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__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合集下载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逄锦聚《政治经济学》章节课后习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一、概念题1.开放型经济答:开放型经济是与封闭型经济相对立的概念,是一种经济体制模式。

在开放型经济中,要素、商品与服务可以较自由地跨国界流动,从而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和最高经济效率。

开放经济强调把国内经济和整个国际市场联系起来,尽可能充分的参加国际分工,同时在国际分工中发挥出本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要在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为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应对可能的挑战,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一带一路建设答:“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大倡议。

丝绸之路经济带涵盖东南亚经济、东北亚经济并最终融合在一起通向欧洲,形成欧亚大陆经济合作的大趋势。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从海上联通欧亚非三个大陆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形成一个海上、陆地的合作趋势。

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国家经济安全答: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根本的经济利益免遭侵害的一种经济状态。

其主要内容包括:①一国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②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自主性、抗风险和竞争力;③不至于因为局部问题的演变而使整个经济受到冲击和遭受过多损失;④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 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  第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考研真题 详》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任 务
0.2 课后习题详 解
0.1 复习笔记
0.3 考研真题详 解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1章 生产力、 生产关系和生产
方式
第2章 商品和价 值
第3章 货币与货 币流通量
第4章 资本及其 循环和周转
第6章 信用制度 与虚拟资本
第5章 社会总资 本再生产和市场
实现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逄锦聚 政治经济学 第 6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 含
考研真题 详》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社会主义
生产力
习题
经济
政治
第版
经济学
真题
复习
政治经济学 对象
资本主义
笔记
社会
内容
生产
研究
教材
商品
目录
01 导论 政治经济学的对 象和任务
02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 般理论
14.2 课后习题 详解
14.1 复习笔记
14.3 考研真题 详解
15.2 课后习题 详解
15.1 复习笔记
15.3 考研真题 详解
16.2 课后习题 详解
16.1 复习笔记
16.3 考研真题 详解
17.2 课后习题 详解
17.1 复习笔记
17.3 考研真题 详解
18.2 课后习题 详解
18.1 复习笔记
5.3 考研真题详 解
6.2 课后习题详 解
6.1 复习笔记
6.3 考研真题详 解
7.2 课后习题详 解
7.1 复习笔记
7.3 考研真题详 解
第二篇 资本主义经济
01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讲义教材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讲义教材
人民币币值的相对稳定相结合; 第三,保持充足的外汇储备。
2020/10/15
19
3、引进技术
引进技术是指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和 技术交流活动,从国外引进先进科学技 术,迅速提高本国科学技术水平,以促 进国内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020/10/15
20
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对我国具有特殊重要的作 用:
第一,节省研制和开发费用,弥补我国科研力量 不足;
2020/10/15
22
4、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对外承包工程,又称“国际承包”,是指 一个国家的对外承包公司承揽的外国政府、国 际组织和私人企业主的建设项目、物质采购和 其他承包项目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
劳务合作,是指直接向国外提供 劳务人员来获取利润的一种经济合作 形式。
2020/10/15
30
3、 同时引入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后 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公式
( 国内资本 + 资本净流入 ) 转化的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 国内生产总 值 + 净进口( 进口 - 出口 )
2020/10/15
31
4、上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公式的实现条件 (1)国内资本全部来自国内生产总值,并且
在扣除资本流出后全部转化为投资支出和消费 支出;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2020/10/15
11
对外贸易的作用: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 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第四,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繁荣国内商 业和市场; 第五,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政治经济学-第20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第20章  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习题及答案)

第20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综合选择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有A.生活改善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协调发展2. 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具有A.相对性B.绝对性C.暂时性D.永久性3. 财政政策手段主要包括A.国家预算B.国家税收C.国家信用D.财政补贴4、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企业B.市场C银行 D.政府5.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应该A.只采用经济手段B.只采用行政手段C.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D. 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6.计划调控中的计划A.是指导性计划B.是指令性计划C.以指导性计划为主D.以指令性计划为主7.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A.利率手段B.法定准备金率手段C.贴现手段D.公开市场业务8.下列属于生产性补贴的是A.水电补贴B.房租补贴C.投资补贴D.交通补贴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2. 国际收支平衡3.社会主义生产目的4.社会总供给5.社会总需求6. 利率7. 贴现8. 存款准备金9. 公开市场业务10. 国家预算11.国家税收12.货币政策13.国家信用14.财政补贴15. 产业政策16. 经济法规17. 计划经济18. 行政手段三、分析判断1.加强宏观调控与建立发展市场经济背道而弛。

2.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就是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

3.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行政手段为主。

4.计划调控应该以指导性计划为主。

5.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供需的平衡。

四、问题解答1.与计划经济相比,市场经济强调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选择,为什么还要国家调控?2.联系实际谈谈搞好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的必要性和途径。

3.目前,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宏观调控的目标方面有什么异同点?4.阐述我国宏观调控各种手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习题答案(第20章)一、综合选择1.ABCD2.AC3.ABCD4.D5.C6.C7.ABCD8.C二、名词解释1.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化大生产和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从国民经济的全局出发,运用各种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总体的调节和控制。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英文名称:International Economics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3 总学时:54 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0 开课对象:国际经济与贸易本专科开课分院、系:外语外贸学院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国际经济学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经济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设国际经济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国际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一般规律,进一步理解国际经济现象,从而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先修课程及预备知识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三、教学目的与要求不同高等院校、不同学者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内容体系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能够说,有多少种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就有多少种观点、目前,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国际经济学》教材有100多种,仅在我国境内以中文发行的就有40多种、我们的安排是,除绪论外,国际经济学内容分五篇,20章。

前三篇为国际贸易部分,后两篇为国际金融部分。

第一篇:国际贸易基础。

第二篇: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

第三篇:要素国际流动。

第四篇:国际收支与汇率决定、第五篇: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的和要求:1。

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战后科学技术所促进的生产力大发展及其带来的经济全球化以及在这种背景下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必要性,而且更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辨别国际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去粗取精,为我所用。

学生对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整个体系有明确的掌握,并做到理论与实践想结合。

2、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发生的基本原因即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特别是当代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交换的必定性以及国际交换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及依照这些贸易理论而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3、要求学生认识到以跨国公司为主要载体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对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一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完整版)20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完整版)20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第一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不仅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之间建立起日益紧密的联系,而且必然使国内的经济同国外的经济也彼此发生广泛、密切的联系。

(2)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日益提高,要求打破社会经济制度和国家的界限,把世界市场变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2)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3)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要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立于主动地位,我们必须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抓住机遇,趋利避害,努力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有新的突破;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进一步推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1)国际分工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内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内分工向国际分工的延伸,会促进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完整word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答案(最全1-8章)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

《政治经济学》教学大纲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经济系《政治经济学》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是经济与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课。

属于经济与管理类所有专业的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为下一阶段专业学习打好基础。

为此,要求学生有哲学、逻辑学、历史学、写作等相关知识。

掌握经济学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1、2、3、4、5、6、7、11、13、15、16、17、18、19、21。

难点2、4、5、7、13、16。

其中10、12章,第六章的第3节、11章的第3节、20章的2和3节、21章的第2节属自学章节,课堂不作介绍。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哲学、历史文化学、逻辑学、写作等知识是学好本课程的知识准备,对社会经济热点的敏感性有利于经济理论的深刻理解。

以上课程应是本课程的前提或平行,而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国际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金融学等是本课程的后续。

(五)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教材:《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2.参考书:(资本主义部分),徐禾等编《政治经济学概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8月。

(六)教学时数:本门课程的教学总时数为64学时。

(七)考核:平时考核:期末考试:闭卷考试。

三、课程内容导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教学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通过学习要弄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它的性质及其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它研究经济事物所使用的主要方法。

重点内容:1、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2、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规律;3、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运用的根本科学方法是唯物辩证法。

主要内容: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政治经济学的任务五、现阶段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主要教学环节的组织:旨在让学习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34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341

大学政治经济学考试练习题及答案131.[单选题]社会保障是赋予公民的一项( )。

A)自由权利B)基本权利C)特定权利答案:B解析:2.[单选题]以下不属于间接投资形式的是A)租赁信贷B)国际金融机构贷款C)政府信贷D)中外合作经营答案:D解析:3.[单选题]生产国际化是以【 】为基础的。

A)国际垂直分工B)国际水平分工C)国际混合分工D)国际横向分工答案:A解析:4.[单选题]解决外部不经济可采取( )。

A)征税的方法B)通过产权界定的方法C)通过将外部性内在化的方法D)以上各项均可答案:D解析:5.[单选题]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是( )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不发达国家D)新兴市场国家答案:A解析:所在章节:第十七章6.[单选题]我国1958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搞"一大二公",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结果给社会生产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这一结果表明( )。

A)生产力必须适应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而发展C)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现有状况而发展D)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根本对立的答案:C解析:7.[单选题]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50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10元,工作日为10小时,当劳动力日价值下降为25元时,工作日不变,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A)从100%上升为300%B)从100%下降为25%C)从100%上升为150%D)从100%下降为50%答案:A解析:8.[单选题]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对的是( )。

A)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高点B)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高点D)边际成本曲线交平均成本曲线于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答案:B解析:9.[单选题]“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是指:A)邻邦交易带B)海上贸易带C)上海自贸经济带D)丝绸之路经济带答案:D解析:10.[单选题]一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1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2020/10/23
7
(2)赫克歇尔、俄林提出的多元因素决定理论 他们认为,由于各国除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
外,还有不同生产要素的赋予与供给,从而影响 特殊商品生产的成本。以此作为国际分工的理由 ,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可以发展资本密集型的产 业,劳动相对富余的国家可以发展 劳动密集型产业。
2020/10/23
观要求; (2) 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
学结论; (3) 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4) 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
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2020/10/23
4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
1、绝对优势理论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基本 原理,并把对国内分工的分析扩大到国家之间的分 工,提出“绝对优势学说”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
(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3)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2020/10/23
11
对外贸易的作用:
第一,可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 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 第四,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繁荣国内商业 和市场; 第五,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他认为,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劳动生产率 有别,生产同种产品成本的利润有高有低。只要各 国都扬长避短,只生产成本绝对低于
别国而利润绝对高于别国的产品,然后
互相交换,各国就都能获取更多的产品,
从而增进2国020民/10/福23 利。
5
2、比较优势的原理
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

政治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聊城大学

政治经济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聊城大学

政治经济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聊城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最早使用“经济”一词的学者是()参考答案:色诺芬2.第一次把流通领域同生产领域结合起来研究社会总生产过程的学者是()参考答案:亚当•斯密3.生产就是消费是指()。

参考答案:生产要消费生产工具、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4.下面关于劳动对象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劳动对象并不都是原料;经过人类劳动加工过的劳动对象称为原料。

;一切原料都是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将劳动加于其上的东西,它是被动的、直接加工改造的对象。

5.下面关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又具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他方面。

第一章测试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参考答案:单位商品的价值量2.生产同一质量的一个书包,A企业用2小时,B企业用4小时,C企业用6小时,他们生产一个书包的价值量()参考答案:三个企业生产的一个书包的价值量一样大3.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是()参考答案: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4.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参考答案:对5.任何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因而不是商品。

()参考答案:对6.下面关于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参考答案:有价值一定是商品;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第二章测试1.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

参考答案: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2.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参考答案:资本在剩余价值创造中发挥的作用的不同3.资本家优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参考答案:超额剩余价值4.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的条件()参考答案:劳动力所有者除了劳动力商品以外,一无所有;劳动力所有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5.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而产生是()参考答案: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6.工资的基本形式是()参考答案: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第三章测试1.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源泉是()参考答案:剩余价值的资本化2.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来实现的。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课后简答题精简版

政治经济学逢锦聚课后简答题精简版

###2、为什么说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这一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① 定义
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那个阶段。
② 要建立、完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及其运行机制,特别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由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定形成的价格机制,使价格真正成为调节收入分配的客观的指示器;
③ 要通过企业改革,塑造合格的市场主体,以防止由于企业行为的扭曲而导致价格和分配的混乱和不公。
3)要加强宏观调控、健全法制,对个人收入分配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
②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邓小平,都为我们做出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光辉典范。
③ 要把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胜利,必须坚持前人继承的基础上,勇于和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态度,站在时代前列,立足于新的实践,大胆进行探索,只有这样,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得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
② 依据
我国现在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依据如下:
首先是由我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化大生产不发达,商品经济落后等历史事实决定了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相当长时期内,生产力的落后仍然是主要的矛盾。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生产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城市化程度低等,由这些情况决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只能是处于初级的、不发达的阶段。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程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具体措施有: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与掌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式和战略;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总量平衡的条件和失衡的可能性;以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利用外资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教学过程设计:提问任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引入新课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一、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1、对外经济关系的含义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首先,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再次,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最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了分工的基本原理,并把对国内分工的分析扩大到国家之间的分工,提出“绝对优势学说”作为国际分工的基础。

他认为,由于各国自然资源的禀赋、劳动生产率有别,生产同种产品成本的利润有高有低。

只要各国都扬长避短,只生产成本绝对低于别国而利润绝对高于别国的产品,然后互相交换,各国就都能获取更多的产品,从而增进国民福利。

从绝对利益考虑,国际分工对参与交易的双方都是有利的。

2、比较优势的原理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的原理。

这一原理指出,世界上劳动生产率不同的国家,通过商品交换,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从而给交换双方在经济上带来利益。

3、现代西方经济学对国际分工理论的进一步拓展(1)哈怕勒的机会成本理论哈伯勒认为,只要一个国家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个国家,就有比较优势,实行国际分工,就可以使生产这种机会成本低的产品的国家在国际交换中取得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收支和外汇 第五节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第六节 经济全球化与提高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竞争力和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二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必然 发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
三、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自力更生就是在政治独立和经济自主的前提下,主要依靠 本国力量发展民族经济。只有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勤俭 建国、艰苦奋斗,才能建设起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强调自力更生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或者降低对外开放的 重要地位。
❖ 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 片面强调自力更生,排斥对外开放,不利于本国经济的发 展,从而会降低自力更生能力。而充分利用对外经济联系, 会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在自力更 生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还必须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 使各国在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经济联系,各得其所、互 相促进。
❖社会主义经济是开放型的经济,对外经济 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总 过程中 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本章将阐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 理论。正确认识这一理论,对于加速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有着极 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1)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活动是在国家的集中领导和统 一管理之下进行 的,要坚持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对 外。
(2)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进行的。 (3)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是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础之上的。

2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20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第二十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
一、名词解释
1、国际竞争与合作
2、世界贸易组织P383
3、国家经济平安P401
二、简答题
1、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是什么?〔重点!〕P377
1〕对外开放是指在平等互利的根底上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的开展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往来活动,它是我国的根本国策之一。

〔未找到相应内容〕2〕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依据有:
①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开展的客观要求;
②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③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开展具有重要作用;
④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开展趋势的需要。

3〕我国对外开放的理论依据:
首先,是国际分工理论和比拟优势理论;
其次,是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

2、结合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分析如何在开放的条件下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开展。

P396
3、如何抓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我国经济的开展。

P383、P38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教学安排的说明授课题目:第20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对外经济关系课时安排:本章共8课时,理论课6课时,讨论课2课时。

4个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客观依据;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形式和战略;开放条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总量平衡的条件和失衡的可能性;以及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利用外资等基本理论和知识。

教学重点: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教学难点: 开放条件下社会总供求的平衡条件,失衡原因及经济结构的调整。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政治经济学》教案之二十三(第12周第1次课2学时总46/64)一、授课题目第二十章第一节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二、授课类型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次课主要介绍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略。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全球化条件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方略。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必要性及理论依据、基本形式和基本方略。

难点在于理论依据。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一)复习旧课(二)讲解新课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1.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以国际市场为纽带,与资本主义国家既联系又竞争,这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决定的。

(1)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

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国际交往。

②市场经济本质是开放的经济。

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国际市场发展经济,可以节省社会劳动,获取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和壮大自己。

(2)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战略。

(3)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①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②有利于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对接,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③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

(4)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2.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理论依据(1)国际分工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①亚当﹒斯密最早研究分工理论,他提出分工的基本原理,主张各国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进行相互交换,贸易双方都能获利。

②大卫﹒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各国应生产和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来参与国际贸易,从而使贸易双方获利。

(2)国际价值与国际价格理论①国际价值。

商品的国际价值由商品所有供给国在现有国际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用国际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制造该种商品所必需的劳动时间决定。

②国际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就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

③国际价值规律。

正常的国际市场价格以国际市场价值为基础,并围绕国际价值这个中心随国际市场供求情况上下波动,时涨时落。

同时它往往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和战略(1)基本形式①对外贸易;②利用外资;③引进技术;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⑤发展国际旅游业。

(2)对外开放战略①抓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加快对外开放发展的步伐;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3)世界贸易组织①世界贸易组织。

即政府间通过谈判组成的以经济自由化为宗旨,协调各成员经济贸易关系的国际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战略意义:a.有利于我国继续和扩大开放成果,实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尽快与国际市场接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b.有利于国际贸易环境的改善。

c.可以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优惠待遇。

d.可以为我国企业引进国际竞争机制。

e.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无歧视待遇原则,我国在引进先进技术方面不再受西方技术出口管制的限制。

③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对外开放战略:a.要采取切实措施,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b.要进一步发展出口贸易,继续实施以质取胜、科技兴贸战略。

c.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d.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归纳总结(四)布置作业分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理论依据和基本方略。

《政治经济学》教案之二十三(第12周第2次课2学时总48/64)一、授课题目第二十章第二节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二、授课类型理论课:三、教学目的和要求本次课主要介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组成,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汇汇率的变化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于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汇汇率的变化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难点在于国际收支持续不平衡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及手段:讲授、讨论、多媒体:六、教学内容及组织安排:(一)复习旧课(二)讲解新课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1.国际贸易(1)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从国际范围来看的各国(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①国际贸易按交换对象的形态划分为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a.有形贸易是商品贸易,包括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贸易。

b.无形贸易是指非实物形态的服务和技术的进出口,主要包括运输、保险、金融、邮电通讯、旅游等服务。

c.技术贸易包括纯技术知识贸易和与技术转让相关的机器设备的贸易。

②国际贸易按贸易的流向,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2)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国际生产专业化。

①国际分工发展的三阶段a.第一阶段是工业和农业分工阶段,分别形成了工业国和农业国。

b.第二阶段是工业部门内部国际分工发展阶段。

c.第三阶段是企业内部分工的发展阶段。

战后以来,以计算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②国际分工与世界市场的关系世界市场是与国际分工相联系的各国商品流通的场所及其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世界市场又是国际分工的载体。

③国际分工的形式a.垂直型分工。

即一些生产力发达的国家专门从事制造业生产,而一些生产力发展较落后的国家则从事农业、矿业原料的提供。

b.水平型分工。

即不仅生产力发达国家从事制造业生产,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实现了工业化,发展制造业。

c.混合型分工。

即水平型与垂直型兼而有之的分工。

④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a.扩大生产规模,进行大批量生产,增加产品总量。

b.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增加品种,实行产品系列化。

c.有利于发挥各国生产优势,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水平质量和使用效能。

d.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⑤国际分工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a.加深了发达国家凭借垄断地位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盘剥。

b.造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化和对外经济的依附。

c.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破坏。

(3)战后国际贸易的新特点①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不仅国际贸易总额绝对增长,而且其增速也呈增长趋势。

②国际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平衡。

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值持续上升,而发展中国家所占比值急剧下降。

③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④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凭一国力量发展经济显然不足,各种区域性贸易集团纷纷成立。

(4)国际贸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①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促进经济增长;②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增加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积累;④进口国内市场需要的物资,调整国内市场,繁荣国内商业与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⑤带动经济发展来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开展。

2.国际收支与国际资本流动(1)国际收支①定义a.狭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往来发生的外汇收支的总和。

b.广义的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不仅包括商品、劳务和资本项目的收支,还包括海外军事开支、战争赔款、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以及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往来收支。

②意义国际收支集中反映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状况与实力,既是该国对外经济关系的直接反映,也是该国国内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是综合分析一国经济状况和对外金融关系的重要依据与工具。

(2)关税关税是进口或出口的商品货物和物品通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或出口商课征的一种税收。

国家通过调整关税可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

①关税的积极作用:可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可增加一国的财政收入;调节国内市场物价和调剂国内市场供应;作为对外贸易谈判中的手段;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保护民族经济和反对发达国家商品倾销和转嫁危机的主要手段。

②关税的消极作用:增加消费者负担;保护过度会出现保护落后;容易恶化与贸易伙伴之间的友好关系;影响自身的贸易与发展。

(3)国际货币体系国际货币体系是指各国政府为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的需要,对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等所作的安排或规定的原则,以及为此而建立的组织形式的总称。

国际货币体系包括:①国际金本位制;②布雷顿森林体系;③牙买加体系。

(3)国际资本流动①国际资本流动的新特征a.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急剧增长,并日益脱离实物经济;b.国际资本流动结构急速变化,并呈现出证券化、多元化特征;c.机构投资者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体。

②推动当前国际资本流动迅速发展的原因a.国际资本市场上存在的资本供给与资本需求是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原因;b.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实现资产保值、增殖和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金融原因;c.各国大幅度放松金融管制的强度,逐步开放本国的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制度原因。

(4)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国际资本按照市场规则融通的场所或运营网络的总称。

国际金融市场不仅包括资本的融通,也包括国际外汇市场、国际货币市场、离岸金融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和国际股票市场等。

3.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略与政策(1)优化外贸结构,调整对外贸易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