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油气源对比

合集下载

油源对比.方案

油源对比.方案
生物体中的原生烃及其它类脂物 的游离分子(10%)——生物标志化合物
来 生物标志化合物来源于陆源高等植物、海洋 源 和湖泊中的水生生物,特别是藻类以及细菌。
特 结构复杂、分子量高。不同于干酪根热裂解

时形成的低-中分子量、结构简单的烃类。
在成岩 和热成 熟阶段
原在生物 中存在的 甾、醇、 酮化合物
现代的烃源岩中的有机质,已经是经历了很多 地质事件,代表油气运移后的残留有机质,与其运移 出去的石油虽然有相似性,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
2、对比意义
石油与石油、石油与烃源岩之间的地球化学对比 ,在石油勘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油与油、 油与岩对比,可以确定一个盆地中各个油藏是来源于 一个共同的母源,还是来自两个或几个不同时代的油 源层系,进而圈定可靠油源区,有效地指导油气资源 勘探。我国的研究者应用地球化学对比指标特别是甾 、萜烷类进行油与油、油与岩对比,已经做了大量的 研究工作,几乎每个盆地或多或少都有这方面的研究 资料。
双峰型
生物来源主要
是藻类等水生
生物
15
20
25
30
15
20
25
30
nC21
后峰型
nC22
nC21 nC22
nC28 nC29
无陆源供给的海 15 20
25
30
15
20
25
30
相碳酸盐岩沉积中 缺高分子量烷烃,
现代沉积
生油岩
无奇偶优势。 不同有机质来源的现代沉积物和生油岩正构烷烃分布曲线
记录器应答值
文23
Es4
文31
Es4
文31
Es33
文古2 P2sh
文69-9 Es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演67井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演67井烃源岩评价及油源对比
鄂尔 多斯盆地 西南缘演 6 7井烃源 岩评价及 油源对 比
赵 彦 德 , 罗安 湘 , 潇 . 张 海峰 , 忠 义 , 一惠 一 , 一张 一 齐亚 林 1 程 党性 一 , 2 , ,
孙 勃 , 时孜 伟 . 邓 静 1 一 , 一 , , 2
(. 1中国 石 油 长 庆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渗 透 油 气 田勘 探 开 发 国家 工 程 实 验 室 ) 2低
l 区域地质特征
天环坳 陷南 段 地处鄂 尔 多斯 盆地 西南 部 ,西邻
西 缘 冲断 带和六 盘 山 冲断带 , 南接 秦祁 褶 皱带 , 受不
同性质 的构造单 元 影 响 .成 为盆 地西 南缘 多期 构 造
应 力 承接 释放 区 ,区域 构造 位 置 十分 独特 ( 1 。 图 ) 20 0 6年 以来 为 了 寻找新 的有利 勘探 目标 区 , 油勘 石
2 烃源岩特征
21烃 源岩 地质 学特 征 .
西 向和北 东 向断裂 活 动 明显 加 强 ,基 底 整体下 沉 剧
晚三叠 世受 印 支运 动 的影响 ,鄂 尔多斯 盆 地遭 受 了有 史 以来 的重 大变革 。 沉积 上实 现 了 由海 相 、 在
烈, 湖盆 发育 达鼎 盛期 , 割性 减弱 , 盆范 围扩 大 , 分 湖 水 体加 深 , 大水 深可 达 6 m。 殖 了大 量 的水生 生 最 0 繁
元 素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及 发 育 环 境 [. 球 化 学 ,0 8 3 ( ) 9 6 . J地 ] 2 0 ,7 1: — 4 5 【]张 文 正 , 华 , 剑 锋 , .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长 7段 优 质 油 源 岩 在 7 杨 李 等论 低 渗 透 油 气 成 藏 富 集 中 的 主 导 作 用 — — 强 生 排 烃 特 征 及 机 理 分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烃源岩特征与油源对比

取100-110℃为基准间隔,令n=0 (100110℃)其它间隔的指数为:
温度间隔(℃) 指数n
80-90
-2
90-100
-1
100-110
0
110-120
1
120-130
2
温度间隔内的地层厚度可能大致相等,但 相等厚度地层的沉积时间则可能区别较大,因 沉积速度不同所致。
时间因子 ∆t—每个温度间隔内的沉积时间 (Ma),任意温度间隔内的成熟度为
三、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
(一) 有机质的丰度
烃源岩中有机质的丰富程度。
常用指标 有机碳、 氯仿沥青“A”、总烃含量
1、有机碳(Toc)
岩石中与有机质有关的碳。 剩余有机碳含量:用单位重量的岩石中 Corg的重量百分数来表示。 泥岩中有机碳含量在1.16~1.60 %之间,平均 1.22 % ; 碳酸盐岩中的有机碳只要大于0.08%,就 被视为生油岩。
(2)Kerogen颜色及H/C、O/C原子比 随 有 机 质 成 熟 度 ↑ , Kerogen 颜 色 加 深 ,
H/C↓、O/C原子比↓,向富C方向收缩。
三种干酪根产烃开始时的元素组成表
干酪根





H/C O/C
1.45 0.05 产
1.25
0.08
湿 气
0.8 0.18
H/C O/C
0.7 0.05 产
P1:较低温度(<300℃)下样品释放的 游离烃;
P2:较高温度(300~500℃)下干酪 根热解生成的烃类;
P3:干酪根中含氧基团热解生成的 CO2
峰面积S1、S2、S3:表示相应产物的含 量,单位为mg/g。

油气源对比

油气源对比
第四章 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
第七节 油气源对比
一、油源对比
油(气)与烃源岩的对比
油(气)与油(气)的对比
油(气)之间、油(气)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成因联系
1.油源对比原理 (相似性原则)
①来自同一源岩的石油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似性
②烃源岩中的可溶有机质(氯仿沥青“A”)在成分 上与该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具有相似性。
一、油源对比
一、油源对比
Relative Abundance
RT: 33.51 - 60.64 100 90 80 70
56.96 55.12
NL: 2.70E4
m/z= 216.50217.50 F: MS geoa13189 2
60 55.65
50
52.83
40 30 20 10
34.02 0
60 55.65
50
52.83
40
54.03 30
51.91
20
10 34.02
39.09
37.33 36.87
41.62 41.22
44.21 46.13
48.43 50.33
57.32 59.18
0
34
36
38
40
42
44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Time (min)
C27甾烷(胆甾烷)C28甾烷(麦角甾烷)C29甾烷(谷甾烷)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时 间 -->
46.00 48.00 50.00 52.00 54.00 56.00 58.00 60.00 62.00 64.00 66.00

(课件)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

(课件)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

我国中新生代主要含油 气盆地烃源岩
氯仿沥青“A”含量频率 图(尚慧云等,1983)
我国中、新生代烃源岩总烃含量统计表明,好的烃源 岩一般为0.1%,较好的不低于0.05%,低于0.01%的为非烃 源岩。应该注意的是上述两项指标受烃源岩的类型和成熟 度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成熟度,未成熟和过成熟的烃源 岩其含量都是比较低的。总烃含量与有机碳含量的相关图 可以将烃源岩进行分级 。
C残
C原 1 D原
Rock-Eval可从320℃-550℃加热,使可降解成油气 的有机质全部降解,研究热解产物可得到三个峰:
总有机质
S1——300℃以前的产 物为岩石中可溶有机
可溶有机质
干酪根
质或吸附物;
热 解
氯仿沥青“A” 可降解生烃部分
有效碳
残余碳
无效碳
S2——300~550℃为 干酪根热解产物;

P2
S3——为整个热解过程
类型 参数
❖降解潜率:D=有效碳/有机碳(总碳中生烃的碳)
❖产率指数: IP= S1/ (S1+ S2) 成熟度参数 ❖最高热解峰温Tmax (℃)
(3)生烃潜量
S1+S2被称作生烃潜量,它表示烃源岩残余的和 潜在的产油气量,当分析的样品热演化程度较低时, 岩石尚未大量排烃,从而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岩石可 生成油气的总量。
测定有机碳时,常先用盐酸除去样品中的碳酸盐,然 后使样品在氧气中高温燃烧转化为CO2并测定其中的含碳 量。有机碳含量与有机质的含量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即有机质含量=有机碳含量×K,K为转换系数。蒂索等综 合多方面的资料认为不同类型干酪根在不同演化阶段的K 值是不同的(如表)。
从有机碳计算有机质丰度的转换系数(K)

【油气田开发】7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1

【油气田开发】7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1

21
§4 含油气盆地
一、含油气盆地概念
地貌盆地:地质历史时期某一时刻大型蓄水洼地。 沉积盆地:在漫长地质历史上曾经长期下降(保持地貌 盆地)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现已被沉积岩所充填。
沉积盆地大小相差悬殊,从几千、几万平方公里到几十万平方公里 ;沉积厚度差别也很大,从不足一百米到一万多米。盆地的形状、成 因、演化历史也有较大差别。有些盆地有油、气的生、储、盖条件并 发现了具有商业价值的油气田,有些不具备形成油气田的条件。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油气水成分及性质 第三章 油气成因理论及油气生成模式 第四章 生油层、储集层、盖层 第五章 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 第六章 油气成藏条件及油气藏类型 第七章 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 第八章 油气田地质研究概述 第九章 油层对比 第十章 油气田地下构造研究 第十一章 沉积相研究 第十二章 储层非均质研究 第十三章 油层压力和温度 第十四章 储量计算
6、在海相沉积盆地边缘—生物礁块油气 聚集带、三角洲、砂坝等
1、生油凹陷内或其邻近地区的长期继承性隆起背 斜型油气聚集带最有利(离油源近、储层发育、圈闭形
成早)。
2、形成时间较早的油气聚集带较为有利。如果晚
期形成的聚集带隆起幅度较高,在油气重新分布或烃源岩 二次生油过程中,也可能成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3、沉积盆地边缘的大单斜带,往往是有利的。在
区域性油气运移过程中,是油气运移指向的低势区,有利 于形成大单斜油气聚集带。
4、生物礁、盐丘、古潜山及滨海砂洲发育地带, 都可以形成各种特殊类型的油气聚集带。
13
§3 含油气区
一、含油气区概念及含义
在沉积盆地中,由于地壳升降的差异性,总是有 相对隆起区和相对洼陷区。洼陷区长期沉降,接受细 粒沉积,形成生油拗陷。

青平川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青平川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盐 性沉积环 境 。 3 . 3甾烷特征
1 . 1 正构烷烃 特征 正构烷烃主峰碳数大部分为 n C 或 n C 。 ,C P I 值 均值为 1 . 1 1 , O E P值均 为 1 . 0 5 ;姥鲛 烷 与植 烷 比 值 ( P r / P h ) 均值 为 1 . 2 0 ;P r / n C 1
O O O
★ 豢 + + ◇ ◇
{ j }
谁 祭 + ◇

A 厶 A
① 主 峰碳 碳数 主要 为 n C 1 9 ,其 C P I 值 均值 为 1 . 0 6 ,O E P平 均 值 均为 1 . O 5 ,无 奇 偶优 势 ;②姥 鲛烷 与植 烷 比值 ( P r / P h ) 均值 为 1 . 2 O , 总 体 上 具 有 姥 鲛 烷 优 势 ;③ P r / n C 1 7和 P h / n C 1 8均 小 于 0 . 3 5 ; ④ C z x - / C 2 +均值 为 1 . 9 3 ,C ( 2 1 + 2 2 ) , C ( 2 8 ㈣ 均值 为 5 . 6 5 。说 明长 4 + 5 储 集 层 原油 成熟 度较 高 ,其正 构烷 烃 主峰碳 数均 小于 n C 。 ,其生 源母 质应 该 以低 等水 生生 物为 主 。其 P r / P h比值 表 明其生 烃 母质 形 成 于淡 水 一微 咸水深 湖相沉 积环境 中。 2 . 2萜烷 特征 三 环萜 烷相 对含 量都 比较 丰 富 ,三环 萜 烷 C 。 、C 。 、C 和 C 。 呈 上升 型分 布 ,C 四环萜 烷 相对含 量 较 为丰 富 ;原 油样 品 的 T s 相对 含 量高 于 T m 的相对 含 量 , T s / ( T s + T m ) 的值 处于 O . 6 0和 O . 6 7之 间 ,说

石油与天然气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石油与天然气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1、石油与可燃有机矿产的概念石油: 指地下岩石空隙中天然生成的,以液态烃为主要化学组分的可燃有机矿产。

由古代的动物、植物遗体演变而来,属有机成因,又具有燃烧能力,总称为可燃有机矿产或可燃有机岩。

2、石油的主要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有什么特点?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有:C、H、O 、S、N,其中C和H两种元素占绝对优势。

元素组成特点:一般石油中碳的含量占84—87%,氢含量为11一14%,两者在石油中以烃的形态出现,占石油成分的97—99%。

剩下的硫、氮、氧及微量元素的总含量一般只有1—4%。

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主要由于硫分增多,这个比例可高达3%-7%。

石油的化合物组成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烃和非烃两类。

烃类:(1)烷烃(2)环烷烃(3)芳香烃非烃化合物主要包括:含硫、含氮、含氧化合物化合物组成特点:碳、氢、硫、氮、氧五种主要元素在石油中可以构成巨大数量的化合物。

不论其数量如何多,但其化学性质都取决于这些元素构成的官能团;每一种官能团都具有特殊的化学特征,在其所连接的各种有机化合物中起着相同的作用。

3、石油的颜色有那些?为什么有白色石油?石油的颜色变化范围很大,从白色、淡黄色、黄褐色、深褐色、黑绿色至黑色。

石油的颜色与胶质—沥青质含量有关,含量越高颜色越深。

白色石油的形成,可能于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

4、索可洛夫根据存在的环境将天然气分为哪八大类?①大气;②表层沉积物中的气体;③沉积岩中的气体;④海洋中的气体;⑤变质岩中的气体;⑥岩浆岩中的气体;⑦地慢排出气;⑧宇宙气。

5、根据产出状态,天然气有哪些类型?何谓气藏气、气顶气、凝析气?① 气藏气② 气顶气③ 溶解气④ 凝析气⑤固态气体水合物气藏气:指基本上不与石油伴生,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气顶气:指与石油共存于油气藏中呈游离气顶状态的天然气。

凝析气:当地下温度、压力超过临界条件后,液态烃逆蒸发而形成的气体。

油源对比方法简介

油源对比方法简介

油源对比方法简介油源对比方法简介000在过去进行油源对比时,由于仪器方面的限制,只能依靠油气的总体物理化学性质,如密度、粘度、凝固点等,这些参数获得较为简单,但它们容易受到外界次生因素的影响,以至于造成油源对比的错误。

近年来随着石油地球化学理论的深入发展以及分析试验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能较科学的解释油气的形成和变化规律,而且也提供了一些新的地球化学对比指标,是油源对比有了新的突破。

造成原油组成差异的原因十分复杂,那么在进行油油对比或油气族组群划分时,必须充分考虑多种地质与地球化学因素。

可以从原油的各种烃类和非烃中选择对比参数,原油中甾烷系列与萜烷系列化合物生物标志物的组成特征可以反映原油的有机质母源输入条件、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程度等,影响原油中三萜烷系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的关键因素为生源条件,并且生物标志物在原油中的分布是相对稳定的,轻度到中等程度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其没有明显的影响,运移效应对大部分生物标志物参数也没有明显的影响。

因此,生物标志物参数是划分对比原油族群的最理想的参数,可以根据其指纹特征的差异对原油进行族群划分对比。

根据地质背景和对比对象的不同,可以分别采用轻烃、重烃、饱和烃、芳烃、正构烷烃和异构烷烃,以及非烃和同位素的组成等参数来进行油源对比。

下面简要的介绍一下目前广泛应用的一些对比参数,这些参数有些适于油油对比,有些适于油源对比。

(1)轻烃组成对于凝析油或轻油(>50API)缺少C15+以上的烃类物质,那么利用生物标志物进行油源对比就比较苦难,那么利用轻烃对比参数可以很好的解决凝析油与烃源岩以及凝析油与稠油之间的对比。

由于这些轻烃化合物在样品采集,保存和测量时容易蒸发,使用这些参数进行油源对比时,必须给予充分注意,Nora等(2003)研究了这些轻烃化合物的不同蒸发率,为精确的应用这些轻烃参数提供了有效地方法。

①轻烃对比星图进行原油对比选择轻烃对比参数时必须满足以下两点,第一,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蚀变能力;第二来自相同的烃源岩的原油之间(同一族群不同组群原油之间),该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石油地质学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

石油地质学第七章油气聚集单元
发育于区域性走滑断裂带附近由于两侧断块的相向运动而形成平面上常呈剪切作用编辑ppt33编辑ppt34第三节一含油气系统概念的来源及演变二含油气系统命名划分和分类三含油气系统的描述内容四含油气系统与其它油气地质单元的关系编辑ppt352dow的石油系统oilsystem3perrodon的含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4demaison的产油盆地generativebasin5meissner的石油生成器hydrocarbonmachine6ulmishek的独立含油系统independentpetroliferoussystem7magoon的含油气系统petroleumsystem一含油气系统概念的起源编辑ppt36成油系统是指某一地质时期由统一的油气运移聚集过程联系在一起的油源储集层盖层圈闭等四个成油要素所组成的整体
2、Dow提出的石油系统 • 1972年,W.G.Dow首次使用Oil system概 念。根据威利斯顿盆地油-油对比和油-源对 比结果,提出了该盆地具有三套性质明显 不同的生—储组合,这三套组合被蒸发岩 分隔开,每个组合是一个石油系统,存在 三套烃源岩-储集层石油系统。 • 不同的系统具有不同的烃源岩运移途径、 储集层、圈闭、盖层。
陆内裂谷盆地 陆内坳陷盆地 大陆边缘盆地 陆间裂谷盆地 新生洋盆
1、裂陷盆地
(1)内陆裂谷盆地
(裂谷 :地壳断裂作用形成的断 层为边界的狭长断陷带 )
一般特点是:
①位于大陆板块内部; ②常具有双层结构,下部断 陷,上部坳陷沉积;
③地温梯度高,初期 带有基性喷出岩; ④同沉积正断层控制 着断陷及盆地格架; ⑤主要圈闭类型有滚 动背斜,掀斜断块, 底辟及地层圈闭。
内陆裂谷进一 步拉开,地壳强烈 减薄,形成过渡壳 时,内陆裂谷就演 变为陆间裂谷。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2-7油源对比

石油天然气地质与勘探2-7油源对比
500 — 1000
4— 6
0.05—0.1
200 —500
2 —4
0.01— 0.05
100— 200
<0.01 <100
1 —2
<1
Ro(%) 1.2— 0.6 1.2— 0.6 1.2 —0.6
1.2— 0.6
<0.5
OEP
1.0 —1.1 1.1— 1.3 1.1 —1.3
>1.3
>2
干酪根
7
地 质 岩相
特征
岩性
TOC
我国陆相烃源岩评价标准
深湖
半深湖 浅—半深
灰黑色 泥岩
1.5—2.0
黑灰色 泥岩
1.0—1.5
黑褐色泥岩
0.6—1.0
滨浅湖
灰绿色泥岩
0.5—0.6
河—滨
红色泥岩
<0.5

“ A”(%) >0.15

特 征
总 烃 >1000
( PPM)
总烃/TOC >6
(%)
0.1— 0.15
22
③为了减少次生因素的干扰,尽量少采用有机化合物的 绝对浓度,而应采用系列化合物的分布型式及相对比值。
如原油中姥鲛烷与植烷及钒卟啉与镍卟啉比值等都可作 为有效的对比参数。
④各种参数的综合对比。 单一参数总有其局限性。任何对比都应选用几种参数
组合进行。因物而宜,因地而宜,合理地选取,恰当地 组合。
⑤广泛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应用的成果科学地 定量地研究对比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23
(二)油源对比一般工作程序
地质史
油-油 对比
样品分析
烃源岩 演化

油源对比及运移的地化指标.概要

油源对比及运移的地化指标.概要

油源对比及运移地化指标参考1.1气相色谱(GC)气相色谱广泛用于油与沥青的筛选和对比研究。

气相色谱对于有机质输入,生物降解、热熟化等次生作用是很敏感的。

1.1.1老鲛烷/植烷(Pr/Ph)Powell和Mckirdy(1973)指出,非海相源岩生成的高蜡原油和凝析油,Pr/Ph比的范围为5到11,而海相源岩生成的低蜡原油,Pr/Ph的范围只有1到3。

Pr/Ph比值会随成熟作用增加而象征性地增加(Alexander 等,1981)有些老鲛烷和植烷在成岩作用期间还可能来自除植醇以外的一些母源(ten Haven ,1987)1.1.2类异戊二烯烷烃类/正石蜡烃类在开阔水体条件下沉积岩石生成的石油,Pr/nC17 小于0.5,而源于内陆泥炭-沼泽相沉积的石油,该比值小于1。

Pr/nC17和Ph/nC18都随石油热成熟度而增加。

这比值也容易受生物降解等次生作用的影响。

通常正构石蜡烃类要先于类异戊二烯烷烃类受到喜氧菌的吞食。

1.1.3气相色谱“指纹”正构烷烃的双峰群分布,以及偏nC23至nC30的正构烷烃分布,通常与陆生高等植物腊有关。

与碳酸盐岩生油岩有关的沥青和油,通常表现为偶碳数正构烷烃优势;而与泥岩(页岩)相关的沥青和油一般表现为低于nC20的奇数碳正构烷烃优势。

正构烷烃的奇数碳优势通常见于许多源于页岩类生油岩的湖相油和海相油。

包括生物降解作用、熟化作用和运移作用在内的一些次生过程很容易改变这些化合物。

正构烷烃的双峰群分布以及偶碳数或奇碳数优势,会随着热成熟度的增加而消失。

1.1.4稳定同位素(1)相关的石油之间,成熟度差异引起同位素的变化可达2-3‰(2)碳同位素差值大于约2-3%的油,一般来说是不同油源的(3)一般来说,沥青的13C含量要比源岩干酪根低0.5-1.5‰,同理,石油要比相应的沥青低0-1.5%。

一种元素由重同位素形成的键发生断裂所需要的能量要比轻同位素形成的键要多。

这是同位素动力学效应的基础。

油源对比.分析

油源对比.分析
96 91.1 95.34
天然气组分(%)
C2
C3
C4
2.04
0.81
0.52
2.33
1.12
0.61
1.45
0.33
0.16
1.71
0.3
0.13
2.63
0.25
0.2
2.58
0.29
0.18
1.52
0.45
0.22
1.59
0.41
0.23
1.6
0.43
0.24
1.57
0.46
0.24
1.59
0.43
聂中(2)
99.5 0.035
-
0.45 2842.9 0.00045


涩中(6)
98.28 0.09
-
1.62 1092.0 0.0009
-66.4
长江三角洲
89.45
0.72
1.6 CO2+H2S
7.86
124.24
0.0080
-78.7- -68.3
我国油型热成因气地球化学特征:
原油伴生气:C1/C1 ~C5:0.4~0.99;
0.22
1.59
0.67
0.41
1.62
0.56
0.28
C1/C1~ δ13C1
C5
C5

0.31 0.96 -28.6
柴达木盆地天然气同位素特征
地区
井深
涩北一号气田
涩北二号气田 1132.3~
1135.6ຫໍສະໝຸດ 盐湖气田马海气田 南翼山气藏
65~210
2882.6~ 3488.2
层位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油源对比评价方法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油源对比评价方法

90 ÉÏ Õ𠵩 ͳ (TD1,Z)
80
ýÈ ¼·¼×åÔ Þç éÍ /£¨¼×åÔ Þç éÍ +3-¼×ù» -24-Ò ù» ¼×åÔ Þç éÍ ©£
70
60
50
ÖÐ ÉÏ °  ÌÕ Í³
40
Éú ÓÍ ÑÒ
30
º® Îä ϵ Éú ÓÍ ÑÒ Ï °  ÌÕ Í³ (TD1,O1h)

区分成因和非成因作用
有机母质
热演化程度
油气运移
油气次生变化
地球化学 油源配对
综合进行地质和 地球化学油源对比
1.原始谱图的对比
主要有生物标志化合物原始谱图对比、系列参数对 比和相对丰度系列对比。
比较这三种对比方法,把烃源岩和原油的原始谱图 进行对比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1.原始谱图的对比
用原始谱图进行油源对比,主要是对烃源岩和原油的甾萜谱 图进行目测,看两者的相似程度,并根据反映原始有机质特征 的化合物进行判断油源。
这种方法对油源对比来说,较为可靠,但工作量较大,需要 对每张烃源岩甾萜谱图进行分析和研究。
不同层位的烃源岩甾萜谱图不同,同一层位的烃源岩在不同 的深度其谱图也有差别。
因此,采用这种方法需要不同层位或同一层位的不同深度的 大量谱图。
1.原始谱图的对比
MB原油与NNU-006井烃原岩(3070m,J1)饱和烃色谱对比图
TZ12-O2-3 TZ30-O2-3 LN46-O2-3 BD2-O2-3 TD2-O1 TD2-Є TD2-Є KN1-Є KN1-Є H3-Є3 柯Є1y 柯Є2s
A
-25
-26 稳
定 -27
碳 同 -28
位 素

油气地球化学 名词解释 填空 总复习

油气地球化学 名词解释 填空 总复习

沉积有机质:沉积有机质是指来源于活的生物遗体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直接或间接进入沉积物中或经过生物降解作用和沉积埋藏作用被掩埋在沉积物中或经过缩聚作用演化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那部分有机质。

既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残质,又包括沉积物埋藏过程中通过有机残质转变而新生成的有机质。

稳定同位素分馏:稳定同位素分馏是指稳定同位素在两种同位素比值不同的物质之间的分配,包括同位素的动力分馏效应和同位素的交换分馏效应。

有机圈:指地球上古今生物及以生物为来源的有机物分布、演化的空间。

有效烃源岩:有效烃源岩是指具备生油气条件,并已生成和排出了具有商业价值油气聚集的岩石。

门限温度:门限温度是指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开始大量生成油气时所对应的温度。

氯仿沥青:是指以氯仿作溶剂得到的岩石抽提物。

生物标志化合物是指原油和沉积有机质中源于活的生物体,具有明显分子结构特征、稳定的碳骨架,在成岩和深成热解作用过程中没有或很少发生变化,而基本保持能被识别和追踪其原始先质的碳骨架、分子量较大的有机化合物干酪根:干酪根是指沉积物或沉积岩中不溶于非氧化的无机酸、碱、有机溶剂和水的一切有机质。

大型气田:天然气探明储量大于300×108m3的气田。

油气源对比:油气源对比是指应用有机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地选择对比参数(指标)来研究油、气、岩之间的相互关系。

热成熟作用:一方面原油发生裂解形成轻质油、凝析油、湿气甚至干气,油气的品质变好;另一方面,也会形成焦沥青,对储层造成伤害。

生物降解作用:轻组分损失,原油品质变差,水洗作用也会使品质变差。

气侵和脱沥青作用:一方面形成凝析气藏,另一方面随着天然气的注入发生脱沥青作用,沥青质沉淀,对储层造成伤害,使储层物性变差。

氧化作用:使石油中胶质、沥青质组分增加,原油品质变差。

手性碳原子:具有指向四面体角的4个键,且与其相连的abcd4个基团完全不同的碳原子轻烃:沸点小于200°c的烃类化合物。

【石油地质】08-油源对比评价方法

【石油地质】08-油源对比评价方法

1.原始谱图的对比
葡北6井 J2s 原油 m/z=217
a
台参2井 J2q 黑色泥岩 3888.0m m/z=217
c
葡北6井 J2s 原油 m/z=191
b
台参2井 J2q 黑色泥岩 3888.0m m/z=191
dLeabharlann 胜北次凹七克台组湖相泥岩与第二类原油甾烷萜烷色质对比图
1.原始谱图的对比
神401井 油砂 2270.16m K m/z=217
依靠地质和地球化学证据,确定石油和源岩间成因联系的工作 。
油源对比的两个方面:
1)油(气)与源岩之间的对比; 2)不同储层中油气之间的对比。
结果:
通过对比研究可以搞清含油气盆地中石油、天然气、源岩之 间的成因联系,油气运移的方向和距离以及油气的次生变化。 从而进一步圈定可靠的油源区,确定勘探目标,有效地指导油 气的勘探和开发工作。
生物标志化合物正是具备这些特点的化合物。目前生 物标志化合物,尤其是其中的甾类、萜类已广泛地用于油 源对比。
②不同类型的油气采用不同的对比参数。
例如油—油对比可用C15+-烃类的分布型式,而油—疑析 油则主要对比其轻烃(C1-C10)组分,油—气对比中同位素 起着重要的作用。
③为了减少次生因素的干扰,尽量少采用有机化合物的绝对浓 度,而应采用系列化合物的分布型式及相对比值
区分成因和非成因作用
有机母质
热演化程度
油气运移
油气次生变化
地球化学 油源配对
综合进行地质和 地球化学油源对比
1.原始谱图的对比
主要有生物标志化合物原始谱图对比、系列参数对 比和相对丰度系列对比。
比较这三种对比方法,把烃源岩和原油的原始谱图 进行对比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详版课资]

07  第七章 油层对比[详版课资]

课堂优质
6
第二节 碎屑岩油层对比的方法
一、油层对比依据
主要包括标准层、沉积旋回。
1、标准层
标准层:是指油层剖面上岩性稳定、厚度不 大、特征明显(颜色、岩性、化石、特殊矿物、电 性等)、分布面积较广的岩层。
取得标准层应距目的层较近,实际工作中把标准层
当作等时面。标准层易识别、易对比,把标准层卡住后, 依靠标准层的控制,标准层上下的油层也就可以对比清 楚。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选择标准层的顶面或底面作为对比基 线。确定出水平对比基线后,按一定比例尺将各井剖面置于水 平对比基线上,绘出各井电测资料图,注意要把电测曲线与标 准层关系卡准。
课堂优质
21
2.对比方法
(1)在一个三级构造上钻井比较多时,为了掌握横 向上油层变化规律,首先挑选沿构造轴线的各井进行 对比,然后适当选几条垂直构造轴线方向上的井对比。 初步达到各剖面层位一致,不窜层。再以这些井为骨 干,分区进行对比。经过反复对比,以“剖面控制分 区,分区验证剖面”,直到各井层位统一为止。
对比。这就是“旋回对比,分级控制”的道理。
课堂优质
15
二、油层对比单元的划分
多油层、多旋回是我国陆相碎屑岩油气层的固有特征,根据油层特
性的一致性与垂向上的连通性,一般可将油层单元从大到小划分为:
顶界面
油以其若一
、厚内干个
水层油相一
分泥层互级
布岩组靠沉
特为沉近积
征盖积油旋 含 一
相层成层回 同;因组内

; 、的的 层
级 旋
岩组连 系 回
石合续
类;沉
型积
相;


底界面
沉积相1
沉积相2

油源对比参数选择及评价

油源对比参数选择及评价

油源对比参数选择及评价油源是指供给燃料和能源的石油资源。

选择合适的油源对于国家的经济和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在进行油源对比参数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量:油源的资源量决定了石油供应的长期稳定性。

大型的油田和石油质量较好的油源更有利于长期稳定供应,因此油源的资源量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2.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指开采和提炼油源所需的费用。

生产成本低的油源有助于降低能源价格,提高国内经济的竞争力。

3.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于油源选择和评价来说至关重要。

地理位置接近主要消费市场的油源有助于减少运输成本和风险,并提高供应的稳定性。

4.环境影响:油源对环境的影响是评价油源质量的重要指标。

选择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油源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风险。

5.地缘政治风险:地缘政治风险包括区域冲突、政治不稳定等因素。

选择地缘政治风险较低的油源可以减少可供性的风险,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以下是对几种常见的油源进行评价和对比参数选择:1.美国页岩油:美国页岩油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并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由于提炼过程需要使用水资源和可能会导致地下水污染,其环境影响较大。

此外,美国页岩油的生产是由私营部门主导,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低。

2.中东地区石油:中东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地,资源量丰富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然而,该地区政治稳定性较低,地缘政治风险较高。

此外,中东地区的石油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国家,有可能因为政治冲突而受到影响。

3.北海石油:北海石油资源量逐渐减少,但质量较好,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接近欧洲市场,减少了运输成本和风险。

此外,北海石油的提炼过程较环保,对环境影响较小。

4.加拿大油砂:加拿大油砂是全球最大的石油资源之一,资源量丰富。

然而,提取和提炼油砂的成本较高,且对环境影响较大。

此外,加拿大的石油市场主要依赖美国,地缘政治风险相对较高。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油源需要在资源量、生产成本、地理位置、环境影响和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之间进行权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油源对比
7.3.2 同源不同期次的油源对比
同源不同期次的油源对比更注重成熟度方面的参数。反映原油成 熟度的地球化学指标比较多,如甾烷C 2920S/20(R+S)、藿烷 C3122S/22(R+S)和芳香烃中甲基菲系列参数等。
通常判别低熟油最有效的指标是甾烷的立体异构体比值,如C27 或C29, 甾烷αββ/(αββ+ααα)和C29ααα甾烷20S/(20S+20R)等。 此外,低熟原油与烃源岩中,还可检测到其它一些热不稳定的生物 标志物,例如各种甾烯和霍烯、5-粪甾烷、脱羟基维生素E 系列、 卟啉以及长链烷基四氢噻吩和噻吩系列等。
7.2 气源对比ຫໍສະໝຸດ 7.2.3 天然气浓缩轻烃
天然气浓缩轻烃是天然气中的C4-C11烃类。C1-C10正烷构烷烃的沸 点为-161.5~195℃。天然气浓缩轻烃包括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
芳烃类化合物。
Erdman(1974)提出利用轻烃浓度对比的两种方法:单组份的浓度
对比和配对成分对比。
单组分浓度对比是用C5-C10各种化合物的绝对浓度来进行对比。 配对成分对比是将化学结构和沸点相同(近)的烃类成分配对,用
由于油气的可动性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运移、聚集过程,甚至 在储层成藏后的混合、分异等作用,在组成上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从 而使各自的特性和源岩之间的相似性变得模糊甚至完全被掩盖或消失, 从而增加了油气源对比的多解性和复杂性。因此, 油气源对比研究过程 中,合理选择对比参数,并综合各种地质及有机化学资料 十分必要。
7.3 油源对比
7.3.1 不同成因类型的油源对比
(1)海相碳酸盐生成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 ①原油的化学性质 典型海相石油的成烃母质以水生低等生物、浮游植物为主,有
机质主要类型为Ⅰ型或Ⅱ型。对于碳酸盐成因的石油,应将其与碳 酸盐岩的乘积和成岩环境联系起来研究
7.3 油源对比
②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我国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生物标志的总体特征是: (1)正构烷烃碳数分布呈单峰态,主峰碳数一般位于C15-C20之 间,具偶碳优势,OEP值小于1,C21-/C22+远大于1,其源主要来 自藻类和菌藻类; (2)广泛检出C13-C20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和C21-C45规则 和不规则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 (3)规则甾烷以C29甾烷占优势,一般占40% ~60%,C27甾烷 和C29甾烷各20% ~30%; (4)C31-C35升藿系列相对较发育,且明显受盐度控制; (5)伽马蜡烷为常见的非藿烷骨架型五环三萜烷; (6)三环萜烷含量较高,其碳数分布范围从C19—C31,最高可达 C39。
PCr/2P9 h
20
80
ⅠⅠ

Ⅰ 湖沼相成因 Ⅱ 淡水湖相南成阳因凹陷 Ⅲ 半咸水-咸江陵水凹陷
环境成因准噶尔 Ⅳ 盐湖相成因 (据王铁冠等板,1桥9凹95陷)
泌阳凹陷
60

Ⅲ Ⅳ Ⅶ

40
60
40
20
Ⅱ Ⅳ 80 Ph/nCC1287
7.2 气源对比
7.2 气源对比
当前,气源对比常用的参数有:天然气碳同位素、天然气组成、天 然气浓缩烃。此外,依据具体地质条件,可以将天然气有关的凝析油、 储层沥青与气源岩抽提物的生物标志物进行对比。
指标,然后把归一化的相对含量编制成各种相关图。例如,常用的有规 则甾烷20R构型的C27—C29—C29甾烷三角图;Pr/Ph—Pr/C17 —Ph/C18 相对含量的三角图;Pr/Ph—γ-蜡烷/C30藿烷的坐标图等。这种方法在国 内油源对比中使用的也比较多,其特点是适用于石油分类和大量的石油 和烃源岩之间的地球化学对比。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2 油气源对比指标的选择原则
(l)选择在演化、运移和次生变化中较稳定的特征化合物,尤其是那 些能够直接反映原始有机质特征的化合物作为对比参数。
(2)不同类型的油气采用不同的对比参效,如油-油对比可用C15+烃 类的分布形式,而油-凝析油则主要对比其轻烃组分(C1-C10),气-气 对比中同位素起着重要作用。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2 油气源对比指标的选择原则
研究表明,干酪根的类型即有机质的原始成分对干酪根碳同位素值的影 响极大,不同有机质类型其碳同位素不同,这就奠定了利用碳同位素组 成进行油源对比的基础。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
δ13C干>δ13C沥≥δ13C油 δ13C干≥δ13C沥青质≥δ13C非烃 ≥δ13C芳香烃≥δ13C饱和烃。
第七章 油气源对比
1011131110 曹鑫麟
油气源对比是通过原油及天然气与可能源岩 之间有机母源输入成分的亲缘关系进行对比 分析,辨识和追溯石油和天然气的可能来源。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1 油气源对比的依据
油气源其 基本依据 为 若源岩中的干酪根、可容抽提物沥青与来自 该层系的油、气有亲缘关系,则它们在化学组成上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 相似性,反之则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7.3 油源对比
2)芳烃馏分:陆相原油馏分中含有丰富的芳构化生物标志化合物, 主要类型有: 芳构化倍半萜类与二萜类:前者只检测出卡达烯,后者仅见惹烯和 海松烯,属被子植物树脂生源完全芳构化的生物标志化合物。 芳构化三环萜烷:芳构化三环萜烷是常规三环萜烷芳构化的产物, 与三环萜烷一样,属于细菌、藻类生源,但它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 形成的,常于陆源有机质有关。 芳构化三萜类:主要是陆生被子植物生源的奥利烷、乌散烷及羽扇 烷芳构化的产物,也有微量细菌生源的芳构化藿烷。它们大都是在 酸性氧化作用较强的湖相沉积中形成的,与陆源有机质有关。 苯并藿烷:指示细菌生源,是在酸性氧化环境中形成的,在煤系地 层及湖相腐殖—偏腐殖泥岩中分布较广泛。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2 油气源对比方法
Ⅰ——南陆襄生盆植地物南阳凹陷 Ⅱ——浮游植物 Ⅲ——江藻汉类盆地江陵凹陷 Ⅳ——混合来源 Ⅴ——准陆噶生尔植盆物地为腹主部 Ⅵ Ⅶ— —— —珠浮 藻江游 类口植 为惠物 主州为凹主陷
黄骅坳陷板桥凹陷 40
60
80
Ⅲ CP28r/nC17 20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2 油气源对比方法
油气源对比的方法比较多,常用的方法可以归纳以下三种。
1.相关曲线法 选择的石油和烃源岩中的几项指标的相对强度绘制成相关曲线,即
可看出石油和烃源岩是否具有亲缘关系。 2.指纹对比法
只是分别把油气和可能烃源岩有关的轻烃色谱图、原油饱和烃色谱 图甾(m/z217)和萜烷(m/z191)的质量色谱图等,直接进行指纹对比。
7.3 油源对比
如双环倍半萜烷(C14~C16)、三环萜烷(C19~C30)、藿烷 (C30~C35)及伽马蜡烷等,又有被子植物生源的奥利烷、伽马 羽扇烷和裸子植物树脂生源的二萜类。四环萜烷和C30 重排藿烷虽 属于细菌生源,但以沼泽化环境烃源岩生成的原油中最常见,并与 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甾烷类生要由C27~C29 甾烷、重排甾烷及 4-甲基甾烷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孕甾烷和升孕甾烷。甾类化合物 主要为藻类生源产物,但C29 甾烷可能来源于高等植物。在陆相原 油中,C29 甾烷明显商于C27 甾烷。
(3)为了减少次生因素的影响,尽量采用有机化合物的相对比值, 如原油中Pr/Ph比值都可作为有效的对比参数。
(4)单一参数总有其局限性,因此任何对比都应选用多种参数组合 进行综合对比,且应考虑地质构造、岩相等多方面资料。
(5)广泛地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和计算机应用的成果,科学地定量地 研究对比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7.2.1 天然气的组成
一般来说不同成因的天然气具有不同的组成,可以根据天然气的组 成和一些组分的比值进行气-气或间接的气-源对比。
7.2 气源对比
不同类型天然气的组成
7.2 气源对比
7.2.2 稳定碳同位素
一般来讲,在相当的成熟度条件下,煤型气比油型气的碳同位素要 重,随着成熟度增加,碳同位素也会变重。
每队中各组分的浓度比值进行对比,即:
R=
Ca / Cb
Ca’ / Cb’
7.3 油源对比
7.3 油源对比
油源对比与气源对比在方法原理和技术思路上是基本相 同的,但是可供对比的化学指标多,包括与油伴生的天 然气、轻烃( C4-C11 )、中等分子量( C12-C25)和分 子量较大( C26-C45 )生物生物标志。油源对比一般分 为油-油对比和油-岩对比。
7.3 油源对比
芳构化甾类:仅见C26~C28 三芳甾、C27~C29 甲基三芳甾及其 它微量甾类芳构化产物. 陆相原油各类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形成大都与陆源有机质输入有关。 在有大量陆源有机质输入的淡水湖泊中,不仅腐殖质组分急剧增多, 而且水介质的酸性氧化作用也明显增强,这种沉积环境的演变既有 利于形成陆游生物标志化合物,也有利于各种生物标志化合物的芳 构化,甾烷与藿烷的重排现象也较普遍。当然,生物标志化合物的 芳构化和重排作用也与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有关。
7.3 油源对比
在有机成熟作用过程中,随着成熟度逐渐增高,这类化合物陆续 分解或转化成其它化合物,其丰度逐渐减小,以致完全消失,在常 规成熟原油与烃源岩中不复存在。因此,这些热不稳定生物标志物 的存在与否,可作为判别低熟油的定性标志。
谢谢大家
7.1 油气源对比原理与方法
7.1.2 油气源对比指标的选择原则
油气源其 基本依据 为 若源岩中的干酪根、可容抽提物沥青与来自 该层系的油、气有亲缘关系,则它们在化学组成上必然存在某种程度的 相似性,反之则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由于油气的可动性和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运移、聚集过程,甚至 在储层成藏后的混合、分异等作用,在组成上会经历一系列的变化,从 而使各自的特性和源岩之间的相似性变得模糊甚至完全被掩盖或消失, 从而增加了油气源对比的多解性和复杂性。因此, 油气源对比研究过程 中,合理选择对比参数,并综合各种地质及有机化学资料 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