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方法(一)基本研究设计和基本统计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遗传和行为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科学。

为了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传播和控制,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与选择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几个常见分类,并介绍选择的标准。

一、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1.观察性研究方法观察性研究方法是最常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和描述疾病在特定人群中的发生情况,来推测可能的病因。

常见的观察性研究方法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一种在特定时间点或时期对人群进行调查的方法,可以了解疾病的患病率、风险因素的分布情况等。

它的优点是节约时间和成本,缺点是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纵向研究是对人群进行长期追踪观察的研究方法。

通过长期观察同一群体的变化,可以确定因果关系。

但纵向研究需要时间和资源投入较多。

病例对照研究是对患病者和非患病者进行比较的研究方法。

通过比较两组人群的暴露情况,可以推测疾病的风险因素。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成本相对较低,但可能受到回忆偏倚等影响。

2.实验性研究方法实验性研究方法是通过干预措施来评估其对疾病发生和传播的影响。

实验性研究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社区试验两种。

随机对照试验是将参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干预,对照组不接受干预,然后比较两组的差异。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控制潜在的干扰因素,但缺点是时间和资源成本高。

社区试验是在特定社区或区域中开展的实验研究。

通过对社区层面的干预措施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理解干预措施对整个社区的影响。

3.生物统计学方法生物统计学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生物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描述统计学是对研究样本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和描述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学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根据统计推断来对人群总体特征进行推测。

二、选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标准选择适当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是研究的关键,以下几点是选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主要标准:1.研究目的:首先要明确研究的目的,确定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原理及研究方法一.流行病学原理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是采用系统方法对人群中健康相关状态或者事件的“谁”、“什么时候 发生了什么”“发生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发生”“ 怎么办”等方面进行评价。

这个系统中。

的两个基本因素是研究人群和对照分析。

通过对疾病病因和相关危(wei )险因素提出假设、 验证假 设,对不同人群疾病发生状况的差异进行评价。

流行病学是一门建立在概率论、 统计学和可靠研究方法基础之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 赤 是一门从生物学角度对健康相关状态和事件提出可能假设并加以验证的因果推理方法。

和其他学科一样, 流行病原理是由对个别流行事故——主要是传染病暴发流行事故研究 发展起来的。

流行一词即住几乎都是指传染病爆发, 就近将超限发病率作流行的基本含义。

流行和非流行是相对的;1.不掌握非流行期间的发病率即无法判定流行的存在;2 很低的发 病率其意义可以和高发病率同样有重要性,如尼姑自宫颈炎对于建立宫颈癌成因说是十分重 要的;3 某些慢性病流曲线高低不规则即使有可资比较的数据,也很难判断那一假是流行期。

二、流行病学思维方式(已有胶片)三、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流行病学是应用流行并方法解决人类疾病与健康问题的年轻科学。

2.方法分类回顾(胶片)3.1993 年耿贯一对流行病学方法的描述(胶片)(三) 流行病学思维方法无论是病因研究或者其他因素探索。

流行病学工作者用群体的、 宏观的动态的逻辑思 维去进行描述性分析或者分析性的描述。

在建立或者检验假设时思维方式大致如下;非逻辑思维法、 直觉判断立论或者检验立论逻辑思维归纳排除类比求同 求异 共变 利余 稳定1.、几个具体方法1 求同,不同条件不存在共同因素, 如伤寒与被传染水源的关系、 阴道腺癌病因研 究。

2、求异法、不同条件下发病分布差异, 察布查尔米送乎乎病因调查,尼姑和普通妇女宫颈癌发病差异研究。

3 共变法,病本随因素而变水氟与齿的关系,早产儿晶体纤维增生性失旺与出生时高浓度给氧的关系4 类比法不明疾病与已知疾病因素分布一致 johu snow 对英国霍乱的病因分布、钩体性脑动脉病因的确立。

2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一)(1)

2临床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与技术(一)(1)
临床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类 型(一)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许能锋
2010年9月14日 上街校区第16教室
为什么要学习研究设计类型?
熟悉、掌握研究设计类型是阅读、 思考、评价研究报告的前提,更是自 己开展临床研究的奠基石。
描述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 study)是指通 过详细而正确的观察记录,查明人群中疾病或健 康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
病例报告(case report)是有关单个病例或10个 以下病例的详尽临床报告,系对罕见病进行临床 研究的主要方法。病例报告至今仍是研究临床医 学的重要方法。
对人类新发生的疾病或临床事件的首例报告,具 有重要参考价值。病例报道在研究中的意义,是 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线索,是临床研究新思 路的丰富源泉。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
结节病是呼吸科医师经常见到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诊断 通常需要组织活检病理的证实。
因结节病最常累及纵膈、肺门淋巴结,临床上常有通过纵 膈镜获取组织标本的;如果出现肺实质病变,也有通过胸 腔镜、甚至开胸手术获取组织标本的。
实际上,在选择这样的创伤性较大的外科手术之前,如果 首先进行细致的支气管镜检查,并常规实施支气管内膜活 检和经支气管肺活检,一般可在85%以上的病例获得具有 诊断价值的病理标本,大可避免外科活检。
度上对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做分析; ③可同时调查多种疾病和多种暴露因素。
2.缺点
①一般不适用于调查罕见病或急性病。对于前者 调查所需样本量太大,对于后者查处的病例多为 较长病程病例,选择偏倚大;
②调查人群或样本规模较大时,花费就大,而比 较分析时非病例数过多,统计学效率低;
③长病程病例经常有下相对恶化和缓解期,可能 回把缓解期病例错划为无病;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的疾病发病和传播模式的学科。

通过对疾病的成因、发展和控制因素进行研究,流行病学可以为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调查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是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人群中的数据来评估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传播途径。

调查研究可以分为横断面调查和纵向研究两种类型。

横断面调查是在特定时间点收集数据,以了解人群中疾病的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会选择一定数量的受试者,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或检查,以获取相关数据。

通过比较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可以确定可能的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纵向研究则是通过追踪一组人群,在多个时间点上收集数据,以观察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受试者的暴露情况和健康状态,评估疾病发生的风险。

纵向研究对于评估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监测疾病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常用的观察性研究方法,用于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该方法通过比较患病个体(病例)和非患病个体(对照)之间的暴露情况,来确定可能的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中,研究人员会首先选择一组患病个体,并与他们匹配一组非患病个体。

然后,通过回顾性调查的方式,收集有关受试者的暴露历史。

最后,通过比较两组个体之间的暴露差异,来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性。

三、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基于患者群体的前瞻性观察研究,用于评估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会选择一组受试者,并根据暴露因素将他们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

然后,在随访的过程中,收集他们的暴露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以评估两者之间的关系。

队列研究的优势在于可以确定时间上的因果关系,因为受试者的暴露情况是在疾病发生之前确定的。

同时,队列研究还可以评估暴露因素对于疾病发展的潜在影响。

四、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是一种将多个独立研究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中的流行病学模型与方法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中的流行病学模型与方法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中的流行病学模型与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人群中疾病分布和疾病发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卫生统计学则是通过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以及策划和评估公共卫生措施的科学方法。

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研究中,流行病学模型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疾病的基本流行病学模型流行病学模型用于描述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基本的流行病学模型包括:传染病模型、非传染病模型和混合模型。

1. 传染病模型传染病模型用于描述传染病的传播规律,常见的传染病模型包括:SIR模型、SEIR模型和SI模型。

- SIR模型: S代表易感者,I代表感染者,R代表康复者或免疫者。

该模型假设人群中的易感者和感染者之间的转换是一种流动的过程,根据传染病的特点,可进一步扩展为SIRS模型或其他更复杂的模型。

- SEIR模型:在SIR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潜伏期的概念,即E代表潜伏期者。

- SI模型:该模型假设感染者一经感染就一直处于感染状态,不会康复或免疫。

2. 非传染病模型非传染病模型用于描述非传染病的发展过程,例如慢性病、心血管疾病等。

常见的非传染病模型包括:生命周期模型、时间序列模型和生存分析模型。

- 生命周期模型:该模型将人的生命周期分为不同的阶段,并研究在不同阶段发生的病症和影响因素。

例如,儿童慢性病模型可以研究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慢性病发生率和风险因素。

- 时间序列模型:该模型用于分析疾病在时间上的变化,可以探讨疾病发病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 生存分析模型:该模型主要用于研究慢性病的存活分析,如癌症生存率分析,通过研究生存率和相关因素,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患者的存活时间。

3. 混合模型混合模型是综合传染病模型和非传染病模型的一种模型,用于描述具有传染性且包含非传染因素的疾病。

例如,HIV感染和艾滋病发展过程中既包含传染因素,又包含个体行为和环境因素。

二、流行病学数据与统计分析方法流行病学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横断面研究法横断面研究法是流行病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也被称为“调查研究法”或“横断调查”。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一次调查来了解特定时间点上人群的疾病患病率以及与之相关的因素。

研究者通常会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横断面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分布情况、危险因素的存在与否以及人群的健康状况,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

二、队列研究法队列研究法是一种长期追踪观察人群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前瞻性研究”或“纵向研究”。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观察人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暴露情况以及随后的发病情况,从而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选择一个暴露组和一个非暴露组,对两组人群进行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队列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因果关系,并且可以计算出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等指标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三、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对照研究法是一种回顾性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病例对照研究”或“回顾性研究”。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比较患病个体(病例)与非患病个体(对照)之间的暴露情况,从而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在已知患病和非患病个体中收集暴露因素的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因果关系,并且可以计算出相对危险度(Odds Ratio)等指标来评估暴露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

四、生态学研究法生态学研究法是一种以人群为单位进行研究的方法,也被称为“群体研究法”或“区域研究法”。

该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不同地理区域或不同人群之间的疾病发生率,从而探究环境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研究者通常会对不同地区或人群的人口结构、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等进行比较,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生态学研究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并提供决策参考。

五、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人为干预来观察其对疾病发生的影响的研究方法,也被称为“干预研究法”或“试验研究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一种研究人群中疾病的传播、发生和控制的重要方法。

通过了解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疾病的流行趋势。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常用方法,帮助读者对该领域有更深入的认识。

一、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1. 确定研究目标: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

目标可以是探索某一特定疾病的流行情况、确定疾病的危险因素、评估某种预防策略的有效性等。

2. 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方案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其设计应该合理和科学。

在设计研究方案时,需要确定研究的类型,是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还是队列研究。

此外,还需要确定样本量、研究人群的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3.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测等方式收集需要的信息和数据。

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和解读:在完成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解读数据。

常用的统计学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和建模分析等。

通过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并进行解释,以回答研究的问题。

5. 结果报告和解释:最后,需要将研究结果进行报告和解释。

研究报告应该包括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内容,并结合相关文献对结果进行讨论和解释。

同时,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方向。

二、流行病学调查的常用方法1. 横断面研究:横断面研究是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通过在某一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调查,了解疾病的患病率、分布情况和危险因素等。

常用的横断面研究包括健康调查和流行病调查等。

2. 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一种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患病者和非患病者的暴露因素,来确定某种危险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常用于研究罕见疾病或疾病的病因学问题。

3. 队列研究:队列研究是一种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在起始时对人群进行测量和暴露因素的评估,并在随访中观察其患病情况,来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和分布规律的科学领域。

在流行病学中,有一些基本的方法被广泛应用:
1. 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旨在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发病率和死亡率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人群数据,可以揭示出疾病的时空变化规律,并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2. 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这种研究方法旨在探索疾病的原因和风险因素。

通过对比患病人群与非患病人群的差异,可以找到与疾病发生关联的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

同时,还可以通过研究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

3.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这种研究方法通常用于评估疾病预防和治疗措施的有效性。

通过随机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并对两组人群进行不同的干预措施,可以得出干预措施对于疾病控制的效果。

4. 生物统计学方法:生物统计学方法在流行病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用于数据收集和分析。

包括抽样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工具的设计、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

5. 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流行病学中常用的分析工具,通过数学模型预测疾病的传播趋势和疫情发展。

预测模型可以帮助公共卫生部门制定防控策略、优化资
源配备和预警风险。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可以为疾病防控、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统计学方法与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科学。

为了准确评估和控制疾病的传播和风险,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分析技术,并详细解释它们的应用。

一、样本设计与抽样方法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样本设计和抽样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常见的样本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和队列研究等。

横断面研究通过在特定时间点对人群进行观察和数据收集,用以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

纵向研究则追踪同一群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和变化,以评估疾病风险的相关因素。

队列研究通过将人群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观察两组之间疾病发生率的差异,以确定暴露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抽样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研究目标、样本容量和资源等因素。

常见的抽样方法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分层抽样等。

简单随机抽样是将人群中的个体随机选择为样本,确保每个个体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

系统抽样是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样本,例如每隔一定个体选取一个个体。

分层抽样通过将人群划分为若干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以保证样本在各层次中的代表性。

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用于对样本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特征。

常用的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包括频数分布、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

频数分布将数据按照不同数值的出现次数进行分类和展示,可以直观地呈现数据的分布情况。

均值是指一组数据的平均值,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标准差则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

三、推断性统计学分析推断性统计学分析用于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从而对疾病的发生和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常用的推断性统计学方法包括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用于判断样本数据与研究假设之间的一致性,从而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置信区间估计则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给出总体参数的估计范围。

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流行病学方法概述
概念:随机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 (样本),以样本信息估计总体特征(该人群的患 病率或某些特征)的调查方法。 原则:随机化、样本量适当 *优点: (1)省时间、省人力、物力 (2)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易做得细致 *缺点: (1)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都比较复杂 (2)重复和遗漏不易发现 (3)不适用调查变异过大的资料 (4)患病率很低的疾病,小样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
第一节 现况研究概述
1.普查(census) 优点:能早发现、早诊断病人;无抽样误差; 可普及医学卫生知识 缺点: (1)工作量大,准确性不高 (2)对象众多,难免漏查对象 (3)不适用于患病率很低的疾病 (4)需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高 (5)只能获得患病率资料,不能获得发病率 资料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与用途
(一) 描述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 分布的差异提示:发病因素的不同 寻找影响分布的原因 (二) 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和病因 探讨促成发病的因素及流行因素 (三) 揭示疾病的自然史 狭义的疾病自然史:疾病从发生、发展到 结局(症状出现前阶段、临床症状、体征 出现的阶段、疾病结局)的整个过程。
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一、明确调查目的和类型 二、确定研究对象 三、确定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 (一)样本含量——样本不宜过大或过小 1. 样本量的决定因素: 1)预期现患率 2)调查单位间的变异程度 3)精确度:容许误差d、δ 4)第一类错误α 及把握度1-β
(四)感染率(infection rate)
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 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例。
感染率=
调查时某病感染人数 调查时受检人数
100%
二、描述死亡频率的指标 (一)死亡率(mortality rate)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

流行病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的定义: 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影响分布的因素;阐明流行规律和探索病因;制定并评价防治对策和促进健康的科学2.Medical Model医学模式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认识疾病、健康及其医学事件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思维方式称之为医学模式。

3医学模式的演变:神灵主义医学模式-Spiritualism MM.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Natural Philosophy MM。

实验医学模式-Experimental MM.也称机械论医学模式-Mechanism MM.生物医学模式-Biological MM.单一病原体。

现代医学模式-Modern MMBio-Psychosocio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流行病学常用的方法;(一) 观察性研究(1)描述性研究:横断面研究、比例死亡比研究、生态学研究(2)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二) 实验性研究:现场实验临床实验社区干预实验和整群随机试验(三) 理论性研究:理论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方法研究5流行病学的用途;(1)研究人群健康疾病消长以及疾病特征变化的规律;(2)为社区和人群健康做出诊断;(3)用于卫生决策和评价;(4)完整揭示疾病自然史;(5)利用流行病学方法探讨原因不明疾病的病因(6)疾病预防(7)疾病诊断治疗与预防方法和措施的效果评价。

6流行病学宏观的思维方式:群体观;社会生态观;比较;多病因论;概率论。

二、疾病的分布1疾病分布: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表现出的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等疾病频率的状况。

用于描述或比较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

2描述疾病分布的目的意义:通过对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依据,为疾病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途径,确定卫生服务的重点,为合理的制定疾病的防制,保健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2描述疾病分布的步骤:将流行病学调查的资料或其他常规资料按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分别用疾病发生和存在的频率进行测量比较,发现差异。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概述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概述

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基础概述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是研究疾病传播及其影响的重要学科,它们能够提供有关疾病的流行情况、疾病与环境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策略。

本文将对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概述。

一、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目的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的学科。

其目的是了解疾病的发生规律、推断疾病的成因以及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流行病学通过收集、分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相关因素的数据,揭示疾病的疫情特征,为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依据。

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1. 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有关疾病流行情况的信息,如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病程等,分析并总结疾病的流行特征。

2. 疫情监测:通过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定期收集疾病的报告数据,监测疾病的发病率和扩散趋势,及时发现并防控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3.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一组病例和一组对照,比较两组之间的暴露差异,探究疾病与暴露因素之间的关系。

三、卫生统计学的定义与应用卫生统计学是研究人群卫生状况和卫生服务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卫生相关的数据,揭示人群的健康水平、疾病负担及卫生资源分配情况。

卫生统计学为制定卫生政策和规划、评估卫生服务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四、卫生统计学的指标与测量方法1. 疾病负担:常用指标有死亡率、发病率、病残率等。

通过收集全国、区域或个体的疾病相关数据,计算相应的指标,综合评估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2. 卫生服务:常用指标有医疗资源利用率、医疗费用、卫生服务人员配备等。

通过收集医疗机构和人口普查等数据,评估卫生服务的供需关系和质量水平。

3. 卫生质量评价: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和医疗行为的质量,了解卫生服务的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为改进卫生服务提供依据。

五、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的应用领域1. 疾病预防与控制:通过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以及暴露因素,制定疾病预防策略,推动卫生教育和公共卫生干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一、引言流行病学调查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生规律的重要方法,它对于制定和评估公共卫生措施、控制和预防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等方面。

二、研究设计1. 目标群体选择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首先要确定调查的目标群体,通常是受某种特定疾病影响的人群。

比如,针对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可以选择病例群体和非病例群体进行对照研究。

2. 研究类型选择根据研究的目的和需求,可以选择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等不同类型的研究设计。

横断面研究适用于了解疾病在某一时点上的分布情况;队列研究则可以用于观察疾病的发生和相关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则适用于探究疾病的危险因素。

三、数据收集1. 问卷设计问卷是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它可以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病例史、生活习惯、暴露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问卷时,要尽量简洁明了,避免问卷长度过长而影响被调查者的回答质量。

2. 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可以通过面对面访谈、电话调查、互联网调查等方式进行。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要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完整,并设立合适的质量控制措施,如多次确认、质量检查等。

四、数据分析1. 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筛选,剔除异常值和不符合分析要求的数据。

清洗后的数据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后续的数据分析提供基础。

2.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对数据进行整体性的统计分析,包括计数、比例、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的计算。

通过描述性分析可以得出数据的基本特征和分布情况。

3.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在样本研究数据的基础上,得出总体参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

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五、结果解释与应用在完成数据分析后,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应用。

结果的解释应该符合科学原则,避免主观臆断。

根据研究的目的,可以将结果应用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健康教育的开展、疾病监测与防控等方面。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

流行病学基本方法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发生的科学,通过采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大量数据来确定疾病的发生原因、传播方式和控制措施的科学方法。

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可以分为七个主要步骤: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设计、选择研究人群、数据收集与管理、数据分析、结果解释与推论、报告与应用。

首先,确定研究问题是流行病学研究的第一步。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对象和假设,例如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因。

清晰的研究问题有助于指导后续的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

第二步是选择研究设计,常用的研究设计包括纵向研究和横断面研究。

纵向研究追踪同一人群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可检测暴露因素和健康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横断面研究则在某一时点选择不同人群进行调查,可以估计不同群体之间的疾病发生率和暴露因素的关联性。

根据研究问题和资源情况,选择适合的研究设计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

第三步是选择研究人群,根据研究问题确定研究的目标群体,该群体应代表目标人群的特征。

根据目标群体的差异,可以选择随机抽样、目标人群抽样或专门群体抽样等抽样方法。

第四步是数据收集与管理,根据研究设计和研究问题选择相应的数据收集方式,常见的数据收集方式包括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实验室检测等。

数据收集前需要制定调查问卷、研究协议,并进行预调查、训练调查员和数据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步是数据分析,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和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通过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相对风险、绝对风险等指标来描述疾病在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性流行病学分析则通过统计学分析来推断暴露因素和健康结果之间的关系。

第六步是结果解释与推论,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解释研究结果,并根据研究问题推论出结论。

对结论进行评估和解释是流行病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需要考虑相关性、偏差和误差等因素。

最后一步是报告与应用,将研究结果写成报告或论文,并向科学界和社会公众进行传播。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一、引言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是现代医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它在研究疾病的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危险因素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本文将以叙述性的方式介绍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流程和应用。

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1. 样本选择与人群调查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时,样本选择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问题、人群特点以及目标样本量,从而选择适合的调查方法。

此外,人群调查也需要合理设计问卷,保证所获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 病例与对照选择在一些疾病的研究中,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病例组是患病者,对照组是不患病者,通过比较两组的暴露情况,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

在选择病例与对照时,需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合理选择,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3. 阈值与风险评估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阈值是判断某个现象是否达到流行水平的指标。

研究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阈值来评估疾病的流行情况,进一步进行疾病的风险评估。

三、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1. 数据收集与整理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研究者需要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整理和编码,以便能够进行后续的分析。

2.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在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中,数据分析是关键的一步。

研究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以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3. 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的最后一步是结果解读与报告撰写。

研究者需要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解读,并撰写出具有科学性和可读性的研究报告,以便能够传达研究的目的和结论。

四、应用与前景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在公共卫生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价值。

通过对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传播途径的研究,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疾病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与卫生统计学基础实验研究方法的应用前景也十分广阔。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发生、分布和控制的科学方法。

它旨在揭示疾病的原因、模式以及影响因素,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探讨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分析。

一、研究设计1. 总体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研究可以采用横断面研究、纵向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横断面研究调查人群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的疾病发生情况,纵向研究则追踪人群的健康状况和疾病发展情况,而病例对照研究则比较患病者和非患者的暴露史。

2. 样本选择样本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泛化性。

选择样本时需要考虑样本容量、人群特征、疾病频率等因素,并使用随机取样方法来避免选择偏倚。

二、数据收集1. 问卷设计问卷是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工具之一。

为了保证问卷的有效性和信度,需要制定明确的调查目标,避免干扰因素和主观性,选择合适的问卷类型(如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并进行预调查和问卷试验。

2. 检查和测量流行病学研究中需要测量的指标包括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疾病诊断等。

测量方法应具有准确性和重复性,并进行标准化处理,以确保数据的可比性和可靠性。

三、数据分析1. 描述性分析描述性分析是研究人群特征和疾病分布的基础工作。

常用的描述性分析方法包括计算平均数、标准差、频率分布、绘制柱状图、饼图等,以直观呈现数据的基本特征。

2. 推断性统计推断性统计分析用于评估暴露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常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以确定变量间的关联性和风险因素。

3. 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评估研究结果的统计显著性的方法。

常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等,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四、结果解释和报告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报告应准确、客观。

研究报告中需要包含研究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结构清晰,数据直观呈现,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结果。

总结: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方法是揭示疾病发生和分布规律的重要手段。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是一门研究人群发病和死亡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趋势、病因、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等的学科。

通过应用一系列科学原则和方法,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提供疾病防控政策的依据,对公共卫生的改善和保护人民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

研究设计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研究设计是最关键的一步。

合理的研究设计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常见的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

横断面研究是通过一次性调查多个人群,观察其患病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系。

队列研究是在起点时选择尚未患病的人群,跟踪观察其患病情况和暴露因素的关系。

病例对照研究则是选择已患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再选取类似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暴露因素情况。

数据收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数据收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研究者需要设计问卷调查、临床检测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

在问卷设计上,需要保证问题清晰、具体、易答,并对不同人群进行适应性调整。

临床检测方面,可以通过体格检查、生物标志物测定等手段获取数据。

实验室检测则是通过化验、血液检测等方法获得数据。

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核心步骤,只有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对人群的基本特征、发病率、死亡率等进行描述和总结。

ROC曲线分析可以评估一种诊断试验的准确性。

回归分析可以探究暴露因素与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生存分析则用于评估特定疾病的发展过程和预后情况。

结果解释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结果解释需要结合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科学合理地阐释研究的结果。

首先要进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的评估,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推广性。

同时,还需要将研究结果与已有的证据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研究结果对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设计

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是对疾病在人群中分布与发生规律的科学研究方法,通过调查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可以揭示疾病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步骤和设计。

一、研究目标的明确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

例如,调查某一地区的流感病例,目标可以是了解感染率、传播途径以及高发人群等。

明确研究目标有助于制定科学的调查设计和分析方法。

二、样本的选择与收集样本的选择是流行病学调查中的重要环节。

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研究人群的整体情况。

根据目标人群的特点,可以采用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等方法来选择样本。

样本的收集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抽血、生物标本采集等方式进行。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收集是流行病学调查的核心环节。

根据研究的目标和问题,可以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观察表等工具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的整理应该进行完整性检查、逻辑性检查和有效性验证等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是流行病学调查的关键之一。

可以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描述性统计、推断统计等。

分析结果应该结合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行科学解读,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五、结果的报告与传播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应该进行报告与传播,以便为疾病控制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应该包括调查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其意义,并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向相关人员进行传达。

同时,结果也可以通过学术论文、专业会议等途径进行传播,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进展。

综上所述,流行病学调查需要明确研究目标,选择合适的样本,进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与解读,最终将结果进行报告与传播。

通过科学的调查设计和可靠的数据分析,可以为疾病的控制和预防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推动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亲高龄的患病率=10/(10+88) = 10.2%
父亲高龄(88)
病例对照的统计值:OR
ASD
父亲非高龄 父亲高龄
比值Odds = 高龄/非高龄
10/90=0.111
OR=odds ratio =0.111/0.087 =1.28
父亲非高龄 正常对照
父亲高龄
8/92=0.087
总结
研究设计 统计值
6
5
4 暴露:
3
一级家族史
+
-
2
+2
1
1
结局:
SCH - 1
2
随访时间
2/3
1/3
家族史 基因型 产后窒息
用药 欺凌 家庭暴力
TIME-VARYING太难测量怎么办?
研究课题:吸烟与肺癌的关系。 手段一:Ever吸烟 手段二:累积吸烟量(10支/日*2年*365天) 手段三:烟包年—每日N包*吸烟M年
病例对照研究 CASE CONTROL STUDIES
已知暴露VS已知结局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步 骤
识别病例 • 比较容易 识别对照 • 找有可能发生疾病的个体
• 与病例来自同一个source population
测量暴露 •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病例和对照
选择病例和对照
RR=IRR=incidence rate ratio =0.10/0.08 =1.25
队列研究的统计值:RR
患病率 Incidence Rate
父亲高龄 (100)
ASD(10)
父亲非高龄 (50)
ASD(4)
10/100=0.10 4/50=0.08
RR=IRR=incidence rate ratio =0.10/0.08 =1.25
让两组的这些因素的frequency相同:都是80%男性,IQ和年龄分布相同
匹配的数据的统计分析
大部分时候可以按照原来的方式统计 高度匹配(同胞、邻居etc)时用特殊统计方法(conditional logistic regression)
Neil Pierce. Analysis of matched case-control studies.
有结局
+5 结局: SCH 随访时间
暴露:
一级家族史
+
-
6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6
5
4 暴露:
3
一级家族史
+
-
2
+ 5、1
4
1
结局: SCH - 3
6、2
随访时间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6
5
4 暴露:
3
一级家族史
+
-
2
+2
1
1
结局:
SCH - 1
2
随访时间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容易找 对照里不容易“混入”病例 对照所患疾病不能与病例的暴露相同(父亲高龄,sch与asd) 医院的不同科室背后人群可能不同(特诊vs其他,三院产科vs眼科)
3. 家人或朋友(可能和患者类似)
选择对照
1. 人群抽样 2. 医院其他诊断的患者(对照的疾病应该与病例组无关) 3. 家人或朋友(可能和患者类似)
让病例提供尽量多的家人/朋友,然后随机选择 算是一种匹配 可能过度匹配
匹配MATCHING
在某些因素上选择与病例组相同的对照。
是最强的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
从设计上控制
效率高 =
统计方法可以从数学上控制
用更少的n就能达到显著性
提高研究效率
ASD的正常对照,如果只收50%男性,数据的效率会更低。
可能用到 的情况
优点
队列 Cohort
RR
OR
Log-b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 regression
手算?
没有吧?
病例对照 Case Control
OR
All times.
手算?
RR好理解
Logistic模型应用更广泛
什么时候有必要匹配
研究设计阶段—提高收数据的效率 已经有数据时,不要随便删掉数据!!!(核磁研究?)
匹配MATCHING的方法
Individual matching
我们最熟悉 每个病例配一个年龄、性别、IQ相仿的 可以不用精确匹配(如IQ每5/10分为一组进行匹配)
Frequency matching
一点点统计
队列研究的统计值:RR
父亲高龄
正常对照 ASD
患病率 Incidence Rate = 患病/全 部
10/100=0.10
RR=IRR=incidence rate ratio =0.10/0.08 =1.25
正常对照 父亲非高龄
ASD
8/100=0.08
队列研究的统计值:OR
父亲高龄

Sourc 来六院门诊的 有可能被这
e
孤独症儿童 个研究抽样
到的
Study 纳入课题的孤 实际数据 独症儿童
抽样
目的: 抽出来的人群最好地代表Source Population
抓出来的人
从哪些人里抓
说明哪些人的问题
抽样方法?
Source Pop: 来六院就诊 的所有ASD
随机抽样25%
单纯抽样
看似简单,实际会涉及以下偏倚: 1. 有暴露的人更容易被纳入研究—孕期有并发症的母亲,因为
内疚 2. 有暴露得人不愿意被纳入研究—用过同性性行为的人不愿意
加入艾滋病课题 3. 健康对照其实不健康 4. 诊断的准确性—病孩子诊断为健康,健康孩子诊断为有病 5. 病例的代表性—六院就诊的孤独症和社区抽样的孤独症
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劣 势
1. 只能研究单一结局 2. 生存者偏倚:死亡率高、死得快(or好得快?)的疾病 3. 归因困难—疾病导致暴露,还是暴露导致疾病?
分裂症患者吸烟
Kendler et al. AJP.
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劣 势
1. 只能研究单一结局 2. 生存者偏倚:死亡率高、死得快(or好得快?)的疾病 3. 归因困难—疾病导致暴露,还是暴露导致疾病? 4. 多数为回顾性—暴露的测量不准(回顾性填量表)
研究课题:奥氮平与肥胖的关系。 手段一:Ever使用奥氮平 手段二:累积奥氮平用量(10mg/日*2年*365天) 手段三:每年(月etc)的奥氮平用量(10mg/日*2年)??
实际操作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队列COHORT的劣势
6
5
贵!特别是对于罕见
4
结局/需要随访很久才
3
出现结局 2
1
队列COHORT的优势
6 5 4 3 2 1
随访时间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6 5 4UDIES
没有家族史 6 5 4 3
2 1
没有结局
随访时间
+ 结局: SCH -
暴露:
一级家族史
+
-
6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6 有家族史
5 4 3
2 1
为什么选择准确那么重要
病例
父亲高龄
从城市+农村选的 样本
父亲高龄
正常人群
父亲高龄
从城市选的样本
父亲高龄
选择对照
1. 人群抽样
电话号码、门牌号、etc 金标准 难实现
2. 医院其他诊断的患者(对照的疾病应该与病例组无关) 3. 家人或朋友(可能和患者类似)
选择对照
1. 人群抽样 2. 医院其他诊断的患者(对照的疾病应该与病例组无关)
病例对照的RR
ASD
父亲非高龄 (90)
父亲高龄(10)
是否父亲高龄的患病率=10/(10+8) = 56%???
父亲非高龄 正常对照 (92)
父亲高龄(8)
对照是我们按需要的配比(1:1~n)收入组的! 因此没办法得知患病率
病例对照
ASD
父亲非高龄 (90)
父亲高龄(10)
正常人群
父亲非高龄 (920)
COHORT和CASE-CONTROL的 区别?
前瞻性vs回顾性? 匹配vs不匹配? 样本量大vs样本量小?
Cohort: 已知暴露,求结局 Case-control:已知结局,求暴露
队列研究COHORT STUDEIS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6 5 4 3 2 1
随访时间
队列研究 COHORT STUDIES
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优 势
1. 价格低,特别是“罕见”病 2. 结局已经发生了,不用等待发病 3. 可以研究多个暴露
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劣 势
1. 只能研究单一结局
已知暴露VS已知结局
6
6
5
5
4
4
3
3
2
2
1
1
病例对照CASE-CONTROL的劣 势
1. 只能研究单一结局 2. 生存者偏倚:死亡率高、死得快(or好得快?)的疾病
流行病学和统计方法(一) 队列+病例对照+抽样+匹配
本系列
一、队列+病例对照+抽样+匹配 二、回归 三、混杂因素和交互作用 四、随机化和RCT 五、流行病学的三个主要数据分析思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