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7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结构良好问题的解决过程


图8.1 (一)建立问题表征


解决问题首先要建立问题表征,也就是要理解问题 的意思,澄清问题到底是什么。 学习者要分析问题的表述,明确把握问题的基本要 点,包括问题的已知条件、所求的目标、各个条件 与目标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以及可能的问题解决策 略,也就是要建立问题表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问题的解决一般都涉及以下要素:

①初始条件 ②目标 ③障碍 ④解决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问题的分类 1.结构良好问题

结构良好问题有二个基本特征。 第一,问题的明确性。 第二,解法的确定性。


在结构良好问题中,有一类问题被称为“谜 题”,这是较早的研究问题解决的认知心理学 家所采用的问题(河内塔问题)。 学校情境中的结构良好问题一般都是与一定的 知识领域相联系的。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主讲:朱明
高级技师、经济师、工程师 高级技能专业教师 汽车维修工高级考评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七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节 问题解决的性质与过程

一 问题解决及其分类



(一)问题解决 问题,就是在人做某件事、打到某种目标的过 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暂时不知道通向目标的 方法。 问题解决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逐渐解 除疑惑、得到明朗的理解的过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研究表明,专家由于具有更丰富的领域知识, 有更丰富、更精细的问题图式,因而可以更好 地把当前的问题与有关的问题图式和原理知识 联系起来,更快、更迅速地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搜寻解法 基于上一环节所建立的问题表征,学习者要通 过一定的方法分析初始条件与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而找出达到目标、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习者可以采用以下四种策略:


问题类比 手段-目的分析 问题分解 想法-检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问题类比

研究表明,学习者并不总能看到当前问题与以 往的问题之间的相似性,当给学生一些提示线 索时,他们可以较容易地看到这种相似性,但 如果不给他们提示线索,他们常常难以联想起 自己曾解决过的问题。所以,为了帮助学生解 决问题,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必要的提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二)澄清、明确各种可能的角度、立场和利 害关系 问题解决者还需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中的多种可 能性,从多个角度、不同立场来看这一问题, 在此基础上再把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结合起来, 看哪种理解方式最有意义,最有利于问题的解 决。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源自文库

(三)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法 在确定了各种不同的立场和解决方式之后,解 决者就可以分别从这些立场和理解方式出发, 看有哪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值得注意的是,问题表征不是问题的客观的描 述或存在形式,而是学习者自己主动地“建构” 起来的心理表征。在分析、理解问题的表述时, 学习者实际上需要激活、调动自己有关的背景 知识,来澄清问题中蕴含的基本要点和基本关 系,明确问题的结构。 在以往解决问题的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者会对 各种问题的结构特征及其解法形成一定理解, 这就在头脑中构成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图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四)评价各种方法的有效性 结构不良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因此, 这种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要寻找一种在各种解 法中最为可取的解决方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五)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反思监控 首先,我们不仅要对自己的理解状态进行监控, 而且会涉及到我们的认识论信念。同时,又要 从自己的思路中跳出来,看看其他人、从其它 角度出发会怎样理解这一问题,怎样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对问题表征和解法的监控并不 是一个独立的、在问题解决之后发生的活动环 节,它贯穿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解法的执行与评价

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后,学习者就要实际 执行这种解法,看它能否解决问题,比如列出 应用题的算式,求出得数,并验证答案。很重 要的一点是,为了提高问题解决的水平,学习 者应该在解决问题之后对问题及其解法进行深 入反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结构不良问题的解决过程


(一)理清问题及其情境限制 在解决结构不良问题时,解决者常常首先要确 定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有时,所寻找的信息实 际上就隐含在情境中,只是我们一时没有察觉。 其次,问题解决者要查明问题的实质。为了解 决问题,解决者必须思考分析问题的背景信息, 把握问题的实质。他要权衡各种可能的理解角 度,建立有利于解决问题的问题表征。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手段-目的分析(Means-EndsAnalysis)

手段-目的分析是指不断明确当前状态与目标状 态之间的差距,并不断通过一定的运算操作来 缩减这种差距,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在 采用这种策略时,学习者首先明确目标的要点, 找出目标状态与当前状态之间最主要的差距, 而后选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去缩减这种差距, 之后再找出遗留的主要差距,再设法缩减,直 到完全解决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汉诺塔:汉诺塔(又称河内塔)问题是源 于印度一个古老传说的益智玩具。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2.结构不良问题 这类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在解法规则 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它往往与某些 概念原理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例如:如何在本市 建一条高速公路)。 在实际情境中的真实问题常常都是结构不良问 题。结构不良问题常常与学习者的生活密切相 关,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究欲,而为了 解决这种问题,学习者要自己明确问题的目标, 并确定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和技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问题分解

即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小的子问题,再对各 个子问题进行逐级分解,逐步简化,直到每个 子问题都能解决,从而找到解决总问题的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想法-检验

对于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尽力想(“蒙”) 出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然后逐一检验,看哪 个方案是可行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