零件易于加工分型面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但是又不可能把所以因素都考虑到因此在选择分型面的时候要抓住主要矛盾放弃次要因素分型面应该选择在制品的最大面积处否则制品无法脱模尽可能使制品保留在动模一侧因为注射机的推出液压缸设在动模一侧制品留在动模一侧有利于脱模机构的设置有利于保证制品的尺寸精度有利于保证制品的外观质量动定模相配合的分型面稍有间隙熔体就会在制品上产生飞边影响制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在制品的光滑平整的表面或圆弧曲面上应尽量避免选择分型面尽量能满足制品的使用要求即在分型面的设计时应该从使用角度避免工艺缺陷给制品带来的影响尽量减少制品在合模方向上的投影面积以减少锁模力长型心应置于开模方向有利于排气熔体充模流动的末端应在分型面上以便型腔的气体从分型面上的空隙逸出有利于简化模具结构应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或抽芯特别应避免在定模一侧的侧向抽芯在选择分型面时应有利于型腔加工和制品的脱模方便对于该设计在进行制品设计时已经充分考虑了上述原则从所提供样品采用的分型面可知第一分型面与开模方向垂直进行模具设计时在充分考虑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可得出第二分型面与制品推出方向平行如图 3-1为分型面位置1定模板 2第一分型面 3瓣合模 4第二分型面图 3-1 分型面位置35浇注系统的设计浇注系统是引导塑料熔体从注射机喷嘴到模具型腔为止的一种完整的进料通道具有传质传压和传热的功能对制品质量影响很大他的作用是将塑料熔体顺利地充满到模具行腔深处以获得外形轮廓清晰内在质量优良的塑料制件它分为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和热流道浇注系统该模具采用普通流道浇注系统其包括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浇口com统设计原则a浇注系统与塑件一起在分型面上应有压降流量和温度的分布的均衡布置b结合型腔布置考虑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分流道布置c尽量缩短熔体的流程以便降低压力损失缩短充模时间d浇口尺寸位置和数量的选择十分关键应有利于熔体流动避免产生湍流涡流喷射和蛇形流动有利于排气和补缩且应设在塑件较厚的部位以使熔料从后断面移入薄断面以利于补料e避免高压熔体对模具型芯和嵌件产生冲击防止变形和位移的产生f浇注系统凝料脱出应方便可靠凝料应易于和制品分离或者易于切除和整修g熔接痕部位与浇口尺寸数量及位置有直接关系设计浇注系统时要预先考虑到熔接痕的部位形态以及对制品质量的影响h尽量减少因开设浇注系统而造成的塑料凝料用量i浇注系统的模具工作表面应达到所需的硬度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其中浇口应有IT8以上的精度要求j设计浇注系统时应考虑储存冷料的措施k尽可能使主流道中心与模板中心重合若无法重合应使两者的偏离距离尽可能小com的设计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它将注射机喷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中主流道的形状为圆锥形以便于熔体的流动和开模时主流道凝料的顺利拔出a主流道尺寸1 主流道小端直径d 注射机喷嘴直径05~1405~1 取d 5mm这样便于喷嘴和主流道能同轴对准也能使的主流道凝料能顺利脱出2 主流道球面半径主流道入口的凹坑球面半径R应该大于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的2~3mm反之两者不能很好的贴合会让塑件熔体反喷出现溢边致使脱模困难SR 注射机喷嘴球头半径2~3取SR 122 14mm3 主流道长度L一般按模板厚度确定但为了减小充模时压力降和减少物料损耗以短为好小模具控制在50之内在出现过长流道时可以将主流道衬套挖出深凹坑让喷嘴伸入模具本设计中结合该模具的结构取L 35mm5 主流道大端直径D d2Ltgα半锥角α为1°~ 2°取α 2°≈8取D 8mmb主流道衬套的形式及尺寸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即浇口套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常采用碳素工具钢如T8AT10A等热处理硬度为53~57HRC由于该模具主流道较长设计成分体式较宜如图3-2浇口套图3-2 浇口套c定位圈的结构尺寸定位圈是对浇口套的固定和对注射方向的导正作用如图3-3定位圈图3-3 定位圈4主流道衬套的固定如图 3-4主流道衬套的固定1定位圈 2内六角螺钉 3浇口套 4定模座板 5浇注凝料图 3-4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com的设计在完成一次注射循环的间隔考虑到注射机喷嘴和主流道入口这一段熔体因辐射散热而低于所要求的塑料熔体的温度从喷嘴端部到注射机料筒以内约10~25mm的深度有个温度逐渐升高的区域这时才达到正常的塑料熔体温度位于这一区域内的塑料的流动性能及成形性能不佳如果这里相对较低的冷料进入型腔便会产生次品为克服这一现象的影响用一个井穴将主流道延长以接收冷料防止冷料进入浇注系统的流道和型腔把这一用来容纳注射间隔所产生的冷料的井穴称为冷料穴冷料井冷料穴的作用是储存因两次注射间隔而产生的冷料头及熔体流动的前锋冷料以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制件质量a主流道冷料穴主流道冷料穴常设在主流道的末端开模时应将主流道中的冷凝料拉出所以冷料穴直径宜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由于该模具具有垂直分型面即侧向分型冷料穴分别开在左右瓣合模上开模时将主流道中的凝料拉出来侧向分型时冷料穴中的凝料会制动脱落其中D为主流道大端直径该模具取d D 8 mm11 定模座板 2分流道冷料穴 3定模板图 3-6 分流道冷料穴com的设计在多型腔或单型腔多浇口时应设置分流道分流道是指主流道末端与浇口之间这一段塑料熔体的动通道其作用是通过流道截面及方向变化使熔料能平稳地转换流向注入型腔分流道最理想的设计就是把流动树脂在流道中的压降降到最小在多种常见截面当中圆形截面的压降是最小的a分流道的形状及尺寸为了便于加工及凝料脱模分流道大多设置在分型面上分流道截面形状一般为圆形梯形U形半圆形矩形六角形等为了减少流道内的压力损失和传热损失希望流道的截面积大表面积小因此可以用流道截面积与其周长的比值来表示流道的效率各种截面的效率见表32表32 各种截面的效率表截面形状圆形方形六边形半圆形梯形矩形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机自125班姓名:马帅学号:201206024533茶杯盖注射模具设计一、塑件分析制件三维实体模型如下图所示,材料为ABS,密度为1.05g/cm3,收缩率0.3%-0.8%取0.5%,生产批量为中批生产。
由solidworks计算可得,单个制件的体积为117.113cm。
ABS是由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三种化学单体合成。
每种单体都具有不同特性,丙烯腈有高强度、热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丁二烯具有坚韧性、抗冲击特性;苯乙烯具有易加工、高光洁度及高强度。
图(一)茶杯盖单件体积为117.113cm,总高54mm,径向最大长度近100mm,厚度10mm,内部有螺纹,该塑件茶杯盖如图(一)所示。
该塑件为中小尺寸,一般精度等级,为保证精度,兼顾经济性,采用一模一腔,并对制品进行后续加工。
二、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2.1 塑件材料特性ABS塑料一般不透明,无毒、无味,成形塑件的表面有较好的光泽。
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特别是抗冲击强度高。
ABS还具有一定的耐磨性、耐寒性、耐油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和电性能。
缺点:耐热性不高,并且耐气候性较差,在紫外线作用下易变硬发脆。
2.2 塑件材料成形性能使用ABS注射成形塑料制品时,由于其熔体黏度较高,所需的注射成形压力较高,因此塑件对型芯的包紧力较大,应采用较大的脱模斜度。
另外熔体黏度较高,制品易产生熔接痕,所以模具设计时应尽量减少浇注系统对料流的阻力。
ABS易吸水,成形加工前应进行干燥处理。
在正常的成形条件下,ABS制品的尺寸稳定性较好。
2.3 塑件的成形工艺参数确定查有关手册得到ABS(抗冲)塑料的成形工艺参数:密度 1.0~1.1g/cm³;收缩率0.3%~0.8%;预热温度80°c~85°c,预热时间2~3h;料筒温度后段150°c~170°c ,中段180°c~190°c ,前段200°c~210°c ;喷嘴温度180°c~190°c;模具温度50°c~70°c ;注射压力60~100MPa ;成形时间注射时间2~5s,保压时间5~10s,冷却时间5~15s。
三、茶杯盒盖的注塑模具设计3.1 注塑机的选择cm。
计算塑件的由solidworks计算可得,单个制件的体积为117.113质量:公式为W=Vρ根据设计手册查得ABS树酯的密度为ρ=1.05g/cm3,故塑件的重量为:W=Vρ=117.11×1.05=122.96g可初步选用的注射机为:SZ-160/1000型卧式注塑成型机注塑机的各参数如下表3.1所示179移模行程/mm280理论注射量/cm3螺杆直径/mm44最大模具厚度/mm360注射压力/Mp132最小模具厚度/mm170锁模力/KN1000喷嘴球半径/mm SR10315×315喷嘴口孔径/mmΦ3.5拉杆内间距/mm3.2制件成型位置及分型面选择分型面是指分开模具取出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的可分离的接触表面。
以有利于塑件脱模、保证塑件外观不被破坏、尺寸精度满足要求、有利于排气以及模具加工方便等原则选取分型面,分型面。
由于制件比较大,所以采用一模一件。
3.3浇注系统设计采用简单浇注系统,由主流道,分流道,冷料穴和点浇口组成。
3.3.1主流道设计图(二)主流道主流道是一端与注射机喷嘴相接触,另一端与分流道相连的一段带有锥度的流动通道。
主流道小端尺寸为3.5~4mm,一段主流道的设计,主流道圆锥角α=2º~6º,内壁粗糙度Ra0.63μm,主流道的大端呈圆角,半径r=1~3mm ,以减小料流转向过渡时的阻力。
主流道衬套与定模板采用H7/m6过渡配合,与定位圈的配合采用H9/f9间隙配合。
主流道衬套一般选用T8、T10制造,热处理强度为52~56HRC。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主流道小端入口处与流向机喷嘴反复接触,属易损件,对材料要求较严,因而模具主流道部分常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主流道衬套形式,以便有效的选用优质钢材单独进行加工和热处理。
衬套都是标准件,只需去买就行了。
衬套小端直径的规格有φ12, φ16、φ20等几种。
主要参数:(1)塑件材料为ABS,流动性好,故选择主流道圆锥角为α=2º~6º,内壁粗糙度为m63.0Ra。
主流道大端呈圆角,半径r=1~3mm 。
(2)由塑件材料为ABS,塑件质量为gM393.9905.166.94,选择主流道直径为d=3mm,D=6mm。
(3)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由的接触球面要求吻合,由于注射机喷嘴球面半径SR是定值,由所选取的注射机决定,根据所选注射机,SR=20mm,一般取sr=SR+0.5,为sr=20.5mm。
断面凹球面深度L2=3mm,球面与主流道孔应以清角度连接,不应有倒拔痕迹,以保证主流道凝料顺利脱落。
(4)定位环是模体与注射机的定位装置,保证浇口套与注射机喷嘴对中定位,定位环的外径D应与注射机的定位孔间隙配合,定位环厚度取L1=6mm。
(5)浇口套长度L取为50mm。
3.3.2浇口设计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一段细短的通道,它是浇注系统的关键部分,浇口的形状,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塑件的质量影响很大,浇口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塑料熔体流经的通道,二是浇口的适时凝固可控制保压时间。
一般浇口截面面积为分流道截面面积的3%-9%截面形状常为矩形或圆形,浇口长度为0.5mm,表面粗糙度Ra不低于m4.0,由于制件要求表面光滑无痕迹,故选用点浇口形式。
塑件壁厚为1.6mm,故取浇口直径d=1.0mm,浇口长度0.11mm。
3.4脱模机构设计脱模机构是在一次注射完成后,取出制件及浇注系统凝料的装置,包括脱出和取出两个动作,即先将塑件和浇注系统凝料等与模具分离,再将塑件和凝料取出。
设计原则脱模机构的设计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塑件滞留于动模边,以便借助于开模力驱动脱模装置,完成脱模动作。
(2)由于塑件收缩时包紧型芯,因此推出力作用点尽量靠近型芯,同时推出力应施于塑件刚性和强度最大的部位。
(3)结构合理可靠,机械的运动准确、可靠、灵活,并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便于制造和维护。
保证塑件不变形、不损坏,保证塑件外观良好。
本设计使用简单的推件板脱模机构和成型零件的脱模机构,如图3-6所示。
因为该塑件的分型面简单,结构也不复杂,采用推简单的脱模机构可以简化模具结构,给制造和维护带来方便。
在对脱模机构做说明之前,需要对脱模力做个简单的计算。
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一般可采用人工机械手取出,但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为适应自动化生产的需要,可利用定模推板拉断浇口料机构,如图所示,在定模型腔板3内镶一推板5,开模时由定距分型机构保证定模型腔板3与定模底座4首先沿A-A而分型,拉料杆2将主流道凝料从浇口套中拉出,当开模到L距离十,限位钉1带动流道推板5使主流道凝料与拉料杆脱离,既实现B-B分型面,同时拉断点浇口,浇注系统凝料便自动脱离。
3.5排气系统设计模具内除了型腔和浇注系统中原有的空气塑料受热或凝固产生的低分子挥发气体,这些气体若不能顺利排出,则可能因充填时气体被压缩而产生高温,引起塑料局部炭化烧焦,或使塑料产生气泡,或使塑料熔接不良而引起缺陷。
通常,选择排气槽的开设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排气口不能正对操作者,以防熔料喷发而发生工伤事故:2)最好开设在分型面上,如果产生飞边易随塑件脱出:3)最好设在凹模上,以便于模具加工和清模方便;4)开设在塑料熔体最后才能填充的模腔部位,如流道或冷料穴的终端;5)开设在靠近嵌件和制件壁最薄处,因为这样的部位最容易形成熔接痕;6)若型腔最后充满部位不在分型而上,其附近又无可供排气的推杆或活动的型心时,可在型腔相应部位镶嵌烧结的多孔金属块,以供排气;7)高速注射薄壁型制件时,排气槽设在浇口附近,课使气体连续派出;若制作具有高深的型腔,那么在脱模时需要对模具设置引气系统,那是因为制作表面与型心表面之间在脱模过程中形成真空,难于脱模,制件容易变形或损坏。
热固性塑料制件在型腔内的收缩小,特别是不采用镶拼结构的深型腔,在开模时空气无法进入型腔与制件之间,使制件附粘在型腔的情况比热塑性制件更甚,因此,必须引入气系统。
3.6标准模架的选用3.6.1确定模架组合形式根据前面项目分析,塑件作为薄壳类塑件,一模一件,采用轮辐式浇口成型,则该模架选两板模就能满足要求。
3.6.2标准模架的选用名称规格定模板400×400×125mm动模板400×400×125mm垫块250*48*90推杆固定板250*150*15推板250*150*30定模座板300*250*32四、注射机选择4.1初选注塑机由注射量选定注射机。
由solidworks建模分析得(材料密度取31.05kgdm): 总体积V=94.66cm3;总质量M=94.66×1.05=129.21g;流道凝料V’=0.3V(流道凝料的体积)是个未知数,根据手册取0.3V(0.3M)来估算,塑件越小则比例可以取的越大。
实际注射量为:V实=94.66×1.3=123.06 cm3;实际注射质量为M实=1.3M=129.21×1.3=167.98g;根据实际注射量应小于0.8倍公称注射量原则, 即:0.8V公≧V实V公= V实/0.8结合上面的计算,初步确定注塑机为表4-2所示,查国产注射机主要技术参数表取SZ-160/1000,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4.2注射机的校核4.2.1注射压力的校核该项工作是校核所选注射机的公称压力P 公能否满足塑件成型时所需要的注射压力P0,塑件成型时所需要的压力一般由塑料的流动性塑件的结构和壁厚以及浇注系统类型等因素决定,其值一般为70~150MPa 。
ABS 所需的注射压力P0如表4-3所示。
表(一)ABS 所需的注射压力P0P 公≥p 0,满足条件4.2.2锁模力的校核在确定了型腔压力和分型面面积之后,可以按下式校核注塑机的额定锁模力:F >K A 分·P 型 塑料厚壁件 中等厚壁件 难流动的薄壁窄浇口件 ABS 80~100 100~130 130~150式中F 注塑机额定锁模力:1000KN ;K 安全系数,通常取1.1~1.2,取K=1.2;4.2.3安装部分相关尺寸的校核喷嘴尺寸:注射机的喷嘴与模具的浇套关系如图4-1所示。
主流道的始端球面半径R 应比注射机喷嘴头球面半径R0大1~2mm ;主流道小端直径d 应比喷嘴直径d0 大0.5~1mm ,以防止主流道口部积存凝料而影响脱模。
4.2.4模具厚度校核模具厚度必须满足下式:Hmi ≤ Hm ≤Hmax 式中 Hm ——所设计的模具厚度 278 mm ;Hmin ——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小模具厚度170mm ;Hmax ——注塑机所允许的最大模具厚度360 mm ;4.2.5开模行程校核所选注塑机为全液压式锁模机构,最大开模行程受模具厚度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