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吴正宪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
2023相遇问题说课稿(精选3篇)相遇问题说课稿1《相遇问题》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变单一的知识教学为发展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创新学习成为数学学习的主流。
相遇问题是在学习了速度、时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一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为基础来探索两个物体运动的特点和数量关系,现在从以下几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通过研究学习,帮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及特点,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决相遇求路程的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组织形式: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个小组要最快最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必然会团结协作,积极思考。
这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同时也利于面向全体,人人都有发言机会,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技巧,小组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
三、教学过程:1、从实际出发,初步感知。
“相向、相背”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帮学生初步感知。
我设计了“怎样知道从你家到学校的路程?”这样一个问题,引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引出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方法,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接着又问“如果找你的好朋友来,你们两个人合作,怎样能较快的走完从家到学校的路,再算出从家到学校的路程?”小组合作想办法,汇报交流时,学生想出了两种方法,借助这两种方法帮学生初步感知“相向、相背”的含义。
2、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恰到好处的利用课件演示,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优秀教学设计相遇问题的关系式是: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以下请继续阅读《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能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题意,并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3.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分析、解答相遇应用题的策略,掌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解题思路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上一节数学课,研究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问题—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说到“相遇” ,你怎么理解?大家想一想,相遇问题可能和什么有关系呢?(速度、时间、路程) 这三个量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主要运用:速度×时间=路程这一关系式来研究相遇问题。
二、新授课(一)出示问题小萍和小明分别从家同时相对而行,经过4分钟两人在学校相遇。
小萍每分钟走65米,小明每分钟走75米。
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谁来读给大家听?谁来说一说这段话的意思?这段话中,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谁能来解释一下?(二)多种方式理解题意1、演一演除了用语言表达这段话的意思,大家能不能用其它方式表达这段话的意思?我们能不能把两人相遇的过程表演一下?谁愿意跟老师来表演?你打算怎样表演?情景表演:(1)老师不动:有意见吗?为什么要一起走?(体现同时)(2)老师反向走 (体现相对)(3)学生表演(中间停下来:体现相遇)我们来看一看小萍和小明是怎样走的?(课件动画演示)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了?小结:通过我们这么一演,我们再来看这些信息,你有什么感觉?(更清楚、明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题意了)借助表演能帮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题意。
2、画一画(1)我们能不能把这段话中的已知信息和问题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下面自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试一试。
高明的“陷阱”——吴正宪老师执教《相遇问题》片段
高明的“陷阱”——吴正宪老师执教《相遇问题》片段朱宏伟
【期刊名称】《江苏教育研究》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最近,我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的录像,其中,吴正宪老师执教的《相遇问题》一课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吴老师引导学生探究完典型的相遇问题例题后,她给学生出了一道练习题:
【总页数】2页(P60-61)
【作者】朱宏伟
【作者单位】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21418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7
【相关文献】
1.简约中蕴涵深刻——听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一课有感 [J], 庄琼华
2.简约中蕴涵深刻——听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一课有感 [J], 庄琼华;
3.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吴正宪“相遇问题”教学片段赏析 [J], 曾雪锋;钟华骅;
4.听吴正宪老师《相遇问题》的启示 [J], 童远铭
5.顺学而教,让学生喜欢数学--吴正宪老师执教的《认识方程》片段赏析 [J], 蓝丽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感于吴正宪老师的《相遇问题》
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传递——有感于吴正宪老师的《相遇问题》观看了吴正宪老师的《相遇问题》,犹如品茗了一杯上等的龙井茶,品茗之乐在于香绕唇舌。
吴老师的课自然朴实、生动活泼,将科学探究精神、人文精神充分呈现于课堂中。
整堂课上充满着心灵的交流、智慧的传递,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充分体现了吴老师驾驭课堂教学的高超水平。
一、善于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她态度谦逊平和,真诚与学生沟通,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新知。
如在学习新课之前提出“同时、相对、相遇、相距”这四个比较抽象的数学词语。
先让四个学生上台表演这四个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自己做动作。
情境表演融入课堂,既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增加了数学趣味性。
整堂课上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课堂上师生情感的交流,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注入了活力。
有矛盾的困扰、有无言的沉默、有巧妙的比喻、有机智的幽默、有解决问题的欢呼和掌声……愉悦和谐的教学环境实现了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二、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虽然讲的是应用题教学,但吴老师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去分析数量关系。
而是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只对同学老师提出的问题予以讲解,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又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这也提醒了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思考,要设计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过程。
三、评价,灵动演绎课堂。
吴老师的语言带着地道的京味,给人大气爽朗的感觉。
“谁还有问题要问?”“问得好!”一次次评价,一声声鼓励,吴老师娓娓道来。
除了口头语言评价之外,还恰如其分地用好体态语言进行评价。
眼神:目光亲切自然,一个或是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点拨或是信任的眼神;表情:在平和中带有激情,在疑惑中夹有信任;肢体: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握手、拥抱)。
在吴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知识结构有了新的拓展和飞跃。
吴老师富有魔力的评价艺术使数学课增添了几多情趣!四、善于把“三维目标”巧妙结合起来。
《相遇问题》公开课教案设计
《相遇问题》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及其数学表达方式。
学会使用坐标系和函数来描述两个物体的相遇问题。
掌握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发展团队精神。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坚持,勇于面对挑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相遇问题的定义引入相遇问题的概念,解释两个物体在某一时刻在同一位置的情况。
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和应用。
2.2 相遇问题的数学表达介绍相遇问题的数学表达方式,包括方程和坐标系。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两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遇的实际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相遇问题。
3.2 探索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发现问题的规律。
引导学生使用坐标系和函数来描述相遇问题。
3.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具体的相遇问题实例。
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相遇问题。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基本练习提供一些基本的相遇问题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4.2 挑战性问题提供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相遇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技巧。
强调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5.2 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相遇问题概念的理解、数学表达方式的掌握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展示。
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2 评价方法使用观察、提问、讨论、练习题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学生的解答、表达和合作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整)《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吴正宪
(完整)《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的全部内容。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一、创设情景(创设目的复习:时间、速度、总路程的概念)1、请一位学生在教室里走一走。
a、教师提问你想提怎样的问?学生提问:a、你走了多少米?——(生演示回忆总路程的概念)b、你一分钟走多远?——(生演示回忆速度的概念)c、你用了多少时间?—-(生演示回忆时间的概念)2、教师提问:一分钟走500米,一分钟就是时间,500米就是速度你可以回忆求出那一些?a、速度×时间=总路程b、总路程(除以)时间=速度c、总路程(除以)速度=时间二、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
(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 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三、出示例1、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和小丽每分钟走50,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1) 、a、教师:请同学们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教师:请同桌用文具盒,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这一道应用题,注意相遇了就不要动了.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相遇问题小学数学教案设计
相遇问题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涉及到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等概念,是一种实际应用数学问题。
相遇问题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这一教案以小学数学相遇问题为主要内容,通过探究实例和引导学生做习题的方式来具体讲解。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2.通过实际应用,提高学生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算法的引导,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各种解法。
4.在学习相遇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和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二、教学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公交车和地铁的相遇、两个人在操场上相遇等,转化为数学相遇问题,引起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
2.探究环节通过图形、文字和数据三方面对相遇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物理意义和各种解法。
①图形分析先通过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思路。
两个运动员在相向而行的环形跑道上绕圈,相遇在某个点,如图所示。
计算两个人的运动路程,设小A跑了m圈,小B跑了n圈,转化成数学中的概念,设小A的行进路程为D1,小B的行进路程为D2。
D1 = 2πRmD2 = 2πRn其中R为圆的半径,假设为10m,m和n为圆的周长上的圈数。
②文字分析通过文字描述解决相遇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人每小时跑10圈,另外一个人每小时跑8圈,两人在同向环形跑道上跑步,相遇需要跑多长时间?在相遇点时,两人的位置都在什么位置上?③数据分析通过相应的数据分析,让学生用加减乘除的方法求解相遇问题。
例如:两个人在直线上相向而行,速度分别为10米/秒和16米/秒,两人之间的距离为500米,问两人相遇需要多长时间?3.练习环节由浅入深,分步讲解、分级训练,引导学生完成习题。
从基础的数据算法到变量代数解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解法。
4.巩固环节教师提供一个相遇问题,要求学生几组人在不同的时间从不同的地方出发,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学生自行发挥解决问题方法。
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相遇问题,学会画图表示相遇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比例等数学知识解决相遇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2)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相遇问题。
2. 教学难点:(1)相遇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
(2)如何列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相遇问题的相关案例和图片。
(2)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相遇问题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案例引入相遇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相遇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相遇问题?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理解相遇问题的解法。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3. 课堂讲解(1)讲解相遇问题的基本解法。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方程、比例解决相遇问题。
4. 课堂练习(1)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检查学习效果。
五、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1)本节课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解法了吗?(2)学生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相遇问题吗?(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2. 学生反思:(1)我是否理解了相遇问题的解法?(2)我在解决实际相遇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3)我如何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解决相遇问题的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相遇问题解法的掌握程度。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2《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7.2《相遇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相遇问题》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讲述了相遇问题的解法和相关应用。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运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解决相遇问题。
教材内容紧凑,逻辑清晰,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图示法和公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相遇问题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不够深入,以及对实际应用的掌握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相遇问题,并通过图示法和公式法进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本质,学会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解决相遇问题。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相遇问题的本质及其解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相遇问题,并运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进行解答。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相遇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相遇问题。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画图和计算,亲身参与相遇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遇问题的实例和解决过程。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相遇问题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彩笔、直尺等,方便学生画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两个人从不同地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让学生思考他们何时相遇。
引导学生发现这是一个相遇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相遇问题的图片,如火车交错、行人相撞等,让学生尝试用图示法表示这些问题。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公式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相遇问题,用图示法和公式法进行解答。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4篇)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精选14篇)《相遇问题》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相遇问题的特点,并学会解答求路程的相遇问题。
2、通过操作、观看、比较、分析,提高同学敏捷解答的力量。
3、培育同学学习数学的兴及趣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把握求路程的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时,两人所步行程的和正好是两地的距离,相遇时间为两人共同所走的同一时间。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具预备:实物投影仪、多媒体CAI、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式计算(1)李诚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7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2)张华从家到学校,每分钟走60米,4分钟到达,他家离学校有多远?2、板出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二、引入过去,我们讨论的是一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今日我们就来讨论两个物体运动时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三、新授1、教学预备题(1)点击课件中预备题出示题目(2)同学理解题意。
(3)找出动身时间、地点、运动方向。
相向而行时间间(4)点击热键和强调动身时间和运动方向。
(5)用课件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向对方走去,引导同学思索会出什么状况。
利用课件连续演示会消失的三种状况(相距、相遇、交叉而过)。
(6)利用课件出示预备题的表格,指导同学填表格的一、二行并课件演示填空内容。
(7)请一同学上来利用交换性课间完成表格第三行的填写。
(8)引导同学争论:动身三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时,张华走了几分钟?李诚呢?他们俩人共走了几分钟?两人所步行程的和与两家有什么关系?(9)小结:动身一段时间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零,这时两人就相遇了,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相遇问题。
(板书课题:相遇问题)2、教学例5。
(1)点击新课出示例5。
(2)理解题意。
(3)四人小组争论:a、两人是怎样走向学校的?b、 4分钟后两人怎样?c、两人所行的路程与全路程有什么关系?(4)同学试做。
(5)用电脑课件演示解题思路并讲评。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相遇问题》(教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相遇问
题》(教案)
一、导入新知识
1.1 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类似于“相遇”的问题,比如赛车比赛中两辆赛车出发时间不同,但是可能在某个时间点上相遇;同样,在校园里,我们可能在追逐同一球或者玩耍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相遇”等情况。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关于“相遇问题”的知识。
1.2 活动1:实际演习
教师通过实际演习的形式,引起学生一些情景下的共鸣,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相遇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新知预测
2.1 观察推理
教师通过贴出日常生活中“相遇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推理,引发学生对“相遇问题”的好奇心,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2.2 活动2:实物模拟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模拟、手势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相遇问题”,观察相遇的原理和规律。
三、新知展示
3.1 实际计算
教师通过实际计算的形式,加深同学们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2 活动3:游戏比赛
小组竞赛形式的游戏,充分体现“相遇问题”的运用和计算,让学生在竞技中体验运用知识的乐趣。
四、新知巩固
教师在教学的后半段,针对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情况,重点梳理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五、课堂小结
总结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和问题,点评学生的表现,引发学生自觉对知识点的反思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
在课堂结束前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在自我复习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相遇问题》(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相遇问题》(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相遇问题》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五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材的第七章《相遇问题》。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学习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步骤。
教学目标:1. 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知道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能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 讲述一个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例如:“两只猎狗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最终相遇。
请问,它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二、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例题:“甲、乙两人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4公里,乙的速度是每小时6公里。
如果他们相距12公里,请问,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尝试解答这个问题。
3. 讲解解答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随堂练习题:“甲、乙两人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乙的速度是每小时8公里。
如果他们相距20公里,请问,他们相遇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2.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回指导。
四、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5分钟)1. 讲解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引导学生运用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板书相遇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板书例题的解答过程。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两个不同的地方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公里,乙的速度是每小时5公里。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相遇问题》(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相遇问题单元七学科数学年级五学习目标1、明确相遇问题的特点;理解基本数量关系;正确分析解答相遇问题。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推理能力及探索创新、合作学习的意识。
3、通过本内容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求相遇时间的问题。
难点理解相向运动中求相遇时间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一、复习导入。
1、想一想,填一填。
4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式:关系式:行驶450千米需要几小时?列式:关系式: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式:关系式:2、说一说:路程、时间、速度的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复习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准备。
教师总结: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3、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并用方程相遇问题,板书课题。
讲授新课二、学习用方程解决相遇问题。
1、出示问题1。
淘气家到笑笑家的路程是840m,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
淘气和笑笑经过多长时间相遇(1)说一说: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教师总结:因为淘气的速度比笑笑快块一些,所以淘气走的路程远,因此应该他们在邮局附近相遇。
这种问题我们叫它相遇问题。
(2)用线段图表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展示:规律:①两者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直至为0,即相遇了;②相遇时,两者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各自所行路程之和等于总路程;③因为速度有快有慢,所以在相遇时,各自所行路程有多有少。
(3)淘气和笑笑出发后多长时间相遇?请同学们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订正。
指名说一说。
学生小组合作画出线段图,并说一说发现的规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通过说一说,初步感知相遇问题的特点。
通过画图说一说,总结相遇问题的特点。
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概念,掌握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运用画图法和算术法解决相遇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练习题3.小组讨论材料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小明和小红在公园相遇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哪里相遇?(二)新课讲解1.讲解相遇问题的概念2.讲解相遇问题的解题方法方法一:画图法a.画图表示两个物体的运动过程。
b.观察图形,找出相遇点。
c.根据相遇点计算相遇时间或距离。
方法二:算术法a.确定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b.根据运动方向和速度计算相遇时间或距离。
3.举例讲解例1:小明和小红在公园相距100米,他们同时出发,小明向东走,速度为每分钟20米,小红向西走,速度为每分钟30米。
请问他们多久后相遇?解:采用画图法,画出小明和小红的运动过程,找出相遇点。
根据图形,计算相遇时间为:100÷(20+30)=2分钟。
例2:甲车和乙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40公里。
两地相距240公里。
请问他们多久后相遇?解:采用算术法,计算相遇时间为:240÷(60+40)=2小时。
(三)课堂练习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道练习题进行讨论。
2.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
练习题:1.小华和小李在操场上相距200米,他们同时出发,小华向东走,速度为每分钟30米,小李向西走,速度为每分钟20米。
请问他们多久后相遇?2.甲、乙两车从相距360公里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
甲车的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乙车的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
请问他们多久后相遇?(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相遇问题 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相遇成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理解相遇成绩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工夫、路程的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相向运动中求相遇工夫的实践成绩,进步用方程解决简单实践成绩的能力,培养用方程解决成绩的认识。
2、在解决成绩的过程中,让先生感受画线段图可以更直观、清晰地分析数量关系。
3、让先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成绩、工程成绩等一系列实践成绩中,掌握用ax+bx=c的等量关系解决成绩,领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成绩的结构特点,能根据速度、工夫、路程的数量关系,利用方程解决求相遇工夫的成绩。
教学难点:让先生在用方程解决行程成绩、工程成绩等一系列实践成绩中,掌握用ax+bx=c的等量关系解决成绩,领会数学的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想方案,唤醒旧知1、出示书上情境并由教师讲述故事:调皮和笑笑是好朋友,他们经常一同玩,一同造作业。
他们两家相距的路程,及平时步行速度是这样的,(课件出示)师:有一天,调皮到笑笑家造作业。
调皮回到家后,发现文具盒忘在笑笑家了,就打电话给笑笑,说:要拿回文具盒。
聪明的同学们,想一想看:调皮要拿到文具盒有哪些方案?①方案1:生:笑笑送去;师:需求几分钟?(16.8分钟)你是怎样计算的?根据甚么数量关系?生:840÷50=16.8,工夫=路程÷速度②方案2:生:调皮去取;师:调皮去取要花几分钟?(12分钟)师:如果我要求笑笑家到调皮家的路程,要根据甚么数量关系式来列式?全班齐说:路程=速度×工夫③方案3:在途中交接。
2、揭示课题师:这三种方案,哪种方案调皮能最快拿到文具盒?生:第三种方案师:像这样两人对走,在途中交接的情形,就是今天我们要研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相遇成绩二、感受“相遇”的特点,弄清数量关系1、模拟演示。
师:下方,我请两个同学上台走一走,模拟演示一下,调皮和笑笑途中交接这类方案的情形,谁情愿?师:那这样,你暂时叫调皮,站到那边,那你叫笑笑,站到那边。
高明的“陷阱”——吴正宪老师执教《相遇问题》片段赏析
的再思考 ,使这道算式成为一个
堕
:
[ 蒲 教 事 生 … ] 蒲_ 育 故
来 D 校 上 班 已 为 期 一
什 么, 便拿 出昨天刚从妻子
月有余。新的环境 、新的空
气 、新 的 面孔 … … 已慢 慢 由 新 变熟 。 -
课闻“ 小事’ ’
口杜 林
下 面 观 战 。” 完 , 说 吴老 师“ 所 当 }人小组 立刻 展开 了热烈 的讨论 , 理 不 久 又 有 了答 案 :我 让 第 三 组 电 “
持(0 6 + O × 5 + O 4 ) 3观点的甲方 } 去 折 纸 花 ” “ 把 一 、 两 组 改 成 ,我 二
同学 先 发制人 :题 目中的 问题是 求 i 纸 鹤 , 让 问 题 求 共 折 纸 鹤 多 少 “ j 个 队 共 折 多 少 朵 , 我 先 用 1 只 ” “ , 只要 改 一 下 问 题 就 行 了 , 求 纸 。 5+o4 O 6 +O算出 = : 个队每小时折几 j 三 个组 共 折 纸 花 、 鹤多 少 只 ” 朵 ,再 乘 3就 是 3小 时 共 折 几 朵
两方,要求学生:你们的算式看上 1有。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 “ 吴老师再 去似乎都有道理.那么我们就来辩
对 方去接 受你 的观点 , ? 行吗 我就 在
然 ” 坐到学 生巾去 了。 地
次 发 问 :现 在 你 能 想 个 办 法 让 错 “
高 明 的 引 导 者 ,在 学 生 出现 错 误 后, 她并 没有 像 以 往我 们 那样 忙 着
错 误 的解 法 中真 实 展 现 了 自 己对 题 意 的理 解 ; 次 , 老 师 还 是 个 其 吴
。
面对这两种方法 , 吴老师没有 l
五年级数学上册《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a.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图表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相遇问题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b.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结合课本习题,进行梯度训练,使学生在不同难度的问题中逐步提高能力。
5.课后巩固,拓展延伸:
a.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分析。
4.提高合作学习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指导。
五年级数学上册《相遇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遇问题的基本概念,知道相遇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相遇问题。
3.能够正确列出相遇问题的方程式,并运用方程求解方法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2.提出问题:
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在相遇场景中,我们如何计算两个物体的相遇时间?相遇问题中涉及哪些数学概念?
3.导入新课:
通过以上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相遇问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遇问题。
(二)讲授新知
1.基本概念:
介绍相遇问题中的基本概念,如速度、时间、路程等,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关注学生在实践应用和拓展思考题目中的表现,鼓励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吴正宪
一、创设情景(创设目的复习:时间、速度、总路程的概念)
1、请一位学生在教室里走一走。
a、教师提问你想提怎样的问?
学生提问:a、你走了多少米?——(生演示回忆总路程的概念)
b、你一分钟走多远?——(生演示回忆速度的概念)
c、你用了多少时间?——(生演示回忆时间的概念)
2、教师提问:一分钟走500米,一分钟就是时间,500米就是速度你可以回忆求出那一些?
a、速度×时间=总路程
b、总路程(除以)时间=速度
c、总路程(除以)速度=时间
二、讨论、理解感受相遇问题的几大要素
(同时、相遇、相对、相向这四个词的意思)
a、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
)
学生说:同时就是两个人一起走(学生表演感受同时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相遇就是两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学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相对就是两个人面对面的站在一起!
相向是两个人对着走. (学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线段说明)
b、进一步理解两人同时相向而行为例题做最后的铺垫。
学生:演示两人同时1分钟走多远、2分钟走多远、3分钟走多远、4分钟走多远。
c、教师引导:说一说两位同学8:00同时相对走8:05分相遇,他们走了多少时间?
小结:两人同时出发,同时相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相遇问题!(点明课题)三、出示例1、
小强每分钟走100米和小丽每分钟走50,他们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出发4分钟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米?
(1) 、a、教师:请同学们闭目想一想两人是这样走的在什么地方相遇?
教师:请同桌用文具盒,一边读题、一边演示这一道应用题,注意相遇了就不要
动了。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在什么地方相遇的。
b、学生甲说:在中间就相遇了。
学生乙说:在靠近乙地的地方相遇了。
c、教师:出现不同方法思考他们谁说的更准确些?
d、生说:小强和小丽的速度不一样小强的要快些,但他们的时间相同所以他们相遇的时候离乙地要近。
e、学生独立做。
请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2)、讨论第一个算式,你们想向他们提怎样的问?
a、生甲:你为什么要用4分钟乘100?生乙回答:100是小强的速度他走了4分钟所以要4乘10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b、生丙:4乘50是什么意思?生乙回答:是50米小丽走的她也走了4分钟所以要用:4乘50(并在线段图中指出来)
c、生丙:为什么要用400+200?生乙回答:400是小强走了200是小丽走了把他们走的加在一起。
d、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强的路程和小丽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甲乙的总路程了?
e、学生讨论回答并配以线段图讲解.
(3)、讨论第二个式子.
a、生甲问:为什么要用(50+100)?生乙回答:50是小丽的速度100是小强的速度加在一起是他们的速度和.
板书:小丽的速度+小强的速度=速度和
b、请两位学生演示:1分钟走150米、2分钟走300米(2个150米)、3分钟450米(3个150米)、4分钟走 600米(4个150米)。
小结:因为1分钟走1个150米、2分钟走2个150米、3分钟走3个150米、所以4分钟走4个150米.
e、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f、生说:表示速度和!
g、教师提问:说一说这一道题用几个速度和走完全程.
四、练习题1
客车的速度一小时40千米,小车一小时走60千米,他们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向出发4小时后相遇, 甲地到乙的速度是多少千米?
a、学生独立完成.
1、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怎样的相遇问题?
生说:一起相向跑步、一起相向游泳、……
练习题2:(培养学生仔细读题的能力)
两个小组一起折纸,第一小组1分钟折60个纸鹤第二小组1分钟折40朵红花,他们10分钟折多少多红花?
a、学生板演:第一种做法(60+40) ×10
第二种做法:40×10
c、说一说那一种做法正确?
d、生说:第二钟正确因为第一组折的是纸鹤第二小组折的才是红花.
小结:说一说你们今天有怎样的收获?
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因为有一些题有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