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各学派理论

合集下载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引言货币银行学是一门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的学科。

它研究货币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和影响。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一、货币的起源和发展货币是人们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媒介。

在货币出现之前,人们用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交换,这叫做商品交换。

然而,商品交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找到适合交换的对方,以及交换价值不一致等。

因此,货币的出现解决了这些问题,使交换更加便利。

货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动物皮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这些原始形式,并成为最常见的货币形式。

金属货币具有切割性、可称性和稀缺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交换媒介的主要形式。

二、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货币银行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银行的角色和职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等内容。

2.1 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应和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银行学的基础理论。

货币供应理论研究中央银行如何通过调整货币供给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

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个人和企业在不同情况下对货币的需求情况,以及货币需求对经济的影响。

2.2 银行的角色和职能银行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它们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等多种职能。

货币银行学研究银行的角色和职能,以及银行业务对经济的影响。

2.3 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维持经济和金融稳定的政策。

货币银行学研究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方法,以及货币政策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三、实际应用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领域:3.1 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货币银行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提供参考。

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水平。

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和模型可以帮助中央银行分析货币政策的影响和效果,以及进行政策调整和优化。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货币银行学第七章货币需求
14
三、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建立为其解决失业问
题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凯恩斯认为, 利息率由货币的供应与需求所共同决定的, 其中,货币供给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需求 则取决于人们心理上的流动性偏好。 1.在流动性偏好一定的情况下,中央银行 增加货币供应MS↑→人们持有的货币数量增 加↑,人们将多余的货币购买债券→债券的 需求增加,导致债券的价格P上升↑→利息率 r下降↓,使得利息率低于资本的边际效率→ 投资增加I↑→有效需求↑→国民收入↑→就业 量↑; 反之,则相反。
但是,就理论基础而言,流动性偏好论以一 种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其财富的心理动 机为出发点,把心理因素作为影响货币需求 的出要因素,用心理分析来代替经济分析, 其科学性显然是值得怀疑的。 流动性偏好论作为一种货币需求理论,其货 币仅指现金,完全抹杀了各种存款货币在经 济中所起的作用。因而在抽象基础上产生的 流动性偏好论,其理论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也 就是很有限的。

27
现代货币数量论
1956年志着货 币数量论的重新复活。弗里德曼认为货币 数量论并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物价 水平的理论,而是货币需求的理论,即货 币需求是由何种因素决定的理论,把货币 也看作是资产的一种形式,因此,人们在 决定保留自己的财富时,决定用货币还是 选择其它资产?弗里德曼将资产选择理论 应用到货币上来
13



凯恩斯货币理论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投机性 动机的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投机动机产生的关 键在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性。当利率高时,人们预 期将来利率会下降,由于债券价格与利率的变动成 反比,即人们预期债券价格会上升,那么,现在以 低价买进债券将来就会获利。因此,人们就会抛出 货币,购买债券,即人们的货币需求减少,加快了 货币流通速度。 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预期将来利率会上升,债 券价格会下降,那么,现在卖出债券,持有货币, 货币需求增加,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因此,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利率的减函数。货币 流通速度V或其倒数K并非常量,它们的变动取决于 利率的变动,与利率正相关。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 复习 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

货币银行学第九章复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九章货币供给理论与货币供求均衡理论第一节货币供给理论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货币供给理论是伴随现代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

菲利普斯(Phillips)于1921年《银行信用》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原始存款”、“派生存款”这两个现代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概念内涵。

2、直到上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失灵”,各种学派再次兴起,货币供给理论再次吸引了更多的经济学家。

其中米德(Meade)和丁伯根(Tinbergen)最具影响。

3、70年代有了更多的发展,关注:货币定义;货币供给机制;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二、货币供给理论主要涉及的范畴 1、货币定义。

由狭义货币转向广义货币,以及货币层次划分。

2、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A:中央银行控制与调节基础货币机制; B: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机制;C:在上述两重银行调节机制中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的货币供给机制。

3、货币供给机制的理论模型。

现代银行制度下的货币供给机制,可用理论模型表述,具体是对M1或M2层次的货币乘数加以考察与推导;对货币乘数影响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等。

4、货币供给机制的“内生性”与“外生性”的探讨。

A:由市场经济自身内在的货币需求,也即由“看不见的手”支配而形成的客观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内生性货币”,属于“内生变量”;B: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操控,经由中央银行“看得见的手”操作而形成的货币供应量,就是“外生性货币”,属于“外生变量”,也称“政策变量”。

5、政府收支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政府收支行为会否从“外生变量”角度影响货币供应?1)政府的正常收支活动不会影响货币供给,即:收入=之支出,收支平衡;收入>支出,有结余。

2)政府的货币支出大于收入,出现赤字时,对货币供给会产生影响,即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有:A:向社会公众举债,此时即期货币总量不变,只是存款帐户货币量转移;B:向商业银行借款,也是存款货币量的转移,但是可能影响到商业银行未来的派生存款规模的变化;当然它又取决于政府资金的用途是消费性或投资性的,后者并不影响未来的货币供应总量。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一、名词解释1、信用中介职能:指商业银行通过其所具有的规模经济和信息优势,能够有解决经济金融生活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体系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首先是一个经济过程,即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注入货币的过程。

其次在一定时点上会形成一定的货币数量,称为货币供给量。

3、货币需求:是指人们以货币形式持有财富。

在适当的资产组合中,人们愿意持有的货币的数量就是货币需求量。

货币需求可分为个人的货币需求与整个经济的货币需求。

4、货币乘数:指一定量的基础货币发挥作用的倍数。

货币乘数模型:m=Mⁿ/B5、原始存款:客户以现金存入银行形成的存款。

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只需保留一小部分现金作为付现准备,可以将大部分现金用于放款。

客户在取得银行贷款后,一般并不立即提取现金,而是转入其在银行的活期存款账户,这时银行一方面增加了放款,一方面增加了活期存款。

6、派生存款:是银行用转账方式发放贷款、贴现和投资时创造的存款。

在信用制度发达的国家,银行的大部分存款都是通过这种营业活动创造出来的。

可见。

原始存款是派生存款创造的基础,而派生存款是信用扩张的条件。

7、货币政策:也就是金融政策,它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货币政策的内容广泛,通常包括: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检测和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操作指标和中间目标、政策传导机制和政策效果等基本内容。

8、货币政策的传导:指货币当局从运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到达到其预期的最终目标所经过的途径或具体的过程、目标。

9、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中央银行通过观测和控制它所能控制的一些具体的指标来影响实际的经济活动,才能间接地达到其最终目标。

这些能被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和观测的指标,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或中间目标。

中介目标位于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其包括近期中介目标(也称操作目标)和远期中介目标(也称中间目标)。

西亚斯货币银行学论述复习

西亚斯货币银行学论述复习

1.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包括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现金交易数量说:费雪认为货币的唯一职能是充当交换媒介,货币并不能直接满足人们的欲望,人们需要货币仅仅是因为货币具有购买力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劳务。

其方程式:MV=PT(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为一般物价水平;T为该时期内商品和劳务总交易量)。

费雪认为货币流通速度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

具体地说它取决于支付习惯,社会信用制度,运输与通讯条件以及人口密度等因素。

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等与人们所愿持有的货币量及货币需求Md, 因此Md=PV/V.现金余额数量说(马歇尔):当人们基于便利和安全动机而保留在手边的现金余额就是货币需求。

其方程式:P=KR/M(P代表每一和货币单位的价值;K代表整个社会以货币形态保持的财富的比例;R表示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实际总收入;M是货币数量;KR是用货币形态保持的财富;KR/M表示每一单为货币的价值)。

交易说与余额说比较:它们都发展了货币需求的古典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与收入成比例。

主要差别在于,现金交易数量说强调了技术上的因素,并排除了在短期内利率对货币需求的任何可能的影响,而余额说却强调了个人选择,没有排除利率的影响2.流动偏好理论:就是指人们宁愿持有流动性高但不能生利的现金和活期存款而不愿意持有股票和债券等虽能生利但较难变现的资产。

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由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共同决定,个人和企业收入的取得与支出之间往往存在着时间差以及现实经济生活中常有各种意外情况出现或者人们出于投机目的,因而需要经常在手边保留一定货币余额。

①交易动机:为从事日常的交易支付,人们必须持有货币;②预防动机:又称谨慎动机,持有货币以应付一些未曾预料的紧急支付;③投机动机:由于未来利息率的不确定,人们为避免资本损失或增加资本收益,及时调整资产结构而持有货币3.对凯恩货币需求函数的评价:凯的货币需求函数为:M=1M+2M=1L(Y)+2L(r)。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全)

第一章:货币和金融体系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信用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3、复本位制:以金铸币和银铸币同时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4、格雷欣法则: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货币就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基础流通,也称“劣币驱逐良币”。

5、金本位制:一国的基本货币单位与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维持固定关系。

(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6、货币制度内容:1、确定本位货币,规定制作本位币和辅币的材料。

2、确定本位货币的名称、货币单位和价格标准。

3、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及流通。

4、规定货币的发行和保证制度。

7、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答:1、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

2、纸币本位制下,流通中的货币都是通过信用程序投入流通的。

3、纸币本位制下,非现金结算占据主导地位。

4、国家对货币流通管理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8、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1、以美元充当国际货币,确定黄金和美元并列的储备体系。

2、实行固定汇率。

3、实行多渠道的国际收支调节。

如逆差国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的贷款弥补逆差。

4、建立一个长久性的国际金融体系制度化,规范化运行的先河。

9、牙买加体系内容:1、浮动汇率合法化2、黄金非货币化3、国际储备多元化4、多种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相互补充不足:1、浮动汇率制度不够稳定,外汇风险明显;2、大国侵害小国利益,南北冲突远没有解决;3、国际收支调节机制不健全,几个渠道各有局限性(1、使一些国家放松内部约束,滥用财政扩张政策,延误必要的国内经济改革和调整。

2、各国资本管理放松,国际资本流动迅猛扩张,容易导致金融动荡和货币危机。

)第二章信用利率利息1、市场利率:是市场资金借贷成本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国债回购利率等(与官方利率相对)2、基准利率:在整个金融市场和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货币银行学是金融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货币、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

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是金融领域的重要基石,对于理解货币政策、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的本质、货币供求、货币市场、银行的职能和金融中介等方面,系统介绍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

一、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一般等价物、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三大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一般等价物,货币可以用来衡量其他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作为一种流通手段,货币方便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作为一种支付手段,货币可以用来清偿债务。

货币的本质决定了它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支撑。

二、货币供求货币供求是货币银行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决定,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给的总量,商业银行则通过信贷创造来影响货币供给的结构。

货币需求受到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货币供求的平衡关系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三、货币市场货币市场是短期资金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进行短期融资和投资的场所。

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企业等,市场上的货币市场工具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等。

货币市场的运作对于维护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四、银行的职能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承担着存款、贷款、支付结算、信用中介和风险管理等多种职能。

作为存款机构,银行接受公众存款并支付利息;作为贷款机构,银行向个人和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作为支付结算机构,银行提供支付结算服务;作为信用中介,银行提供信用担保和信用评级服务;作为风险管理机构,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控。

银行的职能多元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五、金融中介金融中介是银行的核心功能之一,指的是银行将闲置资金转化为贷款投资的过程。

金融中介通过吸收存款、提供贷款、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管理等活动,实现了资金的再分配和配置,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发展。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含答案)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货币职能:价值尺度(基本职能)、流通手段(基本职能)、支付手段、贮藏手段●货币制度的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偿付能力●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称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称为良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信用货币:信用货币(credit money)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1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资金,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

2间接融资是指融资双方不直接见面,而是通过中介机构来实现融资。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1所谓名义利率,是央行或其它提供资金借贷的机构所公布的未调整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即利息(报酬)的货币额与本金的货币额的比率。

即指包括补偿通货膨胀(包括通货紧缩)风险的利率。

2实际利率,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息率。

●利率的决定因素:1可贷资金理论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关系决定的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实际是对使用短缺资源——货币的补偿。

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 2、预期通货膨胀率 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4、商业周期5、国际收支状况6、政府预算赤字●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分类功能:微观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实现储蓄-投资转化资源配置宏观调控●金融工具的属性:流动性风险性收益性●通货膨胀(衡量指标\原因\治理) 通货紧缩原因:1.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2.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3.结构型通货膨胀治理:(一)、实行紧缩政策1.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1)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从而压缩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压缩其贷款能力,达到紧缩贷款规模、减少投资、压缩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2)提高利率(3)公开市场业务(4)中央银行规定基础货币指标,通过控制基础货币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目的。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

货币银行学主要知识点

1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2货币制度的构成:货币材料的确定,货币名称、单位和价格标准,本位币、辅币及偿付能力也称发行准备制度3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称为劣币,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称为良币。

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如果在同一地区同时流通两种货币,则价值相对低的劣币会把价值相对高的良币排挤出流通4信用货币 :以不兑现黄金的纸币或银行券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信用货币流通量的多少能够影响经济的发展,国际因此应对银行信用加以调控,达到其政策目的,保证货币流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5直接融资:通过最终贷款人(资金供给者)和最终借款人(资金需求者)直接结合来融通资金,期间不存在任何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方式。

间接融资:最终贷款人通过金融中介机构来完成向最终借款人融出资金的过程。

6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7利率的决定因素:1、平均利润率2、预期通货膨胀率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4、商业周期5、国际收支状况6、政府预算赤字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1)交易动机:指的是为了日常交易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2)预防动机:是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3)投机动机:指人们根据对市场利率变化的预测,需要持有货币以便从中获利的动机8金融市场的功能和分类功能:微观层面,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的功能:价格发现,提供流动性,减少搜寻成本和信息成本宏观层面的功能:实现储蓄-投资转化,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分类:按期限分: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按组织方式分:有组织市场、无组织市场按金融资产新旧程度分:一级市场(证券发行市场)、二级市场(证券流通市场)根据交易对象分类:1.商业票据市场;2.大额存单市场(CDM);3.国库券市场;4.同业拆借市场;5.债券市场;6.股票市场;7.基金市场;8.银行存款贷款市场;9.外汇黄金市场。

货币银行学

货币银行学

一、马克思货币起源理论:1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2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货币本质观: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

货币首先是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特殊的商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与一切商品相交换,代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实物与金属货币是商品货币,其他非。

5种职能。

马克思货币流通规律:一定时期、条件下,决定商品流动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

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M=PQ/V。

■货币的基本属性: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2铸币流通开始体现国家权威意义3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为纸币产生提供基础4揭示了货币作为商品交易媒介的根本属性。

■货币制度:概念: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形成原因:解决货币流通分散、混乱不稳定缺陷。

构成要素:币材,单位,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凯恩斯供求理论:1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在心理上偏好流动性,愿意持有流动性最强的货币而不愿持有其他缺乏流动性资产的心理倾向;2货币需求是关于收入和利率的函数,需求动机可分为交易性,预防性,投机性。

3.1货币供给均具有外生性,影响经济运行3.2公开市场业务是社会增减通货的主要办法3.3与市场利率反向变动,进而影响社会有效需求。

■(货币学派)弗雷德曼理论:1影响货币需求因素为:预算约束;各种资产预期收益率;财富持有者的偏好2认为货币需求是稳定的。

政策主张实行“单一规则“货币政策,将货币供应量作为唯一的货币政策工具,制定货币供应增长数量法则,使其与预期经济增长率一致。

■货币均衡含义:1.MS与实际MD的均衡2.一种动态均衡3.一定范围互相偏离的广义均衡。

■分析市场均衡与总供求;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样的总供给可有偏大偏小的货币需求;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偏小的总需求;4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5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解,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实现均衡目标。

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

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货币银行学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2007-09-22 17:41:19) 基本分析的理论基础一、当前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1.国际借贷说包含什么内容?2.何为购买力平价学说?3.利率平价说解释了什么?4.如何正确看待三种学说?二、不同货币体系下的汇率决定(一)金本位制1.什么是金本位制?2.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如何决定?(二)布雷顿森林体系1.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2.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三)牙买加协定体系1.什么是牙买加协定体系?2.牙买加协定体系下的汇率如何决定?3.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是什么样的?4.浮动汇率制有什么优缺点?三、分析汇率的方法1.分析汇率的方法有几种?2.基本分析的思路是什么?四、国际收支与汇率变化1.什么是国际收支和国际收支平衡表?2.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时,对本国货币的币值有何影响?3.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政府如何调节?4.利率与汇率有何关系?5.使汇率贬值就能解决国际收支逆差吗?6.什么是J型曲线效应?一、当前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当今世界上研究汇率变化的经典理论主要有三个: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的国际借贷说、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Gustav Cassel)的购买力平价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John Keynes)的利率平价说。

其中以利率平价说和购买力平价说对市场的影响最大。

值得广大从事个人实盘外汇买卖客户注意的是,以上的学说都有许多前提和假设,理论色彩较重。

1.国际借贷说包含什么内容?国际借贷说是由英国学者葛逊(George Goschen)于1861年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汇率是由外汇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而外汇的供给和需求是由国际借贷造成的,所以国际借贷关系是影响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

该理论中的国际借贷不仅包括贸易往来,还包括资本的输入和输出。

葛逊的理论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从国际收支的角度解释外汇供求的变化,分析汇率波动的原因,因此他的理论又称为国际收支说或外汇供求说。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完整word版)《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第一章货币供求理论1、理解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理论的异同。

2、比较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异同。

3、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弗里德曼的货币数量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政策主张。

5、理解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供应与扩张的过程。

6、理解货币均衡和市场均衡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利率理论1、理解古典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2、理解可贷资金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3、理解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4、理解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利率的假设前提、结论及主要观点。

第三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1、理解菲利普斯曲线的内容及其政策含义。

2、什么叫通货膨胀中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3、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4、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成因及其治理方法。

第四章金融中介体系1、了解资产证券化的含义。

2、了解金融创新的基本方式和内容。

3、了解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

第五章金融市场1、了解风险资本的投资过程。

2、深入理解CAPM模型的基本内容。

3、了解期权定价模型的内容。

第六章金融监管体系1、了解社会利益论和金融风险论对金融监管必要性的分析。

2、重点理解《巴塞尔协议》三大支柱的内容。

第七章货币政策1、理解货币政策的泰勒规则。

2、了解货币政策的信用传导渠道。

3、了解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及其条件。

第八章汇率理论1、深入理解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相关内容。

2、了解国际借贷理论、货币局制度等相关内容。

第九章国际货币体系了解“特里芬难题”、牙买加体系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相关内容。

第十章内外均衡理论1、名词解释:米德冲突。

2、理解内外均衡的基本内容。

3、理解蒙代尔政策配合理论的基本内容。

《货币银行学》复习内容整理一、名词解释1.泰勒规则:是根据产出和通货膨胀的相对变化而调整利率的操作方法。

这一规则体现了中央银行的短期利率工具按照经济状态进行调整的方法。

其思想根源,可以上溯到费雪效应,即利率与通胀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第七讲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总结PPT课件

第七讲货币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总结PPT课件

小,那么货币供应量主要取决于高能货币H的
变化。
24
(3)由于高能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决定 的,因此,中央银行完全可以通过控制 高能货币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上述的 分析中,弗里德曼和施瓦兹认为,货币 供应量是由货币当局控制的外生变量
表示。
12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货币的预期报酬率/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
货币的名义报酬率一般为零 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目前的收益+预期
的非固定价格变动率 目前的收益=预期的固定收益的报酬率rb+预
期的非固定收益的报酬率re
13
(3)持有货币给人们带来的效用
对于个人或企业来说,持有货币既可 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支付,又可以应付 不测之需,还可以抓住获利的机会, 这就是货币所提供的效用。
了以反对通货膨胀、稳定货币供应为主要内
容的政策主张,所以说,稳定的货币需求函
数成为货币学派理论及政策的立论基础和分
析依据。
19
第3节 货币供应理论 一、货币供应的决定模型 二、货币供应的外生性和可控性 三、货币供应增长率的确定
20
从式中可见,决定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三个 因素:高能货币H、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准 备金之比D/R、商业银行存款与公众持有 的通货之比D/C。弗里德曼和施瓦兹把这
是收入与利率,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差,
收入对货币需求影响大,但永恒收入的稳定使
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
18
第三,货币流通速度基本上是一币需求函数稳定性的特点具有重要意
义。论证并强调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
其目的在于说明货币对于总体经济的影响主
要来自货币供应方面。据此,货币学派提出
是影响的主
对货币需求影响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www

货币银行学-货币供给[www
第—,极为重视利率及货币需求对货币供给的 影响。他们认为把货币看作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的 外生变量是错误的,货币供给深受利率和货币需求 的影响。
第二,强调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他 们认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商业银行—样,都具有创造货币和 创造信用的能力。所以,必须对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实行全 面管理。
第三节 新古典综合派对凯恩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
一、内生货币供应论
“内生货币供应论”是新古典综合派在凯恩斯“外生货币 供应论”基础上提出的。他们认为货币供应量主要是由银行和 企业行为所决定的,而银行和企业的行为又取决于经济体系内 的许多变量,中央银行不可能有效地限制银行和企业的支出, 更不可能支配他们的行动。因此货币供应量主要是一个受经济 体系内诸多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内生变量。也就是说,货币 供应量主要是由经济状况决定的,而不是主要由中央银行决定 的。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的控制不可能是绝对的,而只是相对 的。
第二节 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
凯思斯认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 的变化影响经济运行,但自身并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这样, 一方面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货币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 量,因此可以通过扩大货币供给的办法来增加有效需求,促进 经济增长。
一、外生货币论
凯恩斯认为,货币这种票券或符号之所以能被流通所接受, 完全凭借于国家的权威,依靠国家的法令规定强制流通。因此, 货币是国家的创造物。他的观点可概括为“外生货币供应论”, 即认为货币供应是出中央银行控制的外生变量,它的变化影响 着经济运行,但自身却不受经济因素的制约。货币供应的控制 权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牢牢掌握在手中,中央银行根据政府的 决策和金融的政策,考虑到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可以人为地 进行调控,增减货币供应量。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

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

1.简述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与主张货币主义学派的显著特点是强调货币对需求的作用。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货币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

货币主义学派理论主要由现代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构成。

现代货币数量论——货币主义学派把货币作为影响经济的最重要因素,认为物价水平或名义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与货币供应均衡的结果。

但货币供应由法律和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定,是外生的。

因此,货币数量论主要研究货币需求的决定。

弗里德曼说:“货币数量论首先是货币需求理论,而不是关于产量,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自然率假说——货币主义学派认为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国家干预会破坏其稳定性。

这种内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称作“自然率假说”。

它认为自由市场经济具有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生力量只能产生短期影响,而不能影响其长期均衡。

其他主要论点:一是货币数量变动导致了货币收入的短期波动;二是货币数量在长期只影响价格和货币收入,不影响实际收入和就业量。

因此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一种货币现象;三是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就业量。

2.简略回答均衡分析方法的概念和内容经济学中均衡指经济运行中变动着的各种力量处于一种暂时稳定的状态。

均衡分析方法是基于一定的假定条件,来分析经济运行中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在经济学中,均衡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有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静态均衡分析与动态均衡分析等。

局部均衡分析是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析单个市场、单个商品、单个要素的供求均衡与价格决定关系的方法。

一般均衡分析认为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既受其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又受到其他相关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不仅受该商品所在市场的供求关系影响,还受相关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影响。

均衡分析考察的是均衡形成与稳定的条件。

均衡能不能稳定,如果能稳定,稳定的条件是什么?均衡一旦打破,如何才能恢复?在分析这些问题时,不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的形成和稳定的条件,称为静态均衡分析;如果引入时间因素来考察均衡状态的变动过程,也就是考察从一种均衡到另一种均衡的过程,称为动态均衡分析。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

货币银行学笔记整理

导论一、概念货币银行学:以货币、金融体系为研究对象,是研究货币运行机制、金融体系,以及人们系统地组织和管理货币运动与融资活动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学科。

二、主要内容及内在关系1、主要内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供求。

2、内在关系:(1)货币:产生、发展、职能和制度。

货币收支的不平衡—>信用工具与市场(2)信用:还本付息的借贷行为。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介机构。

(3)金融机构:构成、职能、组织形式、业务活动、经营原则与理论。

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影响—行为需规范—中央银行。

(4)中央银行:特点与性质、职能、业务。

职能如何实现?如何保证社会长期稳定增长?(5)货币金融与经济运行(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的目标、工具、货币供给与需求理论。

三、研究意义货币金融体系是经济的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产生与职能一、货币的产生1、起源(两种观点)观点一:克服物物交换的不便注:(1)物物交换的条件;供求一致;按劳动量计的交换比例统一;具有一定的保值能力。

(2)缺点:成本高、成功率低观点二:从商品交换发展及其价值形式的发展中寻找答案。

货币商品经济产物,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自发产生,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

马克思分析:(1)商品:用来交换的物品,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异的人类劳动,满足人们交换需要,决定于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有用性,消费需要,决定于自然属性。

(2)如何实现两个价值:必须通过商品的交换。

注:a、商品交换的原则:价值等价、使用价值相同b、等价交换原则(3)商品价值表现形式的演变过程价值表现形式:以一种商品的价值来表现另一种商品的价值的方式商品价值的演变:简单的偶尔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商品--(两个价值实现)--交换--(如何保证原则)--衡量--(通过相同价值的其他商品)--表现结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商品流通的结果第二节货币的发展(一)几个阶段1、朴素的商品货币阶段以某种商品充当货币不用加工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觉得你的掌握程度是:
各派理论的代表人物、渊源、核心观点要牢记,找到与当前经济热点的联系,最好是能应用理论解释热点问题。

理论推导不用记下来,看懂就好了。

我是这样子看的。

文文你别着急,多看多记笔记,一般你把数看两遍以上,就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了。

呵呵,这是个体力劳动,我觉得你是个认真能吃苦的孩子,所以要加油,不要有太多心里负担,好好看书,慢慢一点一点儿消化,最后一定会水到渠成的。

我帮你理顺一下货币需求理论发展的内在逻辑:
(1)西方货币需求理论沿着货币持有动机和货币需求决定因素这一脉络,经历了传统货币数量学说、凯恩斯学派货币需求理论和货币学派理论的主流沿革。

(2)西方早期的货币需求理论为传统货币数量说,主要研究货币数量对物价水平和货币价值的影响。

代表性理论为:费雪的现金交易数量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数量论。

两个理论的结论和方程式的形式基本相同,都认为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

但是,两者分析的出发点不同,费:货币需求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剑:货币需求是以人们手中保存的现金余额来表示,不仅包括交易媒介的货币,还包括贮藏货币;因此,前者注重的是货币的交易功能,关心的是社会公众使用货币的数量和速度。

后者强调的是货币的资产功能,把货币需求当成保存资产或财富的一种手段,因此,货币需求量决定于货币资产的边际收益和其他资产边际收益的比较;费:重视影响交易的货币流通速度的金融和经济制度等技术因素;剑:重视资产的选择,即持有货币的成本与满足程度之间的比较,强调人的主观意志及心理因素的作用,这一观点和方法对后来的各学派经济学家都影响很大。

传统货币数量说的缺陷是没有分析货币数量对产出量的影响,对影响货币持有量的效用和成本的因素没有详细分析。

(3)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理论,沿着现金余额分析的思路,同样从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角度开始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特定时期能够而且愿意持有的货币量,这种货币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流动性偏好心理。

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来源于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这三种动机可归结为L1(交易动机)L2(投机动机),L1取决于收入,与收入成正比,L2取决于市场利率,与市场利率成反比。

由于短期内人们投机动机需求及不稳定,导致市场利率波动,进而影响投资,影响产出量和经济增长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虽然弥补了传统货币数量说认为货币量不影响货币流通速度和产出量的理论局限,但由于过度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了货币供给量变动对物价的影响。

此外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是短期分析,其中影响货币需求的收入和利率变量都是短期变量,进而得出货币需求是不稳定的结论。

(4)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一:鲍莫尔对交易性货币需求的修正,深入分析了交易性货币需求与利率之间的关系;第二:托宾对投机性货币需求的修正。

托宾讨论了在利率预期不确定前提下,作为风险回避者的投资者最优金融资产的组合,和人们的调整资产组合行为对货币投机需求的影响。

第三,新剑桥学派对凯恩斯货币需求动机理论的发展。

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扩展为七个动机,将凯恩斯的三大货币需求动机具体化,并提出了公共权利动机,即政府实施扩张性需求政策所产生的扩张性货币需求动机。

(5)货币主义学派的现代货币数量论。

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一方面采纳凯恩斯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思想,采纳了相同的需求动机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并利用它把传统的货币数量论改写为货币需求函数,(公式);另一方面又基本肯定货币数量论的结论,即货币量的变动影响物价水平。

但由于其把凯恩斯的短期分析变为长期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凯恩斯短期收入变量的恒久收入变量,并认为恒久收入是一个稳定的变量,同时用实证分析指出货币需求对利率缺乏弹性,从而其重要结论是,因为影响货币需求的各因素是稳定的变量,
所以,货币需求是一个稳定的函数。

既然货币需求是稳定的,中央银行就能够客观准确地制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实施稳定的货币政策。

他反对凯恩斯需求管理的政策。

最后,一定要记住凯恩斯理论和以弗里得曼为首的货币主义学派的本质不同,就是凯恩斯强调利率在货币传导中的作用,而弗里德曼不看重利率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