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优质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借助工具书认真阅读相关资料,正确解读“和”的内涵。
2.搜集体现“以和为贵”的事例,探寻“以和为贵”的真谛。
3.以“和”为活动宗旨,在全班交流讨论,举办班级讨论会。
1课时一、激趣导入中文里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调”等富含哲理的成语。
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和为贵!(板书:以和为贵)【设计意图】从“和”字相关的成语入手,引发学生对“和”的含义的思考,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阅读材料,探“和”之义1.材料探究师:孔子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何理解其中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我们来看看古人对这句话的解读,请同学们读一读教材P130虚线框内的几则材料,说说你对这几则材料的理解。
(生齐读并交流明确)预设皇侃认为,“和”的意思是内心平和不争,“不同”的意思是人各有志;“同”指的是“小人为恶如一”,“不和”指的是喜欢争斗。
朱熹认为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小人之间有贪图私利之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和因义起,同由利生”的传统解释显示了某种局限性。
实际上,“和”可以因“义”而起,也可以因“利”而起。
2.解“和而不同”(1)透过这几则材料,小组讨论一下:怎样理解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呢?(生交流明确)预设所谓“和而不同”,是指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精品教案活动背景中国文化崇尚“以和为贵”: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商人们常说“和气生财”,贺人新婚要说“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和”文化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习近平同志说:“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
”“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人类在21世纪所共同面临的冲突,错综复杂,千头万绪。
概括起来有五大冲突和危机:一是人与自然的冲突及其生态危机;二是人与社会的冲突及其人文危机;三是人与人的冲突及其道德危机;四是人的心灵冲突及其信仰危机;五是文明之间的冲突及其价值危机。
“和而不同”“和为贵”的理念是化解这五大危机的利器。
事实上,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都离不开“和”的价值守则。
对于中国人来说,以和为贵、与人为善,信守和平、和睦、和谐,是生活习惯,更是文化认同。
可以说,没有“和”的滋养,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没有“和”的润泽,就没有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优秀的文化思想需要他们来继承和发扬。
所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和”文化,并在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去实践,做一个处处“以和为贵”的理智、豁达的青少年,是很有必要的。
学情分析“和”文化对于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深入人心。
学生从小受到的教育无不体现着一个“和”字:与他人交往“以和为贵”、团结同学、班级要有凝聚力,和睦家庭,和谐校园,华夏一心、众志成城……这些渗透于中学生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的教育,都是“和”文化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这样的教育,已经点点滴滴渗透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像一颗颗种子,等待着发芽、成长。
所以,我们的这次实践活动,相当于给学生心中的种子浇水、施肥,使根植于学生心底的“和”文化的种子早日生根、发芽。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交际能力和生活阅历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增加,在老师的指导下,完全有能力完成搜集资料、合作探究、整合辩论等各种活动。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年月日教学过程二、活动指导活动内容:1.借助工具书,研究“和”相关的材料,分析“和”在当下的社会意义。
2.搜集“以和为贵”的例子,了解“和”在当下有哪些例子和作用。
3.以“和”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巩固你的理解。
三、活动示例1.(一)寻“和”之用“和为贵”的例子1.蔺相如和廉颇将相和的故事战国时期,廉颇是赵国有名的良将,他战功赫赫,被拜为上卿,蔺相如“完璧归赵”有功,被封为上大夫不久,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的时候,维护了赵王的尊严,因此也被提升为上卿,且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对此不服,扬言说:“我要是见了他,一定要羞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
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
可是蔺相如却说:“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
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
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惭愧,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
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1、自学认知材料6 家住莆田市城厢区龙桥街道的陈汝煌照顾体弱多病的父亲的事迹,在全市被传为佳话。
父亲多年身患高血压、冠心病,陈汝煌每天清晨五点钟就起床陪父亲聊天、散步,一下班就回家陪护,为父亲收拾排泄物,擦洗身子。
父亲住院37天,他每天都尽心照料,一天最多睡三个小时,父亲行动不便,无法上街理发,他就自学理发。
在陈汝煌的影响下,全家人悉心照顾老人。
1.阅读材料1到材料4,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A.家庭和睦,国家自然就安定。
B.是否建设优良家风事关一个家庭的兴衰成败。
C.“家风”能够影响“国风”,但影响不大。
D.构建和谐社会、培养高尚人格需要良好的“家风”。
点拨:材料3已说明“家风”对“国风”有着深刻的影响。
2.材料5是校刊中的一幅插图,请根据这幅图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
示例:百善孝为先,忠厚传家久。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2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2,主要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
本节课以“和”为主题,通过讲解不同场合中的和谐之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和谐素养。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案例和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阅读能力,对于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内涵和重要性,部分学生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谐之道。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会在不同场合中运用和谐之道。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和谐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内涵和重要性,学会在不同场合中运用和谐之道。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和谐之道,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和案例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解“和”的内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和谐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讲解不同场合中的和谐之道,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谐的重要性。
3.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和谐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和谐之道。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精品教案及反思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欣赏图片: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目标导学一:探“和”之意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意思是,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2.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原来是指不同的处世态度。
他还指出君子小人之别在于义利:“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君子崇尚道义,处世公正平和,没有乖戾之心;小人惟重私利,极尽阿谀朋比之能事。
3.和与同的道德范畴按照儒家经典释义,和与同是一对道德范畴,区别在义利之分。
表面看来这似乎不无道理。
打开中国历史,确有许多注重大义的仁人志士,也有许多谋取私利的贪吝小人。
精忠报国的岳飞和卖主求荣的秦桧就是鲜明的比照。
用儒家的标准,秦桧结党营私、排斥异己是“同而不和”,但用“和而不同”便无法解释岳飞的悲剧,岳飞正是“无乖戾之心”才死于昏君和奸佞之手。
同样,按朱熹的说法,“戊戌六君子”也不配称作君子,因为他们没有恪守臣子之道而被砍了头。
如此说来,代圣立言的朱老夫子的话是大成问题,但细究起来又不能全归咎于他的道学气,根源还在祖师那里:和而不同也罢,和而不流也罢,周而不比也罢,泰而不骄也罢,都不能坏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规矩,即使向君王进谏也必须端出一副温良恭谦让的面孔来,不然就有“乖戾”之嫌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材料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和谐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下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对一些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和”的深层含义和价值,可能还有一定的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树立和谐观念,提高和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和价值。
难点:如何将“和”的理念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身的和谐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和”的价值。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学生准备:提前阅读课文,了解“和”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和谐的场景,如家庭和睦、友谊长存等,引导学生思考“和”的意义。
然后,提问学生对“和”的理解和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阅读并理解“和”的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或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和”有更深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理解和掌握“和”的意义。
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练习题或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对“和”的理解。
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
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3、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学重点】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
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开展这次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达到“和谐”的目的。
【教学准备】1、学生阅读教材“以和为贵”部分,理解相关的知识。
2、学生利用工具书和网络收集中国“和为贵”知识:探“和”之义;有关“和”成语、名言;“和”相关故事;“和”文化的内涵;“和为贵”案例。
3.教师充分利用各种音像素材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情分析】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
和谐是现今社会倡导的一大主题,社会有了和谐才能稳步发展。
社会的和谐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从小事做起。
作为八年级学生对“和”的涵义有一定理解,但真正运用起来他们还没有学会用“和”去化解生活中的矛盾。
因此,我创设情境,组织活动。
通过同学们对资料的搜集和讲“和”故事,以及讨论时事热点,引导学生探究“和”之义,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心灵深处入手,让学生体验“和谐”的重要性,学会在坚持原则、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谅解和宽容他人的处事方法;了解“和谐”对于家国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播放“和”视频。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活字印刷术中,三个不同字体“和”字荏苒千年,向全世界观众解读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进程,表达了“和”的人文理念。
一、成语解读“和”的内涵学生根据之前搜集的成语来组织语言,解读“和”在不同语境中的内涵。
教师过渡:“和”是什么?“和”,“和颜悦色”,是温和之意。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思想碰撞,深化对和谐相处原则的理解。
-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
-分享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编写和展示情景剧,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和谐相处的实际应用,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和谐相处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意义。
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和谐相处的原则:
-尊重他人的意见,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
-理解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寻求共同点,通过妥协和讨论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2. **论述题: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题目:请结合教材内容,论述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论述:和谐相处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性。在个人层面,和谐相处能够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际关系的融洽,促进心理健康。在社会层面,和谐相处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共同发展。
2024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课程目标
1.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2.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二、知识准备
1. 词汇
•和睦:和谐、平安相处。
•争吵:争执、吵闹、争斗。
•诚挚:真诚、真实。
•心平气和:内心安定,心平气和。
•解决:处理好、做好、完成。
2. 阅读
•《论语》: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孟子》:明哲保身,仁者无忧。
三、教学过程
1. 讲授
•了解“以和为贵”的意义与内涵
•学习领悟古代智者的和平思想
•讨论课文中的案例:这是一则典型的和睦相处的案例,学生可分小组讨论,然后展开班级讨论。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责任感
2. 实践
•通过游戏等小组活动,让学生体会“以和为贵”的意义和重要性
•让学生自行组织在班级内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课后拓展
•读书笔记:要求学生读完相关书籍后,记录下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以此巩固所学知识点
•观察周围案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发现身边发生的许多和睦、和平相处的案例,并在课下汇报分享。
同时,感受和记录下许多和睦的场景。
五、教学效果评估
•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更容易体会“以和为贵”的概念和内涵。
•学生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加强,能自觉组织志愿服务活动。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下册备课(部编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和”之义,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2.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徽标设计、创意阐释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重点难点】1.探“和”之义,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2.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徽标设计、创意阐释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活动开场,引入课题师:请同学们说出一些含有“和”的词语。
预设:一团和气、和睦相处、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衷共济、一唱一和、和气生财、心平气和、和平共处、琴瑟和鸣、政通人和、惠风和畅……师:“和”到底是什么?为何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和”文化在今天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我们又应该怎样传承“和”文化呢?请同学们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板书: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二、出示目标,学生齐读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探“和”之义,理解中华“和”文化的思想内涵,把握“和而不同”的当下意义。
2.寻“和”之用,通过查阅资料、调查、采访、徽标设计、创意阐释等活动,实现多学科能力的整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班级讨论会,强化主体实践性,拓宽文化视野,培养文化自觉的意识,逐步树立文化自信的态度。
——学生齐读三、师生协作,共研活动活动一:探“和”之义1.查阅工具书,书写“和”字,探究其字形的演变。
预设:2.根据《说文解字》对“和”的解释,探究“和”的初义。
和,调也。
从口,禾声。
——许慎《说文解字》预设:“和”初义是“声音相应和谐”。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导学案及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公开课精品导学案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以和为贵》,了解和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倡导低碳生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古诗苑漫步》,感受古诗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关注环保、热爱文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以和为贵》中和的文化内涵。
2. 《倡导低碳生活》中环保的意义和方法。
3. 《古诗苑漫步》中古诗的艺术特色和魅力。
三、教学难点1. 《以和为贵》中和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2. 《倡导低碳生活》中环保方法和实践的落实。
3. 《古诗苑漫步》中古诗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课件、参考书籍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简单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以和为贵》、《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自学提纲,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补充,解答学生的疑问。
5.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相关的实践操作,如写一篇关于和的文章、制定一个低碳生活的计划、欣赏一首古诗等。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巩固知识点。
7. 作业布置:教师根据课堂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中和的文化内涵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低碳生活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学习主题此单元是古诗文教学单元,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此单元的学习,能够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还要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学过的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梳理、反思自己语文学习的经验,努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文字的表达效果。
通过学习此单元,学生能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表达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单元教材分析此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从内容和主题上说,有的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有的是对现实状态的反思。
综观此单元的选文,无论是庄子对精神自由的渴望,还是儒家对学习之道的认识、对理想社会的期望;无论是韩愈“不平则鸣”的呐喊,还是杜甫、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同情,都是一种对于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怀,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接受这样的精神滋养,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除了感受古人的哲思和情怀,我们还可以欣赏古人论事说理和描写的技巧。
三、单元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强。
综合来看,八下第六单元的文言文教学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已经经过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三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语积累,也形成了一定的文言语感,具备了品味文言文语言的能力。
所以此单元所选的课文,不只限于浅显易懂的故事性题材,还体现了情趣、理趣、古人的哲思和情怀,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其文化内涵以及古今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过程与方法1.搜集“和为贵”这方面的事例,探寻“和为贵”的真谛。
2.利用工具书和网络,理解“和”与“同”的区别,探究“和而不同”在当下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和”的理念和能力,提高“和”的意识和认识。
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蕴含哲理的成语。
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
“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二、活动指导1.利用工具书,借助网络,理解“和”的含义、来源、历史发展等。
2.搜集整理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和叙述,据此理解“和”的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学习用“和”的思想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
4.有效组织班级讨论会,在学生之间建立起“和为贵”的关系网,并以此思想为基础制订几条“班级议事规则”。
三、活动示例关于“和”的小故事罗威饲犊汉代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理不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怎么样解决牛的饥饿问题。
罗威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大咽起来,吃饱了,牛也就安稳地睡觉了,不再去吃罗威的庄稼。
邻居每天起来,总会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感到很纳闷,后来半夜起来亲眼看到是罗威所为,愧疚万分,从此对自家的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从此传为美谈。
杨翥卖驴杨翥居住在京城,喜欢骑驴代步。
他对驴子特别偏爱,常常不顾家人的劝阻,亲自为驴子擦洗梳理,给驴子喂上等的饲料。
关驴子的房子就在他的住房旁边,他半夜总要起床看一两次,生怕那宝贝驴子受什么委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以和为贵”。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理解“和”的内涵,探讨和谐相处的重要性;2)通过阅读和理解相关文章,学会欣赏和表达“和”的美德;3)联系实际生活,分析和谐相处的实例,提高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
拓宽学生知识视野,培养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自我驱动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
知识点梳理
1. “和”的内涵与价值
- “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 “和”的内涵:和谐、和睦、和平;
- “和为贵”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2.文本分析与解读
-《将相和》中的人物关系及和谐相处之道;
3.确定教学媒体使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与和谐主题相关的文章、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互动问答环节,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关于“和”文化内涵的预习资料,包括PPT和相关的阅读材料,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文化理解、审美鉴赏及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深入探讨“以和为贵”的主题,使学生能够:
1.理解“和”文化的内涵,认识到和谐相处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2.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文章中感受和表达“和”的美德;
3.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评价实际生活中的和谐相处实例。
-作用与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一. 教材分析《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和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生活中体现和谐。
本文通过讲述古代名人的故事、成语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和谐的价值,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历史文化的传承,也有现实生活的指导,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观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社会和人际关系。
他们对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理解和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古文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提高语文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谐的价值,树立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谐的概念,掌握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
2.难点:深刻理解和谐的价值,将和谐理念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和谐的魅力。
2.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历史故事、成语、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等。
2.教学素材:收集与和谐相关的文章、视频等素材。
3.小组划分:根据学生人数和特点,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和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谐的意义。
2.呈现(10分钟)呈现与和谐相关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和谐的历史文化底蕴。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成语和故事中和谐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强化和谐的价值。
5.拓展(10分钟)展示现实生活中的和谐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和谐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语文八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说课稿

语文八年级下册《以和为贵》说课稿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节综合性学习活动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活动过程等方面来说说。
一、立足文本,细析教材,准确定位。
新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以"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出发点,对"综合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详细目的,即:①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通过有效地查找、引用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②关心校内外、国内外大事,就公共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并能合理地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回归教材内容的分析:1.本课是一节综合性活动课,活动主题是"以和为贵",没有必需要掌握的文本内容,教学目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设计,让学生理解"和"这个主题的内涵。
2.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目的下,这个活动内容应时顺势,且适宜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非常有必要普及一下和之相关的各类知识。
教学目的: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通过有效地查找、引用资料,合作讨论分析问题,并积极地展示学习成果,体验合作和成功的喜悦。
3.有效地查找、引用资料,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4.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步学生思想道德程度,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二、立足学生,巧用教法指导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汲取收营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催促学生课前自主搜集资料、课堂积极展示讨论;并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容量,向"全面进步学生语文素养"的方向迈进。
三、立足课堂,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新)部编版语文八下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教案)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目标导航】1.探究“和〞,了解“和〞的具体含义及其在当下的积极意义;2.交流“和〞,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主张,理解古今“和〞的多样性思想内涵;3.运用“和〞,搜集生活中“和为贵〞的典型事例,感悟剖析并从中汲取营养。
【课时安排】1课时自由组成小组,搜集相关资料,通过多种手段如多媒体,学生绘画,音乐等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
【新课导入】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根源,也被看做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原则。
本次综合性学习以“和〞为主题,同学们可以相互探讨一下“和〞在你们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重点解读】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
“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根源,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奉为国家共处的准则。
1. 探“和〞之义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其中“和而不同〞的思想,不仅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方式,更是一种对待世界的哲学态度。
“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当然,重视“和〞的思想,对“和〞与“同〞内涵的思考并不始于孔子,也不止于孔子。
“和〞的内涵是丰富的,古代经典中对“和〞的论述也涉及多个方面,不乏精彩之见。
搜集资料,理解“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尝试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和〞的含义,思考“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当下有什么意义。
2. 寻“和〞之用“和〞的思想,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可以概括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这是孔子弟子有假设的话。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多将这里的“和〞理解为“和睦〞“和气〞“和蔼〞等。
“六尺巷〞的故事,就是“和为贵〞原则在生活中的表达。
搜集能表达“和为贵〞的例子,可以是身边的事,也可以是历史故事,从中搜寻“和为贵〞的真谛。
张英的打油诗,其实可以看作是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 以和为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文化,以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教材以古代诗词、成语、故事等形式,展现了“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人际交往中,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古代诗词、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和丰富内涵,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和掌握“和”文化的内涵,能够运用相关的诗词、成语、故事等。
2.难点:如何将“和”文化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和”文化的历史渊源、诗词、成语等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解稿、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和”文化的历史渊源,呈现相关诗词、成语、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和”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教师巡回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将“以和为贵”的原则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需要设计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对比不同文化中和谐观念的理解。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开放心态去接纳和理解其他文化,需要提供丰富的跨文化资料,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与分享。
-拓展国际视野,了解其他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举例:对比中国“和为贵”与西方“和平共处”的理念,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和谐观念的共性与差异。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和”的文化内涵。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体会到“和”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讨论来加深理解。
-诗词中和谐意境的把握。对于诗词的理解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师需通过对比、赏析等方法帮助学生领会诗词的深层意蕴。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和”的基本概念。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和”是指事物之间的协调、和谐。它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原则,有助于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运用“以和为贵”的原则来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和”的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以和为贵》优质课教学说课稿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以和为贵》优质课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以和为贵》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平、和谐的重要性。
通过讲述一些历史故事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和为贵的道理,培养他们的和谐相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他们在理解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和例子,掌握和为贵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明白和为贵的道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故事和例子,掌握和为贵的道理。
2.难点:学生能够将和为贵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和谐相处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讨论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文本和相关的辅助材料。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和为贵的思考。
2.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其中的故事和例子。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和为贵的理解和看法。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为贵的重要性。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为贵的道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故事/例子•理解与思考•应用与实践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应用与实践:通过学生对和为贵道理的应用和实践,评估他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不理解、参与度不高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性学习以和为贵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
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
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
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
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
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
“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生:《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
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
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
你的你就拿去。
”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
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
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
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
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
“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
“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
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
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
“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
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⑦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⑨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
三、板书设计
可取之处
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课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并将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这符合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
在活动中,关于学生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等问题,缺乏一些
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