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学科学前沿及热点问题_桂建芳
973项目申报书——重要养殖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精编版
项目名称:重要养殖鱼类功能基因组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桂建芳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起止年限:2010年1月-2014年8月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科技厅一、研究内容基于拟解决的鱼类分子设计育种的策略和理论基础以及鱼类分子设计育种的可行性途径这两个关键科学问题,本项目拟集中在鱼类主要经济性状如生殖、生长、抗性的功能基因组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方面,重点解析这些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调控网络,开拓关键技术,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鱼类生殖基因调控网络及其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采用基因转移、morpholino介导的基因敲降等技术,配合整体原位杂交、细胞示踪和免疫荧光定位等方法,重点解析鱼类生殖质(germ plasm)的基因调控网络;揭示重要生殖调控基因在鱼类卵母细胞成熟和卵-胚转换中的功能作用及其调控机制;探讨鱼类配子发生过程中双亲特异性甲基化在生殖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及其调控网络;通过大规模RFLP分析等呈现技术,筛选雌雄个体间性别特异的DNA片段标记,进而通过Genomic Walking克隆分离与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相关基因;揭示鱼类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的基因调控网络及其作用机理;筛选鉴定出可用于鱼类分子设计育种的性别特异表达基因和分子标记;开拓生殖调控基因和分子标记用于鱼类分子设计育种的可行性途径。
2)鱼类生长的基因调控网络和分子设计育种的基础研究采用morpholino介导的基因敲降、整体原位杂交、细胞示踪、免疫荧光定位以及组织碎片灌流和细胞孵育等在体和离体研究等技术,重点解析鱼类下丘脑/垂体控制生长的基因调控网络;揭示鱼类性成熟和生长的相互协调及其调控机理;探讨脑肠肽/生长激素/类胰岛素生长因子信号通路及其对鱼类生长的调控机制;揭示卵泡抑素等抑肌素相关基因在调控鱼类肌肉细胞增殖和鱼肉蛋白/脂肪平衡的作用机理;研制可控不育性转卵泡抑素等基因的转基因鱼品系;阐明鱼类个体大小调控基因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规律;开拓生长基因调控网络和分子标记尤其是主控基因用于鱼类分子设计育种的可行性途径。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人类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日益增长,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体系框架,深入剖析其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发展历程,阐述其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明确学科的定位与使命。
在此基础上,将重点分析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的研究前沿,包括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的影响、水资源评价与管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水文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
本文还将探讨当前水文水资源领域面临的热点问题,如水资源短缺与危机、水权与水市场、水资源利用效率与可持续性等。
通过对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及研究前沿和热点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水文水资源学科的创新与发展,为全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撑。
二、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水资源问题的日益凸显,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已逐渐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的交叉领域。
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水文学和水资源学内容,还融入了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理学、气象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的核心在于对水循环过程的深入理解和模拟,包括降水、蒸发、入渗、径流等各个环节。
在此基础上,学科体系进一步扩展至水资源的评价、规划、管理、保护等方面,形成了水资源工程学、水资源管理学、水资源经济学、水资源生态学等分支学科。
同时,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还注重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例如,通过与环境科学的结合,研究水资源的污染与治理;通过与生态学的结合,探讨水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平衡;通过与气象学的结合,分析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通过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结合,评估水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合理配置。
在研究方法上,现代水文水资源学科体系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注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模型的构建与验证,以及预测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桂建芳关于异育银鲫的文献
桂建芳关于异育银鯽的文献
1. 李玉军,冈元林,廖宏明,等。
异育银鯽因遗传多态性及繁殖行为而产生同源关系与变异体系。
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15-221.
2. 曲祖龙,张庆利,关昊洲,等。
异育银鯽的生态影响和繁殖行为。
水生生物学报,2011,37(2):374-379.
3. 桂建芳,任准钧,胡明秋,等。
野生异育银鯽亚种的基因多样性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2012,38(1):48-5
4.
4. 桂建芳,赵元明,刘嘉俊,等。
异育银鯽遗传结构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的研究。
水生生物学报,2009,35(6):1036-1044.
5. 桂建芳,秦林,刘晶,等。
异育银鯽遗传结构及东南沿海分布格局。
水生生物学报,2013,39(1):134-140.。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透露——草鱼、三角帆蚌、河蟹有重大科研进展
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透露———草鱼、三角帆蚌、河蟹有重大科研进展日前,农业农村部淡水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上海海洋大学召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中国海洋大学包振民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戈贤平研究员等学术委员会成员出席会议,上海海洋大学副校长、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家乐,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杨金龙等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李家乐指出,2018年,重点实验室在中华绒螯蟹、三角帆蚌、草食性鱼类、鳜鱼种质资源与创新利用等研究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是构建了第一张中华绒螯蟹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
该研究构建的二代遗传连锁图谱及开发的SNP标记为中华绒螯蟹基因组组装及传统遗传选育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分子资源。
2018年在长三角地区开展河蟹生态养殖,推进河蟹产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推广面积达到2.3万亩(15亩=1hm2,下同)。
二是三角帆蚌“申紫1号”新品种通过审定。
该品种是以1998年从鄱阳湖和洞庭湖采集的5000个野生三角帆蚌构建基础群体,以贝壳珍珠质深紫色、个体大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择方法,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
该品种的最大特点是贝壳珍珠质呈深紫色,紫色个体比例达95.6%。
插珠18个月后,所育紫色珍珠比例达45.8%,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与未经选育的三角帆蚌相比,所育紫色珍珠比例提高43.0%,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2018年共繁育三角帆蚌“申紫1号”苗种2000万只用于养殖示范与推广,苗种分别销往湖南常德,安徽安庆、芜湖,浙江诸暨等地。
三是草鱼病原及病害防控技术研究获得新进展。
2018年,上海海洋大学吕利群研究组在山西争跃化工有限公司的GMP车间试生产抗草鱼出血病病毒绿色药物“血停”2t,能满足新兽药申报的产品标准化要求。
在广州、德阳、合肥、北京等地进行了中试,临床应用面积超过500亩。
高级水生生物学课程论文
高级水生生物学课程论文《高级水生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维生素 C 在水产领域的研究进展姓名:文正勇院系:水产学院专业:水产养殖学年级: 2012级学号: 2012308110029授课教师:王春芳维生素C在水产领域的研究进展摘要: 维生素C是水产动物维持生理机能所必需的微量成分, 在部分水产动物体内可以合成, 近年来对其研究较多。
本文着重介绍维生素 C 在水产动物在养殖过程中所发挥的生理作用及机制, 常见养殖品种所需维生素C的量及其缺乏症,及维生素 C在饲料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维生素C 水产动物生理作用缺乏症研究进展Abstract:Vitamin C is a necessary trace components for aquatic animal to maintain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t can be compose in some Aquatic animal body, recent years have make a lot studies on i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mechanism and availability of vitamin C to aquatic animal in the breeding process emphatically,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vitamin C with commen varieties breeding and its deficiency disease. Last to introduce the application of Vitamin C of feed.Keyword: Vitamin C aquatic ani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deficiency disease research progress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因其对坏血病有防治作用, 故又名左旋抗坏血酸。
水产专家再聚首,生态渔业新希望——桂建芳院士出席国家高研班并作学术报告
会议记录NOTES OF MEETING074·《当代水产》 2018·109月17日上午9点,由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承办的2018国家“生态高效渔业技术”高级研修班在武汉市隆重开班。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湖北省水产局李水彬局长、湖北省人社厅专技处廖维君处长、武汉市农委水产处石立兵处长、武汉市农科院邵永发副院长、武汉市农业院水产研究所徐洪亮所长等领导出席了开班仪式。
有来自全国15个省市的60余家单位从事水产养殖、苗种繁育、鱼病防治、水产技术推广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97名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参加了研修。
2015年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首次举办了“淡水渔业高效生态健康养殖技术高级研修班”。
时隔3年,“生态高效渔业技术”高级研修班再次开班,此次培训围绕淡水主导养殖新品种,重点在推动淡水养殖转型发展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等领域展开学术研讨,以期推动淡水养殖业转型升级,走出绿色水产、质量兴渔之路。
开班仪式上,邵永发代表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全体科技人员发表了致辞,梳理了改革开放40年来水产业的发展成就并提出目前存在的难题。
他在致辞中提到:“当前,渔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一是水资源日益短缺严重危害渔业发展的基石;二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渔业资源养护的压力;四是水产养殖结构单一、供给结构不合理矛盾日益凸显。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是摆在广大渔业科技工作者面前一道继续解决的难题,需要在座的专家们群策群力,献智献策,研讨谋划。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院士桂建芳:新时代水产养殖模式的变革第一堂课,桂建芳院士提到,改水产专家再聚首,生态渔业新希望 ——桂建芳院士出席国家高研班并作学术报告■ 《当代水产》 方金叶 陈莉莉 文/图 [ 微信公众号:tsfish ]革开放前至1986年的养捕结合,捕捞为主是水产业发展的雏形,1986年至2015年的以养为主、高效增产的模式把水产业带到快速发展的快车道,再到2016年以来,水产业的发展主题已经转变为“生态优先、数量质量并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突出学术贡献奖获奖项目介绍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12年度突出学术贡献获奖项目(个人)介绍奖励证书杰出贡献奖: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培育和推广应用桂建芳研究员带领其团队研发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异育银鲫的新一代品种(GS01-002-2007)。
2012年“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规模化繁育和产业化”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该奖是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批准设立的年度荣誉奖。
2011年“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培育和推广应用”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2年6月颁奖)。
与已大面积推广的高体型异育银鲫相比,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生长速度平均快20%以上,出肉率高6.26%,其抗病力较强,肝脏碘泡虫病发病率低,遗传性状稳定,是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推介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
2008年至2010年生产异育银鲫“中科3号”优质苗种80多亿尾,在湖北、江苏等20多个省市进行推广养殖,增产幅度普遍在20%以上,三年共新增利润60多亿元。
重要贡献奖:国家水专项课题“巢湖湖滨带与圩区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王洪铸研究员带领课题组成员在“十一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争取到“十二五”课题“巢湖湖滨带与圩区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与工程示范”,该课题于2012年正式启动,是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首批启动课题之一。
课题针对巢湖圩区湖滨带污染和滨湖区城市化等问题,研发圩区湖滨缓冲带和沟塘系统生态构建、消落区生态功能恢复等技术体系,提出巢湖环湖带生态建设方案,以期达到增强湖滨带污染拦截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建设优美景观的目的。
优秀论文奖:Soil-Based Treatments of Mechanically Collected Cyanobacterial Blooms from Lake Taihu: Efficiencies and Potential Risks宋立荣研究员、陈伟副研究员等团队成员发表于ES&T的论文“Soil-Based Treatments of Mechanically Collected Cyanobacterial Blooms from Lake Taihu: Efficiencies and Potential Risks”,针对以土壤过滤技术处理太湖蓝藻毒素的效率以及机械收藻可能导致的安全性问题,深入研究微囊藻毒素进入土壤界面后的吸附、淋溶和生物稳定性等环境行为和迁移机制,系统评价了蓝藻水华进入土壤界面可能对地下水资源、农作物以及人类健康构成的潜在风险,提出了机械收获蓝藻水华在土壤界面处理技术的改进策略。
广西主席院士顾问桂建芳院士工作站落户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
优 越 ,现 有 水 田面 积 2 3 1 0万 亩 ,保 水 田
1 6 2 7 万亩 ,适宜开发综合种养的稻 田5 3 0 多万亩。但广西 的稻 田养鱼存在种养模式 简单 、水产养殖 品种 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 研究相对滞后 、生产规模较小 、已开发稻
田养 鱼 面积 占宜 渔 稻 田比例 低等 问题 。希
生态与生物技术 国度重点实验室 主任。长 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
物 技 术 研 究 。2 0 1 3年 被 选 中 国科 学 院 院 士 。2 0 1 5 年 当选 发 展 中 国家 科 学 院 院 士 。 2 0 1 6 年 任 中 国稻 田综合 种 养产 业 技术 创新
方面需要政府重视和大力支持 ,如湖北
省政府对稻田养殖高度重视 ,促使湖北稻 田综合种养业蓬勃发展 ;另一方面需要有
强 大 的科 技支 撑 ,其 中种业 的发 展尤 其 重
导班子 、院相关部 门负责人及科技人员参 加 了院士工作站启动和揭牌仪式 。
蒋 和生 局 长首 先对 院士 顾 问工 作 站 的 建 立 表示 热 烈 祝 贺 。他指 出 ,近年 来 广西 水 产 科 学研 究 院对 促 进广 西 水产 业 发 展做 出 了一 定 的贡 献 ,但 在基 础 研 究方 面 还 十 分薄 弱 ,科 研 与 产业 的结 合 不 够 紧密 。希 望通 过 院士顾 问工作 站 的 建立 ,一方 面 指 导水 科 院基 础 研 究深 入 开展 ,另一 方 面 推
要 。他表示 ,将为推动广西稻 田综合种养 业的发展做积极努力 ,并借助 中国稻 田综 合种 养产业 技术创 新 战略联盟 的专 家力
量 ,为广 西 出谋划 策 。 “ 广 西 主 席 院 士 顾 问 工 作 站 ” 的 落 户 ,将 有 效 激 活我 区水 产 研发 资 源 ,提 升 该 领域 的核 心竞 争力 。意 味着 我 区在 引进 高层 次人 才 、推进 产 学研 合作 方 面 取得 一 定 的成 果 ,在重 大 项 目开 发 、高 层 次人 才 培 育 、科 技 合作 交 流 和推 动科 技 成 果转 化
异育银鲫有望实现一年三造
37农家之友 2018. 06牧海渔歌 渔海观澜NONGJIAZHIYOU 近些年的异育银鲫养殖中,养殖户最怕出现孢子虫病,因为治愈率较低;后来,鳃出血病暴发,异育银鲫的养殖更加艰难。
但是,随着异育银鲫“中科5号”的成功培育,该新品种抗病率强,将有望抵抗孢子虫病和鳃出血症并且因其长势快的特点在一些地区将有望实现一年三造。
“中科5号”是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及其科研团队在杂交鲫鱼领域的最新成果,因其摄食量低、长势快、抗病能力强而备受业内人士关注。
据了解,桂建芳院士潜心鱼类遗传育种研究已有30余年,从1985年起,29岁的桂建芳便开始专注研究银鲫。
如今,人们餐桌上经常见到的喜头鱼(即鲫鱼),就得益于桂建芳对银鲫的研究,异育银鲫“中科3号”作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推介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如今已游向全国。
相比“中科3号”,异育银鲫“中科5号”更有优势。
桂建芳介绍道,首先,它贱养,能够在比较低蛋白的饵料系数下,27%~28%,就可以长得很好;而“中科3号”则需要在31%~32%的蛋白饵料系数下生长。
另外在抗病率方面,5号比3号表现得更强,能更好抵抗孢子虫病、鳃出血病。
在如今消费市场上,鲫鱼早已经成为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佳肴,桂建芳表示,据分析测算,6月龄和18月龄“中科5号”的肌间骨总数比“中科3号”分别减少了9.47%和4.45%,更符合未来消费者对食用鲫鱼的消费趋势。
在推广方面,桂建芳则认为,“要因地制宜,南方地区气温比较高,广东、广西、海南一年可以养三造,推广到湖北或者更北的地方,可以尝试一年养一造或者两造。
” 据悉,目前已有安徽、湖北等省的一些县市引进并成功繁育异育银鲫“中科5号”,相信再过不久,“中科5号”成鱼将在市场上与大家见面。
(方琼玟)光,虾池周边有防护网,防止对虾跳出池子。
厂房内采取控温措施,常年水温保持在25摄氏度。
”官坞海产公司技术总监林哲龙介绍,去年,该公司开展对虾工厂化养殖获得成功,今年工厂化养殖对虾面积拓展到2.1万平方米(约32亩),产值预计可达5000万元。
欢迎来到“鱼儿国”——访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
为二倍 体 了。 ”桂 建芳 介绍 , 接触 银 鲫 之后就 发现这 类鱼拥有1 5 6 条或 1 6 2 条 染色体 , 相 对于 1 0 0 条染 色体 的普通鲫 鱼而言它们被 划分为三倍 体。 三倍体 鱼如何产生后代?
“ 上世 纪 7 0 年代 。 我 们水生所 ( 中 国科 学 院 水 生 生 物 研 究 所 ) 的 老 先 生
1 9 8 5 年。 从武汉大学生物学系遗传 学专业硕士毕业的桂建芳开始专注研究 银 鲫, 在 全国大江 、 大河、大湖5 0多个 样点调研 , 取 样四五千条, 用分 子标记 进 行遗传评 价。 也是在这一过 程中, 他 们发现了天然群体中存在有雄性银鲫。 既然银 鲫是 雌核生 殖的 “ 女 儿
“
一
生涯, 桂 建 芳也 仿 佛 化 为了一 尾 得水 的 “ 鱼 儿”,自由地徜 徉在 浩渺湖 泊之 间, 如朗月清风 , 怡然 自乐。
般 鱼的染色体是4 8
条或 5 0 条, 称为 ‘ 二倍 体 ’ , 我 们人 类也 是 。二倍 体生 物 在形 成生 殖细胞 时染色体会
f f I . I I l “ 戈儿 闲”
作为 “ 千 湖之省 ” , 湖 北人 的餐桌
上 自是 少 不 了鱼 的 身 影 。其 中, 体 态 丰
发 生 减半 , 这也 是 生物 之所
以千变万化的原因, 就在于 这
一
减 半 的过程 。而 当精 细 胞
桂 建芳在中国科学院 水生生物研 究所指导研究生实验
与 卵 细 胞 结 合 之 后 就 又会 成
础上 , 进行了大 量不 同克 隆系间的交配 繁育实验。 “ 通 过 不 同克 隆系 间的交 配 , 我 们试 图找到一些优 良的种质 , 再用其进 行 雌 性生殖 , 以期 创 建性状 优 良 的品 系。 ”在通过 大量 的实验后 , 桂 建芳在 这 些后 代 中终于发 现 了少 数具 有 明显 优 势性状 的雌性个 体。接着, 这 些个体 经 过 连续 6 代 用兴 国红鲤 精 子激 活 的 雌 核生 殖 方式 繁衍 了上亿 后代 用于养 殖 。由此 , 他 们很快就 培育出了性状优 良的新品种——异育银鲫 “ 中科3 号” 。 由雌 核生 殖发育 而来 的 “ 中科 3 号” 银 鲫, 自然全部 都是雌 性, 而且均保持 了 母 本 的优 良性状 , 已于2 0 0 8 年被 国家 原 良种委 员会鉴定认可为水产 养殖 新品 种。 适 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
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根据基因技术,创制出了无刺喜头鱼。
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根据基因技术,创制出了无刺
喜头鱼。
中科院水生所桂建芳院士团队率先利用基因技术,创制出了无刺喜头鱼。
这是桂院士团队充分发挥创新和研究精神的成果。
这种新型的喜头鱼整个体表无刺,可以大大减少收获、加工和使用上
的损耗。
经过桂院士团队改良,这种喜头鱼比传统喜头鱼增长率高,
新陈代谢特性稳定,病毒感染率低,耐抗力强,无穷无尽的优势,使
其在广大农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赞誉。
为了实现无刺喜头鱼的创制,桂院士团队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与实践,构建了基因变异、表型筛选、近纯系育种的育
种体系,实现了无刺喜头鱼的创制。
在繁育方面,通过建立无刺喜头
鱼育秩系统,实现无刺喜头鱼繁育和维持,为无刺喜头鱼的大规模繁
殖提供了保证。
通过对无刺喜头鱼的创制,桂院士团队为该种鱼类改良和提高了品质,改善了养殖技术,也为养殖者提供了更多技术手段,为生态养殖和水
产品质优化贡献了力量。
中国现代农业(休闲渔业)锦鲤良种引进与繁殖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
”
殖鱼 种良的遗传发育
基
”目 科学
的主
鲤繁殖
的
方向
方向为鱼类发育遗传学遗传育种 ,
是中国锦
与 次见面会的
业农 部 国
、中国休闲垂钓协
会会
,江苏渔业
中心主、
,苏州农业农
,
苏州
,苏州
中区农业农
,国 州大学士,
2012年国家a 山等地的锦鲤爱
” 者, 代表媒体朋们也
苏州 与次活动。
事长袁建栋等人。来自浙江舟
见面会结束后,大家参观了良种引进与繁殖示范基地 苏信锦鲤场,亲身感受了 一次锦鲤的
魅
(水产养殖)
叵
等。
换水 2~5mL/m+。在
还要
抗应激制剂、低聚糖等,可增强幼虫的抵抗力,减
轻应激反应。
,可在配水 中加EDTA、水安等,以降
低水中
和有物含量。水 培育池
还要在加水 300目的过滤袋。
2.6注意保温
育
右,
水
要 高于培育池水温3 "左 。
2.7处理好附着基 2d用
24 h,用 水
酸或0.5%。的氢氧化纳
承办,目的是与桂建芳院士面对面就目前中国锦鲤存在的“种鱼培育、基因遗传、繁育壁垒,以及未来
发展方向”等多种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探讨, 以
引,国 多
、高
锦鲤从业者加入中国锦鲤的繁殖 中来,为圆中国锦鲤的大国 而
。
桂建芳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 科学院院士,中国鱼 遗传育种学 ,中国科学院
,士
,国家科学 部973
,
用 10g/m3
的
2ho
2.8药物治疗
桂建芳院士考察湖北省鲫鱼遗传育种中心
( 湖 北省水产 良种 试验 站 )
北省鲫鱼遗传育种中心, 双方利用有效的 平台为湖北鲫鱼产业发展探索创新办法。 桂建芳院士一行察看了鲫 鱼遗传育
种中心现场, 听取了灾后复产的基本情况
介绍和下一步生产计划。 桂建芳院士对项 目湖北省鲫鱼遗传育种中心灾后复产进度
: 为“ 餐 桌上 的安 全"提 供法 治 保障 散
到了一起。 这对破解 ‘ 几龙治水’ 的困局提 院常务会议 匕 说。
理 分 ,
“ 这次修改通过的 《 条例》 有一个很 看起来好像几个部门共同管理 , 但最后反 大进步, 就是把原来三个部门的职能合并 而没有一个部门认真管理。 ” 李克强说。 总理随即对此次 《 条例》 修订有关 职 部门真正变得 “ 有职有权”。 这将会对加
射全国。 鲫鱼遗传育种中 心项目 落户湖北
省水产良种试验站孝南基地 , 通过构建该 湖北省鲫鱼遗传育种技术平台, 系统开展 鲫鱼种质资源调查和研究、 种质分析、 种 质保存 、 多性状 复合育种工作, 对适应 和 加快该湖北省水产良种步伐, 增强鲫鱼良 种的选育能力, 满足鲫鱼产业发展需求具
他说, 这就让农业 供了法治基础。 ” 李克强在2 月8 E t 的国务 能整合给予充分肯定。
总理所说的 《 条 例》 , 是 当天会议通 强农药管理,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起
过的 《 农药 管理条 例 ( 修 订草案 ) 》 。 该 到法治保障作用。 《 条例 》 明确要求 严格全过程管理 , 将原 此次修 改的 《 条例 》 同时明确, 生产 由多部门负责的农药生产 管理职责统一 经营者要对农药安全 和有效性负责, 要求 划归农业部门, 解决重复监管 、 监管盲区 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 及时召回有严重危害 并存等问题 , 并对农药生产经营实行许可 或较大风险的农药。 同时加大处 罚力度。 制, 建立进销货查验、 质量检验和废弃物 对无证生产经营、 制售假冒伪劣农药等违 回收等制度 , 鼓励减少农药使用量 , 加强 法行为在原有处罚措施外 , 通过提高罚款 剧毒 、 高毒农药监管。 额度、 列入 “ 黑名单” 等加大惩戒 。 “ 我们过去常常形容有些工作是 ‘ 几 李克强说 :“ 要进一步严格 监管 , 从 龙治水 ’ , 各 自为政 、 相互掣肘 ; 但 有时也 源头上根 治农 药残鱼遗传 实验 、 选育、 工作计划作了细致的安排。 育种 中心, 查看鲫鱼遗传育种 中心灾后复 产情 况, 指导鲫鱼遗传育种中心工作。 省 孝南基地靠近武汉天河机场, 产品便于辐
桂建芳:异育银鲫“中科5号”有望抵抗鳃出血病
f 物研究 所 迎 J ‘ = r : 院卜 ,他透露 , I I 1 进f J 计 L 2 . 育银 鲫 “ t { - 科5 ” 的培 仃 ,
I l 抗痫
… 症
悻 建片 告诉 《 海 洋 j { f r 【 、 》 已 行,
更有 优势 . 先,它 贱 养,能够 t . L 较
l : 程化, “ 驳 + ”带动 rI 司水 产
养殖 业 的发展 , 婴把养殖 智能 化结 合 起来, 以便更 好地保 障水产
i I = 老 姓吃 僻放心 . .
l } 安全,
对 r近些 年兴 起 的集 装 箱 养殖 模 式 ,佳 建芳指 … ,作 为巾 周 创的新 必 养殖模式 ,集 装箱 养殖 c t 1 同南方 、巾 部地 墩 , 导J 比较f 4 f - l f , ' j 养殖效 果 ,它 可 以控温 ,可以 r I 牛进行 水循环 ,避免 _ r 养殖水 污染 。 推广 方向, 片则 认 为, “ 要 地 制宵 ,南方地 J ) ( 气温 比较
.仃 抵抗 孢 了虫痫 相 比 “ t } I _ 3号”, 育银鲫 “ 中科 5号” 亡 、 m类 遗 传 育 种 f 『 氏货 的 料 系数 p - ,2 7 %~ 2 8 %,就 町 从I 9 8 5年 起 ,2 9岁 以长 褂很 ;而 “ 叶 1 科3 ’ ” 则需要 个 夫 3 l ~ 3 2 C 4的篮 自饵料 系数 卜, 卜长 、”外 抗病 半 l 强 ,能 “ 5号” 比 “ 3号” 表现得 抵抗孢 了虫痫 、 鳃H { m病
墟 芳 院 仃3 ( ) 余
也他 始 々 洋点 蒯研 取样 ,
U f 1 : 条 ,J t j 分 际记进 行遗 传选
/ f 砰
桂建芳院士为湖北黄梅渔业发展出谋划策
1月 l 1日, 中科 院院士桂建芳 一行到黄 梅, 为黄梅渔业发展献计献策 。 湖北省黄 梅县政府副县长许正清 、水产局局长张
忠 于 随 同调 研 。 桂 建芳 院士 一 行 深 入 下 新 镇 为 民水
了肯 定 。 对于黄梅发展现代 渔 业 ,桂 建 芳 院 士
通湖 区的河蟹 、 华容县 的黄鳝 、 张家界市 养殖 园区 ,做大精深加 工 ,打响市场品 的大鲵 、 资兴市东江库 区的鲟龙鱼 、 汉寿 牌 , 以龙头企业 带动散养户 , 实 现“ 建 成 县 的 甲鱼等名 特优养殖均 已成规模 , 在 一个 园区, 带动一方发展 ” 。 市场上品牌 日益响亮 。 ( 湖 南畜牧水产局 信 息)
湖南省农委 、省财政厅以奖补的形 目建设 的“ 项 目法人制 ” 、 “ 项 目专款台账 制” 、 “ 项 目监 理 制 ” 和“ 项 目检 查 验 收 制 度” , 提 高 项 目管 理 水 平 , 建立奖惩机制 ,
立项 目公 示 制 。在 项 目所 在 地将 项 目建 设内容 、 投资额度 、 资金来源 、 建设方式 、
富 和 发 展 高 效 渔 业 提 高 渔 业 效 益 给 予
生产模式 ,促进养殖业 向规模化 、工厂 化、 标准化 、 产 业化 、 工 程 化 方 向 发展 。
( 湖 北 省 水 产局 信 息 )
业, 沽 优水产为抓手 , 大 力 调 整水 产养 殖 结 构 。 目前 ,全省名特优水 产品名副其实地 唱 起 了主角 , 养殖面积 占到六成以上 , 产值 占到全省的七成以上 。 在“ 水产家族” 中, 衡东县的鳜鱼 、 大
认为 , 黄梅县是水产大县 , 要充分利用好 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 抓住发展 机遇 , 大 力发展水产养殖 、 增殖渔业 、 休闲渔业和 水 产 品 加 工 与 流通 业 ,要 加 强 科 技 成 果 转化 , 构建现代渔业发展体 系 , 建立新 的
桂建芳:30年研究一条鱼
桂建芳:30年研究一条鱼作者:来源:《科学导报》2016年第57期“在这一研究鱼水、鱼藻共生的学术圣湖里,我也成了一尾得水的鱼儿。
”在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技奖励大会上,作为2015年全省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桂建芳院士发言时感慨自己生逢其时,更应创新奉献。
大会前一天,桂建芳一如既往地在东湖之畔与他的鱼儿为伴,云淡风轻。
有人认为“30年研究一条鱼,该有多枯燥”,他说,做科研,静不下来便深不下去。
是他让湖北的喜头鱼游向全国“破解生殖奥秘,揭示病疫玄妙,渔业护平湖。
”这句诗出自桂建芳写的《水调歌头·水经新注》,是他工作的真实写照。
桂建芳从小在湖北长大,1985年从武汉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现步入花甲之年的他已从事鱼类发育遗传学与细胞工程学研究30年了。
生在长在“千湖之省”,从事鱼类育种研究,他心里孕育着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研究,让更多的中国人吃上鲜美的鱼。
如今,他已梦想成真。
在湖北人餐桌上已司空见惯的喜头鱼(即鲫鱼),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就得益于桂建芳对于银鲫的钻研,选育出鲫鱼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
异育银鲫“中科3号”由于具有优良的养殖性状,作为国家大宗淡水鱼类产业技术体系推介的第一个水产新品种和农业部近5年来推介的渔业主导品种之一,从2009年开始,陆续向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现已“游”向全国,增产幅度20%以上,2010~2014年共新增利润百亿多元。
目前,在主要渔产区,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占有率已达到70%。
这些数据可能普通百姓感受不深,但发生在我们餐桌上的实际变化,是真真切切的。
桂建芳回忆,30年前月工资60元就已经算是高收入了,当时市面上的大鲫鱼卖16~20元/公斤,显然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是奢侈品,而现在市场上鲫鱼个头更大,但依旧是那个价,几乎所有家庭都能消费得起。
大家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鲫鱼因为肉质细嫩、脂肪少,食之鲜而不腻,价格适中,而且含蛋白质多,成为每个家庭餐桌上最重要的营养供给。
桂建芳院士为镇坪县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并作专题讲座
桂建芳院士为镇坪县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并作专题讲座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8年第3期李志安2017年10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领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协调并积极参与建设的陕西省首家水产院士工作站——“镇坪县饮源生态资源保护开发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安康市镇坪县成立。
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安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田沐臣出席活动并为院士工作站揭牌。
随行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科学院副院长昝林森教授带领学院秦巴土著经济鱼类养护与开发创新团队吉红教授、董武子副教授、刘海侠副教授、周继术博士等相关专家参加了活动。
安康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水利局、市科协和镇坪县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
桂建芳院士是我国鱼类遗传育种领域著名专家,长期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生物学基础和相关生物技术研究,学术成就享誉全国。
他说,看到安康市如此重视水生生物科学研究,感到十分高兴,愿竭尽所能与工作站的其他专家共同为安康市的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出积极贡献。
田沐臣在讲话中向桂建芳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祝贺。
他指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标志着我市在“柔性引才”、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方面又迈出了新的一步,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市淡水养殖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市生态渔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希望镇坪县相关企业加强与桂院士及其团队的对接,推动相关科研合作尽快启动实施,早日结出硕果。
市级有关部门积极做好协调、联系和服务工作,为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创造优质高效、宽松便捷的工作环境。
希望桂院士及其团队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为安康实现追赶超越、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赵昆主持成立仪式。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李钟杰研究员、刘家寿研究员、张奇亚研究员以及安康市委市政府、镇坪县县委县政府等各级领导、安康市各区县水产养殖相关干部和企业代表100多人参加了仪式。
仪式结束后,桂建芳院士在镇坪县政府会议厅安康市科技大讲堂作了“水产养殖、渔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报告,介绍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对人类食品营养的贡献,提出中国水产养殖在新模式和新机遇下综合种养发展趋势及主导模式,并通过两个案例分析了中国水产养殖的生态模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生物学科学前沿及热点问题_桂建芳
引用格式 : 桂建芳 . 水生生物学科学前沿及热点问题 . 科学通报 , 2015, 60: 2051–2057 Gui J F. Scientific frontiers and hot issues in hydrobiology. Chin Sci Bull, 2015, 60: 2051–2057, doi: 10.1360/N972015-00605
, 并
在编者按中指出 , 近 50 年来水产养殖快速增长的主 要因素之一是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和进步的 结果 [31]. 实质上 , 全基因组测序也为鱼类及水生动物生 物学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 例如 , 牡蛎基因 组揭示了其通过防御相关基因大量扩张而逆境求生 抗逆适应的分子机理和通过大量的外套膜分泌蛋白 以及血淋巴细胞和外来体蛋白共同形成天然外壳物 理屏障的分子机制
专题评论 , 认为斑马鱼撞上了大运 , 肯定其为发育和 遗传等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动物 [2]. 本文仅提及 2014 年 10 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发布的斑马 鱼 1 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研究 , 利用这一斑马鱼资源 平台 , 可以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问题 , 揭示胚胎和组 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 ; 可以构建人类的各种疾病 和肿瘤模型 , 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 ; 可以 建立毒理学和水产育种学模型 , 研究和解决环境科 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问题 . 与斑马鱼特性类似 , 一种来源于日本水稻沟渠 的青鳉 (Oryzias latipes) 也已成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 仅次于斑马鱼的重要的模型鱼类 [3]. 事实上 , 随着全 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 在鱼类中已开始呈现出包含有 20 多种鱼类进行脊椎动物进化发育研究的一支新的 模型军团 [4]. 例如 , 三棘刺鱼 (Gasterosteus aculeatus) 已成为进化适应和环境内分泌紊乱的研究模型 [5,6] ; 非洲鲡鱼已成为适应性进化和爆发性物种形成的一 种有趣模型 [7,8]; 河鲀已在鱼类特异的基因组重复中 获得了惊人发现 , 成为脊椎动物基因组和比较基因
欢迎来到“鱼儿国”——访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桂建芳
欢迎来到“鱼儿国”——访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
院士桂建芳
涂兴佩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16(0)9
【摘要】年轻时,桂建芳经常守在他的实验基地——半亩鱼塘跟前,一待就是数周。
如今,在他的办公室里也有一面极大的落地窗,窗外正对着风景优美、宁静古朴的东湖。
【总页数】4页(P44-47)
【作者】涂兴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极目九霄云外──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天体物理学家陈建生
2.桂建芳院士考察湖北省鲫鱼遗传育种中心
3.鱼儿家园的守望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鱼类生物学家曹文宣
4.揭示动物遗传学的奥秘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吴常信
5.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拓荒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畜牧学家吴家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栏 评 述
第 60 卷
第 22 期: 2051 ~ 2057
《中国科学》杂志社
SCIENCE CHINA PRESS
第 529 次学术讨论会 • 淡水生物学前沿科学问题
水生生物学科学前沿及热点问题
桂建芳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 武汉 430072 E-mail: jfgui@ 2015-06-02 收稿, 2015-06-12 接受, 2015-07-01 网络版发表
示出其独特的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和地方品系众多的 遗传多样性机制 [34]; 大黄鱼全基因组测序解析了其 先天免疫系统基因组特征 , 揭示了神经 -内分泌 -免疫 /代谢新的调控网络在应答低氧胁迫中的关键作用和 皮肤黏液蛋白在应对空气暴露胁迫中的多重保护功 能 [35,36]; 草鱼基因组及其功能基因信号通路分析诠 释了其草食性适应的分子机制 [37]. 由此可见 , 全基 因组分析已使鱼类生物学现象的机理解析和诠释跃 上了新台阶 .
[1]
引用格式 : 桂建芳 . 水生生物学科学前沿及热点问题 . 科学通报 , 2015, 60: 2051–2057 Gui J F. Scientific frontiers and hot issues in hydrobiology. Chin Sci Bull, 2015, 60: 2051–2057, doi: 10.1360/N972015-00605
[32]
; 半滑舌鳎全基因组分析为 ZW
性染色体结构进化和其变形分化适应海床底栖生活 方式的分子机理提供了见解 [33]; 鲤全基因组序列揭
2052
评 述
种途径 , 主要进展是在完成了长牡蛎、虾夷扇贝和栉 孔扇贝的全基因组框架图的基础上 , 成套研发了低 成本、高通量遗传标记分型技术 , 建立了贝类全基因 组选择育种分析评估系统
[43]
评述 [24], 关于鱼类和贝类抗病育种可否实现 , Trygve Gjedrem[49]刚刚发表了他的正面观点 . 事实上 , 自 20 世纪以来 , 水产养殖已发现的严重疾病超过 40 种 , 中国水产养殖鱼类因病年损失率超过 10%, 年损失 超 150 亿元 , 加上新的疾病不断出现 , 因而鱼类及水 产动物病害已成为水产养殖发展的制约因素 . 抗病 育种可行吗 ? 带 着 这 个 疑 问 , 我 用 “anti-disease breeding or disease resistance breeding in fish”为关键词去寻找大 数据的提示 . Google学术搜索告诉我们 ,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 , 虽有不少关于鱼类抗病育种的文章 发表 , 但其成功率不高 , 真正有成效的研究事例很 少 . 日本东京海洋大学 Nobuaki Okamoto教授团队的 关于牙鲆抗淋巴囊肿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研究 , 可 谓是一个成功范例 , 他们培育出的抗淋巴囊肿病牙 鲆已在日本市场上达到 35%的占有率 [50,51].
摘要 鱼类遗传和鱼类免疫是水生生物学 2 个重要的中心议题. 一些鱼类, 如斑马鱼和青鳉等 可作为研究遗传、 发育和免疫等与生命相关科学问题的模型, 斑马鱼等模型鱼类已成为生命科 学、 特别是脊椎动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等重大发现的主角. 随着重要养殖鱼类和水产动物全基因 组研究的发展, 一些与水产养殖相关的特殊生物学现象已从其进化适应的分子机制上得到了 深入解析, 并由此促进了 2 个现代的水产遗传育种生物技术, 即基于分子模块设计育种体系和 基于全基因组分型的选择育种途径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 鱼类及水产动物免疫机理与病害防 育种和病害防控提 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总之, 由于水产养殖已被认为是人类未来食物的重要来源, 水生生物学的 研究及其进步将是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2015 年 8 月
第 60 卷
第 22 期
组学研究的模型 [9,1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驯 化的稀有鮈鲫作为模型鱼类已在病毒感染、 环境内分 泌 紊 乱 和 毒 理 分 析 等 研 究 中 发 挥 了 重 要 作 用 [11,12]; 拥有 100, 156, 162 和 212 条染色体数的鲫、金鱼、银 鲫将有可能为多倍化后二倍化、二倍化后再多倍化、 多倍化后再二倍化以及银鲫单性和有性双重生殖方 式 提 供 更 独 特 的 模 型 和 更 有 价 值 的 遗 传 信 息 [13~18]. 总之 , 斑马鱼等模型鱼类已成为生命科学 , 特别是脊 椎动物进化发育生物学等重大发现的主角 .
1
前沿与热点之一: 模型鱼类与生命科学
谈到模型鱼类 , 首选的是斑马鱼 , 而将斑马鱼推
上模型鱼类的开创者则是美国 Oregon 大学已故著名 遗 传 学 家 George Streisinger. 1981 年 , 当 George Streisinger 关于斑马鱼人工雌核生殖的研究在 Nature 发表后 , 斑马鱼作为脊椎动物遗传理想研究对象已 开始吸引不少后来者 . 1994 年 , Nature和 Science发表
专题评论 , 认为斑马鱼撞上了大运 , 肯定其为发育和 遗传等生命科学研究的理想模型动物 [2]. 本文仅提及 2014 年 10 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发布的斑马 鱼 1 号染色体全基因敲除研究 , 利用这一斑马鱼资源 平台 , 可以研究生命科学的基础问题 , 揭示胚胎和组 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 ; 可以构建人类的各种疾病 和肿瘤模型 , 建立药物筛选和治疗的研究平台 ; 可以 建立毒理学和水产育种学模型 , 研究和解决环境科 学和农业科学的重大问题 . 与斑马鱼特性类似 , 一种来源于日本水稻沟渠 的青鳉 (Oryzias latipes) 也已成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 仅次于斑马鱼的重要的模型鱼类 [3]. 事实上 , 随着全 基因组时代的到来 , 在鱼类中已开始呈现出包含有 20 多种鱼类进行脊椎动物进化发育研究的一支新的 模型军团 [4]. 例如 , 三棘刺鱼 (Gasterosteus aculeatus) 已成为进化适应和环境内分泌紊乱的研究模型 [5,6] ; 非洲鲡鱼已成为适应性进化和爆发性物种形成的一 种有趣模型 [7,8]; 河鲀已在鱼类特异的基因组重复中 获得了惊人发现 , 成为脊椎动物基因组和比较基因
, 并
在编者按中指出 , 近 50 年来水产养殖快速增长的主 要因素之一是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和进步的 结果 [31]. 实质上 , 全基因组测序也为鱼类及水生动物生 物学的机理研究提供了大数据支撑 . 例如 , 牡蛎基因 组揭示了其通过防御相关基因大量扩张而逆境求生 抗逆适应的分子机理和通过大量的外套膜分泌蛋白 以及血淋巴细胞和外来体蛋白共同形成天然外壳物 理屏障的分子机制
关键词
水生生物学 模型鱼类 鱼类遗传 鱼类遗传育种 鱼类免疫 鱼类病害防控
水生生物学经过近百年的发展 , 已形成一门涉 及生物、生态、水产、环境和能源等多领域多学科交 叉的综合性科学 . 作为第 529 次香山会议的主题评述 报告 , 本文将围绕会议规定的鱼类遗传与发育、鱼类 分子免疫学、淡水藻类生物学、湖泊生态风险 4 个中 心议题的前 2 个 , 结合个人的研究特长和长期的研究 积累 , 遴选出模型鱼类与生命科学、鱼类生物学及生 物技术与基因组时代、 基因组解析与鱼类及水产生物 遗传育种、 鱼类及水产动物免疫学与病害防控策略和 可持续水产养殖与人类未来食物 5 个前沿和热点问 题进行评述 , 力争引起相关学者的兴趣与讨论 .
[45]
已被引用 80 多次 ,
成为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年和 2010~2014 年 引用率最高的 10 篇论文之一 , 表明鱼类遗传育种这 一领域在学科发展上确实有相当的活力 . 带着这一兴趣 , 我以 “fish genetic breeding”为关 键词从 Google 学术搜索 中去寻找大数据的提示 . 3 篇 高引用率的论著源于国际两位大师级的鱼类遗传育 种家 . 一位是被 1991 年在武汉召开的第 4 次国际水 产遗传学研讨会授予的第一位荣誉会员、 已故的前苏 联鱼类遗传育种学家 KirpichnikovV S, 他的《鱼类选 择育种的遗传基础》 [46] 曾是我们这一代水产遗传育 种人的经典 ; 第二位是 2014 年被世界水产学会授予 终 生 荣 誉 会 员 的 挪 威 鱼 类 遗 传 育 种 学 家 Trygve Gjedrem 教授 , 他在世界上被尊称为 “ 水产养殖产业 之父 ”, 至今还在发表评述性文章 [47,48]. 查阅他个人 的 Google 学术网页 , 他的论著都与鱼类遗传育种相 关 , 被引用 4550 次 , H指数为 37, 即有 37 篇论著被引 用超过 37 次以上 , 是一位专业性很强的鱼类育种学 家 . 他在 2012 年发表的关于 “选择育种对于满足将来 动物蛋白需求的重要性 ”的评述中 , 基于每年 5.4%的 遗传获得率 , 绘出了遗传改良对象不同改良率下的 水产养殖产量的变化情况 . 如果养殖的全为遗传改 良品种 , 2020 年的水产养殖产量将可在 2007 年的 5000 万吨的基础上加倍 , 达 1 亿吨 . 因此 , 遗传育种 有很深远的科学意义 . 关于鱼类和水产动物的性别控制育种最近已有
2 前沿与热点之二 : 鱼类生物学及生物技 术与基因组时代
作为研究鱼类发生、发育、生长、繁殖及其生活 习性的规律和机制并由此开发可用于遗传育种和病 害防控生物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 鱼类生物学和 生物技术为水产养殖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提供了 系列的知识和技术源泉 [19]. 例如 , 20 世纪 60 年代 早期包括青、草、鲢、鳙 “四大家鱼 ”人工繁殖技术的 突破为鱼类和水产动物的种苗生产提供了关键的科 技支撑 ;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为遗传育种和病害控制以及水产种业的形成提供了 持续动力 ; 许多在产业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水产养殖 品种主要源于对其原种生物学特性的深入研究, 如鲤、 鲫类新品种多数是在对其遗传背景充分了解的 基础上培育而成 , 在水产种业创新推动水产可持续 发展中意义重大 [19]; 全雄黄颡鱼也是在揭示其性别 决定机制、开发出 X和 Y染色体连锁标记的基础上培 育产生 [20~23]. 2014 年 , 受《中国科学 : 生命科学》之 邀 , 本人作为责任编委组织了 “ 鱼类生物学和生物技 术 ”中英文专辑 , 共发表了 7 篇评述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