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户学生家访记录
精准扶贫户学生家访记录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同志们:今天,我代表扶贫办的工作团队来到高山村,进行了精准扶贫户家庭学生的家访工作。
以下是对家访过程和学生家庭情况的详细记录:一、家庭背景我们首先拜访了高山村贫困户王明家,王明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家庭主要收入来自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在家务农。
根据收入情况和家庭成员信息,王明一家被确认为精准扶贫户。
王明家的房屋较为简陋,生活环境较为拮据,但家里打扫得很整洁。
王明自小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们还拜访了符合精准扶贫对象条件的贫困户李华家。
李华是一名初中生,家庭收入主要来自父亲的劳动。
他的家庭条件相对较好,有一间宽敞的房屋和基本的生活设施。
李华的父母非常重视他的教育,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家庭的现状。
二、家庭经济状况根据家庭访谈和调查,王明一家今年的纯收入约为5000元。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生活所需的基本费用已经很难维持,无法支付学杂费和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
鉴于王明的学习成绩优秀,我们建议在后续的工作中争取更多的贫困帮扶政策,将他纳入助学金资助范围,提供他所需的学习用品和学费。
相比之下,李华家的纯收入大致在8000元左右。
虽然经济条件相对较好,但由于高额的家庭开支,李华的教育支出仍然有限。
因此,我们建议将李华纳入学校的资助计划,给予他一定的学费减免和学习用品补贴。
三、教育情况在了解家庭经济状况后,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王明和李华的教育情况。
王明在村小读书,成绩一直优秀,是全校的学习楷模。
李华在当地的初级中学学习,成绩稳定。
两位学生的老师都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根据学校反馈,我们了解到王明和李华都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竞赛和活动,表现出色,为家庭争得了荣誉。
四、帮扶措施基于以上调查和了解,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帮扶建议:1. 对于王明和李华,我们应该争取更多教育资助政策的支持,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并为他们提供学费减免和学习用品补贴;2. 针对王明和李华的家庭,我们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技能教育,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增加家庭收入;3. 针对王明和李华所在学校,我们应该加强与学校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助和政策支持,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和学习资源。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篇一: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走访记录时间:走访人:被访人:走访内容:【篇二:驻村干部民情日记多篇】时间:2012年3月16日星期五天气阴人物:市委组织部驻羊山镇北李庄村“第一书记”岳修广今天早晨,我们工作组一起在村里转了转,对村容村貌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在我们走在街上的时候,我们听到一群人在议论纷纷,原来是村里86岁高龄李德昌老人养的羊昨天生下了2只小羊羔,由于管理疏忽母羊因产后虚弱死亡,老人家心疼的打自己的脸,李德昌饲养这头母羊已有3年之久,他定期打扫羊圈、添加饲料、更换清水,还不时地采来地瓜秧、青草为母羊改善伙食,这几乎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
母羊死后,老人悲伤不已,家人非常焦急。
我们看到老人家困难的情况,给了老人家100块钱。
但考虑到老人现在的心理状态,我们决定给老人重新买一只母羊,以缓解老人的悲伤之情。
于是我迅速联系济宁市青山羊养殖基地,赶到那里挑选了一头刚生产完、体形健壮的母羊和出生三天的两只小羊。
并在下午送往李德昌家中,向他详细介绍了饲养的注意事项。
看着健壮的山羊和可爱的小羊,老人显得非常激动,握着我的手不停的说:感谢工作组,感谢党的好干部。
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在农村里,有些群众生活确实困难,几只羊就可能是他生活的保障,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感受到党的温暖,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时间:2012年5月22日星期五天气晴人物:县公路局驻兴隆镇皮前村“第一书记”岳梅今天刚到村,村书记李奉兵就给我反映了一个问题,新农业保险是一项让广大农民受益的政策,由于刚刚推行,有些村民不了解,不愿意接受。
特别是村里的李顺生老人乍听“交钱”二字就有些反感,说话也急了:“你们不要说了,什么新农业保险,我一分钱也不会交的!”,村书记几次上门做工作都被拒之门外,他把情况反映给了我。
还没交呢!”老李的事解决了,我心里也松了口气。
经过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到:基层干部们要善于和群众“谈心”,只有心交心,农村工作就会好开展了。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尊敬的领导:我是贫困地区扶贫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在过去的几个月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贫困村庄进行精准扶贫走访,并记录下了一些走访细节。
以下是我所参与的一次走访记录:时间:2024年3月15日地点:XXX村走访对象:王老汉(化名),56岁,家庭人口3人,属于贫困户。
王老汉家庭的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他的妻子患有重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每个月的医疗费用已经成为他们家庭的沉重负担。
王老汉自己身体也不好,年轻时曾经从事体力劳动,导致长期劳累,现在已经无法从事任何工作。
在了解到王老汉的具体情况后,我们向他介绍了一些扶贫政策和帮助他的途径。
首先,我们鼓励他申请农村低保,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支持。
其次,我们向他介绍了一些适合他从事的轻体力工作,如农田管护、种植养殖等,帮助他寻找并就业。
最后,我们提供了一些技能培训的机会,希望通过提高他的技能水平,增加他找到工作的机会。
在走访结束后,我们将王老汉的相关信息进行了登记,并向上级部门提交了他的贫困认定申请。
我们也将他的情况与其他相关部门进行了沟通,争取他可以尽快获得相应的政府帮助。
除了对王老汉的走访,我们也利用这次机会走访了其他的贫困户,并对他们的家庭情况进行了了解。
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了许多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了解到了他们面临的困难和需求,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结语:通过这次走访记录,我们了解到了贫困户王老汉家庭的实际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帮助措施。
这次走访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对贫困户的关心和扶持,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更加努力,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的帮助。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篇一今天和本局职工钟卫华走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像他们这样的贫困户,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用他们的成功事例,鼓励其它贫困户在上级的帮助下发展生产。
同时,对他们在资金等各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扶持。
鼓励这部分人成为乡亲们脱贫致富的示范户、带头人,支持他们带领乡亲抱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后记:许多年后回头看,中国的扶贫攻坚绝对算得上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一次可以载入史册的伟大事件!这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场人类与贫困作战的艰苦战役。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
2023年最新的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集合3篇第1篇: 2023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自从担任驻村队队员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
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
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驻村工作队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
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
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5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15次,结识了各类群众朋友。
XX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
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
通过两个月的驻村帮扶工作,使我对开展帮扶工作的实际意义,同老百姓交流、增进情感的必要性,为老百姓解决哪怕一个实际困难的作用都有了更新的认识,更多的体会。
我觉得下基层开展帮扶工作,直接驻村入户,群众对此很关注,所以,每名驻村干部都要展示良好作风形象,都应该用心用情的投入到帮扶工作中去。
首先要和群众拉关系、摆家常,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建立起鱼水关系才能把群众想什么了解清楚,才能去如何帮助,才能完成帮什么、促什么的任务。
驻村帮扶就是下基层接地气,更是掌握实情的关键。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原来三组的村*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天气预报为大风蓝色预警,电话及时通知帮扶对象,把代牧的羊群赶到避风的山洼,防止羊群走散丢失…““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期间,农科站的干部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详细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扶贫工作日记两万余字, 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
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
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
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内容_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内容_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日记网免费发布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更多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相关信息请访问日记网。
20xx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一)中寨村委会老办公楼又矮又小,最近又有施工队入住,我们3名队员在村委会挤不下,只好另选住处。
中寨小学离村委会也有一段距离,雨天还要走泥巴路,住在这里不方便来去出入。
于是,我们被安排住在迤车镇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办公楼顶的一间宿舍里。
早上起来,简单吃碗米线,我就步行8公里到中寨村麻地沟村民小组走访摸底。
春寒料峭,冷风飕飕。
跑了3公里左右,身上才热乎起来。
今年情况特殊,3月份要启动村级换届,5月完成换届工作。
一些村干部存在观望等待思想。
因此,我们要发扬“5+2”、白加黑的工作精神,加强督促配合,环环紧扣推进工作。
今天虽是周末,我决定步行下乡走访群众,既可锻炼身体又免得请基层干部接送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
听说省委办公厅把驻村扶贫点调整安排在会泽,而且明确要求打造成示范点,起好引领带头作用。
我们作为市委办公室下派的驻村扶贫队员,深感责任重大,也要提振精气神,稳扎稳打,挂图作战。
首先建立扶贫工作台账,明确扶贫的时间表、路线图,狠抓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分解落实,努力把中寨村扶贫点打造成示范点。
今天到麻地沟村,主要是落实小作坊酿酒造成污水乱排乱放,影响环境整洁的问题。
计划从相关部门协调80万元资金,用于修建村民活动场所和治理环境污染,促使生产者改良工艺、改造排污管道沟渠,提高生产质量,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村民小组长李光维介绍说,麻地沟村民小组现有130户582人,其中贫困户24户。
麻地沟村土地少,在外打工的人比较多,有120多人,搞运输的有13 家,有20多辆运输车。
村里养牛养猪的农户多,环境卫生差。
养猪大户谭文明家存栏100多头肥猪,养牛大户谭红富家存栏30多条菜牛。
村里烤酒的人也比较多,1年产量60余吨,用于烤酒的粮食要100余吨。
最新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3篇
2017年5月,在大川镇唐家村村支书梁正国的引领下,我和同事一起走访了我的扶贫对象--唐家村四组村民王德军家,他家离唐家村服务中心并不远,走路过去上个小坡不到10分钟就到了,还没走到家门口,一只小黑狗汪汪的冲着我们叫,“快别叫了”,一位妇女一边说着一边从屋里跑出来,迎接我们的是王德军的爱人司之云,她见到我们客气的笑了“快进来坐,欢迎欢迎”,我往屋里探了探身子,有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人走了出来,我连忙搀扶着她,她笑着说,“闺女,不好意思,家里寒碜,连个电视机都没有,要不坐外面吧?我给你们搬凳子。
”我急忙说,“大娘,千万别这么说,我们是来看望和帮助你们的,没事,有什么困难您和我们说说,千万别客气啊!”在与司之云交流的时候,我了解到,她爱人是一位隧道钻石工人,经常外出流动打工,家里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一个13岁正在上初中,一个只有6岁刚上小学,还有有位年过半百的老母亲,主要经济收入都是靠她爱人王德军打工挣钱为主,她在家多半是照顾年迈的婆婆和两个女儿的衣食住行。
家里的收入仅仅靠王德军一人,其实并不乐观,我在问道她有哪些困难?她低着头告诉我“如果有,那就是子女上学是我最头疼的事情了,光出租就好几百呢”,我了解到,唐家村附近并没有初中和小学,如果要完成对子女的教育就必须去大川镇上的小学进行教育,那么相对应的支出就增加了不少,而且如果要同时兼顾着家里的老人,衣食住行确实是个不小的负担。
虽然生活稍显艰难了些,但是她的脸上却洋溢着幸福:“不过,我两个姑娘都很懂事,尤其是我大姑娘,年年上学都是第一名的好成绩呢,老师都很喜欢她。
”我回应道:“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你的付出姑娘们都看在眼里,学习成绩好是对你最好的报答啊”她不好意思的笑了。
通过这次走访贫困户,我深深感受到对贫困户的帮扶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通过与她们的沟通和了解,我也更加迫切的想要帮助他们尽快脱贫,但是靠一己之力是完全不够的,我多么希望国家能够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希望更多的孩子出门就有学上,让她们能减少负担,尽快脱贫,不用在为了生计奔波,不在为了上学奔波,过上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的生活。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精准扶贫,干部先行。
yuwenm小编整理了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欢迎欣赏与借鉴。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记【篇一】2月24日早上,我和单位同事一道走进了下川五组。
这个组地处马安川下方,离政府机关不是很远。
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但也有一些贫困户。
在路途村民的热情指引下,我找到了韩久朝的住居地。
他家在韩家大院里,几间陈旧的泥巴瓦房夹在其它住户房子中。
当我走进韩家大院院落,找到他的住所时,主人没有在家,一把大铁锁紧紧锁住两扇破旧的大木门。
我向周围邻居打听,方才知道一大早就背着几十斤花生到集镇油坊榨油去了。
于是我调转头就返回到集镇,找到那个油坊。
在油坊里认识了他。
韩久朝是一位个头不高的中年汉子,今年56岁。
虽然年岁不算大,由于常年劳作,几年前就患上了腰椎骨增生的毛病,一般的活干的就很吃力。
因为他有病不能外出打工,他的妻子熊承平只好走上了常年外出打工之路。
韩久朝家有耕地4亩多,其中一半就租给了别人搞产业。
自己忍受着病痛,辛勤耕作着这两亩来地,还喂养着一头生猪。
如果不是患了腰间盘疾病,按说这家还不算特别困难。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毕业不久也到深圳打工去了。
韩久朝告诉哦我,妻子和儿子都在打工,虽然收入不多,有共产党的好政策帮扶,全家有信心早日脱贫的。
我的另一户扶贫户户主叫胡承香,今年也是56岁。
来到她家,她在她的现任丈夫的帮助下,从病床上挪到手推轮椅上,推进堂屋。
她告诉说:5年前,身患乳腺癌,手术后复发,现在的身体非常差。
因为自己生活达到了无法自理的地步,是他的现任丈夫崔自喜守在家里伺候她。
一个20多岁的儿子早年放弃了读书,走上了打工的行业,在家乡帮别人安装水电等挣些小钱养家糊口。
原来,这家是个组合家庭。
10多年前,前任丈夫离异,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家住马安镇姬家坪村6组的单身汉崔自喜就走进她家们,为她拉扯孩子。
至今,崔自喜的户口也没转到下川村。
谈到家里脱贫的打算时,胡承香感到很为难,丈夫要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只有儿子一人打工,收入微薄。
最新-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精品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大人才开发、完善农民工市场。
临时工基本待遇,建立发展工农业企业、促进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
我们的扶贫工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大坝边上,他家背山面水,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这是一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稻田,视线极为开阔,心情豁然开朗,走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心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几声,没人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面干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十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手册和收入手册,钟卫华给他点了一根烟,我和他一个询问一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老伴也有54了。
儿女们都已成人,各自成家,自立门户,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
从外表看,他身体虽然精瘦,但语音洪亮,底气很足,绝不像六十多的老人,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人,身体十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入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行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牛。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水稻和其它粮食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心全意要把这8头牛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老人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子女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儿女们过好自己的生活就行了,趁着自己还在身强力壮的时候努力一下,不想给子女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牛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入时,这个精明的农村老头说,现在养的牛好卖得很。
至于有多少收入,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入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身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老头!从他家出来,我们心情都很轻松。
杨昌其这样的建档立卡户,没有等、靠、要,而是凭着自己勤劳的双手与贫困作斗争,真是值得我们尊敬。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篇一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玉米,堂屋就是一间黄泥巴屋。
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
吴光顺全家三口人,老伴50多岁,儿子30多了还没有成家立业。
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
他说:“这里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
”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工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力帮助你们。
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情况,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的状况绝非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又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呢?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深山里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篇二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五篇3月14日星期四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3月15日星期五10点,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8月29日星期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00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
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12月24日星期一上午,万元助学捐长把1500久久不肯松开,直那就是您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
这动容的情境,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
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参考精准扶贫在行动入户走访暖人心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为解决贫困问题而开展的一项重要行动,为了更好地了解基层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政府组织了入户走访的活动。
以下是我个人参与的一次精准扶贫走访的记录:今天,我作为一名志愿者参加了精准扶贫的入户走访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户主吕大伯,他的家庭情况让人很担忧,因此亟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
我们来到了吕大伯的家门口,一次三代人住在一栋破旧的小屋里。
这栋屋子已经年久失修,大部分瓦片都缺失,墙壁已经被雨水侵蚀形成了大面积的水渍,屋内也没有现代化的设施,简陋的出品让人感叹不已。
吕大伯非常热情地欢迎我们进入他的家。
他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家的情况,诉说了他们家的困境。
他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外出工作,妻子也只能在附近的小店工作,收入微薄。
他们最担心的是两个孩子的教育问题,他们没有经济能力供孩子上学。
通过此次走访,我深刻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
它能帮助我们了解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的行动中来,为贫困地区的人们尽一份力量。
在今天的走访中,我感受到了贫困家庭的痛苦和困惑,也深刻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幸运。
通过了解他们的困境,并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我们可以带给他们希望和温暖。
我希望自己能够更加努力,投身进这个伟大的事业中,为减少贫困和促进社会公平发挥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次走访,我更加明白了精准扶贫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每个志愿者的积极参与。
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精准扶贫一定能够真正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让他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
【导语】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康社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每个扶贫⼈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如下是为⼤家准备的⽂章,供您参考。
篇⼀ 今年,市委组织开展 “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部联户联⼈。
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扶贫⼯作第⼆个年头。
作为建扶⼯作⼲部,我从⼼底⾥为之⾼兴,联村点的确定再⼀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作的领导和⽀持⼒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篇⼆ 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去调研贫困户情况。
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起乘车前往村⾥,经过1个多⼩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马⼭镇排掌村,⽼远就看见村⽀书梁建社站在家门⼝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班⼈就联户帮扶⼯作沟通了情况。
全村有11个村民⼩组,常住农户312户,⼈⼝1194⼈,劳动⼒484⼈,外出打⼯260⼈。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11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
贫困户中有16⼈残疾,8位孤寡⽼⼈,⽆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均年收⼊仅480元。
在村⽀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多坐落在⼭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的壮劳⼒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去了,⼀般只有⽼⼈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的⼉⼥能安⼼做事。
我想,⽼⼈说的⼏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活的多么艰难,却⼀⼼想着不能苦了⼉孙。
⼀路⾛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底已是为之⼀振,⽌不住⼀种⾟酸的滋味涌上⼼头。
篇三 上午,我陪同系统⼯会王主任和机关⼯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学⽣,其中有3名⼤学⽣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让我们带来。
个人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范文
【导语】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因为新一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工作开始了,一大早我就和村党总支杨书记,张副主任,还有村民小组长一起去贫困户家中采集信息了。
这已经是这个月以来我们第六次走访贫困户了,xx大召开以来,“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这句话就一直被杨书记挂在嘴边,我们联系挂钩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一次又一次走访贫困户,了解具体情况,真正做到精准扶贫。
今天又一次走访,也是为了信息采集更加精准。
走到其中一户贫困户家中,家里父母都是残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家的儿子,只有15岁,考上中专没有去读,每天都睡在那间漆黑的小房子里。
之前杨书记来做过几次思想工作,他从最开始不愿意出来,到后来好不容易从房间出来,从最开始不愿意读书也不愿意工作,到后来杨书记一直劝说,我们的产业扶贫项目玫瑰园还有挂钩单位武装部都愿意为他提供岗位,他也渐渐松口,相信再做几次思想工作,他一定能走出房间去工作,为了自己,也为了家人。
从他们家出来,杨书记和我说他特别担心这个孩子一直这样下去也不和别人交流,很容易和社会脱节,造成自闭等问题,虽然我们现在给他提供工作是暂时的,未来发展还是要靠他自己,但是在15岁这个关键的阶段必须要走出来,参与社会交往。
我觉得无论他出于什么原因封闭自己,能够遇到这样一群真心帮助自己,帮助自己的家人的一群人,和这样好的政策,也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情。
接着我们又去了另外一家,在信息采集中得知家中父母都因事故去世了,只留下爷爷奶奶和一个孙女,所幸孙女十分争气,现在在读高中。
说到孙女时老人热情的带我去看了他们家满墙的奖状,看得出老人十分骄傲,家中虽然现在缺少劳力,但我相信这个小女孩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带着爷爷奶奶过上好日子。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三篇篇一今天我到三组入户走访,感觉三组大部分都是新搬迁户,一统计,仅去年就搬迁了18户。
原来三组的村*要分布在山上和山下,大约各占一半,山上的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村民们强烈要求搬迁。
经村委会协调,在山下整理了一些屋基,条件好的都迁下来住进了新房,目前山上大约还有七、八户,我决定先上山走一趟。
沿着山路往上爬,大约二十多分钟才到第一家,叫徐光朝,家里三口人,低矮的三间土坯房,家里很乱,满院都是刚孵出的小鸡。
徐光朝的儿子徐斌对我们说,他们家三口本来都在外打工,因为他母亲生了病,得了肝硬化,在医院住了几个月,医生说没有了救治希望,不得已才回来。
他母亲现在病情虽然没有恶化,但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他父亲身体也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和甲亢病,他只有放弃打工回家照顾父母。
为了挣点钱,他到省农科院学习了蜈蚣养殖技术,在家里养蜈蚣,但才起步,还没有见收;同时又买回了一批鸡苗,准备搞规模养殖。
徐斌是我入户走访来在农户家里遇到的第一个年轻人,今年25岁,也是全村一个搞特色养殖的,我很有感触,年轻人就是不一样,有文化,有思路,建设新农村就需要年轻人。
我对他说,养蜈蚣风险很大,关键是技术,所以你一定要多小心,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及时请人解决,千万不能让蜈蚣生病。
再往上走,来到程梅家,她正在林子里放牛,我说我们是“三万”活动工作组的,想到她家里坐坐,她便把牛拴好,把我们带到她家。
家里条件还不错,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楼房,而且也收拾得很干净,她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程梅今年39岁,是我入户调查遇到的第二个40岁以下的年轻人,接连遇到两个年轻人,我便有些兴奋,现在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来的实在太少了。
程梅家里三口人,丈夫朱朝明开农用车在周边村从事农产品收购、贩卖,每年可以挣一些钱。
她在家种庄稼,不仅种了10亩土地,还养了10头猪、3头牛、1只羊,我粗略地算一下,她在家种地搞养殖每年的毛收入也有近2万元。
她还有一个女儿,9岁,在洪门铺读小学。
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
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一】接到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弥勒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贫困退出自查评估的通知》(弥贫开发〔2016〕6号)文件后,西一镇和村委会高度重视,为了保障贫困户的切身利益,使上报数据精准无误,镇上迅速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勒色村委会开展2016年贫困人口退出自查评估。
“大数据”平台一一核对,确保上报数据精准无误,利用3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记录【篇二】今天的任务,本是完成本村最远5居住的村民造成安全威胁。
经过1险情随时发生。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迅速进行分工,由村支书带领部分村干部对泥潭周围进行封锁,防止村民靠近发生危险。
由村民组长带领4位村民实时监测水位情况,由我带领剩下的村干部疏导受灾群众及时转移。
灾情最为危险的是泥潭下游的村民,随时可能发生险情。
我们迅速行动,当疏导到凉水井组时,村民谢华家房屋一层已经被淹,一家三口被困在了二楼。
但谢华心痛家里财产,一手拉着护栏,一手不停地在水中打捞,甚至还直接下到水里,不停地抢捞东西。
我急忙上前劝阻,可能是因为家里财务的损失让他失去理智,任谁劝阻就是不听。
我看情况危急,不自主地发了脾气,冲到他面前大声喊道“只要有口气在,什么都会再有的,钱没了可以再赚,东西没了也可以再买,可命没了,就什么都没了,你不顾自己,也要想想你妻子儿女。
”这时,谢华才回过神来,眼神呆滞地看着我,眼中充满不甘和委屈。
在我和其他村干部的强行劝阻下,终于把谢华一家转移到安全地带。
我们继续走访排查,像谢华这种情况的还有好几家,都在我和村干部的极力劝阻下放弃了抢捞。
大家就这样不停地大声喊、全力劝、动手拉、合力帮,不停地重复着一样的话,经过大半夜的努力,终于把受困人员全部转移安置完毕。
回到支书家,已是凌晨三点,老支书60多岁了,身体吃不消,我赶紧劝他去休息。
自己也草草地洗了把脸躺下了床,这时才感到咽喉肿痛、全身发烫、头晕目眩。
看看手机,犹豫不决,但依然拨通了母亲的电话,我知道,即使再晚,如果没给她报一声平安,她是不可能安心入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
受访人签字(手印):
-4-
-2-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
答: 7、是否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及情況。 答: 8、你打算通过那些产业或就业等方式实现脱贫。 答:
六、其他事项 1、除上述情况外,我再把我市政策清单给你讲一遍,你是否听明? 答: 2、你对我们的工作是否认可?还有什么意见建议? 答: 3、其他需要了解事项? 答: 4、帮扶人姓名?是否宣传各种政策?你知道多少? 答: 5、以上所有访谈事项是否属实? 答:
元,其他转移性收入
元。
元,共补贴 元,五保补贴每人 元,
元,残疾人补贴
元,农业综合补贴
5、生产经营性支出 元。医疗支出 元,
教育支出 元
综上所述,你家 2017年全年纯收入 元。人均纯收
入 元。
五、享受扶政策情况
1、是否享受医疗政策及情况。
答:
2、饮水是否安全。 答: 3、是否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及情况。 答: 4.是否享受产业政策及情况。 答: 5、是否享受社会保障政策及情况。 答: 6、是否有残疾情况,是否办理残疾证及享受补贴情况。
宣传手册 户口本 扶贫手册
四、收入支出情况
1、家庭经营性收入 元(种植 收入 元,养殖 收入 元,林果收入 元, 其他收入 元)
2、务工就业收入
元。
3、财产性收入 元(土地流转收入 元,入股 其他收入 元)。
-1-
分红
元,光伏收入 元,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
4、转移性收入
元(低保补贴每人
共贴
元,计划生育补贴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记录
扶贫入户走访记录
市乡
村
走访时间:2018 年 月 日。走访人:
一、户基本情况
农户类型
户主姓名
性别
年龄
健康状况
联系电话
家里有 亩地,房屋 间,种植 ,户籍人口情况:
二、主要致贫原因:因病 因残 因学 因灾 缺资金 缺技术 缺劳力
自
身发展动力不足 其他
三、档案袋资料(五证一册),低保证 养老证 残疾证 医疗证 五保证 宣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