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庆《公共行政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行政决策【圣才出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行政决策

一、概念题

1.行政决策

答: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行政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为了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从多种可能的行政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由于国家行政管理权力运行的特殊性,行政决策与一般决策有所不同,其特点主要表现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行政决策的主体是掌握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行政决策是行政权力的运用,其主体必然会与行政权力有关。只有具有行政权力的个人或组织才能有权力做出行政决策。

②行政决策的内容是公共行政事务。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部门或公共服务部门,其决策内容离不开“公共”二字,或者是有关公共管理的内容,或者是有关公共服务的内容。

③行政决策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政府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的机构,其决策准则是公共利益的最大化,这是公共部门决策与私人企业决策的本质区别。

2.经验决策

答: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经验决策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而言的。经验决策产生于蒙昧时代,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按照美国决策理论家西蒙的观点,经验决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凭习惯决策时期。第二个时期被称之为标准操作规程时期。第三个时期称之为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3.科学决策

答:科学决策是指运用科学技术方法进行决策分析、制定决策方案的活动与过程。科学

手段的运用使现代决策呈现出决策分析方法数学化、模型化和分析手段计算机化的发展趋势。所谓决策的数学化,就是应用现代数学方法来解决决策问题。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两者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选择合理方案。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通过这些科学技术的运用,科学决策方法成为一种具有现实意义的决策方法。

4.战略决策

答:战略决策是指那些具有指导意义的、带方向性的、与整个国家或社会的发展远景有关的重大决策。一般说来,战略决策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重要性。战略决策所处理的往往是一些重大的问题。

②指导性。战略决策往往对政府的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一些涉及国家和社会发展方向的决策。

③全面性和长期性。战略决策的影响范围广泛和深远,战略决策往往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方行政管理的全局,而且这种影响往往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

5.战术决策

答:战术决策是指为解决某一具体管理问题或在具体管理过程中所做出的决策。战术决策是在战略决策指导下制定的,是战略决策的落实。一般说来,战术决策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常规性。所处理的往往是一些日常的管理问题,如上面提到的政府办公室某个人员调动的问题;

②具体性。往往只是涉及政府的某项具体工作;

③局部性和短期性。所影响的范围小,而且往往是短期的,而不是长期的。

6.单项决策

答:单项决策,又称静态决策,是指有关解决某个时期重大问题、提出总任务的决策以及解决有关某个时点状态存在问题的决策的总和。由于这类决策往往是一次性的,因此有人又将这类决策称为一次性决策。在这类决策中,既包括战略性决策,又包括战术性决策。

7.序贯决策

答:序贯决策,又称动态决策,是指由一系列前后相关、相互影响的决策构成的决策组合。序贯决策是由一系列单项决策构成的。在序贯决策中,前后项决策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关系:即前一项决策是后一项决策的准备和基础,后一项决策是前一项决策的继续和完成。这些决策往往是一连串相互关联的决策,前一步与后一步,即前一项决策与后一项决策都伴随着时间先后的动态变化,所以又叫做动态决策。

8.程序化决策

答: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问题重复出现,其系统结构及产生规律可以被决策者掌握的决策,又称为常规决策或重复性决策。由于这类问题出现多次,决策者在过去对其已有过反复处理的经验,容易掌握这类问题的系统结构及产生规律,可以据此制定出一套例行程序作为解决的办法。每当这类问题出现时,就依照例行程序来解决。

9.确定型决策

答: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问题只受一种客观状态的影响,各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结果可以确定的决策。由于这类决策问题只受一种客观状态的影响,针对其解决可以提出各种具有确定结果的方案,每一个方案都只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因而决策时可通过直接比较各方案的结果进行抉择。

10.风险型决策

答: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问题受多种客观状态的影响,不论采用何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都会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风险型决策的形成包括五个条件:①存在着决策人所企图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②存在着决策人可以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③存在着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客观状态;④各种客观状态下的损益值是决策者可以把握的,如投资决策中不同方案在某一状态(市场销售良好)出现时的预期收益值是可以测算的;⑤未来将出现哪种客观状态,决策人不能肯定,但其出现的概率,决策人大致地可以预先估计出来。

11.非程序化决策

答: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所解决的问题是不能重复出现的那类决策,又称之为非常规决策或非重复性决策。对于非重复性出现的问题,解决由于以往没有经验可资依据,不可能有一套例行的程序作为解决的办法,因而其决策是非程序化的。非程序化不仅指最后批准举动德非程序化,而是制定决策的整个过程,包括收集、处理信息和制定方案等活动,都具有非程序化的特点。

12.不确定型决策

答: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面临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有多种,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也无法作出主观的分析和估计的决策。由于与决策问题相关的客观状态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必然会加大决策的难度。对于这类问题决策者不但无法把握确定的结果,而且连决策风险的大小也难以把握。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反馈上。常用处理不确定型决策的方法有:悲观法(小中取大准则)、乐观法(大中取大准则)、折中法(乐观系数准则)、最小遗憾法(大中取小准则)、平均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