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 失败
中国代表在巴黎 和会上提出的正 义要求:
(1)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废除“二十一条”; (3)收回青岛等。
在巴黎和会上,为什 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 得到的却是类似战败
2.历史意义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到重要 作用; 是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 革命?它和旧民主主义 革命有什么区别,你知
道吗?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名称 革命性 革命任 领导阶级 指导思想 发展前途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上海工人罢工
上海商界罢市游行
(3).结果
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
曹、陆、章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五四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
它是一次彻底的 反帝反封建 的爱国运动。
国的待遇?
2.爆发: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3.口号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拒绝在和会上签字”
“废除二十一条”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并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曹汝霖
章宗祥
陆宗舆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第一阶段
时间:5月4日-6月3日 先锋:学生 中心:北京 斗争形势:学生罢课,游行示威
五四运动
章宗祥,1916年任驻日公使。 曹汝霖,1915年代表政府跟 日本签署了二十一条。 陆宗舆,出卖国家,激起全国 人民的愤怒。
“卖国贼”的 “英雄事 迹”
章宗祥与当时的交通总 长曹汝霖、前驻日公使陆宗 舆勾结,向日本大量借款, 签署“二十一条”,出卖国 家主权。
五四运动著名领导人
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创始 人和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蔡元培,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教 育家。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彻底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 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的开端。
什么是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 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 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共同参 与,通过示威游行、罢工、 等多种形式的爱国运动。
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陈独秀所创办的《新 青年》杂志等刊物,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 影响了学生青年,也就有了后来的五四运动。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提出“二十一条”,新 闻界所得知并发布该协定,使中国人民对日本以及 卖国政府的强烈不满,这种情绪在五四运动中得到 了进一步的发展。
团结 进步 爱国 科学
这就是伟大的“五四精 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谢谢大家!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三所高校的三千多名学 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许多 爱国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卖国贼。
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1919年5月11、14日, 上海、天津成立学生联合会,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工人也 给予支持。全国各地的学生在北京各校学生罢课以后, 也先后宣告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斗争。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
五四运动的历史回顾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起因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群众性革命斗争,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
该运动主要反对列强的剥削和外国势力对中国的干涉,同时也是一次民主与科学思想大潮的集中爆发。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历史事件,我们需要了解其背景与起因。
1.响应巴黎和会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西方列强将出席国家之间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原本属于德国在中国山东地区旅居点等特权及其在华获得来自日本的长春地演进到中国人至今仍大量关注并讨论这些问题。
2.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青年学生们怀着抗议和不满情绪组织了一系列游行示威活动,并呼吁全国人民共同抵制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他们高喊口号:“拒绝取消山东归还日本”,“打倒欺侮工商业者”等。
这些学生游行示威活动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支持和响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民族独立斗争潮流。
二、五四运动带来的影响与意义五四运动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斗争,还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启蒙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力军,在运动中呼吁推广科学、民主与自由的观念,开展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使中国社会开始接触新思潮,启蒙教育逐渐走入人们视野。
2.独立意识觉醒在五四运动中,年轻一代积极参与社会革命,并发出强烈的反对列强势力干涉中国内政的声音。
这种独立意识觉醒对于激发整个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和追求民族独立、振兴具有重要作用。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改革与知识分子的崛起在五四运动后,对传统教育制度进行了彻底反思,强调以科学为导向的新式教育。
同时也为知识分子提供了更多机会参与社会变革和国家建设,大量先锋人物涌现出来。
2.文化与艺术创新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领域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变革。
文化人开始探索独立自主、民族性的表达方式,并注重发展原创力量。
五四运动是什么
五四运动是什么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下面,让小编向大家介绍一下五四运动吧。
一、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合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
从而激起青年们的“五四运动”。
西方思想在晚清尤其甲午战争之后大量传入中国并影响年轻一族,社团组织在民国的发展,包括少年中国学会、工学会、新民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工读互助团等等,而在民国初年这种影响随着《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影响了学生以及一般市民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五四运动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二、过程1919年的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这场运动的爆发被视为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彻底的、民族性的革命运动。
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民族复兴和民主化开展了新的篇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一、五四运动的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国内外形势的交汇和中国社会的尴尬处境。
一方面,战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一案被卖国求得和平的北洋政府所压低,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反对列强压迫民族主义情绪的拒斥引起了激烈反应。
另一方面,农民工人阶级的民族困境和经济矛盾、学科专业领域过程升级的引导下,形成了群众中唤起爱国热情和民主情绪的社会背景。
因此,五四运动正是针对当时的困境,要求进行国家独立、民主激发、社会革新和文明进步。
二、五四运动的影响1.民族主义思潮崛起五四运动将“爱国主义”引导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
它不只是简单的呼吁“爱国”,而是将爱国主义纳入了现代化的框架中。
青年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对“反侵略”的正义感过程确立了“外敌”“民主”和“科学”的价值观念,也反映出了现代化和民族解放的要求,同时也给那些努力为国民提供穷人救助和异议者提供保护的爱国同事带来蓬勃生机。
2.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前进五四运动对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发展起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它启发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精神,让人们认识到了习惯或惯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积极创新、自主发展。
五四运动给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推动,从兴办新学院、推崇科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社会调查,为我们国家建立了现代文化教育基础。
中国青年实现了自己的“心灵红太阳”。
3.推动社会制度变革五四运动的推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理念、思潮和观念都在以巨大的力量向前推进,包括了一些基本的身份、权益、职业、制度的逐步变革,并在建设现代化新国家、实现人民幸福、民主自由上做出了重大贡献。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五四运动是塑造了现代中国的标志性事件,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程和中国现代化的步伐,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意义。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特点
五四运动的意义与特点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爱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运动的起因、意义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五四运动。
一、历史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点。
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和欺凌,民众的苦难深重,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受到严重的损害。
此时,中国爆发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其中最为著名和具有标志性的就是五四运动。
二、运动的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是在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受到损害。
虽然中国是战胜国之一,但却未能取得它应有的利益。
中国的领土被日本占领和侵略,引起了中国学生的强烈不满。
此时,北京的学生们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撤销对巴黎和约的签署,并向日本发出强烈的抗议。
三、运动的意义1. 激发了爱国热情: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学生和社会各界的爱国热情,鼓舞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学生们纷纷离开校园,投身于国家救亡运动中,积极参与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2. 推动了思想解放:五四运动提倡的新文化运动,倡导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五四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学家、理论家和政治家,他们积极探索新的思想和新的道路。
3. 促进了社会变革:五四运动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契机。
在这个时期,许多学生组织和工人组织得到了发展,并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
五四时期提倡的新思想和新道路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动力。
四、运动的特点1. 高度的民族主义: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鲜明民族主义色彩的运动。
中国学生和知识分子强调民族利益和尊严,在行动中展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
2. 平等与自由的呼声:五四运动提倡平等与自由的思想,呼吁废除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
学生们要求政府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推动民主与科学的发展。
3. 文化革命的探索:五四运动是一次批判旧文化、倡导新文化的运动。
五四时期,许多文学家和学者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反对传统的封建文化。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一次爱国革命运动。
该运动于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由于学生们对于和约内容的不满而起义。
这次运动的目标是反对外国侵略,并推动中国现代化国家建设的进程。
这次运动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对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动起因五四运动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15年的“二十一条”,这是一份由日本提出的对中国实施的不平等条约。
此后,中国政府的被动态度和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引发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情绪。
在这个背景下,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是巴黎和约签订后,中国未能取得德国在中国的租借地。
运动特点五四运动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生运动: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大学生和中学生,特别是北京的学生。
他们成立了许多爱国团体和学生组织,并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
2.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爱国运动。
学生们愤怒地反对“二十一条”和列强在中国的干涉,并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维护中国的主权和尊严。
3.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五四运动强调了爱国主义和民主思潮。
学生们认为,只有通过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国家建设,中国才能真正崛起,并摆脱外国的压迫。
4.文化思潮: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提倡西方文化的革新,称之为“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提倡自由、科学和民主,反对旧有的传统和封建的价值观。
运动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1.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使得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
人们开始反思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问题,并主张改革和革新。
这种觉醒促进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2.政治影响:五四运动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革命团体的崛起。
运动期间,一些学生运动领袖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成员,并为中国革命和独立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3.文化变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推动了一系列文化改革,包括对汉字的简化、对文学艺术的新探索等。
五四运动简介
五四运动简介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的背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
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五四运动的过程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5月3日晚,北京大学学生举行大会,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法政专门、高等工业等学校也有代表参加。
学生代表发言,情绪激昂,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最后定出四条办法,其中就有第二天齐集天安门示威的计划。
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冲破军警阻挠,云集天安门,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货币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游行队伍移至曹宅,痛打了章宗祥,并火烧曹宅,引发“火烧赵家楼”事件。
随后,军警给予镇压,并逮捕了学生代表32人。
被学生烧掉的赵家楼学生游行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各界人士给予关注和支持,抗议逮捕学生,北洋军阀政府颁布严禁抗议公告,大总统徐世昌下令镇压。
但是,学生团体和社会团体纷纷支持。
5月11日,上海成立学生联合会。
什么叫做五四爱国运动
什么叫做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
后来得到了各地学生以及各界的广泛支持,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和约。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十一条”:“二十一条”是一战时期日本强迫袁世凯签订的卖国条约。
一战爆发后,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交换条件,于1915年向袁世凯秘密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中国政府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限;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中国政府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等。
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的目的是要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袁世凯于5月9日接受了除了第5号以外的全部要求,这就是“五九国耻”。
由于全国人民的坚决反对,“二十一条”最终未能付诸实施。
新旧民主革命的异同: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阶段。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取决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因素。
1、相同点:(1)社会性质: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性质: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社会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前者为主要矛盾;(4)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6)革命主力:人民群众。
2、不同点:(1)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3)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4)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广度、深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
五四运动
一、历史意义:1 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2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起了主力军的作用;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4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从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五四精神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二、起因:从国内看,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这个是最权威的答案了,不要再怀疑,犹豫了,就是这个答案!!!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大致经过及其历史意义:(1)原因是:从国际上看,一战期间,日本成为侵略中国的最主要国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中国外交上的失败,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从国内看,政治上处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时期,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思想文化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积极开展爱国活动。
(2)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名学生天安门集会举行示威游行痛打章宗祥火烧曹宅军警逮捕学生北京学生罢课蔡元培辞职出走六•三大逮捕六•三逮捕引起了全国各界极大震动上海出现三罢斗争五四运动进入第二阶段,中心转到上海,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三罢斗争危及北京政府的统治,结果北京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贼,拒签和约,至此,五四运动提出的两个直接斗争目标---惩办卖国贼,拒签和约基本上得到实现。
五四运动
过程 后期
中国通过《中日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其附约收回了山东 半岛主权和胶济铁路权益。
军警的反应
对学生恭敬有加 被打无动于衷 军警跪地哀求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五四运动并不不是一种暴力游行、纯粹 反政府的运动.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学生都尽量与军警避免 冲突的产生.而多数军警也以‘不作为’的方式暗中支持学 生的运动.可见当时的中国人并不是良心已泯.
主要事件 历史特点 产生背景 事件经过 军警的反应 学生代表 主要领导人、支持者 五四精神
主要事件
不平等的条约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总理衙门建立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国民革命失败 《观察》事件
• 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 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 播、发展。
主要影响
五四运动从形式上是中国学生的爱国运动, 但从整个社会背景社会发展来说,它的影响 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 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 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它 对现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社会亦有着 不可低估之影响。
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一种看 法:科学,民主。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 国,自救,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 国忧民、敢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义 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们的爱国 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不畏强暴和 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青年和学生学习。
历史特点
• 五四运动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 的坚决的反帝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 •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开始的标志。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特点: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如果说,辛亥革命的根本弱点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群众,那么,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4、是由学生先发起,由工人扩大的坚决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运动。
5、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不同:1、反帝反封建比辛亥革命彻底。
2、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无产阶级起了重要作用,开始登上政舞台。
4、五四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五四运动的爆发:1、国际、国内背景:国际背景:(1)一战期间,日本加紧侵华,激起全国人民义愤,反帝情绪高涨;(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指出了解放的道路;国内背景:(1)社会基础: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不断激化;(2)阶级基础:民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3)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民的思想;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2、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时间5月4日——6月3日6月3日——7月初中心北京上海主力青年学生无产阶级口号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方式罢课罢课,罢工,罢市结果被捕释放,罢免,拒签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反帝的根据:(1)从斗争起因看:运动由山东问题点燃,此问题是在重新分赃的巴黎和会上所产生的。
(2)从斗争口号看:“外争国权”,不承认和会对山东问题的决议。
反封建的根据:(1)从斗争目标看:开始时提出罢免曹、陆、章,后工人参加后,进一步指向段祺瑞。
(2)从斗争口号看:“内惩国贼”。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词解释
关于五四运动的名词解释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在20世纪初的重要社会运动,其影响深远,不仅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一定的启发。
在这场运动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这些名词承载着这个时期的思潮和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1. 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是爱国主义情绪的高涨和表达的集中体现。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状态,国家面临严重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表达了对国家独立和解放的渴望,他们强调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民族自主权。
爱国主义在这场运动中成为凝聚人心和推动力量的精神核心。
2. 文化自觉五四运动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涌现了许多中国著名思想家和文化人。
这个时期,新的思潮和观念开始涌现,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西方文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同时也开始反思中国封建文化的束缚。
他们主张文化自觉,要求摒弃旧传统,接纳并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并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3.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最具表现力的形式之一。
这场运动提倡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主义的理念,主张在道德、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全面的变革。
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涌现了一批重要的作家和思想家,如鲁迅、胡适等。
通过文学和艺术的形式,他们揭示社会的弊病,直面现实,激起了人们的反思和思考。
4. 民主与科学五四运动对民主和科学的追求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民主和科学仍然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基石。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认识到民主制度的重要性,他们主张取消封建专制制度,实现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与此同时,他们也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和普及,认为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在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他们倡导以科学为导向,追求现代化的目标。
5. 反传统五四运动持怀疑态度并反对中国的封建传统。
他们批判传统的道德观念、教育体制和父权制度,认为这些传统束缚了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五四运动的意义
四、五四精神
五四的根本精神是什么,有不同看法。 一种看法: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 1949年后,中共阐述为:爱国,自救,进 步,科学,民主。一说:不屈不挠、忧国 忧民、乐于奉献、敢于斗争的伟大爱国主 义精神。 五四运动,其主力是学生和青年,他 们的爱国精神、为真理和正义而战的精神、 不畏强暴和黑暗政治精神值得任何时代的 青年和学生学习。
“爱国、进步、科学、民主”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将五四铸成一枚徽章,戴在所有挺立时代潮头的中国 青年胸前。
五四动的历史意义
一、五四运动背景
1.根本原因:北洋军阀对外卖国,对内掠夺,混战,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灾难, 国内阶段矛盾日益加深 2.导火线(直接原因):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二、五四运动过程
第一阶段:北京学生运动 时间 1919年5月-6月 第二阶段:上海工人罢工 时间 1919年6月 群体 工人阶级 要求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群体 学生 要求 严惩卖国贼
五、五四运动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群众爱国运动。它的斗争对象直指帝 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表现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史上前所 未有的。它充分发动了群众,工、商、学联合起来,农民也有部分 参加了,实际上揭开了全民族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序幕。 (2)五四运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 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的本质和军阀统治的黑暗,同时进一步提高了 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决心和觉悟;促进了全国人民对改造中国的 问题的反思和探索,也促进了新思潮的蓬勃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 (3)五四运动既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又开创了中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从此,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民众的力 量得到了广泛的发动等,这些不仅使五四运动本身具有新民民主义 革命的基本内涵,还直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上、思想 上和干部上的条件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的结果 ■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了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所提出的直接目标
陆宗舆
北京政府被迫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
章宗祥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的革命运动。 •先锋:青年学生 •主力:中国工人阶级 •领导:先进的知识分子
五四运动的经过 ■
第一阶段: 时间
5月4日 -6月初 中心 北京 先锋 学生 口号 要求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惩办三个 废除《二十一条》 卖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二阶段:
时间 6月初起
中心 主力 内容 上海 工人阶级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步 胜利
■
上海商界罢 市游行
五四运动时期的上 海街头
•基础:中国社会各阶层 •功绩:启导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准备思想基础
•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历史背景 五四运动过程 五四运动的结果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
国 际
日、美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加剧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国 内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五四运动的起因 ■
巴 黎 和 会
“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被拒绝, 和会要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 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出来了, 群情激愤。北洋政府却来电要 求代表在和约上签字,更加激 起人民群众的反抗。所以说,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 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
五四运动时期事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和胶济铁路 全全线,控制 了山东省,夺取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第一 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 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 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 立的“二十一条”等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 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 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合约上,明文规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 给日本。北洋政府竟准备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 的强烈反对。最终激起青年学生的“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时期事件与思想
一、五四运动概述 二、五四运动过程(事件) ·运动萌芽阶段 ·五四事件 三、五四运动时期思想
一、五四运动概述
范围界定:1919年5月4,中国学生在北京游行示威,抗议中国政 府对日本的屈辱政策,引起一系列的罢课、罢市、罢工及其他事件, 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界的革命。 广义上的“五四运动” 的主要事件是指发生在1917-1921年之间;一位作家就曾说:五四运 动当然不只是1919年五月4日这一天的运动,乃是指中国接触西洋文 化所孕育的一段文化历程,“五四”只不过是这个历程中的一个指标。
。 说明新知识分子已经联合起来,以推翻旧势力和旧思想。
2、五四事件 1919年“五四事件”是整个“五四运动”风暴的中心,五四事件中,
知识分子和新兴经济势力集团都因爱国的共同情感互相联合起来;同时, 新文学和新思想变的非常流行,整个运动的力量和影响达到高峰。
中国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中国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历史事件。
它不仅具有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意义,而且影响至今。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五四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一、政治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广泛的、群众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各种封建制度的运动。
通过五四运动,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文化运动的高潮,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政治意义在于:它推动了民主革命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五四运动启示了我们一个道理,就是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民主路线。
二、文化意义五四运动发起人号召要“拒绝旧文化,追求新文化”。
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文艺界、学术界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
这场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使中国在思想和文化上开始走向世界。
五四运动的文化意义在于:它推动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尝试和创新,并传统文化进行调整,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更新。
三、社会意义五四运动的发生,标志了中国的现代社会开始形成。
五四运动的青年领袖们倡导了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宣传了自由主义,呼吁平等、民主和国际主义思想。
这为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五四运动的社会意义在于:它推动了国内社会的进步,促进了对传统社会的解构,为中国社会的新建立提供了思想指引。
四、国际意义五四运动不仅影响了中国,而且影响了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民族解放事业。
五四运动领袖们的思想影响了国内外,带动了整个世界的民族独立、革命和发展。
五四运动的国际意义在于:它推动了世界范围的民族解放运动,甚至对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思想之间、民族之间的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思考五四运动对中国以及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走向崛起和繁荣的起点。
同时,五四运动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五四运动让后人反思,我们应该如何承担起推动中国进步的责任,如何用传承和创新去发展近代文化,如何通过对亚洲历史的剖析来实现宏观历史的调和。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的简介及历史意义五四运动一般指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以青年学生为主和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起因为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原德山东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
它和较早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并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庞大影响深远的政治思想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巨。
在台湾教科书中,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多并为一谈,一般民众亦皆称两者合为“五四运动”,可视为广义的五四运动定义。
历史意义五四运动是以学生为先锋,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民主运动,具有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一,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英勇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
以此为后盾,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采取了强硬态度和正义立场,拒绝和约签字,开创了近现代中国外交史敢于抗争的先例,同时则使皖系军阀政府声名狼藉,迅速由盛趋衰。
第二,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和思相思想解放运动,它把新文化运动推向了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时期,同时开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新阶段。
五四以后,西方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在中国得到了传播和移植,为现代中国培育了一代英才。
运动中表现出的强烈不衰的爱国精神,贯穿始终的民主与科学理性精神,勇于进取的奋斗精神,为寻求中国出路而百折不回的执着追求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形成巨大推动力量。
第三,在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积极投身到工人中间,宣传马列主义,组织工人群众,从而促进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这场运动也对孙中山产生巨大影响,使他改变不重视、不发动群众的观念,促成了他对中华革命党的改组。
54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的爱国运动和文化革新运动,具有以下特点和意义:
特点:
爱国主义情怀: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的青年运动,激发了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的爱国热情,对中国的现状和命运表示担忧。
反对帝国主义:五四运动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侵略表达了强烈的反抗态度,呼吁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文化革新:五四运动追求文化的独立和自主,主张以科学、民主和进步的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和国际化。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倡导民主、科学、个人主义、女性解放和白话文运动,对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进行批判和改革。
学生主体性:五四运动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组织抗议活动、发表宣言、进行示威游行等,成为运动的核心力量。
意义:
激发了爱国精神: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强调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对于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五四运动对封建传统和旧观念进行了批判,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促进了现代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影响了政治和社会变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共产党的兴起和中国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推动了教育改革:五四运动对中国教育体制进行了批判,倡导民主、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中国教育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形成了文化精英群体:五四运动培养了一批热爱国家、关注社会问题的知识分子,他们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力量,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重要的思想解放和文化革新的运动,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知识点
第十课五四爱国运动一、五四爱国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统治的必然结果。
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时间:1919.5.4 领导者:陈独秀、李大钊3、运动中心地:前期地点北京------后期地点上海主力:前期是学生-------后期是工人(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4、斗争口号:(1)外争主权,内处国贼。
(2)取消二十一条。
(3)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陆宗舆,章宗祥)5、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P47因为: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位。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历史意义:(1)从性质看,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从历史转折意义看: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因为:○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2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成立运动的领导人物。
○3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它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从参与阶级看: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共产党的诞生:1、条件:(P47小字)(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组织干部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3)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2、中共一大(1)时间:1921.7(2)地点:上海(后转到浙江嘉兴南湖)(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共产国际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4)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大会选举了当地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选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意义: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的利益。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二节 五四运动【知识体系】一、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背景: 1、必然性:⑵国内: 政府的腐朽统治 矛盾激化(根本原因) 2、可能性: 指明新的革命道路 ⑵国内: 3、导火线:例题: 1.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迅速壮大 B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 C .列强加紧侵略激化了民族矛盾 D .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代表的要求 二、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1、第一阶段: ⑴起止时间: 至 ; ⑵口号及要求: ①口号:“外争国权, ”“废除 ”“拒绝 ”。
②要求:惩办卖国贼 、 、。
⑶中心: ;⑷主力军: ;⑸结果:2、第二阶段:⑴概况:从6月初开始,上海六七万 声援学生罢工,各地工人也相继罢工,商人也罢市;(出现了“三罢”斗争) 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⑵中心: ; ⑶主力军: ;⑷结果:释放 ;罢免 、 、 三人的职务;拒绝在 上签字,取得了 胜利。
例题:2.五四运动的结果有①释放被捕学生 ②未在和约上签字 ③罢免曹、章、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④ 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③三、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 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 作用,工人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 作用,先进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起了 作用。
2、五四运动比辛亥革命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 。
3、五四运动促进了 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属于 革命的一部分。
5、五四运动标志着 革命的开始。
例题: 3.五四运动之所以比辛亥革命具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 A .中国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D .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不同点是 ①革命前途 ②领导阶级 ③革命任务 ④指导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5.我们把五四运动看作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原因是A.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B.无产阶级在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6.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A.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B.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C.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撤消三个卖国贼的职务D.“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重点难点】1、比较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的不同:(1)从领导力量来看,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五四运动是由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领导的(2)从群众基础来看,辛亥革命不敢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五四运动群众基础广泛。
(3)从革命的彻底性来看,辛亥革命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比较彻底。
(4)从性质上来看,辛亥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则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5)从结果上来看,辛亥革命失败了,五四运动则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
2、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1)相同点:①性质相同,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革命的任务相同,都是反封建反侵略。
(2)不同点:①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②目标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③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⑤群众基础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缺乏群众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革命没有成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社会主义革命作了必要的准备;⑥.所属时代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以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3、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的因素:①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的斗争屡遭挫折,中国革命需要寻找新的领导力量和新的指导思想;②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的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③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革命的转变奠定了思想基础;④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斗争的方向;⑤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民新的觉醒,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实现了转变。
【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是指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C.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D.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政治舞台2.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评述中,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B.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C.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D.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3.五四运动中工人运动的基本特点A.追求经济目的 B.受社会主义的影响C.进入有组织的斗争阶段 D.声援学生运动4.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后发展为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5.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完全实现的是A.外争国权B.废除《二十一条》C.还我青岛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6.下列各项中,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是A.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B.斗争的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C.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D.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7.从六月初,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移到上海,这是因为A.北京学生开始南下上海宣传B.北京学生运动遭镇压C.上海开始进行三罢斗争D.上海是全国的经济中心8.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显著区别是①有广泛的群众基础②目的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③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④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9.《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A.学生罢课B.商人罢市C.工人罢工D.工商学的联合斗争10.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历史舞台,对这话的正确解释是A.工人阶级是五四运动的主力B.工人阶级促成运动初步胜利C.工人阶级自觉担负革命责任D.工人阶级的参加改变了运动性质11.五四运动区别于辛亥革命之处有①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②主力军发生重要变化③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④反封建的成果更大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 D.①④1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特点①它有新的革命性质即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②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③它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它有新的革命方法即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民众的大联合⑤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1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最主要的依据是A.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口号B.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C.它的先进领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14.下列对五四运动性质的表述,最具体明确的是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C.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新民主主义革命15.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A.斗争目标 B.革命范畴C.斗争结果D.群众成份16.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①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②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了五四运动③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④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推动运动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7.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完全没有实现的是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收回山东权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8.孙中山说:“……中国革命六年之后,俄国才有革命。
俄国革命党不仅把世界上最大权威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
这段材料反映出孙中山①受到十月革命影响②完成了民主革命思想向社会主义思想的转变③把不同性质的革命混为一谈④对俄国革命成功原因有正确认识A.①②③ B.①③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主要是由于A.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B.革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C.革命的对象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D.革命胜利后,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0、中国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说明①中国这一时期产生了许多新的政治力量②中国人民不怕失败,勇于探索救国真理③中国的民族危机严重,国内政治统治黑暗④这些思想潮流对于中国的现实都有局限性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代表顾维钩在巴黎和会上指出,山东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应直接归还中国,至于二十一条,1918年中日关于山东的换文,以及英法等国与日本之间关于山东的协约,均因欧战爆发所致,此次和会理应予以变更。
中国代表团另提交了取消二十一条、直接收回山东权利的书面照会。
日本代表宣称:胶洲湾自日本占领后,事实上已为日本领属,而且中国对于胶州租借地和铁路问题已有成约;如果山东问题不能圆满解决,日本将不在和约上签字。
美国代表提出:中日先于1915年就山东问题订约换文,1918年又有续约,且英法同日本也有协定承认日本在山东的权利,和会维持各项条约的神圣性。
英国代表则提出山东问题两项解决办法:或按照中日协定条件,或使日本继承德国权利。
——据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材料二(1919年)6月24日以后,北京外交部接连电告代表团: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签,政府压力极大,签字一事请陆总长(注:外交总长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自行决定。
……当时国内公众团体以及某些省份的省长们甚为焦急,纷纷致电代表团,坚请拒签。
——摘自《顾维钧回忆录》第1分册材料三因感觉大会对山东问题解决办法之不公道,中国代表团曾于1919年5月4日对最高会议提出正式抗议,并于5月6日声请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