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名老中医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调养须分脏腑

合集下载

国医大师杨春波:脾胃湿热证治思路及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杨春波:脾胃湿热证治思路及用药经验

国医大师杨春波:脾胃湿热证治思路及用药经验治疗思路实行五结合,统观定从治五结合即病与证、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功能与组织、机体与环境的结合。

病包括主病与并存病。

全面了解,审明主次,形成总观,决定从治。

脾胃是重点,勿忘它脏腑脾胃湿热证病位在脾胃,当然是治疗的重点。

要调理好脾胃烂谷与运化、升清与降浊之能,勿忘脾胃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首先是肝、胆与肠,次则心、肺,还有肾、膀胱及女子胞。

辨明实与虚,方能立补泻湿热证当然属实证,应该用泻法,但也有兼见气虚、血弱、阳衰、阴亏等,还有因脾虚失运,导致湿阻热生等,应分清主次缓急,而立先泻、先补,或补泻间用、补泻兼施。

清化为总则,尚须辨偏重清热祛湿是治疗脾胃湿热证的总则,但临床有湿热并重、湿偏重、热偏重的不同,应细辨而施治。

微观局部变,中医理论识对微观、局部的病理变化,用中医理论进行认识,然后结合宏观、整体的辨证而确定治法用药。

发扬综合法,饮食要讲明中医对脾胃湿热证的治疗,除汤药口服、灌肠外,还有针灸、外敷、推拿、按摩等其他方法。

应依证、症需要结合采用。

此外,饮食、劳作的宜忌,一定要讲明白,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用药经验选方湿热并重:用自拟方清化饮(茵陈、白扁豆、黄连、厚朴、佩兰、白豆蔻、薏苡仁等),或甘露消毒丹、二妙丸、黄芩滑石汤加减。

热重于湿:连朴饮、白虎加苍术汤。

湿重于热:三仁汤、藿朴夏苓汤、黄连平胃散、达原饮等。

湿热黄疸:茵陈蒿汤、茵陈五苓散。

湿热蒙神:菖蒲郁金汤。

湿热白㾦:薏苡竹叶散。

湿热发热:新加香薷饮、黄连温胆汤、达原饮。

湿热下痢:白头翁汤。

湿热带下:止带方。

用药祛湿芳、温、渗,清热苦、甘、咸。

祛湿有芳化、温化和渗化之别,湿邪蒸上焦,宜芳香化湿,如藿香、佩兰等;湿邪阻中焦,当温燥化湿,如白蔻仁、草果等;湿邪注下焦,应淡渗化湿,如薏苡仁、通草等。

清热有苦寒、甘寒和咸寒之别,苦寒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是首选药;若化热见燥伤阴,当用甘寒,如金银花、蒲公英、知母或咸寒石膏、寒水石等;湿热痢、泄,还可清敛,如仙鹤草、地榆炭等。

胃病胃痛三分治、七分养,中西医结合帮助你

胃病胃痛三分治、七分养,中西医结合帮助你

胃病胃痛三分治、七分养,中西医结合帮助你发布时间:2021-07-01T11:53:25.32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15期作者:冯容波[导读] 目前,患胃病的人群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胃病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冯容波四川省西充县车龙乡卫生院,637200目前,患胃病的人群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胃病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大部分由于暴饮暴食或胃部着凉导致,打止痛针或静脉注射抗生素就可缓解,如果长时间饮食不规律或酗酒可导致慢性胃炎,治疗起来难度加大。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重保养,饮食调理十分重要,要保持营养均衡,服药不间断,勤做检查。

慢性胃炎进一步发展就转变为胃溃疡,再到胃癌,要早发现早治疗,中西医结合大方式可以有效缓解胃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一、中医疗法中医认为胃痛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有关。

胃肠升降失司,气机阻滞,故胃痛。

主要分外感和内伤,外感为实证,包括寒邪犯胃、肝气上逆、饮食伤胃、湿热中阻;内伤为虚证,包括脾胃气虚、胃阴虚。

治疗原则为和胃止痛,补虚泻实。

受凉导致的胃痛用藿香正气水加减,由藿香、大腹皮、苏叶、桔梗、陈皮、茯苓、厚朴、白术组成,具有散寒和中止痛、驱邪外出的作用,治疗期间注意保暖;饮食导致的胃痛应吃保和丸加减,由山楂、神曲、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组成,患者消化不好可酌情加麦芽、谷芽和鸡内金,治法为健脾和胃止痛;湿热中阻证常用葛根芩连汤治疗,由葛根、黄芩、黄连组成,清热化湿,理气止泻;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首先要补气血,因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所谓气血和则脾胃和。

二、西医疗法口服抗生素是西医主要的治疗方法,当胃酸较少时或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容易滋生细菌,时间久了会转变为慢性胃炎,炎症存在就会引起胃病胃痛。

常用药物有庆大霉素、链霉素等,吃药前最好做胃镜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看看是否出现胃溃疡或其它疾病,确诊后方可用药,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一般用四联疗法,包括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枸橼酸铋钾及奥美拉唑,7天为一疗程,服用4个疗程;还要与保护胃黏膜的药物一起使用,如硫糖铝、氢氧化铝,但这类药不建议常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

杨春年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杨春年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

杨春年主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标签: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中医杨春年主任系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院名老专家,其在医林辛勤耕耘数十载,学验俱丰,笔者曾随其学习临诊。

现将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介绍如下。

1、本病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血瘀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或消失,黏膜肌层增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中医学的“胃痞”“嘈杂”“胃脘痛”等范畴。

主任认为该病多由于久病耗气损精而致气衰无力,气虚血运不畅而致瘀阻,呈气虚血瘀之候。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不足,则诸病丛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上常有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瘦体弱、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脉细或弱等一派气血虚弱表现。

内镜检查示胃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色,皱襞变细,黏膜变薄,此乃气血虚弱无以荣养胃黏膜所致;病久入络,气血瘀滞,进一步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脾胃更虚,出现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瘀阻胃络之证候。

正如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中所言:“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凡气既久阻,血亦应病,循行之脉络自痹。

”因此,主任认为脾胃气虚血瘀为本病核心病机,贯穿于本病的整个过程。

2、谨守病机,匠心独具主任根据本病脾胃气虚血瘀主要病机,运用方剂如下:山楂、神曲、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莪术、薏苡仁、鸡内金、甘草。

运用山楂既消食除痞,又有活血化瘀之功;莪术消积化瘀,既可活血以通络,又可助山楂、神曲消食和胃。

方中黄芪、党参配伍莪术乃制方之特色,益气活血,补气而不壅中,攻破而不伤正,行中有补,补中有行,相得益彰,使病变消弭于无形之中。

薏苡仁健脾祛湿,防脾虚水湿内生。

全方共奏益气健脾、消食导滞、活血化瘀之功。

加减法:痞满、食欲不振、舌苔厚腻属湿阻中焦者合平胃散、谷芽、麦芽各30g;便溏者配伍仙鹤草、桔梗,仙鹤草有补虚止泻之功,且用量宜30g以上,桔梗可宣肺升提,用量10g即可;失眠,入睡困难者加百合30g、紫苏9g调节阴阳,二药合用可引阳入阴;胃痛明显者,加延胡索、白芍理气和胃止痛;胃镜提示有溃疡、糜烂者,以胃痈治,加天花粉20g、冬瓜仁20g、桃仁10g祛瘀消痈;若已出现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者,多配伍山慈菇、浙贝等祛瘀散结。

杨少山名老中医脾胃病诊疗经验撰要

杨少山名老中医脾胃病诊疗经验撰要

杨少山名老中医脾胃病诊疗经验撰要按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脾胃本虚者,又因暴饮暴食,肠胃积滞,脾运受阻,或攻伐之剂徒伤胃气。

枥老常云“轻可去实”。

以平和之品,消而化之。

用扁豆花、厚朴花、佛手清灵透达,以轻去实。

处方时时顾及胃气。

胃气健则运化复,运化复则积自消。

1.6瘀阻胃络临床特征:胃痛剧烈,痛如针刺,昼轻夜重,头晕耳鸣,形体消瘦,腰背酸痛,足背浮肿,面色晦黯,口苦纳差,大便干结面色晦黯,口唇青紫,舌质淡黯,苔薄白润,脉细涩或沉涩。

治则:活血通络佐以止血。

药用:赤芍、红藤、无花果、蒲公英、月季花、玫瑰花、太子参、生甘草、大黄炭。

按尊叶天士“惟用辛润宣通”之赤芍、红藤、月季花、蒲公英清热化瘀,通络止痛。

佐无花果、大黄炭化瘀润肠,凉血止血。

此证又因患病同久,胃气已伤,故佐以太子参、甘草扶正和胃,以冀正复邪却。

杨老用药精细,组方新颖,切中肯綮。

2用药切病机和字为先杨老认为:脾胃病其发生不论寒热虚实,无不贯穿一“气”字。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日:“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景岳全书》日:“胃脘痛症,多看因食因寒因气不顺者,然因食因寒,亦无不皆关乎气。

”胃气以和降为顺,气不和则滞,不降则逆,不通则痛。

胃为六腑之一,以通为用。

叶天士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气的升降失调和脾胃失和为本病病机的关键所在。

治疗必须切病机,以和为先,故理气和胃是胃病的基本治法。

处方擅用四逆散、金铃子散合炒谷麦芽等。

方中柴胡、白芍归经人肝,疏肝理气为主,配枳实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化,加强理气和胃之功;芍药甘草相伍既缓急止痛,又酸甘化阴,兼制理气药辛燥劫阴之弊。

临床上气滞虽是胃痛的主要成因,而其中必兼挟它邪,如食、瘀、痰、湿等。

因无形之气,每假有形之物而停滞,有形之物,每挟无形之气而阻留,胶结不解。

故加元胡、川楝子既增理气止痛之功,元胡尚兼化瘀之力,川楝子性下行,助胃气以降为顺;炒谷麦芽消食化积,与四逆散合用相得益彰。

杨春波老中医诊治脾胃湿热证的特点

杨春波老中医诊治脾胃湿热证的特点
维普资讯
福 建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20 0 7年 1 月 第 1 0 7卷 第 5期 Ju a o ui o eeo TC Oc b r 0 7 1 ( ) o r l f j n C  ̄g f M t e 0 ,7 5 n F a o 2
杨春 波老 中医诊治脾 胃湿热证的特点
吴 宽裕 , 宏 , 云丰 刘 乐
( 建 中 医 学 院 附 属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 建 福 州 3 00 ) 福 福 5 0 3 摘 要 : 结 杨 春 波 主任 医 师 治 疗 脾 胃 湿 热 证 的 特 点 , 析 其 辨 证 论 治规 律 , 拓 展 思 路 , 高 中 总 分 以 提
医 对疑 难 病 证 的 诊 治 水 平 。 关 键 词 : 春 渡 ; 胃 湿 热 证 ; 断 特 点 ; 疗特 点 杨 脾 诊 治 中 图分 类 号 : 2 63 R5.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4 5 2 (0 7 0 — 0 1 0 10 - 67 20 )5 0 1- 3
杨 春 波 老 中 医系 国 家级 名 老 中 医 , 冠 出道 , 弱
12 脾 胃湿 热 证 是 中医脾 胃理 论 的重 要 内 容 , . 也 是 临床 常见 的脾 胃实 证 。 老早 在 19 杨 9 2年 就正 式 立项 , 开展 对 湿 热 证 的 临床 研 究 , 括 证候 与 各 系 包 统 疾病 关 系 的调 查 、 点病 的多 指 标实 验 等 ( 脾 重 设
a o t 1 h e rs l h w d t a } u aie e e t o ih d s r u r etri n T 4c m- sc n o.T eu t s o e } tt e c rt f cs fh g o e go p wee b t n NO a d L C o r s l l v e

名老中医杨春波脾胃病科研脉络探析_唐福康

名老中医杨春波脾胃病科研脉络探析_唐福康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减用药以提高疗效。

如有出血倾向加仙鹤草30g,三七粉5g,茜草15g,以活血止血;黄疸明显者加茵陈20g,茯苓15g,以利湿退黄;少尿者加大腹皮20g,桑白皮15g,茯苓皮15g,陈皮15g,以达五皮饮之效;皮肤瘙痒者加珍珠母30g,生牡蛎30g,灵磁石30g,紫贝齿30g,以重镇止痒;大便稀溏者加山药15g,莲子15g,薏苡仁15g,砂仁6g,以健脾利湿止泻;腹胀明显者加厚朴15g,枳实15g,香附10g,以行气除胀;大便秘结加火麻仁15g,郁李仁15g,杏仁15g,肉苁蓉15g,以润肠通便;热毒内蕴加栀子20g,黄芩20g,蒲公英20g,土茯苓15g,以清热解毒;恶心加半夏15g,生姜15g,紫苏10g,竹茹10g,以降逆止呕;食滞纳呆加焦山楂10g,神曲15g,麦芽15g,谷芽15g,以助消化。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还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分析患者的发病原因,发病特征,进行灵活辨证,从而筛选恰当的药物予以治疗,这也是提高临床疗效所不可缺少的环节。

如老年人多存在气血阳气不足或阴液亏虚的病理生理特点,故老年人在临床上常出现本虚标实之证,故在治疗时,首先要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兼顾补温阳、滋阴。

对于女性患者则要考虑到女性的病理生理特点。

其一,女性阴亏血虚者较多,注意如有相应的临床证候应酌加滋阴补血之药。

其二,女性气机郁滞者较多,思虑较多,疑恐病危不能治愈,故情绪低下。

愈思难解,则气机郁滞日渐加重。

故对此类患者调畅气机为要,又要顾及到阴血亏虚之特性,故选用理气之药不要过用香燥,可用香橼、佛手、柿蒂、陈皮等药并佐加知母、白芍等敛阴之品以制其辛燥。

3 外治内用 贴敷药浴 共显奇效中医外治法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皮肤、黏膜、肌肉、筋骨等以达到防病治病为目的的一种传统医学疗法。

其治疗疾病的范围已越来越广泛。

由外症外治、内症内治发展到了内外症皆可外治。

认识『大脾胃』,防治妙招多

认识『大脾胃』,防治妙招多

封面报道COVER STORY16《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8月刊口渴,或患暑病;若乘凉或饮冷过度,常伤“脾胃”,可出现胃痛、泄泻或感冒等病。

所以,长夏“脾胃”虽然旺盛,若不护养也会损伤而致病,应该像《黄帝内经》所指出的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认识“大脾胃”,防治有妙招杨春波说,中医学的“脾胃”具有多种功能,因此称之“大脾胃”。

杨老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给读者列举并分析了几个典型的脾胃症状及防治方法。

★杨春波说,“胃主烂谷、主纳”“脾主运化”“脾主涎”,这可理解为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

如脾虚泄泻,可以用健脾的参苓白术散(人参、白术、白扁豆、山药、本刊记者/柴玉采访专家/杨春波 国医大师国医大师杨春波谈长夏季节养脾胃——认识『大脾胃』,防治妙招多长夏是中医文化中的一个特有的季节划分,一年被分成春、夏、长夏、秋、冬五季,在“天人合一”的中医学理念下,与五行、五脏相配,成为一种基本理论,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夏长”,对脾胃有健旺作用长夏,首见于中医古代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医学思想和理论的源泉。

在五行学说中,木、火、土、金、水五行,分别配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五季中配以春、夏、长夏、秋、冬五季。

《黄帝内经》曰:“脾主长夏”,长夏是指农历6月,是“脾”主令的季节,脾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五行属土,居中央为中土,与长夏之气相通,主气为湿。

“虽然春生、夏长……,对‘脾胃’有健旺的作用,但也要注意维护,使这个‘后天之本’健康地运行。

”国医大师杨春波说,由于长夏气温常高,易耗“脾气”、多汗则亏“胃津”,人易疲乏、COVER STORY封面报道17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砂仁、薏苡仁、桔梗、茯苓、炙甘草、莲子肉、红枣)。

★“脾胃是气血之乡”,脾胃有造血等功能。

如贫血,可用益脾补血的八珍汤(人参、白术、茯苓、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炙甘草)。

★“脾统血”,就是说“脾”能统摄血液在血管里流动,且能防止出血等。

脾胃病大师:一日六餐养出好身体

脾胃病大师:一日六餐养出好身体

脾胃病大师:一日六餐养出好身体作者:王宇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8年第7期身穿洁净的白大褂,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笑容可掬,声音爽朗。

这是记者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见到第三届国医大师杨春波时的印象。

采访前,他正在接诊一位患者,仔细把脉、耐心询问情况后,杨春波边写病历边叮嘱:“忌辛辣,少吃凉性食物,绝不能吃夜宵,服药3个星期就能调理好。

”今年83岁的杨春波仍每周坐诊3天。

趁着休息空当,这位脾胃病大师介绍了自己的治病方和养生保健心得。

清湿热:一粥一饮调理脾胃作为中医治疗脾胃病的泰斗,杨春波提出“大脾胃”概念,并在全国率先开展脾胃湿热证的现代科学研究,提出了脾胃湿热证的辨证标准,被全国脾胃病专业委员会采纳。

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从全国各地来找杨春波问诊的病人络绎不绝。

对于老年人的饮食,杨春波建议不饿即为饱,“要饮食多样,营养丰富,少吃反季节蔬果,酸、冷、硬、辣的要少吃”。

针对脾胃湿热患者,杨春波还给出了独家治病方清化饮和食疗方薏米芡实红枣粥。

清化饮组成为茵陈10克、白扁豆12克、黄连3克、厚朴6克、佩兰9克、薏苡仁15克,以上几味药为主,用量可根据病情适当加减甘露消毒丹、二妙丸、黄芩滑石汤。

不过此方最好由医生根据个人病情酌情开出。

如果只是湿气重,用薏米粥即可,选用上好的薏米和大米1∶1调配;如果脾虚,再加点芡实和红枣,搭配在一起,既可调理脾胃又能养生。

健体魄:独创如厕操提升精气神虽已83岁,但杨春波身康体健,精神矍铄,不仅脸上没有老年斑,走起路来更像一阵风,而这与杨春波多年坚持的养生习惯分不开。

每天起床前,杨春波会躺着摩腹50下,促进排便;起床后,空腹喝300毫升温开水,水中加入西洋参+珍珠粉+田三七(1∶1∶1)的药粉1克,然后上厕所。

利用如厕时间,杨春波会做穴位按摩:擦脸70下,按摩睛明穴、迎香穴、耳朵、风池穴、足三里各30下,提升精气神。

如果没门诊,杨春波早晨会去公园散步,做套养生操。

国医大师杨春波运用“以酸治酸”法治疗食滞胃脘型吐酸经验

国医大师杨春波运用“以酸治酸”法治疗食滞胃脘型吐酸经验

·八闽医药 ·福建中医药2024 年1 月第55 卷第1期Fujian Journal of TCM January 2024,55(1)国医大师杨春波运用“以酸治酸”法治疗食滞胃脘型吐酸经验杨正宁1,2,3,刘启鸿1,2,3,黄铭涵1,2,柯晓1,2,3* 指导老师:杨春波1,2(1.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福州 350003;2.福建省中医脾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3;3.福建省名中医柯晓工作室,福建福州 350003)摘要: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认为吐酸在临床上常有脾胃湿热、肝胃郁热、肝脾不调、胃阴亏损、脾胃虚寒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滞胃脘所致吐酸也愈发多见。

国医大师杨春波教授认为诊治食滞胃脘型吐酸应审证求因,谨查四诊以辨之,提出望诊重其舌、闻诊察其气、问诊究其因、切脉无定体的辨证思路。

杨老主张治疗本病慎用“海螵蛸、瓦楞子”等抑酸药,而常用“以酸治酸”法釜底抽薪,即消食导滞、化积祛酸,方遣大山楂丸、保和丸等,且常重用山楂,喜用连翘、绞股蓝加减,获效良多。

关键词:吐酸;食滞胃脘证;以酸治酸;杨春波杨春波教授系全国第三届国医大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从事临床、科研、教学近70载,对中医脾胃病的诊治学验俱丰且自成体系。

吐酸是指胃中酸水上泛,亦称泛酸,属于中医脾胃病范畴,常见于胃痛、痞满等症。

现时临床医生治酸多喜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瓦楞子、海螵蛸、牡蛎等碱性质重之品,取其碱性可中和胃酸之效,更有甚者不予辨证即随意使用,往往导致患者泛酸加重,甚或出现脘腹闷胀、大便不爽等症。

杨老认为:临床遇到吐酸、烧心等症需要审证求因,不可随手即用瓦楞子、煅龙骨、煅牡蛎之品,这类药物多质重碍胃,适用于素体胃酸偏多的吐酸患者。

若食滞胃脘、积而作酸者用之,则犯“虚虚实实”之戒。

笔者有幸跟随杨老门诊,观其治疗食滞胃脘型吐酸患者鲜少使用瓦楞子、海螵蛸等药治酸,亦不常用左金丸、香砂六君子汤等经方,反喜用山楂、木瓜等酸味药物及消食化积之剂“以酸治酸”,每获良效。

杨春波 尊重身体节律,细化起居定时

杨春波 尊重身体节律,细化起居定时

34《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7月刊尊重身体节律,细化起居定时谈今年84岁的国医大师杨春波,身材高大,鹤发童颜,步履矫健,精神矍铄。

当记者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见到他时,完全被他迷倒了,简直是一位“80后的大帅哥”。

虽已至耋耄之年,杨老依旧坚持每周坐诊4个半天。

他是怎样保养身体,保持精力充沛的呢?杨老有着自己的养生秘诀——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活动都有一定的时间节律性,顺时养生(即顺应脏腑的时间节律,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效果)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生十分必要。

三餐准时吃,“小食”防空腹杨老十分注重日常饮食的规律,他说,饮食既要定时,又要定量。

杨老每天早晨7点准时吃早餐,一般是豆浆加4个花卷,有时用蛋花汤代替豆浆;午饭在中午12点半到下午1点半之间,基本上是一份鱼或肉、一小盘青菜、2两米饭,加上一碗汤。

晚上6点半左右,简单地吃一些小米粥或面食。

这便是杨老一天的饮食,他晚饭吃的简单,且从不吃夜宵。

杨老指出,胃不和则卧不安,杨春波大师简介杨春波第三届国医大师,1934年出生,从事中医药工作60余年,福建省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他精于脾胃、发热性等疾病的诊治,创新研究脾胃湿热理论,在国内率先开展脾胃湿热理论的临床调查和现代研究,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

养生特约记者/徐萌35TCM HEALTHY LIFE -NURTURING 吃健康谈养生晚餐过饱或加餐吃夜宵,不仅会加重胃肠负担,影响睡眠,还会导致其他疾病的产生。

因此,不建议大家晚餐吃得过饱、过晚。

三餐以外,杨老也会常备苏打饼干和脱脂奶粉,在休息间隙适当地补充些能量。

每天早晨锻炼前,杨老会吃2片苏打饼干,再喝上一杯脱脂牛奶;杨老坐诊时病人很多,每次下班都会“晚点”,经常延时至下午1点,所以在上午10点钟时,他会再重复一次上述“小食套餐”;下午4点,“小食套餐”会再重复一次。

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经验
骆云丰;陈锦团
【期刊名称】《世界中医药》
【年(卷),期】2012(007)001
【摘要】@@ 杨春波主任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委员会会长,涉足杏林业已六十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尤擅脾胃病,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杨老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rn1 荡邪首推清化rn<素问·至真要大论>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杨老认为每种疾病发病之始皆因正气虚弱,但针对具体某一疾病,又因为病程不同以致因机各异.从临床来看,慢性胃炎大多数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内伤,其病程动辄数月,甚则十数年,其根本病机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骆云丰;陈锦团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脾胃科,福建省福州市湖东支路13号,35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系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杨春波主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学术特点和经验总结 [J], 王文荣
2.杨春波主任治疗湿热蕴肠证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探讨 [J], 王文荣;柯晓;黄恒青;骆云丰;付肖岩;胡光宏;方文怡
3.杨春波主任论治肝炎经验——肝炎之治主在“脾” [J], 张海鸥;杨永昇;
4.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慢性泄泻经验 [J], 何友成;杨正宁;黄铭涵;胡光宏
5.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J], 何友成;骆云丰;杨正宁;孙月明;方文怡;黄铭涵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84岁国医大师上厕所都练这,他的养生经值得你学习

84岁国医大师上厕所都练这,他的养生经值得你学习

84岁国医大师上厕所都练这,他的养生经值得你学习84岁国医大师上厕所都练这,他的养生经值得你学习养生内参2018-08-23 15:28:09他是福建首位“国医大师”,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他是福建省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第二、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他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百名入选老中医之一;他就是福建省名中医,今年已经84岁的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杨春波主任医师,他从事中医药工作64年,至今仍坚持临床工作。

已至耄耋之年的杨春波仍每周坐诊3天,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杨春波给出自己的养生经:坚持睡子午觉如厕也做养生操杨春波多年坚持早睡早起,冬天早上5点半起床(夏天提早半小时)。

杨老还坚持睡子午觉,中午午休1小时,晚上10点半入睡。

他每天起床前,不急着起床如厕,坚持练习一套养生操:躺在床上摩腹60下,推两侧肋部50下,以促进排便。

起床后,空腹喝300毫升温开水,然后上厕所。

如厕时,杨春波会做穴位按摩,双手擦脸70下,接着按摩睛明穴、迎香穴、耳朵、风池穴各30下,足三里穴50下,承山穴70下。

【养生提要】所谓子午觉,是指在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是从23时到凌晨1时,夜半子时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称为合阴,是一天中阴气最重的时候,也是睡眠的最佳时机,子时之前入睡有利于养阴;午时则是从11时到13时,也是阴阳交会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称为合阳,此时午睡有利于养阳。

摩腹是传统推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保健和防治脾胃疾病。

清代养生家方开所著《延年九转法》为摩腹养生专著,谓长期摩腹能“却病延年”。

摩腹可以调节肠道功能,在健康人群中摩腹方向无实质意义,在养生保健中应以自身摩腹方便、舒适为宜。

饮食不但定时而且定量从不吃夜宵杨春波日常饮食规律,定时又定量。

他每天早晨7点准时吃早餐,12点半到下午1点半吃午饭,上班在单位食堂吃,一般套餐是二两米饭+一份鱼或肉+一碗汤+一小盘青菜。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经验
黄铭涵;何友成;杨正宁;林尧;杨春波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24(36)1
【摘要】杨春波教授为全国第3届国医大师,擅长运用“脾胃湿热”理论诊治胃肠系统疾患。

杨老认为,脾胃湿热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应从“三因制宜”角度辨识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个体化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

针对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辨治用药,杨老以清化湿热、调气舒络为总治则,创制“清化饮”为基本方,并结合辨析寒热、分利三焦、顾护正气、扶正防邪等辨治心得立方。

作者结合杨老临床验案,阐述杨老辨治脾胃湿热证胃肠病的临证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诊治有所裨益。

【总页数】6页(P40-45)
【作者】黄铭涵;何友成;杨正宁;林尧;杨春波
【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国医大师朱良春干燥综合征辨治实录及经验撷菁
2.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慢性泄泻经验
3.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4.国医大师杨春波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举隅
5.国医大师杨春波治疗脾胃湿热阴损证经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杨春波:悬壶济世的人大代表

杨春波:悬壶济世的人大代表

作者: 秦友莲
作者机构: 民革福建省委会
出版物刊名: 团结
页码: 59-60页
主题词: 杨春 人大代表 济世 临床经验 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学术思想 科技攻关
摘要:现年74岁的杨春波是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的名誉院长,主任医师。

全国脾胃学专家,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经验传承研究”百名对象之一。

换句话说,杨春波被国家列为研究对象。

省二院组织了研究小组,对他的医学思想进行研究和传承。

杨春波14岁从医,到今年他行医整整一个甲子。

由他等主编的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的《现代中医消化病学》已经面世,杨春波特别高兴。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

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的关系
廖承济;杨春波
【期刊名称】《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3(003)004
【摘要】测定62例慢性胃炎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的基础胃酸和五肽胃泌素刺激后的胃酸分泌量,表明慢性胃炎病人的基础胃液量和胃酸量及激发后的胃液量和胃酸量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并与中医实证与虚证分型有关。

实证分型中气虚滞湿明显高于气虚瘀湿,气虚滞热和气虚瘀热。

虚证分型中肾气虚型略低于脾气虚型。

气虚瘀湿型胃酸的激发率高于正常人和其他各型患者,气虚滞热型激发率最低,说明慢性胃炎的宏观中医证与微观的病理生化变化有一定内在联系,这在胃炎的诊断和疗效考核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总页数】3页(P199-201)
【作者】廖承济;杨春波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
【相关文献】
1.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内镜分类关系初探 [J], 武和平;郑昱;李萍;洪佩君;王雪芬;尤圣富
2.十二指肠球炎与胃泌酸量及血清胃泌素、血清胰泌素关系的探讨 [J], 孙素云;李
岩;郭兑山;单维新;李冠群;汪秀实;李宇权
3.慢性胃炎胃黏膜像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J], 燕东;刘绍能;王维武;时磊
4.胃脘痛中医辨证分型与胃泌酸功能关系分析 [J], 韩立民
5.慢性胃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 [J], 林江;张利君;郑舜华;蔡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胃炎从“脏腑”论治

慢性胃炎从“脏腑”论治

慢性胃炎从“脏腑”论治
温佰胜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5(20)2
【总页数】2页(P107-108)
【关键词】慢性胃炎;脏腑;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作者】温佰胜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第二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733
【相关文献】
1.足主症区反射法结合脏腑经络“本穴”按摩治疗慢性胃炎 [J], 周启荣
2.脏腑推拿结合针刺治疗脾胃虚寒、痰湿阻滞型慢性胃炎的疗效 [J], 陶智勤
3.慢性胃炎从"脏腑"论治 [J], 温佰胜
4.谦斋脏腑生理病理对照式及脏腑病因病位证状用药式——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16) [J], 孙其新
5.从脏腑辨证论治汗证 [J], 孟璐;王兵;陈斌;韩洁茹;常佳怡;姜德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病治疗的五脏说

胃病治疗的五脏说

胃病治疗的五脏说
胡守平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学刊》
【年(卷),期】1995(0)6
【摘要】1 治胃必求脾脾胃同居中焦,相为表里,胃喜润恶燥而主降浊,脾喜燥恶湿而主升清。

胃主受纳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消磨水谷,合而为升降之枢,气血生化之源。

其生理上相合互助,病理上也必相互影响。

临床上常见因脾失健运而表现为脘痞腹胀、纳少、倦怠、消瘦的脾胃虚弱证,治用香砂六君子丸健脾和胃。

若脾运化水液功能失调致湿阻中焦出现纳果腹纳。

【总页数】1页(P37-37)
【关键词】胃病/中医药疗法
【作者】胡守平
【作者单位】皖北矿务局前岭矿职工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
【相关文献】
1.从五脏相关浅谈治肝法在五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J], 曹利民
2.浅析基于五脏一体观探讨防治脾胃病的原则 [J], 崔引航;谢家诚;徐东强;许阳慧;覃瑶;唐梅文
3.浅析基于五脏一体观探讨防治脾胃病的原则 [J], 崔引航;谢家诚;徐东强;许阳慧;
覃瑶;唐梅文
4.姜树民从五脏气机升降治疗脾胃病经验 [J], 李诗文;姜树民
5.从五脏论治胃病 [J], 王似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治病必分经络脏腑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1(10)1
【摘要】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

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

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臌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

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

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

若不究其病根所在,而漫然治之,则此之寒热,非彼之寒热,此之痛痒,非彼之痛痒,病之所在,
【总页数】1页(P19-19)
【关键词】脏腑论;经络;治病;寒热;痛痒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23.1
【相关文献】
1.治病必明脏腑经络 [J], 赵月盛;裴海泉
2.浅谈徐大椿治病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J], 李一;苗志远
3.论徐灵胎“治病必分经络脏腑”思想及其在《洄溪医案》中的运用 [J], 徐亚兰;鲍晓东
4.辨脏腑阴阳做治病文章——气功的辨脏腑治病法 [J], 钟建华
5.从腧穴经络脏腑相关性看针灸治病之机理 [J], 刘红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级名老中医杨春波治疗慢性胃病调养须分脏腑
杨春波主任系国家级名老中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委员会会长,涉足杏林业已六十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尤擅脾胃病,笔者有幸随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杨老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

荡邪首推清化《素问·至真要大论》言: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杨老认为每种疾病发病之始皆因正气虚弱,但针对具体某一疾病,又因为病程不同以致因机各异。

从临床来看,慢性胃炎大多数是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节以致脾胃内伤,其病程动辄数月,甚则十数年,其根本病机则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

而要明确具体因机,则须从脾胃发生学角度进行探讨。

这一点在《内经》中早有记载,《素问·经脉别篇》言: “夫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五经并行。

”如此则脾胃功能(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 ,脾胃关系( 脾为胃行其津液) ,脾肺关系( 土生金) 一目了然。

当脾胃内伤,脾的运化功能( 即“脾气散精”功能) 异常时,常使脾胃气机升降失调,水谷精微输运障碍。

气机升降失调则“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水谷运化障碍则水液内停,聚湿成邪。

湿邪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新的致病因素,湿邪壅
滞则化热,湿热相搏则疾病迁延难愈。

湿热注于下则便溏、溲黄; 蒸于上则清窍失聪以致头晕头重、卧寐不安、梦魇连连; 瘀于表则汗出渍渍,触之粘手; 阻于中焦则碍脾运,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则胃纳受阻,食滞而为邪。

外症则以少食不饥,食欲不振为主。

湿热之邪,循经归肺则酿痰成饮,“肺为储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即此之谓也,临床常见咳嗽、胸闷、心慌等症。

另外,湿浊阻碍气机运行则致气滞,气滞则行血无权,故气滞常伴血瘀。

因此,对于慢性胃炎而言,其病机起于虚,止于实,而其实际则表现为脾虚兼夹湿热、滞食、滞气、瘀血,诸实当中又以湿热最为关键。

故而,慢性胃病虽以虚为本,但治病之始,不在补而在清化,湿热不除,胃难受补,只有在湿热已化、气机畅达、血行通顺的情况下,言补才有意义,行补才能建功。

调养须分脏腑补益当分“先”“后”杨老认为,慢性胃病外邪一祛则各脏腑间内在的矛盾立刻上升为主要矛盾,而其病机多为脏腑的阴阳气血失衡,此刻变燮脏腑气血阴阳就显得尤为重要。

然阴阳气血违和,虽涉五脏,但亦有偏重,经多年的临床观察总结,杨老认为慢性胃病后期主要以脾、肾两脏为主。

脾为后天之本,脾虚是发病之基,虚则邪至,湿热相扰以成诸证,而湿热一化则脾虚立现。

临床常见胃脘轻微闷痛,时发时止,无饥饿感,食欲不振,少食易饱,便溏,面色晦暗不华,舌质淡,边尖有齿痕,
苔薄白或薄黄,脉细缓。

治疗上则以健脾为主,佐以清化散瘀、解热安神、降逆止呃等法,用药上多以党参,漂白术,生、炙黄芪益气健脾; 用生扁豆,佩兰,白豆蔻清化湿热、醒脾和胃; 选厚朴,木香,枳壳宽中行气; 以赤芍,莪术散瘀活血; 以麦、谷芽,神曲,焦、北山楂健脾消食。

肾虽为先天之本,却需要后天脾胃滋养,正如东垣在《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言: “历观诸篇而参考之,则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

”故慢性胃病后期脾气亏虚常致肾虚。

但通过临床观察,杨老发现此种肾虚并非单纯的肾阳或肾阴亏虚,而是以阴阳失调,浮阳上越为多见,临床常见周身洪热汗出,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汗出,舌质淡,苔薄或无苔,脉沉细缓等症。

针对这一病机,杨老以益肾潜阳为主,兼以健脾理气、清化和中。

用药常选黄精、菟丝子、淫羊藿、益智仁等调理元阴、元阳,以党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用怀牛膝、龙骨、牡蛎、琥珀、茯苓等潜降浮阳。

佐使须别“生”“克”慢性胃病后期,调理上虽以脾、肾两脏为主,但五行的相生相克使得脾胃与肺、肝两脏关系密切,临床中常相互影响,一病俱病。

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杨老遵“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常在补益脾胃的基础上,随证治之。

如肺脾两脏,《素问·经脉别篇》言: “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但当脾气亏虚时,水谷精微则不能上承肺脏以养肺金,土不生金则肺失其荣、疏失宣肃。

临床上常见咳嗽、胸闷、心慌等症,此时治疗,若仅仅以咳嗽而归肺病,以心慌而归心病,治疗上“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则鲜有不偾事者。

杨老每遇此证常依“培土生金”之则,在补脾的基础上加用厚朴、枳壳、生枇杷叶等开宣肺气,畅中顺气,如此则脾旺而肺自平。

另外,脾土亏虚,肝木必乘,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言: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乘而侮之。

”临证中,肝气横犯脾胃则脘腹胀满,呃气连连; 肝经循经不畅则两胁不舒,或单见右胁不舒,或女性经前双乳胀痛; 肝瘀化火则夜寐不安,少眠多梦。

杨老对于此证治疗,常在补脾肾的基础上加北柴胡、木香、厚朴疏肝行气,加龙骨、牡蛎、琥珀重镇安神,加炒白芍( 或生白芍) 柔肝止痛。

用药贵在轻灵“调”贯始终杨老治疗胃病,既不推崇温补,亦不快意攻伐,而是崇尚王道。

杨老认为脾胃位居中州,具有枢机之能,故其治不在补,不在泻,而在调。

“调理”的思想,贯穿于杨老治疗慢性胃病之始终,然在具体应用中又有气机、阴阳之别。

《临证指南医案》言: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阳土,得阴自安”,此句一出,即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奉为圭臬,而杨老认为脾胃湿热证,若用温阳之品,则易化燥、化热,以致病情加重,出现大便秘结难
解等症; 若用阴柔之品,则湿得阴助,迁延难愈。

同为叶天士之言,杨老却推崇“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胃位处枢机,脾升胃降为其生理特性。

脾升则水谷精微得以传输,胃降则腐熟之水谷得以传化。

若脾胃升降失调,则“浊气在上则生嗔胀,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

并且气机失调则传输、传化失司,瘀中焦则化湿、化热,故杨老治疗脾胃湿热证,强调清化湿热要以行气为基,临证中常加厚朴、枳壳、木香、合欢以行气畅中; 加半夏、干竹茹等以降气止逆; 加栝楼以泄气通便。

对于头目耳鼻之病,杨老常加葛根、柴胡以升其阳; 对于胃下垂、脱肛、久泻等中气下陷证,亦用葛根、黄芪、升麻、柴胡升阳益气、固脱止泻。

《素问·生气通天论》言: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凡病之所得皆由阴阳之失衡,慢性胃病亦不例外。

但由于脾胃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故慢性胃病所表现的阴阳失衡,不仅仅局限于脾胃,还包括了肾中之阴阳、脾胃与肝脏之间的阴阳。

临床中常见到一些患者,夜寐难眠,多梦易醒,口干,目涩,自觉火气很大,喜饮冷饮,但每食凉则腹泻无度。

杨老认为此证在病机上属“胃冷肝热”,此证在治疗上存在用凉则伤胃、用温则助肝热的矛盾,而杨老每以茵陈泻肝胆之热,以白芍敛肝益阴,用藿香、苍术等微温醒脾、助阳止泻。

另外,许多处于围绝经期的女性
患者,由于“( 女子) 七七,任脉虚,太冲衰少,天癸绝”(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故肾中阴阳失衡,元阴亏虚,浮阳上越,以致周身洪热汗出,烦躁易怒,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汗出,舌淡,苔薄白或黄,脉细沉。

在治疗上,杨老常以黄精为君,益阴补肾; 用益智仁、菟丝子、淫羊藿温肾助阳; 用龙骨、牡蛎、怀牛膝以潜浮阳。

药用轻灵临证用药上,杨老常将脏腑本身特点与病邪有机结合,针对脾胃本身特点,杨老认为“清阳不升,则谷气下流”,用药上常选辛味升散之品,如葛根、升麻、柴胡等既升脾阳又散外邪。

针对湿热一证,杨老认为湿热相搏如油入面,很难祛除,因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邪一旦结合,则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之治疗总纲所能涵概。

因此治疗上单纯应用寒药或热药,都很难中的。

杨老治疗湿热,别开一途,运用轻清之品,芳香醒脾、辛化祛邪。

临证中,常用佩兰、藿香、草果、白豆蔻等药。

另外,茵陈,味苦性寒,能除湿祛热,又因其长于三月独得春升之气,故入肝经兼能上行; 生扁豆,味甘性微温,能醒脾化湿。

两者相配,寒温相制,宣散相合,能醒脾、化浊、升阳、疏肝,故杨老常以此为君臣,君领诸药以荡外邪。

在药物的用量上,杨老取量甚轻,如茵陈用10g,扁豆用12g,佩兰、草果、藿香、白豆蔻常用至4. 5 ~6g,琥珀用4. 5g,黄连用3g,厚朴、枳壳常为 6 ~9g,杨老用药质虽轻清,量虽微少,
但轻可去实,疗效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