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大量不保留灌肠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
大量不保留灌肠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大量不保留灌肠术并发症:1.肠道黏膜损伤2.肠道出血3.肠穿孔、肠破裂4.水中毒、电解质紊乱5.虚脱6.肠道感染7.肛周皮肤擦伤二.预防措施: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意义,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使其接受并配合操作。
2.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对患有心、肾疾病、年老体弱或小儿等病人尤应注意。
3.插管前常规用石蜡油润滑肛管的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时要缓慢,切忌强行插入,避免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如遇有阻力时,可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动一下体位。
4.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较软的肛管;尽量避免多次、重复插管。
5.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为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为4-7cm。
6.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45-60cm;7.清洁灌肠时禁用一种液体如清水或盐水多次灌洗。
8.灌肠液温度应稍高于体温,约39-41℃,不可过高或过低(高热患者灌肠降温者除外)。
9.灌肠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耐受力调节合适的流速。
10.灌肠时应一人一管,一次性使用。
11.患者排便后及时洗净肛周并擦干,保持患者肛周局部清洁、干燥。
12.使用便盆时,应协助患者抬商臀部,不可硬拉、硬塞,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以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防止擦伤。
三.处理措施:1.肛门疼痛或己经发生肠出血者遵医嘱予以止痛止血药等对症治疗。
2.一旦发生虚脱应立即平卧休息。
3.便后用温水洗浄肛周及臀部皮肤,保持皮肤干燥。
必要时,肛周擦软膏以保护皮肤。
4.肛周皮肤破溃时给予相应处理。
灌肠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大量不保留灌肠操作常 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张秀丹
2017.11.1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肠壁穿孔 肠壁穿孔是指灌肠时导管在肠腔内盘 曲进而损伤肠壁造成穿孔的一种严重并发 症。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动作粗暴, 特别是遇到插管有阻力时用力过猛易造成 肠壁穿孔
(2)为昏迷或麻醉未清醒病人灌肠时,由于 病人感觉障碍较易造成肠壁穿孔。 (3)为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病人进行灌肠 时,因病人不配合操作、护士用力不均也 易造成肠壁穿孔。
(二)肠黏膜损伤 1.原因 (1)医护人员为病人灌肠操作时未注意直肠 的生理弯曲,动作不够轻柔可致肠黏膜损 伤。 (2)灌肠溶液应为40℃左右,如果溶液温度 过高,可致肠黏膜烫伤。
2.临床表现 病人感觉下腹部疼痛,肠道有少量出血。 3.预防和处理 (1)操作前先用液体石蜡油润滑导管,插管 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切忌粗暴用力。遇有阻力 时,要回抽导管或轻转导管,同时请病人深呼 吸放松腹壁,使导管缓缓插入。
(2)插管时要注意直肠在矢状面上的2个弯曲, 即骶曲和会阴曲,同时也要注意在冠状面的3 个弯曲。 (3)对于兴奋、躁动、行为紊乱的病人尽量在 其较安静的情况下进行灌肠操作。操作时,动 作要轻柔,以减轻对病人的恶性刺激。 (4)如病人出现肠黏膜损伤应立即停止操作, 及时通知医生,配合医生进行止血等抢救。
灌肠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处理原则 02
对于持续腹泻者,给予 止泻药物,并通过口服 或静脉方式补充体液。
06
肛周皮肤擦伤
肛周皮肤擦伤-发生原因
发生原因 01
长期卧床或体弱患者 灌肠后频繁排便。
发生原因 02
便器使用不当,导致肛 周皮肤受损。
肛周皮肤擦伤-临床表现
肛周皮肤出现擦痕、红肿甚至 破溃。
肛周皮肤擦伤-预防策略
肠道黏膜损伤-预防策略
选用合适的灌肠溶液,确保其温度、
浓度和量都适合患者,避免不适。 02
插管前,用液状石蜡等润滑剂充分 润滑灌肠管前端,降低插管时的摩
擦力。操作时需顺应肠道的自然结 04
构,手法轻柔,避免强行插入或反 复插拔。
在操作前,详细向患者解释灌肠的
01 目的和重要性,以获得患者的理解
和配合。
特别关注心、肾疾病患者,老年 及小儿患者的身体条件。
预防策略 01
清洁灌肠时,避免长时间重复使用清 水或盐水。
预防策略 03
预防策略 02
灌肠前进行饮食调整,肠道准备 期间建议无渣流质饮食,确保灌 肠顺利进行。
预防策略 04
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 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 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虚脱-预防策略
预防策略 01
对耐受力差的患者, 灌肠液温度应略高于 体温(约39~41℃) ,避免过高或过低。
预防策略 02
根据患者体质和耐受力 ,采用低压力、慢流速 、适量液量的灌肠方法 。
虚脱-处理原则
处理原则 01
灌肠中密切注意患者反 应,一旦出现上述症状 ,立即让患者平卧,给 予温热糖水,并采取掐 按人中、内关等穴位或 针刺合谷、足三里等方 法急救。必要时,可使 用非处方提神药物(非 医疗术语)。
灌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
灌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灌肠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手段,可用于治疗便秘、肠道洗净等情况。
然而,在进行灌肠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为了预防并处理这些并发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一、预防灌肠并发症的方法1. 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在进行灌肠操作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病史,并评估患者的肠道可耐受性。
同时,要使用合适的器械和材料,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2. 选择合适的灌肠液:在灌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灌肠液对于预防并发症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温盐水是最常用的灌肠液,但对于有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等情况的患者,则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灌肠液。
3. 控制灌肠流量和压力:在进行灌肠时,应控制灌肠流量和压力,避免过高的流量和压力给肠道带来过大的刺激,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通常来说,灌肠流量宜控制在100-200ml/min,压力宜控制在40-50cmH2O。
4.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在进行灌肠过程中,医生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出现腹胀、疼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灌肠操作,并做相应的处理。
5. 避免反复灌肠:反复灌肠可能会对肠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容易导致肠道炎症、纤维化等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灌肠操作时,应避免过于频繁的灌肠,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治疗方式。
二、处理灌肠并发症的方法1. 肠道穿孔:肠道穿孔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发生肠道穿孔,应立即停止灌肠操作,并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术前需暂时禁食,给予静脉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治疗中要彻底清除腹腔内的污染物,并修复穿孔处,必要时行造瘘术。
2. 肠道感染:灌肠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感染控制不当,可能导致肠道感染的发生。
一旦发生感染,应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通常包括口服或静脉给药。
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还需加强肠道护理工作,保持肠道清洁,预防感染的蔓延。
3. 肠道出血:肠道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如果发生肠道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操作,保持患者卧床休息,给予补液和输血治疗。
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第十一章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给药,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根据官场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大量不保留灌肠是指将大量的液体灌入肠道的操作方法,主要用于:①解除便秘、肠胀气。
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
一、肠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排便是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
【预防措施】⒈插管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⒉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适宜。
⒊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⒋插管钱常规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⒌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 4~7cm。
【处理措施】⒈患者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
⒉疼痛轻者,嘱全身放松,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⒊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一旦发生肠出血按肠出血处理。
二、肠道出血【临床表现】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
【预防措施】⒈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
⒉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
灌肠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灌肠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灌肠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一、肠道黏膜损伤【预防和处理】1、灌肠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病情(是否有便秘、内痔、息肉、肿瘤等)、灌肠的目的、意识状态等,以判断患者的耐受程度、灌肠效果以存在的风险。
2、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消除患者的顾虑,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柔韧的肛管:使用前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肛管肛管头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是肛管顺利插入。
4、注意插管角度与插管方法:插管时注意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5、改进患者灌肠方法:采用低臀高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法灌肠可以使灌肠液易流向结肠;增加肛管插入长度,达15~25cm,可使肛管达到乙状结肠时灌肠液在结肠中充分软化大便,减少对直肠的刺激,减轻患者的不适。
6、出现肛肠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立即停止灌肠,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腹痛、便血等情况,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予止痛等对症治疗。
二、肠穿孔、肠破裂【预防和处理】1、严格掌握灌肠的适应症:除急腹征、消化道出血等灌肠禁忌症外,对50岁以上,一般情况差,有长期慢性便秘史、近期又多日未解大便者,采用肥皂水行大量不保留灌肠应慎重。
可口服缓泻剂润肠通便,必要时用手指抠出大便。
2、灌肠前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排便情况、有无禁忌症等,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
3、选择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在使用前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肛管头端,能使肛管顺利插入。
4、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灌肠技术:插管时注意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若插管遇能阻力时,可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动一下体位,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45~60cm。
灌肠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灌肠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根据灌肠的目的和灌入的液体量可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
主要适用于:便秘、肠胀气、梗阻的患者;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的患者;高热需降温的患者;某些需要肠道用药治疗的患者。
【并发症】肠黏膜损伤或出血【发生原因】1.灌肠手法不正确,用力过大,液体石蜡油润滑不够,造成的肠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2.肛管粗细不合适或质地较硬,反复多次插管引起肠黏膜水肿、损伤出血。
3.患者不配合,精神紧张可致外括约肌痉挛,插入困难而致损伤。
4.患者因不能忍受肛管在肠道内的刺激,自行拔管,动作粗暴而致损伤。
【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拔管时加剧;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
【预防及处理】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其接受并配合。
2.插管前石蜡油充分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插管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动作应轻柔,避免重复插管。
插管时若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可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换一下体位。
3.根据不同灌肠类型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适合的肛管。
大量不保留灌肠选择24号~26号肛管,小量不保留灌肠选择20号~22号肛管,保留灌肠选择20号以下的肛管。
4.灌肠时可抬高臀部左侧卧位,保持直肠在高位,乙状结肠在低位,形成一种压力差,使灌肠液易流向结肠。
清洁灌肠时肛管插入长度可增加至10 cm ~15cm,使肛管达到乙状结肠,减少对直肠的直接刺激而产生便意,使排便时间延迟;又因为结肠容量大,使灌肠液在结肠中充分软化大便。
这样增加了灌肠量和保留时间,肠道容易清洁干净,灌肠次数明显减少,减轻了肠黏膜的充血和水肿,降低了肠道痉挛和出血的发生。
6.肛门疼痛和已发生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血、止痛对症治疗。
【并发症】虚脱【发生原因】1.患者年老体弱,全身营养状况差或患有心肺疾患。
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给药,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方法。
根据官场的目的可分为保留灌肠和不保留灌肠。
根据灌入的液体量又可将不保留灌肠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和小量不保留灌肠。
如为了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而反复使用大量不保留灌肠,则为清洁灌肠。
第一节大量不保留灌肠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大量不保留灌肠是指将大量的液体灌入肠道的操作方法,主要用于:①解除便秘、肠胀气。
②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做准备。
③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
④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患者降温。
大量不保留灌肠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包括: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肠穿孔、肠破裂、水中毒、电解质紊乱、虚脱、肠道感染、大便失禁、肛周皮肤擦伤等。
一、肠道黏膜损伤【临床表现】肛门疼痛,排便是加剧,伴局部压痛;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甚至排便困难。
【预防措施】⒈插管时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
⒉正确选用灌肠溶液,溶液的温度、浓度和量适宜。
⒊选择粗细合适、质地软的肛管。
⒋插管钱常规用液状石蜡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操作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⒌插入深度要适宜,不要过深。
成人插入深度约 7~10cm,小儿插入深度约 4~7cm。
【处理措施】⒈患者肛门疼痛时,暂停灌肠。
⒉疼痛轻者,嘱全身放松,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⒊疼痛剧烈者,立即报告医生,予以对症处理,一旦发生肠出血按肠出血处理。
二、肠道出血【临床表现】肛门滴血或排便带有血丝、血凝块。
【预防措施】⒈全面评估患者身心状况,有无禁忌症。
⒉做好宣教工作,加强心理护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及恐惧心理。
⒊插管前必须用石蜡润滑肛管,插管动作要轻柔,忌暴力。
⒋保持一定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内液面高于肛门 40~60cm,速度适中。
⒌成人每次灌注量为 500~1000ml,小儿 200~500ml;溶液温度一般为 39~41℃。
灌肠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灌肠技术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一、肠道黏膜损伤【预防和处理】1、灌肠评估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患者的病情(是否有便秘、内痔、息肉、肿瘤等)、灌肠的目的、意识状态等,以判断患者的耐受程度、灌肠效果以存在的风险。
2、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消除患者的顾虑,使之接受并配合操作.3、选择粗细合适、质地柔韧的肛管:使用前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肛管肛管头端,以减少插管时的摩擦力,是肛管顺利插入。
4、注意插管角度与插管方法:插管时注意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
5、改进患者灌肠方法:采用低臀高侧卧位或膝胸卧位法灌肠可以使灌肠液易流向结肠;增加肛管插入长度,达15~25cm,可使肛管达到乙状结肠时灌肠液在结肠中充分软化大便,减少对直肠的刺激,减轻患者的不适.6、出现肛肠疼痛和已发生肠出血者,立即停止灌肠,密切观察患者面色、意识、腹痛、便血等情况,检测生命体征,遵医嘱予止痛等对症治疗。
二、肠穿孔、肠破裂【预防和处理】1、严格掌握灌肠的适应症:除急腹征、消化道出血等灌肠禁忌症外,对50岁以上,一般情况差,有长期慢性便秘史、近期又多日未解大便者,采用肥皂水行大量不保留灌肠应慎重。
可口服缓泻剂润肠通便,必要时用手指抠出大便。
2、灌肠前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排便情况、有无禁忌症等,并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配合.3、选择质地适中,大小,粗细合适的肛管:在使用前用液体石蜡充分润滑肛管头端,能使肛管顺利插入.4、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灌肠技术:插管时注意手法轻柔,进入要缓慢,忌强行插入,不要来回抽插及反复插管.若插管遇能阻力时,可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动一下体位,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45~60cm。
5、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后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者的面色、意识、腹痛等情况,发现脉速、面色苍白、出冷汗或剧烈腹痛、心悸、气急者,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及时报告医生,对于高度怀疑肠穿孔、肠破裂者立即遵医嘱禁食、胃肠减压,行腹部平片检查。
灌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
灌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考核1、灌肠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单选题] *A、对√B、错2、灌肠时发生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原因有哪些?()[多选题] *A、操作时患者体位不当,肛门暴露不充分√B、护士动作粗暴,患者精神紧张√C、肛管润滑不足等√D、对直肠解剖不熟悉、盲目插入时容易损伤黏膜。
√E、使用的肛管粗细不合适或质地较硬反复插管引起肠道黏膜水肿、损伤出血。
√3、灌肠时发生肠道黏膜损伤、肠道出血怎么处理?()[多选题] *A、立即暂停灌汤√B、嘱全身放松,帮助其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C、立即报告医生,予对症处理√D、嘱全身放松,继续灌肠4、灌肠过程中病人突然觉得腹胀、腹痛,查体腹部有压痛或反跳痛。
腹部B超可发现腹腔积液。
提示为肠破裂()[单选题] *A、对√B、错5、灌肠时患者出现虚脱可表现为()[多选题] *A、患者突感恶心、头晕√B、面色苍白√C、全身出冷汗甚至晕厥√D、全身发热6、关于灌肠以下说法准确的是?()[多选题] *A、灌肠液文图应稍高与体温(39—41℃),不可过高或过低√B、灌肠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耐受力调节√C、患者一旦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大汗、剧烈敷贴、心慌气促,可能发生了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并嘱患者凭我,同时报告医生√D、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7、灌肠常见并发症有哪些?()[多选题] *A、虚脱、肛周皮肤损伤√B、肠穿孔√C、肠道黏膜损伤、出血√D、水电解质紊乱√E、大便失禁8、在灌肠操作技术中,以下哪些是正确?()[多选题] *A、肛管应顺肠道纵轴方向缓慢进入7—10cm.遇阻力时不要强行插入,可稍旋转肛管,再试行轻柔插入。
液体灌入速度适中,灌肠袋液面距患者肛门高度约45—60cm。
√B、灌肠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严格掌握灌肠禁忌症√C、选择质地适中、粗细合适的硅胶肛管,液状石蜡充分滑润肛管头端√D、操作中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意识、腹痛等情况√E、严格控制灌肠液温度在39—41℃,降温时用28—32℃,中暑用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灌肠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规范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根据灌肠的目的和灌入的液体量可分为大量不保留灌肠、小量不保留灌肠和清洁灌肠。
主要适用于:便秘、肠胀气、梗阻的患者;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的患者;高热需降温的患者;某些需要肠道用药治疗的患者。
肠黏膜损伤或出血
【发生原因】
1.灌肠手法不正确,用力过大,液体石蜡油润滑不够,造成的肠黏膜的机械性损伤。
2.肛管粗细不合适或质地较硬,反复多次插管引起肠黏膜水肿、损伤出血。
3.患者不配合,精神紧张可致外括约肌痉挛,插入困难而致损伤。
4.患者因不能忍受肛管在肠道内的刺激,自行拔管,动作粗暴而致损伤。
【临床表现】
肛门疼痛,拔管时加剧;损伤严重时可见肛门外出血或粪便带血丝。
【预防及处理】
1.插管前,向患者详细解释其目的、意义,使其接受并配合。
2.插管前石蜡油充分润滑肛管前端,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插管时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动作应轻柔,避免重复插管。
插管时若有阻力时,不可强行插入,可稍移动肛管或嘱患者变换一下体位。
3.根据不同灌肠类型选用质地适中,大小、粗细适合的肛管。
大量不保留灌肠选择24号~26号肛管,小量不保留灌肠选择20号~22号肛管,保留灌肠选择20号以下的肛管。
4.灌肠时可抬高臀部左侧卧位,保持直肠在高位,乙状结肠在低位,形成一种压力差,使灌肠液易流向结肠。
清洁灌肠时肛管插入长度可增加至10 cm ~
15cm,使肛管达到乙状结肠,减少对直肠的直接刺激而产生便意,使排便时间延迟;又因为结肠容量大,使灌肠液在结肠中充分软化大便。
这样增加了灌肠量和保留时间,肠道容易清洁干净,灌肠次数明显减少,减轻了肠黏膜的充血和水肿,降低了肠道痉挛和出血的发生。
6.肛门疼痛和已发生出血者,遵医嘱给予止血、止痛对症治疗。
虚脱
【发生原因】
1.患者年老体弱,全身营养状况差或患有心肺疾患。
2.灌肠液流入过快、液量过大。
3.灌肠液温度过低引发肠道痉挛。
4.患者精神过度紧张。
【临床表现】
灌肠过程中患者突发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全身冷汗甚至晕厥。
【预防及处理】
1.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2.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灌肠速度。
灌肠液量成人为500 ml ~1000ml,小儿不超过500ml。
3.灌肠液温度通常为39℃~41℃为宜,降温时可用28℃~32℃。
4.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适当分散患者注意力。
5.灌肠中如有腹痛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张口呼吸,放松腹部肌肉。
6.如发生虚脱,应立即停止灌肠,对症处理。
大便失禁
【发生原因】
1.灌肠时插入肛管动作,损伤了肛门括约肌或其周围的血管神经。
2.灌肠时患者精神紧张,造成排便反射控制障碍。
3.长期频繁灌肠,肛门括约肌反应性降低甚至永久性松弛。
【临床表现】
大便不受控制从肛门排出。
【预防及处理】
1.灌肠时动作轻缓,避免损伤肛门括约肌或其周围组织。
2.灌肠前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3.帮助患者重建控制排便的能力,逐步恢复肛门括约肌的控制能力,鼓励患者尽量自己排便。
4.已发生大便失禁者应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破溃、感染。
肛周皮肤损伤
【发生原因】
1.长期卧床或年老体弱患者灌肠后大便次数增多,肛周皮肤长期受潮湿刺激,抵抗力降低。
2.使用大小便器不当,擦伤肛周皮肤。
【临床表现】
肛周皮肤红肿、破溃。
【预防及处理】
1.患者排便后及时清洁肛周皮肤,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2.正确使用大小便器,避免拖拽便器擦伤肛周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