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元夕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青玉案_元夕》ppt课件

《青玉案_元夕》ppt课件

译文: 东风仿佛吹开了盛开鲜花的千棵树,又如 将空中的繁星吹落,像阵阵星雨。华丽的香车 宝马在路上来来往往,各式各样的醉人香气弥 漫着大街。悦耳的音乐之声四处回荡,职如风 萧和玉壶在空中流光飞舞,热闹的夜晚鱼龙形 的彩灯在翻腾。 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晶莹多彩 的装扮在人群中晃动。她们面容微笑,带着淡 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我寻找她千百次,都 没看见她,不经意间一回头,却看见了她立在 灯火深处。
词人借“那人”形象曲折地抒发 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 的热闹场面,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 彩的热闹场面,反衬出一个不幕荣华, 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 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寄 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自甘寂寞,不 慕荣华富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品格。
青玉案· 元夕
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 暗香去。众里寻他千,蓦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词语注解参看《点击》
朝代: 南宋
字: 幼安
号: 稼轩居士 苏轼 齐名,并称_______ 苏辛 与_____ ,同 豪放 婉约 属_______ 词派,本词是_______ 。 报国无门只能寄情诗词。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赏析:
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 女人,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 关切之人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赏析: 引申:自己所追寻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 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 来全不费功夫。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认为: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 花》) 第二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在经过多次周折、多年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就能明察秋毫, 豁然领悟。达致了最后的成功。这是厚积薄发、功到自然成。)

青玉案·元夕PPT优秀课件

青玉案·元夕PPT优秀课件

词句
描写角度
修辞手法
表达效果
东风夜放花千树,
视觉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嗅觉
凤箫声动,玉壶 光转,一夜鱼龙 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2021/6/3
听觉、视觉 嗅觉、视觉
夸张、比喻 借代 比喻 借代
形象地渲染了元宵 之夜张灯结彩、烟 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
写出了元宵之夜一 派奢华的景象。
写作背景
辛弃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 休于江西上饶,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 闲居期间,因此,字里行间有种高洁的 气质,也有孤独寂寞的显露。 “元夕” 是指元宵节。
全词着力描写了正月十五元宵节观灯 的热闹景象。
2021/6/3
8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 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 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 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2021/6/3
1
解题
《青玉案·元夕》写正月十五夜元 宵节闹花灯的热闹场面。青玉案是词牌 名,规定文章的格式;元夕是词题,与 内容相关。
2021/6/3
2
1、请您介绍你了解到 的辛弃疾;
2、请背诵您积累的辛 弃疾诗词或名句。
2021/6/3
3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 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 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绍兴三十一 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 表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 史。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曾进奏《美 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 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 未得到采纳和施行。在各地任上他认真革除积弊,积 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 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光复故国的大志雄才得 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由此造就了南宋词坛 一代大家。

青玉案-元夕课件-PPT

青玉案-元夕课件-PPT

上片状景,铺叙元夕满城灯 火尽情狂欢的景象。开篇两 句运用夸张和比喻展示出一 幅火树银花的瑰丽画面。接 着四句,写人们欢度良宵的 种种活动。词中没有直接描 写人物,而是通过车马、道 路、乐声和舞灯等画面,烘 托出游人繁多、气氛热烈、 场景壮观的情景。辛弃疾在 上片极力描绘元夕热闹繁华 的场面,是为了反衬结尾 “那人”自甘寂寞的孤独情 怀。
2021/3/27
CHENLI
9
2021/3/27
这是一首婉约词,这首词的境界非常的美, 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词从开头起 “东风夜放花千树”,就极力渲染元宵佳 节的热闹景象: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 树银花,通宵歌舞。然而作者的意图不在 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 叶 个人的与众不同。在元宵节上,人们盛装 落 出席,有说有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 作 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 品 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 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 分明看见了心中的那个她。她原来在这冷 落的地方。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 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到 此,全诗戛然而止才恍然,那上阕的灯、 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 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 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 而设,而C且HEN,LI 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 10 么意义与趣味呢!
2021/3/27
CHENLI
5
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稼轩的这一首,却谁也不能视为可有可无,即此亦 可谓豪杰了。然究其实际,上片也不过渲染那一片热闹景况,并无特异独出之处。 看他写火树,固定的灯彩也。写“星雨”,流动的烟火也。若说好,就好在想象: 是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 且还又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烟火,先冲上云霄,复自空而落,真似陨 星雨。然后写车马,写鼓乐,写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 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曼衍的“社火”百戏,好不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 “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总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 氛来传神来写境,盖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 助意而已。总之,我说稼轩《青玉案 元夕》,前半实无独到之胜可以大书特书。 其精彩之笔,全在后半始见。

《青玉案》 (共56张PPT)

《青玉案》 (共56张PPT)
描写了元宵佳节的热闹场面,动感十足。
“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 用比喻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
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 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 “凤箫声
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 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运用了铺陈(排)手
法,渲染元宵节的热闹气氛。
下片写了元宵佳节哪两种人?从哪些方 面来写?表现了她们各自怎样的特点?
辛弃疾是一位中原起义的热血男儿, 一个踏实肯干的风云人物,一个壮怀伟 志、文才武略的英雄志士。他一生大忙 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值族存亡 之秋,英雄却无用武之地,赍志而殁。
《水龙吟》中“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 英雄泪?”,此三句集中体现了词的三美 (以悲为美、以艳为美、以柔为美)虽写英 雄之志,不乏儿女之情,将百炼钢化为绕指 柔——这是辛词所独有的艺术境界。(叶嘉 莹:最为不可企及的过人的成就)
盛装的妇女们都戴着元宵节应景 的绚丽饰品,各个姿态盈盈、笑 着走过去了,只有衣香暗中飘散。
玉壶: 据周密《武林旧事:元夕》 认为是一 种精美的灯。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鲍照《白 头吟》:“清如玉壶冰。”后来唐 宋诗词中每以玉壶、冰壶喻月。
两种解释都可,但后者描绘灯月交 辉,景象更为新奇。
鱼龙:
鱼形龙形的花灯。 蛾儿雪柳黄金缕:
• 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 火阑珊处。
追求美、香、热闹
盛妆艳服的 女子
宝马雕车香满路 蛾儿雪柳黄金缕
反衬 对比
“那人”
笑语盈盈暗香去
如何理解“那 人”的形象含
义?
灯火阑珊处
孤独寂寞,孤芳自赏,似有所待
下片:万人丛中觅情人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精

青玉案元夕(共20张PPT)

青玉案元夕(共20张PPT)

④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曾率领2000多人起义抗金,后投奔耿京为首的抗金农民义军。
不寂
流 寞 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南归后,在历任地方官期间为北伐积极做好准备,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技巧组——分析上阕与下阕的关系,
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他的政治事业。
第4页,共20页。
思想内容: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余 首,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原、 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王朝偏 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 难酬的满腔悲愤。
思想内容 及
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 来爱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的
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的影响,
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的艺术风格。
凤箫
彩灯
上阕写了哪些意象? 表现如何?
灯火辉煌 烟花怒放
车水马龙 歌舞欢腾
彩灯炫目 繁华热闹
第10页,共20页。
下片主要写了哪些形象?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孤高脱俗的美人
反衬
第11页,共20页。
呢阑 “
青玉案元夕课件
第1页,共20页。
青玉案是词牌名,规定了文章的 格式
元夕是词的标题,元夕就是阴 历正月十五日的元宵节,是夜 称元夕或元夜。
第2页,共20页。
知其人 论其事 诵其词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 他是著名的爱国志士,他 的文学创作密切地联系着 他的政治事业。 辛弃疾的 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 期。
“幽独”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怀抱”? 艺术风格: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

青玉案-元夕课件-PPT

青玉案-元夕课件-PPT
情感渲染
通过“光如昼”等词句,渲染出一种热闹、欢快的氛围,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做铺 垫。
词的下片解析
主角出场
下片开始,主角“我”出场,通过“凤箫声动”、“玉壶光 转”等词句,描绘出“我”的形象和动态。
情感抒发
在“我”的视角下,词人通过“宝马香车”、“鱼龙舞”等 词句,进一步描绘了元宵夜的繁华,并抒发了自己对这种热 闹的感慨和向往。
词牌名的含义
青玉案是词牌名,代表词的格式和韵律,也是词的标题。在《青玉案·元夕》中,青玉案作为词牌名,限定了词的 格式和韵律,同时通过标题传达了词的主题和情感。
词牌名的运用
在《青玉案·元夕》中,词人通过运用青玉案这一词牌名,展现了其高超的文学技巧和艺术修养。他严格遵循了青 玉案的格式要求,通过精心的构思和布局,将情感和意象融入词中,使得整首词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完美的 统一。
感谢您的观看
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在现代文化中的应用与传承
影视剧改编
青玉案-元夕被改编成多部 影视剧,通过影像艺术形 式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音乐创作
青玉案-元夕被谱写成多首 歌曲,成为音乐创作的重 要素材,丰富了现代音乐 的内容和形式。
文学作品引用
青玉案-元夕被广泛引用在 文学作品中,提升了文学 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重要地位
青玉案·元夕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 地位,被视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 一,对宋词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艺术价值
青玉案·元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其文字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 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研究价值
对于文学研究者来说,青玉案·元夕 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助于深入 了解宋词的发展历程、文学风格和 艺术特点。

青玉案(元夕)-公开课课件

青玉案(元夕)-公开课课件
总结词
体现了作者对爱情的向往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中,作者通过对元宵节的热闹场景的描绘,表 达了自己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
词的下片解析
总结词
抒发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
01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03
总结词
体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超脱
05
02
详细描述
词的下片中,作者通过描绘自己在热闹的人 群中独自徘徊、孤独寂寞的场景,抒发了自 己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02
青玉案·元夕的内容解析
词的上片解析
总结词
描绘了元宵节的繁华景象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通过对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进行描绘,如花灯、 烟火、龙狮表演等,展现了元宵节的繁华和喜庆。
总结词
表达了作者对元宵节的感慨
详细描述
词的上片中,作者通过对元宵节的繁华景象的描绘,表 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具体表现
通过“花灯明灭月无痕”等描写,将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与自己的孤独情感进行对比,突出了自己内心 的孤独和苦闷。
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
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概 念或情感,使诗歌更加含蓄和深刻。在 《青玉案·元夕》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 ,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与自己的孤独情 感进行象征,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社会 的思考。
青玉案(元夕)
目录 Contents
• 青玉案·元夕的简介 • 青玉案·元夕的内容解析 • 青玉案·元夕的艺术特色 • 青玉案·元夕的影响与评价 • 青玉案·元夕的创作手法 • 青玉案·元夕的词牌知识
01
青玉案·元夕的简介
青玉案·元夕的作者
作者:辛弃疾
简介: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深沉著称, 被誉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青玉案-元夕》ppt课件

《青玉案-元夕》ppt课件

象征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灯火象征
词中的灯火不仅仅是节日的象征,更 是词人内心情感的寄托。通过描写灯 火的辉煌灿烂,表达了词人对生活的 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月亮象征
月亮在词中象征着团圆和思念。词人 通过描写月亮的皎洁和圆满,表达了 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团圆的渴望。
独特审美意境营造
意象叠加
词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叠加手法,如“花千树”、“星如雨”、“玉壶光转”等,通过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意象, 营造了一个梦幻般的审美意境。
理想追求
词中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 活和理想社会的向往,以 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对时代精神体现
革新精神
批判精神
词中所描绘的元宵盛况和人们的欢乐 情绪,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革新精神和 开放风气。
通过对世俗繁华的描绘和对“那人” 的塑造,词中隐含着对现实社会的批 判精神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民主意识
词中对万民同乐景象的描写,反映了 作者初步的民主意识和对平等、自由 的追求。
应用二
学习词人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和人生观。
应用三
通过了解古代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和 底蕴。
谢谢
THANKS
呼唤改革
通过对元宵盛况的描写, 寄托了作者对政治清明、 国家富强的期望,以及对 改革的呼唤。
民族自尊心
词中流露出对中华民族传 统文化的热爱和珍视,彰 显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对个人遭遇和人生理想抒发
怀才不遇
词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怀才 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之 情,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 感慨。
超脱世俗
通过对元宵夜景的描绘, 表达了作者对纷扰世俗的 超脱和对高洁人格的追求。
感官体验
词人在描写元宵佳节时,充分调动了动”、“一夜鱼龙舞”,嗅觉上的“香满路”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青玉案 元夕》课件 16页PPT文档

《青玉案 元夕》课件 16页PPT文档

• 阑珊表示
1. 形容灯光“暗淡、零落” 。 2. “衰减、消沉”,如“意兴阑珊” 。 3. 表示“残、将尽”,如“春意阑珊”。 4. 指“凌乱、歪斜”,如“字阑珊,模糊断续” 5. 指“困窘、艰难”,如“近况阑珊” 。
拟题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位高贵的女性,也是作者寻找的伊人。写出一位孤高、 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 • ②“那人”也可能是辛弃疾自己,作者回想起自己仕 途不得志,报国无门的无奈处境。 • ③“那人”也可以是指作者心中的理想,作者的理想 并不是世俗之人追求功名利禄,作者的 理想是收复 中原、振兴国家。
上阕 之景 热闹繁华 反
参考: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 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 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 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拟题3.“那人”是个怎 样的人?作者塑造这样 一位美人,用意是什么 ?
• 参考: • ①词中的“那人”是现实中的女性的话,那么她是一
• 形象方面:虎啸风生、气势豪放的英雄形象 • 心灵境界:民族忧患意识的增加 • 内容方面: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灯火璀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富貴人家出游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欢闹场面
一夜鱼龙舞。
上阕:元宵佳节空前盛况
拟题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这两句用了什么表达技巧,有什么作用?
余首,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 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判南宋 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政策,抒发 自己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青玉案_元夕上课PPT共23页

青玉案_元夕上课PPT共23页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你的阅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
文本研习
赏析下阕前两句。
下阕前两句,聚焦描写观赏元宵的 女性人群。“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她 们头上的打扮,她们是多么尽态极妍, 照应前面的“宝马雕车”。
“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
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 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10“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是千古名句,你认为好在哪 里?
.
17
2、全词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不能恢复中原的极端悲愤忧郁的心情
3、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抒 发的?寓情于景 象征. Nhomakorabea18
.
19
1、背诵全词。
2、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 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衣带人间词话》)请你结合具体的人事谈谈自己 对王说的理解。
.
4
.
5
意文本研习
象 东风
灯火
上 烟花 阕
宝马
雕车
凤箫
彩灯
.
6
概括词人笔下“元夕” 的特点
花灯闪亮,烟花怒放, 流光溢彩,万人空巷, 美女云集,热闹非凡。
.
7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 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 法(步骤一:明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 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 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步骤二:阐手 法),极为形象生动地渲染了元宵之夜 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步骤 三:析效果)。
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的狂欢 极乐的元宵节里,“我”在欢乐的人 群中千遍百遍地的寻找心中的“那人” 都找不到,最后突然惊喜地发现了她, 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 落,是如此地甘于寂寞。
.
11
表 上阕 之景 热闹繁华 反

手 下阕 之景 稀疏冷落 衬
法 盛妆艳服的丽人

孤高脱俗的美人

.
A上阕头句“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尤其“郁”有 沉郁之意,“孤”有巍巍独立之感,“郁孤台”三字劈面 便呈显出一座郁然孤峙之高台,显然有满腔磅礴之激愤 。
B“中间多少行人泪”行人泪三字,直点造口当年事,痛感 国势衰危,愤金兵之猖狂,羞国耻之未雪,乃将满腔悲愤 化为此悲凉之句。在词人心中,此一江流水,竟是行人流 不尽的伤心泪 。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无数青山虽可遮住长安, 但终究遮不住一江之水向东流 。实写眼前的景色无寄托之 意D鹧。鸪声声,鸣声凄切,由于朝廷一味妥协,久久未能光 复中原,作者心中满怀愁苦,表现的极其悲凉。
青 玉 案
元 夕
.
1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辛弃疾的 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起义南归时期。 2、辗转任职时期 。表现出 非凡的军事和政治才干,但 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被罢职。 3、被贬家居,反复起用时 期 。但仍然得不到信任, 最后含恨辞世。
.
2
辛弃疾的词今存六百二十余首, 主要表现了抗金救国、收复中 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批 判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 降政策,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 满腔悲愤。 辛弃疾继承苏轼和南宋以来爱 国词人的豪放词风,气势壮阔 的艺术境界,也接受婉约词人 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瑰丽多姿 的艺术风格。
有的插着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 飘着金黄的丝缕,一路上说说笑笑袅娜 轻盈地朝人群走去。在众芳里寻找我的 意中人千次百次;突然一回首,那个人 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
22
本词表面极写元宵节灯火辉煌、万人彻 夜狂欢的场面,讽刺南宋统治者只知沈醉 于歌舞升平,而不思复国。词中繁华的景 象,衬托出一位孤高脫俗、傲然不群的美 人形象,从中表现了词人唯我独醒,不随 波逐流的清高品格。
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
或“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
感情。
.
14
主 旨 梁启超以为最后三句“自怜幽独,伤心人别
有怀抱。”(《艺衡馆词选》),“幽独”
探 在这首词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简要陈述词 究 人在这首词中寄寓了自己什么样的“怀抱”。
参考答案:1、通过寻找一个孤高、淡泊、 独在“灯火阑珊”的女子,表现词人内心 的孤独、寂寞。
.
20
没有登高望远,无以确定有价值的 探索目标;没有对寻求的迫切愿望 和、顿悟, 成功之道无出其右也.
.
21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 挂满千枝万树,又象是被轻风吹落星星 犹如下雨。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 飘满一路。风箫的声音悠扬激动,玉壶 的灯光流转,整夜的鱼龙灯火到处飞舞。
.
23
.
3
辛弃疾名句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4、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6、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 怜白发生。
2、词中寄寓了词人在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 心情,表达了不愿跟统治者(“当权者”或 “时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
15
当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训 练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 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16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12
主 ①“那人”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旨 探
没加入狂欢的行列?

那人是一个孤独寂寞、超凡脱
俗、傲然不群、独在“灯火阑珊
处”的女子。
她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
13
主 旨 ②作者塑造这样一位美人,用意 探 是什么? 究 她是抒情主人公的意中
人,实际上就是作者的一种理
想人格的化身。寄寓了词人在
政治上的失意苦闷的心情,表
.
8
“宝马雕车香满 路”“笑语盈盈暗香 去”这两句用了什么 修辞手法,有什么表 参达考作答用案?: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
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 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 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 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