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

(西北大学吴金鸿)

摘要: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巨大,且破坏后生态系统的恢复难度大。国内外对此都很重视,针对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方法与途径,包括3S 技术、景观生态学方法等,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字:高速公路,生态环境,评价方法

1、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生态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是在特定地理背景下, 大规模的人类开发活动和气候等自然灾害影响,导致环境中的生态系统失衡,从而使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下降,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程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朝恶化的方向发展,甚至产生退化的生态环境[1]。

道路建设项目带来了巨大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沿线环境造成许多负面影响。如生活环境不断恶化、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生境破碎、野生物种灭绝等,因此必须在加快道路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强对道路路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研究。

1.2 高速公路对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

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三级评价范围为高速公路用地外界不小于100 m; 二级评价范围为高速公路用地外界不小于200 m; 一级评价范围为高速公路用地外界不小于300 m。当高速公路项目的建设区域外有高陡山坡、峭壁、河流等形成的天然阻隔地貌时,评价范围可以取这些隔离地、物为界。省级及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划定边界距高速公路中心线不足 5 km 者,将其纳入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范围, 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具体评价范围, 受工程建设直接影响的原生、次生林地,应以其植物群落的完整性为基准确定评价范围。

1.3 高速公路对生态影响的具体分析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2]。

1.3.1 对地表植被的影响

地表植被是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业生态系统及人类生存环境中的主要组成部分。道路建设项目一方面因占用土地、临时用地、取弃土场等使沿线地区的地表植被遭受损失或破坏,而且随着施工和取土工程可能造成地下水出露, 改变表层土体的含水量, 从而使山体植被类型发生变化,道路施工期的扬尘和营运期的汽车尾气也会影响区域内植被的光合作用,减少其生态效率; 另一方面,实施绿化工程,因而使地区的绿当量发生变化。

1.3.2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受地形限制, 道路大多沿较宽阔的沟谷边坡布线, 并注意避开或避免靠近沿途自然保护区。但在工程施工和公路营运过程中,对区域内的植被将产生不利影响, 如植被损失、生境隔离、改变自然群落演替方向、个别珍稀濒危植物受损、外来种和林业病虫害侵入等。道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植被破坏、通道阻隔、施工噪声和营运灯光等。为便于影响因子分析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对动物的影响评价按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阶段分析。评价方法主要采用生态机理法,根据工程影响因子和动物种群分布现状, 结合主要物种的生态习性,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影响分析。

1.3. 3 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道路建设项目破坏植被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道路施工期和营运初期。由于工程防护措施和恢复植被措施的实施, 水土流失到营运后期将基本稳定。对水土保持的影响评价主要是通过对道路施工中高填、深挖路段的坡面、取弃土场地及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由于道路施工引起地质类别、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率等现状的变化对沿线水土流失的影响,提出治理措施和对策建议。

1.3. 4 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道路建设对于土地利用的影响主要是公路路面占用土地的影响, 公路路面、护坡、公路服务区、施工场地、弃渣场、取土场等都会占用土地,路面、护坡等永久性占用土地, 会导致农田、林地等农林用地面积的绝对数量的减少;其他为临时占用土地, 在道路工程竣工后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基本恢复到施工以前的土地利用类型,对于土地利用在绝对数量上不会减少。同时,项目也会对道路沿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产生影响, 由于道路营运期车辆运行产生各类污染物,将会降低沿线土地质量。道路路基工程及结构物工程的施工引发大量的土石方开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及地质结构稳定性问题。道路建设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主要是指对于土壤的构型、土壤肥力、土壤的理化性质等的影响。施工期间, 土壤的开挖, 施工机械的碾压等将对土壤构型、理化性质、肥力水平等产生影响, 恢复需要一段时间。公路土壤由于工程机械的开挖、回填及碾压等导致土壤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1]。

1.3.5 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道路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项目施工时泥土、泥浆散落、漏油等会造成水体局部油污染; 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对施工区附近的地面水质有轻微的影响。公路营运期主要是服务设施产生的生活废水和路面径流, 以及发生事故时外泄的有毒有害物质对附近水体的影响,在对服务设施的生活废水经处理,将路面雨水经沉淀,对事故外泄水体进行收集的情况下,项目营运期对水体造成的影响较小。

2 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研究途径与方法

2.1 构建道路的指标体系

针对高速公路规划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公路交通发展的战略性生态环境评价的可选指标集并给出了基于技术的评价方法。这种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简单易行,评价要素明确,层次分明,构建的可选指标集可为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评价提供参考。

2.1.1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

指标体系选择是开展环境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指标选定的合理与否不仅直

接影响到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性,而且也关系到评价工作量的大小。在指标选定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2]:

(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要有科学理论支撑,能从机理上反映环境变化,并能客观全面地分析环境特征变化的原因。

(2)空间性原则战略环境评价的对象具有高层次性,其实施产生的影响是区域性的或全球性的,具有大尺度特征,因此指标的选择不能局限于对局部地点环境影响的反映,要从宏观尺度把握。

(3)主导因素原则战略环境评价要求全面分析,但不能不分巨细,面面俱到,需要根据区域环境特征,选择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因素。

(4)层次性原则自然生态环境中,各生态组分的功能有显著的差异,对道路建设影响的反映程度也会不同。在评价指标选定时,要分清层次,根据评价的目的和要求,在不同的层次上选取评价的方面和指标。

(5)可操作性原则在选定评价指标时,要充分分析现有统计资料、环境基础资料,以及有关国家或行业标准,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那些现有的数据指标,以及利用现有的、等技术手段可以提取的资料,以保证评价指标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

2.1.2 指标体系基本框架

基本指导思想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持续稳定为总体目标来进行的,为了达到或者最大限度地接近这一目标,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时,需要根据环境特征、目前主要环境问题,以及公路建设对环境影响的特点科学正确地识别出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最大的可能影响方面。抓主要矛盾和环境问题点,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在注意现实环境影响分析的同时,要尽可能地挖掘潜在的环境问题,一并分析,对交通规划方案做出全面地分析评价[2]。

基本指标体系是为了反映不同影响程度和为不同决策部门服务,公路建设战略环评的指标体系框架可考虑按照环境主题、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各部分进行构建。环境主题主要反映交通规划涉及的生态环境要素,包括土地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物资源、水资源等。环境目标包括规划涉及的区域和、或行业的环境保护目标,以及规划设定的环境目标。评价指标是环境目标的具体化描述。

评价指标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可以进行监测、检查的。根据以上的分析,公路建设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时的具体指标体系应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在西部公路交通发展规划自然生态环境评价可选的指标集,主要有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生态敏感区、潜在影响等五个方面。但在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以结合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特征、道路等级规模,以及基础数据资料等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的增添或剔除。

2.2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

2.2.1基于 GIS 技术的评价方法[3]

当今时代GIS、RS、GPS 逐渐一体化,形成了3S技术,RS 是重要的地理背景信息来源,通过解译可获得土地利用等重要生态背景信息GIS 具有编辑、加工和评价长时段、大地理区域数据的能力及卓越的建模和影响预测能力,能够识别和分析环境影响的时间和空间上的累积特征,因此为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可选指标集的指标主要是类型、面积、空间位置关系,这些指标可通过道路网络与生态背景的叠加分析得到,并且可以用专题图的形式表达出来,更加直观、明了。因此环境影响识别、预测、评价过程可充分利用GIS 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以及其强大的建模功能,使所建立的指标集更具可操作性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建立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数据库,包括规划路网和生态背景要素,它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其次,充分运用GIS技术的overlay功能,规划路网与生态背景叠加分析,从而找出影响范围和影响的主要要素,它是环境影响识别的重要工具。再次,评价者根据环境影响识别判定的影响要素,进行指标的确定,充分利用GIS 数学运算以及数学建模功能,找出战略实施前后指标的变化,判断环境影响的大小,并充分利用其空间和属性信息的表达功能,将影响表现出来。最后,结合评价标准,评价规划的实施产生的环境影响,给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2.2.2 景观生态学方法[4]

20 世纪80 年代兴起的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景观结构) 及其与生态学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的内容为: 景观结构、

景观功能、 景观动态。景观格局是景观的整体结构,也是每一个景观动态过程的体现,格局与过程相互联系,景观空间格局影响生态学过程,同时景观结构比功能易于研究,所以实际应用中以格局特征推测过程特征。

不同的景观类型及其空间配置形成各异的生态环境。 景观生态学中,以景观空间格局指数为基本手段,对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定量分析,能够大大提高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及其动态评估的深度、 广度和精度。景观生态学把空间格局分析方法与生态系统过程的长期监测相结合, 研究景观空间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过程和功能的影响,以及生态过程长期作用下景观演变的规律性, 构建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耦合模型系统,更好地评估和预测生态系统及其过程和功能的时空变化。

2.2.3 生态足迹分析法

2.2.

3.1 生态足迹理论基本假设

生态足迹理论基本假设是六类生态生产性土地 (化石能源地、 可耕地、 牧草地、 森林、 建成地和水域) 在空间上是互斥的, 当一块土地被用来修建公路(即被归入建成地) 时, 它就不可能再作为森林、 可耕地、 牧草地进行生态生产等. 生态生产性土地在空间上的互斥性使人们能够对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进行汇总,从宏观上认识自然系统的总供给能力和人类系统对自然系统的总需求.生态足迹计算基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 (1)人类所消费的资源和排放的废物是能够被追踪, 并找到相应的生产区域和消纳区域; (2)大多数被消费的资源和排放的污染可以被转化为提供或消纳它们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陆地或水域面积。

2.2.

3.2 生态足迹计算方法[5]

( 1) 追踪资源消耗和污染消纳 人类活动所引起的消费(包括直接的家庭消费、 间接消费、 最终使家庭受益的商业和政府消费、 服务等) 和污染消纳(包括水、 气、 声、 固废、 辐射等污染的消纳) 被归结为各种资源的消耗. 将资源消耗量按照区域的生态生产能力分别折算成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化石能源地、 可耕地、 牧草地、 森林、 建成地和水域等六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Aj , 11n

n i i i i j i i i i C P I E A EP EP ==+-==∑∑ ( 1) 式中, j= 0 , 1, 2 , 3 , 4 , 5分别代表化石能源地、 可耕地、 牧草地、

森林、 水域和建成地; A j 为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hm 2) ; EP i 为单位生态生产

力( t /hm 2); Ci 为资源消费量( t ) ; P i 为资源生产量 ( t ); E i 为资源出口

量( t ); I i 为资源进口量( t ) .

( 2)产量调整 由于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生产力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因此同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的实际面积不能直接进行对比,需要进行调整, 方法是将其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乘以产量调整因子 yF( yield f actor),

11n

n i i i i i j i i i i i C yF P I E A yF EP EP ==?+-==?∑∑ (2) 式中, yF = EP /EP; j = 0 , 1 , 2 , 3 , 4 , 5分别代表化石能源地、 可耕地、 牧地、 森林、 水域、 建成地; Aj 为调整后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 ghm 2) ; yF 为产量调整因子; EP 为全球平均单位生态生产力( t /hm 2).

( 3)等量化处理 这六类土地的生态生产力是不同的, 为了将不同生态生产性土地类型的空间汇总为区域的生态生产力和生态足迹,各种类型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需要乘以一个等价因子 eF ( equivalence factors).其计算方法为:某类生态生产性土地等价因子=全球该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平均生态生产力 /全球所有各类生态生产性土地平均生态生产力.目前采用的等价因子有几类,本文采用William 和Wackemagel 提出来的等价因子:森林和化石能源用地为 1 . 1 ,耕地和建筑用地为 2 . 8 ,草地为 0. 5 ,水域为 0.2 。

3展望

随着国内外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重视, 未来道路网密度的进一步增大,高速公路工程作为一项大型的基础工程建设,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其值得重视。 研究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评价,具有不言而喻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也是当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6]

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高速公路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当前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目前 国内已经开始利用“ GPS 、 RS ” 技术采集路域生态环境各脆弱因子信息,将采集的信息通过GIS 技术软件(如ARC/ INFO 、 ILWIS 、 SICADDG 等)进行处理和分析。但是,由于采用新技术成本高、 从事新技术专业人员缺乏等, 新技术普及难度大,新技术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为数尚少

新技术在道路工程建设上的应用难度还很大。

目前,应用主要集中在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脆弱性影响的现状评价, 关于道路工程建设对脆弱生态环境影响的监测与动态评价还是空白。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空间辅助决策系统, 为受到影响和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提供决策信息, 将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道路建设引起的生态风险评价、生态恢复预测相结合;选择合理的脆弱生态环境评价模型, 综合生态环境研究不同的数学方法, 动态研究道路路域脆弱生态系统的植被群落结构、动物栖息迁移、土壤结构等变化特征, 甚至道路建成后形成的小气候带特征,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不同的脆弱生态环境中, 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郝连娟,姚占勇.道路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方法[J].公路.2008,06:189-190

[2]周正祥,刘妍娜.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评价内容及量化模型[J].公路.2008,1(1)

[3]刘苏,秦建新.基于3S技术的公路建设影响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公路.2006,1(1):103-104

[4]徐宪立,耿红.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发展规划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探讨.公路交通科技.2006,23(7):155-156

[5] 李晓旭,张建强.基于生态足迹发的高速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定量评价[J].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08,6(29):95-96

[6]崔轶公路生态环境影响后评价指标体系学术交流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新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新版) 摘要:生态环境恶化是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的全球性问题之一,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迫使我们追溯和反思,如何在改变原有的生态环境的情况下由不平衡再到新的平衡,采取适宜措施,来解决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水利工程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平衡生态环境影响 0引言 水利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广泛,许多影响具有长期性和不可逆性,应引起高度重视。生态工程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是我国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艺技术。为解决施工中的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必须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规划,并从系统思想出发,

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及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特别是生态工程这一重要工艺技术以及传统工程管理的有效经验,以期获得较高的工程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生态工程原理解决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水利工程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理论。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非常广泛,并且十分具体。 1水利工程的投入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我国,兴修水利工程对生态平衡以及环境的影响开始重视始于50年代后期。为此,国务院专门规定今后凡规划大型(中型)水利工程,必须同时要考虑到环保问题。 1.1水资源承载力问题。长江流域虽然水资源丰富,但也经不起无节制地开发利用。长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到底有多大,对这个问题我们研究得还很不够。因此,“十一五”规划首先要研究透这个问题,否则,整个水利建设的布局就无从谈起。在摸清楚水资源家底的基础上,要对水资源配置有一个初步的说法。所谓配置,也不是

路段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X国道XXX至XXX(XXX) 路段改造工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县XXXXXX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 年12 月15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它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XXX国道XXX至XXX(XXX)路段改造工程建设单位XXX县XXXXXX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XXX省XXX市XXX县XXX经济开发试验区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XXX省XXX市XXX县XXX经济开发区XXX国道XXX至XXX 路段 立项审批部门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新建改建√ 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道路建筑E4721 占地面积(平方米)10512 绿化面积(平方米)1314 总投资(万元)123.31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97 环保投资占 总投资比例 1.6% 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17年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国市场经济研究院-工程咨询-甲级资质)

https://www.360docs.net/doc/053535917.html,/

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环境影响 评价报告书&甲级资质 1.成功丰富的案例 我们的项目团队已完成百余个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研究项目涉及行业达百余个,为客户解决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以前的计委)及环保系统立项、核准等需求。2.专业撰写的团队 由行业资深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造价师、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组成的项目小组,为您编制专业、高水准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行业专家团队 我们拥有高素质的、专业化的行业研究团队,我们的研究人员具有不同背景和资历,拥有多种专业学历背景:社会学,统计学,心理学,营销,贸易,数学等,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具有相关行业的多年从业经验,研究员对市场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4.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优势 *政策、规划研读透彻 *前沿发展方向的把握准确 *全国各地项目实施及评审流程准确掌握 *相关主管单位、合作单位的认可和好评 *相关业绩、客户信息等公共资源库的建立 *相关专业技术、营销人员队伍的形成 *业务领域遍布北京、陕西、广西、新疆、江苏等全国主要地区 5.国家环境保护部甲级、乙级资质 按国家环境保护部相关规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需要有具有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具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的单位编写,本机构可提供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发的具备编写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资质。主要专业资质范围(参考下表)。

【报告目录】 第1章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概况 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 1.1.1 建设项目地点 1.1.2 建设背景 1.2 工程概况 1.2.1 建设内容 1.2.2 生产工艺 1.2.3 生产规模 1.2.4 建设周期和投资 1.3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1.3.1 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分析 1.3.2 与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第2章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周围环境现状2.1 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2.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2.1.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 2.1.4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 2.1.5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 2.2 建设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及选煤厂项目评价范围 2.2.1 地表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2 地下水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3 环境空气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4 声环境评价范围与评价因子 2.2.5 环境风险评价范围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请做环保旅游者 2008-07-07解放日报·余泓· ▲…由网友组织的浙西某山区背包自由行。午餐时,大家围坐在山间林地上吃喝说笑,人走后随风飘落的塑料袋、胡乱丢弃的饮料瓶、快餐盒到处可见,也无人捡拾。 ▲…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必将对当地造成一定的空气和噪声污染。一些自驾车主环保意识不到位,所到之处垃圾乱扔,不利于当地长远开发和保护。 ▲“爱护环境,环保旅游”,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公民道德修养与环保意识的体现。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风景什么也别带走”,只有对大自然真诚爱护,大自然才会处处展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人陶醉。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网络编辑) 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的生态旅游时尚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开发旅游资源,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现象,所有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部门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尽早采取措施,用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爱心来善待生态环

境和文明旅游,使生态旅游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 借开发生态旅游之名,竭泽而渔,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使一场生态之旅变成了污染之旅。 1.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问题,煤、电、石油、能源和水源消耗增大,必然伴随大气、水体污染物和各种物质消耗所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废气物总量增大。旅游设施(如宾馆饭店等)所带来废水废渣、油污排放、以及生活垃圾、汽车尾气、各种噪声等正在污染和破坏环境。有的招待所、餐馆以砍伐景区林木为燃料,违法经营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又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景区的现象。不少生态环境大规模砍伐树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为了经济效益,违规建造宾馆饭店、停车场、道路、索道、商场、歌舞厅、游乐场等旅游设施,这降低了植被覆盖率,导致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的整体性、统一性造成了破坏。集聚的旅游设施和过量的游客又使风景区的大气环流受到影响,致使生态环境的气候反常。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风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建,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风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

5.2参与旅游环境保护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3[人教版] 第二节参与旅游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1.充分认识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影响,特别是负面影响,包括对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破坏。 2.学会按照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为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做个生态旅游者 难点:旅游者自身行为对旅游环境的负面影响 教学用具:景观图片、自制图表等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旅游者在旅游的同时,对旅游地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积极影响是为旅游地的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及文化建设做出贡献,消极影响是大量游客的到来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 损失几乎是无法补救的。我国的三大石窟在自然风化与人为原因(游客涌入改变石窟小气候)的双重作用 无意的,我们每一个普通游客的正常旅游活动也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一、旅游者行为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1、环境破坏。 ①如捕杀珍禽异兽、滥伐林木、乱挖草皮等,破坏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造成生态系统失衡; ②游人过多,足踏、触摸、呼吸、体温等,会使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受到损坏; ③由于一些游客缺少社会公德,在旅游区内攀木折花、乱涂、乱写、乱刻、乱画、肆意践踏文物、随地吐痰等,对风景和文物古迹产生了直接的破坏。 2、环境污染。 旅游活动是一种消费活动,当然会产生各类废弃物。尤其是当游客数量过多而使大量废弃物排入环境后,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水污染。 3、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大量旅游者的到来,以及为接待旅游者而进行的各项服务,必然冲击当地正常的社会秩序。 漫画反映的是对旅游资源的故意破坏,那些缺乏社会公德的游客应该受到谴责、批评,甚至是严 厉的处罚。 措施解决问题。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瓯江口新区

附件1 — 1 —

—2—

— 3 —

行环评承诺备案管理。—4—

附件2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环境影 响评价文件备案承诺书 编号: 项目名称: 承诺方(甲方): 行政主管部门(乙方): 一、项目主要内容 (一)项目单位 (二)法定代表人 (三)拟建地址 (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五)总投资及环保投资 二、承诺内容 (一)甲方事项 1、甲方承诺本项目属于《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的以下第XX项承诺备案事项: (1)不增加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零土地”技改项目; (2)环评审批负面清单外符合项目准入环境标准的环评等级降为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 2、甲方承诺项目建设和运行符合以下条件和标准: (1)项目选址符合环境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环评明确 — 5 —

的生态空间清单及环境准入条件清单管控要求。 (2)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排放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3)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排放污染物符合区域规划环评明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限值清单要求,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大气、水、声等环境质量标准。 (4)项目建设符合相关行业环境准入要求和环境准入指导意见等。 (5)在项目投产前取得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和削减平衡意见,未取得或落实总量削减平衡意见不投入生产。(不增加重点污染物排放量的项目无需填写) (6)在项目投产前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报当地环保部门备案。 (7)在项目投产前落实危废处置、废水纳管等协议,未落实协议不投入生产。(无危废处置、废水纳管要求的无需填写) (8)申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备案前公开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影响登记表全本及签订的承诺书。 (9)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10)建设项目在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对照环评及批复文件或承诺备案的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环保设施竣工验收报告,向社会公开。 —6—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论述“旅游与环境”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社会经济环 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1 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③经济起飞阶段; ④迈向经济成熟阶段;大量消费阶段。迈向经济成熟阶段;⑤大量消费阶段。通常认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300 美元上升到1000 美元是处于经济起飞的准备阶段;超过1000 美元则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起飞阶段。经济起飞阶段是指已克服了种种经济发展障碍,创造了使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力量的阶段。在起飞阶段,市场交换成为企业的根在

起飞阶段,在起飞阶段本性活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企业投资机会大增,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信息竞争将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所有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所以,一个国家所在的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对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也会不同,企业因而采取的策略也会不同。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地区与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 2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这种不平衡所造成的环境差异,对企业的投资方向、目标市场以及营销战略的制定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国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客观上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并存,且经济发展水平东高西底的总体区域趋势;行业和部门的

发展也存在差异。一个国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强化的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也会不同,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企业应从中把握市场机会,迅速行动。 3.消费者收入水平 3.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直接影响市场容量和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消费者支出模式,从而决定购买力水平。 在分析消费者收入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 3 面来具体剖析。从宏观层面看,主要分析国民收入和人均国民收入两大指标,它们大体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微观从微观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层面看,主要弄清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入以及个人可任意支配收入三个概念。其中个人可支配收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试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8-09-04T10:26:25.18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0期作者:罗红保 [导读] 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 摘要:现阶段,随着水利建设步伐的加快,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加重,它所引起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时期,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科学发展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利工程建设,实现水利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策略 1.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 1.2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 1.3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 2.对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建议 保护生态环境,是生态型水利工程的一个重要使命。许多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往往只注重事中保护,轻视或忽视了事前、事后保护,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工作,它需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共同入手。 2.1水利工程事前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前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施工地点的环境考察工作,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出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预案。其次,要做好对设计图的审核工作,力求工程设计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将对周围自然环境的改变降至最小。第三,要合理地进行工程规划,做好工期和工序的安排工作。 2.2水利工程事中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事中环境保护工作,就是要在做好工程项目管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环境监测机制。一方面,通过严格施工现场的施工行为,保证工程有序正常进行,确保废水废物的排放处理工作按规定进行。另一方面,要通过环境监测机制,对工程周围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就要按照事前准备的环境保护预案进行及时处理,将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避免环境问题的扩大化。 2.3水利工程事后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的时候环境保护工作,就是指要在水利工程在竣工投入使用后,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一定程度的修补和恢复工作。如,恢复当地的森林植被面貌等工作。除此之外,还应该建立起一个长期的环境观察机制,观察水利工程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事后长期的环境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日后同类型工程提供历史性参考。 2.4全员贯彻环境保护思想 除了做好水利工程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环境保护工作以外,施工人员应该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深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的行为中。树立全员的环境保护意识,一方面有利于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工作深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避免施工人员个人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3.加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策略的研究 3.1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 生态水利工程是在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同时注重对河流生态的保护;对于已经建设好的水利工程,要对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重点进行修复,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遵循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保护和修复河流多样化的原则。我们都知道每条河流都有不同的特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时候不能盲目的去效仿成功的案例,而是要根据每条河流的不同特征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二是保持和维护河流自我修复的能力。河流能进行自我修复能力,这种修复能力不仅能减轻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的消极影响和破坏,还能减少人们对河流破坏之后的人为修复,对河流的可持续发展起着经济促进作用;三是以修复整个水体系统为主要目标。河流与周边的田地和城镇相互联系,它们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所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和关系。 3.2加强污染源头控制 推行循环经济、循环社会、循环城市,推行污水、污物的综合利用,逐步减少污染物产生量;推行清洁生产和强化工业污染物源头、工业污染物点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减少工业污水的排放量:重污染企业逐步分类进入各类工业园区或开发区,然后进行分类污水处理;根据城镇用水水质的不同要求,推行中水回用,节约用水并减少污水排放量;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涤用品。 3.3总结生态修复成功经验,分阶段全面推广 总结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分阶段全面推广水体的生态修复,充分运用湿地、水生动植物、微生物修复被污染水体和水生态系统。合理地分阶段地实施生态清淤,减少淤泥中污染物对水体的释放量,控制藻类暴发。清除水生植物残体,减少内源污染。 3.4加快建设,合理调整水系布局,为改善水生态、水环境服务 对河道、湖泊岸线尽可能采用自然形态,增加绿化植被,恢复滨水生态,并与景观、风景旅游相结合;注重人水和谐,将历史文化与城市水资源优势相结合,强调功能的完整性、开放性及共享性,充分体现滨江滨湖特色。对水系进行优化调整,进一步加强水系和江湖连通,加强水体流动。改善水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发展水文化、水经济,创造良好水环境.加强水系形态控制。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附件7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相关公路网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依法划定禁止开发建设的环境敏感区。 第四条项目经过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优化线位,分情况采取降噪措施,有效控制噪声影响。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以及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噪声扰民。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工程形式,采取低噪声路面技术、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

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原则上仍须达标;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须强化噪声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不恶化。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民住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用地路段,预留声屏障等噪声治理措施实施条件。结合噪声预测结果,对后续规划控制提出建议。 第五条项目经过耕地、林地集中路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采取增大桥隧比、降低路基、收缩边坡等措施。合理控制取弃土场数量。对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采取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措施,有效减缓生态影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应优化线位、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结合生态敏感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生境、迁徙行为造成影响的,采取优化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运营期灯光及噪声控制以及栖息地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对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的,采取避让、工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农贸市场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4年09月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农贸市场工程 建设单位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联系人 通讯地址县利达广场18#304 建设地点县衡山路东侧、健康路南侧 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23900 立项审批 部门 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备案号:[2015]64号 建设性质新建行业类别 及代码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K7010) 占地面积(平方米) 11954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196 总投资(万元) 2855 其中:环保投 资(万元) 120 环保投资占投资比 例 4.2%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2016年4月 1.1工程内容及规模 1.1.1建设项目概况 农贸市场是城市公益性的公共服务设施,其建设是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方便、满足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需求的一项民生工程。随着我县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迅速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增加和城市发展速度大大加快,社区亟待一个农贸市场来来满足人民的需求。原有农贸市场基础设施简陋,占道经营较为普遍,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加大了城镇管理难度。本项目的建设体现了城市宜居、城市品位和城市形象,是加强城市管理、建设宜居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拟投资2855万元开发建设农贸市场工程。该项目总建筑面积12195m2,新建整体1幢(局部三层)的农贸市场,其中一层菜场面积5191平方米,二层超市面积5053平方米,三层为商业办公面积1951平方米(含设备用房202㎡),配套建设道路、管网、绿化、停车位等设施。 项目地块位于县衡山路东侧、健康路南侧,开发地块宗地总面积11954m2,农贸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已依法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手续。该地块在拍卖之前,地块内已完成相关土地清理工作,经县城乡建设规划中心核准作为商业用地,因此项目地块不存在遗留的环

浅 析 旅 游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浅析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预计将达1.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字:旅游与旅游业、旅游环境、环境问题、原因、对策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关于区域性规划环评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之下,人们普遍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好地实施区域规划环评是当前重大的研究课题,在以预防污染为前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区域性规划环评主要运用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区域性规划环评的评判标准,这样可以针对“规划”之下的环境问题进行预防和改善,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标签:区域性;规划;环评;基本内容;要求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态势之下,要从源头上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进行预防和治理,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展专项区域性规划,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相关部门的统筹部署之下,区域性规划环评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情况和环境承载能力,进行科学合理的目标设定,选择适宜发展的行业,保障区域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与安全,从而避免对区域性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1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设定 在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的威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由环境污染而引发的危机正在社会大范围内拓展,这使得环境问题成为了社会性的事件和危机。尽管我国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我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超高速的经济增长、低端产品及服务,使我国的环境污染范围不断扩大,为了有效地遏制环境污染状态,需要从源头上加以预防和治理,而开展区域性规划环评则是首要的环节。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总体目标要以区域环境安全为前提,对于不同区域内的自然资源、经济增长态势、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情况,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了解,要根据不同区域内环境污染的程度,进行不同的区域规划发展方向和规模的设计,要对区域的行业和空间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从而最终使区域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和统一,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下,获取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区域性规划环评的概念及其发展 区域性规划环评是在规划的编制阶段,在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等情况进行预测和分析,对于影响环境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采用有效、科学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其重点在于对不同区域的地域性规划、部门性规划、产业性规划的评价,它体现在规划的全过程,对于促进区域的产业发展、区域资源开发和利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所谓建设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指人们在改造和利用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由此所产生的对人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科学发展观在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以及顺应当代国际社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会重视生态保护、资源可持观。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为我们进一步建构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实现人、自然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1.工程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是集约经营的具体体现 工程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我国在以往的建设中,对每个项目都进行规划,有的项目做到作业设计,大部分是根据规划的估算进行资金投入,由各级政府组织施工,最后由国家管部门进行检查验收。果是资金流失投资效果差资金利用率低。由于没有实行工程管理我们的生态环境建设项目重复建设、多次投资等现象时有发生这种弊端是不可避免的。现在国家要对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工程化管理,这就要求严格按照工程管理程序进行,完全纳入工程化管理轨道。 由于这项改革刚提出在认识上没有统一,在操作规范上又没有规程可依,甚至对工程的内涵意义还认识模糊,把政策当成工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作为一个工程管理项目,从工程本身而言,首先它是一个具体的项目,有设计文件、编制施工文件、投资预算等资料。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工程管理合同制、监理制,工程竣工要由代表业主方进行验收,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工程实行终身负责制。这就保证了工程建设第一的质量投资目标的实现。 2.建设工程与生态经济学理论 生态经济学理论是我们一切经济工作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林业工作更是如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主体,从人类社会有了经济活动开始地球的陆地就产生了经济系统任何一个经济系统都脱离不了生态系统,即融入生态系统之中,并依附于生态系统的存在而存在。开生态的经济系统是不存在的,反过来,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存在着经济价值,当人类进入一个生态系统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这个系统也就成了生态经济系统。当今世界(地球陆地)纯生态系统可以说已经不存在了。 人类在生态经济系统中的经济活动,超负荷地破坏了生态系统,也就是使生态失去平衡。因此,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目标就是要调节这种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目前我国政府实行的“退耕还林”就是这种调整的政策措施, 目的是恢复森林的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地位。 我们搞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恢复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不是就脱离经济活动了呢?我们说不是的,搞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不要经济。从整个生态经济系统而言其目的是要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安全地发展,生态县建设就是一个事例。从生态环境建设而言,也是离不开经济,我们所进行的种树、种草也都存在着经济效益,没有经济效益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认为把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是不符合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当今世界存在一个错误的倾向,把陆地生态系统主体———森林给分开了,分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