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复习建议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26大题,学科的这两个本质特征均体现地很明 显。首先,综合性的表现:两大工业区内的自然和人 文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统一的整 体,它们各自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到两区 农业、工业等经济发展的特点、布局和发展方向。
其次,通过第(3)、(4)、(5)小题两个区 域空间差异、时间差异的对比分析,可正确认识两区 域的特征以及区域开发过程中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 水平、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不同。全方位正确认 识一个区域,是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所涉及的鲁尔区和沪宁杭地区是常规的学习 内容,在平时的达标练习、检测练习和综合测 试中也是常见的。
本大题各小题的考查形式新颖多样:
如第(2)小题,通过锋面剖面示意图的绘制,体现 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不仅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 的理解程度,同时考查对地理基本原理的动手技能的掌握 程度,这也是最基本的地理能力之一。
二、命题的角度看试题
1、从命题的情境来看
创设新情境,注重新材料。
选择题、第29题(3)(4)题以及选做题的情景 设置,均为来自于教材之外的新情境,考生须通过读 图获取相关的解题信息,方能正确的完成解题过程。
第26题则是教材之内的情境与教材之外的情境相 结合。
2、从命题的立意看
基础性是永恒的底蕴,应用性是发展的主 题。
第7、8题,黄河入海口地区的区域
开发,就反映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
济区这一热点。
图4为 我国北方 某河流入海口 1989年和2009 年的卫星形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 流曾于1996年 人工改道。读图 7~8题。 7回.比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区域可持续发展仍为第26题的 必然选择。第26题分值比重较高, 在地理学科中,只有区域可持续 发展可以堪当此重任。
在区域的选择上,往年多以山 区、流域等以农业为主题的区域 为主,今年则采用中外对比的手 法,主题则变换为工业区域,考 查的内容涵盖了气候类型、气候 对农业的影响、锋面天气系统、 工业区位、区域经济转型和区域 发展条件等。
第29题,以建设“两型”社会为背景,以西南 地区的重要城市 重庆市近年来的能源消费为信息载 体,综合考查区域能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 关系,既考查了考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综 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 养,也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节能减排等热点问 题,树立环保意识 。也间接体现了低碳经济与能源 利用的关系这一热点问题。
通过典型的、新颖的、多彩的图表和文字材料,给考 生判读、分析问题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为考生创设了 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整份试卷的设计图文并茂,充分彰 显了学科特色。
5、走进时代 ,关注社会热点
试题多以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和热点为 背景,挖掘社会热点问题中的地理知识和技能,体 现地理学科强大的应用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试题取材广泛,关注、隐含和折射的社会现实和热 点问题较多 。
获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基础性; 现实性。
基础性; 现实性; 时代性。
基础性; 探究性。
基础性; 现实性。
区域性; 差异性; 探究性; 创新性; 时代性; 发展性。
区域性; 探究性; 现实性; 时代性。
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 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 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 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26题第(5)小题,通过对昆山市 经济发展的区位分析,映射大城市的辐 射带动作用,而对其发展起重要作用的 上海市,这也是近期通过世博会备受关 注的一个城市
选择题第3 4题组 以气温随时间和高度的 变化图为载体,综合考 查考生“大气的受热过 程”、地球运动的地理 意义等知识内容;考生 需从材料中提取地理信 息,结合已掌握的知识 进行分析、逻辑推理、 最后做出正确判断的能 力。
其他试题的能力考查要求也都十分明确,且层次清 晰,从观察、理解、比较、分析,到推理、判断、阐释、 论证等,都较好考查了考生发散性、灵活性、深刻性、 创新性等思维品质和能力。
高考地理试卷分析及 复习建议
一、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试题 二、从命题的角度看试题 三、从做题者的角度看命题
一、从地理学科的角度看试题
题号
题性 分值
第1、2题
选择题 4分
第3、4题
选择题 4分
第5、6题
选择题 4分
第7、8题
选择题 4分
第26题
综合题 25分
第29题(5) 综合题
(6)问
11分
知识 要求
试题中所设计的每一个题目,从知识的基 础性承起,然后突出能力的考查,重视知识的 运用。
3、从命题的形式来看
“稳”字当头
表现在:
选择题仍为“一拖二”的形式。
⑴试题题目的设计格式,无变化: 即一幅地图配两道选择题。这
以一材多问的串联式题目为主, 种形式的好处是学生比较适应。
具有一定的梯度性;
综合题的第26题由去年的4道
获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能力; 论证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地理知识的迁移能力; 动手操作能力。
(5)判断重庆市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单 位GDP能耗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
【答案】(5)能源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 3分);单位CDP能耗呈下降趋势( 3分)。
(6)指出重庆市能源消费结构特点;结合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优势,说明 该市今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方向。(5分)
【答案】(6)以煤为主,石油、天然和水电的比重较低。( 3分) 增加水电、天然气的比重,降低煤的比重。( 2分)
⑵分值分配相对于往年,无变化: 小题变为了5到小题。并且依
选择题32分,综合题36分,选做 然保持了分步提供相关解题的
题10分;
信息的特点。第29题的地理试
⑶选取材料的阅读量,相对减少, 题由往年的(3)、(4)题,
但不是很明显;
调整为今年的(5)、(6)题。
⑷在知识体系的布局上,变化不 答题纸中取消了小题的设置,
所有的非选择题的能 力考核目标均涵盖“获 取和解读信息”“调动 和运用知识”“描述和 阐述事物”“论证和探 讨问题”中的三项或四 项,如第26题,通过图、 表和文字提供的信息材 料,全面考查考生上述 四个方面的能力;
第30题以海岸地形 图为信息载体,考查考 生运用自然地理基础知 识,学以致用,进行海 岸带旅游规划以及相关 的旅游安全防范等问题。
(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 的进程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 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 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 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 展之路。
图8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 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 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 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 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 回答问题。
该题带来的启示是:在区域地理教学过程中,其一, 淡化定位,其二要打破思维定势,既可以选择发展条 件相似的区域进行对比,也可以选择发展条件不同的 区域进行对比,不同的比较,会生成不同的认知,便 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
2、体现素质教育
注重能力考查
今年试题继续坚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的命题方向, 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尽量避免“死记硬背”式的试题。
1、创设新颖视角(?)考查主干知识
今年的地理试题均以学科的核心主干知识为考查重点, 内容不偏不怪;考查内容的涵盖面亦较广,主要涉及的主 干知识点包括: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的受热过程、锋面、低压 等天气系统、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地理环境各要素 的相互作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 特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自然资源的可持 续利用、地形图和遥感影像的应用等等。
3、地理学科本质特征: 综合性与区域性
充分体现学科的本质特征是本年度试题 的重要突破。
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既具有 明显的综合性,也具有较强的时间和空间上 的差异性;空间差异揭示了地理要素相互作 用、相互影响方式的不同;时间差异则揭示 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过程的不同。
这是地理科学的本质特征。
(2)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 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
(要求绘出锋面和冷、暖气团运动的方向。)(2分)
第(3)小题,则采用表格对比的形式考查,这也是分析区域差异的最佳方式之一。 这引导学生不仅应学会知识,更应该学会学习的方法
(3)对比分析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6分) 表2
在体现的方式上,更侧重于“折射”和“影射”
第5~6题,通过对喀斯特地貌的 考查,让考生了解该地貌区的地貌 发育过程和典型特征,这其中也暗 含着西南地区大旱的重要原因。
图3为某地地质 的示意图。读图 回答5~6题。 5.图中岩石和 地貌形态形成 的先后顺序是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35分)我国西南地பைடு நூலகம்自古就与内地联系密切。如今,这 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五 西南地区能源资源丰富, 区域内的重庆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图12为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 变化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能力要求
基本 特点
城市郊区农业; 土地资源利用
太阳辐射; 地球运动
地质作用, 地质地貌
地理信息系统; 区域开发
气候类型、分布及成 因;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 结构调整; 交通运输方式。
能源与资源
获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取、整合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知识运用能力;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图表特色鲜明
图表是地理知识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地理特色的体现。 试卷共有各种图表11幅,其中区域图4幅、统计图2幅、剖 面图1幅、立体景观图1幅、表格2幅、遥感图像1幅。区域 图既有世界区域,又有中国区域;既有等值线的地形区域 图,也有空间事物分布的区域图;既有宏观尺度,又有微 观尺度,图表类型多样,且均为教材以外的原创图表。
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对基本原理和规律的整体把 握,以及主要观点和方法的综合运用,强调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重要性。
今年地理高考对学科的一些“老问题”进行“新视 角”的考查形式,让人颇感惊喜。
经典问题、新颖视角
如学科内综合题第26题,以考生最熟悉的鲁尔工业 区和沪宁杭工业区为区域背景,以气候类型、农业区位、 工业区位、区域可持续发展为考点,考查考生提取信息、 动手绘图、对比分析、归纳阐释和综合分析等多项能力。
工业区 区位条件份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自然资源
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煤炭资源①、水资源丰富
交通 市场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等 运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市场广阔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
和 ② 海等洋运运输输方式齐全,
方便快捷
市场广阔
劳动力
③
劳动力素质较高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细读题目的背景资料和每个设问,会发现试题引 导考生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关注不同区域背景下的 两工业区的发展轨迹,深入理解“由于地理条件和历 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 异。”
大。人文地理:自然地理=37: 这也为试题增加了点“悬念”,
41。
对学生审题和布置答案提出了
⑸在地图和表格的数量选取上相 一些新的要求。
对于往年,几乎无变化:地图11
幅,表格1幅。
试题保持了较高的连续性
第5、6题,所考查的岩 溶地貌与2007年的第3题 非常接近。第31题所涉 及的福建省区域与2009 年的第26题是同一个区 域,所考查的台风与 2009年的3、4题的情境 很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