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土地利用规划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的学科,它涉及土地资源的评估、规划、设计、管理与保护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试题,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目标是:A. 提高土地产出B. 保护生态环境C.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D. 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 下列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A. 合理性原则B. 可持续性原则C. 排他性原则D. 公平性原则3.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A. 确定土地的最佳利用方式B. 评估土地的开发潜力C. 测量土地的面积D. 计算土地的价值4. 土地利用类型的划分依据不包括以下哪项?A. 地形地貌B. 土壤类型C. 人口密度D. 气候条件5.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三区三线”是指:A.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市开发边界线B. 农业区、商业区、旅游区及生态保护绿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绿线、城市开发边界绿线C. 农业区、生态区、城镇区及生态保护黄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黄线、城市开发边界黄线D. 农业区、工业区、居住区及生态保护蓝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蓝线、城市开发边界蓝线6.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A. 5年B. 10年C. 15年D. 20年7. 下列关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说法,错误的是:A. 规划实施应严格遵守规划内容B. 规划实施过程中不需要调整C. 规划实施应考虑地方实际情况D. 规划实施应进行监督管理8. 土地利用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关注:A. 经济效益B. 社会效益C. 生态影响D. 文化影响9. 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占补平衡”原则是指:A. 占用多少土地,就要补充多少土地B. 占用耕地的,必须补充同等数量和质量的耕地C. 占用基本农田的,可以补充非耕地D. 占用建设用地的,可以补充农业用地10. 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主要体现在:A. 规划编制阶段B. 规划审批阶段C. 规划实施阶段D. 所有选项都正确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质是土地资源的________和________。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含答案解析)

一、概念题部分答案1规划:对客观事物和现象未来的发展进行超前性的安排和调配。
2.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和不同时序的土地利用规划所组成的相互交错相互联系的系统。
3•土地开发利用率:一定区域内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数量占区域土地总面积中比重。
4•建筑密度:一定地区内,所有建筑物基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5. 土地利用计划:是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各类用地数量的具体按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6. 城市化水平:一定区域内城市人口占该区域总人口的比重。
7•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规定》中规定了土地复垦的含义,指出“凡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 称作土地复垦”8. 土地整治:人类在开发利用土地的过程中,由于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对土地资源利用不当,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使土地资源能永续利用,必须通过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技术措施,改变土地的生态环境,以建立新的有利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这就是土地整治。
9.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性经济措施。
10•土地保护:土地保护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人们从保障自然利益或满足社会需要出发,为防止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土地纠纷及不合理占用等,以一定的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对某些区域或地块所采取的限制和保护性措施。
11. 土地利用分区:根据土地利用上的土地质量、利用方向、利用方式、利用潜力和改良措施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一定地域分为若干个区,这些区就是土地利用分区,按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据土地利用的基本用途的不同划定土地利用分区。
12. 土地垦殖率:一定区域内耕地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土地利用规划学练习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一、多项选择题(共21题,每题2分,共42分)2.土地利用结构供选方案方法有 ( BCD )A 断面法 B土宜法 C综合法 D模型法3.土地供需平衡分析的基础是 ( ACD )A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 B土地资源利用分析C土地质量评价 D土地需求量预测4.土地利用分区可分为( AD )A土地利用地域分区 B 土地需求量分区D土地利用用地分区 C土地资源利用分区5.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BCD)A杜能 B 韦伯 C 克里斯塔勒 D 寥仕6.目前国外比较适用的城镇布局理论有( ABC )A反磁力吸引体系理论 B门槛理论 C带形城市理论 D气候理论7.居民点规模是指居民点的大小;一般地讲具有(ABCD)A人口规模 B用地规模 C活动规模 C辐射规模8.交通运输方式有(ABCDE)A铁路运输 B水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E管道运输10.一般土地整治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ABCDE)A水土流失地的整治 B盐碱地的整治 C风沙地的整治D沼泽化土地的整治 E红黄壤综合整治11.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ABCD)A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遵循自然科学规律和符合美学原理C系统内动态平衡、系统外环境相协调D因地制宜、以人为本12.简述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那些原则(ABCD)A维护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C综合效益原则 D逐级控制原则13.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有(BCD)A保护环境 B土地总供需综合平衡C利用结构的优化 D利用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规划。
14.依据规划的对策、范围和任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总体说来包括(ABCD)A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及其利用分析B土地利用潜力分析;用地需求预测C土地供需分析和结构优化 D规划方案实施15.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理(ABCDEF)A地租与地价理论 B土地区位理论 C持续利用理论D生态经济理论 E人地协调理论 F系统工程理论16.耕地生态经济动态检测预警机制的内容包括(ACD)A.警义B.警魂C.警兆D.警度17.遥感技术普遍运用于土地调查制图和检测中是由于他具有哪些优点(ABCD)A.覆盖广B.宏观性强C.快速、多时相D.信息丰富18.土地利用动态检测具有哪些特点(ABCD)A.检测成果多样性B. 检测体系层次性C.技术要求的区域性D.技术手段的综合性19.土地利用计划的编制方法有(ABCD)A.经济分析法B.综合平衡法C.因素分析法D.计划演算法21.规划方案实施计划的编制原则是(ABCD)A.全面安排,远近结合B.集中力量,突出重点C.实事求是,切实可行D.动态监测,完善规划22.土地利用规划图整饬工作的主要内容有(BCD)A.指南针B.图廓C.比例尺D.图名及图签二、填空题(共10题,每空占0.5分,共10分)2.人们通常把地球表面的陆地部分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土壤。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1、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
A 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B 开发、保护、整治和分配C 利用、分配、整治和保护D 开发、利用、分配和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
A 合理分配土地资源B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C 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D 增加土地的经济价值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
A 5 年B 10 年C 15 年D 20 年4、()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
A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B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C 土地用途分区D 土地利用控制指标5、土地用途分区的依据主要有()。
A 土地自然条件B 土地社会经济条件C 土地利用现状D 以上都是6、以下哪种方法常用于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A 统计分析法B 对比分析法C 动态分析法D 以上都是7、建设用地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
A 节约集约用地B 保护耕地C 优先保障工业用地D 符合城市规划8、耕地保护规划的重点是()。
A 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B 提高耕地质量C 控制耕地减少D 以上都是9、土地利用规划中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考虑()。
A 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B 土地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C 土地整治对环境的影响D 以上都是10、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不包括()。
A 法律保障B 行政保障C 技术保障D 经济保障11、土地利用规划图的比例尺一般根据()确定。
A 规划区域的大小B 规划的精度要求C 规划的用途D 以上都是12、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A 耕地保护专项规划B 土地整治专项规划C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D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13、土地利用规划的公众参与方式不包括()。
A 问卷调查B 听证会C 专家咨询D 行政命令14、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的作用不包括()。
A 为规划编制提供数据支持B 便于规划成果的管理和更新C 为土地执法提供依据D 直接决定土地的用途15、以下哪项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
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练习(1).doc

土地利用规划复习练习作业一、填空题1.2013年,屮国城镇化率为53.37%。
根据诺瑟姆曲线,我国目前处于城市化的笫二阶段。
2.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的比重 _____________ 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
3.时间、空间、用途和数量是土地资源配置的四要素。
4.交通运输用地的空间特性表现为狭长形状和高度连续,不能被任何地间隔,需要通过和占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地。
5.区位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包括农业区位论__________ 、工业区位论_________ 、屮心地理论、市场区位论等。
6.土地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地区的土地所能持续供养的____________ o7.可持续性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8.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历史吋期内,土地的开发、利用、保£______ 、整治四个方面的问题。
9.土地利用规划按规划的性质和作业,可分为—行政区___________ 、口然区、_经济区。
1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部门间的合理配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11.土地利用规划的综合效益原则指的是土地利用要谋求经济、丰态、社会三效益的统一。
12.土地瓷源持续利用的特殊矛盾指的是一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矛盾。
13.在我国实际工作屮主要按行政区划单位编制和实施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全国一省一市一县一乡五级。
14.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指标体系建立之后,评价指标权重____________ 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般常用特尔斐法确定。
15.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是确定或调整_________ ,以达到宏观调控和均衡各业用地的FI的。
16.我国目前土地适宜性评价釆用的分类体系为______________ 、土地适宜等和土地限制等三级组成O17.土地利用规划图件的制作多采用—ARCGI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平台相关软件和工具。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1.城市化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城市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增加、二是城市数量的增加、三是 。
A 、城市用地规模日益增大B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日益增大C 、城市人口聚集程度的提高D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增大2.城镇体系规划是测算 的重要依据。
A 、建筑用地B 、居民点用地C 、城市用地D 、非农业建设用地3.居民点规模具有 和用地规模。
A 、建筑规模B 、人口规模C 、居民点形态D 、规划区规模4.居民点是人们聚居和 集中配置的场所。
A 、建筑物B 、构筑物C 、生产资料D 、生产工具5.集镇的人口数量上限为 的人口数量的下限。
A 、特大城市B 、大城市C 、中城市D 、小城市6.地球表面积是个 。
A 、可变数B 、常数C 、未知数D 、已知数土地利用规划学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 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横杠内。
7.土地价格的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高低。
A、价值B、地租C、成本D、劳动产品8.把土地资源分为平原、盆地、丘陵、高原、山地的依据是。
A、地形特征B、利用特征C、植被特征D、气候特征9.土地的自然供给量是指。
A、地球表面积B、地球上陆地面积C、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地面积D、除了现实技术条件下无法利用土地以外的陆地面积10.土地报报酬递减规律所指的报酬递减是指递减。
A、土地总报酬B、土地边际报酬C、土地临界报酬D、土地平均报酬11. 的数量是人均占有粮食数量的重要条件。
A、耕地总面积B、人均耕地C、粮食总产量D、农用地数量12.土地垦殖系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
A、农用地B、可垦殖利用土地C、耕地D、果园面积13.林地复盖率主要取决林地面积在中的比重。
A、土地总面积B、森林蓄积量C、木材消费量D、已利用土地面积1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
A、用地规模B、用地布局C、用地规模和布局D、粮食问题15.上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起着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学考试试题样卷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试卷B
一.名词解析(每题4分,共20分)
1、人口预测
2、基本农田
3、土地整理
4、土地利用结构
5、土地用途管制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利用规划按任务可以分为、和三类。
2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包括地租地价理论、、、生态经济理论和系统工程理论等。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是。
4. 我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将土地分为、和三类。
5.土地需求量预测前要进行人口预测、、和作物单产预测等。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
1.简述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程序?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前需要搜集哪些资料?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权限规定?
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编制的内容?
5.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6.土地利用计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批的内容?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试述进行人口预测的主要方法?
2. 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和程序?。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

土地利用规划试卷一、选择题1.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什么?A. 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B. 推动乡村振兴C. 保护生态环境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2.下列哪个是土地类型分类的原则?A. 生产功能B. 自然条件C. 土地用途D. 土地区位答案:C3.城市用地规划中,一般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型?A. 住宅用地B. 工业用地C. 农业用地D. 商业用地答案:C4.下列哪个部门主要负责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和管理?A. 国土资源部B.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C. 环境保护部D. 城乡规划部答案:D5.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基本步骤是什么?A. 调查研究、规划设计、公示等B. 立项、咨询、编制、审查等C. 确立任务、调查研究、编制方案等D. 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答案:C二、填空题1.土地利用规划中,采用的主要指标是______答案:土地面积、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态环境指标等2.2020年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______个功能区答案:93.土地分类主要分为______主要类型答案:74.土地利用中的______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等答案:城市用地5.土地利用规划应该与______相协调和统筹答案: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三、简答题1.解释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并举例说明。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综合平衡、分类指导、保护优先、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
以综合平衡为例,这意味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要考虑土地利用的各种因素,比如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综合利益,确保不会偏重某一方面而导致其他方面的损失。
2.请阐述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的意义在于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它可以合理调配土地资源,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一、选择题1. 土地利用规划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主要涉及以下哪些领域?A. 土地资源管理B. 土地评估和评价C. 城市规划与设计D. 经济学和政策法规E. 社会和环境影响评估F. 土地使用管理与监测2.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什么?A. 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B. 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生态效益C.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D. 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E.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品质3. 下列哪种方法不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常用方法?A. 土地调查与监测B. 土地评估和评价C. 土地利用变更许可D. 土地利用计划与设计E. 土地利用制度与政策4. 土地利用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 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区C. 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D. 土地利用环境保护E. 土地利用管理与监督二、判断题1. 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长远性、指导性和约束性。
2. 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可以根据具体地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3. 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4. 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
5. 土地利用规划的调整和修订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合法程序。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土地利用分类与分区的目的和作用。
2. 什么是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请列举几个常用的土地利用控制和指标管理方法。
3. 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有何区别和联系?四、论述题请结合实际案例,论述土地利用规划如何促进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注:本试题为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土地利用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每题答案字数不限,但要求清晰、简明,论述准确、完整。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练习题(总复习)绪论1-16页单项选题题1,从(b)看,土地是其承载作用的固体物质。
2A生态学观点B工程建设角度C农业生产角度D经济学角度2,从本质特征上看,(c)的本质是肥力,即为植物提供生产条件的能力。
3A土地B土地资源C土壤D国土3, 说土地资源具备非再生性,是因为(c)5A土壤中的养分、水分等,不断地被植物消耗B合理利用条件下,土地的植物生产力可以自我回复C水土流失造成土地丧失松散的土层,裸露处坚硬的基层D土地会随着人类的不断使用而逐渐耗竭4, 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要借助规划对土地利用进行干预,因而土地规划具有(c)11 A兼容性B折中性C政策性D动态性5,土地利用规划微分决策的积分是(a)12A动态性B兼容性C折中性D整体性6,1986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d)13A农业土地利用B农场内土地C规划区域(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农地D规划区域(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多项选择题7,土地资源的特性有(abcde)4A面积的有限性B整体性C再生性与非再生性D多用途性E社会性8,土地资源的功能有(cde)6A能量供应功能B社会功能C植物生产功能D土地的生态功能E土地的建设城建功能9,从生态角度看,土地的功能是(ace)7A支撑功能B生产功能C养育功能D建设功能E净化功能10,当前在我国,根据规划目的和任务不同,一般将土地利用规划分为(acd)14 A土地利用总体规划B城市规划C土地利用详细规划D土地利用专项规划E园林规划11,以下(bce)属于土地利用详细规划14A基本农田保护规划B耕地规划C园地规划D土地复垦规划E林地规划填空题12,在现在和不远的将来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人类能直接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土地称为()。
13,()是指能够支持植物生长的陆地表面的疏松表层。
314,归某一国家主权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称为()315,从事生产活动的当事人给他人或社会带来的无法由市场价格体现的利益或损失是()16,()又称作第一性生产或初级生产。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解析一

土地利用规划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土地利用规划》试题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1、地面辐射2、载畜量二、填空(每题2分,共20分)1、土地资源的特性,首先就是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限制,土地面积(或称土地资源的数量)是的。
土地资源还具有位置的性和区域的性。
土地资源各组成要素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又表现了土地的性。
2、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是。
3、一般常用的土地利用结构平衡的方法是。
4、选择人工鱼塘要尽量避免占用耕地。
一般可以利用建设鱼塘。
5、山区土地治理的主要措施是和。
6、在半湿润半干旱季风区,盐土由于,一年中明显划分出淋盐期和积盐期。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1、土地资源的功能有()。
A.植物生产功能B.建设承载功能C.生态功能D.以上三项都是2、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是因为()。
A.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B.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C.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D.以上三项都是3、土地冻结时()。
A.在地下水位不深地区,阻止下层水气向上扩散B.有积雪的土壤比无积雪的土壤冻结深C.湿度大的土壤比湿度小的土壤冻结早而深D.冰晶体扩大使土粒破裂,解冻后,土壤较疏松4、水资源的三要素是()。
A.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距平。
B.降水量、降水强度和降水变率。
C.降水量、植物蒸发和农田总蒸发。
D.水量、水质和水的保证率。
5、山区发展果树,要考虑岩石类型,出产柑橘品质优良的,一般是()。
A.石灰岩山区B.花岗岩山区C.紫砂砂页岩D.玄武岩山区6、我国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等属于()。
A.山前平原B.冲积平原C.湖积平原D.滨海平原7、颗粒粗,保水保肥性弱,潜在养分含量少,土温上升快,这是()。
A.壤质土类B.黏质土类C.砂质土类D.以上都不是8、县级和乡(镇)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
A.属于战略性规划。
B.主要起宏观调控作用。
C.制定下一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学》总习题1

《土地利用与规划》总复习思考题(一)一、名词概念部分:土地土地资源土地资产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规划小康水平吉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土地利用计划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土地需求量预测土地开发利用率土地垦殖率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分区土地利用布局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城镇化建筑密度城镇体系交通密度建筑容积率农地整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土地复垦土地开发土地保护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整理城市规模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二、填空题部分:1、人们通常把由泥土与砂石堆成的固定场所称为土地;把地球陆地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称为。
2、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是的土地。
广义的土地的平面观认为土地;广义的土地的立体观认为土地;国家领土是指,、、,;国土资源一般包括;从经济学分析土地是指;从法学的观点看,国土是指,;土地资源是;土地资产是指。
3、土地具有四大功能,集中表现为。
4、具有肥力的土地是农作物的供应者与调节者。
5、人类劳动可以影响土地利用方式,但人类绝对不能。
6、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和。
7、土地区别于其他物品在于土地不是。
8、矿产资源蕴藏在地下视土地为。
9、位置级差地租反映的差异;不同沃度的土地使投入资本的生产率产生差别,是形成的重要条件;土地价格是的比率。
10、地球表面积系指;是形成财富的两个原始要素;而决定着人类对土地的需要程度。
11、土地属性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性质,既是,又;既是,又是;既是,又是。
任何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都具有一定社会形式,土地利用反映着一定土地关系。
12、土地利用是,包括两层含义。
13、土地利用的就是要最终确定各类用地的数量及其分布状态,并落实于土地之上。
14、依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可分为、、;依其对象的不同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依其范围土地利用规划可分为、。
15、协调土地的供需矛盾是的首要任务;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就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求;各类用地的数量和位置一经确定之后,紧接着要解决。
16、土地利用规划体系是;按规划的深度可分为、、;按区域性质分为;为了便于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我国一般按行政区划单位分为、、、、五级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集

一填空题1、土地的特性包括自然特性和经济特性,其中自然特性是指土地物质的自然性与整体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位置的固定性与土地性能的地域性、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双重性。
其中土地经济特性指土地供给的稀缺性、土地利用方式的相对分散性、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2、土地利用中需要与可能的矛盾是土地利用规划要解决的特殊矛盾,也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3、土地利用是人们依据土地资源的特殊功能和一定的经济目的,对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整治。
4、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学依据和土地经济学依据。
土地利用规划的土地经济学依据主要包括级差地租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和土地利用区位理论。
5、土地利用规划的体系按规划性质(任务)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设计。
6、土地利用规划的任务包括:控制土地利用、协调土地利用、组织土地利用、为土地利用监督服务。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根据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土地自身的适宜性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和市场要求,协调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和农业生产各业之间的用地矛盾,寻求最佳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
其基础和起点是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总体性、长期性、战略性和层次性。
8、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图有规划的基础图或依据图和土地利用规划图等两大类。
9、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为特定目的而进行的土地利用规划,分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保护规划三种类型。
10、土地利用计划是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行政手段,是指国家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做出的中期和年度计划。
土地利用计划按时间可分中期用地计划和年度用地计划。
按控制程度可分为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11、土地预测的基本内容包括:人口预测、农业用地需求量预测、非农建设用地需求量及占用耕地预测。
土地利用规划综合题

土地利用规划学试题库(综合应用题题)1.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8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480kg,蔬菜占有量14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2.某地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将达到10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城市化水平达到55%,城市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00m2,村镇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120m2,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7∶3,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建设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3.某地预测到规划期末人口将达到90万,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m2,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m2,该地区的农作物复种指数为2,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4.某地2000年人口为80万,预测到2010年本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人口机械增长率为将达到6‰、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该地区的复种指数为2.5,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到8比2,如果粮食自给率为80%,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需求量是多少?5.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85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年机械增长率为5‰,人均粮食占有量50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8:2,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00m2和8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耕地和居民点用地需求量各是多少?6、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20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5‰、年机械增长率为6‰,人均粮食占有量45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0m2和100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2)耕地需求量(6分);(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7、某地2001年末总人口为116万,预测规划期内人口年自然增长率4.5‰、年机械增长率为16‰,人均粮食占有量420kg,蔬菜占有量160kg,预测到2010年本地粮食作物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15000kg/ha,蔬菜平均播种单产将达到30000kg/ha,规划期内由外地调入粮食15万t,调出蔬菜10万t,该地区的粮食复种指数为2,蔬菜复种指数为3.5,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2%,如果规划年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蔬菜除外)播种面积调整到7:3,村镇和城市人均占地指标分别为125m2和96m2,试测算该地规划年:(1)该地规划期末总人口、城市人口和村镇人口(6分);(2)耕地需求量(6分);(3)居民点用地需求量?(4分)(4)规划年人均土地和人均耕地指标(2分)8.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1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表—2土地利用现状构表单位:hm2(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9.某乡的土地利用现状构成如下表所示,另知该乡当年的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100hm2,养殖水面为780hm2,试计算下列指标:表—1土地利用现状构表单位:hm2(1)土地垦殖率;(2)土地农业利用率;(3)耕地复种指数;(4)林地覆盖率;(5)水面利用率;(6)建设用地利用率;10.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填出期内增加、期内减少和规划面积的数据:表—3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2)填写土地利用结构表:表—4土地利用结构表11.下表为某县2000—2010年土地利用综合平衡表,请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填空:填出期内减少、期内增加和规划面积的数据:表—5各类土地综合平衡表单位:hm2备注: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0000hm2。
土地利用规划 作业题

土地利用规划作业题1.土地资源具有哪些特性?并简要说明。
答:一、面积的有限性,由于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
二、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分布在地球各个不同位置的土地,占有特定的地理空间,地球公转和自转等产生的地质结构的作用下,各种土地形态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三、整体性,土地是地表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四、土地资源的再生性与非再生性,土地是一个生态系统,生长在土地上的生物,不断地生长和死亡,土壤中的养分,水分及其他化学物质,不断地被植物消耗和补充,这种周而复始的更替,使土地资源具有可更新性,土地再生性。
土地的再生性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某一阈值时,土地的再生性就会丧失,土地资源即被破坏。
五、多用途性,土地资源根据各类土地质量状况的不同而具有多少不等的多用途性。
六、社会性,人们对土地的开发利用和占有过程,一方面形成了人与土地的关系,另一方面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 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答:一、人口快速增长形成对土地资源的巨大压力。
二、土地开发利用不当,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三、保护土地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3.为什么是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哪些特性?答: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内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或和安排,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的综合经济技术措施。
特性:一、政策性二、整体性三、兼容性四、折中性五、动态性4.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哪些内容?答:一、包括区域全部土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区或内各类用地规模和空间布局。
二、耕地、草地、林地等单一地利用系统的详细利用规划,其主要内容是各类用地的内部土地利用组织,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三、为了解决特定土地利用问题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其内容包括防止土地退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土地保护规划,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开发规划,以及土地复垦规划,土地整理规划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利用规划学习题§1 绪论1.填空题土地利用规划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
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包括:系统工程理论、控制理论、弹性理论、功能分区理论、精明增长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和景观生态学理论。
2.选择题我国土地利用规划为( d )级规划.A 2B 3C 4D 5E 6我国于( b )年设立国家土地管理局。
A 1956B 1986C 1978D 19962005年7月,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正是启动,本次修编工作的首要原则是( c )。
A 保护环境B 可持续发展C 严格保护耕地D 退耕还林3.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人类有目的地对土地进行干预活动。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利用、土地整治、土地保护。
2)人地协调论: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与生存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形成某种动态平衡关系,为了维持这种平衡,防止人类活动造成环境突变给自身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必须不断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
3)景观生态学理论:4.简答题简述土地利用管理的主要内容a、土地用途管理,就是对一定区域范围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的转换进行管理。
b、土地利用结构管理,就是对各类土地类型的数量及比例结构进行管理。
c、土地利用布局管理,就是对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结构、空间关系进行管理。
d、土地利用程度管理,就是对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水平进行管理。
e、土地利用效果管理,就是对土地利用产出水平、集约化水平进行管理。
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a、宏观调控b、微观调控:乡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保护规划农村集镇与农村居民点建设规划乡镇企业土地利用规划5.论述题论述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历程。
P16§2 土地利用原理1.填空题土地利用最主要的原理有以下几个:地域分异原理、地租地价理论、土地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生态经济原理等。
中心地理论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他提出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形成。
2.选择题工业区位论由德国经济学家( c )与1909年提出。
A杜能B克里斯塔勒C韦伯D廖什交通原则基础上形成的中心地系统中各个等级中心地市场区位关系是(c )A1,2,6,18,54,…B1,3,9,27,81,…C1,4,16,64,256,…D1,7,49,343,…3.名词解释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多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
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到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这些同心圆结构称为“杜能圈”地带行分异规律:4.简答题简述马克思的地价理论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1)地价的二元构成:土地可以分成土地物质和土地资本。
2)地价是土地收益的资本化3)地价的本源是剩余价值4)土地可以被出售5)地价的存在具有正当性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代内平等、世代平等2)持续性原则: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以上2原则应当共同遵从。
简述生态经济观出发的土地资源利用基本思路。
P531)用养结合,持续利用: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整治保护结合起来,最优地利用土地资源。
2)统筹兼顾,农业优先:首先保证粮食等农业生产的用地。
3)因地制宜,各得其所:要求对土地资源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区域内土地资源的最佳利用方向。
4)地尽其用,提高效益:尽可能发挥各类土地资源应起的作用。
5)宏观调控,协调控制:5.论述题论述地域分异原理。
§3 土地利用规划体系1.填空题我国目前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行政区划分为全国、省(区)、地(市)、县(市)和乡(镇)五个层次。
按规划性质可划分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三种。
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体系可分为农业生产用地、农业建设用地、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四类。
2.选择题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A ).A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C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和审批办法D土地管理法3.名词解释法定图则:在国土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指定地段内土地的使用性质、开发强度等方面做出引导和控制规定,经过法定程序批准后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文件。
4.简答题简述城乡一体化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5.论述题论述土地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城市规划的核心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2)二者出发点相同:为了合理和节约利用土地资源,保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方法相似:回归分析法、区位论3)两规需要协调:土地空间配置与土地指标、城市规模、产业布局等4)城市规划在规划空间和地位上从属于土地利用规划5)规划的出发点不同:土地利用规划优先考虑耕地保护;城市规划强调城市发展,但对土地的供给量考虑不多6)基础资料:土地利用规划依据土地详查资料;城市规划依据城建部门资料。
§4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填空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客体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及全部土地使用者,核心是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确定土地利用布局。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具有综合性、控制性、权威性、战略性和长期性五大特征2.选择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质是针对有限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行业之间进行( C )。
A土地利用布局B土地结构调整C合理配置D合理规划3.名词解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总体安排或部署。
4.简答题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1)目的性原则: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已存在的和规划期间可能出现的社会关心的土地利用问题。
2)因地制宜原则:规划方案必须从实际出发,必须紧密结合各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3)系统协调原则:通过综合协调各土地利用子系统间的需求平衡,达到土地利用功能的整体最优。
4)综合效益原则: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追求融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为一体的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5)动态平衡原则:在一定时期内规划应保持相对稳定。
6)公众参与原则:规划工作组与工作范围以外的、将来要执行规划或受规划影响的部门或公众代表广泛交换意见,共同参与规划决策的过程。
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任务1)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2)对用地部门进行组织协调3)对土地里利用进行合理组织4)对土地利用进行规范监督简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1)确定土地利用方向2)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确定各业用地指标3)划定土地利用区,编定土地用途确定各用地区的土地利用管制规则4)制定视线规划目标的行动路线、方案和政策措施5.论述题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1)编制工作阶段:a)编制工作任务书b)组织工作班子c)制定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d)调查、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2)专题研究阶段:a)专题研究:i.土地利用现状分析ii.土地适宜性评价iii.土地供需预测b)部门协调、综合平衡c)确定土地利用规划目标、任务和基本方针3)拟定供选方案阶段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供选方案a)结构调整b)布局调整c)用途分区4)方案优选与可行性论证阶段a)方案论证协调,领导小组审议b)编制规划成果,形成送审方案c)政府审议5)规划审批和实施阶段a)上报审批b)公布实施、动态监测和修编§5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1.填空题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土地利用历史变化趋势分析、土地资源数量分析、土地资源质量分析、土地利用开发程度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等。
2.选择题下列不属于土地现状评价生态效益指标的是(F )A水土流失面积指数B土地沙化面积指数C土地盐渍化面颊指数D受灾面积指数E林地覆盖率F耕地复种指数土地总投资/土地总面积=( B )A单位产值占有率B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C土地产出率D土地利用产投比3.名词解释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
4.简答题列举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方法1)动态分析法:利用不同时间或多年的调查、统计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总结,来分析某个事物的变化规律和变化趋势。
利用语言阐述动态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利用列表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利用绘制图形方式分析动态变化情况和趋势2)指标对比分析法:利用相同指标体系,从纵向(同一地区,不同时间)或横向(不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来衡量社会、经济某项指标的高低、好坏、变化的快慢及程度。
3)定性和定量分析法:定量分析:对于某些可以量化的指标,利用计算出的具体数量来衡量这些指标的程度。
定性分析:对于某些指标不能具体量化,只能用语言给以定性的表述。
列举衡量土地社会效益的指标1)人均各业用地面积=产品总产量-生产成本/土地总面积2)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水资源总量/总人口数3)人均绿地面积=绿地总面积/总人口数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总人口数5)人均总收入=总收入/总人口数5.论述题论述土地利用现状评述的主要内容1)基本情况概述: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行政辖区范围、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生态条件等i.自然条件:地形地貌、水资源情况、气候、土壤、植被、水文地质ii.社会经济状况:行政区划、人口、当地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发展水平、主要产业的生产情况、交通能源设施、城镇分布状况iii.生态条件: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情况、土壤污染状况、草原退化现象、土地荒漠化现象2)土地利用现状a)土地利用历史沿革与现状。
土地利用历史沿革主要介绍规划区的社会人口、行政辖区历史变化过程和土地利用方式、利用特点。
土地利用现状主要对各类用地的面积、结构、分布、土地的利用率、生产率做一般介绍。
b)土地利用现状分析i.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主要介绍各种用地的结构特点、问题和分布规律,土地利用结构历史变化及土地利用趋势,土地利用总的结构特点和问题。
ii.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及潜力分析,主要分析土地利用率的特点、问题,分析后备土地资源,已利用土地的潜力。
iii.土地利用效益分析,主要对各种用地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指出问题和原因。
iv.总结土地利用的特点c)总结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6 土地利用战略研究1.填空题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的特征是整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前瞻性。
土地利用战略要对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对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关系调整做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安排,提出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部署和战略措施。
2.选择题3.名词解释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