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问题探究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探究(《醉翁亭记》):
1、结合全文,说说太守到底在“乐”些什么?(2分)
答:山水之乐、宴会之乐、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从景的角度,对下列句子进行赏析。
(2分)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答:作者把视觉形象和听觉形象糅和在一起,静的山景和动的酿泉,相映成趣。
(答出视觉和听觉相结合这个写景的角度,即可得满分)
3、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或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4、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请引用原文用三个字短语归纳层意,并用一个字概括人物的心情?答: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乐”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所图。
6、最后一段出现了三种“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作者写前两种“乐”的目的是什么?
答:都衬托了“太守之乐”的境界高深。
写禽鸟之乐还表现了滁州的山水秀美。
写游人之乐是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人民安居乐业。
7、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解释它在文中的意思以及现今的含义。
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
今义:比喻本义不在此或别有用心(多含贬义)
成语:峰回路转
古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今义:比喻事情有了转机
成语:水落石出
古义:本意是水落下去了,石头就露出来了
今义:现在多比喻事情的真相大白。
成语:觥筹交错古义: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今义:多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情景。
8、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藤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答:从他们身上我认识到一个人无论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应积极、乐观地面对,千万不能消沉,沉溺于个人的得失以致一蹶不振,特别是面对竞争,挫折在所难免,要想成就学业、事业,必须有宽广的胸襟和大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9、“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楚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感受到什么?
答: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