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土壤是有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矿物经过自然和人为因素作用,发生一系列化学、物理及生物变化而形成的产物。

土壤矿物质: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衍生的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称为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通过化学作用或生物作用而新生成的矿物叫做次生矿物。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有机物质。

无机胶体:土壤的无机胶体又叫做矿质胶体,他是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的产物。有机胶体:有机胶体是指土壤腐殖质以及少量的木质素、蛋白质、纤维素、半纤维素、多肽和氨基酸。

无机有机复合胶体:有机胶体很少单独存在,有50%到90%是与无机胶体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或物理化学作用而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有机无机复合胶体。永久电荷:有黏粒矿物晶层内的同晶替代或同晶置换。

可变电荷:可变电荷室友胶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团解离所产生的电荷。

土壤溶液:含有溶质和溶解性气体的土壤间歇水。

2.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土壤剖面: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

原始成土过程:从岩石露出地表着省微生物和低等植物开始到高等植物定居之前土壤形成过程。

有机质聚集过程:在植物作用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积累的过程。

黏化过程:土壤剖面中黏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

钙积过程: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钙的碳酸盐发生移动积累的过程。

3.土壤的基本性状

土壤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固体颗粒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的自然状态土壤的质量或重量。

土壤孔隙度:一定提的土壤,孔隙的体积占整个土壤体积的比例。

结构体(团聚体):土壤中的土粒,一般不呈单粒状态存在,而是相互胶体结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不一的土团存在于存在于土壤中。

土壤耕性:在耕种过程中土壤物理、机械、力学性质特别是土壤结构性的综合表现。

土壤粘结性:土粒之间相互吸引黏结的性能。

土壤黏着性:土壤黏附外物的能力。

土壤可塑性:土壤在一定含水量范围内,可以被外力任意改变成各种形状,外力消失或干燥后,仍能保持其变形的性能称为可塑性。

土壤胀缩性:土壤吸水后体积膨胀,干燥后土体收缩的性质。

土壤压实:耕种土壤在土粒本身的重量、雨滴冲击、人畜践踏、机具挤压等的作用下,土壤由松变紧。孔隙度减小的现象。

缓冲性能:当加酸或加碱于土壤中时,土壤的酸碱反应并不因此而产生剧烈变化

的这种缓和土壤酸碱度变化的能力。

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吸附和解吸各种阳离子的作用。

阳离子交换能力:一种阳离子将胶体上的另一种阳离子交换出来的能力。

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ph条件下,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

4.土壤肥力

狭义土壤肥力:土壤供给给植物养分的能力。

广义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速效养分:能够直接被植物吸收李永红或通过便捷的形态转化后就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形态。

缓效养分:不易直接被植物吸收,但可以缓慢释放出来转化为速效养分。

无效养分:不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且较难向速效养分形态转化的养分。

土壤绝对含水率:土壤中水的实际含量,又称为自然含水率。

土壤储水量:一定面积和厚度的土壤中水分的绝对数量。

田间持水量:在地下水埋藏较深、排水条件良好的平地上,充分供水,地表覆盖避免蒸发,待水入渗玩1到2d之后,排除土壤不能吸持保存的水测得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与大气压下同温度和同高度的自由纯水相比其自由能必然不同,二者势能的差值用来表征土壤水势。

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量状态。

土壤容积热容量:单位容积的土壤,在温度升降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温度梯度下,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土壤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单位时间流入单位容积土壤的一定热量,导致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的程度。

土壤保肥性:土壤保蓄养分的性能。

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供应养分的数量强度和持续性。

土壤肥力因素制约:各肥力因子水平的不相适应,其中供应水平较低的因素限制植物生长和其他因素发挥应有的作用。

土壤肥力因素胁迫:当某个或某几个土壤肥力因素供应严重不足或过量的情况下,植物通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抗逆性,在土壤肥力因素严重不适的条件下生长发育,勉强度过某一个生长阶段和完成生育周期。

5.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

土壤培肥:通过科学耕种、合理施肥以及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协调土壤的水、肥、气、热,并使之成为高产、稳产的肥沃土壤。

6.植物营养概论、土壤养分的生物有效性、植物吸收和运输养分的机理

截获:由于植物根系的生长而接近土壤养分的过程。

被动吸收:离子随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的过程。

拮抗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会抑制另一离子的吸收。

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

最小养分率:田间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最缺少的养分限制,增加该养分的供应作物产量随之提高,反之亦然。

报酬递减现象:从一定土地上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增加,但单位劳动和资本量所获得的报酬却在逐渐减少。

7.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以及中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当季利用率:当季作物吸收的来自肥料中的养分占施入肥料中该养分的比例。积累利用率:一次施用磷肥后,连续种植各季作物吸收来自肥料中磷的总量占施入肥料中磷总量的比例。

8.复混(合)肥料与有机肥料

复混肥料:在肥料养分标明量中至少含有氮磷钾三种养分中的任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

复合肥料:物料通过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具有确定的分子式,可通过分子式计算出各养分的含量。

微生物制剂:由有益微生物制成的,含有能够改善作物营养条件,用于农业生产中能够获得肥料效应的活体微生物制剂。

根外营养(叶面肥):植物通过地上部分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堆肥:采用秸秆等有机废物或其他植物残体在好气条件下堆腐而成的有机肥料。沤肥:以植物茎秆、绿肥、山青湖草等植物性物质与泥炭、人畜粪尿、化学氮肥和石灰等材料混合堆积、经嫌气微生物分解腐熟而成的肥料。

绿肥:利用绿色植物直接翻压到土壤做肥料的称为绿肥。

饼肥:各种含油较多的种子,压榨去油后剩余的残渣所做成的肥料叫饼肥。

二.解答题

1.土壤肥力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肥沃的土壤能持续协调地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土壤肥力因素,保持农产品产量与质量的稳定与提高。因此,土壤肥力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的土壤以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土壤肥料学的发展对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国家都把提高土壤肥力,防止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纳入发展农业与整个国家经济计划之中。

2.五大成土因素: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①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

②气候:主要决定着成土过程中水热条件

③生物:通过生物小循环作用于土壤的形成,是形成土壤的主导因子,它使母质飞跃成土壤。

④地形:(1)影响母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2)影响水分和热量分布(海拔、坡度、坡向)

⑤时间(年龄):土壤的形成过程随着时间的进展而不断加深。

3.各级土粒特性

石砾:多为岩石碎块,直径较小,山区和河漫滩土壤中常见,矿物组成与母岩基本一致,速效养分很少,吸持性很差,通透性极强。

砂粒:矿物组成主要是石英等原生矿物,颗粒较粗,比表面较小,吸持性能较弱,矿质养分较低,无粘结性和粘着性,表现松散,粒间孔隙较大,通透性良好。粉粒:颗粒中次生矿物含量增加,石英含量减少。比表面比砂粒大,吸持性能增强,养分含量比砂粒高,具有一定的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和涨缩性,通气透水能力比砂粒差。

粘粒:是化学风化的产物,矿物组成以次生矿物为主,粒径小,比表面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涨缩性和吸附能力均很强,矿质养分丰富,粒间孔隙小,通透性能差,粘粒多的土壤常表现为湿时粘韧,干时坚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