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史(自己整理)
英国历史年表
英国历史年表英国历史年表1、古代- 公元前55年:罗马人入侵英格兰- 公元43年:罗马控制整个英格兰- 407年:罗马人撤离英格兰- 597年:基督教传入英格兰2、中世纪- 1066年:诺曼征服,威廉一世成为英格兰国王- 1215年:签署《大宪章》- 1337年-1453年:百年战争- 1381年:沃特·泰勒领导的人民起义3、文艺复兴时期- 1485年:亨利七世成为英格兰国王,都铎王朝开始- 1534年:国王亨利八世宣布英格兰独立,建立英国国教4、17世纪- 1603年:詹姆斯一世成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国王- 1642年-1651年:英国内战- 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处决,英国成为共和国- 1660年:帕尔斯居权,英王复辟,开始斯图亚特王朝5、君主立宪制时期- 1688年:光荣革命,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共同统治英国- 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王国6、工业革命时期- 1760年:乔治三世成为英国国王,开始乔治王朝- 1769年: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对英国产生影响- 1801年:英格兰与爱尔兰合并,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7、维多利亚时代-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开始维多利亚时代- 1867年:英国扩大选举权,给予更多人参政权-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去世,爱德华七世继位8、二战及后期-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参战- 1945年:二战结束,英国战胜纳粹德国- 1952年:伊丽莎白二世成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时代开始9、历史的转折点- 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结束了英国殖民统治- 2016年: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 2019年:英国正式脱欧附件:- 无法律名词及注释:- 大宪章.1215年签署,保护个人自由权利的法律文件。
- 光荣革命.1688年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取代詹姆斯二世,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英国历史总结(时间线)
英国历史总结(时间线)英国历史总结(时间线)1. 古代英国历史1.1 史前时期 (至公元43年)- 早期居民为石器时代部落- 铁器时代带来农业和青铜工艺的发展 - 凯尔特人的入侵和定居1.2 罗马时期 (公元43年-410年)- 罗马帝国征服英格兰南部- 社会、农业、建筑和法律制度的发展 - 罗马帝国撤退后,英国被分裂成小王国 1.3 盎格鲁-撒克逊时期 (410年-1066年)- 盎格鲁-撒克逊人定居- 基督教传入英格兰- 卡尔斯·英格兰建立统一王国1.4 诺曼征服和中世纪 (1066年-1485年)- 威廉征服者征服英格兰- 封建制度的建立- 英法百年战争2. 近代英国历史2.1 英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485年-1603年)- 亨利八世发起英国宗教改革- 知识和艺术的繁荣- 英国国教成立2.2 英国的帝国扩张 (1603年-1815年)- 英属殖民地的建立和扩大-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崛起- 英国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贸易站点2.3 工业革命和维多利亚时代 (1815年-1901年)- 工业革命导致经济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资本主义、工会运动和社会改革- 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期2.4 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角色 (1901年-194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参战并取得胜利- 英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是盟军之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 当代英国历史3.1 战后重建和福利国家 (1945年-1979年)- 英国实施国家医疗保健和福利制度- 社会主义政策和工业国有化- 殖民地独立和英国的国际地位下降3.2 新自由主义和撒切尔夫人 (1979年-1990年)- 撒切尔夫人上台,推行自由市场经济政策- 工业重组和私有化- 冷战结束和欧盟成员国地位恢复3.3 英国在欧盟和布莱尔时代 (1990年-现在)- 英国加入欧盟- 托尼·布莱尔时期的工党政府- 英国脱欧公投和脱欧进程4. 附件- 图片:古代英国遗址、历史人物等相关图片- 地图:显示古代和现代英国边界5. 法律名词及注释- 盎格鲁-撒克逊:指来自盎格鲁地区和撒克逊地区的日耳曼民族,他们在古代定居并建立了英国的基础。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
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
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628年,《权力请愿书》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1679年,人身保护法;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历史年代简要整理
英国历史简要整理1.罗马时期在不列颠群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
约公元前30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Ibérian Peninsula伊比利亚半岛)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公元43年,罗马入侵不列颠。
征服不列颠后变其为罗马帝国的行省。
罗马人以位于泰晤士河口的伦敦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连接各地的城市,使伦敦成为罗马不列颠统治和对外联系的中心。
3~4世纪,随着奴隶反抗斗争的加剧,罗马帝国逐渐衰落。
到407年,罗马驻军被迫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对不列颠的统治即告结束。
2.中古时期盎格鲁撒克逊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从5世纪中叶起陆续侵入不列颠。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
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也成为了后来的英吉利王国的雏形。
英吉利这个名字源自“盎格鲁人”(Angles),其原名“Engla-lond”意为“盎格鲁人之地”,后音译变成了England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
597年,罗马教皇派修士奥古斯丁到英吉利传教。
到7世纪下半叶,英吉利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罗马基督教。
丹麦入侵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为抗击丹麦人,威塞克斯王国国王埃格伯特(约802~839在位)于827年统一七国,建立统一的英吉利王国。
诺曼征服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丹麦维京人后裔)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诺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
威廉征服英国后,宣称自己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他大量没收盎格鲁-撒克逊贵族和自由农民的土地,把全国可耕地面积约1/6和山林面积约1/3据为己有,其余的分给他的诺曼亲信和随从,并根据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贵族爵位。
(完整版)英国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
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
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
长期处在欧洲主流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1628年,《权力请愿书》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1679年,人身保护法;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英国史介绍
-
18
1707年
英格兰王国与苏格兰王国合并,大不列颠联合王国成立
形成了现代英国的基础
-
19
1765年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和应用
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兴起
哈格里夫斯
20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瓦特
21
1837年
英国进入维多利亚女王时期115年自由大宪章建立确立了王权在法律下的原则,为英国宪政史奠定基础
-
8
1337-1453年
百年战争爆发
英法两国之间的长期战争,对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
9
1455-1487年
玫瑰战争
英格兰贵族之间的内战,决定了约克王朝和兰开斯特王朝的兴衰
-
10
1461年
约克家族的爱德华四世击败兰开斯特家族,约克王朝建立
英格兰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战争,导致国王查理一世的被处决
-
15
1649年
英国议会推翻并处死国王查理一世,由奥利弗·克伦威尔领导的英格兰共和国成立
英格兰君主制的终结,共和国的开始
奥利弗·克伦威尔
16
1688-1689年
光荣革命
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为英国现代宪政制度奠定基础
-
17
1689年
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约克王朝开始统治英格兰
爱德华四世
11
1534年
英格兰从罗马教廷分离,英格兰国教会初步成立
英格兰宗教改革,与罗马天主教廷决裂
-
12
1588年
英格兰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简史
(一)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公元前55年:朱利叶斯·凯撒(Julius Caesar)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Claudius)率军征服不列颠(二)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与丹麦统治时期:公元449年~1066年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公元832~860: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三)诺曼底王朝:1066~1154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公元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四)金雀花王朝:1154~1399公元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公元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公元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公元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公元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五)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公元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公元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六)约克王朝:1461~1485公元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七)都铎王朝:1485~1603公元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公元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公元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公元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公元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八)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公元1603年: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公元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公元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公元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公元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公元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公元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公元1688~1689年:光荣革命公元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公元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公元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九)汉诺威王朝:1714~1917公元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公元1760~1830年:工业革命公元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公元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公元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公元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公元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公元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温莎王朝1917~公元1921年:爱尔兰独立公元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公元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公元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诺曼王朝House of Norman ·威廉一世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征服王" ·威廉二世King William II Rufus "红毛王" ·亨利一世King Henry I Well-Educated, Beauclerc "儒雅王" ·斯蒂芬(King Stephen) (布洛瓦王朝)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r ·亨利二世King Henry II Curtmantle "短斗篷王" ·理查一世King Richard I Coeur de Lion "狮心王" ·约翰King John Lackland "无地王"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 ·亨利三世King Henry III) ·爱德华一世King Edward I Long Shank) "长脚王" ·爱德华二世King Edward II ·爱德华三世King Edward III ·理查二世King Richard II兰开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 ·亨利四世King Henry IV ·亨利五世King Henry V ·亨利六世King Henry VI约克王朝House of York ·爱德华四世King Edward IV ·爱德华五世King Edward V ·理查三世King Richard III都铎王朝House of Tudor ·亨利七世King Henry VII ·亨利八世King Henry VIII ·爱德华六世King Edward VI ·简·格雷Lady Jane Grey ·玛丽一世Queen Mary I the Bloody "血腥玛丽" ·伊丽莎白一世Queen Elizabeth I斯图亚特王朝House of Stuart ·詹姆斯一世King James I ·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共和政府·奥利弗·克伦威尔·理查·克伦威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House of Stuart ·查理二世King Chales II ·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 ·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King William III and Queen Mary II) ·安妮女王Queen Ann汉诺威王朝House of Hannover ·乔治一世King George I ·乔治二世King George II ·乔治三世King George III ·乔治四世King George IV ·威廉四世King William IV ·维多利亚女王Queen Victoria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House of Sachsen-Coburg-Gotha ·爱德华七世King Edward VII ·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温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 ·乔治五世King George V ·爱德华八世King Edward VIII ·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 ·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美国总统年表任次总统政党任期备注1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 1789年-1797年开国总统2 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 联邦党1797年-1801年3 托玛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 民主共和党1801年-1809年4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 民主共和党1809年-1817年5 詹姆斯·门罗(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党1817年-1825年6 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 民主共和党1825年-1829年父亲是第二任美国总统7 安德鲁·杰克逊(Adrew Jackson) 民主党1829年-1837年8 马丁·范布伦(Martin Van Buren) 民主党1837年-1841年9 威廉·亨利·哈里森(William Henry Harrison) 辉格党1841年上任一个月后便死在任期内10 约翰·泰勒(John Tyler) 辉格党1841年-1845年第一个由副总统接任总统的人11 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James Knox Polk) 民主党1845年-1849年12 扎卡里·泰勒(Zachary Taylor) 辉格党1849年-1850年死于任内13 米勒德·菲尔莫尔(Millard Fillmore) 辉格党1850年-1853年14 福兰克林·皮尔斯(Franklin Pierce) 民主党1853年-1857年15 詹姆斯·布坎南(James Buchanan) 民主党1857年-1861年16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1861年-1865年在任内被暗杀致死17 安德鲁·约翰逊(Andrew Johnson) 民主党1865年-1869年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18 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1869年-1877年19 拉瑟福德·B·海斯(Rutherford B. Hays) 共和党1877年-1881年20 詹姆斯·加菲尔德(James Garfield) 共和党1881年上任半年后被暗杀,死于任内21 切斯特·A·阿瑟(Chester A. Arthur) 共和党1881年-1885年22 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85年-1889年23 本杰明·哈里森(Benjemin Harrison) 共和党1889年-1893年祖父是第九任美国总统24 格罗弗·克利夫兰(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1893年-1897年曾经担任第22任美国总统,落选一届后再度竞选成功25 威廉·麦金莱(William McKinley) 共和党1897年-1901年任内遇刺身亡26 西奥多·罗斯福(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1901年-1909年27 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t) 共和党1909年-1913年28 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 民主党1913年-1921年29 沃伦·G·哈定(Warren G. Harding) 共和党1921年-1923年在任内去世30 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1923年-1929年31 赫伯特·胡佛(Herbert Hoover) 共和党1929年-1933年32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党1933年-1945年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死于任内33 哈利·S·杜鲁门(Harry S. Truman) 民主党1945年-1953年34 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1953年-1961年35 约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 民主党1961年-1963年任内被暗杀36 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 民主党1963年-1969年37 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 共和党1969年-1974年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38 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 共和党1974年-1977年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接任总统的人39 吉米·卡特(Jimmy Carter) 民主党1977年-1981年40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 共和党1981年-1989年41 乔治·H·W·布什(George H.W. Bush) 共和党1989年-1993年42 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 民主党1993年-2001年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43 乔治·W·布什(George W. Bush) 共和党2001年至今父亲曾任第41任美国总统。
英国历史总结(时间线)
英国历史总结(时间线)
英国历史总结
1:史前时期:
-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定居和狩猎活动。
- 新石器时代:农业的兴起和社会组织形成。
2:古代时期:
- 罗马入侵:公元43年,罗马帝国征服不列颠,建立省份。
- 罗马撤退:5世纪时,罗马帝国衰落,撤离不列颠,该地
再度陷入混乱。
3:中世纪时期:
- 盎格鲁-撒克逊王国:7世纪后期,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
王国,逐渐统一。
- 诺曼征服:1066年,威廉征服者登陆不列颠,建立诺曼
底王朝,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融合。
- 鸦片战争:19世纪前半期,英国对中国进行,通过战争
迫使中国签署不平等条约,削弱中国的主权。
4:近现代时期:
- 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开始工业化,促进了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 大英帝国: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建立了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至1918年,英国参与并取得了胜利,但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英国与盟国共同抵抗纳粹德国,最终取得胜利。
- 后殖民时期:20世纪后期,英国逐渐解散大英帝国,许多殖民地独立。
附件:
1:盎格鲁-撒克逊王国地图
2:工业革命的影响
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宣传海报
法律名词及注释:
1:不平等条约:指一方国家在外交、贸易等领域对另一方国家采取不公平、不平等条件的条约,剥夺被国家的主权和自主权。
2:盟国:指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英国结成军事同盟的国家。
英国简史(WORD版)
英国简史英格兰历史史前不列颠(AD 43前)罗马时期不列颠(43-410)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历史(约410-1066)英格兰王国(英格兰是联合王国四个主要地区中面积最大以及人口最多的地方。
之所以会有这种地区上的划分,可以追溯到5世纪时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到来。
而英格兰地区在政治上的统一则是从10世纪开始的。
本篇文章主要就是在叙述这块地区的历史。
要注意的是,自从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即位为英格兰国王直到公元10世纪之前,英格兰的历史其实是很难和整个不列颠的历史分割开来的。
罗马时期以前的大不列颠南部主条目:史前不列颠罗马时期前的英国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时期(年份皆是近似值):前8000年,中石器时代开始前2500年,新石器时代开始前1600年,青铜器时代开始前900年,凯尔特人迁徙至此地前400年,铁器时代初期大不列颠岛的南部目前有许多罗马时期以前的遗迹留存下来。
大约前15世纪青铜器时代的巨石阵(Stonehenge)就是一个大型的遗迹。
在石阵附近的埃夫伯里(Avebury)则有更早以前巨石圈。
在英格兰北部雪菲尔(Sheffield)的温克班(Wincobank)可以看到铁器时代的丘陵要塞(hill fort)遗迹,而英格兰南部也有不少这类的丘陵要塞,从多塞特郡(Dorset)的大型梅登城堡(Maiden Castle)到位在伯克郡(Berkshire)小很多的葛林斯贝瑞城堡(Grimsbury Castle)都有,代表了那时已经拥有集中的土木工程系统。
位在德文郡(Devon)的达特穆尔国家公园(Dartmoor National Park)拥有英国最大型的青铜器时代聚落遗迹,那里存留有大约5000个房屋地基、石柱、石柱群、石棺(kistvaen)、巨石圈和锥形石堆(cairn)。
其中有许多的保存状况非常良好,最有名就是葛林斯庞(Grimspound)聚落。
[编辑] 罗马时期英国西元前1世纪左右,强盛的罗马帝国入侵了不列颠,灿烂非凡的罗马文明从此改变了不列颠的面貌。
对英国历史的简单梳理总结
对英国历史的简单梳理总结英国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也有很多篇章,但以下是对英国历史简单的梳理总结:罗马时代公元43年,罗马帝国入侵不列颠(今英国),并开始了罗马统治时期,历时大约400年。
罗马时期对英国留下了不少文化遗产和建筑物,例如巨石阵,罗马浴场等,同时也对英国社会、政治、宗教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公元5世纪初,盎格鲁-撒克逊人渐渐将罗马式生活方式逐步驱逐。
6世纪开始,撒克逊诸国逐渐统一并建立了自己的王权体系,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基督教传播之下的文化和学术繁盛。
中世纪时期1066年,威廉征服者在哈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格兰国王哈罗德二世,这标志着中世纪时期的开始。
威廉征服者将法国文化带到英国并开始对英格兰进行改造。
英格兰的刑法制度开始成形,同时中世纪文学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例如乔叟和坎特伯雷故事(Canterbury Tales)等。
都铎王朝15世纪后期,都铎王朝开始兴起,伊丽莎白一世和亨利八世都是都铎王朝的代表人物。
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海上贸易开始繁荣,并且文化和艺术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莎士比亚的作品,伦敦市政府所建的建筑,以及圆明园中被烧毁的“七十二个罗汉”。
清教徒革命1603年,詹姆斯一世在英格兰王位上继承了伊丽莎白一世,而这也标志着斯图亚特王朝的开端。
17世纪初,詹姆斯的继任者查理一世和查理二世先后上台,而到了17世纪中期,清教徒革命爆发并结束了英國內戰。
革命后,威廉三世成功上台,他的掌权改变了英国君主制度中的根本性质,这也标志着英国现代化的开始。
维多利亚时代1837年,19岁的维多利亚女王登上英国王位并且开始了63年的皇权统治。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英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进步获得了快速增长,然而同时也有不少问题浮现,例如城市贫穷,布满病毒的公众卫生问题,以及贫困和疾病的扩大等。
二战和福利国家时代二战期间,英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英国人民和政府的团结和抗争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abriefhistoryofBritain英国历史简述(精选五篇)
abriefhistoryofBritain英国历史简述(精选五篇)第一篇:a brief history of Britain 英国历史简述A Brief History of Britainby Pam BarrettWhen French and British construction workers met beneath the English Channel in 1990, Britain became linked to Continental Europe for the first time in 7,000 years.For it was then, when the last Ice Age ended, that melting ice flooded the low-lying lands, creating the English Channel and the North Sea and turning Britain into an island.This fact of being “set apart” was one of the two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factors which would affect every aspect of the country’s subsequent history.The other was a genius for absorbing every invader and immigrant, creating a mongrel breed whose energies would establish an empire incorporating a quarter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planet.Early settlers: Stone Age people arrived, probably from the Iberian peninsula, in around 3000 BC.They lived by farming but left few traces.The most dramatic ancient monument is Stonehenge in Wiltshire, built during the next 1,000 years.How and why it was built was a mystery, but it must have had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significance.The Beaker people, named after their pottery, were next to arrive.But a more importance wave of immigration, in 700 BC, was that of the Celts from eastern and central Europe.The ancestors of the Highland Scots, the Welsh and the Irish, they left behind a rich legacy of intricate and beautiful metalwork.The Romans: British recorded history began when Julius Caesar first crossed the English Channel in 55 BC.Roman rule continued for nearly 400 years, failing to subjugate only Scottish tribes, whose raiding parties were contained by Emperor Hadrian who built adefended wall right across the north of England.Eventually, threatened by barbarians at the gates of Rome, they abandoned Britain, leaving behind them a network of towns, mostly walled, a superb road system, and a new religion, Christianity.The next wave of invaders from central Europe –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 gradually pushed the native Celts west into Wales and north into Scotland.Anglo-Saxon dominance, too, lasted for four centuries, though it did not extend to Scotland, where a separate kingdom was forged by the Picts and the Scots.Although the Anglo-Saxons were a ferocious bunch, constantly squabbling, they laid the foundations of the English state, dividing the country into shires and devising an effective farming system.Their Teutonic religion, worshipping gods such as Woden and Thor, eclipsed Christianity until, at the end of the 6th century, the monk Augustine(once heard to remark “O Lord, make me chaste, but not yet”)converted the kings and the nobles.Monasteries sprang up, becoming places of learning.Treasures contained in the monasteries were a lure for the Vikings, whose ruthless raids from across the North Sea began in the 9th century.Initially they were defeated at sea by Alfred the Great, founder of the British Navy, but eventually they too were assimilated.Canute, the Danish leader, became king of Britain.The Norman Conquest: Links with Normandy, the part of France settled by the Vikings, were strong, and in 1066 William, Duke of Normandy, claimed the English throne.His triumph at the battle of Hastings decisively changed English history.As W.C.Sellar and R.J.Yeatman put it in their classic humorous history 1066 And All That: “The Norman Conquest was a Good Thing, as from this time onwards England stopped being conquered and thus was able to become top nation.”William parceled out the land to barons in return for their loyalty, and the barons parceled out land in turn to lesser nobles in return for goods and services.At the bottom were the peasants, whose feudal status resembled slavery – hence the potency of the Robin Hood legend, celebrating the Nottingham outlaw who stole from the rich to give to the poor.Although much of the Norman kings’ energies were devoted to protecting their borders, there was a great flowering of Norman culture, producing many erudite historians and scholars.In 1167 Oxford University was founded.Thanks to the influence of William Shakespeare’s history plays, much of the next period of English history is popularly remembered through his view of the shifting alliances of the Plantagenet and Tudor kings who ruled from 1154 to 1547.During this period of conflict and disease –the Black Death alone killed nearly half the population in 1348-49 –the royal succession was by no means assured.Power struggles propelled to the throne those who could command the greatest military backing from the majority of the rival barons, a process vividly illustrated by the Wars of Roses, the tussles between the House of Lancaster and York between 1455 and 1485.Frequent strife with France(including the intermittent Hundred Years’ War from 1337 to 1453)dominate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Internally, Wales was subjugated by 1288, though Scottish independence was recognized when Robert Bruce defeated English forces at the Battle of Bannockburn in 1314.Britain’s most famous king, Henry VIII, is remembered not only for his six wives(two of whom he had beheaded)but also for bringing about the Reformation, making England a Protestant rather than a Catholic countr y.His quarrel centred on the Pope’s refusal to annul his marriage to Catherine of Aragon, who couldnot oblige him with a male heir.Doctrinal differences aside, however, Henry capitalized on a growing distaste for the church’s excessive privilege and wealt h, and was thus able to get away with seizing enough monastic lands and property to finance his rule.Under Henry, Wales was formally united with England in 1536.The Age of Elizabeth: England entered its Golden Age under Elizabeth I, Henry’s daughter by Ann e Boleyn.The Elizabethan Age has a swashbuckling ring to it: the Virgin Queen and her dashing courtiers;the defeat of the Spanish Armada;Sir Walter Raleigh’s discovery of tobacco in Virginia;Sir Francis Drake’s circumnavigation of the world.Poetry, plays a nd pageantry flourished during her 45-year reign.When Elizabeth, the “Virgin Queen”, died without an heir, the throne passed to James VI of Scotland, who became James I of England, inaugurating the Stuart dynasty and effectively joining together the two kingdoms.The Stuart period was one of conflict between Crown and Parliament.James I, a staunch believer in the Divine Right of Kings, would have preferred no Parliament at all, and Charles I dissolved Parliament and initiated an 11-year period of absolute rule.The upshot was a civil war from 1622 to 1649;Charles lost and was beheaded.A period of republicanism followed, under the rule of Oliver Cromwell, but after his death the monarchy was restored and prospered under Charles II.His brother, who succeeded him as James II, was less circumspect and tried to restore absolute monarchy and the Catholic religion.The newly emerging political parties, growing in confidence, forced him to flee and invited his daughter Mary and her Dutch husband, Prince William of Orang e, to take the throne.This “Glorious Revolution”, although bloodless, was nonetheless a revolution and paved the way for Parliament’s permanent dominance overthe Crown.In 1707 an Act of Union united England and Scotland, although Scotland was allowed to retain its own Church and legislature.Many Scots felt that the union was bulldozed through by English politicians’ intent on improving their international trade prospects, and Scottish pressure to unravel the union is still a political issue.Political pragmatism triumphed again in 1714 when, a reliable Protestant monarch being needed in a hurry, a search through the family tree came up with George I of Hanover in Germany.Although he spoke no English and had little interest in his subjects, he founded a dynasty which was to span 115 years and encompass an expanding empire and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age of empire: Despite the loss of its American colonies in 1783, Britain’s trade-driven adventurism was undiminished, giving it control of West Africa and India, Newfoundland and Nova Scotia, some Caribbean island, and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At home, farmers embraced more efficient and profitable methods, which led to the eviction of many peasant farmers who either emigrated to the New World, carrying with them a resentment that would bequeathed to future generations, or left the land to find work in the towns, which rapidly became overcrowded.This combination of landowners with surplus capital to invest and laborers in search of a living was one reason why British became the first country to industrialize.Political stability helped too, as did the security of being an island, natural resources, good trade arrangements and a native genius for inventing things.The Scottish inventor James Watt modified and improved the steam engine in the 1770s, opening the way for the efficient powering of trains, ships and factory machinery.The invention of the Spinning Jenny and the power loom created mass production in textiles.The smelting ofiron with coke, instead of charcoal, hugely increased the production of iron.A massive building program of railways, roads and canals created a new class of industrialist, whose fortunes rivaled those of the aristocracy.But it also created abominable working conditions in mines and factories, conditions which led to the slow and painful development of trade unionism.Political reforms, seized elsewhere in Europe by revolution, came gradually in Britain.Parliamentary seats were distributed more fairly among the growing new towns, but voting was still based on property ownership and universal suffrage didn’t come until 1918(and even then was scarcely universal since it excluded women under 30).The problem that dominated parliamentary debate during this period was the intractable Irish Question.The resentment over centuries of British rule in Ireland bubbled to the surface after the potato famines of the mid-1840s, when about 20 percent of Ireland’s population died of starvation and more than a million people emigrated to escape a similar fate.Demands for Irish independence grew but they were demands which many English politicians, conscious of the security problems of having an independent and possibly none-too-friendly neighbor to their west, were reluctant to grant.As with today’s IRA campai gn, the debate had a backdrop of violence.T oday, however, the Victorian Age is remembered as a time of exuberant self-confidence, symbolized by the building in London of the Crystal Palace to showcase Britain’s industrial and techn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Great Exhibition of 1851.But many of London’s inhabitants might well have wondered when they would benefit from all these accomplishments.For them, the squalor and crime which Charles Dickens portrayed so evocatively in his novels were all too real.Working-class lifeimproved considerably during the last quarter of the 19th century.Many homes had gas lighting and streets were cleaned by the new municipal councils.A new police force contained crime.The music hall provided inexpensive entertainment in towns.Bicycles became a common method of transport, and a trip by train to seaside resorts was for many a highlight of summer.In London, trains in the world’s first underground railway began puffing their way through smoke-filled tunnels between Paddington and Farrington in 1863.Art and drama flourished.By the time of Queen Victoria’s Diamond Jubilee in 1897, the country was feeling quite pleased with itself.Britannia ruled the waves, and anything seemed possible.The 20th century: But all good things come to an end.The Boer War of 1900 ended in victory for the British in South Africa but damaged its international reputation.France, Germany and America were becoming powerful competitors for world markets.The newly united German state was flexing its military muscles.The Edwardian era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 seemingly an idyllic time, was built on shifting sands.Dragged into World War I by a complex web of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Britain faced unimaginable carnage in which more than a million of its young men died.Social unrest at the end of the war, though less devastating than in the defeated Germany, gave more power to women(who had shouldered a heavy burden while the men were at war)and led to a General Strike by dissatisfied workers in 1926.The Irish Question was partly answered with the creation of an independent Irish free State, but six Protestant-dominated counties in the north stayed under UK rule – a time bomb which exploded in 1969.The shock waves from the 1929 New York Stock Market crash plunged Britain into depression, throwing millionsout of work, especially in the industrial areas of northern England, south Wales and Clydeside in Scotland.The monarchy was rocked by crisis in 1936 when Edward VIII, who had just become king, decided to marry the twice-divorced Mrs Wallis Simpson.His family, the church and the government opposed the match, forcing him to abdicate.His brother, a reluctant George VI, restored the monarchy’s popularity, not least through the support which he and his wife Elizabeth(later the Queen Mother)gave to their subjects during the German air raids of World War II.Although Britain’s island status saved it from invasion, this war involved civilians in an unprecedented way.Cities like Coventry were devastated by bombing and the Blitz radically changed the face of London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Great Fire of 1666.Many children were sent to live in the countryside.Most social inequalities were set aside during the war and, when peace returned in 1945, voters turned to the Labour party in hope that it could develop an even greater egalitarianism.It laid the basis of a welfare state, providing free medical care for everyone as well as financial help for the old, the sick and the unemployed.But the war had left Britain broke.While Germany and Japan rebuilt their industries almost from scratch, helped by international aid, Britain was left to patch together a severely damaged economy.It could no longer sustain an empire, and gradually its colonies became independent.Many former subjects, especially from the Caribbean and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settled in Britain, raising fears of racial conflict that, despite some serious tensions, were never(quite)fulfilled.As the austere 1950s gave way to the ’60s, things started to look up.New universities were built, a motorway network launched, and a reinvigorated culture promoted by a group of writersdubbed “the angry young men”.Much of the explosion of new talent came from the north of England: actors like Albert Finney, playwrights like Alan Sillitoe, and pop groups galore, led by the Beatles.The swinging Sixties, powered by a newly affluent youth, had arrived.Britain’s heavy industry might be in trouble, but in fashion and pop music it led the world.The good times died in the 1970s as inflation and unemployment soared and labour unrest led to endless strikes.Joining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n 1973 seemed to produce few obvious economic benefits and revenues from North Sea oil were quickly spent rather than invested.Margaret Thatcher came to power in 1979 promising tough new policies.Her popularity quickly faded, but was revived in 1982 by the Falklands War when an invading Argentinean force was beaten off the South Atlantic islands, remnants of the old empire.Although she went on to win two further elections convincingly, by 1990 her popularity, always firmer abroad than at home, was so shaky that her party, fearing that she would not win them the next election, replaced her with a less combative leader, John Major.He duly won the 1992 election, but a reinvigorated Labour Party under T ony Blair won in 1997.The overall problems did not change, though.The economy remained weak, distrust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did not abate, nationalism simmered in Wales and Scotland, the conflict in Northern Ireland dra gged on, and the Royal Family’s private life continued to obsess the tabloid press.It was business as usual, in fact – which, in a country obsessed by continuity, was immensely reassuring.第二篇:材料学的历史简述姓名:何莞晨学号:2014012075材料学的历史简述1.按材料划分的时代生活离不开材料,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所需的工具都建立在合适的材料的基础上。
初中历史英国史整理
初中历史英国史整理**History of England in Junior High School**The history of England is rich and diverse, spanning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day.英国历史丰富多彩,从古代一直延续至今。
In the early period, England was populated by Celtic tribes.早期,英格兰被凯尔特部落占据。
The Roman Empire later invaded and occupied England, leaving behind a lasting impact on its culture and architecture.后来罗马帝国入侵并占领了英格兰,对其文化和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The Norman Conquest in the 11th century marked a significant turning point, introducing feudalism and the Norman language to England. 11世纪的诺曼征服是英格兰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引入了封建制度和诺曼语言。
The Tudor dynasty in the 16th century saw significant religious reforms, most notab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16世纪的都铎王朝见证了重大的宗教改革,最显著的是英格兰国教的建立。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transformed England into a leading industrial power, shaping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landscape.18世纪和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英格兰成为领先的工业强国,塑造了其经济和社会面貌。
英国历史时间轴梳理(4),收藏向整理——英国简史
英国历史时间轴梳理(4),收藏向整理——英国简史英国历史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其中分为多个历史时期(王朝),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我们已经依次讲了盎格鲁撒克逊时代、七国时代、威塞克斯王朝、丹麦分治、诺曼征服、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斯图亚特王朝和汉诺威王朝。
随着汉诺威王朝的结束(1901),新的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登上历史舞台,英国历史也由此进入了20世纪的世界急剧变化的大浪潮。
同时也是英国这个“日不落帝国”逐步衰落的历史时期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1901-1917)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这个名字首先就很奇怪,为啥英国人起这么个拗口的名字?练习绕口令吗难道?实际上萨克森-科堡-哥达的称号来自萨克森-科堡-萨尔费尔德公国(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国),而王朝开朝之君爱德华七世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之子,阿尔伯特亲王就出生在这个公国爱德华七世说起维多利亚女王无人不知,英国“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的“代言人”。
但是事实上此时的英国早就君主立宪了,所以真正大权掌握在国王下面的议会(和内阁)手中,但是之所以维多利亚女王能成为鼎盛时期英国的“代言人”原因在于,此时英国王室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和议会一起对国家实行发展(比如管理好王室成员不捣乱啊、提倡国民爱读书啊、带头做到五讲四美啊之类)而除了维多利亚女王之外,阿尔伯特亲王也值得一提阿尔伯特亲王阿尔伯特亲王是上一个朝代汉诺威王朝的人,是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和表弟(啊这),也是后来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第一个国王爱德华七世的父亲,还是这个王朝名称的来源(阿尔伯特亲王从出生地来看可以算是德国人)。
同时他也是一个统治英国20年而没有名分的国王(名分去哪了?给维多利亚女王了啊,历史上很少有女王和国王一同代表国家的,一般就是国王和皇后,或者女王和......她的丈夫)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所以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实际上跟汉诺威王朝是一脉相承的,当然了英国中后期许多王朝都是这样(事实上欧洲的“王朝”概念跟咱们中国“王朝”概念不太一样:欧洲王朝更像是“皇室”,换个王朝其实就是换了个王室,比如国王死,他外甥或者弟弟继位那就很可能是新的王朝;中国的王朝一般就是改朝换代)英国后期很少有通过战争征服才更换的王朝(像诺曼王朝),后面基本上就只是改名(比如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后来改名温莎王朝)我们再来看看萨克森-科堡-哥达王朝的时间:1901-1917。
极简英国史——精选推荐
极简英国史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组成。
1535年威尔士成为英格兰王国的一部分,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1649年成立共和国。
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
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一、史前历史:伊比利亚人、凯尔特人、罗马统治公元前约3000年,西班牙的伊比利亚人迁移到不列颠岛。
那时没有文字,只知道他们喜欢盖石头建筑。
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开始,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进犯并占领了不列颠诸岛。
凯尔特人最初居住在今天德国西南部地区。
在征服不列颠之前,他们曾经一度广泛分布在欧洲大陆上,先后征服了今天的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区。
凯尔特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英国统治并同化了当地的伊比利亚人。
至今大部分爱尔兰人、威尔士人、部分苏格兰人、法国布列塔尼,都是他们的直系后裔。
约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一世纪,罗马人征服了不列颠岛东南部,为防止凯尔特人,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395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后,哥特人不断入侵西罗马帝国,帝国衰弱。
407年,驻守不列颠的罗马将领君士坦丁三世自称罗马皇帝,409年他率领他的残军离开不列颠。
极简英国史二、日尔曼入侵日耳曼人分西日耳曼和北日耳曼,西日耳曼包括今天的英格兰、荷兰、德国、瑞士、奥地利、比利时。
北日耳曼包括今天的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
以后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维京人、诺曼人、法国安茹公爵等都属于日尔曼人。
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1、盎格鲁撒克逊、七国时代和威塞克斯王朝(从公元5世纪始,德国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和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大规模入侵不列颠岛。
他们经过一百多年的血腥战斗,英格兰地区的原住民凯尔特人被排挤到西部的威尔士和北部的苏格兰及爱尔兰岛,还有部分不列颠土著被排斥到了英吉利海峡对面—法国西北部的布列塔尼亚地区。
带你详细了解英国简史
带你详细了解英国简史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简称“英国”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
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公元前700年―45年原始社会到罗马时期在凯尔特人来到之前,神秘的不列颠原住民建造了巨石阵还有其他建筑,大多是用于宗教崇拜。
凯尔特人是一支印欧语系的民族,他们最初生活在东欧,接着一路向西,先来到奥地利,接着,公元前700年左右,他们带着铁器渡过海峡,来到不列颠岛,把铁器文明带到岛上的同时,还带来了战争。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征服不列颠岛,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被首次被罗马统治时期。
原因是公元前1世纪中期,罗马发动征服高卢的战争,不列颠岛与高卢有着贸易往来,不少部落支持高卢,一起密谋共同抵抗罗马军队的侵略。
引起了罗马总督凯撒的注意,凯撒找到了扩张领土的借口。
公元597年―871年盎格鲁-撒克逊时期西萨克森王朝(威塞克斯王朝)829年―1016年公元5世纪初,因为罗马帝国势力的逐渐衰落,盎格鲁-撒克逊人趁机侵袭不列颠岛,逐渐成为岛上主体居民。
公元597年,奥古斯丁前往英国传播基督教,从此,基督教在英国登上主导地位,随着罗马人的离开,也因此快要没落。
在奥古斯丁几年的苦心宣传下,使得基督教从没落登上了英国主导地位。
公元9世纪,不列颠岛上崛起了威塞克斯王朝,这个王朝的统治者阿尔弗雷德大帝,行成了英格兰最初的文化政治。
在此之前的四百一十多年里,北欧沿岸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不列颠岛,岛屿开始被叫做英格兰,他们逐渐建立了七大王国,最后被威赛克斯王朝统一了起来。
公元871年,威塞克斯王朝出现了一代雄主阿尔弗雷德大帝,他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叫做大帝的君主,阿尔弗雷德的任务是消灭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保住王国。
威塞克斯王朝的外患就是北欧海盗。
9世纪初,维京人组成的北欧海盗入侵不列颠岛,攻城略地。
于是,“打海盗”成了威塞克斯王朝最主要的任务。
英国历史整理
英国历史许敖溥编目录1.史前时期(公元40年之前)2.罗马统治时期(公元40年到公元407年)3.中古时期(公元407年到公元1066年)4.封建统治时期(公元1066年到公元1689年)5.近代历史(公元1689年到1917年)6.现当代史(公元1917年至今)7.英国的现在与未来一、史前时期(公元40年之前)——不列颠岛早期人类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形成1.石器时期(1)旧石器时代(77万年前到1万年前)气候寒冷、海平面较低、英国和欧洲大陆连接在一起、采集狩猎经济(2)中石器时代(1万年前到6千年前)气候稳定、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淹没、不列颠岛形成、渔猎经济(3)新石器时代(6千年前到4千年前)农业与畜牧业并存、开始有石头建筑、社会分工形成等等2.后史前史(1)青铜的时代(大约4千年前到2500年前)青铜取代石头成为工具的主要原料、采石业发展社会等级分化、建造大规模纪念性建筑(巨石阵)“大杯文化“和”维塞克斯酋长制文化“(BC2000-1100年)(2)铁器的时代(大约2500年到2000年前)欧洲的铁器大约是从小亚细亚传来哈尔施塔特文化、克尔特文化(传入文化)军事贵族制、部落争战、督伊德教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40年到公元407年)——罗马文化与克尔特文化并存1.罗马的入侵公元前55~54年,罗马军队两次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败。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率军入侵不列颠并初步征服了不列颠岛,英国南部地区成为罗马行省。
2.罗马的统治政治:罗马人随后采用相对温和的统治政策建设:罗马城镇的出现与发展,道路的建设,军事防御工事建设(哈德良长城、阿格里古拉城堡)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十分有限的商品经济文化与宗教:罗马—克尔特文化交融、基督教的传入3.罗马的撤退公元407年罗马军队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统治时代结束。
三、中古时期(公元407年到公元1066年)——列国战争、外族入侵与不列颠统一的趋势1、盎格鲁-撒克逊统治时代重要事件:公元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1入侵。
极简极全极新英国简史
极简极全极新英国简史若谷先生整理一、公元前英国(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根据地质学家的看法,当人类已经出现时,不列颠岛还与欧洲大陆毗连,最早的不列颠人大致便是从大陆来的少量原始猎人。
后来,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
二、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英国(44年—410年)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率军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
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三、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七国时代(约440年—850年)4~5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四、威塞克斯王朝(829—1016年)和丹麦部分统治英国的时期(850年—1066年)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32~860年,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
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
五、诺曼王朝(1066—1154年)征服者威廉登基后称一世,在位21年。
王位先后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
如此历经三王之后,“绝嗣断统”,也就是说这个家庭继绝了男性继承人。
然而出自女系的继承人还有两系。
先是威廉一世的外孙斯蒂芬登上王位。
另一系不答应,结果爆发了一场夺位战。
双方打得精疲力竭,议定斯蒂芬死后,由另一系继位。
六、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斯蒂芬命归西天后,亨利一世的外孙继位,称亨利二世。
他本是法国的安茹伯爵,纹章以金雀花为图案,王朝也因而得名。
英国历史简介(4)
英国历史简介(4)二、都铎王朝统治下的英格兰(1485~1603)当代历史学家通常认为,1485年乃是英格兰步入新历史时期的门槛之年。
英国年轻人在学习历史时,历史老师也是这样告诉他们的:1485年是中世纪的末年。
当年玫瑰战争结束,都铎王朝继承大统,太祖乃是亨利七世。
都铎王室从1485年开始统治英格兰,到1603年结束。
都铎王朝统治有方,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都铎王朝治下,英格兰形成了民族主义国家,中央政府高效强大。
都铎王朝所处时期是封建主义转变为资本主义的时期,发生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社会变化。
1. 新王朝的巩固博斯沃思原野战役之后,亨利七世加冕为王,1485年底,议会也承认亨利七世为王。
亨利七世是都铎王朝的创建者,他强健有力,贤明聪颖。
登基之后,亨利七世很快意识到,英国人民已厌倦了争吵不休的贵族及其武装军队;中产阶级迫切需要和平和有序的政府管理。
为巩固自身地位,亨利七世首先将政敌沃里克伯爵--爱德华监禁于伦敦塔内,因为后者自称是约克王朝的继承人;亨利七世在挥舞大棒的同时还向约克王朝的支持者们伸出了胡萝卜,允诺大赦,以确保双方不至产生恶感。
1486年,亨利迎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以婚姻的纽带团结了前政敌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
大婚后不久,亨利治下仍然出现了4场零星的武装叛乱,但旋即被其镇压。
为确保国内陆位,亨利七世急于与外国保持良好关系。
他安排王子、公主与他国联姻,确保自己在国外的位置,避免国外支援国内的王位觊觎者。
一来二去,亨利七世与西班牙和法国王室保有了良好的双边关系。
除此之外,亨利还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王位的做法。
首先,他以铁拳出击,镇压所有叛乱,并消灭了贵族的私人武装。
其次,亨利七世加强了法庭的权威。
他建立了北方会议、威尔士会议以及最重要、最著名的星法院。
星法院由于位于西敏寺一个屋顶有星形装饰的大厅而得名。
它与英国枢密院、英国高等法院等构成英国史上最重要的专制机器,它是出版检查制度的急先锋,后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被取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尔弗雷德(古英语:Ælfrēd, Ælfrǣd,英语:Alfred;849年-899年10月26日)另译艾尔弗雷德、阿佛列等,是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时期威塞克斯王国国王,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国王”自称且名副其实之人。
他因率众抗击海盗民族维京人的侵略,使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回归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统治,并且在政治上、文化上也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被后世尊称为阿尔弗雷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
阿尔弗雷德大帝是欧洲中世纪最杰出的君主之一,被后世尊称为“英国国父”,也是惟一一个被授予“大帝”(the Great)名号的英格兰皇帝。
七国时代(Heptarchy)或七大王国指从7世纪初叶~9世纪中叶,不列颠岛上出现的七国并立的时代。
从5世纪中叶起,欧洲大陆上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裘特人跨北海侵入不列颠岛。
在征服当地克尔特人的过程中,许多小国逐渐合并为7个王国。
南部有西塞克斯、南塞克斯和东塞克斯;东北部和中部有麦西亚、诺森伯里亚和东盎格里亚;东南部有肯特。
相互争雄,战乱不已。
埃格伯特建立起统一的英格兰王国。
七国时代结束。
《末日审判书》指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之后整理而成的全国土地调查汇编。
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
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
《末日审判书》的出台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简述:威廉征服及其影响1.封建制度在英国的引进和确立(诺曼征服)以诺曼底公爵威廉(约1028~1087)为首的法国封建主对英国的征服。
1066年初,英王忏悔者爱德华(1042~1066在位)死后无嗣,威塞克斯伯爵哈罗德二世被推选为国王。
威廉以爱德华曾面许继位为理由,要求获得王位。
1066年9月25日,威廉公爵便率领一只诺曼大军在英格兰南部海岸登陆。
(9月末,威廉召集诺曼底、布列塔尼、皮卡迪等地封建主进行策划,率兵)入侵英国。
英王哈罗德迎战。
10月14日上午9点,双方间的搏斗,即哈斯丁斯之战正式拉开帷幕。
英军战败,哈罗德阵亡,伦敦城不战而降。
12月25日,威廉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为英国国王,即威廉一世(征服者)。
诺曼王朝(1066~1154)开始对英国的统治。
残存的英国贵族顽强抵抗,均遭残酷镇压。
1071年,威廉一世巩固了他的统治,获得征服者的称号。
影响:威廉及其追随者建立了以民族差异为基础的双层社会结构,使在威廉征服后的大约一个世纪中,英格兰社会上存在着以种族差异而形成的两个社会阶级:作为贵族统治阶级的诺曼人和作为普通平民的盎格鲁-撒克逊人。
在重组英格兰社会和政府的过程中,威廉将封建制度引入到了英格兰,建立了英国的封建制度,加速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2.对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进行调查,《末日审判说》的出台1086年,由英国国王威廉一世(为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进行调查)(为了解王田及国王的直接封臣的地产情况,以便收取租税,加强财政管理,并确定封臣的封建义务,)派遣官员到英格兰的每个郡(县)进行土地情况调查并在之后整理而成全国土地调查文册。
其内容包括:当地地产归属情况,每个庄园的面积、工具和牲畜数量,各类农民人数,以及草地、牧场、森林、鱼塘的面积,该地产的价值等。
由于调查是如此事无巨细,对接受调查者来说调查就犹如上帝在末日的审判一样,故此将其称作《末日审判书》。
该书使王室准确地掌握了英国的土地及其生产状况,加强了王室对全国的统治,极大地促进了英国的封建化进程。
3.纠结的英法关系在征服英格兰之后,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但与此同时,他仍然是诺曼底大公。
(由于诺曼底是法国的一个省,理论上讲,威廉仍然是法国国王的属臣)。
随后几个世纪中的英格兰国王都一直保持着这种不正常的模式。
作为在法国拥有土地的贵族,他们本应服从法国国王,但作为英格兰国王,他们又是独立的统治者,而且他们有着足够的实力来与法国国王抗衡。
这种模式从征服者威廉一直持续到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漫长的时期内,大多数英格兰国王都会卷入法国境内的战争。
4.英国人文化生活习惯的变化(婚姻习俗、语言)建立效率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威廉征服后,继承了旧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并利用这一制度编写出台了《末日审判书》。
威廉的继承人继续发展英格兰的行政管理制度。
并开始实践“普通法”的司法体系,普通法在英格兰继续得到了发展,并最终成为美国法律制度的基础。
语言方面的变化文化习惯的变化诺曼征服后,英格兰个人取名的时尚也发生了变化,两种在语言方面不同的文化开始在融合。
开放了与欧洲大陆的关系,文明和商业得到发展,引进了诺曼——法国文化、语言、举止和建筑。
教会与罗马的联系更为密切,教会法庭与世俗法庭分离。
英国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结束,诺曼底王朝建立。
古英语的发展进入低谷。
由于诺曼底人在建国之初,就对法国国王承诺臣服法国、说法语,因而诺曼征服后的政府用语为法语。
•政治制度保留盎格鲁-撒克逊人的习惯法,将原有的地方行政区划分为三十六个郡(shires)。
以诺曼人的政治机构王廷(curia regis),取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原有的贤人会( witenagemot or witena gemot)。
王廷由主教、修道院院长、大地主组成,每年召开三次会议,但国王能随时召开。
除此之外,国王另有由亲信组成的内圈组织,称为小会议(small council)。
王廷则扩大成为后来的国会,小会议演变为政府。
•英法关系英国再次融入欧洲大陆,在政治上依附法国,经济上虽然独立,但与低地国家(今荷兰、比利时)的贸易量逐年递增——这是后来英国复兴、觊觎法国领土,并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主要因素。
正因为政治上依附法国,英国才与法国一起参与了十字军东征。
而兼任英国国王的诺曼底公爵一直觊觎法国王位,这也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文化发展英语中开始夹杂大量法语词汇,多为政治、法律、宗教、食品方面的词语。
述评:你看过的一本英国史著作。
谈到英国史著作,蒋孟引主编的《英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不失为一部好的作品。
该书出版于1988年,正值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之际,对中外文化交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书中,蒋先生等五人将英国史合理地划分为十七个章节,所述英国史上起史前时代,下至20世纪70~80年代。
可以说这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独具个性的英国史历史教材。
如蒋孟引教授在前言中所说“我们只能为人们的进一步研究打基础,介绍一些普通知识,而且其他教材所详的,这里便从简,它们所略的,这里则比较详细。
”我们可以看出,这部英国史并非是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它仅仅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为读者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打下基础。
总的来说,这部英国史阐述了英国史前时代、奴隶社会直到现代的历史,着重阐述其资本主义社会发生、发展、壮大(一度称霸世界)、衰弱的历史过程,对其议会等政治制度的演变、工业革命后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才辈出等都有详细的阐述。
就个人而言,本人尤其欣赏本书的第一章,以众多考古资料并配以图片详细叙述了英国史前时代和奴隶社会,直观、生动地展示了历史发展轨迹,有利于激发读者的阅读积极性。
其次,由于本书编纂详略得当,既保证了英国历史的完整性,而又不致于让读者望而却步,所以能够让读者在有效的篇幅内掌握必要的知识,使读者受益匪浅。
再者,这部书系统性强,论证严谨深入,史料丰富。
最后,这部书由5位作者撰写而成,但是上下衔接恰当,连贯紧密,基本思想突出,读来并无不适之处。
虽然这部英国史有诸多优点,但也同样存在缺点,其中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缺少必要的附录。
如:参考书目等等。
要知道,参考书目在外文版的世界性著作中并不是可有可无,它能够为读者的阅读提供很大的帮助。
总之,个人认为这的确是部不错的英国史著作,值得大家一读。
述评:英国人的教育旅行及其影响。
关于英国人的教育旅行,本人主要是通过阅读付老师的相关文章来进行了解的。
通过阅读付老师的文章,我了解到:英国人的教育旅行由来已久,最远可追溯至罗马不列颠时代。
教育旅行的内容丰富多样,而且随着时代不断发生变化。
在罗马不列颠时代,英国人主要因精神、文化或教育方面的需求而前往欧陆,特别是罗马。
在中世纪,除了因外交、军事、商业等进行的旅行外,还包括朝圣者因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旅行、骑士为获取实战经验而进行的旅行以及学者和学生为学术造诣而进行的欧陆之旅。
其中,学者和学生为学术造诣而进行的欧陆之旅是中世纪英国人教育旅行的主要形式。
到了近代之初,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开始出现一种新的教育旅行。
如贵族教育日益发生变化,从着眼于服军役,转变为以履行公职为宗旨。
语言、历史、修辞、算术、地理、哲学和古典学术成为了教育的主要内容。
16世纪末17世纪初上半叶,教育旅行继续发展。
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通过旅行来完成教育开始成为英国绅士的一种习俗。
17世纪中后期,英国天主教神甫拉塞尔斯在巴黎出版了《意大利之旅》,对当时英国社会正兴起的赴欧游历现象进行了全面的理论总结,并系统阐释了旅行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理查德·拉塞尔斯在书中提出的“大旅行”观念,鉴于英国上层的政治、经济需求和绅士阶层提高自身素养的需求,贵族对大学教育信心的丧失、英国人对自身生活习性的反思等原因,“大旅行”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逐渐为英国人接受和践履,成为英国教育旅行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对于“大旅行”,自上个世纪初研究正式确立以来,经过一个世纪的努力,西方学界在”大旅行“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我看来,英国人的教育旅行其实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
它作为一种传统和习俗,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英国社会。
无论是上层精英,还是下层民众,教育旅行随着时间的发展日益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在教育了旅行的过程中,也有不少纨绔子弟假借“教育“之名,在欧陆肆意挥霍青春、浪费生命,但同样也有许多青年人,如哈维等,满怀激情前往欧陆进行学习。
通过他们的不懈努力,英国在文学、艺术、科学、建筑等众多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而最突出的一点,正如付老师所谈到的:“在这个进程中,英国逐渐丢掉了岛国特性,变得更加开放。
”总之,教育旅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不仅有益于践行者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在交往的过程中也推动了欧洲思想、制度和文化的传播扩散,促进了整个社会的进步。
英国人的教育旅行是值得肯定的,也是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